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姜黄素 活性姜黄素(curcumin ,二阿魏酰基甲烷) 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块根或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姜黄素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不溶于水,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 需避光保存。
其分子式为C 21H 20O 6, 结构见图1 。
图1 姜黄素结构式近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HIV 、抗菌等方面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而且姜黄素毒性低,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就姜黄素主要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肿瘤作用1985年印度的Kuttan 等[1]首次提出姜黄和姜黄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性。
自此以后, 众多学者对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证实了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
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经将姜黄素列为第3 代癌化学预防药物,且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1 抗肝癌的作用实验证实姜黄素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孙军[3]通过姜黄素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 的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减少人肝癌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
并且有学者根据姜黄素的药理特性及各种剂型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提出将较大剂量姜黄素与碘化油混合进行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4]。
厉红元等[5]报道了姜黄素可抑制肝癌细胞QGY 的生长。
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
72h 的中效浓度(IC50)为49.50μmol/L ,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QGY 细胞聚积在S 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诱导细胞凋亡。
Chen 等[6]发现它可以抑制某些与入侵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神经元细胞结合分子,以及整合素Alpha 6 和Alpha 4;且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降低MMP14 的表达和MMP12 的活性。
中药姜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姜 黄是 我 国传 统 中药之 一 , 作为“ 药食 同源 ” 的 代表 药物在 我 国具 有 悠 久 的 临床 与 日常应 用 历史 。 《 中国药典 》 收载 了源 自植物 姜 黄 的 2个 中药 品种 , 即: 姜黄 和郁金 。其 中植物 姜 黄 ( C .1 o n g a L . ) 的干
Ab s t r a c t : C u r c u m a l o n g a L .i s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n C h i n a ,i t b e c o me s t h e h o t s p o t o f n a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r e s e a r c h d u e t o
n e w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C u r c u ma l o n g a L .i n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 i n — v i v o me t a b o l i s m wa s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a n d o p p o r t u n i t y o f c l i n i c a l u s i n g w a s a l s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o p r o v i d e n e w i d e a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a mu ma
姜黄素铜螯合物

姜黄素铜螯合物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从姜黄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药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姜黄素可以与铜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并展示出一系列有趣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姜黄素铜螯合物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姜黄素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姜黄素是一种二酮类天然黄色色素,分子式为C21H20O6,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呈现黄色,但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
-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医药领域。
2. 姜黄素铜螯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姜黄素与铜可以通过静态或动态的方法形成螯合物,螯合反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 姜黄素铜螯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 螯合反应的结果显示,姜黄素通过氧原子与铜形成络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不同的比例和稳定性。
3. 姜黄素铜螯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姜黄素铜螯合物具有改变颜色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光学传感器、荧光探针和染料等领域。
- 姜黄素铜螯合物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和抗菌剂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显示出良好的保健和抗菌效果。
- 研究还发现,姜黄素铜螯合物可以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表达,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
4. 相关参考内容- Yu, H., & Huang, Q. (2012).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curcuminoids in tissue-cultured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s.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56(9), 1279-1285.- Zhang, C., & Li, C. (2019).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curcumin complex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of proteins. Bioorganic Chemistry, 92, 103259.- Jayachandran, M., et al. (2019). Heteroleptic Copper(I) Phosphine–Phosphite Complexes: Metal-Directing Effect on Intramolecular C–S Bond Activation of Thiocarbamates. Inorganic Chemistry, 58(13), 8836-8849.- Suhagia, B. N., et al. (2011).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urcumin–salicylic acid based molecular hybrids as anticancer agent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19(24), 7491-7500.- Yuan, M., et al. (2017). [Cu (curcumin) 2] complex-bas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albumin.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166, 103-110.综上所述,姜黄素铜螯合物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潜在应用,如光学传感器、荧光探针、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等。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2018年11月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陈鼎灏(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常见的天然产物姜黄素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目前作为天然色素、调味剂而被人们所使用。
姜黄素因具有抗氧化、抗癌等诸多药理活性而被研究人员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和新药研发中。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的药理活性、化学结构修饰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
然而,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特点是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细胞通路;抗氧化;阿兹海默病;药理活性;临床应用1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相应化学修饰姜黄素的各类化学结构修饰及其对构效关系的影响目前已有广泛研究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多酚类分子结构,可以调节癌症和炎症过程的多个分子靶点。
Mehrdad Iranshahi 等人根据其抑制泛酸的特点,对姜黄素分子结构进行定向修饰,以体外实验检测了相关产物对于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 )和微粒体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等靶标的选择性增强程度。
其中分子进行法尼基取代后,HDAC 选择性增强,进行异戊烯基或香叶草基取代后对mPGES-1选择性增强,说明姜黄素及其化学修饰衍生物在抗癌、疼痛抑制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
Alberto Minassi 等人研究了姜黄素,分子结构截短的类似物(C5-类姜黄素)和异戊烯化姜黄素四氢衍生物等三种分子,比较评价与巯基的反应性以及对生物化学活性(抑制NF-κB ,HIV-1-Tat 反式激活,Nrf2激活)。
测定其抗HIV 能力和参与含硫Michael 反应的活性,发现可以激活植物酚类物质的丙烯酰化过程对迈克尔反应性没有影响。
由于C5-类姜黄素在治疗HIV 感染的细胞模型中优于天然姜黄素,该组研究人员将其确定为为新型高效抗HIV 先导化合物。
2姜黄素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机理姜黄素分子中苯丙烯酰基骨架、酚羟基和甲氧基、丙烯基和β-双酮/烯醇式结构给予了其强大的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羟基自由基来保护DNA ,阻止基因突变。
姜黄素类化合物

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中最为知名的代表是姜黄素。
这种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研究和开发新型药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概述1.1 定义姜黄素类化合物是指一类含有苯并环和丙二酸二甲酯结构的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产物。
其中最为知名的代表是姜黄素(Curcumin)。
1.2 结构特征姜黄素类化合物通常具有以下结构特征:(1)苯并环结构:由苯环和呋喃环组成。
(2)丙二酸二甲酯结构:由两个丙二酸二甲酯基团连接在苯并环上。
(3)亚甲基(CH2)连接:苯并环上两个丙二酸二甲酯基团之间通常存在一个亚甲基连接。
1.3 分类姜黄素类化合物根据其结构特征和来源可以分为多个亚类,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1)姜黄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姜黄根茎中。
(2)二甲基巴豆酚:是一种人工合成产物,具有与姜黄素相似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3)芦荟大黄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芦荟中。
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1 抗炎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
其主要机制包括:(1)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如抑制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的合成。
(2)减轻氧化应激:可以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3)调节免疫系统: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机体对抗感染和肿瘤等外部侵袭的能力。
2.2 抗氧化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其主要机制包括:(1)清除自由基:可以清除多种自由基,如羟自由基、超氧化物自由基等。
(2)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增强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
(3)调节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Nrf2-ARE通路、NF-κB通路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2.3 抗肿瘤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姜黄素 抗衰研究报告

姜黄素抗衰研究报告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姜黄中的活性化合物,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认为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衰老的潜力,并在许多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首先,姜黄素被发现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自由基的过度积累和炎症反应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可以导致细胞损伤、组织退化和器官功能下降。
姜黄素通过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其次,姜黄素被证明对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与血管内皮功能退化、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
相关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减轻心肌纤维化,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都表明姜黄素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潜在的益处。
此外,姜黄素还显示出在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潜力。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与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的累积有关。
许多研究显示,姜黄素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
这表明姜黄素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来说,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草药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潜力。
其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姜黄素还展现出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益处。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姜黄素的抗衰老机制,并开发更加有效的姜黄素衍生物作为抗衰老药物的候选。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姜黄,衍生物,研究进展,抗菌,抗炎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
耐多药细菌已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儿童。
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生素来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姜黄及其多酚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证实,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与身体相互作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本文内容: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
耐多药细菌已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儿童。
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生素来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姜黄及其多酚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通过与体内不同分子靶点相互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在细菌介导的传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1].1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根茎中提取的黄色色素。
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化合物。
自1910年首次从姜黄根茎中分离提取其活性成分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数百年来,姜黄在古代亚洲一直被用作香料、食用色素、食品防腐剂和传统药物。
几十年前,一些学者指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
最近的研究发现,姜黄素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2-4]研究报告称,即使姜黄素的摄入量达到12g/D的高浓度,对人体几乎没有副作用[5]然而,姜黄素水溶性差,组织生物利用度低[6]。
近年来,它通过改变基本结构中的一些侧链来合成衍生物,与纳米颗粒结合以制备纳米颗粒,或以不同的方式给药以克服这些缺陷并增强其抗菌和抗炎活性[7-8]2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菌作用姜黄素可以抑制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其他细菌的生长,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身体清除细菌的能力,通过减少炎性细胞聚集减少身体损伤,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9-10]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细菌生长。
姜黄素生理活性_代谢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_徐春明

100048)
要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着色能力强,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被
WHO 和 FDA 公认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姜黄素因其具有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同时还有酚羟基和羰 基等活性基团,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均有 疗效,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 关注的课题。该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姜黄素的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概括,并对姜黄素体内代谢途径进 行综述,分析指出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并介绍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模型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 法,为全面系统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打下基础。 关键词:姜黄素;生理活性;代谢;生物利用度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2513(2016)09 - 0203 - 08
羟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所以具有较强的生理活 性
[5]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
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 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2.1 抗肿瘤 临床研究表明,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化合 物,有巨大的抗癌潜力,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已将其列为第 3 代癌化学预防药[6] 。大量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 而且当小鼠口服剂量为 5g/kg 时也没有发现明显 的毒副作用。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人类的临 床实验已经确证了姜黄素对于多种癌症的效力和 多种临床治疗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5月 0 0年
第2 7卷
第 5期 ( 下)
HENAN CHEMI AL I C NDUS RY T
・3 ・
姜 黄 素 类 化 合 物 的 生 物 活 性 及 研 究 进 展
徐 帅 。 德 禹 胡
( 贵州 大学精 细化工研究开发 中心 , 贵州 , 阳,50 5 贵 502 )
【 摘要】 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抑菌 、 抗癌 、 消炎 、 抗氧化等多种 生物活性 , 医药和农 药领域有 着广泛 的应用 。以姜 黄素 在
为 先 导 化 合 物 , 行结 构 修 饰和 改 造 , 进 已经 成 为 药 物 领域 的 研究 热 点 。
【 关键词 】 姜黄素 ; 生物活性 ; 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T 6 2 1 E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3 6 (0 0 1 — 0 3— 2 03— 4 7 2 1 ) 0 0 0 0
2 纪8 O世 0年代后期开始 , 内外从多个领域 、 国 多种角度
对姜黄 素开展了基础 研究 和应用 研究 , 果表 明 : 黄 素具 结 姜
图 1 化 合 物 1a~1 的 合 成 c
20 0 6年 , 陆鹏等瞳 报 道 了姜 黄 素类 衍生 物 2 化 合 物 2 , 能抑 制人膀胱癌 E 细胞增值 , J 其对人 肾小管 上皮 HK C细胞
设备 占地面积节省得 多 ; 便于操 作管 理 , 台大设备 比一 台 几 小设 备在检测 、 修和 管 理等 方 面都 比较 方便 这 些显 著优 维 点 。当然 L G储 罐的大型化 也是 要适度 的 , L G储罐 的 N 而 N 常压 化可以使 L G储 罐在 建 造过 程 中可 以节 省更 多 的人 N 力、 物力 , 并且 也降低了在 L G使 用过 程 中的危 险 。由此可 N 见综合考 虑各 方面因素 , 大型常压 储罐是大 势所趋 。 目前 国
达 国家 相 比还 存 在 很 大 的 差 距 。 随 着 液 化 天 然 气 工 业 的 发
纵观 L G储罐 的发 展历程 可 以看 出, N 储罐 大型 化是必
然趋 势 , 由于 储 罐 越 大 , 节 省 钢 材 、 省 投 资 , 局 紧 凑 , 越 节 布 占 地 面 积小 。在 总容 积相 同 的 情 况 下 , 台大 设 备 要 比一 群 小 几
的抑制毒性作用低于姜黄素 。
o
有抑菌 、 抗癌 、 消炎 、 抗氧化等 多种 生物活性。
1 芳环 上 取 代 的 姜 黄 素 衍 生 物 20 0 5年 , sr 等 … 对 姜 黄 素 羟 基 进 行 修 饰合 成 了 化 合 Mi a h 物 1 ~1 , 成 路 线 如 图 1 示 。在 浓 度 为 1 1 o L时 , a c合 所 0 ml x / 化
氧、 液氮储 罐 国内已有成 熟 的设 计 、 造技 术 。四川 空 分设 建 备( 集团 ) 限公 司从 2 有 0世 纪 8 0年代 开始 吸收外 国设 计 和
建 造 大 型储 罐 的 先进 技 术 , 年 来 自主 开 发 了 许 多 大 型 低 温 近 液 体 储 罐 。压 力 罐 在 容 量 小 的 场 合 是 可 行 的 , 随 着 容 量 增 但 大 其 投 资成 本 增 大 , 展 大 型 常 压 L G 储 罐 , 其 是 10 0 发 N 尤 00 m 以 上 L G储 罐 已是 大 势 所 趋 。 N
内在 L G储 罐 的 材 料 方 面 ,太 钢 已有 资 质 生 产 9 i , 还 N N钢 但 没有 与 钢 板 匹 配 的 锻 件 、 件 和焊 材 等 。 国 内 已 经 有 能 力 建 管 造 大 型 L G项 目 , 是 在 焊 接 工 艺 的 选 择 方 面 , 只 是 单 纯 N 但 还
展, 我国对液化天然气储罐 的研究也 越来越重 视并不 断加快
发 展 我 国 的 L G工 程 。 目前 , 东 大 鹏 湾 L G项 目 已 经 竣 N 广 N
工, 福建 L G接收站 的 L G新增 储罐 项 目已经完 成 了总进 N N
度 的 8 % 以 上 。浙 江 省 等 部 分 沿 海 省 市 也 在 积 极 筹 划 L G 0 N 引 进 事 宜 并 建 设 接 收 站 。在 大 型 低 温 液 体 储 罐 领 域 , 液 如
Hc o
儿
2
.
人 c H c
合物 1 、b表现出高 的细 胞凋 亡 活性 , al 乙酰基 姜 黄素 l c对
肿 瘤 细 胞 的 抑 制 活性 不 高 。
20 0 7年 ,hn 等合 成了苯环 4位取 代 的姜 黄素衍生 Z ag
物 3 ~3 , a d 化合 物 3 、b 3 、d对 肝 癌 和 宫 颈 癌 有 较 好 的 细 a 3 、c3 胞 毒 性 , I 略 高 于 姜 黄 素 。 其 C
目前 国内大型储 罐的设计标准规范 有三个 : 国家标准 ① 《 立式 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 设计 规范 》 B 0 4 —20 ; 中 G 53 1 03 ②
国石 油 化 工 总公 司标 准 《 油 化 工 立 式 圆 筒形 钢 制 焊 接 储 罐 石
Hale Waihona Puke 的停 留在手工焊和埋弧 自动焊这两种成 熟的焊接工艺 上 , 但 对 于钨极 氩弧焊和 C 气体保 焊研究 尚未 有所 突破 。在设 O 计标 准方面 目前 已有很多研究机构研究 , 国外 已经有 完整 且 的设 计标准 , 国内也 有许 多关 于储罐 的设 计标 准与规 范 , 相
。
三
l o。
Ⅱ
:— 一
…
、 人
o0
o —
:
£ —u
。 。
: 。 一 D—
《 , ] 。。 (‘ ≈
≥
H k
Er
D oo
…。 r人 :
m 。
:
・ - t . : , t
: D
C e一 D
≥
D
c: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