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常见疾病MR表现
合集下载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颅脑影像病例分析
病例一
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 白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化或 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 性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瘤病 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骨 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
收入。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病例一
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 白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化或 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 性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瘤病 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骨 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
收入。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

要点: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属于脑血管畸形。 之所以名字中带「瘤」,仅因为其形态像瘤而已。
同样地,其「海绵状」也是依据形态起名,因其「剖面呈海 绵状或蜂窝状」。
概述
提到畸形血管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静脉畸形(AVM) ,那么,海绵状血管瘤与 AVM 的畸形血管团是类似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来看下两者的本质区别: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下面用一个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图片加深印象。
图 1 A:水平位 CT 骨窗像显示左侧额骨内弥漫的溶骨性病 变,伴骨小梁增厚;水平位(B)和失状位(C)T1WI 显示 T1 像等信号的骨质病变,失状位增强的 T1WI(D)显示病灶 强化。
诊断要点
脑外病灶:以海绵窦区的海绵状血管瘤为例,在 MR I 表现为 T2WI 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非常显 著,ADC 值明显升高,DWI 接近等信号,MRS 检查 无 NAA 峰、Cr 峰和 Cho 峰,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对于小型 (<1 cm) 以及非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磁 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检出率更高。
脑内圆形/椭圆形病灶、有混杂密度(代表不同程度的出血, 重复一遍:出血是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重要的特征)、MRI 的 T2 像有含铁血色素沉积。
图 4 为一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对照该图更能加深对上述 文字的理解。
治疗方案
1. 原则 牢记: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也是
唯一有效的方法。除中颅窝海绵状血管瘤外(当病灶切除困 难时),不主张对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放疗。 2.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 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即:
同样地,其「海绵状」也是依据形态起名,因其「剖面呈海 绵状或蜂窝状」。
概述
提到畸形血管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静脉畸形(AVM) ,那么,海绵状血管瘤与 AVM 的畸形血管团是类似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来看下两者的本质区别: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
而且,约 19% 的病例为多发病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 常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的血管瘤病灶。
下面用一个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图片加深印象。
图 1 A:水平位 CT 骨窗像显示左侧额骨内弥漫的溶骨性病 变,伴骨小梁增厚;水平位(B)和失状位(C)T1WI 显示 T1 像等信号的骨质病变,失状位增强的 T1WI(D)显示病灶 强化。
诊断要点
脑外病灶:以海绵窦区的海绵状血管瘤为例,在 MR I 表现为 T2WI 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非常显 著,ADC 值明显升高,DWI 接近等信号,MRS 检查 无 NAA 峰、Cr 峰和 Cho 峰,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对于小型 (<1 cm) 以及非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磁 敏感加权成像(SWI)的检出率更高。
脑内圆形/椭圆形病灶、有混杂密度(代表不同程度的出血, 重复一遍:出血是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重要的特征)、MRI 的 T2 像有含铁血色素沉积。
图 4 为一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对照该图更能加深对上述 文字的理解。
治疗方案
1. 原则 牢记: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也是
唯一有效的方法。除中颅窝海绵状血管瘤外(当病灶切除困 难时),不主张对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放疗。 2.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病灶反复小量出血、癫痫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效应,是海绵 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的主要考虑因素,即:
颅内炎症CT、MRI影像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性疾病
一、化脓性感染
• 脑脓肿 (brain abscess) •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二、病毒性脑炎(viral cephalitis) 三、颅内结核 (intracranial tuberculosis) 四、颅内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 脑包虫病 (cerebral hydatidosis)
临床:局灶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 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常伴肝、肺包虫病。
影像学表现:
单发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 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 可有囊壁钙化; 周围无水肿; 增强后可见壁环形强化。
Hydatid cyst. Transvers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a 5year-old child shows a very large nonenhancing cystic mass without surrounding edema (arrows)
脑表面细条状、脑回状强化;
• MR 蛛网膜下腔变形, T2信号增高;可有不 规则强化;
•可并发脑梗塞、脑积水、脑外积脓和脑表面 钙化。
An 8-month-old female
二、病毒性脑炎
概述 • 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包括HSV、
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AIDS等; • 神经节细胞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消失;
3. 程度不同的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脓肿
脑脓肿
脓肿
氨基酸峰(0.9ppm)、乙酸(1.92ppm)、丙氨酸 (1.5ppm)等的出现具有特异性
诊断要点
• 感染症状; • 环壁为完整、光滑、均匀的薄壁,且强化明显。
一、化脓性感染
• 脑脓肿 (brain abscess) •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二、病毒性脑炎(viral cephalitis) 三、颅内结核 (intracranial tuberculosis) 四、颅内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 脑包虫病 (cerebral hydatidosis)
临床:局灶症状、癫痫、颅内压增高; 嗜酸粒细胞增高;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常伴肝、肺包虫病。
影像学表现:
单发类圆形巨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 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 可有囊壁钙化; 周围无水肿; 增强后可见壁环形强化。
Hydatid cyst. Transvers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in a 5year-old child shows a very large nonenhancing cystic mass without surrounding edema (arrows)
脑表面细条状、脑回状强化;
• MR 蛛网膜下腔变形, T2信号增高;可有不 规则强化;
•可并发脑梗塞、脑积水、脑外积脓和脑表面 钙化。
An 8-month-old female
二、病毒性脑炎
概述 • 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包括HSV、
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AIDS等; • 神经节细胞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消失;
3. 程度不同的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脓肿
脑脓肿
脓肿
氨基酸峰(0.9ppm)、乙酸(1.92ppm)、丙氨酸 (1.5ppm)等的出现具有特异性
诊断要点
• 感染症状; • 环壁为完整、光滑、均匀的薄壁,且强化明显。
颅脑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MRI-PPT参考幻灯片

后期:病变区为脑脊液信号。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病变区有出血
改变,急性出血灶CT较清楚,亚急性出血T1加权像高信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小脑梗塞与脑池
20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moya-moya病)
正常
21
脑梗塞伴出血
22
新鲜与陈旧脑梗塞 1
脑血肿的鉴别诊断 血肿急性期,由于血肿早期信号特点、 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需注意和肿瘤鉴别。
45
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
血管畸形系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分为动静脉 畸形、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大脑大静脉瘤 (Galen氏静脉性动脉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
MR检查方法:普通扫描、动脉或静脉MRA(血管 成像多用于AVM,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采用)。
57
58
59
60
静脉窦栓塞 脑静脉窦栓塞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病因分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由颅 脑外伤、消耗性疾病、某些血液病(贫血、高凝 状态)、妊娠、严重脱水等引起。后者多继发于 头部、面部感染。
25
26
血管周围间隙(Vircho-Robin spaces)
27
动力型缺血性脑梗死
28
静脉性脑梗死
脑静脉窦发生栓塞后,由于进行性的脑静脉高压, 致使脑组织发生的一种病理改变。
与动脉阻塞所致梗塞不同,在MR上有如下特征: 1、静脉窦栓塞征、脑的浅静脉扩张、脑肿胀。 2、梗死病灶发生在脑皮质边缘区,呈不规则分布。 3、在短期内可进入出血期。
29
30
外伤3天(图1-3)
改变,急性出血灶CT较清楚,亚急性出血T1加权像高信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小脑梗塞与脑池
20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moya-moya病)
正常
21
脑梗塞伴出血
22
新鲜与陈旧脑梗塞 1
脑血肿的鉴别诊断 血肿急性期,由于血肿早期信号特点、 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需注意和肿瘤鉴别。
45
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
血管畸形系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分为动静脉 畸形、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大脑大静脉瘤 (Galen氏静脉性动脉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
MR检查方法:普通扫描、动脉或静脉MRA(血管 成像多用于AVM,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采用)。
57
58
59
60
静脉窦栓塞 脑静脉窦栓塞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病因分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由颅 脑外伤、消耗性疾病、某些血液病(贫血、高凝 状态)、妊娠、严重脱水等引起。后者多继发于 头部、面部感染。
25
26
血管周围间隙(Vircho-Robin spaces)
27
动力型缺血性脑梗死
28
静脉性脑梗死
脑静脉窦发生栓塞后,由于进行性的脑静脉高压, 致使脑组织发生的一种病理改变。
与动脉阻塞所致梗塞不同,在MR上有如下特征: 1、静脉窦栓塞征、脑的浅静脉扩张、脑肿胀。 2、梗死病灶发生在脑皮质边缘区,呈不规则分布。 3、在短期内可进入出血期。
29
30
外伤3天(图1-3)
头颅MRI(共74张PPT)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规则 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 成 像的 宏 观表 现 用表 观 弥散 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所表
小脑扁桃体疝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 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手术切口疝
手术后由于肿瘤复发或组织水肿引起脑组
织膨胀,致使颅内组织经手术骨窗疝至颅外。
MRI图片的基本确认
确定图片与病人相符合;
按照时间、检查方式、扫描序列排列影像资 料;
首先观察影像表现 随后了解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选择
中枢神经系统MRI解剖与常见病变
常见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
正常磁共振图像的特征
脑组织结构完整
脑组织界面清晰 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居中
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完好 脑沟、脑池的形态、大小无改变 各扫描序列中脑内未见异常信号 正常血管流空现象存在
颅骨结构无破坏与增生 脑内无异常强化
正常 轴位
在 红 细 胞 内 - 有 不 成 对 电 子 、 之 间 的 距 正常血管流动消失或出现异常流空
特定脑区:a、基底节区 b、鞍区 c、桥小脑角区 d、枕大孔区
离<,而且分布不均匀,故 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脑出血时影响MRI成像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中铁的性状;
有质子弛豫增强(引起T1WI高信号, T2FLAIR—低信号
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MR影像诊断

FLAIR 水抑制
T2 Contrast with Free Water ( CSF ) Suppress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明早产、足月 校正胎龄
注明确切部位,脊柱注明哪一段或 哪一个椎体为中心; MRI,MRA 病史、体征
儿童正常脑髓鞘发育的MR 评价
成人
新生儿
•脑组织水含量:成人80%;新生儿90%(且灰质≈白质) •髓鞘化过程:成人髓鞘形成;儿童随时间不断髓鞘化 髓鞘形成后白质水分减少,灰质水分比白质相对较多
目前FDA规定只有3.0 T及以下MR可行临床检查
MR扫描仪的分类
开放式MR:MR介入 避免幽闭恐怖综合症
MRI优势
•无电离辐射、无创、无害 •空间分辨力高-相对(冠脉较CTA差) •组织分辨力高(脊髓、软骨、心肌) •多参数成像-信息来源多 •多方位切层-定位准确 •流空效应(血管血栓,黑血、亮血)、MRA •无骨性伪影-后颅窝、脑干 •功能成像(PWI、DWI、MRS、fMRI等)
所以,6个月以前主要观察T1WI,6个月后观察T2WI
髓鞘形成的MR表现
髓鞘形成顺序:从尾端向头侧、从背侧至腹侧、从中 央至外周,皮质先于白质。感觉神经束先于运动神经束; 白质的放射神经束先于连合神经束 髓鞘形成始于胚胎第5、6月。90%的脑髓鞘化发生 在2岁以内。侧脑室三角区背侧及上部白质直至1530 岁才形成髓鞘(生发基质)
灰质含水约83%,白质含水约70%-75%
(髓鞘化)
皮质 髓质
T1WI 等信号 高信号
T2WI 略高信号
低信号
原因 水 磷脂
利用MR观察儿童时期脑组织成熟过程应注意:
1、脑回、脑沟的发育 2、脑灰白质分辨的演变 3、脑髓鞘化的进程 4、脑室大小及蛛网膜下腔宽窄 5、脑铁质沉着
颅脑影像学检查

A
A
A
B
B
B
c
c
2、急性硬膜下血肿
桥 静 脉 或 静 脉 窦 损伤 所
致。 血 肿 位 于 硬 脑 膜 —— 蛛
网膜之间。
CT 表现:颅板下新月形 高密度影,占位效应轻。
慢性 硬膜 下血 肿
3、脑内血肿 CT表现:脑实质内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高密度影,伴水肿和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的适应症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 脑内炎性病变 脑寄生虫病
颅 底 3D 重 建
矢状位 重建
CT血管造影
Angiography,CTA)
(CT
CTA是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的软件技术。特别是80年代末期,随 着螺旋CT技术的开发,3D-CT接近了DSA的 水平。
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戴帽”现象 交通性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 脑积水
常见颅内肿瘤MRI表现
胶质瘤
胶质瘤
胶 质 瘤
脑膜瘤
脑膜瘤
垂 体 腺 瘤
垂体腺瘤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脑血管DSA正常解剖
脑血管DSA正常解剖
与CT有关的重要术语、概念及应 用技术
分辨率 CT值 窗技术 部分容积效应 伪迹
CT值
CT值(或称Housfield unit,Hu值或CT Number) 是CT图像专用密度计算单位,它用以区分组织 间的密度差 CT值并非是一个绝对值,而是组织之间进行比 较的相对值,实际上是组织对X线的吸收值 人体内因水的含量最高,故以水的吸收系数μ 为0,其他组织与其对比各有不同的值,但因真 正组织的值差别不大,为了容易区分,亨氏将 骨和气体之间的差别扩大到2000等份,即+ 1000~-1000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MR(一)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冠状位增强
矢状位增强
Ⅳ 级 星 形 细 胞 瘤
同前病例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2.幕下星形细胞瘤 A.与幕上星形细胞瘤相比,囊变率 高而水肿较轻; B.囊性和实性部分均为长T1、长T2 信号,实性部分强化; C.没有骨伪影的干扰,MRI优于CT, 可清楚分辨肿瘤与脑干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常 见 肿瘤的MRI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钱银锋
颅内肿瘤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大多数可定性诊断。 MRI,定位诊断优于CT,定性有时 有困难。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发生于小脑者:
A.多位于小脑半球,亦可位于蚓部。 B.多为囊实性。
临床表现: A.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B.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A.长T1、长T2信号,以T2延长明显; B.Ⅱ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T1WI上 信号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颅内肿瘤
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髓母 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 见。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冠状位增强
矢状位增强
Ⅳ 级 星 形 细 胞 瘤
同前病例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2.幕下星形细胞瘤 A.与幕上星形细胞瘤相比,囊变率 高而水肿较轻; B.囊性和实性部分均为长T1、长T2 信号,实性部分强化; C.没有骨伪影的干扰,MRI优于CT, 可清楚分辨肿瘤与脑干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常 见 肿瘤的MRI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钱银锋
颅内肿瘤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大多数可定性诊断。 MRI,定位诊断优于CT,定性有时 有困难。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发生于小脑者:
A.多位于小脑半球,亦可位于蚓部。 B.多为囊实性。
临床表现: A.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B.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A.长T1、长T2信号,以T2延长明显; B.Ⅱ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T1WI上 信号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颅内肿瘤
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髓母 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 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分期
超急性期:6小时内 急性期:6~24-72小时 亚急性期:3天-2周 慢性期:2周后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梗 死
左 侧 内 囊 后 肢 梗 死
右侧放射冠区脑梗死
左额顶颞叶大面积脑梗死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左额叶有渗血
同 上 一 个 病 人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 中断、闭塞
右 额 颞 顶 叶 大 面 积 梗 死
爆米花
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爆米花
爆米花
动脉瘤(右侧椎动脉V5段)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
左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T2流空效应
充 满 造 影 剂 明 显 强 化
MR增强: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静脉血管畸形
放射星状或蜘蛛样
发育性静脉异常
病毒性脑炎
右 侧 颞 叶 、 岛 叶
左侧小脑半球
冶疗过程中合并有渗血
脑软化灶
常见于: 脑梗死
液化坏死吸收清除
脑出血后遗
高血压出血(颅内)、外伤出血(脑表面) 血肿吸收、坏死组织清除、周边含铁血黄素沉着 脑梗死与血肿形成的软化灶,CT不好区分
MR可以清晰分辨:出血后遗外周可见低信号 (T2WI 清楚、 SWAN更敏感 ) 软化灶周围伴胶质增生(T2FLAIR清楚)
男 60岁
女 88岁
脑梗死
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 坏死。最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符合适应证的争取在超早期治疗,尽可能在发 病4.5小时内。
MR可以显示6小时以内的梗死,能发现超早期脑梗死 DWI 具有重要意义
能检测水分子扩散运动
急性脑缺血缺氧造成的主要是细胞毒性水肿,水分子扩散受限,DWI 呈高信号。
细胞毒性水肿致DWI高信号
脑膜瘤
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 内有钙化、宽基底与大脑 镰相贴 有的邻近颅板增厚 最常见良性肿瘤,少数恶性
左 侧 桥 小 脑 角 区
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尾征
蛛网膜囊肿
T1 T2
多发脑转移瘤 (最好发肺癌转移)
T1+C
谢 谢!
MR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影像科
二〇一五年四月
颅脑
常见疾病MR表现
常用序列
T1WI AXI(轴位) T2WI AXI(轴位) T2FLAIR AXI(轴位) DWI AXI(轴位) T1WI SAG(矢位) SWAN 轴位磁敏感序列 MRA 动脉血管成像 MRV 静脉成像 MR增强检查、MRS波谱成像等
等
稍长
低
高
高
低
亚急性期
T1\T2都高
男,77岁,突发头痛头晕2h
超急性期
亚急性期脑出血MR影像学表现
13d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所致蛛网膜下腔 出血
右侧裂池内线条状 T1稍高信号
T2稍低
FLAIR呈高信号
海绵状血管瘤
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 由于瘤巢内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和新鲜血栓内含有稀释、游 离的正铁血红蛋白,使其在所有序列中均呈高信号,病灶 内有条带状长T1、短T2信号带分割而形成爆米花或网格 状混杂信号团,周围环以低信号带(尤以T2像明显)为典 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周 围 含 铁 血 黄 素 沉 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颅内出血
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大致有: 老年人----------- 高血压性出血 较大儿童、青壮年-------血管畸形 中年----- ------- 动脉瘤
部位: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
外伤引起的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下血肿、脑 挫裂伤等
硬膜外:双凸透镜、梭形 硬膜下:新月形
T1
T2
T2FLAIR
SAG T1
MRA
DWI
MRS
MRA: 脉瘤 MRV:
SWAN: MRS: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
静脉血栓形成 微出血敏感 测定组织化学成分
MRA
MRV
SWAN
幕上脑白质血管性脱髓鞘
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 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硬化、末梢循环障碍、供血不足,出 现髓鞘的脱失。
脑出血的分期
超急性期:出血后6小时内。 急性期:出血后7~72小时。 亚急性期:出血后3天~2周。 亚急性早期:出血后3~6天。 亚急性中期:出血后7~10天。 亚急性晚期:出血后10天~2周。 慢性期:出血2周后。 慢性期早期:出血后2周~30天。 慢性期晚期:出血后超过30天。
超急性期
周 围 胶 质 增 生
左 侧 脑 室 前 角 旁 小 软 化 灶
周 围 胶 质 增 生
右 侧 基 底 节 区 小 软 化 灶
左 侧 放 射 冠 区 小 软 化 灶 周 围 胶 质 增 生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小 血 肿 慢 性 期
未 完 全 吸 收
左 侧 基 底 节 区 出 血 后 遗 形 成 的 软 化 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