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浅谈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配镜治疗

发表时间:2011-06-27T16:47:45.9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丹[导读] 在儿童中,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其中的远视更是主要原因

刘丹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63-01 在儿童中,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其中的远视更是主要原因,有报道称远视引起的弱视占屈光不正性弱视的83.5%[1-2]。该类弱视眼不仅远视力低下,而且近视力也不好,临床上对其的配镜处方尚无统一标准,各家说法不一,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就我科2005年以来,对有规范配镜处方、随访观察记录完整的这类弱视儿童验配渐变多焦镜进行尝试性矫正治疗,并将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随访期满24个月、资料完整的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179例,无斜视,双眼屈光参差<+1.00 DS(等效球镜),散光<1.50 DC。其中男95例,女84例。初诊年龄3~12岁,平均(7.5±3.6)岁;3~5岁68例,6~8岁74例,9~12岁37例;低度远视48例,中度88例,高度43例。所有患儿经眼科常规检查,排除其他影响视功能的器质性眼病。弱视的诊断与分类都是参照中华眼科学会斜弱视学组规定的标准进行。

1.2配镜前检查患儿初诊时均采用远用、近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近视力(条件允许),由专职视光医师用带状光检影镜作小瞳检影验光,获取初步结果。以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天2次,3 d后复诊,做散瞳后检影验光,获取全远视度数。待2周后瞳孔恢复时复诊,插片检查,记录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和矫正视力,以全远视度数插片检查近视力并记录结果。

1.3配镜处方本组以全远视度数作为配镜处方,59例(118眼)儿童中3~5岁32例,6~8岁23例,9~12岁4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30例,高度13例。欠矫组以远视力最好、配戴最舒适的最高正度数作为配镜处方,60例(120眼)儿童中3~5岁16例,6~8岁31例,9~2岁13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渐变镜组中渐变镜的视远度数选择配戴最舒适、矫正效果最好的最高正度数,近加光为全远视与视远度数之差,60例(120眼)儿童中5~7岁13例,8~10岁29例,11~12岁18例,其中低度远视16例,中度29例,高度15例,最高度数<+9.00 DS。框架选择牢固的半框,框高制作>35 mm,精确测量单眼瞳距、瞳高及光学中心距离,选用Varilux渐变镜。镜片加工装架由专职技师进行。

1.4戴镜依从性问卷调查依从性分为三个级别:强迫戴镜:每天戴镜时间<2 h。监督戴镜:近距训练、做作业和看电视时戴镜,每天戴镜时间<5 h。习惯并依赖戴镜:每天戴镜时间>10 h。

1.5随访戴镜后前3个月随访作戴镜依从性问卷调查,以后每6个月随访,检查戴镜视力、戴镜验光、小瞳验光等项目。24个月后综合所有检查结果,作疗效总结。治愈标准为:最佳矫正视力>4.9。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软件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频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中的Ridit分析,统计结果经过转换,以卡方值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各个时间段的治愈率,渐变镜组都高于全矫组与欠矫组,表明双眼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配戴渐变镜的疗效优于全矫治疗与欠矫治疗(P<0.05)。

2.2三种矫正方法的疗效治愈时间渐变镜组、全矫组和欠矫组的治愈时间分别为(9.75±4.35)月、(11.66±5.79)月和(11.42±5.80)月,渐变镜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

2.3三种方法的依从性从戴镜头3个月内依从性随访结果来看:全矫组患儿初戴镜时,强迫戴镜52例(占88.1%),监督戴镜7例(占11.9%),无习惯并依赖戴镜者;欠矫组患儿强迫戴镜率为零,监督戴镜8例(占1

3.3%);习惯并依赖戴镜为52例(占86.7%);渐变镜组患儿强迫戴镜为4例(占6.7%),监督戴镜率为5例(占8.3%),习惯并依赖戴镜为51例(占85.0%)。

从以上各组患儿戴镜依从性结果分析,全矫组患儿初戴镜时依从性差。欠矫组患儿初戴镜依从性好,无强迫戴镜现象。渐变镜组患儿初戴镜依从性结果与欠矫组情况相近。 3讨论

对于双眼远视引起弱视的患儿,验配眼镜是其治疗的关键,只有配戴度数准确、矫正视力提高的眼镜,才可与其他弱视训练配合,达到一定的疗效,缩短治愈时间。

目前,临床上对于双眼远视合并内斜视的弱视患儿,一致认为应予全矫,而对于中、高度远视但双眼正位的弱视患儿,处方多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验光结果减+1.00~+2.50 DS,或仅保留2/3检影验光结果,以提高患儿戴镜的依从性。现亦有研究认为,弱视眼的调节功能降低,调节幅度变小,治疗期间远视全部矫正,能缩短疗程,有利于弱视的恢复[3]。

远视引起的弱视不仅远视力欠佳,近视力也不好。在日常生活中,近处目标的视觉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近距离视觉活动的时候,由于弱视眼的调节功能降低,如果配戴正度数不足的眼镜,这些弱视患儿就像老视患者一样,出现视近模糊。视近时,全部矫正远视度数有利于在视网膜上形成比较清晰的影像,对于弱视患儿来说,不仅能提高近视力,而且还有利于刺激视觉系统尽快发育。视网膜上物像清晰与否,视觉皮层的电反应是不同的:清晰的物像刺激,皮层中电反应正常;而模糊的物像刺激,皮层的电反应降低。只有正常的、清晰的物像不断刺激弱视眼,视觉通路和视觉皮层的功能才能尽快发育,尽快恢复正常[4]。

远视患儿配戴全矫眼镜,近距视物清晰度增加,但远视力欠佳,且有不适感,初戴镜时有拒绝戴镜的情况,阻碍治疗。配戴欠矫眼镜,患儿远视力较好,戴镜舒适度提高,但近视力矫正不到位,影响近距精细操作训练,从而延迟治愈时间。

本研究通过规范验配远视渐变多焦点眼镜,使患儿不仅同时拥有良好的远、近视力,同时也有连续、清晰的中间视力,因此,患儿戴镜依从性提高。同时,近距精细训练顺应性加强,治疗效果提高,疗程缩短,经统计学检验证实,与全矫配镜和欠矫配镜治疗相比,治愈率明显要高。在此还要提出,双眼中高度远视的弱视患儿治愈后,在巩固疗效的过程中,配戴合适度数的远视渐变多焦点眼镜对防止弱视反弹具有很好的作用。

斜视弱视试题(一)

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医助转正考试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A1型:(25题)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 ) 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 D.共有5条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 ) A.上转B.下转C.外转 D.内旋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 ) 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 ) 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 D.1,3岁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 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 )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 )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E.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 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 )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 ) 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 ) A.≥10ΔB.≥15ΔC.25° D.15°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 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 D.内直肌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 )

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发病特点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

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发病特点及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3T12:22:14.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7期作者:崔春梅 [导读] 了解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 (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了解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 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结论:弱视是学龄前儿童时期一种视觉发育性常见眼科疾病,应当重视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生率。 【关键词】屈光度不正;弱视;学龄前儿童;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059-0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and age Cui Chunmei. Chengdu Bright Eye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008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3~6 years old, and to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ender and age. Methods The relevant examination data of 768 children with refractive amblyopia 3~6 years old who were treated in Bright Eye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October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age Relevance.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fractive states among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iopter amblyopia (χ2=101.463, P<0.001). Astigmatic amblyopia and myopia amblyopia were concentrated in children 4~6 years of age, and hyperopic amblyopi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3~4 years old low age children;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with myopic amblyopia in hyperopic amblyopic childre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astigmatic amblyopia children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degree of amblyopia in children with ametropia amblyopia was the most common, with 36.5% and 46.8% respectively (280/768) and 15.8% (367/768), and the least severe amblyopia (121/768). Mild amblyopia, 5~6 age group accounted for up to 48.1%;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 with 4~5 years old children were the most (57.4%), followed by the 3~4 age children (46.5%); severe amblyopia in each year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Conclu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preschool children amblyopia is a visual development of common eye disea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arly vision screening of amblyopia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strive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mblyopia in preschool children. 【Key words】Refractive error; Amblyopia; Children; Correlation 弱视是指在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前提下,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相差≥2行[1-2]。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力发育和视觉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3-4]。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弱视儿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6]。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儿童时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不正确等不合理用眼所致,而全部弱视患者中,有至少80%以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7]。临床上针对由屈光不正所引起的弱视儿童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样更有利于弱视儿童视力的恢复,提高弱视儿童的视功能[8]。因此,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3~6周岁)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病特点,并探讨弱视儿童屈光度分布状态及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Cross-Sectional Study),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1265眼)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入选标准:均经儿童弱视诊断标准确诊为弱视;年龄3~6周岁。排除有眼部手术史者,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者。 1.2 研究方法 裸眼视力检查:使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对于视力低常者进一步采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屈光检查:常规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3次/d,连续使用3天,之后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法和电脑验光仪验光,确定屈光度数、类型。 1.3 评价标准 参考葛坚主编《眼科学》[9],视力低下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6(3岁)、<0.8(4~5岁)、<1.0(6岁)。弱视诊断标准: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0.5(3岁)、<0.6(4~5岁)、<0.7(6岁)。 1.4 统计分析 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768例(1265眼)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321例(41.8%)、女童447例(58.2%),年龄3~6岁,平均年龄(3.3±1.1)岁,进一步将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按照3~4岁、4~5岁、5~6岁分为3个

低视力与弱视的区别 (1)

低视力与弱视及屈光不正的区别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解放军第254医院眼科专家介绍: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 .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低视力是指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到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但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弱视:人眼最佳矫正视力≤0.8,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小儿早期异常视觉刺激,如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在视觉发育期内可以通过戴镜、弱视训练等方法治愈。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屈光不正:外界光线通过眼球屈光介质后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配戴眼镜后矫正视力≥1.0。除眼轴增长、角膜曲率增加外,还有遗传、人种、环境、照明、营养等外界环境因素。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低视力与弱视、屈光不正的区别,低视力:双眼视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屈光矫正来提高视力。矫正视力<0.3~≥0.05。各种眼病导致,如先天性/遗传性,眼外伤,高度屈光不正、视网膜疾病等。借助于助视器进行康复训练获得康复视力。 低视力与盲和弱视的区别 弱视、低视力、盲都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疾病,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少数中、重度弱视虽经长期治疗双眼视力仍低于0.3则可归入低视力范畴;低视力与盲两者除了视功能损害程度不等外,其余基本相同。

配镜处方原则

配镜处方原则 一、远视眼 1.≤3岁的小儿,如远视度数≤3.00D,无明显散光和屈光参差,可先不配镜;>3.00D, 部分矫正。 2.4-10岁,相应视力下限: 4-5岁:0.6;6-7岁:0.7;8岁或以上:0.9; 中低度远视,视力正常,可不配镜; 凡视力未达到上述视力下限,都应予以配镜,初次配镜度数不宜低于散瞳验光度数的1/2; 高度远视,可进行分次配镜; 中, 3.7-18岁,属学龄期和青春期,有学习的需求。如近视影响到学习,即使浅度数也予 以配镜;配镜度数≤-0.50D的需在备注中注明原因; 4.19-40岁,近视度数趋于稳定,根据用眼需求和适应情况进行配镜,更改配镜处方 需谨慎; 5.>40岁,近视度数会趋于变化,应定期复查; 6.近视眼的配镜度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散瞳验光度数基础上稍作调整,允许比散瞳 验光度数高-0.25~-0.50D; 7.假性近视不要配镜,转门诊医生处理调节紧张; 8.中高度近视,如有试戴不适的,可分次配镜; 9.如旧镜过矫:

I如为青少年,处于近视发展阶段,不宜过矫;配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性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并向病人及家长充分解释; II如成人过矫≤0.75D,无任何疲劳症状者,可暂不换镜或按旧镜度数配镜;过矫≥1.00D或有疲劳症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 III调节紧张明显的转屈光科; 10.近视眼应如何戴镜; -2.50D以下的低度近视,可在视远时戴,视近不用戴; -2.50D以上的近视,建议经常戴镜; 11.有屈光科或眼肌科意见的,按专科意见进行配镜。 三、散光眼 如果散光的等效球柱镜度为正,类似远视眼,可考虑适当降低正球镜度,保留生理性调节。以下内容仅涉及球镜度的调整,柱镜的处方原则请参见之前所述。 1.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 等效球镜度为正,可考虑降低球镜度,保留生理性调节;应以等效球镜度作为依据:可降低的最大正镜度为等效球镜度,但一般不宜超过等效球镜度的一半; 【参考例子】 8岁小儿,验光度数为+2.00×90; 等效球镜度为+1.00D,可保留生理性调节,可降低的最大正镜度为+1.00D,但一般 不宜超过+0.50D. 假设柱镜足矫,以下处方都是正确的: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对照组(遮盖疗法组)74例,随访两组患者3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标签: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综合疗法 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有多种,哪种疗法更好目前尚不确切[1]。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并与传统的遮盖疗法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观察组(遮盖疗法组)74例。实验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3~8岁,平均(3.9±1.6)岁;视力轻度45 眼,中度31眼,重度10眼,中心性注视61眼;旁中心性注视25 眼。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8岁,平均(4.1±1.4)岁;视力轻度38眼,中度27眼,重度9眼,中心性注视56眼;旁中心性注视18 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 1.2方法 按照弱视儿童的眼病程度及性质遮盖健侧眼睛,给予Ⅰ型灯闪烁治疗,每次1.5~2 min,每日1次。同时应用光栅治疗仪训练精细目力,根据不同的弱视程度给予不同的描绘时间,可以在15~30 min不等[2-3]。同时应用视力保健仪器(圳维视佳VG1000)进行治疗,每次单眼的时间为5 min,每日2次。家庭治疗方面,对于重度的弱视患者,进行描图、插板、穿针、剪纸等精细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视力一旦达到4.8,加固每天的同视机训练,训练患者的脱抑制或者三级功能,给予每天15~20 min的闪光灯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上述综合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遮盖疗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在1996年4月召开的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进步:患者的视力经治疗后,提高2行及以上;基本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提高>0.9;痊愈:随访治疗后患者3年,视力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无效:经过治疗后,视力仅仅提高≤1行。

第六章验光配镜处方原则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六章验光配镜处方原则 第一节近视眼镜处方准则 一、近视眼及处方特点:近视眼是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情况。这段差距是不可能通过眼自身的调节作用来弥补的。因此配镜的目的就是用镜片的屈光能力来弥补这段差距。 二、在近视镜处方时,要充分注意睫状肌调节痉挛的存在。要知道调节痉挛不仅见于青少年也见于成年人,不仅见于轻度近视,也见于高度近视,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度数偏高。 三、从未戴过眼镜或一次增加度数较多者要注意睫状肌调节力不足。要注意查近视力,防止看近困难。 四、青少年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配0.8—1.0的视力的最低度数。 五、为了减轻调节负担,减轻近视度数发展,青少年学生在不同距离,宜配戴不同度数的眼镜,或者配戴渐进镜。 六、成年人配近视镜,若是近距离工作较多的人,度数应略低一点。 七、高度近视配镜应强调主觉验光,如果视力出入不大,应尽量取低一点,或者先按近视力选择度数。 八、、-8.0D以上的高度近视一般都有较明显的眼底病变存在,常常不能矫正到正常视力(加小孔镜可鉴别) 九、高度近视可以取由低到高逐步到位的方法。 十、青少年学生裸眼视力不到0.6者最好经常配戴。 十一、外隐斜的近视度数可以略高一点。如果是显性外斜视可以试行超强度矫正,一般可增加1D-5D 平均2.5D。 十二、近视镜矫正的一般原则 1.浅度近视(AC/A偏低)完全矫正。 2.近视十集合过强(AC/A偏高)低度矫正。 3.近视十集合不足(AC/A偏低)完全矫正。 4.近视十外隐斜(AC/A偏低)强度矫正 5.近视十外斜视(AC/A偏低)超强度矫正。 十三、青少年学生近视配镜处方应过5关。 1.一减:减-0.25D 2.二加:加-1.5D 3.三平:平衡双眼视力 4.四问:“问”眼胀否,能否看近。 5.五走:走路时有无不适。 第二节远视眼镜处方准则 一、远视眼及处方特点 远视眼是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后面的一种情况。它的特点是可以动用眼自身的调节功能把焦点向前移位。配镜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依靠镜片把焦点移到视网膜上来,而只是弥补调节的不足或者是改善调节与辐辏的紊乱关系。 二、远视成分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T13:22: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颜宪伟[导读]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颜宪伟(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57-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为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186眼3-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常规散瞳验光配镜后结合光刷、光栅刺激、红闪、后像、精细目力训练、氦氖激光等综合治疗。结果 116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以上,占62.37%,59眼视力进步,占31.72%,11眼无效,占5.91%。总有效率94.09%。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且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 【关键词】综合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弱视最新修订定义[1]: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眼病。国内报道儿童发病率为3-4%[2]。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又在所有弱视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弱视治疗的新方法应用如多色光增视仪、红光电子闪烁仪、同视机训练、CAM视觉刺激、后像灯、海丁格刷疗法加常规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都有不同报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传统遮盖治疗。一般认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取得满意疗效。我科自2007-2010年对108例186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8例186眼,年龄3岁—13岁不等,其中男48例,84眼,(双眼39例,单眼6例),女60例102眼。(双眼44例,单眼14例),轻度弱视52眼,中度弱视74眼,重度弱视60眼。 1.2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即3-7岁组,8-13岁组。所有患儿在门诊初诊时均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散瞳,每日二次,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均三周后复验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眼镜,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行弱视综合治疗:中心注视患者加①多色光交闪治疗②CAM视觉刺激疗法③精细目力训练④氦氖激光治疗⑤遮盖法:根据弱视眼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遮盖法,如遮盖主导眼或健眼、双眼交替遮盖等。每周集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每周复查一次视力。经过1-3年治疗及复诊随访,比较了解二组患儿视力康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校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1.3 疗效评价:基本痊愈:视力恢复≥ 0.9者。视力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 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治疗时间为2007-2010年,全部屈光不正弱视患者共计108例186眼,其中基本痊愈者116眼,占62.37%;视力进步者59眼,占31.72%,11眼无效,占5.91%。总有效率94.09%。 两个年龄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见下表 不同年龄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进步无效合计有效率 3-7岁组 79 35 2 116 98.28% 8-13岁 37 24 9 70 87.14% 合计 116 59 11 186 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X2=8.96.在a=0.01水平,P<0.01,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个年龄组的综合性治疗有差异。低年龄组疗效明显好于高年龄组。 3 讨论 3.1弱视按性质分类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临床多见的就是前3种类型,而屈光不正性弱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治疗表明,弱视者大多伴有屈光不正,弱视检查一定要散瞳验光,以获取患者准确屈光状态,然后佩戴合适矫正眼镜,这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 3.2弱视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屈光度数、屈光间质透明度、患者依从性[3]等。一般认为,屈光间质正常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依从性高者疗效越好。本研究二个年龄组对照,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就证明了年龄因素不是影响疗效的唯一因素。 3.3通过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在单一的配镜治疗基础上,采取多种疗法辅助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其原理如下: CAM视觉刺激,用不同频率黑白条栅作为视刺激源,通过转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既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又受到有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以增强视细胞的发育并提高视力。 现代视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觉传递有多种通道,其中传递黄斑部视冲动的X-视通道主要有视锥细胞系统组成司昼光觉与色觉,对色光极为敏感,利用红、绿、黄(蓝)三色光交替闪烁刺激,使感红、、感绿、感黄(蓝)视锥细胞兴奋,以增加X-视通道的冲动输入量,消除Y-视通道的抑制作用,激活视觉系统,促进视觉发育。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氦氖激光治疗,通过小功率的激光照射黄斑区,可促进黄斑区血液循环,提高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功能[6]。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建议在单一验光配镜和遮盖基础上,探索多种疗法辅助治疗,对大部分患儿的视力康复是有力的。也要加大弱视常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参考文献 [1]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2010[M]:48. [2]刘家琦,郭静秋.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远视的处理原则

远视的处理原则 理论上来说,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部分远视者由于长期动用调节,会出现视觉疲劳,甚至诱发调节性内斜视。但在临床实际中,远视者并非都表现这些症状和体征,主要原因是:对于先天性的远视,婴幼儿缺乏对视力问题的表达;同时,由于人眼调节功能,部分远视被调节所代偿,远视引起的视觉问题常常被掩盖。 远视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婴幼儿若无法获取清晰的视觉刺激,影响其视觉系统的发育,引起弱视。 远视的诊断通过验光确定,由于以上所阐述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争取早期诊断: ①开展婴幼儿常规性的健康检查;②公众宣传,让婴幼儿监护人能关注孩子,发现有异样的注视行为或有眼内斜视时,尽早进行检查。 无论是轴性远视还是屈光性远视,处理方法基本一致,即通过正镜片使得光线会聚,达到矫正的目的。 远视的矫正可通过框架镜,接触镜或者屈光手术进行治疗。 ㈠框架眼镜矫正 1.远视矫正需求的分析当通过验光获得眼的远视屈光度时,判断给予多少的正镜片比较合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远视患者的远视力并不完全受到远视度数的影响。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适应正镜比较困难,因为常常觉得戴上眼镜后视力的改善不显著,在未矫正状态下,他们通过使用眼的调节而达到比较好的视力感觉,戴上正镜后,即使视力可能没有差异,患者也会感觉是模糊的,这种“模糊”的感觉在有些患者是轻微的,但有些患者则反应很强烈。 为了减少适应的问题,检查所得的正镜片度数需要做一些调整,使患者保持一定量的习惯性调节。要告诉患者所给予的镜片是用来缓解他的症状,减轻他调节的负担的。 对远视患者确定处方原则的一般经验是:用处方来缓解患者的主诉,即如果患者无症状而且未表现出调节集合的异常,则不一定给予患者戴镜,但要进行随访观察;然而,如果患者一旦有症状,就需要给予一定度数的镜片。在远视矫正过程中,他们的年龄因素也很重要,要注意参考,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逐渐降低,绝对性远视逐渐提高。对于特定人群要采取特定的处方原则: (1)刚出生到6岁,远视即达到2D、3D都不一定需要矫正,除非患儿表现出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的异常,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2)6~20岁,如果症状确实存在,可给予正镜片矫正,但一般主张保守。如果都给予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 一、选择题: A1型:(25道)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 A,共有4条 B.共有6条 C.共有8条 D.共有5条 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 A.上转 B.下转 C.外转 D.内旋 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E) 1.11 A.外直肌 B.内直肌 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6个月以内 D.1,3岁 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 A.见于轻度远视眼 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 C.斜视角大 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 E.治疗以手术为主 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 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 C.视力减退 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 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 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 B.患眼上睑下垂 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D.眼球上转受限

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 B.15° C.20° D.5°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 A.上斜肌麻痹 B.散光眼 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 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 A.≥10Δ B.≥15Δ C.25° D.15° 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 A.上直肌 B.下直肌 C.下斜肌 D.内直肌 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 A.20° B.30° C.25° D.15° E.10° 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 A.同视机检查 B.遮盖一眼 C.散瞳检查 D.斜视角检查 E.胸锁乳突肌检查 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 B.4条 C.2条 D.1条 E.无限制 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 A.内直肌 B.L直肌

光学基础、屈光不正试题和答案

1、眼屈光间质不包括( D ) A.角膜 B.房水 C.玻璃体 D.视网膜 2、角膜是眼屈光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光力的( C ) A 1/2 B 1/3 C 2/3 D 2/5 3. 由于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相互垂直的两条轴上形成焦线,称为散光眼。例如两条焦线所成焦点都在视网膜后。即+2.50D/+2.00DC( C ) A.单纯远视散光 B.单纯近视散光C复性远视散光D复性近视散光 4.一正视眼,注视40厘米处的物体,所需的调节需多少(C ) A 1.00D B 2.00D C 2.50 D D 3.00D E 5.50D 5.远视眼可使平行光在视网膜何处形成焦点(B ) A视网膜前B视网膜后C黄斑处D视网膜上 6. 12.下列最为准确的验光是(C ) A电脑验光B物视法C散瞳检影验光D插入法 7.下面对棱镜地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能使光线发生偏向 B 所成的像是虚像 C处方表示既要有大小又要有底向标示 D 作用大小用屈光力表示,其单位为度

8.老视是由于(C) A睫状肌痉挛B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变厚 C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D随年龄增长晶体混浊加重 9. 下列不属于屈光不正的是( E ) A、近视 B、远视 C、散光 D、老视 E、屈光参差 10.中度近视指屈光力数值() A -3D~-6D B 3D -6D C -1D-3 D D -2D - -5D 11.矫正散光用( B ) A、角膜接触镜 B、环曲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12.一患者为+1.5D使其看清1米视标其调节度为(B ) A 2.0D B 2.5D C 3.0 D D 4D 13.远点为眼前1米,其屈光度为(A ) A-1.00DS B-1.50DS C-2.00DS D-2.50DS 14.睫状肌松弛时,晶状体的变化是( B ) A变凸B变平C不变D以上都不是 15.眼外肌力量最大的是(C ) A上直肌B下直肌C内直肌D外直肌 16、柱面透镜的轴向表示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标准标记法,又称TABO标记法 B、由水平方向起,从被检者的左向右逆时针旋转为0 ~180度。在这样的规定下,垂直子午线称为90度子午线,水平子午线习惯称为180度子午线,度数符号“°”可以省略,这样可以避免使10度误

高度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

高度屈光参差配镜的方法和原则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相对称,不论是屈光性质不同还是屈光度数不等都称为屈光参差。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在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而致。 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D为生理现象,一般可完全靠配镜解决。当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由于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发生融合困难,难以形成立体视觉。而且常规配镜矫正两眼超过2.5D时,患者常有头晕、眼胀、视地面不平,严重者伴有恶心等,以致无法接受,所以以往配镜矫正屈光参差时多采用照顾低度数或视敏度高的一眼,而度数高的或视敏度差的一眼不全矫正。这样高度屈光参差的人,如果长期配戴一眼不全矫正的眼镜,不但不能获得最佳视力,而且易患视疲劳等综合症,重者易产生交替视力,或单眼视力。交替视力是两眼自行交替使用其中一只眼,如两眼是近视,看近时用度数高,看远时用度数低的。单眼视力是两眼中仅依赖视敏度高的一眼行使功能,另一眼逐渐废用并产生弱视,且易呈外斜。 根据两眼的屈光的性质,将屈光参差分为:

1、单纯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近视或远视。 2、复性远视或近视屈光参差:两眼都是远视或都是近视其度数不等,也称同种屈光参差。 3、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另一眼散光。 4、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两眼都有散光,程度不等。 5、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远视,另一眼为近视,也称异种屈光参差。 由于两眼的调节作用是相等的,出现屈光参差致使两眼成像不能同样清晰,难以维持两眼单视。加之配戴框架眼镜其度数高时,有三棱镜作用:视物会发生移位、偏位、偏斜,视物更加困难。为改变这些情况,我院眼科眼镜门市,近来采用隐形眼镜与框架组合给高度参差者配戴,取得让患者与医生都满意的效果。此法不仅缩小了相差的悬殊,降低了三棱镜作用,减少物像移位、偏斜,还减轻眼镜的重量和戴镜人的负担,达到了屈光参差全部矫正,维护患者应有视力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工作、生活、学习能力,为他们展现最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抹去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憾。 具体方法是给度数高的眼睛配戴隐形镜,其度数为能将两眼参差降至1.5—2.0D以下。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儿童眼睛弱视的配镜原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弱视的配镜原则 大部分弱视儿童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使在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中,亦有不少患儿存在屈光异常。因此矫正屈光,予以一个比较清晰的聚焦视网膜成像以改善黄斑区的功能,实是治疗儿童弱视的首要步骤。它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眼位的偏斜,改善空间频率的敏感度。 弱视儿童的配镜种治疗性配镜和一般的光矫性配境完全不同。它必须以阿托品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为基础(应以检影为主、电脑验光的数据为参考),参照弱视儿童的相关年龄和弱视的程度,扣除其生理性屈光范围,考虑双眼平衡,再结合原瞳孔的实际试戴效果,才可设定配境度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治疗效果的进退,每半年或一年应作阿托品散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的改变,适时的更换相应的镜片。 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多数弱视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其配镜原则如下: 一、无斜视的弱视 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底镜片。 1、远视 根据患儿年龄,扣除其生理性远视度数配镜。 例如: (1)年龄 4~5岁验光 + 配镜 +或+ (2)年龄 6 岁验光 + 配镜 + (3)年龄 5 岁验光 +^+*90 配镜 +^+*90 (4)年龄 5岁验光 + 三周复验 +→、+→,仍应配镜+。 (5)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者,一般不予配 镜,可随访观察。 2、高度远视 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如:验光+,配镜:训练或近用取+,平时戴+。若矫正视力< ,首次配镜应予足矫,配镜+,每1~2个月复查,6个月根据视力的进步,另配一副扣除生理屈光度(如减去)平时戴用。高度远视戴镜者在眼球转动测试或上下视时,视线会偏离镜片光学中心而产生三棱镜效应,易致视疲劳和不适应。因此,两眼镜片光学中心距离最好取看远和看近时的平均值。 3、屈光参差 两眼眼球相差在以上,或者散光相差> ,则应认为有屈光参差。儿童的参数为球镜≥、柱镜为≥。 配镜时原则上两眼度数不能相差以上,否则易因双眼像差明显而不适应。 如: (1)验光:右眼 + 左眼 +^+*90

第七章 第一节 近视的处方原则精编资料

第七章第一节近视的处方原则

第七章第一节近视的处方原则 验光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提供一个配镜处方,该处方为戴镜者提供良好的矫正视力,使之拥有舒适的视觉,并能够进行持久的阅读,而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损害。任何配镜的处方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配镜目标展开。 经过规范的验光获得了患者准确的验光度数后,跟着就是开具配镜处方。由于个体对视力的需求和感觉差异很大,准确的验光度数并不一定是患者最合适的配镜处方。验光师在给予配镜处方时,并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公式可以遵循:有了准确验光度数,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视力需求、职业特点、戴镜情况等因素,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眼部健康情况、双眼视觉情况。以患者准确的主客观验光结果为基础,结合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平衡,按照其配镜目的和要求,给每一个患者一个个体化、个性化的配镜处方。 换言之,验光度数(屈光不正度数)完全相同的患者,综合各个因素以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给出能够满足配镜目的、合乎个体需求,不尽相同度数的眼镜处方。合格的验光师应当熟悉各个年龄阶段屈光不正的特点,掌握不同屈光状态矫正的侧重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配镜的影响。只有充分掌握上述的知识点,才能够为患者提供理想的配镜处方。 在开具配镜处方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和要求?本章将按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的大类,讨论各类的配镜处方原则,最后讨论一些特殊情况的配镜处方原则。 近视的处方原则 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的攀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亚洲。很多青少年由于近视眼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所以掌握好如何为近视眼患者开出正确、合理、科学的配镜处方甚为重要。近视眼的配镜处方的基本原则是选用最低度数的负透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 矫正近视眼的常用方法是配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选择适当度数的负透镜(凹透镜),使镜片的后焦点位置与眼的远点位置一致,这样当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后,会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不同年龄阶段的近视患者,配镜处方的原则有所不同: 1.婴幼儿时期(0~2岁) 如果发现2岁以前的婴幼儿近视,一般建议先使用强力的睫状肌麻痹剂进行详细的屈光检查。由于婴幼儿的眼球正视化发育还处在较强的活动期,确诊近视以后,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观察一段时间,特别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文献报道其屈光度会发生很大的正视化趋势,即婴儿自身可能有一定能力降低其近视的度数(多数认为是通过角膜曲率的改变);另外,由于近视的患儿其看近视力较好,通常不影响其视觉系统发育,因此,如果不存在斜视,无高度近视,一般不建议在这一阶段为中、低度近视患儿开具配镜处方;如果是高度近视的患儿,则可采取部分矫正的配镜处方。 2.学龄前儿童(3~6岁) 一般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病率较低,眼球正视化过程也趋向结束,如发现患儿近视则很可能是由婴幼儿时期延续过来,在这一阶段,由于儿童对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处方的原则是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后给予适当的矫正,对于<-1.50 D的低度近视,仍可以观察为主。这一阶段患儿配镜处方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弱视。 3.学龄期、青春期(6~18岁) 这一年龄段是近视最高发、屈光变化最快速的时期。大多数患者的近视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而且其度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断地加深。文献报道一般近视度数加深的过程要延续到青春期结束后才终止。不少基础研究提示过矫或欠矫,均会导致近视进展,但尚无确凿的临床研究依据证实。公认的处方的标准最低度数的负镜片,达到正常或(最好)的视力,不过矫。特别注意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调节力相当强,所以验光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调节的影响,防止近视过矫。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配镜处方原则是完全矫正、避免过矫,定期(一般半年一次)复诊、排除眼病(如青光眼)的可能。通常患者的近视度数会有0.50 D~0.75 D/年的增加,如果加深的幅度或速度过快,则可以考虑配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 )镜片或OK镜,以控制近视的加深。有些验光师认为近视的发展规律必然是从假性近视过渡到真性近视,但最近的一些科学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实际上近视度数低的患者并不都是假性近视,验光师一定要通过规范的验光和/或使用睫状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 俞铭元 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

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6·注意患者所需配何种类的镜架、镜片,要交待清楚配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配制双光镜,渐变多焦镜,要准确测量瞳距及瞳高(个别患者需测量单眼瞳距及单眼瞳高),使眼镜的有效光域区处在最佳的范围之内,达到验光配镜的预期效果。 7·注意试镜片和角膜顶点的距离,不要把试镜架距眼睛太近或太远,尤其是高度近视和高度远视,凹镜片距眼愈近,其光学实效就愈大,凸镜片则相反,正常的情况眼镜片与角膜顶点的距离(镜眼距)为10mm~12皿m,真实反映所需矫正的眼屈光度。 二、验光配镜处方的几项原则。 1.近视眼的配镜处方原则 近视眼的配镜原则,一般是以保持最佳矫正视力,最低的屈光度为原则,由于近视眼看近物是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调节小于集合,在戴矫正眼镜后,在看近物和远物时都需使用调节,使调节与集合的运用恢复正常和接近正常,这对于近视患者,在戴了矫正眼镜后,而眼的调节又启用了,集合与调节互相协调了反而有感到不适应的现象,甚至出现视疲劳等症状。 我们在验光时往往会遇见此种情况,例如一1.50D、一1.75D、一2.OOD均可保持矫正视力1.0,而患者感觉屈光度深的镜片比屈光度浅的镜片,远视力表“E”字显得清楚,实质是眼的调节产生作用,使近视眼造成人为的远视眼,尤其在看近物时,使调节大于集合,引起视疲劳,促使近视眼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