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足215例疗效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研究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病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糖尿病足患者60名,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人。

对照组采用局部西药湿敷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药灸配合足部护理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药灸配合足部护理对治疗糖尿病病足疗效明显,且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病足的治疗效果,是改善糖尿病足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标签:糖尿病足药灸足部护理疗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疼痛、坏疽并创伤感染[1]。

此类并发症病程较长,创口不易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

中医通过对糖尿病足的长期治疗,总结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药灸配合足部护理的方法对比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对比分析药灸配合足部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的60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3岁,糖尿病病程11~21年,平均病程15.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10~22年,平均病程16.4年。

两组患者均经过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诊断标准确诊,并排除其他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饮食护理和胰岛素辅助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西医方法,从抑制感染、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方面治疗,局部西药湿敷。

糖尿病足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附12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内科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附120例临床分析)
例 ( 1 . 6 7% ) 。F P G、 2 h P G、 Hb A1 c 、 S B P、
发展更快 , 故控 制感染非常重要 。根据分 泌 物 细 菌 培 养 和 耐 药 试 验 为依 据 , 采 取 多
种途径控制感染 , 并 根 据 组 织 缺 血 的 程 度 来 加大抗生素的剂量 , 以 保 证 病 灶 处 血 药
须改善其全身状况 , 及时纠正低蛋 白 症
和贫m , 为创 口愈合创造基本条件 。②控
制感染 : 伴 有感 染 的 溃 疡 面 较 不 伴 感 染 的
例, 行 内科 治 疗 后 , 观 察 其 伤 口愈 合 情 况 ,
生化资料及并发症好 转情况。结果 : 治 疗
后 完全痊愈 7 l 例( 5 9 . 1 7 %) , 治疗 无效 2
态分布。计量 资料 以 ( X±S ) 表示 , 治 疗 前 后 的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 P<0 . 0 5为 差 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计 数 资 料 用 检 验 , P< 0 . 0 5为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束后 生 化 指 标 进 行 对 比 , 发现 F P G、 2 h P G、 H b A 1 c 、 S B P 、 L D L—c 、 A B I 、 皮 温 在 治 疗 前 后 统 计 学 有 著 差 异 ( P< 0 . 0 5 ) , 故认 为控 制好 血 糖 、 S B P 、 L D L —C, 提 高
09. 2 0 5
内科综合 治疗 方法 : ( 1 ) 基 础治 疗 : ① 纠正全身状况 : 贫血和低蛋 白l = f 【 L 症是影 响

糖尿病足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李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病人经济压力大。

本文对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针灸治疗经济、稳定持久、毒副作用小,本文对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行综述。

1临床研究(1)针刺及药物结合疗法。

杜氏等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用1寸毫针围刺溃疡面,再以4寸毫针刺足三里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三阴交透悬钟,并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中药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有显著性差异%郑氏等观察了针灸药物结合的“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结果2个月后针刺组的临床显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88.5%,与对照组(纯药物治疗)的30.8%与71.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针灸与药物结合的”补肾通络法”不失为当代治疗DPN的一种良好之法%刘氏以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为治则,对48例DPN者进行了临床对照与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33例)总有效率为84.9%,明显优于对照组(15例,维生素族治疗)的33.3%,患者的周围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对血月訝D血粘度的改善表明,针刺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微循环及脂代谢紊乱等因素的调节来达到促进DPN损伤修复的%方氏在对创面清理后进行辨证施灸,给予艾灸“三步法”(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施灸后涂抹湿润创伤膏,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俞氏发现艾灸配合推拿对早期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何氏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妬显著。

路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显旳。

王氏以中药通痹汤外用熏洗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足,妳良好,值得推广旳。

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临床价值

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足;温针灸;整体疗效DF是糖尿病(简称DM)的并发症之一,症状为肢体末端溃疡或感染,病因是DM导致小动脉或是动脉硬化,引发微循环障碍,降低皮肤组织对于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能力,进而合并感染等病理表现[1]。

临床多通过西药治疗该病,但其不良反应多,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选取75例DF患者,以分析温针灸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主体为2016年7月~2020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75例DF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后,A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范围是40~76岁,平均(56.24±0.19)岁;DF 病程为8~216d,平均(38.62±0.49)d。

B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范围是42~74岁,平均(56.08±0.21)岁;DF病程为9~201d,平均(37.95±0.31)d。

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方法B组行常规治疗,如饮食控制、知识宣教、降糖药口服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同时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剂量为240mg,将其加入至250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

同时用生理盐水对溃疡面行清洁处理,用昆脂愈肤灵敷溃疡面,每日定时换药。

A组行温针灸治疗,主穴取①关元穴、悬钟穴、阳陵泉穴、太溪穴和阴陵泉穴,②足三里、气海穴、三阴交穴与丰隆穴。

根据坏疽部位,于邻近的健康皮肤组织取1~2个配穴,进行温针灸治疗。

消毒后,选择28号针灸针,长为2~3寸,于特定穴位快速进针,到达指定深度后,用捻手法行针,待出现酸麻与胀痛感后,停止行针。

于针柄上点燃长为2cm的清艾条,燃尽后换1柱,每穴点燃3柱,每日1次。

以上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治疗6d后休息1d,1个疗程为4周,共2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基本治愈:DF症状消失,可正常活动,不影响睡眠与饮食;显著疗效:DF症状好转,日常活动基本正常,轻度影响睡眠与饮食;初见疗效:DF症状改善,有康复迹象,但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睡眠与饮食;未见疗效:DF症状无变化,严重影响生活、睡眠与饮食[2]。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胡春燕,曹改杰(鹤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鹤壁458030)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K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C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炎症水平,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关键词:温针灸;糖尿病足;炎性因子;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194(2021)02—0010—03DOI:10.13764/ki.lcsy.2021.02.004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周围血管病变有关,常以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尿病足伤口往往迁延不愈易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感染等,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因消渴日久发展而来,主要病机与寒凝瘀血阻滞有关[2].故治疗应以温阳散寒、舒筋通络等为主.温针灸是艾灸与针刺结合的操作技术,其能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阳散寒、舒筋通络等多重作用,其应用于糖尿病足中的研究值得临床关注.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40~ 60岁、平均(52.89+3.46)岁,病程2~10年、平均(7.16+1.67)年,Wagner分级:皿级10例、II级30例、I级13例,溃疡直径3~5cm、平均(4.21士0.27)cm;观察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35〜59岁、平均(53.21+3.28)岁,病程2~9年、平均(7.35+1.62)年,Wagner分级:皿级12例、I级31、级10例,溃疡直径3~5cm、平均(4.29+0.25)cm。

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成效分析

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成效分析

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成效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手脚刺痛、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进行分析。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针灸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挥疗效:1. 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针灸刺激穴位后可促进组织氧耗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从而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功能。

2. 缓解疼痛症状:针灸疗法能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减轻疼痛感知。

针灸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3. 改善微循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伴有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供氧,从而缓解神经病变。

4. 调节血糖代谢:针灸疗法对糖尿病的血糖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水平。

实际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研究对1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研究,其中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减少。

还有一些临床观察报道,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并减轻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虽然以上研究结果对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初步的支持,但由于研究数量较少,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确认针灸治疗的疗效。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的98例患者,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

结果:本研究入选9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5.71%。

治疗后,患者的糖尿病指标与血脂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比治疗前其临床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帮助调节脂质代谢、糖质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2型糖尿病在临床属于一类多发病与常见病,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加剧,2型糖尿病的病发率也越来越高。

在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被归为消渴病的疾病范畴,具体表现以小便增多、口渴多饮,消瘦无力为主。

阴虚燥热是消渴症的重要病机,因燥热内盛,伤津耗液。

阴虚与燥热二者呈因果关系[1]。

中医针对此疾病的治疗方式多样,其中针灸为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本研究具体对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1-79岁,平均(41.47±11.76)岁,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60例,平均病程(16.85±11.24)年。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不低于7.0mmol/L、随机血糖不低于11.1mmol/L,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尿、多饮、不明原因体质降低,同时符合中医与西医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无针刺禁忌证,在行针灸治疗时未期间均未接受其它任何形式的治疗,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本研究患者排除标准伴有肝、心、肾以及其它原发性等严重并发症,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以及精神疾病。

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筋疽0级微炎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筋疽0级微炎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筋疽 0级微炎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足筋疽0级微炎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筋疽潜证患者共80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9年5月-2020年5月,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足筋疽潜证患者治疗时,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筋疽;微炎症;温针灸;治疗效果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ing needle moxibustion on 0 stage micro inflammation in diabetic foot tendon absces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tendons and gangrene latent syndrom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time was selected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0, and they were p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the reference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diabetic foot tendons and gangrene latent syndrome, the use of warm needling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diabetic foot; Tendon gangrene; Microinflammation; Warm acupuncture; treatment effect糖尿病足是一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此病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是死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糖尿病足215例疗效临床观察(河南省太康县城关民族医院河南太康 461400)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 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10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4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糖尿病并发症也在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和死亡率,越来越引起普遍重视。

1999-2007年,我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医学术思想为指导,对门诊215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5例,男性154例,其中27岁1例,40-49岁60例,50-59岁12例,60-69岁57例,70-79岁23例,80岁1例,30-39岁1例;女性61例,期中30-39岁4例,40-49岁10例,50-59岁23例,60-69岁12例,70-79岁10例80岁以上2例;单足患病85例,双足患病130例。

患者都系门诊治疗,疗程最短一个月,最长3个月。

1.2 诊断及分类标准:参照《全科医师实用手册》[1]按1980
年以来国际上通用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修改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或餐后2小时血
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单足类:凡是糖尿病病人单侧手脚发凉,皮肤颜色变暗无光泽,手指脚趾麻木,感觉迟钝和丧失为单足类;凡是糖尿病病人双侧手脚发凉,皮肤颜色变暗无光泽,手指脚趾麻木,感觉迟钝和消失为双足类。

中医分型标准⑶(1).肺胃蕴热型: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口干唇燥,尿频便秘,体瘦,苔黄脉数;(2)胃热炽盛型: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频便秘,苔黄燥,脉滑实有力;(3)肾阴亏损型:尿多而频,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沉细;(4)阴阳俱损型: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甚则饮一溲一,四肢不温手足心热,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1.3 治疗方法 :经降糖治疗, 控制空腹血糖水平为(10±4)mmol/l,针刺治疗。

除伴有高血压进行降压外,停止其他疗法。

合并严重感染的配合激光治疗。

1.3.1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膈俞、胰俞、曲池、三阴交、脉根、上曲泉、脉生。

配穴:肺俞、胃俞、肝俞、中脘、然谷、阴陵泉。

病症在足背及二、三趾者加丰隆;病症在踇趾者加地机;病拇指加手三里;病中指加内关;病无名指加外关;病小指加通里;同时可根据辨症取穴加大椎、命门、太溪、委中以及八邪、八风、天枢等。

方法:毫针直诸穴,要求气至病所。

诸穴得气后可行各种补泻手法。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1.4 疗程: 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除以上针灸治疗外,对糖尿病足症状较重合并感染的患者,一般配合激光疗法。

每周两次。

10次为一疗程。

1.5疗效评定标准:
1.5.1 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双足皮色正常,皮肤感觉正常。

1.5.2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皮肤颜色明显好转,皮肤感觉明显好转。

1.5.3 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改善,双足皮色有一定好转,但双足仍有麻木感觉,仍有感染。

1.5.4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表1
从上表可知糖尿病足基本痊愈率为42.8%,显效率为31.2%,好转率为25.6%,无效率为0.4%,总有效率为96.3%,其中双足类总有效率为80.6%,单足类总有效率为98.9%。

3 讨论
糖尿病足⑴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引起下肢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肢端坏疽,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

消渴⑵病变的
脏腑在肺、胃、肾,病机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并发痈疽即糖尿病足等病变。

故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针灸疗法为中医所独创,它可以调动患者本身的调节功能,疏通经络,达到矫正病态的目的。

针刺治疗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除选择好适应症,辨症取穴外很关健的是针刺手法的运用,医生在运针时,必须时时注意病人的感应,随时询问病人的感觉,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手法,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足预防是关健,对新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应早期检查有无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达到理想水平。

因为高血糖既是微血管也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调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治疗。

只有唤起公众意识,普及糖尿病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应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病人和医生必须共同配合,才能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

典型病例
[1]《全科医师实用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2年10月第二版
[2]《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
[3]《实用针灸疗法临床大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府强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