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对照组(遮盖疗法组)74例,随访两组患者3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标签: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有多种,哪种疗法更好目前尚不确切[1]。
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并与传统的遮盖疗法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观察组(遮盖疗法组)74例。
实验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3~8岁,平均(3.9±1.6)岁;视力轻度45 眼,中度31眼,重度10眼,中心性注视61眼;旁中心性注视25 眼。
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8岁,平均(4.1±1.4)岁;视力轻度38眼,中度27眼,重度9眼,中心性注视56眼;旁中心性注视18 眼。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
1.2方法按照弱视儿童的眼病程度及性质遮盖健侧眼睛,给予Ⅰ型灯闪烁治疗,每次1.5~2 min,每日1次。
同时应用光栅治疗仪训练精细目力,根据不同的弱视程度给予不同的描绘时间,可以在15~30 min不等[2-3]。
同时应用视力保健仪器(圳维视佳VG1000)进行治疗,每次单眼的时间为5 min,每日2次。
家庭治疗方面,对于重度的弱视患者,进行描图、插板、穿针、剪纸等精细的训练。
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视力一旦达到4.8,加固每天的同视机训练,训练患者的脱抑制或者三级功能,给予每天15~20 min的闪光灯治疗。
小儿弱视115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弱视115例的临床治疗观察发表时间:2012-11-23T16:17:16.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梁光丽[导读] 研究分析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
梁光丽(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15例小儿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5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弱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小儿弱视的良好方法,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弱视临床观察临床近期远期疗效综合治疗视力的好坏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患有视力疾病(包括近视、远视、色盲、弱视等)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小儿患有弱视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大约占据眼科疾病发病率的3%,与小儿正常的成长和发育直接相关,影响小儿的视觉功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家长的重视。
当前治疗小儿弱视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15例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患者基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是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15例小儿弱视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范围在3-13岁之间,平均年龄7.5岁。
在这些患者中,左眼患病者49例,右眼患病者66例。
按弱视的临床类别区分,屈光不正性51例,屈光参差性27例,斜视性36例。
按照临床分度划分,轻度患者47例,中度患者50例,重度患者18例。
中心注视45例,旁中心注视70例。
115例患儿都是参照1996年4月全国而通过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的,并且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弱视分度和类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发展的阶段观察与疗效分析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l Me a d i c lT a e c h n i q u e s ,A p r i l 2 0 1 3 , V o 1 . 2 0, N o . 4
・4 2 9・
表 2 各年龄组儿 童 1 2 个月视力进展情况
眼数
各年龄组儿 童 6个月 、 9个月视力最高增加行数 、 最低增 加 行数与平均增加行 数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 同样 表现为年
龄越大 , 增加越慢 ; 年龄越小 , 增加越快 。 屈光性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关 ,年龄越小的儿
视觉刺激在年龄越低 的儿童 中视神经 、 视网膜的发育就越快 , 视力发展也就越快 , 弱视治疗 的效果就越好。另外 , 以往的弱 视训练 中, 由于条件的 限制 , 小儿只能靠穿针 引线、 分离混在
学意 义 。
2 结 果
组, 每组 2 0只眼。每 3个月复查 1 次视力 , 共计 1 年时间。 1 . 2 方法: 视力表采 用标准对 数视力表 , 具体 操作为先查 患
儿 的裸 眼视力并登 记 , 再用 1 %阿托 品眼膏每晚 1次 , 点眼 3
2 . 1 3 个月 4 - 6 岁儿童和 7 - 9岁儿童视力增加行数
一
起的红绿豆或是画简笔画来 完成视觉刺激 。 条 件稍好者 , 可
童治疗效果越好 , 视 力增加越快 。反之 , 越差 、 越慢 。
3 讨 论
用弱视 治疗仪 。 但都 因为画面 的单调 、 形式 的单一致儿童兴趣 疲 劳而引起情绪上 的抵触 ,因此大多数儿童不能完成训练规 定 的时间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文化、 娱乐设施 和形式不 断多样化 、 多元化 。 健康的电视节 目、 小 型电脑游戏 , 因画面跳
视知觉学习对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视力改善作用的近期观察

即所有受试者的矫正视力均较训练前 得到 明显改善 。( ) S 3 L D法进行各 时间点间的两两 比较结果显示 , 视知
觉学 习后第 1 个月、 2 第 个月 、 3 第 个月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00 )但第 3 P< .1 , 个月 、 4 第 个月之间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017 、 P= .6 )而第 4个月与第 5 个月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 00 ) P< .5 。结论
A tn mo sne in,Na nn 3 0 1 uoo u go n ig 5 0 2 ,C i a hn
[ btat Obet e T vsgt te hr et f c o pret ler n r—col h de i A s c] r jci oi et a ea u c et f ecpu a ig npesh o ci rnwt v n i eh t p n XA d , t 1 eat n  ̄o Si c dO tm r n r t ri, IOXn e a.Dp r etfV i c ne n po t et ,h e l’ H s o G a gi ha g m o n e a e yC e ePo e s op 越 f u nx Z u n p
行方差分析 比较视知觉学习前 、 时间点的矫正视力 差异 。结果 后各
( )3 15 例最佳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
儿童在视知觉学习前和视知觉学习后 1 5个月的矫正视力分别为( . 6 00 8 、 00 9± .6 ) ( .6 ~ 0 13± . 6 ) ( .7 0 0 6 、O 00 土 .6 ) (. 4 0 05 、 00 7±00 6 、 0 0 8± .4 ) oMA 0 03 、0 02± .5 ) (. 3 .5 ) ( .2 0 07 Lg R。( ) 2 重复测 量资料 的方差分 析结果 显示 : 视知觉学习后各 时间点的矫正视力与视知觉学 习前相 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F=14 65, 0 0 ) 6 .5 P< . 1 ,
79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枢等原 因未能接受适 宜 的视 刺激 , 使视觉 发育受到 影响而 产
生的视觉功能 减退 的状 态。弱视是 儿童时期 常见眼病 , 严重 危害儿 童视功 能的正常发育 。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引起弱视 的 主要 原因¨ 。目前治疗弱视的方 法很多 , 无论哪种方法 , ] 但 弱 视治疗 的 目的都 是消除 抑制 , 提高 视力 , 训练 注视 及融合 功 能 , 到建立双 眼单视 功能 】 达 。我科 自20 0 1年 1 2月 一20 07
失, 应警惕有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可能。④低脂饮食 。 [ 收稿 日期 :07— 9—1 编校 : 20 0 8 郑英 善]
者进 食 , 进低脂低 胆 固醇 、 应 粗纤维及 富含维生素 、 易消化 的
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及饮用刺激性 的饮料 。如烈性酒 、 浓茶 、
7 9例 儿 童 弱 视 综 合 治 疗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色, 并观察切 口处 有无肿胀 、 渗血 , 发生异常时 , 时汇报 医生 及
防 止 意外 发 生 。
肢有无肿胀 、 痛等。一旦发现立 即通 知医生 , 疼 给予及时切开
减压。④ 注意局部 的卫生 。防止人工血管感染 。术后严 密监
5 26 心理护理 : .. 手。如果 术后 6—7 有体 温居高不 下 , d仍 白 细胞增多 , 伴切 口渗液等 , 明有人工 血管感染迹象 , 说 应及 时
通知医生 。给予妥善处理。 5 23 卧位及饮食护 理 : 手术后 应肢 体平放 , .. ① 人工 血管 过 膝的手术 , 禁忌过 分屈膝 , 多取膝关节 半屈 曲位 , 了减少 吻 为 合 口的张力 , 应逐 渐活动肢体关 节 , 不可伸直过度 , 以防吻合
色、 温度 、 运动及 足背胫 后动脉 搏动情况 , 并作详 细记 录。观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
方法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
结果(1)与正常儿童比,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矫正前,轻度组与中度组交叉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觉的形成;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有效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十分重要。
标签:屈光不正性弱视;立体视觉;儿童;视功能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1-3],也是导致患儿无完善立体视觉的重要病因[4]。
加强对儿童立体视觉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5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观察组,经矫正双眼视力均已≥0.9,双眼屈光参差0.05)。
1.2 检查方法两组儿童均进行视力、屈光、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且无明显斜视,眼球运动正常,眼部无明显病变。
室内自然光线下,常规使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受试儿童进行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以及远融合范围测定[5]。
≤12岁儿童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前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3 d,3次/d;>12岁儿童先用托品酰胺眼水液点眼,5 min/次,30 min后再行验光。
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0 年l 2 月在我院
视综合治疗仪系统治疗, 1 个月为 l 疗程, 间隔 2 ~ 3 d ,
再重新开始新一疗程 , 3 个月后复查 。根据视力恢复
情况 调整 方 法 。 ( 6 ) 针灸 : 取阳白、 承泣、 攒竹 、 睛 明、 丝竹 空 、 瞳子蓼 、 曲池 、 臂孺、 足光 明 、 足 三里 、 合谷 、 内 关穴 , 将 上 述 穴 位 分 为 3组 , 每 天 1组 , 每 天 1换 , 1 0 d 为1 疗程 , 间 隔 2— 3 d后继 续治 疗 , 治疗 4~ 6个 疗程 , 达 到 首 程 冲 击 疗 法 。 对 照 组 仅 进 行 上 述
[ J ]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2 0 0 9 , 1 7 ( 4 ) : 1 6 8—1 7 0 .
[ 3 ] 武广智. 大龄 弱视 儿童综 合治疗 的 临床疗 效观 察 [ J ]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 2 0 1 2 , 2 2 ( 5 ) : 3 6 5— 3 6 7 . [ 4 ] P e d i a t r i c E y e D i s e a s e I n v e s i t g a t o r G r o u p . A p r o s p e c t i v e , p i -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眼科学 会全 国儿 童 弱视斜 视 防治学 组. 弱视 的定 义、 分类及疗效 评 价标 准 [ J ] . 中国斜视 与d , J L 眼科杂
志, 1 9 9 6 , 4 ( 3 ) : 9 7 .
[ 2 ] 张
松, 潘
两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研究

两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方法:通过散瞳验光筛选出286 例(572 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目力作业训练及弱视治疗仪的应用。
结果:远视性弱视治愈率达到了77.69%,而近视性弱视的治愈率达到了36.54%,无论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弱视患者,远视性弱视的基本治愈率要比近视性弱视的治愈率要高,远视性弱视在实际的治疗中周期要明显短于近视性弱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弱视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远视性弱视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比近视性弱视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的周期方面,远视性弱视的治疗周期明显要比近视性弱视的治疗周期短。
【关键词】儿童;弱视;屈光不正性;远视眼;近视眼【中图分类号】R246.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04-01 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弱视是眼部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视力障碍,如果其能够尽早的发现和治疗,就可以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视力,这对儿童后期的成长以及长大之后的职业选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弱视的治疗效果和很多因素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主要有弱视的严重程度、治疗时候的年龄、弱视的具体类型和情况等等。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如果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别,而且在近视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在治疗效果和周期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对门诊就诊患儿通过散瞳验光随机筛选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286 例,年龄3~7 岁,男性146 例,女性140 例。
按屈光类型分为两组:近视性弱视312 眼(其中单纯近视28 眼,单纯近视散光140 眼,复性近视散光144 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T13:22: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颜宪伟[导读]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颜宪伟(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57-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为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参考。
方法对108例186眼3-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常规散瞳验光配镜后结合光刷、光栅刺激、红闪、后像、精细目力训练、氦氖激光等综合治疗。
结果 116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以上,占62.37%,59眼视力进步,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且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
【关键词】综合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弱视最新修订定义[1]: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眼病。
国内报道儿童发病率为3-4%[2]。
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又在所有弱视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弱视治疗的新方法应用如多色光增视仪、红光电子闪烁仪、同视机训练、CAM视觉刺激、后像灯、海丁格刷疗法加常规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都有不同报道。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传统遮盖治疗。
一般认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取得满意疗效。
我科自2007-2010年对108例186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8例186眼,年龄3岁—13岁不等,其中男48例,84眼,(双眼39例,单眼6例),女60例102眼。
(双眼44例,单眼14例),轻度弱视52眼,中度弱视74眼,重度弱视60眼。
1.2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即3-7岁组,8-13岁组。
所有患儿在门诊初诊时均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散瞳,每日二次,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均三周后复验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眼镜,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行弱视综合治疗:中心注视患者加①多色光交闪治疗②CAM视觉刺激疗法③精细目力训练④氦氖激光治疗⑤遮盖法:根据弱视眼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遮盖法,如遮盖主导眼或健眼、双眼交替遮盖等。
每周集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
每周复查一次视力。
经过1-3年治疗及复诊随访,比较了解二组患儿视力康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校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1.3 疗效评价:基本痊愈:视力恢复≥ 0.9者。
视力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
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 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治疗时间为2007-2010年,全部屈光不正弱视患者共计108例186眼,其中基本痊愈者116眼,占62.37%;视力进步者59眼,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两个年龄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见下表
不同年龄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进步无效合计有效率
3-7岁组 79 35 2 116 98.28%
8-13岁 37 24 9 70 87.14%
合计 116 59 11 186
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X2=8.96.在a=0.01水平,P<0.01,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个年龄组的综合性治疗有差异。
低年龄组疗效明显好于高年龄组。
3 讨论
3.1弱视按性质分类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临床多见的就是前3种类型,而屈光不正性弱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临床治疗表明,弱视者大多伴有屈光不正,弱视检查一定要散瞳验光,以获取患者准确屈光状态,然后佩戴合适矫正眼镜,这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
3.2弱视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屈光度数、屈光间质透明度、患者依从性[3]等。
一般认为,屈光间质正常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依从性高者疗效越好。
本研究二个年龄组对照,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就证明了年龄因素不是影响疗效的唯一因素。
3.3通过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在单一的配镜治疗基础上,采取多种疗法辅助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
其原理如下: CAM视觉刺激,用不同频率黑白条栅作为视刺激源,通过转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既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又受到有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以增强视细胞的发育并提高视力。
现代视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觉传递有多种通道,其中传递黄斑部视冲动的X-视通道主要有视锥细胞系统组成司昼光觉与色觉,对色光极为敏感,利用红、绿、黄(蓝)三色光交替闪烁刺激,使感红、、感绿、感黄(蓝)视锥细胞兴奋,以增加X-视通道的冲动输入量,消除Y-视通道的抑制作用,激活视觉系统,促进视觉发育。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氦氖激光治疗,通过小功率的激光照射黄斑区,可促进黄斑区血液循环,提高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功能[6]。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建议在单一验光配镜和遮盖基础上,探索多种疗法辅助治疗,对大部分患儿的视力康复是有力的。
也要加大弱视常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2010[M]:48.
[2]刘家琦,郭静秋.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3]郭静秋弱视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4).316-317.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31.
[5]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9.
[6]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