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景观中的“禅”意
浅析日本居室空间中的禅意境界

浅析日本居室空间中的禅意境界摘要:自然之美,简约意深,以无悟有的设计理念贯穿在整个日本的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独特的“和”文化所带来的“禅味”设计,从中品味出带有现代意味的“禅境”来,日本人已将禅宗美学中的“空”和“寂”,深深地融入到日本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为什么日本人的室内设计中会处处流露出幽深的禅意?是对古人的审美追索?还是现代的生活方式需要一份安宁,思想的澄明?总之,千百年来,溯往寻今,室内装饰材料和色彩在禅意空间中所想要呈现出什么样的表情与精神,仍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日本:禅:居室空间:材料:色彩:源:元Abstract: the beauty of nature, contracted meaning deep, having realized some design concept throughout the Japan of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we can fully feel unique “and” culture brings the “zen” design, to develop a taste of a modern means “buddhist landscapes”, the Japanese have will zen aesthetics, the “empty” and “ji”, deeply into the Japa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life in each level. Why the Japanese interior design will reveal the buddhist meaning deep everywhere? Is the ancients aesthetic recover? Or the modern way of life need a rest, the clear thought? All in all, one thousand years, dating back to find today,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and color in the buddhist meaning space want to present a what kind of expression and spirit, is still we need to probe into a problem.Keywords: Japan: zen: bedroom space: material: colour: source: yuan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禅意与空间审美观(一)禅宗在日本的起源和发展禅宗在日本成立较早,且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借鉴】荡涤心灵的禅意建筑——谷口吉生

【借鉴】荡涤心灵的禅意建筑——谷口吉生谷口吉生,知名日本建筑师。
其建筑作品带有很强烈的正方型切割风格,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形的结构,造型相当简洁。
谷口吉生在默默耕耘,潜心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执着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恬静的天地,仿佛丝毫未感受到尘世的喧嚣。
当你走进他的创造的建筑环境中时,就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静谧、祥和所打动。
你难以想象在如此喧闹的尘世中竟然会有这样一方令人心动的静土,纤尘不染,足以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
1.朴素的设计思想谷口吉生本人曾说过:如何对所给的地形和设计条件做出正确的回答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
而决定空间组成的最基本因素是对诸如材料、光、色彩和比例等所做出的选择。
谷口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墙体、板材和基座等主要建筑要素熟练运用的同时,创造了有节奏的、流动的、静谧的空间。
随着人的主体位置移动及视线的转移,空间变得异常丰富,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传统的日本式神韵。
这正是谷口在运用钢、玻璃、混凝土、铝合金等建材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一种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相吻合的建筑形式。
因而他的作品均反映出日本传统建筑所拥有的特质: 纯净、轻盈、透明、简洁精致的构成和细部的精美处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永恒感。
2. 独特的设计概念谷口吉生:在空间中常存在不断的视点的转移,利用这种无限的视觉中心移动,通过视觉体验产生对建筑的空间体验,从而感受到建筑环境的总体印象。
3. 简练的设计方法谷口吉生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其设计手法与密斯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呈现初期现代主义风格。
讲求纯净、简洁、抽象,多用材料的原则。
在空间创造方面,他立足与密斯的均质空间,同时在均质空间上增加具有传统日本意味的空间特质。
他的作品均考虑到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融合与流通,呈现出一种整体环境意识。
4. 坚定的建筑意志在纷杂的日本建筑界,谷口的设计作品纯净、清新的艺术气质总是显得特突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作品揭示了环境艺术的本质。
要在设计时积极考虑基地的周边环境。
枯山水:日本造园的极致,充满禅意的侘寂之美

枯山水:日本造园的极致,充满禅意的侘寂之美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不用水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池泉,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
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枯山水可看作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图/网络文/百度百科,由墙艺术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广告时间墙艺术公司位于号称北京最美街道的三里屯西五街全球最大的移动端国际艺术电商平台招扩编啦!痴迷艺术+互联网=就是你!。
日本现代建筑中的禅意美学——以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为例

图1 冥想之庭图2 光之教堂图3 住吉的长屋
113
图4 小筱邸
格式塔心理学的向心性和闭合性原理,与万神庙所表现出的稳固的场所性格相类似。
安藤还非常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他并不是单纯地将植物置入室内或庭院中,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而是将水、光、绿化等自然元素抽象出来,巧妙地融合进建筑空间中,营造出具有精神内涵的空间场所。
这种做法与日本传统的枯山水极为相似,枯山水就是利用砂石、石块抽象地表达出山、海、岛,以有限实现无限,上升为一种“空寂”“幽玄”的境界。
在安藤的光之教堂中,也体现了这种自然元素的抽象表达。
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中写道:“这里我设计的意图,是将自然限定为光,将自然极端的抽象化,从而实现能够触摸人类精神根源的深远空间。
虽然舍弃了众多要素,但却获得了更加具有纵深性的空间。
”光之教堂利用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围合建筑空间,光线从外墙上的十字洞口直射入室内,与室内的黑暗形成对比,创造出一种宁静又富有神性的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安藤从内向性和抽象自然元素两方面实现了场所精神的表达,使建筑回归自然,实现了人类“诗意的栖居”。
这种场所精神的表达主要以“朴”为美,所传达出的素朴精神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高度契合,体现了深厚的禅宗美学意蕴。
2.2.2 室内光影的对比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
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
”这是安藤忠雄对于光。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很多日本的寺院都用这种枯山水风格设计满满的禅意
枯山水是从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通过禅宗思想的发展形成的庭院样式,多运用于寺院。
没有水却隐喻水,用禅意来隐喻山水,其目的是“寻找原本的自我”。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
枯山水园林风格代表的山水景观主要由石头和沙子组成
例如,它通常看起来像一个白色的沙子或卵石作为一个水面,
如果有一座桥被在上面,那么隐喻的就是下面是水。
有时它表达了石头表面的图案的水流,抽象表现方式在寺庙中很好的推广开。
大部分寺庙使用之后,它开始演变成寺庙一个独立的花园。
日本的花园是建造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是在胜山胜水的枯山水庭院出现以后,不用水就能够美化环境。
龙安寺石庭
枯山水的设计希望表现的是去除世间纷繁,留得宇宙真理。
它是曾经僧人对世界的内心体验,借由这种表现,对后世的僧人产生类似教化的意义,这就是枯山水的意义
瑞峯院(ずいほういん.
东福寺方丈庭院。
日本京都金阁寺禅宗建筑的灵感源泉

日本京都金阁寺禅宗建筑的灵感源泉日本京都金阁寺(Kinkaku-ji)是一座禅宗建筑,也是日本国内外游客必去之地。
它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金箔外观使其成为日本文化和建筑的代表之一。
金阁寺的灵感源泉主要来自于禅宗思想、日本传统建筑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禅宗思想对金阁寺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冥想,主张追寻内在的灵性与真理。
金阁寺作为一个禅宗建筑,旨在提供一个宁静的环境供人们冥想。
建筑师通过恰到好处的排布和设计,以及与周围园林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令人静心的氛围。
金阁寺内的庭院和林木的摆放都是根据禅宗思想和审美观念精心设计的,力求营造出一种平和、纯粹的美。
其次,金阁寺的灵感还来自于日本传统建筑技术。
金阁寺采用了传统的“金箔”建筑风格,大量运用了金箔装饰,使整个建筑变得华丽而瑰丽。
金箔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日本人对金色的敬重和崇拜。
同时,金阁寺的建筑结构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的,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木结构、斗拱以及特殊的屋顶形状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成为日本建筑的经典元素。
最后,金阁寺的灵感还来源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金阁寺位于一个水池的岛上,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木和青山。
建筑师充分利用了周围环境的优势,让金阁寺与自然融为一体。
整个建筑倒映在水中,与青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美景。
沐浴在阳光下的金箔闪闪发光,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神圣感的世界。
金阁寺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带给人们宁静和平和的感受,让人放松身心,静享片刻安宁。
总结起来,日本京都金阁寺禅宗建筑的灵感源泉主要包括禅宗思想的影响、传统建筑技术的运用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借景。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金箔外观成为了日本文化和建筑的代表之一。
金阁寺所呈现的禅宗文化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纯粹的美,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建筑与自然的思考和启示。
景观设计|日本禅宗庭院(一)1.禅是什么...

景观设计|日本禅宗庭院(一)1.禅是什么...
景观设计|日本禅宗庭院(一)
1.禅是什么?禅宗又是什么?准确来说,我也不知道。
2.我知道,作为生活来讲,我们应该追求心神合一、安定自然的环境。
3.精神需要集中,集中干什么呢,忘乎所有。
千万不可飘忽,见钱眼开不行,看到美女瞳孔放大也不行,看见什么就集中思考什么,然后忘却,就像没见过一样。
我认为,这就是禅。
4.世界由精神与物质组成,我认为,精神要通达“化”,身躯要通达“净”,努力做排除,但排除不是本意,只是禅修的方式。
(JRVS发布)。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日本历史上的建筑发展过程。
禅宗美学强调简洁、平静、自然的审美理念,在日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塑造了日本独特的建筑风格。
禅宗美学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上。
禅宗要求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保持内心静心平和,这种平和的思维方式也反映在日本建筑中。
日本传统建筑常常通过布局和空间设计来创造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可以静心沉思。
日本传统室内通常采用简洁的设计、自然的布局,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近、平静宁静的感觉。
禅宗美学的“简约而有节制”的要求也对日本建筑的形式和造型产生了影响。
禅宗追求简约和节制,返璞归真。
日本传统建筑大多以简单朴素的造型为主,避免过于复杂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建筑师注重建筑材料的质感和线条的流畅性,力求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空间来传达美的体验。
传统日本庭院常常借助石、木、水等自然元素的简单布局和设计,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平和的心境。
禅宗美学倡导自然、易变的观念也对日本建筑的颜色和材料选择产生了影响。
禅宗认为,自然界的色彩、材料和形态都具有无穷的变化和美感,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日本建筑中的色彩和材料常常体现出朴素自然的特点。
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石材、竹子等也常被使用,这些材料天然、朴实,有助于人们与自然界保持联系。
禅宗美学强调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思想也对日本建筑的室内装饰和艺术品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禅宗认为世界是虚妄的,不应该过于依附于物质的表象。
传统日本建筑中的室内装饰往往以简约为主,注重内心的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净化。
传统日本建筑中经常使用一些简洁、纯净的艺术品,如茶具、花道等,帮助人们回归内心、追求静心的境地。
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禅宗美学强调的平静、简约、自然的审美理念贯穿于日本传统建筑的方方面面,使之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建筑景观中的“禅”意
禅宗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不仅影响着传统建筑,亦影响着现代建筑的发展。
如何传承与发展这种特色需要建筑师在实际中探索。
文中通过实例探讨日本禅文化对现代庭园、建筑的影响,研究新派设计师的实践过程。
日本庭院景观所表达的“禅意”是能将主体人物引入静谧空间,引向人生境界和精神内涵,最后引发人生感悟的一种环境哲学。
在全球化热潮之下,日本民族特色亦在逐渐丢失,日本很多设计师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中探寻着对“禅意”的更好诠释。
禅与建筑
日本的禅宗是从中国引进的,但是禅宗对日本的影响要远甚于中国。
禅宗对日本人民的道德、修养、精神生活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影响着日本的茶道、书法、花道、武士道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禅宗讲究的是“心”和“顿悟”,这一传统文化必然影响着日本建筑,因此,即使是受各种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建筑亦能够体现出禅的哲理精神。
禅与现代园林庭院
传统的日本园林分为自然风景式庭园,枯山水式庭园和茶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枯山水式庭园了。
枯山水庭院是禅宗在日本与园林结合的最好案例。
一方面,造园师为了反映对当时萧条社会,悲凉世间的厌倦,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来抛弃杂念,静思人生;另一方面,后世的观赏者看待枯山水园林就像一面镜子,不但能够感受到枯山水园林的造园师设计时的内心世界,同时可以根据观赏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来对枯山水的形式进行加工和想象,同样可以感悟自我人生。
现代园林常将三种园林相互融合,模糊它们的界限,创造出更适合现代建筑的园林景观。
禅宗法师兼园林设计师的??野俊明认为,“园林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场所,是心灵的栖息地”,?L町会馆的青山绿水园正是他想要创造的心灵深处园林的具体表现。
庭园的面积有限,分布在一层和四层,都是在非常狭长精巧的空间中,设计师在这极其有限的空间之中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令人们回味自然和赞美自然。
首层的瀑布花园把流水的宁静、清新与悦耳声音融为一体,只期望来访者或者路人可以驻足休息,在喧闹的都市之中寻找一丝静谧。
四层的两个花园则以沙砾象征流水,模仿传统枯山水利用白沙象征奔流不息的河流。
水与植物沙石的完美交融,令人沉浸在这对空间时间的冥思之中。
层叠的瀑布,一组组的石头,都是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的一种精神纯净和至真的完美意境,将禅宗哲理与景观园林相融合,赋予
了这一狭小空间恬淡出世的气氛。
时代的发展和园林使用功能的改变要求园林不能盲目
照搬古典的模式,但这并不影响禅宗的传承运用。
抓住禅宗在园林中的表达核心并进行创新,这需要现代设计师不只是简单地对环境进行形态的塑造,而是尝试将设计场所进行灵的抽象和升华。
禅与现代建筑空间
丹下健三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一种精神力量。
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
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
在提到禅宗与建筑的关联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安藤忠雄,因为他是当今把禅意空间发挥最淋漓尽致的建筑师之一。
建筑的空间,在判断一个建筑精彩与否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它能将建筑的灵魂和意蕴表达出来。
他的水御堂则无论从空间还是色彩方面都统一地表达了禅意的“虚无”和“空寂”。
由曲面墙和直墙面相夹的狭窄空间与无垠的天空对比,引发人们对于无限与有限的思考。
走到弧形墙的终点,一个椭圆形的大荷花池赫然地呈现在眼前。
这种由狭窄逐渐变阔的空间过程,就是禅宗中所说的“渐悟”的过程。
荷花池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杂质和波澜,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每一
个人,照出每一个人的心灵与灵魂。
从荷花池中轴线上的狭长楼梯中缓缓走下,毫无装饰的清水混凝土墙把人的心灵,从尘世净化出来,随着楼梯深入水池之下,进入完全的黑暗之中。
转而继续前行,被大殿满堂的红色唤醒,仿佛是涅??重生一般,这是一场死与生的“顿悟”。
建筑不仅从圆形水池,植物的四季更迭,也从空间的循环往复中,道出世间的轮回与万物的生生不息。
隈研吾作为日本领军设计师,主张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其作品常散发着浓厚的东方禅意,喜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诠释建筑自然属性和日本的传统文化。
水/玻璃住宅就是很好的一例。
这座有玻璃打造的透明房屋位于高崖之上,面对大海。
别墅的景观厅建在水池中的玻璃板上,水消解了建筑与景物的边缘,将人工水域与远处的海景连为一体,使得该厅仿佛一叶孤舟置身大海之中。
建筑成为景观中的一员融入其中,建筑本身和观赏者都消解在环境中,使人领悟到世界的广袤与人本身的渺小。
隈研吾并没有使用传统材料,却将日本的禅宗的神韵表达出来,他把关注的焦点从建筑物自身转向建筑的灵魂,表现隐忍,空寂,天人合一的禅宗思想。
结语
在当今日本建筑中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
冲撞中的有机结合,使得日本传统的民族特色得以传承和发
扬,在设计中更注重建筑的灵魂和意蕴美。
关于设计方面,这一超越表层审美的表达过程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主体人物的情感感悟与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简介:刘桐(198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