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以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言谈之间的巧妙和机智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为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提供了土壤。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才华,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美女的故事,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观。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学习古代经典和文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他们也注重创新和突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学问和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人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等方面。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人们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行,更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这种魏晋风度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

2 士人地位
士人在魏晋时期的地位日 益提高,成为社会的主要 精英群体。
3 文人墨客
文人墨客在政治动荡中追 求自我修养,并形成了独 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魏晋文化与风度的关系
文化多元
魏晋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化和 思潮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 元的文化景观。
儒道并行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魏晋时 期同样兴盛,互相交流、借鉴, 共同塑造了魏晋风度。
注重个性
魏晋时期重视个人独立和自我 修养,强调个体的内在追求和 人文精神的追求。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1
自在豪放
魏晋时期的士人注重自由和独立,追求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情感纤细
Hale Waihona Puke 《世说新语》展示了士人对情感的敏感和细腻,表现了他们独特的人文情怀。
3
意境清高
魏晋时期的士人追求高尚的文化情操,追求清高超脱的精神境界。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精神追求
魏晋风度教导我们,应当注 重精神追求,培养独立的思 考和人文情怀。
自我修养
魏晋风度提醒我们,修炼个 人品德和内在修养是培养个 体素质的关键。
文化传承
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发 扬魏晋时期的文化精神,为 现代社会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结论和要点
1 《世说新语》是了解魏晋文化的重要窗口。 2 魏晋风度追求人文情怀和自我修养。 3 魏晋时期的士人在政治动荡中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士人风度
魏晋时期士人有独特的品位和境界,追求自我修养、追求人文精神,形成了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的作者
刘义庆
刘义庆是东晋末年的文人,为《世说新语》的作者, 具有卓越的文学才能。
司马迁
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也被认为是《世说新语》 的合著者之一。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概述2.故事一:谢安与谢玄的淝水之战3.故事二:王羲之与鹅的传说4.故事三:顾恺之的画论5.故事四:周顗的义举篇1正文一、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概述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上动荡不安,但文化上却有着独特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士人阶层追求自由、独立,注重个人修养和品格,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士人生活、言行、思想等方面的笔记体著作,其中蕴含了许多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二、故事一:谢安与谢玄的淝水之战谢安是东晋末期的一位名将,淝水之战是他指挥东晋军民战胜前秦军的主要战役。

在这个故事中,谢安在战前表现得十分从容淡定,而谢玄则在战场上临危不惧,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这个故事展现了谢安和谢玄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精神,体现了魏晋士人的英勇气概。

三、故事二:王羲之与鹅的传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也是“书圣”之一。

据说他曾养了一只鹅,这只鹅的羽毛有如他书法中的线条一般柔美、流畅。

后来王羲之将这只鹅放生,但他却用鹅的羽毛制作成了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羲之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高雅情趣。

四、故事三:顾恺之的画论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画家,他的画作被誉为“六法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故事中,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的理论,认为绘画应该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和内在气质。

这个理论体现了顾恺之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也展现了魏晋士人对美的独特追求。

五、故事四:周顗的义举周顗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他曾经救助过一个被强盗追杀的少年。

在少年长大后,他成为了一位英勇的将军,为东晋立下了赫赫战功。

少年感激周顗的救命之恩,一直想要报答他。

在一次宴会上,少年得知周顗需要一件珍贵的玉器来装饰客厅,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珍藏的玉器送给了他。

篇2 目录1.世说新语简介2.魏晋风度概述3.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4.总结篇2正文一、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担任主编,主要记载自汉末到魏晋约一百年间的历史及士人的思想、言行、野史等,是研究魏晋时期社会风气及伦理道德的重要史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张英基摘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名士风度心态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1)。

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山水。

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起来。

嵇康曾云:“老子、庄周,吾之师也。

”“读庄、老,重增其放。

”(2);阮籍则“行已寡欲,以庄周为模则”(3)。

人们鄙弃汉儒的酸腐迂顽之气,说话为文,崇尚通脱之风,不拘于礼仪,什么事都很随便。

玄学清谈之风的盛行,又从根本上冲击了儒家的礼法传统。

重视自我,重视个性,重视才能,重视情感,便成了士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人生价值取向,为确认人的自然本性作出了理论阐释。

士人们大胆地改变了先前时代的那种严肃而谨慎的生活作风,追求精神娱悦,追求个性张扬,追求物欲奢华,大兴尽情地享受享乐之风。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时局极其黑暗、险恶,士人们为了全身远祸,或崇尚老、庄,清谈玄理,排调戏谑;或崇尚自然,高洁自恃,隐遁山林;或不拘礼俗,注重人格,追求精神解放;或纵酒行乐,放诞不羁,我行我素;或竞豪斗富,穷奢极欲,物欲熏心。

他们富于才华,浓于情感,沉醉于所谓“名士风度”之中,要把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坦露出来。

所谓“名士风度”,大致体现在以下诸方面:其一、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一、引言《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全书共十卷,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人物逸事、言谈风尚和社会风俗。

其中,魏晋风度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二、魏晋风度的背景与内涵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魏晋风度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崇尚自然、超脱和自由。

这种风度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上,也体现在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三、《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表现1.个性自由:在《世说新语》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个性自由的精神风貌。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既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又展示了他在审美追求上的自由精神。

2.淡泊名利:魏晋时期,名利场上的追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世说新语》中却有许多故事表现了人们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如嵇康拒绝入仕,钟会拜访嵇康的故事,就展示了他们对于名利的轻视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3.才情横溢:《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才情和逸事。

这些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们在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上的独特见解。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谢安与王羲之的交往等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4.自然洒脱:《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许多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故事。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就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豁达态度,如王羲之的临终遗嘱等。

四、结论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这种自由、超脱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种文化精神,它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文化、诗词、书法等方面,还涵盖了政治、宗教、思想等各个方面。

而《世说新语》作为有“四书五经”之称的古代经典书籍,也记载着魏晋时期著名人物的生活品行以及他们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结合世说新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风度。

首先,《世说新语》详细记述了魏晋著名人物的诸多精彩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是魏晋风度。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墨客班固的故事中,他的博学谦逊使宦官郑恒和朱邵很是佩服,他的精神价值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博学谦逊就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它代表着魏晋时期文人们崇尚学问、谦虚谨慎的风格,他们崇尚礼让、谦虚礼让,为人而行,忠诚信义,毫无自私的态度和精神。

其次,《世说新语》还为我们提供了对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秦观的故事中,他的谦虚态度和谦逊态度,以及他对死者的情感,都体现了当时文人所崇尚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心底的真情,毫不加炫耀,也不贪图虚名,而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

同时,秦观对自己身份的安排,也体现出了他对魏晋时期礼义、敬法的忠实践行。

最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晋风度还包括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

例如,记载中的思想家苏洵的故事中,他总是试图捍卫炎黄子孙的尊严,他试图反映民众的期待,并大力支持社会变革。

他崇尚自由、理性和民主,主张清明之政,批评无政府状态,反映出炎黄子孙关心社会秩序的态度。

苏洵提倡的社会改革也符合了当时炎黄子孙的期望,充分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

以上,结合《世说新语》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它体现出文人们做事时的博学谦逊、谦虚谨慎,还体现出政治思想上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尊重人权、追求清明之政等重要理念,这些都是魏晋时期人物表现出来的重要风度。

总之,《世说新语》作为重要的古代文献,为我们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仍然对我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氛围被称为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言行和故事,是我们了解魏晋时期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那么,结合《世说新语》谈
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有见识、有才华的人物,如王羲之、陆机、陶渊明等等。

这些人在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的表现,都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的追求。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
化风格。

比如说,“晋人之未尝不如古人也,势不得已而用之耳”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述人们在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而不是一味地追随前人或权威。

其次,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注重内心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

魏晋时期的文化,注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强调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化风格。

比如说,“长安少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再次,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倡导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魏晋时期的文化,反对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化风格。

比如说,“饮酒及第”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士人在山林之间饮酒作诗,倡导了一种自由、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解析课件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解析课件

《世说新语∙任诞》: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 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 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 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晋书·阮籍传》:
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 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 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宋书范晔传》卷六十九
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 为乐。
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 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 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梁书∙谢几卿》卷五十:
性通脱,会意便行,不拘朝宪。尝预乐游苑宴,不得 醉而还,因诣道边酒垆,停车褰幔,与车前三驺对饮,时 观者如堵,几卿处之自若。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 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官。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 何图叔夜潦倒,不切于事情;嗣宗猖狂,自贻于耻辱?
杜甫《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汝阳王李琎“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之交”。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天宝五载,罢知政事。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 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为方便学习与回顾本课程,请在下
载后进行查阅和编辑,疑问之处请
直接联系老师
For the convenience of learning and reviewing this course, please check and edit it after download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the teacher direct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说新语》的重要价值
• 《世说新语》是研究汉至魏晋间的历史、 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 袁行霈:虽系小说家言,未可直以小说视之 。其于魏晋社会政治、哲学、宗教、文学 以及士人之生活风貌、心理状态,莫不有真 实记录。
• 梁代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经史杂 著、诗赋杂文达四百七十多种(现多亡 佚),增加了大量的一手历史、文学、 文化的文献资料。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 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 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 语·容止》) 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 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同上)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 土木形骸。(《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顗),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颓然自放。(同上)
• 《世说新语》记载了大量的口语材料, 为古代各种辞书所未著录,可供汉语变 迁史研究。
五、《世说新语》的结构
• 将人物的遗闻逸事错综比类,分36门。基 本采取“价值递减”顺序编排。靠前的门 类具有褒义,靠后的门类常有贬义。
• 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 中卷: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 捷悟、夙惠、豪爽, • 下卷:容止、企羡、贤媛、任诞、简傲、轻诋、 俭啬、汰侈、纰漏、惑溺、仇隙等23类。
一、《世说新语》的作者
•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开国皇帝刘 裕之侄。 • 《南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 多,足为宗室之表。” • “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
二、《世说新语》的成书
• 鲁迅之观点:《世说新语》或成于众手,
为刘义庆门下文士集体创作。
• 《世说新语》中较多内容还是汇辑以前的
文献资料形成的。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 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 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 鸟。”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 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 “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 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世说 新语·排调》)
二、”魏晋风度”的成因
1.社会现实 2.意识形态
1.社会现实
战乱、饥荒和瘟疫等原因所带来的死 亡 王朝更迭、政治斗争等原因所带来的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亡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东汉人口的峰值:6000万;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2300万左右;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1600万左右; 东晋灭亡(420):1700万左右。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 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 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 不许。文王亦寻悔焉。(《世说新 语·雅量》)
四、“魏晋风度”的影响
1.人的发现 2.自然的发现 .
1.人的发现
人物美的发现 深情的发现 自我的发现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 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 祝鬼神,自誓断之尔。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 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 听。”便引酒进肉,魄然已醉炙。(《世说 新语·任诞》)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 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 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 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 语·言语》)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嵇康:“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 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 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 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 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 也。”(《难自然好学论》)
人物美的发现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 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 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世说新 语·容止》)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 谓之“连璧”。(同上)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 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世说新语·容止》)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 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 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同上)
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 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 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 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 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 “‘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 语·简傲》)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 神明开朗。”(《世说新语·言语》) 五石散: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 石、石琉黄等。
王隐《晋书》:“戎子绥欲取裴遁女。 绥既早亡,戎伤过痛,不许人求之,遂 至老无敢娶者。”
自我的发现
桓公(温)少与殷侯(浩)齐名,常有 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世说 新语·品藻》)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 曰:“何至作老婢声!”(《世说新 语·轻诋》)
曹丕《与吴质书》(建安二十三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 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觞酌流 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 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 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言之伤心!”
魏晋死于政治纷争的代表性文人:
2.玄学的兴起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立言玄妙,行事雅远。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 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 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 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世说新语·文学》)
顾炎武:“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 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 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 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 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 也……”(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 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 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 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 新语·任诞》)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 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 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晋书·阮籍传》)
深情的发现
王长史(廞)登茅山,大恸哭曰:“琅琊 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世说新 语·任诞》)
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 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 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奉倩曰:“妇人德 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令闻之,曰: “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 昧此语。”(《世说新语·惑溺》)
庾元规(亮)语周伯仁(顗):“诸人皆 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 庾曰:“不尔,乐令耳。”周曰:“何乃 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桓公每游燕,辄 命袁、伏。袁甚耻之,恒叹曰:“公之厚 意,未足以荣国士,与伏滔比肩,亦何辱 如之?”(《世说新语·轻诋》)
(宋)叶梦得:“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 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 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流传 至嵇阮刘伶之徒,虽全欲用此为保身之 计。”(《石林诗话》)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 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 袁道上行殡。” (《世说新语·任诞》)
三、“魏晋风度”的范畴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 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 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 通。 (《世说新语·文学》)
魏晋风度
一、“魏晋风度”的涵义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 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 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 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 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鲁迅:“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他 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 大的关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 系》)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 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 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 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世说新 语·言语》)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酬乐天咏老见示》 )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 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 所锺,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 恸。 (《世说新语·伤逝》)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 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 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 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 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 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 若。 ( 《世说新语·任诞》 )
《礼记·间传》:“父母之丧,既虞, 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 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 废顿良久。(《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雪夜造访戴安道,经宿方至,不入 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乘兴而行, 兴尽而归,何必见戴?”(《世说新 语·任诞》)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 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 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世说新语·任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