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_国大亮
姜黄素的合成ppt课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究超支化聚合树脂中羟基含量最佳值, 使树脂 粘度在最低范围。 这是因为支化单体在一定范围有利于 降低树脂粘度。 (2)选用合适的复合引发剂、功能单体、溶剂、分子量 调节剂,减缓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合成过程中的自 动加速现象,防止合成树脂的分子量骤然增大; (3)确定合成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的最佳分子量和 分散性指数,使漆膜综合性能优越, 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预期成果
1、成功开发出符合市场要求而稳定的高性能、较高性价比、 低VOC的羟基丙烯酸树脂;
2、降低树脂设备投入,提高合成过程的安全性;
3、减少该行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项目进度安排
2013.4-2013.6 查阅相关文献(采集数据),行业交 流(最新信息获取),提出研究方案(合成路线), 增添设备和试验材料(创造试验条件)。 2013.7-2013.12 试验实施:合成试验、树脂理化性能 对比测试。 2014.1-2014.12 制备涂料性能测试(外观、施工性、 耐候性、与其他涂料的复配性) 2015.1-2015.4 总结试验和测试结果综合评判,撰写 报告。
研究内容
从配方设计角度,以自由基聚合理论为基础,讨论 影响合成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的主要 因素以及其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对树脂性能的测试, 确立符合生产要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路线, 制备出70%的 高固体分低粘度羟基丙烯酸树脂。着重探究在高固体份 丙烯酸树脂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聚合物的玻 璃化温度,引发剂种类、浓度,体系温度和pH值等。
研究意义
目前该类产品供应主要由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诸如:德 国拜耳公司的A870树脂、荷兰纽佩斯公司Akzo.nobel的 Setalux 1753树脂及英国海明斯Deuchem的FS-3270树脂80% 所占据。 国内虽有众多的树脂厂在大量开发研究,但效果不是 很明显,主要是成本高、合成工艺要加压,性能不稳定,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松尾公司的技术团队拥有资深的树脂 及汽车涂料开发工程师,其与国内外行业专家有着广泛而 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于东莞理工的研发环境优势,同 时应广大客户的性价比要求,决定立项开发高性能羟基丙 烯酸树脂,为民族企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研究

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研究姜黄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研究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对于激发其生物活性的应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合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通过对姜黄素的亲核加成反应进行合成。
亲核加成反应是通过将一种亲核试剂(如苯甲醛)与一个电荷云密度较高的亲电试剂(如α,β-不饱和羧酸酯)的π电子系统进行反应,从而合成目标分子(如姜黄素)。
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较为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姜黄素的合成中。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被用于合成姜黄素,如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等,这些方法都对实现姜黄素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姜黄素存在于姜黄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提取工艺研究对于大规模获取姜黄素具有重要意义。
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等。
溶剂提取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提取方法,其步骤包括粉碎姜黄、用溶剂(如乙醇)浸泡姜黄,再将溶液过滤、浓缩、干燥,得到姜黄素。
超声波辅助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快速脉动作用,增加溶剂与姜黄素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微波辅助提取是利用微波加热作用,加快溶剂对姜黄素的渗透速度,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酶法提取是通过使用酶解剂对姜黄进行酶解,分解其细胞壁,提高姜黄素的提取率。
这些提取工艺相较于传统的溶剂提取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对环境的污染小等优点。
在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原料质量、温度、酶解剂浓度、反应时间等。
这些因素对于提高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效率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需控制好这些因素,从而获得较好的合成与提取效果。
综上所述,姜黄素的合成与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姜黄素合成方面,亲核加成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但也存在其他合成方法。
对于姜黄素的提取,溶剂提取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其他提取方法。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摘要】目的设计合成6个姜黄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分别用芳醛和2,4戊二酮的硼化合物为原料在正丁胺的催化作用下,80 ℃反应3 h,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Hoechst 染色法、DNA凝胶电泳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 6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可明显地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且随浓度增加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结论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抗肿瘤药姜黄素黑色素瘤构效关系Abstract:Objective To synthesize six curcumin derivatives and evaluate their antitumor activities. Methods Aromatic aldehyde and 2,4pentanedione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which were dissolved in ethyl acetate in the presence of boron oxide and n butylamine. The reaction was kept at 80 ℃for 3 h. MTT metho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were used to evaluat the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se derivatives. Result and Conclusion Curcumin derivatives had significant apoptotic effect on A375 cells.Key words:curcumin;chemical synthesis;antitumor activity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酚性色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清除自由基的研究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清除自由基的研究姜黄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合成姜黄素类似物,并进一步研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发现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合成姜黄素类似物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吡喃酮化合物。
然后,再通过缩合反应将吡喃酮与芳香醛缩合生成类似物。
最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可以合成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姜黄素类似物。
合成姜黄素类似物后,研究者们开始研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自由基是一类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具有高度活性,容易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因此,寻找有效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姜黄素类似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到,一种新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能够显著降低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并减少细胞的死亡率。
此外,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姜黄素类似物能够调节一系列与细胞生理功能有关的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姜黄素类似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肿瘤是一类由异常细胞组成的组织,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容易转移和扩散。
姜黄素类似物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具体而言,姜黄素类似物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促使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合成姜黄素类似物并研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于探索其生物活性和开发相关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姜黄素类似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寻找更有效的合成方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姜黄素类似物的应用价值。
姜黄素类似物论文: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

姜黄素类似物论文: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中文摘要】姜黄素以及类似物,由于具备各种生物活性并且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识别作用,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
本实验设计合成了几种姜黄素类似物,并且对其中的三种类似物制备了LB膜得出膜压力与单分子面积图。
姜黄素醚A的合成中采用了超声波技术,在PTC的协助下,姜黄素与磺酸酯反应得到产物,获得了22%的产率姜黄素醚B的合成中,以溴代十六烷与香草醛为原料,合成香草醛醚,加入乙酰丙酮的硼配合物,以正丁胺为催化剂,通过Claisen-Schmidt反应,得到产物,产率39%。
使用同样的办法直接把吲哚醛运用于Claisen-Schmidt反应得到吲哚类化合物。
产率达到50%。
月桂酸和二氯亚砜反应,得到产物在吡啶的催化下,室温与姜黄素反应得到姜黄素酯类化合物。
产率为40%。
氮氧自由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广泛应用。
本实验中以乙酸铜,姜黄素为原料合成姜黄素铜配合物,反应简单易操作。
基于姜黄素本身具有捕获自由基的功能,以及姜黄素分子中引入了铜元素的原因,设计出了以姜黄素铜配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应用于TEMPO参与的氧化对氯苄醇的反应中:取2.0g (0.014mol)对氯苄醇,10ml甲苯,5%mol的TEMPO,和5%mol的姜黄素铜配合物,于80℃下反应5h,对氯苄醇的转化率达到了98%。
以同样条件验证姜黄素本身也具有一定助催化功能,对氯苄醇的转化率为8%。
以环酸为原料合成出一种能产生氮氧自由基的化合物,以此为催化剂,姜黄素铜配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催化氧化对氯苄醇。
对氯苄醇的最大转化率为31%。
总之,通过对姜黄素类似物制备LB膜,证实姜黄素醚B可以很好的成膜。
建立TEMPO/姜黄素铜催化体系能够高效的把对氯苄醇氧化成相应的醛。
环酸类氮氧自由基在姜黄素铜存在的条件下对对氯苄醇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效应。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curcumin and their analogues have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for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detection of various metal ions. In this paper we synthesized some curcumin analogues and dealt with three of them with LB Film,obtained the sketch of surfacepressure-arerage areaper molecule.The ultrasonic technolog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PTC was used to synthesize Curcumin ether A. We obtained product through curcumin and sulfonate in 22% yield.In the synthesis of curcumin ether B, we first obtained vanillin ethers with the hexadecane bromide and vanillin as raw materials, then get the product using vanillin ethers and acetylacetone complexes of boron through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with n-butylamine as catalyst. The yield is 39%.The indoles compounds using indole aldehyde in the same approach to get. The yied is 50%.The product by the reaction of lauric acid and thionyl chloride with curcumin to get curcumin esters in room temperature, with the pyridine as catalyst, in 40% yield.Nitroxides is widely used as catalysts in organicsynthesis. In this work we use copper acetate and curcumin as raw materials to get curcumin copper complex. The reaction is simple and easily operated. As Curcumin itself has the function of capturing free radical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pper, we try to use TEMPO as a catalyst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with 2.0g (0.014mol) chloro benzyl alcohol,10ml of toluene,5%mol of TEMPO, and 5%mol of curcumin copper complex, at 80℃for 5h.It is found tha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benzyl chloride alcohol is 98% and the yield of curcumin itself is 8%.A nitroxide radical compound was designed to synthesize in the experiment. Used dicarboxyl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through cyclization, introduced nitrogen and oxygen free radicals to become the catalyst. then we used cumin copper complex as a asistant catalyst for catalytic chloro benzyl alcohol. The conversion rate reached 31% in maximum.In summary, it is proved that curcumin ether B can be filmed well, the establishment of TEMPO/curcumin copper catalyst system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oxidation of chloro benzyl alcohol into aldehydes. Dicarboxylic acid nitroxide also has a catalytic effect.【关键词】姜黄素类似物 LB膜姜黄素铜配合物催化氧化氮氧自由基【英文关键词】curcumin analogues curcumin coppercomplex LB film oxidation nitroxyl radical 【目录】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摘要4-5Abstract5-6第一章文献综述9-22 1.1姜黄素及类似物的相关研究9-15 1.1.1 姜黄素的相关知识9 1.1.2 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物活性9-15 1.2 LB膜的制备应用15 1.3 催化氧化体系的研究15-22 1.3.1 氮氧自由基的应用15-16 1.3.2 氮氧催化体系16-22第二章研究思路22-30 2.1 研究背景22-24 2.2 本论文合成方案的思路与路线24-30 2.2.1 姜黄素醚A的合成25 2.2.2 姜黄素长链烷烃醚的合成25-26 2.2.3 姜黄素酯的合成26-27 2.2.4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27-28 2.2.5 姜黄素铜配合物的合成28 2.2.6 氮氧自由基的合成28-30第三章实验部分30-40 3.1 主要原料,试剂30-31 3.2 主要实验仪器31-32 3.3 姜黄素类似物及催化剂的合成32-40 3.3.1 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中基本原料的制备与合成32-33 3.3.2 姜黄素醚A的合成33-34 3.3.3 姜黄素长链烷烃醚B的合成34-36 3.3.4 吲哚取代苯环的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36 3.3.5 姜黄素酯的合成36-37 3.3.6 催化剂的合成37-38 3.3.7 姜黄素铜配合物的合成38-40第四章实验结果与讨论40-55 4.1 溴代十六烷合成中的条件选择40-41 4.2姜黄素类似物的条件选择41-44 4.2.1 姜黄素醚A的合成41-42 4.2.2 姜黄素长链烷烃醚的合成42-44 4.3 LB 模结果的分析44-46 4.4 环酸类氮氧自由基合成条件选择46 4.5 姜黄素铜的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46-52 4.5.1 对姜黄素铜配合物固体荧光分析46-47 4.5.2 姜黄素铜配合物作为助催化剂氧化对氯苄醇47-52 4.5.3 姜黄素做为助催化剂的研究52 4.6 合成的环酸氮氧自由基催化性能研究52-53 4.6.1 温度的影响52 4.6.2 催化剂量的影响52-53 4.7 后继工作与展望53-55参考文献55-59附录59-69致谢69-70个人简历70。
姜黄素自微乳颗粒的研究

姜黄素自微乳颗粒的研究国大亮;朱晓薇;张艳军【摘要】目的姜黄素自微乳固化研究.方法考察多糖、糖醇酸、聚乙二醇三类常用吸收剂对姜黄素自微乳的吸附固化能力,以聚维酮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通过湿法制粒制备姜黄素自微乳的颗粒剂,并进行紫外法含量测定和溶出速率考察.结果吸收性顺序为多糖>糖醇酸>聚乙二醇,其中以甘露醇为最佳.甘露醇的吸收比为1:4.88,姜黄素自微乳的甘露醇颗粒成型性较好,载药量为0.63%.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自微乳颗粒的溶出曲线经Weibull概率拟合,T50为0.091 min,Td为0.229 min.结论以甘露醇为吸收剂制备姜黄素自微乳的颗粒,成型良好,颗粒易溶于水,溶出时间短,而且溶液澄清,姜黄素无吸附损失.【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3页(P316-318)【关键词】姜黄素;自微乳;颗粒;溶出率【作者】国大亮;朱晓薇;张艳军【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2+7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一种二苯基庚二酮类化合物[1]。
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和文献报道表明其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抗凝、抗淀粉样蛋白聚合、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等作用[2]。
姜黄素亲脂性强,难溶于水,对酸、碱、光、热、金属离子均不稳定,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因而限制了姜黄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3]。
鉴于此,本实验在无水的条件下,首先将姜黄素、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制备得较稳定的姜黄素自微乳。
口服姜黄素自微乳后,在胃液中因胃蠕动和乳化剂作用下自发形成O/W型微乳,微乳可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提高其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4]。
FDA批准Uceris缓解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行 。为 此 , 实验 中在 反应 体系 中加 入除水 剂 , 本实 验
中选 择 了硼 酸三 丁酯 。
精制 [ J ] . 天津 中医药, 2 0 1 0 , 2 7 ( 6 ) : 5 0 9— 5 1 1 .
・
药物信息 ・
FDA 批 准 Uc e r i s缓 解 轻 中 重 度 溃 疡 , № 结 肠 炎
剂 。通 过 对姜 黄素类 化 合物 在不 同有机 溶剂 中的溶
实验选用硼保护。空间上硼原子将两个羰基 中间的 活 泼氢 以六 元 环保 护 起 来 , 最 后 酸 化 脱掉 硼从 而 得
到最终 目标 化 合 物 。除 硼外 , 过 度 金属 离 子亦 可 与
乙酰丙 酮络 合 , 但 反应 结 束 后 这 些金 属络 合 物 难 于
[ 6 ] S h a o WY, C a o Y N, Y u Z W, e t a 1 . F a c i l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n e w u n s y mme t r i c a l c u r c u mi n d e r i v a t e s b y s o l i d—p h a s e
s y n t h e s i s s t r a t e g y[ J] .T e t r a h y d r o n L e t t e r s , 2 0 0 6, 4 7
( 2 4 ) : 4 0 8 5— 4 0 8 9 .
[ 7 ] 李立 , 国大亮, 朱晓薇 , 等. 姜 黄 素 类 物 的提 取 、 分 离 及
药学 研 究 ・ 『 ( 】 u m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1 . 3 2 , No . 3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_国大亮

·实验研究·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国大亮1,李艳梅2,朱晓薇1,张艳军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目的以化学合成法制备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
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醛或香草醛和乙酰丙酮为原料经硼络合保护,分别合成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测定熔点,并以氢谱进行结构解析。
结果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品分别为亮黄色、橙黄色和橙红色粉末,氢谱所确证的结构与已知结构一致。
结论本合成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大量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效率较传统的提取分离法大大提高。
关键词: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中图分类号:R2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3)03-0125-003Synthesis of natural curcuminsGUO Da-liang1,LI Yan-mei2,ZHU Xiao-wei1,ZHANG Yan-jun1(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2.Staidson BeijingBiopharmaceuticals Co.,Ltd.,Beijing10017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natural curcumins by chemical synthesis.Method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hydroxybenzaldehyde or vanillin,together with acetylacetone by boron protection.Melting point and1H-NMR were determined to resolve the structures.Result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bright yellow,orange and orange red powders.Structures were proved same as natural curcumins by melting points and1H-NMR.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ontrol.Amount of curcumins could be prepared in a short time.So i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in preparation of curcumins.Key words:Natural curcumins;Curcumin;Demethoxycurcumin;Bisdemethoxycurcumin;Synthesis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及脑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研究·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国大亮1,李艳梅2,朱晓薇1,张艳军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目的以化学合成法制备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
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醛或香草醛和乙酰丙酮为原料经硼络合保护,分别合成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测定熔点,并以氢谱进行结构解析。
结果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品分别为亮黄色、橙黄色和橙红色粉末,氢谱所确证的结构与已知结构一致。
结论本合成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大量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效率较传统的提取分离法大大提高。
关键词: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中图分类号:R2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3)03-0125-003Synthesis of natural curcuminsGUO Da-liang1,LI Yan-mei2,ZHU Xiao-wei1,ZHANG Yan-jun1(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2.Staidson BeijingBiopharmaceuticals Co.,Ltd.,Beijing10017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natural curcumins by chemical synthesis.Method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hydroxybenzaldehyde or vanillin,together with acetylacetone by boron protection.Melting point and1H-NMR were determined to resolve the structures.Result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bright yellow,orange and orange red powders.Structures were proved same as natural curcumins by melting points and1H-NMR.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ontrol.Amount of curcumins could be prepared in a short time.So i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in preparation of curcumins.Key words:Natural curcumins;Curcumin;Demethoxycurcumin;Bisdemethoxycurcumin;Synthesis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及脑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1,2]。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母核为二苯基庚二酮,有酚性和非酚性之分,现已分离出20余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其中姜黄素(curcumin,CurⅠ)、一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CurⅡ)、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CurⅢ)是最主要的有效成分[3]。
用有机溶剂从姜黄中提取分离姜黄素类化合物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工艺,但是原料及有机溶剂耗费较大,产率低,周期长[4]。
本文以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纯度高,产量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药效研究和制剂开发奠定基础。
1实验材料1.1药品与试剂香草醛(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对羟基苯甲醛(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氧化二硼(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乙酰丙酮(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硼酸三丁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正丁胺(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乙酸乙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结晶氯化钙(天津市佳兴化工玻璃仪器公贸有限公司),乙腈(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乙醇(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丙酮(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浓盐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实验设备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RE-52AA),精密定时电动搅拌器(山东省鄄城永兴仪器厂,JJ-1),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 AX205),熔点仪(瑞士BUCHI,M-560)。
2实验方法2.1合成路线Cur Ⅰ与Cur Ⅲ为结构对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参考有关文献报道[5],可分别采用取代苯甲醛与乙酰丙酮缩合反应制备Cur Ⅰ与CurⅢ。
Cur Ⅱ为结构不对称的姜黄素类化合物,采用固相合成法可定向合成[6],但载药量有限,合成效率低,采用取代苯甲醛与乙丙酮的交叉缩合,虽然同时产生Cur Ⅰ与Cur Ⅲ,但通过简单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即可分离纯化。
合成路线见图1所示。
图1Cur Ⅰ、Cur Ⅱ与Cur Ⅲ的合成路线2.2Cur Ⅰ的制备称取香草醛15.3g ,置于三颈瓶中,加入50mL 无水乙酸乙酯,搅拌10min ,滴入23.1g 硼酸三丁酯,将乙酰丙酮-三氧化二硼复合物溶于10倍量无水乙酸乙酯,小心滴加至反应瓶中,另取1.5mL 正丁胺,溶于15mL 无水乙酸乙酯,慢慢滴加至上述反应液中,滴毕,搅拌反应4h ,静置12h 。
向反应液中滴加150mL 稀盐酸,搅拌1h ,转移至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水洗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乙酸乙酯液,析出红色固体,过滤,乙酸乙酯洗涤,真空干燥,得细粒状固体,乙腈重结晶两次,得Cur Ⅰ亮黄色片状结晶11.4g ,收率31%,熔点181ħ(文献值[7]182 184ħ)。
1H -NMR (CDCl 3,400MHz )δppm :6.48(2H ,d ,J =16.0Hz ,H-8,8'),7.58(2H ,d ,J =16Hz ,H -7,7'),7.12(2H ,d ,J =8Hz ,H -5,5'),7.05(2H ,dd ,J =8,1.2Hz ,H -6,6'),6.93(2H ,d ,J =8Hz ,H -2,2'),5.83(1H ,s ,H -10),3.95(6H ,s ,3,3’-OCH 3)。
2.3Cur Ⅱ的制备称取香草醛7.7g 、对羟基苯甲醛6.1g ,置于带有干燥管、冷凝管、搅拌器的干燥500mL 三颈瓶中,搅拌下加入100mL 无水乙酸乙酯,室温搅拌10min 。
称取23.1g 硼酸三丁酯,置于恒压滴液漏斗中,10min 内滴加至三颈瓶中,搅拌反应10min 。
将乙酰丙酮-三氧化二硼复合物混悬液吸出,加入至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反应瓶中,重复3次,直到所有络合物全部转移。
精密量取1.5mL 正丁胺,置于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15mL 无水乙酸乙酯稀释,1h 内滴加至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反应瓶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4h 。
停止搅拌,放置过夜。
向反应液中滴加200mL 0.2mol ·L -1盐酸溶液,搅拌2h ,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取乙酸乙酯层,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100mL ,合并乙酸乙酯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至有固体析出,封口后放入冰箱冷冻析晶,过滤析出的结晶,自然干燥。
将干燥后的固体粉末以乙腈重结晶,将结晶溶于5倍量丙酮,以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5ʒ5ʒ1),浓缩析晶,得Cur II 橙黄色颗粒状结晶4.6g ,收率27%,熔点169ħ(文献值[7]168 170ħ)。
1H -NMR (CD 3OD ,400MHz )δppm :6.70(1H ,d ,J =15.9Hz ,H -8'),6.70(1H ,d ,J =15.6Hz ,H -9'),6.93(1H ,d ,J =14.7Hz ,H -8),7.58(1H ,d ,J =15.9Hz ,H -7),7.58(1H ,d ,J =8.7Hz ,H -5),7.18(1H ,dd ,J =8.1Hz ,1.8Hz ,H -6),7.35(1H ,d ,J =1.8Hz ,H -2,H -5'),7.59(1H ,d ,J =2.4Hz ,H -3'),6.90(1H ,d ,J =8.1Hz ,H -6'),6.91(1H ,d ,J =8.1Hz ,H -2'),5.98(1H ,s ,-CH -10),3.93(3H ,s ,3-OMe )。
2.4Cur Ⅲ的制备称取对羟基苯甲醛12.2g ,置于三颈瓶中,加入50mL 无水乙酸乙酯,搅拌10min ,滴入23.1g 硼酸三丁酯,将乙酰丙酮-三氧化二硼复合物溶于5倍量无水乙酸乙酯,小心滴加至反应瓶中,另取1.5mL 正丁胺,溶于15mL 无水乙酸乙酯,慢慢滴加至上述反应液中,滴毕,搅拌4h ,放置12h 。
向反应液中滴加150mL 稀盐酸,搅拌1h ,转移至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弃去水层,水洗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乙酸乙酯液,析出红色固体,过滤,乙酸乙酯洗涤,真空干燥,乙腈重结晶两次,得Cur III 橙红色针状结晶9.8g ,收率32%,熔点225ħ(文献值[7]226 228ħ)。
1H -NMR (CD 3COCD 3,400MHz )δppm :5.99(1H ,s ,H -10),6.91(4H ,ddd ,J =2.8,1.6,9.6Hz ,H -2,3,5,6),7.58(4H ,m ,H -2',3',5',6'),6.67(2H ,d ,J =15.6Hz ,H -8,8'),7.62(2H ,d ,J =16Hz ,H -7,7'),8.91(2H ,s ,4,4'-OH )。
3结果与讨论在合成姜黄素类化合物过程中为避免乙酰丙酮C-3上的活泼氢与对羟基苯甲醛或香草醛反应,本实验选用硼保护。
空间上硼原子将两个羰基中间的活泼氢以六元环保护起来,最后酸化脱掉硼从而得到最终目标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