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细胞治疗案例

合集下载

肝癌临床治疗案例

肝癌临床治疗案例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

其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在肝内大量增生形成肿块,并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进而引发转移。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肝功能受损、肝硬化等并发症出现后才被发现。

以下是一个肝癌的临床治疗案例:患者为一男性,年龄62岁,因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前来就诊。

经CT和磁共振检查发现肝内有多发性肿块,结合肝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肝癌。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综合治疗方案如下:1.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肝癌病变较多,难以完全切除,采取了肝癌栓塞术。

手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2.化学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包括顺铂和长春碱,共6个疗程。

化疗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通过药物治疗缓解。

3.放射治疗:由于肝癌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放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

患者接受了3次放疗,病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4.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协同放、化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针对患者病情,选用了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滋阴作用的中药治疗,包括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等。

治疗期间,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当休息和锻炼身体。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的肝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肝功能也有所改善。

案例:病人李某,男性,45岁,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检查和诊断为肝癌。

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为A 级,肝癌分期为BCLC 早期,肝癌大小约为5 cm x 4 cm,局部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病人无明显症状,除了肝功能异常外,全身情况良好。

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医生决定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首先进行手术切除术,切除了肝脏中的肿瘤,术后恢复期较为顺利。

随后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治疗,以预防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治疗方案持续了数月,期间病人的身体状况一直良好,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建议: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但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因此,建议大家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病变。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治疗一直都是医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医学已经有许多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等。

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往往陷入治疗效果不佳的窘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免疫细胞检测技术被引入到了肿瘤治疗中,成为了关注焦点。

一、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细胞检测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是通过定量测定患者内部的免疫细胞数量及其活性水平,进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已知特异性抗原与特定克隆抗体的反应来确定免疫细胞表层特异性抗原的分布和数量,从而评估免疫细胞的数量及其活性状态。

二、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

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1. 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免疫细胞检测技术能够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为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通道。

比如针对肝癌患者,通过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可以明确各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和活性水平,更好地进行必要的免疫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2. 预测效果和监测疗效通过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可以及时了解治疗过程中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水平的变化,通过对比前后数据得出治疗效果的评估。

这不仅可以让医生进行精准的治疗决策,更能为患者提供更恰当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3. 帮助治疗方案的调整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有时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内分泌障碍,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不适。

此时,针对免疫细胞的活性检测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医生进行调整,使患者的身体适应治疗方案并尽快恢复。

三、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案例免疫细胞检测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在肿瘤发生,肿瘤治疗等各个环节都能够派上用场。

比如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淋巴瘤患者,通过免疫细胞检测技术能够明确患者的免疫状态,并且确定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水平,为后续的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肝癌免疫治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肝癌免疫治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肝癌免疫治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肝癌的发病率连续上升,成为了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传统的肝癌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以及化学化疗等,但这些方法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时候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肝癌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肝癌治疗的新方向。

一、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来识别并摧毁肝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尤其是在固体肿瘤治疗中,特别是在出现治疗药物抗性的情况下,免疫治疗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肝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主要涉及到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介导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激活免疫系统并促进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伤。

二、肝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1. T细胞治疗T细胞治疗是将已经从肝癌患者中提取的T细胞通过实验室培养、激活和扩增后注入患者体内,通过改造T细胞来激活其对肝癌细胞的浸润和杀伤能力,提高肝癌治疗的效果。

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

2. 抗原递呈细胞治疗抗原递呈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它们可以识别并递呈肿瘤细胞的抗原物质给T细胞,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治疗来刺激T细胞和B细胞,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肝癌的反应,提高肝癌治疗的疗效。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指通过干预免疫系统中的抑制分子来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目前,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等已经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免疫治疗在肝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肝癌的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意义。

首先,免疫治疗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比如化学药剂的毒性以及手术风险等。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

第12卷 第3期2021年5月Vol. 12 No.3May 2021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0%,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目前,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受者中能否应用尚有较多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急性排斥反应。

本文总结了免疫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受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通过免疫治疗改善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复发转移;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急性排斥反应;免疫逃逸;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中图分类号】 R617,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1)03-0004-08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刘少儒 许磊波·专家论坛·【Abstract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ain indication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 Nevertheles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s lower than 50%.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oper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affect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At present, immunotherapy, represented by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ligand 1(PD-L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middle-stag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However, whether it can be applied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may cause acute rejec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therapy in recip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recip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Key words 】 Primary liver canc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Acute rejection; Immune escape; Nivolumab; PembrolizumabImmunotherapy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liver cancer Liu Shaoru, Xu Leibo. Department of 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 , the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8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Leibo, Email: xuleibo3@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3.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597)作者单位:510288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暨器官移植中心作者简介:刘少儒,男,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肝移植,Email: liushr23@ 通信作者:许磊波,Email: xuleibo3@刘少儒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免疫治疗第3期·273·原发性肝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全球有超过70万例肝癌患者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实践“中国式抗癌”③肝癌

实践“中国式抗癌”③肝癌
2016年6月26日,电话随访,患者生活如常,无特殊症状。
中国式抗癌 <背景>
“徐院长,近来公公身体状况挺好,又开始他喜欢的钓鱼、打猎……整 天开车在外面,家里人为他高兴的同时,又担心他体力过度消耗。公公心态 好,但也比较倔强,总说没事。只有徐院长您的话他听……”
——这是上海一位患者的儿媳于上周发来的微信。患者叫朱NC,是我老 同学的儿子。我马上给小朱打去电话,他十分开心,说“一切很好,癌症看 不见了”。稍后,他给我回了一个信息:“干爸(他一直叫我干爸爸),接到 您电话,万分高兴,我的生命是您给的,今年上半年我的生命非常危险,现 在腹水全排了…… ”
中国式抗癌 <案例分析>
2 GM,男,63岁,吉林松原人。
诊断:肝细胞癌。治疗过程如下: 2004年3月23日检查:肝右叶8.1×6.2 厘米占位性病变,右前叶 1.2×1.2 厘米结节性病变。血清甲胎蛋白 179 微克/升。给予肝动 脉化学栓塞。10天后,给予冷冻消融,术后给予细胞免疫治疗; 2008年3月28日,患者肝右叶肿块缩小至6.8×6.2 厘米。甲胎蛋 白5820微克/升。给予肝动脉化学栓塞。8天后,做第二次冷冻消融, 术后给予细胞免疫治疗; 2009年6月19日,第三次冷冻消融;
老同学有四个儿女,其中三个儿女,加上他的老伴以及老伴的两个兄弟 ,都在十几年内先后死于肝癌,而且全部在被诊断后两个月内死亡。朱NC是 我老同学最小、也是唯一幸存的儿子,在两年前也被发现患了肝癌。肝左叶 有一个大的瘤块,8厘米,右叶有两个小的。老同学将这个儿子从上海送到我 院,千叮万嘱要为他“留个根”。
“中国式抗癌”源自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作为首提“小肝癌” 概念的世界知名肝癌外科专家,他认为,消灭性治疗(手术、消融)后,残癌 会加剧发展,如果一味追杀,会适得其反,此时应该采取“诱敌”、“改造 ”和控制性措施(免疫、中医中药)。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11例的护理体会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11例的护理体会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11例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方法:抽取11例病人的外周抗凝血,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隔日连续进行3次cik细胞回输,加强回输前中后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11例病人顺利完成抽血、回输过程,回输后未出现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论:方法对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改善病人症状体征明显。

【关键词】cik;健康宣教;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05—01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多发性肿瘤,且绝大多数肝癌病人都合并肝炎及肝硬化背景以及肝内微小病灶的存在,这是导致hcc复发或再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hcc的难题之一1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一类新的杀瘤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2。

目前,生物治疗已联合运用到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并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对11例hcc病人进行cik细胞回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9岁——65岁,均有慢性肝炎病史及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1.2 治疗方法每次抽取病人外周血50ml—100ml,由实验人员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验室中分理出单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14天——16天,使cik细胞数量达到6.0~9.0×109时开始第一次回输,隔日一次,连续三次,共6天完成。

1.3 结果本组病人治疗顺利。

11例病人中无一例出现寒战发热、皮肤变态反应等,延长原发性肝癌病人无瘤生存期,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肝癌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肝癌

免疫治疗⾯⾯观之肝癌中国是肝癌⼤国,全球⼀半肝癌在中国,发病率第四,死亡率第⼆,每年新发患者数约37万⼈,死亡⼈数约32.6万⼈[1-3]。

根据细胞起源分为肝细胞肝癌(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细胞癌,其中肝细胞肝癌占⽐约85%-90%,此⽂主要讨论肝细胞肝癌。

肝癌死亡率接近于发病率,意味着很少有肝癌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多数患者发病1年内就去世了。

基于巴塞罗那分期将肝癌分为5个阶段,中国晚期患者占⽐达 57%,去除 2% 治⽆可治的终末期患者,提⾼55%的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

图1 肝癌的诊疗模式晚期肝癌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2017年以前只有索拉菲尼和化疗,⼿段有限,尽管⼀直在做探索,但失败不断,近两年来才有了突破,特别是免疫治疗的问世,改变了肝癌的治疗现状。

图2 近年批准的HCC内科药物1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化疗和靶向治疗1化疗晚期肝癌对全⾝化疗不敏感,有效率极低,仅以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4化疗⽅案获得了较⾼⽔平的循证医学证据,获得了CFDA批准的肝癌⼀线治疗适应症[4]。

然⽽其给患者带来的⽣存获益,OS仅6.47个⽉。

2靶向治疗⼀线治疗SHARP研究中索拉菲尼较安慰剂带来的获益不⾜3个⽉,索拉菲尼组OS 10.7个⽉;2018年仑伐替尼⾮劣效研究成功,获批晚期⼀线,晚期肝癌OS突破1年达到13.6个⽉,但并⽆质的突破,较索拉菲尼仅提⾼了1.3个⽉[5-6]。

⼆线治疗晚期肝癌⼆线治疗⼀直在探索,直到2017年瑞⼽⾮尼的成功,之后相继获批了卡博替尼和雷莫芦单抗,但均与⼀线靶向治疗类似,较安慰剂组OS提升均都不⾜3个⽉ [7-9]。

表1 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化疗与靶向治疗2进展期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1进展期HCC的⼆线免疫治疗CheckMate-040和Keynote-224研究显⽰,O药和K药⽤于晚期⼆线治疗OS分别为15.6个⽉和12.9个⽉,较瑞⼽菲尼的10.6个⽉有显著的提⾼。

外行看表面,内行看机制,肝癌免疫联合再次深度分析

外行看表面,内行看机制,肝癌免疫联合再次深度分析

外行看表面,内行看机制,肝癌免疫联合再次深度分析免疫单药有效率有限20%左右,为了提到PD-1/PD-L1单抗的疗效,免疫联合策略已经在各大肿瘤中火热开展,肝癌也不例外。

在肝癌领域耳熟能详的免疫联合方案有乐伐替尼联合PD-1单抗(keytruda,K药和opdivo,O药)以及O药联合ipilimumab(伊匹单抗),PD-L1单抗Atezolizumab联合贝伐单抗。

今天我们就免疫为何选择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开展双免联合做一次机制探讨以及效率比较,为以后肝癌治疗再拓新方案。

▼PD-1/PD-L1抗体单药治疗疗效有限PD-1单抗单药治疗HCC,持久反应率在17%-20%,比之前报道的分子靶向药物(MTAs)更高。

所以FDA批准O药和K药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

2017年9月,FDA批准纳武单抗(Opdivo,O药)用于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后耐药的晚期肝癌患者,标志着肝癌治疗正式进入免疫时代。

Checkmate 040试验共纳入262例晚期HC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2%,疾病控制率可达64%。

2018年11月,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同样用于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后耐药的晚期肝癌患者。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104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18名(17%)有免疫反应,其中一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6个月总生存率为77%,客观缓解率与纳武单抗相近,为16%。

尽管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相比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单药有效率仅为20%-30%,这同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类似于其他癌症中常用的免疫联合策略,研究人员正积极寻求PD-1/PD-L1单抗联合其他药物治疗HCC的有效方案,。

代表性实例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PD-1 / PD-L1抗体加CTLA-4抗体),PD-1 / PD-L1抗体加MTA,以及PD-1 / PD-L1抗体联合局部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免疫细胞治疗案例
患者王先生,山东人,患肝炎6年,一直是生活当中不注意,2013年刘先生出现不明发热近一月时间,地方医院行各种治疗无果后,转院至当地一肝病治疗医院就诊。

入院查体显示其血小板严重低下,活检显示肝部已经产生癌变,CT扫描发现其肝脏区域有11X13.5cm大型占位病灶一处,3X4cm病灶3处。

病人消瘦严重,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黄疸严重,且出现腹水,已无法手术。

医院提出只可采用化疗,但不确定疗效,刘先生尝试化学治疗一个疗程,见无起色,遂出院。

回家后,王先生不甘心保守调理等死,遂发动亲朋四处求医问药。

2013年5月,王先生经人推荐来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生物治疗科求诊。

专家经过一系列的复查确诊患者患病肝癌,随后定制治疗方案。

2013年5月中旬,患者开始了免疫细胞治疗,一个疗程后,王先生肝区肿块明显缩小,腹软已能平卧,每天能进稀粥一碗。

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右胁微痛,肝区肿块消软过半。

CT扫描显示,除最大肿块外其余小病灶均消失,且大肿块萎缩状况明显,约为6X6.5CM 大小。

五个疗程结束,CT扫描示其肝部肿块基本消失,活检示癌细胞少量残余。

2014年4月又到医院巩固治疗,目前生活质量很好,生活可以自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