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认识人民币》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认识人民币》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认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代数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是以()为指导思想。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广义的认知学习)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类。5.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它们包括:()、()、()、()、()、()、()。6.比格斯则认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7.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特征)、(学习目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定势干扰)。8.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思维能力。 1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基本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结合以及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与教育的作用等 四个. 2、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以及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3、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 这四个领域。 5、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 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6、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 义务教育的性质与需要、现代科技发展的 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年龄 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7、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 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8、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 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 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9、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 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 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10、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 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连接阶段 以及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 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学习、理解 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三类。 12、从迁移反应的条件看,在小学数 学的认知中实现迁移,主要取决 于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 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以及学习的 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13、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 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以 及策略等三类。 14、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 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 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 个过程。 15、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 以包括认知形体形状特征、认识 形体大小以及认识形体间的位 置关系等。 16、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 17、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 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 调合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三、判断题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 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 系。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只需遵循数学知 识逻辑结构,而不必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发 展顺序。 3.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的认知特点完全一 致。 4.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 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 不分离的。 1、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 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错) 2、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 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 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对)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 性的特点。(对) 5、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 征。(对) 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逻辑推理式知识呈现”的特 征。(对) 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的特 征。(对) 8、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 取向。(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 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 价值取向。(对) 10、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 为接受学习。(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意义,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提供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进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可以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9-11-28T10:39:57.657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作者:汪妮[导读] 获取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山东省青岛莱西市院上镇海尔希望小学266609 摘要: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而且爱学数学,就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积极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其范围,小学数学教学,固然小学生是它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方法。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数学教学,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适时地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时,也应该注意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有它本身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概念引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对象的特殊性,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思维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想着一探究竟。而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个时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便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所以,一个良好的概念引入,不仅能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还能够对学生现在和往后的学习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事物总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也影响着两个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概念引入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概念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助力。 三、概念引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对概念的解释,但有的过于形式化,有的解释得不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有的解释得不够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概念引入的作用,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引入概念,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概念引入的方法吧。首先,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个方法如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时,设置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其实,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概念引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来寻找学生喜欢的点,进而导入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面对小学生,面对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比较形象,在概念引入时,可以创立比较形象、比较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好懂的概念。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也帮助教师的数学教学。其次,简单的概念直接导入,复杂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释,解释的多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反作用。对于复杂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关系,尽量抓主要意思,抓关键点,以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最后就是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图解的方法来引入,规律概念就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来引入。数学本身就有抽象性,而这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图解的方法来引入概念。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对于规律概念,我们就可以跟着学生一起从最开始来一步步的归纳,慢慢地得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概念引入一直都是数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而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是一件很重要的教学过程。好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不仅仅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还能够给教师省出教学时间去进行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做教师的要通过多条渠道,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真正交给学生,使他们切实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能技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思维更加新颖、敏捷。 在师生观上,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观察者、交流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权利、学习时间还给小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小学生。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双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2005年03月04日) 浏览人次95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发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5、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原理和原则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以远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各教学点应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形式以“自学、课堂辅导、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五、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师范类“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员应有专科水平的数学知识,考虑到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小学数学教育学》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从素质教育出发,结合当前中外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和教学的改革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本课程着力于理论联系实际,为方便教学,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安排一个学期。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 内容学媒体作业 序号时 (次) 第一章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及 1 4 文字教材其任务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文字教材、IP课程、VCD光 2 4 1 与目标盘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张溪镇坦埠小学胡凌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首先,教材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其次,教材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物品观察它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立体实物,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单元知识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归纳,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图形的观念,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观察、交流、操作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生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

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我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观察、交流、思考时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做到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思路,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到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1.出示例一: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最新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 A.运算规则 B.数的概念 C-图形分解的思路 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 )。 A.代数初步知识 B.概率知识 C.几何初步知识 D.量与计量知识 4.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 )两类。 A.发现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 A.探究参与 B.问题参与 C.认知参与 D.评价参与 6.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 )。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 7.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 )。 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 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 8.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 )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 B.认数 C.概念 D.性质 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 A.水平O B.水平1 C.水平2 D.水平 10.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等。 A.状态 B.运算 C.问题 D.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基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一-----------等。 3.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一-----以及---------等的识别。 4.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以及-------等三种。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观察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占总成绩的。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设计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四章至第六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四章文本论述主题:为什么说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第五章文本论述主题: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 第六章文本论述主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占总成绩的。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评析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占总成绩的。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客观性网上自测:单项选择题:共道单项选择题,前道每题分。最后道题分。可多次做(共分)。 ②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DOC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位置: - - - - - - - - - - - - 通知:每个用户的电子书可下载数量由原来的限制个数下载变更为无限制、全部免费下载,请相互转告,谢谢。 电子书下载排行榜 ? ? ? ? ? ? ? ? ? ? ? ? ? ? ? ? ?

最新更新 2019-03-25 ? [] 2019-03-25 ? [] 2019-03-25 ? [] 2019-03-25 ? [] 2019-03-25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21 ? [] 2018-11-12 ? [] 2018-11-12 ? [] 2018-11-12 ? [] 2018-11-12 ? [] 2018-11-12 ? [] 2018-11-12 ? []电子书最新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科教电子书 ? ? ? ? ? ? ? ? ? ? ? ? ? ? ? ? ? ? ? ? 哲学电子书 08-13 ? [] 01-06 ? [] 08-13 ? [] 01-06 ? [] 01-06 ? []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历来都是采取单向式的被动授课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新课改形势下,这种上课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精神,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反思,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将新课改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不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等

外在表现上,那样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对教育理念不深入、不透彻,就会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就拿探究学习来说吧!课本上的某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定论,只是作者的一种看法和见解,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每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都不一样,这样,交流就显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记得我曾有这样一个教学经历: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在教学5+8时,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做这种加法直接用手指节,先数8个,再接着数5个,再从末尾重新从1开始数,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方法应用自如,原因就是那是他们的真实体验。由此,我们就不能把学生的思想抑制在教材教法里,让学生的学习充分体现个性和创造性,以适应社会发展。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过去,我们惯用的做法是“堂堂清,周周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样做有其正确的道理,但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8月29日 地点: 数学教研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计划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3、本学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数学教研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庄晨晨(1)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谁先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容是通过游戏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通过教学,学生能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他们对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初步体验,能简单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描述;接触过抛硬币和转转盘等活动,对分析可能性大小有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体验等可能性,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能正确判断一些游戏规则 是否公平。 2、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 难点:在实践中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公平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矛盾: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 那你知道吗?在你平时玩的游戏中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玩一玩同学们喜欢的游戏。 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下象棋的图片 师:请看这幅图,你能说出这幅图所描述的情景吗?猜一猜他们正在讨论什么问题? 小明先走,小华就不服气,小华先走,小明自然也不乐意,那到底谁先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走。 板书:“谁先走” 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抛硬币、掷骰子、摸球游戏、石头剪刀布...... 二、设计方案,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可真多,那这些方法真的可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1、摸球游戏: 师:猜猜老师这里放的是什么? 这里有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并且大小相同,材质均匀 师:摸出的球有几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