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要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文言文翻译有哪些基本要求呢?首先,忠实原文是文言文翻译的核心要求。
这意味着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不得随意增减或歪曲。
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子的含义都要尽可能地还原,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完整性。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不能翻译成“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而应是“学习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其中,“时习”理解为“按时温习”更忠实于原文。
其次,译文要通顺流畅。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翻译时要将其转化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生硬晦涩,让人难以读懂,那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直接翻译成“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就很别扭,应调整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再者,文言文翻译要做到表意明确。
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表述。
比如“沛公军霸上”,如果翻译成“沛公的军队在霸上”,就没有明确指出“军”是“驻军”的意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沛公驻军在霸上”。
同时,文言文翻译还需要注重词语的选择。
对于一些多义词,要根据上下文准确选择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例如“兵”这个字,在“兵者,国之大事”中是“战争”的意思,在“草木皆兵”中则是“士兵”的意思。
此外,保留文化内涵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文言文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等,翻译时应尽量保留这些元素,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比如“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其中“伯牙”“钟子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音译,而应加以注释说明。
另外,翻译的语气和情感也要与原文相符。
文言文有时通过语气词、句式等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翻译时要准确传达这种情感。
像“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要体现出作者的感慨和壮志。
规范化翻译对翻译人员的要求(范文大全)

规范化翻译对翻译人员的要求(范文大全)第一篇:规范化翻译对翻译人员的要求规范化翻译对翻译人员的要求译文的规范化,首先是要求译文准确、达意,固只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才能实现规范化的翻译。
这些基本功包括能正确理解原文、对相关专业有所了解并能正确运用其基本用语、能对不同类型的译文运用正确的文体、能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特有风格等。
笔者曾在多次校审过一些翻译水平较高、但对工程方面不十分了解的翻译人员翻译的工程标书文件。
尽管他们在其他一些译作中表现出很好的语言功底,但这些标书文件的译文离要求都相差较远,不但有对术语不够了解而造成的用词不当和理解及表达错误,而且在文体上也不再像是工程招投标文件,不经过大的改动就无法使用。
这个情况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些翻译人员对所译的文件所涉及的内容是生疏的;第二,也许更关键,是这些翻译人员没有任务特点意识,接到任务时,意识它的特殊性,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具备相关的知识来做好它,认为只要如同对待一般的文章一样,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词组组成译文就行了,这两点需要翻译管理人员充分注意。
翻译人员的任务特点意识,是指翻译人员对不同的任务,能意识到具体任务的特殊要求、自己承担该任务的综合能力、需要做哪些具体准备和查阅什么参考资料、与以往所做的的项目的关系、与共同翻译的人员须进行哪些沟通等。
一名好的翻译,应善于提出有关问题,特别是要求进行协调的问题和要求团队共同努力和与用户沟通解决的问题。
他应从用户的角度来审视一下译文是否可以实际使用。
翻译人员绝不能自以为是,认为只要按自己的想法译成了目的语言,就可以交件了,而全然不顾用语是否统一规范、文体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和用户能否接受。
翻译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这包括了解相关的知识、积累各专业领域的词汇、收集阅读相关的译文。
还要针对具体任务学习相关材料,善于借鉴已有的翻译材料。
翻译人员要认识到,从事应用型翻译,只能在特定的文体、用语、格式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能想怎么译就怎么译。
中文英译注意事项

中文英译注意事项一、译文有什么要求1、译文要忠实表达原文的真实意思,不得曲解。
2、不得漏译重要信息。
3、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4、译文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5、原文中的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如果有)不得延伸至译文口。
二、英译汉注意事项1、原文通常讲的是“外国事儿”,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事。
所以,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例: Biden's inflation is a threat to the working class: Sen.Graham(2022 年4月1日Fox News 的一篇新闻标题)参考译文:参议员格雷厄姆说:Biden的通货膨胀是对工人阶级的威胁2、一般需要把英语的长句子“拆解”为汉语的短句子。
遵循的一般原则是:1) 先译状语,后译谓语。
例:The Government wants to ensure that the water system continues to meet the needs of a growing UK population and remains resilient in the face of a changing climate which could cause problems for water availability.参考译文:面对气候变化可能给水资源的可用性带来的各和挑战,英国政府希望确保供水系统能够继续满足英国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弹性。
2)先从句,后译主句;或者先译主句,后译从句。
例: Bayer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ers of a type of pesticide thatthe European Union has linked to the large-scale die-offs of honey bee populat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参考译文1:(先译定语从句,后译主句)欧盟认为北美和西欧许多蜜蜂种群的灭绝与一种农药的使用有关,而拜耳就是这种农药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保持原文的含义、风格和格式,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翻译的标准要求:
1. 翻译准确:翻译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信息。
翻译者应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2. 语言通顺:翻译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确保译文自然流畅,不出现冗余、拗口或繁琐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保持段落结构和逻辑的完整性。
3. 词汇选择:翻译应选择准确的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不使用太过生僻、过时或不常用的词语。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4. 语言风格:翻译应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幽默、正式、严肃或文学性的语言风格,翻译也应相应地保持这种风格。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图。
5. 文化适应:翻译应根据目标文化的习惯、价值观和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时,直译可能无法传达原文的文化含义,因此翻译者应运用文化敏感度进行恰当的调整,确保翻译在目标文化中有意义和可理解。
6. 格式和排版:翻译应遵循原文的格式和排版要求,包括标题、字号、字体、段落结构和标点符号等。
这可以使翻译更贴近原文,在视觉上保持一致性。
7. 专业知识:对于特定领域的翻译,翻译者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传达其中的专业性内容。
总之,翻译的标准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力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译文。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和原则呢?本文将就翻译的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准确性。
准确性是翻译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确保译文表达准确、清晰,不偏离原意。
只有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翻译的标准还包括流畅性。
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要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译文应当避免生硬、生僻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能够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风格和用词上要保持一致,不出现自相矛盾或者风格不统一的情况。
译者需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贯的风格和用词,不因为个别词语或句子而脱离整体。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不断地反复斟酌,确保译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最后,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情感。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文化、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尽可能地将其传达到译文中去。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捕捉到原文中的情感和风格,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一致性以及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全面考量这些标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以求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to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辱骂、谩骂
to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认错道歉
食言
to pull one’s leg 拉后腿
取笑、戏弄
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 style of writing
5、 了解背景知识
•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尽管能够顺利 地辨析句子结构,认清语法关系, 但仍然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内 容。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译者缺 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一定的专 业知识,因而无法确切地理解原文 中的某些词语,致使译文出现错误, 令读者不知所云。
South Africa leopard-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 …
的主要目的或最重要的方面。
游Har戏d w的ork名is称the是na控me制of 人the口gam。e if you want 问to s题ucc的ee关d in键bu在sin于ess控. 制人口。
•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 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 过程。 -Peter Newmark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对翻译的定义: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合格译者的五个必备条件

合格译者的五个必备条件1. 语言能力1.1 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他们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句法和语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2 良好的写作技巧除了掌握语言本身,合格的译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
他们需要能够在目标语言中用恰当的词汇和句法表达源语言的意思,以使翻译更具可读性和准确性。
1.3 专业术语和行业知识合格的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行业背景,特别是在翻译专业术语和具体领域的文件时。
他们应熟悉相关行业的术语和惯用语,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特定领域的文件,如医学、法律或技术文件,译者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医学或技术知识。
2. 翻译技巧和策略2.1 理解上下文和意图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文本的上下文和意图。
他们需要阅读源语言文本并分析其含义,以适应目标语言的翻译策略。
2.2 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不同的翻译任务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合格的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直译、意译、文化转换等不同的翻译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3 翻译文体和语域合格的译者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文体和语域。
他们需要根据源语言文本的风格和语气选择适当的目标语言文体和语域,以达到与原文相符的效果。
2.4 同声传译和笔译的技巧合格的译者不仅能够进行文字翻译,还需要具备同声传译和笔译的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实时传译口译活动,同时保持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文化理解和敏感度3.1 熟悉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合格的译者需要熟悉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理解其背景、价值观和历史。
这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文本,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目标语言读者的形式。
3.2 跨文化沟通能力合格的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准确和有效的交流。
他们应该能够解释和传达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含义和隐喻,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信息。
做翻译要具备的条件译者应具备的能力

翻译因⼈类的交际需要⽽⽣。
在克服阻碍交流的语⾔差异的同时,翻译为交流打开了通道。
多亏翻译,⼈类社会从相互阻隔⾛向相互交往,从封闭⾛向开放,从狭隘⾛向开阔。
翻译如同拉开帷幕,让我们能窥见最神圣的殿堂;翻译如同揭开井盖,让我们能汲取⽢泉。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翻译呢?以下列出的既是作为⼀个翻译所具备的条件:1. 要知道你⼯作上常⽤的专门⽤语,要有耐⼼,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
2. 具有丰富的外语知识,对原⽂的正确理解,良好的中⽂基本功,以及宽⼴的知识⾯。
3. 同时还要好学。
你不可能知道所以的专业知识,只有当你在翻译之前,去⼴泛地阅读相关材料,才能使你的语⾔更加专业。
4. 不仅要有专业⽔准,更重要的是译者本⾝的母语⽔平。
拿我们中国⼈来说就是对汉⽂化的理解和掌握了!5. 熟练且独到的络搜索技巧。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新的东西快速涌现,好的翻译必须向“即学即⽤”的⽅向发展。
原来的学习模式是预先储存知识,所谓学富五车,现在你这辆⼤车再⼤都不够⽤。
举例说,要你翻译⼀个⾹港的地名“⼲诺敦道”,你翻阅专门的地名词典要花多少时间?这还是⼀个⼤的地名,可能在词典中还查得到。
要是查“观⽇楼”,恐怕任何词典⾥都没有。
但在络中搜索,则不费吹灰之⼒。
6. 了解翻译⽬的,明⽩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喜爱翻译这⼀⾏,要有⾜够的中⽂⽔平,起码翻译出来的东西要能看懂;热爱真理,不会为了译⽂顺畅⽽乱译原⽂。
7. 有⼀定的⽂学功底,具备⼀定的科学素质;经常阅读外⽂书籍或杂志;永远有好奇⼼8. 要充分地理解两国⽂化的差异。
最主要是对两种语⾔的热爱,或者说对翻译⼯作的热爱、兴趣,当你觉得热爱这件事的时候,⾃然就会想尽办法⼲好。
其次就是要有天份,⼀种灵感,对语⾔的把握感。
⾄于翻译技巧、专业知识是⼀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求不得。
译者应具备的能⼒⼀般认为,译者⾄少要通晓两种语⾔,但这还远远不够。
要成为⼀名称职的译者,还必须熟谙两种⽂化,这样才能意会"弦外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本文就文化翻译的概念及其对译者的要求及
原则实行了论述,指出译者要有文化意识并能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
翻译过程中本着文化交流的原则,要优先采用异化策略。
翻译曾一度被看作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理
论家和实践者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即它不但是一种语言活
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因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实行的,它总是涉
及到特定的文化。
其主要任务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到另一种
语言中去,译文忠实与否取决于译者对两种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
涵的细微差别的掌握水准。
作为翻译的媒介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
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描写和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语言,文化就无法传承;另一方面,文化也影响和塑造着语言,“夫唱妇随”和“妇人之见”这些词语反映了历史上汉文化中妇女地位的卑微。
语
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文学翻译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
一、文化因素要求译者要有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是促动文化交流,使人
们通过译文了解他民族文化。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掌握两种语言,还
要熟知两种文化,才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王佐良教授曾断言,不
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也就搞不好翻译,所以,译者必须具备文化意识。
译者要深入了解使用源语和目的语的
人民的过去和现在,即详细了解他们的历史地理,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并
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敏感性,避免文化内涵的
误译或缺失。
二、译者对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应持平等态度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不同文化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任何文化都
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这几个时期,任何文化都
有其优点和缺点。
所以,文化间的交流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这种尊重是对源语文化和作者的创造活动的尊重。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仅从译语文化出发而忽视源语文化是错误的。
拿“Inthecountryoftheblind,theone-eyedmanisking”的翻译为例能够
说明这个问题。
有些译者为了迎合中国读者的方便,便用中国文化替
代了源语文化,从而武断地译作“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这种
译法无疑违背了文化平等的原则,它剥夺了读者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防碍了文化交流。
事实上,“盲人国里,独眼为王”这种直译更为贴切,因为它尊重源语文化而且其文化内涵对中国读者来说也是一目了
然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掩盖了源语文化蒙蔽了读者,是
一种文化霸权主义---过度强调的语文化从而忽略了源语文化,导致归
化手段的滥用。
译者只有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化才能合理使用异化策略
促动文化的交流。
三、文学翻译的原则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在不同时期使用的频率是截然不同的。
就拿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JoanHaste的两个中译本来说吧,在
二十世纪初的蟠溪子的译本《迦因小传》中,凡是有悖于中国传统伦
理道德的情节都被删掉了,以迎合当时中国的伦理标准,该译本受到
了封建文人的欢迎。
而几年后林纾的译本《迦茵小传》则把蟠溪子刻
意删去的情节都如实翻译出来,结果该译本受到了恶意攻击。
虽然从
文化交流的角度讲,林译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但因为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系,反倒成了不受欢迎的译本。
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现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大大改观了。
广播、
电视、旅游、互联网等等渠道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从
而使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对外来文化采取了欢迎和包容的态度,这
就给异化的翻译提供了可能。
但是,因为中西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
归化的策略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
“TheUnitedStateshasnowsetupalonelinessindustry.”一句如译作“美国现在已建立了一种孤独的工业”就会让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
─“孤独的工业”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一种专为孤独的老年人提供的社会福利项目,可译作“美国现在已建立了一种为孤独的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本着文化传播的原则,在读者能够通过译文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异化策略,从而传播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和语言,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