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125例临床体会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环状混合痔125例临床体会

板、 凝血时间、 出血 时 间等 凝 血指 标 均 优 于对 照 组
( P < 0 . 0 5 ) . 这一 结 果 也 与杨 洪 学 等【 5 ] 的研 究 结 果 基 本一 致 .从 而 也说 明云南 红 药 胶囊 的止 血功 效 主 要 是 通 过升 血 小板 及 缩短 出血 、凝 血 时 间来 实 现
西 医药 , 2 0 1 0 , 4 5 ( 0 0 6 1 : 5 3 9 — 5 4 0 .
综 上所 述 。 云南红 药 胶 囊有 良好 的 止血 功 效 。 且 具 有使 患 者血 小 板增 加 及 缩短 出血 、凝 血 时 间 的作 用 .可 作 为 临床 预 防及 治疗 肛 肠 术 后 出血韵
著: 治疗 7 d后 行 常 规 血 液 检 查 . 实 验组 患者 血 小
『 3 1 张胜 利 .云 南 红 药 胶 囊 与 银 杏 叶片 治疗 眼底 出 血 性 疾 病 效 果 观
察 . 当代 医学 , 2 0 1 2 , 2 1 : 1 5 5 — 1 5 6 . I 4 1 陈 丽珍 , 沈 菲. 云南红药胶囊联合 6 5 4 — 2片 治 疗 1 0 5例 原 发 性 痛 经疗 效 观察 f J ] .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 2 0 1 0 。 0 6 : 1 4 0 —1 4 1 .
首选 用药
参 考文 献
[ 1 】 朱 翠 萍 . 云南 红 药 胶 囊 与 银 杏 叶 片 在 治 疗 眼 底 出 血性 疾 病 中 的
血, 治 疗 有效 率 达 到 9 2 . 0 %. 对 照 组 治 疗 有效 率 为
5 6 . 0 %。 两 组 比较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 提 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效果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效果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11-28T16:18:34.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0期作者:李雪辉程永升[导读]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新疆哈密 839000)【摘要】目的:观察痔疮合并直肠脱垂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效果。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实验组(60例)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比8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比26.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7%比13.3%),差异显著(P<0.05)。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治疗痔疮合并直肠脱垂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痔疮合并直肠脱垂;并发症;复发率【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084-01痔疮是肛肠科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重度内痔经常会合并直肠脱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临床中一般通过外剥内扎术对痔疮进行治疗,但是患者术后会产生疼痛,创面愈合比较慢[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是治疗重度痔疮的方式,具有术后疼痛比较轻、不产生大便失禁等情况。

本次就痔疮合并直肠脱垂中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状切除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120例痔疮合并直肠脱垂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6月—2018年7月。

以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2岁,平均(49.8±10.3)岁;病程3~9年,平均(6.3±2.1)年。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痔疮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各手术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比对照组53.33%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H手术治疗痔疮可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少。

标签:PPH手术;外剥内扎术;痔疮痔疮属于肛肠科常见病,按其病发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1]。

临床治疗通常以传统外剥内扎手术为主,但术后疼痛较重,且复发率高,不易被患者接受[2]。

近年来,本院针对60例痔疮患者中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痔疮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女比例18∶12,年龄25~70岁,平均(45.31±5.14)岁,分期:Ⅲ期14例,Ⅳ期16例;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3∶17,年龄22~74岁,平均(47.14±6.13)岁,分期:Ⅲ期15例,Ⅳ期15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行腰麻,常规消毒,扩肛,于外痔部位作”Y”字切口,外痔剥离从静脉丛至齿状线上缘处”Y”字切口,对于从静脉丛至齿状线上缘处的内痔用钳夹其基底部,于其正中行”8”缝合后,再切除内外痔,保留皮肤正常。

1.2.2观察组行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行腰麻,消毒会阴、直肠,扩肛,采用痔环状切除吻合器,于齿状线4 cm处直肠粘膜3点行荷包缝合,并在直肠粘膜9点处行荷包缝合;缝合至黏膜下层进针靠近,以防止漏缝黏膜。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10例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10例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10例环状混合痔是临床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肛垫下移学说的逐渐普及,治疗观念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由意大利学者Longo在1998年首先提出并使用,通过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Ⅲ、Ⅳ期脱垂痔。

我院2011年采用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1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28~67岁,平均44.7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5年;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讨论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

1.2手术器械采用江苏省常州市康迪医用吻合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圆形吻合器(33.5mm)及其附件。

荷包线采用“2-0”或“3-0”普里灵双头针带线,止血线采用“3-0”薇乔可吸收线。

1.3手术方法口服甘露醇行肠道准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体位,常规消毒铺巾。

常规用碘伏消毒会阴部皮肤和肠腔,用肛管扩张器内芯及手指进行充分扩肛。

置入肛管扩张器,并用7号丝线固定,通过肛镜缝扎器,在齿线上方2~3cm处,自3点处入针用2-0普里灵线开始顺时针沿直肠黏膜层及下层缝合1周,再从8点位至10点位顺时针缝合三分之一圈,做为牵引线。

将吻合器开到最大限度,将其头端插入荷包缝线的上方,收紧缝线并打结,用带线器经吻合器侧孔将缝线拉出,向手柄方向用力牵拉结扎线,使被缝合结扎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置入吻合器头部的空腔中,同时收紧吻合器打开保险装置后击发,女性患者在击发前常规阴道指诊检查,以防切除过深损伤阴道壁,引起术后直肠阴道瘘。

取出吻合器,认真检查吻合口部位是否有出血,对于活动性出血,局部用3-0可吸收线8字缝合止血。

术后观察肛门有无出血,必要时给止痛剂,给予静脉补液和抗生素,术后6h开始进半流质饮食,次日塞太宁栓保护肛管直肠黏膜以缓解肛门部不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以利伤口恢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尚允利;杨小山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18
【摘要】目的评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实施这一手术的患者,共216例,其中男92例,女124例;平均年龄(41.0±24.8)岁.其中Ⅱ度内痔26例,Ⅲ、Ⅳ度内痔68例,混合痔12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分钟,切除组织宽度平均为2.5 cm.术后出血4例,肛门疼痛34例,尿潴留123例,吻合口狭窄1例,没有1例大便失禁.共13例患者失随访,剩下203例患者完成术后平均6个月随访,196例外脱痔块完全回缩,7例回缩不全.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吻合口的高度及荷包缝合深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2页(P2719-2720)
【作者】尚允利;杨小山
【作者单位】246702 安徽省枞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246702 安徽省枞阳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超声刀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J], 唐茂山
2.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杨清渭
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J], 刘帅;张宁
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评价 [J], 杜鹏阳
5.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对比研究 [J], 刘朝斌;张立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P H, 高 患者 满意度 , 一种 简便 、 P 提 是 安全 、 有效的 治疗 方法 , 值得 临床 进一步推 广。
关键词 痔 P H 外 痔 切 除 术 P
19 98年 意大利学 者 Lno- og 根据 痔病 的肛垫下 E ] 移学说首先报告 了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rcdr poeue fr rlpeadhm r od .P o oas n e or isP H)这一 治疗 痔 病 的新 p h 技 术 , 手 术 一 经 问世 立 刻 受 到 肛 肠 界 关 注 . 认 为 该 并 是现 代 痔 病 治 疗 的 重 大 突破 。但 P H 主要 针 对 内痔 P 或伴有外痔程度较轻 的患者 , 对于混合痔伴有严重外 痔 的患 者 ,P P H手 术 效 果 往往 不 理 想 ,既不 能 够 达到 使肛管修复 、 美观的效果 , 而且术后各种不适如疼痛 、 坠胀 、 湿 等 的症 状 较 明显 。这 些 残 留外 痔 的存 在 往 潮 往 又 成 为 导致 痔 病复 发 的重 要 因素 。有 据于 此 , 我们 提 出了 P H加外痔切 除术治疗混合痔 的手术方式 , P 为降低 P H术后 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 P 术 后 不适 以及 使 月管 修 复 美 观提 供 一 种 简便 、有 效 、 T 安全 的治 疗 方 法 , 报告 如下 。 现
可 比性 。
1 治疗 方法 . 2
1 . 术前准备 术前查血常规 、 .1 2 尿常规 、 凝血分析 、 肝 肾功 血 糖 、 肝标 志物 、 片 、 电 图等 . 除 手 术 乙 胸 心 排
禁忌 证 。术晨 生 理盐 水 清 洁灌 肠 。
1 . 手术方法 均采用椎管 内麻醉 ,膀胱截石位 . .2 2 采用美 国强生公 司 P H 3型环切 吻合 器 。对 照组 : P0 () 1在痔块脱垂较少且 肛 ( A 3 ) C D 3更 容 易 被导 入 。导 入 的 C D 3能 使 痔脱 垂 或 肛 管 黏 膜 A 3

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作者:骆川云陈富军李刚彭旭东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探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PPH)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和手术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关键词】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外剥内扎术;混合痔;疗效【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03-012010.6-2011.10年,我科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典的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治疗组采取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20例混合痔患者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①诊断标准。

男50例,女70例,年龄16-70岁,平均46岁;病程1-18年,平均7.5年;合并肛裂10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合并糖尿病4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PPH组)手术前一天晚上用肥皂水清洁灌肠。

持续硬膜外麻醉显效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扩肛后,置入肛管扩张器及自制挡板(由透明肛镜制成,用于遮挡4-6点位痔上黏膜),固定于肛缘6、12点位,在齿线上3-4cm处做一半荷包缝合,于7点位进针顺时针方向3点位出针,置入吻合器头端至半荷包缝合上端,收紧荷包线打结,将缝线从吻合器侧孔引出,适当牵引的同时,旋紧吻合器,打开保险装置,激发吻合,并保持闭合状态约30s,退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有无出血,出血处予跨吻合口8字缝合止血,对于3、7点位吻合口残端(由于用了自制挡板,4-6点位痔上黏膜不能被吻合、被完整保留,所以4、7点位各形成一吻合口残端)痔上黏膜予7号丝线结扎。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2013年,对23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观察其疗效。

结果:23例混合痔患者,经过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后痊愈,平均愈合时间4天,随访1~2个月无大便失禁、出血、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

结论:传统“外剥内扎硬注术”术后疼痛明显;痔核脱落常致术后出血明显;肛门皮肤、黏膜损伤过多,常致肛门狭窄;环状混合痔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

术后并发症多,疗程长,病人痛苦大。

而pph对治疗混合痔具有良好的疗效,pph 手术,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于直肠下段黏膜行环行切除,切除同时予以吻合,将下移肛垫上提,同时阻断血供。

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少、疗程短、恢复快、疗效满意。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pph手术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94【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92-01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肛门瘙痒、潮湿、疼痛、出血、坠胀、肿块脱出和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组23例环状混合痔病例,采用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均为肛门肿物反复突出,伴有便血、疼痛,肛门镜检查示:肛管内齿线处黏膜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肿块,颜色暗红,表面部分糜烂、渗出。

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5年,4例患者曾采用药物塞肛及熏洗等治疗,疗效不佳。

1.2 方法。

麻醉成功后,病人取截石位,常规消毒会阴皮肤及直肠腔。

用无创伤钳分别在母痔处夹住肛门缘皮肤,使痔核及直肠下端黏膜轻度外翻,将特制的用于pph手术的透明环行肛管扩张器插入肛管,取出内拴,分别在12点及6点方位的肛周皮肤用7号线缝扎固定透明环,将肛门镜缝扎器插入肛管扩张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痔的发病率甚高,占肛门直肠疾病构成比的87.25%[1]。

而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疾病中一大类常见、多发而又属疑难性病种,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高,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本院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外痔横切横缝加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梁澄照,黄进林,梁惠结,梁淑和(顺德中医院外二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
要】
目的
通过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 )术(即外痔横切横缝加PPH 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
脱出,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A 组50例环状
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的住院患者进行外痔横切横缝加PPH 术,同期B 组50例采用传统PPH 术式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术后3、7、15、30、90d 及1年进行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
A 组与
B 组相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通过改良PPH 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PPH 术,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较传统PPH 术明显减少。

【关键词】
痔;
吻合术,外科学/仪器和设备;
皮赘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175-02
中图法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30日第28卷第8期J Mod Med Health,April30,2012,Vol.28,No.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符合环状混合痔标准并且均为外痔皮赘脱出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79岁。

全部入选病例自愿参加试验,排除肛瘘、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结肠病手术、直肠前突、骶尾部畸胎瘤、骶尾部囊肿、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肛门失禁、肛门湿疹、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脱垂、直肠癌、非皮赘脱出之混合痔及单纯内痔情况。

100例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为横切横缝加PPH术组,B组为单纯PPH组。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A组在常规PPH术(采用国产吻合器)后将上提不完全的外痔皮赘横向切除,剥离皮内痔静脉丛,用7-0丝线间断缝合,恢复皮肤的连续性并止血,术后观察有无再脱出情况。

B组行常规PPH术(采用国产吻合器),术中不作皮赘修整。

1.3疗效评估对照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出血、疼痛、里急后重感、皮桥水肿、感染、环状混合痔复发、肛门直肠狭窄等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结果
2.1治疗期间无患者退出,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6.15±2.38)d,B组为(7.81±5.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住院费用(8231±410)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9632±895)元。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4.0%(2例)和20.0%(10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18.0%(9例)和56.0%(2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是肛肠科疾病中一大类常见、多发又属疑难性的病种,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高。

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保守治疗、注射疗法、手术疗法3种[2]。

保守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去除病灶;注射疗法主要应用硬化剂、坏死剂2种,虽然痛苦小、疗程短,但可能发生坏死性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后遗症,而且疗效不确切;手术疗法可去除病灶,消除症状,疗效可靠,以往主要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3]。

PPH术是近年来较为推崇及成熟的痔微创手术疗法,用于治疗环状脱垂性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疗效满意。

其实质是通过特制的吻合器,在痔的上方环形切除一定宽度的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同时对远近端黏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肛垫向上悬吊[4]。

由于手术同时切断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中动脉分支,使术后痔的血供减少,一般痔核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5]。

PPH术操作简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作为治疗痔的一种新方法,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6]。

在PPH术开展初期曾一度被认为可以取代传统手术,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随访期限的延长。

人们渐渐发现,PPH术还是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单纯采用PPH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疗效。

环状混合痔单纯行PPH术相当部分患者仍然有明显的外痔内缩不全,是患者不满意之处。

PPH术理想的适应证是以内痔为主的Ⅲ~Ⅳ度痔且无明显的肛缘皮赘,但这样的手术病例不多见。

由于病程长,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较明显的外痔皮赘。

有文献报道,PPH术后远期有一定的痔脱垂复发率,其原因可能是PPH术后,肛垫赫膜下支持性结缔组织和稳定性结缔组织仍处于萎缩、松弛和破坏状态,Treitz肌发生伸长、变性、断裂,这种病理性肛垫位置的移动,不能完全确保长期不再向下移动[5]。

本研究对有肛周皮赘患者于PPH术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有40%的病例出现脱垂复发。

环状混合痔,脱垂组织多,术中未行皮赘切除处理,术后部分患者仍有异物感,大便时仍有肿块脱出,有的患者还可摸到“痔”,抱怨“手术不十分理想”和“不卫生”;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虽然可以同时切除部分皮赘,但必须保留皮桥,切除过多容易引起肛门狭窄,切除过少同样存在手术不彻底的问题,而且痛苦大,病程长。

另外,术中不缝合切口皮肤,虽然利于创面引流,预防感染、水肿,但创面愈合缓慢,愈后不够平整,遗留瘢痕较大,以致分布于齿线周围的末梢神经受损,影响分辨气体、液体和固体物的准确性。

不损伤齿线的重要意义:Treitz肌在齿线区最为密集,称为“痔的提肌和压缩器”。

有支持和悬吊肛垫的重要作用,该肌退变或松弛断裂都会导致肛垫下移和痔静脉丛扩张。

齿线上区0.9cm 内为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之间的过渡区域特征肛管移行区(ATZ)上皮。

齿线区是高度特异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带,是排便运动诱发区[7]。

当粪便刺激直肠区,通过感觉神经传达到大脑,即可产生排便感。

同时,齿线作为排便感觉中心,能鉴别直肠内容物的性质。

如此区破坏,排便感即消失,直肠内的粪便就会产生淤滞现象,故保留齿线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选择PPH术并同时附加肛周皮赘的横切横缝这一改良术式,对于PPH术后残留脱出的皮赘,既遵循了PPH术的技术优势,又突破了原技术的局限,术后肛周皮肤既美观又无损伤齿线和引起肛门狭窄风险,相对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痛苦轻、恢复快,是PPH术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润庭.肛门直肠病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1.
[2]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3]喻德洪,杨新庆,黄筵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J].中华外科杂
志,2000,38(12):890-891.
[4]李胜龙,尹廷宝,张熙,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的
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25(3):167.
[5]陈剑英,陈道达,卢建华,等.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
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痔的对比观察[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4):267-269.
[6]Ortiz H,Marzo J,Armendariz P.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versus conventional diathemry haemorrhoidectomy[J].
Br J Surg,2002,89(11):1376-1381.
[7]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2.
(收稿日期:2012-01-16)
(本文编辑:苏畅)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组别
A组B组
5
1
1
术后出血里急后重感
1
2
疼痛
1
皮桥水肿
1
感染表2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A组B组环状混合痔复发
7
24
肛门直肠狭窄
2
4
合计
9
28
·1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