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治疗进展概述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治疗进展概述
作为一名专业的眼科医生,我深刻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孩子们
的影响,以及家长们的担忧。
这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
视力模糊,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永久损害。
随着眼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也有了长足的
进步。
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首要任务是进行精确的验光,以确定孩子
的屈光度数。
目前,常用的验光方法有传统的裂隙灯验光和电脑验光。
裂隙灯验光能直接观察眼内结构,准确判断孩子的屈光状态;电脑验
光则通过电脑设备检测,结果更为精确。
确定屈光度数后,医生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镜片。
对于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普通单光镜片即可矫正;而对于中度或重
度病例,则可能需要双光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
除了光学矫正,视觉训练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一系列特制的
训练项目,如颜色识别、形状识别、视觉追踪等,旨在提高孩子的视
觉功能和视力。
视觉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也可在家中进行。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
突破,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视觉训练,效果更显著。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
将竭尽所能,利用现有医疗技术,帮助孩子们恢复视力,让他们健康
成长。
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重视孩子的视力问题,及时进行检查,
尽早发现并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
单纯性屈光矫正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

4 6-7
O.6 O.7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检 查 结 果 均 采 用 SPSS 1 8.0统 计 学 软 件 统 计 分 析 。
患 儿 的 眼 球 运 动 、主 导 眼 、裂 隙 灯 及 眼 底 等 眼 球 重 要 人 体 解 2 结 果
1.3 疗效 评 价 根 据弱 视诊 断标 准 (见表 1)达 到同龄 儿童 视力 参考值 下
限 就 视 为基 本 治 愈 。
表 1 弱 视 诊 颤标 准
3
O.5
患 儿 的 年 龄 为 3—16岁 。 患 儿 主 要 情 况 包 括 :中 度 远 视 、高 度 远 视 、远 视 散 光 、混 合 散 光 。 全 部 患 儿 的 一 般 资 料 进 行 比较 , 无显 著 的统计学 差异 。
要 原 因 为 :在 发 育 期 用 眼 不 卫 生 、遗 传 因 素 等 。 屈 光 不 正 中 各组 比例 显示 ,远 视是 导致 3-6岁 学龄前 儿童 视力 不 良的主 要 因 素 。 近 视 、斜 视 、弱 视 等 因 素 所 占 比 例 显 示 :普 查 手 段 意 义重 大 ,要 对 疾病 及 时发 现 ,早 期 治疗 。在本 研 究结 果显 示 : 超过 8岁 的屈 光不 正的 弱视 儿童 ,经 单纯性 矫 正可 以取得 较 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但 是 与 8 岁 以 下 弱 视 儿 童 的 治 愈 率 进 行 比 较 ,有 显 著 的 统 计 学 差 异 I。
矫正 眼 镜 。注意 在整 个过 程 中 ,患儿 视力 检查 验光 都是 同 2.2 8岁 和 大 于 8岁 患 儿在 随 访 期 间 视 力情 况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9月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1名(共268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散瞳验光结果等给予不同的治疗,跟踪其治疗效果,评价其影响因素。
结果:141例患儿(268眼)经一年的治疗后,基本痊愈105例(207眼),进步22例(36眼),无效14例(25眼),治疗有效率为90.07%(按眼数计算为90.67%)。
年龄越小、采用综合疗法、依从性好、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弱视早期即采用综合疗法对近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家长等应该耐心指导患儿完成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85-02随着近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儿童接触电脑、手机等的年龄越来越低,加上强光源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弱视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弱视患者主要以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并未发生眼部器质性病变,属于可治愈性疾病[1]。
但儿童时期的弱视如未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其成年后的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对其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因而,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对患儿的近远期治疗效果、预后改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治疗方法的增多和治疗经验的丰富,提高弱视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就我院2016年3月到9月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1名(共268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9月间到我院就诊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41名(共268眼)作为研究对象。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性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性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性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月为1个治疗阶段,持续治疗4个阶段后评价患儿不同阶段的屈光性质。
结果:在TI-T4阶段,远视性与混合型的有效率较近视性高,远视性各阶段的有效率较混合型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患儿采用不同阶段性治疗能提高视力水平且改善屈光程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效果目前医院常见的眼科疾病是弱视,各项电子产品的普及造成青少年视力损伤率逐步增加,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达2.8%,延误最佳治疗会导致后续视力功能欠佳,对患儿正常学习与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研究显示,儿童弱视与坚持治疗有直接联系,因此早期给予阶段性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视力水平且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具时效性[1]。
为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不同阶段性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患儿150例,其中男儿童79例,女儿童71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54±1.26)岁;屈光性质:近视19例,远视87例,混合型44例;弱视程度:轻度49例,中度88例,重度13例。
①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符合弱视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12岁;规定矫正视力低于0.8;均属于单眼弱视;家属知情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②排除标准:患有斜视、非中心注视与屈光参差等眼部疾病;存在器质性病变;精神异常且无法坚持治疗;临床病历资料不全。
1.2方法给予研究对象散瞳验光,结合最终结果配镜,嘱咐患儿家属要叮嘱其持续戴眼镜,每日开展穿针、描画等近距离目力训练,远视性散光或者远视的患儿每日训练2次,每次持续时间是15min,近视性散光或者近视的患儿每日训练1次,每次持续15min,训练6个月后实施散瞳,以患儿屈光度为基点对眼镜作出调整,散瞳时将弱视训练暂停,每隔3个月复诊1次视力恢复情况[2]作为1次治疗阶段,持续治疗4阶段(TI-T4)即可。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分析作者:何维铭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对109例182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验光配镜、遮盖治疗及作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
结果经0.5~3.5年治疗, 109例182只眼基本治愈共139只眼,治愈率76.37%,视力进步者为36只眼(19.78%),无效者7只眼(3.85%)。
结论儿童屈光不正性弱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儿童;屈光不正;弱视儿童期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如在此敏感期存在屈光不正问题,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弱视,而这时期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错过了此时期,将会给儿童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有很多原因可造成弱视,如儿童的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把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5月进行了综合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患儿为2010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经散瞳验光试镜后确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共109例182只眼,其中,男46例74眼,女63例108眼。
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岁,治疗时间0.5~3.5年,平均治疗时间2.5年。
1. 2 方法1. 2. 1 视力检查用国际标准视力表,首先,教会孩子认识视力表,检查时对每个儿童单独进行。
远视力< 0.9者,用1%阿托品眼眼药水点双眼, 3次/d,连续5 d,第6天到本院门诊用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前部及眼底,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再由专人进行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 3周后试镜,全屈光矫正配镜,矫正视力低于0.9者定为弱视[1]。
1. 2. 2 对于单眼弱视患儿,采用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的方法。
主要依据患儿弱视眼的视力,采用每周遮盖健眼的天数: 5~6 d,即遮盖健眼5~6 d后,去除遮盖,双眼同时注视,复查间隔为1个月。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发展的阶段观察与疗效分析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l Me a d i c lT a e c h n i q u e s ,A p r i l 2 0 1 3 , V o 1 . 2 0, N o . 4
・4 2 9・
表 2 各年龄组儿 童 1 2 个月视力进展情况
眼数
各年龄组儿 童 6个月 、 9个月视力最高增加行数 、 最低增 加 行数与平均增加行 数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同样 表现为年
龄越大 , 增加越慢 ; 年龄越小 , 增加越快 。 屈光性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关 ,年龄越小的儿
视觉刺激在年龄越低 的儿童 中视神经 、 视网膜的发育就越快 , 视力发展也就越快 , 弱视治疗 的效果就越好。另外 , 以往的弱 视训练 中, 由于条件的 限制 , 小儿只能靠穿针 引线、 分离混在
学意 义 。
2 结 果
组, 每组 2 0只眼。每 3个月复查 1 次视力 , 共计 1 年时间。 1 . 2 方法: 视力表采 用标准对 数视力表 , 具体 操作为先查 患
儿 的裸 眼视力并登 记 , 再用 1 %阿托 品眼膏每晚 1次 , 点眼 3
2 . 1 3 个月 4 - 6 岁儿童和 7 - 9岁儿童视力增加行数
一
起的红绿豆或是画简笔画来 完成视觉刺激 。 条 件稍好者 , 可
童治疗效果越好 , 视 力增加越快 。反之 , 越差 、 越慢 。
3 讨 论
用弱视 治疗仪 。 但都 因为画面 的单调 、 形式 的单一致儿童兴趣 疲 劳而引起情绪上 的抵触 ,因此大多数儿童不能完成训练规 定 的时间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文化、 娱乐设施 和形式不 断多样化 、 多元化 。 健康的电视节 目、 小 型电脑游戏 , 因画面跳
儿童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治疗措施与效果

儿童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治疗措施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远视引起的儿童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方法的矫正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在规范的验光条件下进行配镜矫正,根据矫正处方的不同分为全矫组、欠矫组以及渐变多焦镜组各70例,均进行戴镜治疗。
结果三种矫正方法的平均治愈时间为全矫组(18.16±5.12)mo、欠矫组(19.26±5.24)mo、渐变镜组(15.68±4.27)mo,渐变多焦组数据与其他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规范验光的条件下,采用渐变多焦的矫正治疗方式对弱视患儿事视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它的应用为治疗儿童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了新的治疗是思路,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远视;屈光不正;弱视;矫正现阶段,儿童弱视的出现频率不断升高,屈光不正特别是由于中、高度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是诱发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1]。
此类弱视的特征是不仅会使患者远视力受影响,其近视力也较为低下,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
目前,对于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常规治疗办法是通过规范化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结合精细作业等辅助治实现对患儿视力的调整[2]。
在视力矫正过程中选用何种矫正方式能够提升对此类弱视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眼科治疗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选取125例该类弱视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此类弱视的矫正方法以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其中男性患儿112例224眼,女性患儿98例196眼,初诊年龄为4岁-13岁,平均年龄为(7.2±3.6)岁,所有患儿随访期满24个月,且均未出现斜视情况。
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谢姝,王朝阳(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中心,辽宁沈阳110003)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以帮助患儿在最佳时机完成治疗,保障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86例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情况分为远视性弱视组(n=93)、近视性弱视组(n= 55)和散光性弱视组(n=38);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123只眼)、中度组(135只眼)以及重度组(14只眼);根据年龄分为3~6岁组(n=21)、7~10岁组(n=112)和11~13岁组(n=53)。
采取涂抹药物、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目力作业训练及弱视治疗仪等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儿弱视矫正情况。
结果治疗后,远视性弱视组患儿基本治愈率最高,其次为近视性弱视组,散光性弱视组基本治愈率最低;患儿弱视程度越轻,基本治愈率越高;患儿年龄越小基本治愈率越高。
结论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屈光状态、弱视程度、年龄密切相关。
关键词: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但我国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而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视力缺陷疾病,患病率高达2%~4%。
若未在最佳的时机进行治疗,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患儿终生的视力较差。
弱视治疗的关键是在早期进行诊断,并且接受治疗。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并分析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86例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4例,女6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5±0.64)。
根据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情况分为远视性弱视组(n=93)、近视性弱视组(n=55)和散光性弱视组(n=38);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组(123只眼)、中度组(135只眼)以及重度组(14只眼);根据年龄分为3~6岁组(n=21)、7~10岁组(n=112)和11~13岁组(n=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是 儿童屈光不正性 弱视发病 率较高 的国家之 一 , 若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 1 。 不采取有效 的干预措施 ,弱视可能会随着患儿年龄 的增 长而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 比( n) 逐渐发展成为近视 , 从 而对其视 力造成影 响。就 现阶段而言 , 临床上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多种多样 , 其中 , 以遮 盖疗法为常规治疗方法l 】 1 。据相关 临床实践报道记 载 , 综合 治 疗法 的治疗效果优于遮盖疗法 , 为了验证这一说 法的准确性 , 通 过对 表 1 的分 析可知 ,治疗 组总有效率 明显高 于对 照 文章选取 了我院收治 的 8 0 例患儿并对其分组展 开研究 , 现报 道如下 。 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3讨 论 1资料 与方 法 屈光不正性 弱视的定义为单眼或双眼发生显 著的视 力下 1 . 1 临床资料 : 从 2 0 1 0年 1 0月一 2 0 1 2年 1 O月这段时间内我院 具体 表现 为不 同程度 的近视 、 远视 、 散 视等 , 从 而引起患者 收 治的屈光不 正性 弱视患儿 中抽取 8 0例作为本 次研究 的观 降 , 同时 , 佩戴眼镜的患者也会 出现 视力迅 察对象 , 将其 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对照组 , 每组各 4 O 出现视力模糊 的现象 ,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高发人群为儿童和 例。 治疗组患者的年龄均在 3 - 1 1 岁, 平均年龄为( 4 . 1  ̄ 1 . 2 ) 岁, 速下降 的情况。据统计 , 其中, 男性患者 2 l 例, 女性患者 1 9例 ; 弱视等级 : 轻度 1 8例 , 青少年 ,且我 国少年儿童 的发病人数约 占全球青 少年弱视患 中度 1 6例 ,重度 6例 ;眼底 注视状况 :中心注视性 弱视 2 6 者 的三分之一【 5 1 。对于这类 疾病的患者 , 临床 上通 常采用遮挡 以阻止患者的视力进一步下降 , 最终 例 ,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1 4例 。对照组患 者的年龄均在 3 ~ 1 2 治疗或配镜治疗等方法 , 导 致 失 明。 岁, 平均年龄 为( 3 . 9  ̄ 1 . 1 ) 岁, 其中, 男性 患者 2 2 例, 女 性患者 临床上经常采用遮挡疗法对屈光不正性 弱视患儿进行治 l 8例 ; 弱视等级 : 轻度 1 9例 , 中度 l 4例 , 重度 7例 ; 眼底注视 疗 , 这种治疗方法也被称为传统疗法 , 是指通 过对 健侧眼睛 的 状况: 中心注视性弱视 2 5例 , 旁 中心注视性弱视 1 5例。选取 标准 : ①两组 患儿家属均 自愿 接受本研究 的治疗方案 且 已经 遮 挡从 而对 患侧 眼球 进行 屈光矫正 的治疗 方法。该方法能在 提高其视力水平。本研究 中 签署知情协议 书; ②所有患儿的一般性资料无特异性差别 , 有 定程度上改善患儿 的弱视程度 , 的对照组 4 0例 患儿经此方法治疗后有效率达 到了 8 2 . 5 %, 证 可 比性 。 部分患儿在接受传统治 1 . 2方法 :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 遮盖疗法 ) 治疗 。对患儿进 实了此方法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然而 , 因此 , 多数 临床工作者将多种治 行视力检查 , 给患儿佩戴视力矫正器 , 并根据患儿视力情况将 疗 后视 力仍 得不 到显 著提高 , 健侧眼镜遮盖 。对患侧眼球使用 I 型闪烁疗 法治疗 , 9 0 1 2 0 s / 疗方法联合起来从而研发了综合治疗法。这种方法通过将 多 种有效的弱视矫正法结合起来 , 从而进行优劣互补 , 达到 提高 次, 1 次/ 日 。
临床治疗效果 的目的。 本次研究 中治疗组 4 0 例患儿经综合治 疗后 , 治疗总有效率高 达 9 7 . 5 %, 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方法 治疗 的对照组。虽然综合治疗 法的治疗效果显著 , 患儿 的预后效果 好, 但是 , 该方 法增加 了患儿 的治疗周期 , 从 而加大 了患 儿家
一
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 : 在遮盖疗法 的基础上 , 使用 光栅治疗仪器对患儿进行 目力锻炼 ,依照其弱视等级确 定描 绘强度 , 1 5 ~ 3 0 m i n / 次, 1 次/ 日。 同时 , 使用视 力保健仪器对患儿 进行视力恢复治疗 , 5 mi n / 眼, 2次/ 日[ 3 1 。此外 , 根据患儿弱视程 度 的不同对其开展针对性 的精细视力训 练。
1 7 2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性 弱 视 的 临床 疗 效 及 预 后
柒 杰 (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 临汾 0 4 1 0 0 0 )
摘要: 目的 : 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 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 况。方法: 从 2 0 1 0年 1 0月 2 0 1 2年 1 0月这段 时间 内, 我院收 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 患儿 中抽取 8 O 例作 为本次研 究的观察对 象, 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对照组 , 每 组各 4 0例。治 疗组采用综合 治疗法治疗 , 对照组采用常规 治疗法治疗 , 对比两组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 , 并采 用统计 学分析。结果 : 治疗 组完全治愈 8例 , 基本 治愈 2 4例 , 好转 7例 , 无效 1 例, 总有 效率 9 7 . 5 %; 对照组 完全 治愈 4例 , 基本治愈 1 5例 , 好转 1 4例 , 无 效7 例, 总有效率 8 2 . 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 高于对照组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 采用综合 治疗法能有效提 高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 , 在 临床 治疗 中具有可行性和 可推广性。 关键词 : 儿童 屈 光 不 正 性 弱视 临床 疗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