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恐惧症中医治疗方法

恐惧症中医治疗方法恐惧症(Phobia) 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特征是对某种特定事物或情境的异常恐惧反应。
中医认为恐惧症是由脾胃失调、肝气郁结、心神不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针对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
中医草药疗法是处理恐惧症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医生可以开出一些具有舒缓情绪和平衡体质的草药方剂。
例如,玄参、百合、黄精等草药有镇痛、安神的功效,能够帮助减轻焦虑和不安情绪,并增强体质抵抗力。
另外,当病情严重时,中医还可以使用一些名为“平复心气”的草药,如扁桃花、红花、大枣等,来镇定心神,并缓解恐惧症状。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恐惧症的常用疗法之一。
通过在身体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刺或以其他刺激方式刺激,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脾胃的效果。
对于恐惧症患者,中医常使用一些具有安神、舒缓情绪的穴位来进行针灸治疗,同样能够减轻恐惧症状。
例如,厉害穴位位于手掌心,在治疗恐惧症时经常使用。
这一疗法常与草药疗法结合使用,以加强疗效。
推拿按摩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恐惧症的治疗中。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及推拿软组织,可以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对于患有恐惧症的患者,中医常使用一些具有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的推拿按摩技法来进行治疗。
例如,头部按摩能够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腹部按摩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从而增强体质和缓解恐惧症状。
除了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疗法,中医治疗恐惧症还注重心理疏导。
中医师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然后通过与患者交流,采用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如呼吸调节、冥想、放松训练等,对患者的恐惧症状进行缓解。
此外,中医还会通过教育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对恐惧症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恐惧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
中医治疗恐惧症的目标是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舒缓情绪、增强体质,来缓解恐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药结合治疗惊恐障碍50例

3 讨 论
面神经 麻痹 俗称 面瘫 、 口眼 唱斜 , 般认 为 面瘫是 一
( 文校对: 青 本 彭
收 稿 1 :0 1一l 3期 2 1 0—1 0)
针 药 结合 治疗 惊 恐 障碍 5 O例
孔 莉 颜 红
摘要: 探讨虑烦汤剂合并针刺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 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惊恐障碍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 0
效果更优( 00 ) P< .5 。结论 虑烦汤剂合并针刺的方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关键词 : 惊恐障碍 ; 虑烦汤剂 ; 针刺
d i1 . 9 9 jis . 0 38 4 2 2 0 . 6 o :0 3 6 / .sn 10 —91 . 01 . 4 0 8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2 -4.7 80 1 0 .9 4 2 1 )0 0 4 —3
参 考 文献
[ ] 贾 建 平 . 经病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0:3 . 1 神 M] 北 人 21 36 [ ] 杨长森. 2 针灸 治疗 学 [ .上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9 2 8 . M] 上 19 :6
2 2 治 疗结 果 两 组 患 者 治疗 结 果 见 表 2 . 。治 疗 组 愈显 率 8 . % , 照 组 愈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 % , 组 比较经 卡 04 对 25 两
无 改善 。
寒之 邪 , 外邪 得 去 , 使 卫表 得 固 , 诸 症 可 愈 。隔蒜 灸 而 有清 泄热 毒 、 肿定 痛之 功 , 《 科 理 例》 法 总论 : 消 如 外 灸
“ 治毒 者必 用 隔蒜 灸 。 《 后 备 急 方》 肿令 消 法 : ” 肘 灸
中医医案——惊恐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桂枝汤去芍加龙牡等治愈惊恐病案一:粱某,男,36岁。
主诉及病史:病因大惊而起,日夜恐惧不安,晚上不敢独宿,即使有人陪伴,也难安寐而时自惊醒。
白天不敢独行,即使有人陪伴,也能因多惊而畏缩不前。
每逢可怕之事(即使并不足怕的事也常引以为怕),即自惊呆而身寒肢厥拘急并引入阴筋,手足心出汗,发作过后则矢气尿多。
诊查:饮食减少,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投以桂枝汤去芍药加龙牡等。
处方:桂枝四钱炙甘草八钱生姜三钱大枣六枚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远志三钱桂元肉二两小麦二两连服上方药3剂,夜寐渐安,恐惧感明显减退,发呆次数大减,可以独自外出行走,不再需人陪伴;当时时值夏令,犹穿夹衣,自汗恶风。
守上方加生黄芪五钱,白芍三钱,再进药数剂而病获痊愈。
按语《伤寒论》以桂枝汤去芍加蜀漆龙牡汤或桂甘龙牡汤主治惊狂卧起不安或烦躁之证,并明言是因误治亡阳所致。
可知其证是属心阳虚而神魂不宁之候,而其方则属温补心肝阳气以安定神魂之剂。
此方对心肝神魂不宁的虚寒证颇有效验。
本例由于心肝阳虚内寒而神魂不宁,故日夜恐惧不安。
其身寒肢厥而拘急,为少阴心阳不足,不能温养血脉所致。
其引入阴筋而脉弦,为厥阴肝阳不足,不能温养筋脉所致(肝主筋,足厥阴经脉抵少腹,络阴器)。
因此采用桂枝汤去芍加龙牡为主。
桂枝汤本是阳中有阴之方,减去芍药,就成为纯阳之剂,它不仅能温心阳以通血脉,而且还能温肝阳以疏达木气,前人有“桂枝疏木而安动摇”之说。
加龙牡者,取其重镇固涩以安定神魂。
加桂元和远志者,增强其养心养神之力。
加小麦者,寓甘麦大枣汤于其中,取其既能养心安神,又能缓肝之急。
在获得显效后,由于患者自汗恶风,更加黄芪和白芍,则是取其益卫固表敛汗之功。
编者评注桂枝汤乃千古名方,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外感病用之则愈,内伤病用之亦佳。
本例惊恐,身寒肢厥,手足心出汗,乃心阳不足,不能温养血脉所致;日夜恐惧不安,寐而时自惊醒,神魂不宁,系心肝阳虚而成。
度麦心理:中医理论治疗恐怖症的经典案例

度麦心理:中医理论治疗恐怖症的经典案例众所周知,现代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内心理学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比较晚。
然而翻阅了中医资料发现,古代一些名医已经有了利用心理疗法解决问题的案例。
例如,在金元年间,有夫妻二人去外地走亲。
因为路途遥远,天黑并未到达,随即找到一家客栈住店。
就在他们住店的深夜,遇到了一群强盗抢劫并放火烧店。
妻子听到抢劫的声音之后,便吓昏了过去。
醒来以后,就得了“惊吓症”:一听到比较大的声音,就会昏倒,家里人从此不敢大声说话、大步走路,就担心惊动了妻子犯病。
他们找了很多大夫,都没有很好的良方,只好每天服用人参、珍珠粉之类的安神药物,一年多过去了,症状也没有减轻。
直到后来拜访到名医张子和。
张子和来到家中,详细询问过后。
便让病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又找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女邻居,一左一右把病人的手按在左右的靠手上。
又叫病人的丈夫搬来一个小茶几放在病人面前。
张子和对着病人说道:“娘子,你看着这个。
”只见张子和一边说、一边突然用木条敲打茶几,病人受惊便想起来逃跑。
无奈,两只手被左右的妇人用力按住,逃脱不得,只好坐着。
张子和又说:“我只是用木条敲击茶桌,你何必惊恐呢?”等了一会儿,张子和又用木条敲打茶几。
这个时候,病人虽然还是受惊想跑,但已经比之前要轻。
又过了一会儿,张子和又用木条欠打茶几数次,然后用木棒敲打木窗、大门,反复敲打,一直到病人不再害怕为止。
当天夜里,等到病人入睡以后,张子和又命令家人用木棒敲打病人房间的门窗,一夜没有停止。
病人却没有害怕,一直睡到天亮,惊吓症从此得以治愈。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是说:“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
意思就是,受惊肯定是平时没见过的,平常见过就不会受惊了,治受惊的病,就要让患者见到受惊的事物就像见到平时的事物一样。
现代心理疗法中,与之类似的技术是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
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法

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法恐惧症是现在人社会当中,几乎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病,也就是说患者会对某种事物处境、物体或者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从内心害怕的一种心理现象,恐惧是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严重恐惧症会令患者表现出脸红、心跳加速、心悸等现象。
这些都是内心恐惧症,那么,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恐惧症的中医治疗法:1、肝肾亏虚处方:熟地20克,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各15克,白芍、当归、木瓜各12克,炙甘草6克,肉桂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
用于治疗恐惧症,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
症见胆怯易惊,头晕心悸,目干畏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尺脉沉细无力。
2、心血不足处方:党参、白术、熟地、茯苓、酸枣仁各15克,当归、龙眼肉、远志各12克,黄芪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血养心。
用于治疗恐惧症,中医辨证属心血不足型。
症见胆怯易惊,语声低微,面色苍白,神疲心悸,眠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3、肝郁脾虚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2克,香附、郁金各10克,薄荷4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
用于治疗恐惧症,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
症见胆怯易惊,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失眠易醒,头晕多汗,食欲不振,胸胁胀满,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边尖红,脉弦数。
4、痰湿蒙胆处方:法半夏、茯苓、远志各15克,竹茹、合欢皮各12克,陈皮、生姜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仙脾。
用于治疗恐惧症,中医辨证属痰湿蒙胆型。
症见胆怯易惊,胸隔痞闷,口淡纳呆,肢体困倦,头晕心悸,占质淡,苔薄白,脉滑。
5、肝郁脾虚处方:防风、枳壳、党参各15克,白术、乌梅、合欢皮、川楝子、茯苓、柴胡、白芍、陈皮各10克,砂仁5克,元胡12克。
恐惧焦虑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恐惧焦虑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和担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恐惧焦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从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肝解郁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恐惧焦虑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心胆气虚:心主神志,胆主决断,心胆气虚导致患者易受惊恐,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易惊等。
2.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郁气滞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易怒等。
3.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脾气虚弱,湿邪内生,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乏力、胸闷、脘腹胀满等。
4. 肾阴虚火旺:肾主水,肾阴虚火旺导致患者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理心胆气虚(1)中药治疗:选用具有安神定志、补益心胆的中药,如:酸枣仁、远志、茯苓、柏子仁、龙骨、牡蛎等。
(2)针灸治疗:选取心、胆经穴位,如:心俞、胆俞、神门、太冲等,采用补法,调和心胆气机。
(3)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焦虑情绪。
2. 疏肝解郁(1)中药治疗:选用具有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的中药,如:柴胡、白芍、香附、郁金、薄荷等。
(2)针灸治疗:选取肝经穴位,如:肝俞、期门、太冲等,采用疏法,调畅肝气。
(3)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调整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健脾利湿(1)中药治疗:选用具有健脾利湿、和中止泻的中药,如: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陈皮等。
(2)针灸治疗:选取脾经穴位,如:脾俞、足三里、中脘等,采用补法,健脾利湿。
(3)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适量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 滋阴降火(1)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中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黄柏等。
(2)针灸治疗:选取肾经穴位,如:肾俞、太溪、涌泉等,采用补法,滋阴降火。
(3)生活调理: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

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恐惧,乃无缘无故产生害怕之谓。
此病若久而不解,就会导致神志不清,甚至出现如人将受捕之状,故又称善恐,老百姓叫胆怯证。
本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作较男子为多。
追溯其因,都因虚致。
从临床角度来看,恐惧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肾精不足;气血亏损;肝胆虚怯。
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证候表现有异,洽法亦殊。
兹将其病因与证治,分述如下:1.肾精不足恐惧:此证多由过劳伤肾,或久病及肾,或房劳太过,耗伤肾精,致肾精不足引起。
其证除恐惧外,尚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安,心烦失眠,或多梦健忘,腰部瘫软,遗精盗汗,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细数等。
应补肾益精。
用六味地黄汤(熟地30 克、山药、山萸肉各18 克,丹皮12克,茯苓、泽泻各9克)加首乌、枸杞、远志、金樱子治之,于证甚切。
虚热重者。
加知母、黄柏;视力减退,目中干涩者,加菊花、石斛;耳鸣耳闭者,加磁石、五味子。
2.气直不足恐惧:此证多由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不解;损伤气血,或气损不摄血,或失血耗气,或年老体衰,阴阳失调引起。
其证除恐惧外,常见面色不华,短气自汗,倦怠乏力,或心累心悸,舌淡苔薄,脉虚弱等。
宜补益气血。
用八珍汤(党参18克,白术15克,茯苓、白芍、川芎、当归各12克、熟地 24克,炙甘草6克)加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朱砂治之,每收良效。
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健忘者,加五味子;汗多者,加黄芪、牡蛎;气不摄血而出血者,重用人参,并加阿胶。
3.肝胆虚怯恐惧:此证多由久病体虚,或惊吓太过,或肾精虚弱,肝失所养,肝胆俱虚,肝失藏魂,胆失决断引起。
其证多见恐惧,遇事则剧,或如人将捕之,两胁不适,平素胆小怕事,遇事多忧柔寡断,脉虚无力等。
应补益肝胆。
用补胆防风汤(防风、独活、前胡、川芎各12克,人参、生姜各9克,茯神 15克,细辛、甘草各6 克)去独活,前胡,加酸枣仁、白芍、丹参治之,数剂即见初效。
但寒不热者,肝胆阳气俱虚也;应加黄芪、干姜、肉桂;兼麻木者,血虚重也。
黄煌:统治一切精神疾病的有效神方(治疗恐惧症、抑郁症)医案点窍

黄煌:统治一切精神疾病的有效神方(治疗恐惧症、抑郁症)医案点窍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方,作者经常将此方用于治疗具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抑郁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以及脑萎缩、痴呆等,效果不错。
我治疗过一位87岁的老人,消瘦,头一年冬天房颤发作,后又出现脑梗,至今年春天大都卧床不起,经常胡言乱语,经医院诊为“老年性痴呆”。
我当时用的方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栀子厚朴汤。
其家人告诉我这张方很灵,服用以后,老人头脑就会清醒,失眠、夜尿频繁、烦躁,说话颠三倒四的现象就减少;但停药个把月后,症状又会加重,再服此方,又会好转。
这次我仍然没有更方,慢性病还是要守方,日久方可疗效稳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5克,姜半夏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桂枝5克,制大黄5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生姜10克或干姜5克,红枣15克。
每日一剂。
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间断性服用1月以上,然后可以改为一剂服两天。
老年性痴呆是精神神志病中的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老年性痴呆有效,虽然是近期疗效,而且也只是改善部分症状,但已经是不简单了。
这个信息提示我以后可以进一步观察。
我的许多经验就是从个案开始摸索的。
临床时我喜欢再配上桂枝茯苓丸和栀子厚朴汤。
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名方,老年人瘀血多,尤其是脑血管梗塞患者,多用此方。
栀子厚朴汤只有三味药:栀子、厚朴、枳实,经典方证是“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这正是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栀子厚朴汤除胀满、抗焦虑效果好。
三方相合,作用面更宽,改善睡眠的效果尤其明显。
对于许多老年性痴呆等老年脑病患者来说,睡眠的改善就是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可小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使用本方的主要症候有:“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这都是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常见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惧症中医辩证治疗及病例
中医辨证施治恐惧症:中医把恐惧症谓之:“恐证”。
中医认为恐惧症多因七情所伤,损及肝肾心胆所致。
恐惧症以虚证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症,非阳气有余之候。
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肾、心、胆。
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恐惧症的方法:脾肾阳虚型:症见精神萎糜,情结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阳痿遗精,妇女滞下清稀,舌质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肾暖脾。
恐怖症是以恐怖为主的一种神经症。
病人对一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会出现强烈和不必要恐惧心理。
恐惧症表现还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表现,患者会主动回避来解除内心的不安。
其实,病人自己是知道这种恐惧情绪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可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影响正常活动。
恐惧症的症状
恐惧对象可能是单一或多种的,常见的有动物、广场、闭室和登高等。
恐惧症以青年期和老年期居多,女性最为常见。
恐怖症表现是恐惧紧张,恐怖会引起焦虑甚至会有惊恐。
恐怖对象的不同,恐惧症表现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社交恐怖症表现是在社交场合下无法控制自己,引发焦虑,而且对社交性场景会出现持久、明显地害怕以及回避。
患者会害怕有人的场合,
会发抖,脸红和出汗,行为会变得笨拙、不知所措。
赤面恐怖患者在公共场合会害羞脸红、不安和尴尬、笨拙和迟钝。
特定的恐怖症是对一些物体或高度出现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及厌恶。
患者会害怕蜘蛛、蛇等动物、自然环境、血和注射,高度特定等情境。
病人会出现回避行为。
场所恐怖症患者会害怕开放空间,人群聚集的地方会担心,也可能会因为无法求援而焦虑。
这种恐怖性关键特征是无法马上找到可用出口,患者会回避该情境,也可能会需要家人、亲友的
病机概述:本病又名恐怖性神经症,是对某些客观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过分或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植物神经症状,常主动回避其害怕的对象和情境,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社交性和单纯性恐惧症。
单纯性:也称物体恐惧,是对某种动物,物件,有种不合理的恐惧。
社交性:常无明原因突然起病,主要是害怕被别人注视。
广泛性:主要是不感进入公共场所,担心忍受不了那种场合下将要产生的恐惧而产回避。
根据临证表现应属与中医的恐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不足,后天失养,七情所伤,尤以惊恐伤神有关。
肾藏精,在志为恐,肾精亏虚则惊恐不安。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不足,肝藏血为魂舍,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胆失决断,故遇事善惊恐,胆怯寡断。
气血不足,则心神不宁,心主神,神失其养,故心虚惊恐。
外受惊恐,恐则气下,更伤气血,恶性循环,惊恐常作。
(1)肾精亏虚型:心慌惊恐,虚烦失眠,精神不振,腰膝酸软,记忆减退,面部烘热,舌干红少苔,脉细弱。
配方组成:熟地25g,淮山药20g,山茱萸12g,泽泻12g,茯神25g,牡丹皮10g,知母12g,黄柏12g,益智仁12g,远志12g,菖蒲12g,枸杞20g,五味子20g,磁石(先下)30g,龟板胶(烊化)1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气血亏虚型:心悸心慌,遇事易怒,身倦乏力,气短自汗,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配方组成: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红景天15g,炙甘草6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20g,远志15g,菖蒲12g,茯神20g,黄芪25g,酸枣仁25g,龙齿(先下)30g,刺五加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肝胆两虚型:虚怯惊恐,忧柔寡断,胸胁不舒,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或黄,脉弦弱。
配方组成:党参15g,防风10g,北细辛3g,独活15g,川芎15g,前胡10g,茯神20g,生姜10g,大枣5枚,枸杞20g,桑椹18g,黄芪25g,当归15g,玫瑰花10g,合欢花15g,酸枣仁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本病为虚弱之象,辨证准,补益相对应之脏腑,调和各脏腑之协调,必有良效。
樊某,女,52岁,郑州人。
有18年恐惧症病史。
近因症状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恐惧不宁,烦躁,自汗,四肢困重无力,手足不温,口腻不爽,口淡不渴,头沉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滑。
辨为阳虚痰扰证,治当温补阳气,醒脾化痰;给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与二陈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牡蛎15g,龙骨12g,常山(因药房无蜀漆,以常山代替)3g,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0g,乌梅2g,人参10g,远志1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烦躁略有减轻,自汗止,以前方6剂。
三诊:头沉重减轻,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
四诊:恐惧不安有好转,烦躁止。
五诊:口腻,苔腻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证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服用半年。
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再根据四肢困重、口腻、苔腻辨为痰,因自汗辨为阳虚不固,又因心悸、恐惧、烦躁辨为痰扰心神,以此辨为阳虚痰扰证。
方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温阳益气,涤痰安神;以二陈汤温阳醒脾,行气化痰,加人参益气补虚,远志开窍醒神化痰。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特别提醒:
以上病案、方药、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照方抓药;症状复杂,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