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题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提醒我 们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也提醒 我们要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还提醒 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
融合。
04
辽、西夏与北宋的科技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农业科技
农业工具
辽、西夏和北宋时期,农业工 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如犁 、锄、镰等,提高了农业生产
西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也较 为发达。西夏的文化受到了汉族和藏 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党项文化。
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一些战争,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 引起的。例如,北宋曾与西夏爆发过数次战争,但最终以和谈结束。
和平
尽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战争,但它们之间的和平关系也是存在的。例如 ,北宋与辽曾签订澶渊之盟,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贸易往来
贸易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贸易往来 是频繁的。这些贸易活动不仅包 括商品交换,还包括文化交流和 人员往来。
交流
通过贸易往来,辽、西夏与北宋 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 ,这些贸易活动也促进了不同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例如,北宋的诗 词和绘画对西夏的文化产生了影响,而西夏的佛教文化也对 北宋产生了影响。
融合
通过文化交流,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逐渐融合。这种 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方面,还体现在语言、服饰、风俗 等方面。
03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之间地理政治背景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和互动3、懂得不同朝代的对内政治稳定与发展状况4、熟悉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教学内容】一、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二、唐朝的西北地区三、北宋的全面发展四、北方草原的另一种文明——辽朝五、西夏的辉煌与挣扎六、宋辽战争与辽宋和议七、北宋的经济繁荣【教学重点】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与互动2、宋辽战争与辽宋和议3、北宋的经济繁荣【教学难点】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2、辽宋和议以及其对各自朝代的影响3、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在课堂上放映几个片段,考察学生们对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和辽、西夏的认识。
2、讲授与互动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互动的各个方面,了解其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方面的重要性。
3、合作学习根据学科属性的不同,分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的作业和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相关历史。
【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启动1、学科问答环节- 询问学生对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和辽、西夏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提问环节- 问题一:北宋与辽、西夏有哪些互动和交流?- 问题二:辽宋战争给两国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三:北宋经济为何能够繁荣发展?第二步知识梳理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流北宋与辽、西夏为邻,与其之间交往频繁。
例如,北宋曾向辽朝贡纳玉和丝绸,辽朝则向北宋贡献马匹、皮货等物。
西夏与北宋的交往集中在其早期,其中主要经济交流往来是盐和铁器。
2、宋辽战争与辽宋和议北宋与辽朝之间的战争发生早期,主要包括边界的小规模冲突,以及钦差大使的错误使得双方之间的战争加剧。
后期,战争转入规模较大的阶段,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会同年宝刀事件”。
最终,辽宋和议的签订结束了局势的恶化。
3、北宋经济的繁荣北宋王朝经济繁荣,区别于唐朝较为集中经济政策模式,采取更为开放的沿海经济社会结构。
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2021/3/27
CHENLI
4
1.国 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 间:916年 4.定 都:上京 5.辽太宗时,与中原的冲突加剧
返回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国,史称辽。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辽(契丹)
• 第三级
《天龙八部》
3单.北击宋、此辽处和西编夏辑建立母政版权的标基题本情样况式,学生分组制表。
• 单击此民处族编辑母版文契本丹样族式
• 第政二级权
辽
• 第三级
时间• 第四级
916年
• 第五级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重大事件 澶渊之盟
汉族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党项羌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兴庆
2021/3/27
CHENLI
10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屈辱
的和约。 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来看,该合约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 争,使双方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经 济文化交流和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 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021/3/27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耶 律 阿 保 机
元 昊
北宋的建立
•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 时间:960年 • 定都:开封(东京)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 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 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 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 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峰、段 誉、虚竹兄弟三人是到了哪里 去娶公主?(西夏)当时汉族 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 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 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 历史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 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 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 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 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
西夏 辽 北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
D 以茶为大宗。这说明了双方侧重于( )
A.种植作物的交流
B.语言交流
C.饮食交流
D.贸易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金与南宋的交往。题干显示的具体内容属于双方的贸易交流。故选 D。
C 4.下面表格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时间 民族 领导人 国号
1壹 契丹族与党项族
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 ,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 ,国号“契丹”。
耶律阿保机
事件: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 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时间:10 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发展: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 不断增强
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 ,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 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 官制、军制、法律。
D.北宋、辽、夏齐称雄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 权,西北出现了西夏政权;而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西夏 。“黄袍加身”说的是赵匡胤,他建立了北宋政权。“澶渊之 盟”是北宋和辽的盟约 。故最后一句应是“北宋、辽、夏齐 称雄”,故选D。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尽管存在战争,但三方也通过缔结和约、互市等方式进行和平交往,如澶渊之盟 等。
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经济交流
辽、西夏和北宋在经济上存在互补性, 三方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进行经济 交流,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
文化融合
在文化方面,三方互相学习、借鉴, 形成了文化上的融合现象,如辽朝的 “番汉分治”政策就体现了对汉族文 化的吸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民族团结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
加强制度建设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 久安。
注重经济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撑,只有注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 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录
CONTENTS
• 辽朝的兴起 •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灭亡 • 本课的总结与启示
01 辽朝的兴起
CHAPTER
契丹的起源与崛起
契丹族起源
建国背景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是鲜卑宇文部 的一支,早期以游牧和渔猎为主。
CHAPTER
党项的起源与崛起
党项族起源
党项族源于青藏高原的羌族,在 唐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党项的崛起
唐朝末期,党项族在今青海、甘 肃一带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西夏的建立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 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今 宁夏银川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34张PPT)

.
C
.
D
.
7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1.5分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澶渊之盟 ③辽太
宗占领燕云十六州
A.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④澶州之战
B.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8、西夏立国之初,频频举兵攻宋,直至1044
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下列关于这段
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元昊多次进攻北宋 ) 1.5 分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地区: 辽河上游 人物: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时间: 10世纪初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2.宋辽的战与和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 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想一想:
幽云十六州被辽割占对中原王朝有什么影响
中原王朝失去了北部屏障, 北方民族可以直驱南下。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1.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现象?
北宋与辽互市不绝,保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澶渊之盟” 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
评 价: 澶渊之盟 —先战后和,兄弟之国
2.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 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 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 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 展,利大于弊? 你怎么看?
探史明理
探究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
共同之处?
1、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2、都是先战后和的关系
3、北宋每年都要给两国“岁币” 4、与北宋签约和议后,促进了各自经济文化 的发展
探史明理
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
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课一、辽的兴起与发展。
1. 契丹族的兴起。
- 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渐强大。
-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2. 辽的统治措施。
-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二、西夏的建立。
1. 党项族的发展。
-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 西夏政权的建立。
-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三、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 辽与北宋的关系。
- 战争。
- 辽太宗时,辽与北宋的矛盾激化,双方发生战争。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东京。
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 和议(澶渊之盟)- 内容: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从长远看,澶渊之盟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对北宋来说,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战争。
-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 和议。
- 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四、民族交融的表现。
1. 政治方面。
- 辽和西夏都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如辽的官制有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和北面官(管理契丹等族事务),这种制度是对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借鉴和发展。
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等。
2. 经济方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强邻之一:
辽时间:地点:人物:10世纪初上京阿保机
民族:契丹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 与北宋并立西夏、辽, 他们的关系如何? 展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达到“课伊始, 意境生”的效果。
二、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
1、 强邻之一 : 辽
⑴辽的建立
教师: 建立辽的民族是契丹, 你知道契丹是如何兴起的吗?
学生:阅读课本, 契丹兴起与强大的情况。
教师强调:接受汉族文化, 学会农耕, 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 阿保机的生平, 帮助学生了解该人物。
总结: 阿保机的贡献:
强调: 辽先于北宋而建立
⑵澶州之战
北宋
西夏
辽
帮助学生了解其人。
理解“宋夏和议”对双方的影响。
严重削弱了双方的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主备人课时:序号:时间:
学习目标:
1.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2.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的主要功绩。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标注*部分内容是A层同学完成内容,B层同学可以选做)
自主学习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辽政权的建立:
(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并制定了契丹文字。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史称西夏。
他仿效宋朝制度创立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和战
1 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加剧了辽与北宋的冲突。
宋神宗时发生了澶州之战,双方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
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归纳整理:
五、我的问题与收获:
拓展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