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斜视弱视试题(一)

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医助转正考试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A1型:(25题)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 ) 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 D.共有5条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 ) A.上转B.下转C.外转 D.内旋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 ) 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 ) 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 D.1,3岁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 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 )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 )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E.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 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 )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 ) 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 ) A.≥10ΔB.≥15ΔC.25° D.15°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 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 D.内直肌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 )

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发病特点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

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发病特点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3T12:22:14.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作者:崔春梅 [导读] 了解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了解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 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结论:弱视是学龄前儿童时期一种视觉发育性常见眼科疾病,应当重视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率。 【关键词】屈光度不正;弱视;学龄前儿童;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059-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and age Cui Chunmei. Chengdu Bright Eye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008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3~6 years old, and to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ender and age. Methods The relevant examination data of 768 children with refractive amblyopia 3~6 years old who were treated in Bright Eye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October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age Relevance.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fractive state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iopter amblyopia (χ2=101.463, P<0.001). Astigmatic amblyopia and myopia amblyopia were concentrated in children 4~6 years of age, and hyperopic amblyopi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3~4 years old low age children;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with myopic amblyopia in hyperopic amblyopic childre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astigmatic amblyopia children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degree of amblyopia in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was the most common, with 36.5% and 46.8% respectively (280/768) and 15.8% (367/768), and the least severe amblyopia (121/768). Mild amblyopia, 5~6 age group accounted for up to 48.1%;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 with 4~5 years old children were the most (57.4%), followed by the 3~4 age children (46.5%); severe amblyopia in each year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Conclu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preschool children amblyopia is a visual development of common eye disea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arly vision screening of amblyopia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strive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mblyopia in preschool children. 【Key words】Refractive error; Amblyopia; Children; Correlation 弱视是指在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前提下,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相差≥2行[1-2]。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力发育和视觉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3-4]。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弱视儿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6]。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不正确等不合理用眼所致,而全部弱视患者中,有至少80%以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7]。临床上针对由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儿童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弱视儿童视力的恢复,提高弱视儿童的视功能[8]。因此,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特点,并探讨弱视儿童屈光度分布状态及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Cross-Sectional Study),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1265眼)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入选标准:均经儿童弱视诊断标准确诊为弱视;年龄3~6周岁。排除有眼部手术史者,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者。 1.2 研究方法 裸眼视力检查:使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对于视力低常者进一步采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屈光检查:常规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3次/d,连续使用3天,之后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法和电脑验光仪验光,确定屈光度数、类型。 1.3 评价标准 参考葛坚主编《眼科学》[9],视力低下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6(3岁)、<0.8(4~5岁)、<1.0(6岁)。弱视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5(3岁)、<0.6(4~5岁)、<0.7(6岁)。 1.4 统计分析 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768例(1265眼)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321例(41.8%)、女童447例(58.2%),年龄3~6岁,平均年龄(3.3±1.1)岁,进一步将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3~4岁、4~5岁、5~6岁分为3个

儿童弱视的治疗

儿童弱视的治疗(转) 2011-03-19 20:22:32| 分类:百科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什么是弱视的具体内容 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 2、弱视有哪些最常见表现视力减退;拥挤现象;眼位偏斜;异常固视;眼球震颤。 家长指导孩子治疗弱视 (1)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2)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 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 (3)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4)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的 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5)坚持及时复诊。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 要的。 传统的治疗办法,由于不对路,往往疗程长,贻误治疗时机,有的几年,有的治不好.这些办法包括: 1.配镜法 2.手术矫正斜视法 3.单纯遮盖健眼法 4.精细目训练 5.中药内服法 6.仪器治疗. 以上方法的实践结果均不甚理想. (1)弱视按照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2)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 原始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1。 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 为轻度弱视。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都有适应症及局限性,应根据弱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视力,恢复双眼视功能。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首先应散瞳验光,了解屈光 状态,配戴合适的眼镜,先矫正其远视、近视或散光。合适的眼镜对矫正斜视眼有利。弱视治疗方法很多,有的方法因条件限制需定期去医院治疗。但治疗儿童弱视的疗程长,所花的费用也较多,所以 优先选择家庭治疗最为方便与经济,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坚持治疗。目前家庭用小治疗仪和方法很多,可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应用。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低视力与弱视的区别 (1)

低视力与弱视及屈光不正的区别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解放军第254医院眼科专家介绍: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 .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低视力是指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到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但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弱视:人眼最佳矫正视力≤0.8,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小儿早期异常视觉刺激,如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在视觉发育期内可以通过戴镜、弱视训练等方法治愈。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屈光不正:外界光线通过眼球屈光介质后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配戴眼镜后矫正视力≥1.0。除眼轴增长、角膜曲率增加外,还有遗传、人种、环境、照明、营养等外界环境因素。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低视力:双眼视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屈光矫正来提高视力。矫正视力<0.3~≥0.05。各种眼病导致,如先天性/遗传性,眼外伤,高度屈光不正、视网膜疾病等。借助于助视器进行康复训练获得康复视力。 低视力与盲和弱视的区别 弱视、低视力、盲都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疾病,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少数中、重度弱视虽经长期治疗双眼视力仍低于0.3则可归入低视力范畴;低视力与盲两者除了视功能损害程度不等外,其余基本相同。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对照组(遮盖疗法组)74例,随访两组患者3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标签: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综合疗法 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有多种,哪种疗法更好目前尚不确切[1]。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并与传统的遮盖疗法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观察组(遮盖疗法组)74例。实验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3~8岁,平均(3.9±1.6)岁;视力轻度45 眼,中度31眼,重度10眼,中心性注视61眼;旁中心性注视25 眼。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8岁,平均(4.1±1.4)岁;视力轻度38眼,中度27眼,重度9眼,中心性注视56眼;旁中心性注视18 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 1.2方法 按照弱视儿童的眼病程度及性质遮盖健侧眼睛,给予Ⅰ型灯闪烁治疗,每次1.5~2 min,每日1次。同时应用光栅治疗仪训练精细目力,根据不同的弱视程度给予不同的描绘时间,可以在15~30 min不等[2-3]。同时应用视力保健仪器(圳维视佳VG1000)进行治疗,每次单眼的时间为5 min,每日2次。家庭治疗方面,对于重度的弱视患者,进行描图、插板、穿针、剪纸等精细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视力一旦达到4.8,加固每天的同视机训练,训练患者的脱抑制或者三级功能,给予每天15~20 min的闪光灯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上述综合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遮盖疗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在1996年4月召开的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进步:患者的视力经治疗后,提高2行及以上;基本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0.9;痊愈:随访治疗后患者3年,视力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无效:经过治疗后,视力仅仅提高≤1行。

(完整版)眼科基础知识100题

眼科基础知识100题 1、青光眼的症状? 视物模糊;剧烈眼痛;头痛;虹视;恶心、呕吐。 2、发现青光眼应该要做哪些检查? 测量眼压;房角检查;眼底镜检查;双眼视野检查;OCT(视盘)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英文缩写 DR 4、角膜组织学分五层,哪些损伤后可以再生? 角膜上皮层和后弹力层 5、玻璃体后脱离时,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 闪光感。 6、弱视的分类? 斜视性、屈光性、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 7、角膜组织哪层损伤后由瘢痕组织替代? 基质层。 8、前房角是指? 角膜与虹膜睫状体之间的夹角。 9、角膜受损后疼痛的原因是? 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10、房水引流途径正确的是: 后房→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 11、正常的眼压? 10~21mmHg。 12、什么是视野?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13、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 19D的凸透镜。 14、角膜的营养来自? 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 15、巩膜最厚部位及最薄部位? 最厚视神经周围,最薄直肌附着处。 16、大部分内眼手术的入路? 角膜缘。 17、葡萄膜包括? 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18、脉络膜对眼球起什么作用? 遮光及暗房的作用。 19、正常视盘大小: 1.5mm*1.75mm 20、眼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1、成人玻璃体体积? 4.5ml。 22、视路? 视觉兴奋传导的神经通路。

23、视神经分段? 眼泪段、眶内段、视神经管内段、颅内段。 24、眼附属器?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25、眼睑的分层? 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纤维层、睑结膜层。 26、一般人正常情况下多久眨眼一次? 2~8秒。 27、结膜按解剖部位分为? 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三楼。 28、泪器包括? 泪道跟泪腺。 29、泪道包括? 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30、眼外肌包括:?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31、眼眶由哪些骨组成? 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32、眼睑的功能? 使眼球避免强光和异物的损害,同时保证泪膜的稳定性,在维持眼表 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3、瞬目对眼睛有什么好处? 及时去除眼表尘埃及微生物,将泪液均匀分布于角膜表面,防止干燥。 睫毛可以遮挡灰尘及减弱强光刺激。 34、基础分泌主要由什么分泌? 副泪腺及结膜杯状细胞。 35、泪膜的分层? 脂质层、水液层、黏液层。 36、斜视? 是指两眼视轴不正,有偏内、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 37、葡萄膜的主要功能 产生房水,调节眼内压 供给眼球营养 排泄眼球和有毒物质 遮蔽光线的作用 38、如何预防近视或近视加深? ①看物体不可太近:看书、写字保持一尺以上,看电视、电脑不可太 近。②看电视、电脑、看书、写字,45分钟,眼睛放松10分钟。③少 吃甜食,多吃蔬菜等含维生素A、B1的食物。 39、近视程度分? (1)轻度近视,近视眼的屈光度小于3度。(2)中度近视,近视眼 的屈光度3—6度。(3)高度近视,近视眼的屈光度大于6度。40、近视眼眼前有黑影为什么? 这种症状是玻璃体退行变性引起。近视眼眼轴延长,血供障碍,营养 不良,组织发生变性,因此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有很多合并症,玻璃 体没有血管,也不能再生。当眼球壁尤其是巩膜延长后,视网膜及脉络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T13:22: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颜宪伟[导读]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颜宪伟(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57-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为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186眼3-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常规散瞳验光配镜后结合光刷、光栅刺激、红闪、后像、精细目力训练、氦氖激光等综合治疗。结果 116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以上,占62.37%,59眼视力进步,占31.72%,11眼无效,占5.91%。总有效率94.09%。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且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 【关键词】综合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弱视最新修订定义[1]: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眼病。国内报道儿童发病率为3-4%[2]。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又在所有弱视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弱视治疗的新方法应用如多色光增视仪、红光电子闪烁仪、同视机训练、CAM视觉刺激、后像灯、海丁格刷疗法加常规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都有不同报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传统遮盖治疗。一般认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取得满意疗效。我科自2007-2010年对108例186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8例186眼,年龄3岁—13岁不等,其中男48例,84眼,(双眼39例,单眼6例),女60例102眼。(双眼44例,单眼14例),轻度弱视52眼,中度弱视74眼,重度弱视60眼。 1.2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即3-7岁组,8-13岁组。所有患儿在门诊初诊时均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散瞳,每日二次,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均三周后复验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眼镜,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行弱视综合治疗:中心注视患者加①多色光交闪治疗②CAM视觉刺激疗法③精细目力训练④氦氖激光治疗⑤遮盖法:根据弱视眼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遮盖法,如遮盖主导眼或健眼、双眼交替遮盖等。每周集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每周复查一次视力。经过1-3年治疗及复诊随访,比较了解二组患儿视力康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校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1.3 疗效评价:基本痊愈:视力恢复≥ 0.9者。视力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 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治疗时间为2007-2010年,全部屈光不正弱视患者共计108例186眼,其中基本痊愈者116眼,占62.37%;视力进步者59眼,占31.72%,11眼无效,占5.91%。总有效率94.09%。 两个年龄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见下表 不同年龄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进步无效合计有效率 3-7岁组 79 35 2 116 98.28% 8-13岁 37 24 9 70 87.14% 合计 116 59 11 186 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X2=8.96.在a=0.01水平,P<0.01,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个年龄组的综合性治疗有差异。低年龄组疗效明显好于高年龄组。 3 讨论 3.1弱视按性质分类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临床多见的就是前3种类型,而屈光不正性弱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治疗表明,弱视者大多伴有屈光不正,弱视检查一定要散瞳验光,以获取患者准确屈光状态,然后佩戴合适矫正眼镜,这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 3.2弱视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屈光度数、屈光间质透明度、患者依从性[3]等。一般认为,屈光间质正常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依从性高者疗效越好。本研究二个年龄组对照,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就证明了年龄因素不是影响疗效的唯一因素。 3.3通过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在单一的配镜治疗基础上,采取多种疗法辅助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其原理如下: CAM视觉刺激,用不同频率黑白条栅作为视刺激源,通过转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既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又受到有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以增强视细胞的发育并提高视力。 现代视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觉传递有多种通道,其中传递黄斑部视冲动的X-视通道主要有视锥细胞系统组成司昼光觉与色觉,对色光极为敏感,利用红、绿、黄(蓝)三色光交替闪烁刺激,使感红、、感绿、感黄(蓝)视锥细胞兴奋,以增加X-视通道的冲动输入量,消除Y-视通道的抑制作用,激活视觉系统,促进视觉发育。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氦氖激光治疗,通过小功率的激光照射黄斑区,可促进黄斑区血液循环,提高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功能[6]。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建议在单一验光配镜和遮盖基础上,探索多种疗法辅助治疗,对大部分患儿的视力康复是有力的。也要加大弱视常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参考文献 [1]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2010[M]:48. [2]刘家琦,郭静秋.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 一、选择题: A1型:(25道)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 A,共有4条 B.共有6条 C.共有8条 D.共有5条 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 A.上转 B.下转 C.外转 D.内旋 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E) 1.11 A.外直肌 B.内直肌 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6个月以内 D.1,3岁 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 A.见于轻度远视眼 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 C.斜视角大 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 E.治疗以手术为主 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 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 C.视力减退 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 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 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 B.患眼上睑下垂 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D.眼球上转受限

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 B.15° C.20° D.5°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 A.上斜肌麻痹 B.散光眼 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 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 A.≥10Δ B.≥15Δ C.25° D.15° 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 A.上直肌 B.下直肌 C.下斜肌 D.内直肌 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 A.20° B.30° C.25° D.15° E.10° 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 A.同视机检查 B.遮盖一眼 C.散瞳检查 D.斜视角检查 E.胸锁乳突肌检查 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 B.4条 C.2条 D.1条 E.无限制 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 A.内直肌 B.L直肌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弱视的配镜原则 大部分弱视儿童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使在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中,亦有不少患儿存在屈光异常。因此矫正屈光,予以一个比较清晰的聚焦视网膜成像以改善黄斑区的功能,实是治疗儿童弱视的首要步骤。它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眼位的偏斜,改善空间频率的敏感度。 弱视儿童的配镜种治疗性配镜和一般的光矫性配境完全不同。它必须以阿托品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为基础(应以检影为主、电脑验光的数据为参考),参照弱视儿童的相关年龄和弱视的程度,扣除其生理性屈光范围,考虑双眼平衡,再结合原瞳孔的实际试戴效果,才可设定配境度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治疗效果的进退,每半年或一年应作阿托品散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的改变,适时的更换相应的镜片。 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多数弱视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其配镜原则如下: 一、无斜视的弱视 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底镜片。 1、远视 根据患儿年龄,扣除其生理性远视度数配镜。 例如: (1)年龄 4~5岁验光 + 配镜 +或+ (2)年龄 6 岁验光 + 配镜 + (3)年龄 5 岁验光 +^+*90 配镜 +^+*90 (4)年龄 5岁验光 + 三周复验 +→、+→,仍应配镜+。 (5)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者,一般不予配 镜,可随访观察。 2、高度远视 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如:验光+,配镜:训练或近用取+,平时戴+。若矫正视力< ,首次配镜应予足矫,配镜+,每1~2个月复查,6个月根据视力的进步,另配一副扣除生理屈光度(如减去)平时戴用。高度远视戴镜者在眼球转动测试或上下视时,视线会偏离镜片光学中心而产生三棱镜效应,易致视疲劳和不适应。因此,两眼镜片光学中心距离最好取看远和看近时的平均值。 3、屈光参差 两眼眼球相差在以上,或者散光相差> ,则应认为有屈光参差。儿童的参数为球镜≥、柱镜为≥。 配镜时原则上两眼度数不能相差以上,否则易因双眼像差明显而不适应。 如: (1)验光:右眼 + 左眼 +^+*90

为何说儿童弱视父母拖一阵子,害娃一辈子!

为何说儿童弱视父母拖一阵子,害娃一辈子! 提到近视,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最简单的总结就是看不清楚,但是弱视呢?好像没有几个人能说出来,虽然弱视也是看不清楚,但是弱视的影响可是比近视严重百倍。合肥视界沐光VR专家今天说说儿童弱视对孩子后期有哪些影响。 弱视和近视以及远视的症状有点相似,所以很多家长常常把弱视当做近视,但是弱视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疾病,如果不能抓住时间治疗,很容易引起弱视加重。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毕竟在我国,如果超过12岁后,弱视还没有治好,是可以申请残疾证的。儿童弱视父母拖一阵子,害娃一辈子。

弱视不是近视,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弱视则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弱视,就责怪孩子:‘谁让你老是看电视、看电脑、玩手机?’其实弱视的孩子也很无辜,因为弱视一般和家长有关系。其实,弱视形成的原因有远视、斜视、遗传因素和外伤等。弱视需对症治疗,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据了解,孩子在6岁前接受眼部常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较同龄孩子动作迟缓,或看东西时有歪着头、皱眉、眯眼等不良习惯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患上了弱视。另外,有种天生的单眼弱视,通常只有在眼部普查时才会被发现。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首先要带着孩子去正规的眼科医院做详细的检查,了解孩子视力以及眼睛的情况,不要盲目的去眼镜店去配镜。合肥视界沐光VR专家提供小孩弱视健康信息服务,为您的眼科疾病排忧解难。 视界沐光VR视力专家提醒:6岁前儿童视网膜发育不稳定,是治疗弱视最佳时机,完全可以治愈,一旦错过,将造成终生视力差,严重影响孩子生活与择业,家长抱憾终生。

眼科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彭清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6月第9版)。 (1)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检查中,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拥挤现象),对比敏感度降低,立体视功能障碍,或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 (2)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1)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诊断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 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二)证候诊断 1.禀赋不足证: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有身体瘦弱,头晕耳鸣,盗汗,多动易躁,偏食或厌食。舌淡,脉弱。 2.脾胃虚弱证:视物不清,或胞睑浮肿,或兼见小儿偏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3.气血亏虚证:视物不清,全身兼见面色少华,头晕失眠,气短身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刺治疗

引起儿童弱视的原因

引起儿童弱视的原因 自幼视力很差,眼睛外表与正常人一样,眼科医生检查眼底又没有明显病变,验光配镜又不能提高视力,称为弱视。弱视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原因。鲁南眼科专家说婴儿出生时,他们的眼睛尚未发育好,随年龄的增长而继续生长以育。一般5岁左右视力就发育完全了,但眼球到20岁左右才逐渐停止生长。如果视力发育阶段受到某种影响,阻碍了视功能的发育,就可以引起弱视。废用性弱视,多在屈光不正的因素。如自幼有一眼高度远视容易引起弱视。有的孩子有先天性白内障,或5岁以前有外伤性白内障,视功能长期受到抑制,也可引起废用性弱视,虽长大后作白内障手术,其视力常不能完全恢复。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引起弱视。如先天的视网膜、视神经,甚至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等。 孩子出生时因为眼球较小,前后径较短,所以多呈远视状态,视力较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而眼调节力也逐渐加强,使远方物体的影像逐渐前移至视网膜上,视力也因此逐渐提高。 但部分婴幼儿因为远视度数较高,或远视散光度数较高,或混合性散光既有远视又有近视等原因,视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光刺激,因此不能很好的发育。此时,即使完全矫正了远视度数,视力也不会正常,这就是弱视。 弱视的危害是患儿不仅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和精确的立体视觉,因此,会大大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据统计,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大约为3-3.8%. 研究表明,人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是自出生到10岁左右,因此,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弱视十分重要,其最佳治疗时间为3-4岁。 弱视治疗首先是扩瞳下以便查出真正的屈光度数的验光配镜,使远处物体清晰成像于视网膜,视力就会逐渐提高,因此弱视就能治愈。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应督促患儿坚持戴眼镜,并定期扩瞳复验,更改眼镜度数。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后患儿视力就会逐渐提高。此外,多作描图和红线穿针孔等精细活动,可缩短弱视治愈的时间。

十六十七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教案

教案 姓名徐静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时间2015.04.03 节次5- 6 课程名称眼科学授课专业及层次20XX级泰医本科生 授课内容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学时数 2 教学目的掌握眼球光学和成像基本规律,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和老视的各自特征、检查及矫正方法。掌握老视的发生机理及与屈光不正的关系。掌握斜视与弱视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掌握眼外肌的运动方向决定其具体的作用。掌握斜视与弱视的临床检查方法。熟悉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各种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屈光状态变化。熟悉斜视与弱视治疗的基本原则。了解近视等屈光不正的手术治疗。了解斜视的分类及各种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重点近视的屈光状态、高度近视眼的眼底病理改变,远视的屈光状态。散光:近视散光、远视散光、复合散光。 教学难点屈光不正与老视的区别。眼外肌的运动方向决定其具体的作用自学内容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的研究新进展。 使用教具多媒体和临床病例 相关学科知识眼科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教学法课堂讲述、启发式教学、病例教学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共同回忆视路疾病的重点内容(8分钟) 1.视交叉的解剖位置(2分钟) 2.炎性脱髓鞘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2分钟) 3.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区别(2分钟) 4.根据视野损害特点对视路疾病进行定位诊断(2分钟) 第十六章屈光不正 简述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课前插曲:(互动:让同学们说出眼球光学系统的组成部分?)(2分钟) 内容提纲 一、概述 1.复习眼球光学系统的组成。(2分钟) 2.重点讲解:屈光不正、正视的概念。(3分钟) 二、眼球光学 1.眼的屈光和屈光力。(2分钟) 2.模型眼(2分钟) 3.眼的调节与集合(4分钟) 三、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1.正视(1分钟) 2.重点讲解:近视(3分钟) 3.重点讲解:远视(3分钟) 4.重点讲解:散光(3分钟) 5.重点讲解:屈光参差(2分钟) 6.老视(2分钟)

斜视、弱视试题(一)教程文件

斜视、弱视试题(一)

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医助转正考试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A1型:(25题)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 ) A,共有4条 B.共有6条 C.共有8条 D.共有5条 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 ) A.上转 B.下转 C.外转 D.内旋 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 ) A.外直肌 B.内直肌 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 )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6个月以内 D.1,3岁 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 A.见于轻度远视眼 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 C.斜视角大 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 E.治疗以手术为主 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 ) A.多数有甲亢病史 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 C.视力减退 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 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 )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 B.患眼上睑下垂 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 E.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 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 ) A.25° B.15° C.20° D.5°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 ) A.上斜肌麻痹 B.散光眼 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 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 ) A.≥10Δ B.≥15Δ C.25° D.15° 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 A.上直肌 B.下直肌 C.下斜肌 D.内直肌 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 )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27T16:47:45.9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丹[导读] 在儿童中,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其中的远视更是主要原因 刘丹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63-01 在儿童中,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其中的远视更是主要原因,有报道称远视引起的弱视占屈光不正性弱视的83.5%[1-2]。该类弱视眼不仅远视力低下,而且近视力也不好,临床上对其的配镜处方尚无统一标准,各家说法不一,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就我科2005年以来,对有规范配镜处方、随访观察记录完整的这类弱视儿童验配渐变多焦镜进行尝试性矫正治疗,并将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随访期满24个月、资料完整的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179例,无斜视,双眼屈光参差<+1.00 DS(等效球镜),散光<1.50 DC。其中男95例,女84例。初诊年龄3~12岁,平均(7.5±3.6)岁;3~5岁68例,6~8岁74例,9~12岁37例;低度远视48例,中度88例,高度43例。所有患儿经眼科常规检查,排除其他影响视功能的器质性眼病。弱视的诊断与分类都是参照中华眼科学会斜弱视学组规定的标准进行。 1.2配镜前检查患儿初诊时均采用远用、近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条件允许),由专职视光医师用带状光检影镜作小瞳检影验光,获取初步结果。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天2次,3 d后复诊,做散瞳后检影验光,获取全远视度数。待2周后瞳孔恢复时复诊,插片检查,记录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和矫正视力,以全远视度数插片检查近视力并记录结果。 1.3配镜处方本组以全远视度数作为配镜处方,59例(118眼)儿童中3~5岁32例,6~8岁23例,9~12岁4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30例,高度13例。欠矫组以远视力最好、配戴最舒适的最高正度数作为配镜处方,60例(120眼)儿童中3~5岁16例,6~8岁31例,9~2岁13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渐变镜组中渐变镜的视远度数选择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近加光为全远视与视远度数之差,60例(120眼)儿童中5~7岁13例,8~10岁29例,11~12岁18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最高度数<+9.00 DS。框架选择牢固的半框,框高制作>35 mm,精确测量单眼瞳距、瞳高及光学中心距离,选用Varilux渐变镜。镜片加工装架由专职技师进行。 1.4戴镜依从性问卷调查依从性分为三个级别:强迫戴镜:每天戴镜时间<2 h。监督戴镜:近距训练、做作业和看电视时戴镜,每天戴镜时间<5 h。习惯并依赖戴镜:每天戴镜时间>10 h。 1.5随访戴镜后前3个月随访作戴镜依从性问卷调查,以后每6个月随访,检查戴镜视力、戴镜验光、小瞳验光等项目。24个月后综合所有检查结果,作疗效总结。治愈标准为:最佳矫正视力>4.9。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频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中的Ridit分析,统计结果经过转换,以卡方值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各个时间段的治愈率,渐变镜组都高于全矫组与欠矫组,表明双眼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配戴渐变镜的疗效优于全矫治疗与欠矫治疗(P<0.05)。 2.2三种矫正方法的疗效治愈时间渐变镜组、全矫组和欠矫组的治愈时间分别为(9.75±4.35)月、(11.66±5.79)月和(11.42±5.80)月,渐变镜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 2.3三种方法的依从性从戴镜头3个月内依从性随访结果来看:全矫组患儿初戴镜时,强迫戴镜52例(占88.1%),监督戴镜7例(占11.9%),无习惯并依赖戴镜者;欠矫组患儿强迫戴镜率为零,监督戴镜8例(占1 3.3%);习惯并依赖戴镜为52例(占86.7%);渐变镜组患儿强迫戴镜为4例(占6.7%),监督戴镜率为5例(占8.3%),习惯并依赖戴镜为51例(占85.0%)。 从以上各组患儿戴镜依从性结果分析,全矫组患儿初戴镜时依从性差。欠矫组患儿初戴镜依从性好,无强迫戴镜现象。渐变镜组患儿初戴镜依从性结果与欠矫组情况相近。 3讨论 对于双眼远视引起弱视的患儿,验配眼镜是其治疗的关键,只有配戴度数准确、矫正视力提高的眼镜,才可与其他弱视训练配合,达到一定的疗效,缩短治愈时间。 目前,临床上对于双眼远视合并内斜视的弱视患儿,一致认为应予全矫,而对于中、高度远视但双眼正位的弱视患儿,处方多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验光结果减+1.00~+2.50 DS,或仅保留2/3检影验光结果,以提高患儿戴镜的依从性。现亦有研究认为,弱视眼的调节功能降低,调节幅度变小,治疗期间远视全部矫正,能缩短疗程,有利于弱视的恢复[3]。 远视引起的弱视不仅远视力欠佳,近视力也不好。在日常生活中,近处目标的视觉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近距离视觉活动的时候,由于弱视眼的调节功能降低,如果配戴正度数不足的眼镜,这些弱视患儿就像老视患者一样,出现视近模糊。视近时,全部矫正远视度数有利于在视网膜上形成比较清晰的影像,对于弱视患儿来说,不仅能提高近视力,而且还有利于刺激视觉系统尽快发育。视网膜上物像清晰与否,视觉皮层的电反应是不同的:清晰的物像刺激,皮层中电反应正常;而模糊的物像刺激,皮层的电反应降低。只有正常的、清晰的物像不断刺激弱视眼,视觉通路和视觉皮层的功能才能尽快发育,尽快恢复正常[4]。 远视患儿配戴全矫眼镜,近距视物清晰度增加,但远视力欠佳,且有不适感,初戴镜时有拒绝戴镜的情况,阻碍治疗。配戴欠矫眼镜,患儿远视力较好,戴镜舒适度提高,但近视力矫正不到位,影响近距精细操作训练,从而延迟治愈时间。 本研究通过规范验配远视渐变多焦点眼镜,使患儿不仅同时拥有良好的远、近视力,同时也有连续、清晰的中间视力,因此,患儿戴镜依从性提高。同时,近距精细训练顺应性加强,治疗效果提高,疗程缩短,经统计学检验证实,与全矫配镜和欠矫配镜治疗相比,治愈率明显要高。在此还要提出,双眼中高度远视的弱视患儿治愈后,在巩固疗效的过程中,配戴合适度数的远视渐变多焦点眼镜对防止弱视反弹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