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安全允许振动距离报告
爆破安全允许振动距离报告经典报告

R= ·Q ………… (1)
爆破安全振速,可按下式计算
V=K·( ) ………… (2)
式中: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m;
Q——炸药量,延时爆破为单孔药量,单位为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cm/s;
可按《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确定(下为表1)。
首先我们先按上式(1)计算安全允许距离
R= · =75.89m
很明显这个距离小于我们爆区边缘距民房的距离,更小于我们主爆区的105米了,而在实际地形中我们的爆区与民房之间还有一条尽10米宽、5米深的沟壑,所以这个距离为绝对安全距离。
其次我们按上式(2)计算我们的安全振速,距离我们可以保守的取爆破边缘R=80m
2
一般砖房、非振动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0~2.5
2.3~2.8
2.7~3.0
注:在此表中只选取了《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中的前两项
表2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
岩性
K
α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
150~250
1.5~1.8
软岩石
250~350
1.8~2.0
我们实际中的地质情况为中硬岩石所以我按上表2取相对安全系数较高的K=200、α=1.8。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逐孔爆破,单孔装药量就是最大药量了,根据我们的钻孔情况我们最大的装药量为Q=35kg。民房基本为码砌块石基础、砖砌墙身构造。所以我们在表1中选取安全允许速度V=0.7cm/s。
那V=200·( ) =0.634cm/s
这个振速小于0.7cm/s所以为安全允许振速,要是把R取主爆区的105m那V=0.388cm/s,那就更为安全了。
爆破安全允许振动、距离报告报告

R= · =75.89m
很明显这个距离小于我们爆区边缘距民房的距离,更小于我们主爆区的105米了,而在实际地形中我们的爆区与民房之间还有一条尽10米宽、5米深的沟壑,所以这个距离为绝对安全距离。
其次我们按上式(2)计算我们的安全振速,距离我们可以保守的取爆破边缘R=80m
2
一般砖房、非振动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0~2.5
2.3~2.8
2.7~3.0
注:在此表中只选取了《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中的前两项
表2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
岩性
K
α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150~2501.5~1.8软岩石250~350
1.8~2.0
我们实际中的地质情况为中硬岩石所以我按上表2取相对安全系数较高的K=200、α=1.8。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逐孔爆破,单孔装药量就是最大药量了,根据我们的钻孔情况我们最大的装药量为Q=35kg。民房基本为码砌块石基础、砖砌墙身构造。所以我们在表1中选取安全允许速度V=0.7cm/s。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R= ·Q ………… (1)
爆破安全振速,可按下式计算
V=K·( ) ………… (2)
式中: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m;
Q——炸药量,延时爆破为单孔药量,单位为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cm/s;
可按《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确定(下为表1)。
K、α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3页表确定(下为表2)。
表1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6.2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6.2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6.2.1 评价各种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6.2.2 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水工隧道、交通隧道、矿山巷道、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安全允许标准如表4。
6.2.3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按式(1)计算。
311Q V K R α⎪⎭⎫⎝⎛= (1)式中:R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 );Q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 ); V ——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 / s ) ;K 、a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5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表5 解区不同岩性的K 、a 值群药包爆破,各药包至保护目标的距离差值超过平均距离的10%时,用等效距离R,和等效药量q分别代替R和Q值。
R c和Q e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值法。
对于条形药包,可将条形药包以1~1.5倍最小抵抗线长度分为多个集中药包,参照群药包爆破时的方法计算其等效距离和等效药量。
6.2.46.2没有包括的一般保护对象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可参照6.2的规定由设计论证提出;特别重要的保护对象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应由专家论证提出。
城镇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
6.2.5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应进行必要的爆破振动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保保护对象的安全。
6.2.6在复杂环境中多次进行爆破作业时,应从确保安全的单响药量开始,逐步增大到允许药量,并按允许药量控制一次爆破规模。
爆破振动的控制

爆破振动的控制1爆破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根据萨道夫斯基控制爆破振动速度公式α⎪⎪⎭⎫⎝⎛=R Q K V 31 计算爆破振动速度。
式中:R —爆破振动安全距离,m ,Q —装药量,微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药量,V —振动安全速度,新浇大体积混凝土允许振动速度:龄期3d 内V=2.0cm/s (洞内2.5cm/s ),3~7d V=4.0cm/s (洞内5cm/s ),7~28d V=8cm/s (洞内10cm/s )。
按3d 允许振动速度控制。
核岛振动加速度:0.03g ; k ,a —系数,取K=250,a=1.8;K 、α值得选择如表3-1所示:表3-1K 、α取值参考根据设计要求各建筑物爆破振动要求如下表:根据爆区周围各需保护目标的结构特征及距爆区的距离,通过振动速度公式校核可得下表数据。
爆破前期通过爆破试验以及振动监测单位的振动监测数据,由小到大逐步增大最大段齐爆药量,确保核电站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
表3-2不同保护物项的最大单响数值由上表可知:核岛660m,Q=745kg; 8AW厂房130m,Q=703kg;3天内新浇混凝土60m, Q=42.8kg;(目前爆区300m范围没有浇筑混凝土,爆破实施前应掌握爆破区域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如被保护物项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最大单响起爆药量)。
洞外爆破按单孔单响控制最大起爆药量(单孔装药量为60kg),洞内爆破按最大起爆药量41.4kg,如单孔装药量超过允许最大起爆药量时,采用孔内分段爆破或减小孔深降低单孔装药量措施。
.2爆破振动验算按主爆区最大单响药量为60kg,用公式V=K(Q1/3/R)α进行验算,式中字符含义同上。
由此算得保护物象的振动速度值见下表:由此可知,理论计算按60kg最大齐爆药量控制符合允许振动要求,但应根据振动监测数据判断其理论计算取值的合理性,如有差异及时调整。
.3露天爆破振动防护措施(1)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合理选取微差间隔时间及微差段数,根据施工进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尽量多安排段的数量和延长微差时间,利用先爆孔爆破后造成附近岩体破碎和松裂为后爆孔开创内部自由面来达到降振的目的。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抛掷爆破是一种常用的爆破方法,广泛应用于矿山、土木工程等领域。
然而,由于抛掷爆破具有强烈的爆炸冲击波、振动和飞散物等危害,因此在进行抛掷爆破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以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规定,以指导实际爆破作业。
二、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基本概念1.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指在抛掷爆破作业过程中,保证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的距离。
2.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分类:根据危害类型,抛掷爆破安全距离可分为以下几类:(1)爆破振动安全距离;(2)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3)飞散物安全距离;(4)有害气体安全距离。
三、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规定1. 爆破振动安全距离(1)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K × Q × m × V,其中:R:爆破振动安全距离,单位为米;K: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Q:炸药量,单位为千克;m:药量指数,取1/3;V:地震安全速度,单位为厘米/秒。
(2)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确定相应的地震安全速度V,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爆破振动安全距离R。
2.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1)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k × q) / p,其中:r: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单位为米;k:与装药条件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q:装药量,单位为千克;p:人员或建筑物允许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单位为帕斯卡。
(2)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员或建筑物允许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p,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r。
3. 飞散物安全距离(1)飞散物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爆破飞散物的速度和距离,确定飞散物安全距离。
(2)飞散物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v × t,其中:r:飞散物安全距离,单位为米;v:飞散物速度,单位为米/秒;t:飞散物飞行时间,单位为秒。
爆破振动测量报告

爆破振动测量报告1. 引言爆破振动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测量方法,通过检测爆破产生的振动信号来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在一次爆破活动中所进行的振动测量过程,并分析测量数据。
2. 测量设备和方法在本次测量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振动测量仪器,包括加速度计和数据记录仪。
测量过程中,我们将加速度计固定在距离爆破现场一定距离的地面上,并通过数据记录仪记录加速度计所测得的振动信号。
3. 测量数据和分析通过测量,我们获得了一组振动信号数据。
下面是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振动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我们将测量点分为不同的距离范围,并对每个范围内的振动强度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距离爆破现场越远,振动强度越小。
•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频率特征。
通过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我们发现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峰值。
这些频率峰值可能与爆破活动的特定频率振动有关。
4. 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估为了评估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参考了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以下分析:•比较测量数据与标准限值。
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将测量数据与限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振动强度在合理范围内,未超过标准限值。
•分析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我们对测量点附近的建筑物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并与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特点进行对比。
根据分析,爆破振动对这些建筑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引起结构的破坏或安全隐患。
5. 结论通过本次爆破振动测量及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爆破振动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2.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频率特征。
3.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未超过相关标准限值。
4.爆破振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认为本次爆破活动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是可控的,在合理范围内。
建议在类似的工程活动中,继续使用振动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爆破安全允许距离验算

爆破安全允许距离验算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P42计算。
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
本例为临近500KV高压铁塔高边坡爆破,为保证500KV铁塔不受爆破造成的扰动,现场施工第四级边坡采用破碎锤破碎(距离铁塔<30m),一级、二级、三级边坡采用控制爆破。
为确保铁塔安全,分别计算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允许距离进行验算。
⑴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依据《爆破安全规程》有关爆破振动计算与安全控制的有关规定,并参考有关材料,确定的铁塔的安全振速V=2.0cm/s,估算允许单响装药量按下式计算:R=(K/V)1/a·Q1/3式中: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单段药量,kg;取值根据不同距离计算确定V-保护对象所在地安全允许质点振速,cm/s;K,a-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参考下表选取。
K,a的取值:标段主要为中硬岩石,K=200,a=1.6。
计算得如下参数:⑵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地表进行大当量爆炸时,应根据保护对象所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值,按下式进行验算。
∆P = 14Q/R3 + 4.3Q2/3/R2 + 1.1Q1/3/R式中:∆P —空气冲击波超压值,105 Pa;∆P按保护对象基本无破坏验算,依据《爆破安全规程》表4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超压关系,∆P取值0.4。
Q —一次爆破梯恩梯炸药当量,秒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毫秒延时爆破为总药量,kg;R —爆源至保护对象的距离,m。
将上述1中表2参数经上式验算,∆P均<0.4。
⑶个别飞散物安全允许距离根据标段其余非临近高压铁塔段落爆破施工反馈,爆破区炮孔采用稻草覆盖后,可以保证爆破飞石安全距离Rf<30m。
综合上述1、2、3计算,表2 爆破最大单段药量参数表中相关参数满足爆破安全允许距离要求。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引言:爆破振动是在爆破作业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振动现象。
爆破振动不仅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可能对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相关工作带来干扰。
因此,确定爆破振动的安全允许距离是进行破岩爆破作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从爆破振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国内外规范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来探讨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的问题。
一、爆破振动的基本原理爆破振动是指由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地下岩体或者建筑物中的传播而引起的振动现象。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地下岩体中传播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
这种振动会沿着冲击波的传播方向向外扩散,并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
爆炸振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爆炸振动的频率范围较宽,通常在1Hz至100Hz之间。
(二)爆炸振动的振幅在炸药能量消耗过程中逐渐减小。
(三)由于地质力学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层中的岩石对爆破振动的传播和衰减有着不同的响应。
(四)受到限制的爆破振动传播会在地下岩石中产生反射和折射,导致振动能量的分散。
爆破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
冲击波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岩石的破碎和变形,从而产生振动。
爆破振动的强度与冲击波的能量、冲击波的传播距离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影响爆破振动的因素爆破振动的强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一)爆炸药量和炸药性质:爆炸药量越大,爆破振动的强度越大;不同性质的炸药对振动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说,爆速较高的炸药会产生较强的振动。
(二)爆破距离:爆破振动的强度随着爆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三)岩石性质: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振动的响应有所差异,例如,花岗岩、片麻岩等硬岩比石灰岩、页岩等软岩对振动的响应更为敏感。
(四)地质条件: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爆破振动的强度,例如,岩层的厚度、断裂带的存在等。
(五)爆破设计参数:爆破设计参数包括孔的布置、装药量、装药方式、引爆顺序等,这些参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爆破振动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挖方爆破段因距民房太近,老百姓阻止爆破施工.我第XX项目部就爆破施工安全问题做如下报告.
本段爆破平均爆破深度为3,最大爆破深度为5米.爆破边缘距民房最近处为80米,而爆破中心距民房最近处为105米.
为了减少爆破所产生的振动我们将采用深孔、逐孔爆破。下面就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及爆破安全振速进行阐述。
那V=200·( ) =0.634cm/s
这个振速小于0.7cm/s所以为安全允许振速,要是把R取主爆区的105m那V=0.388cm/s,那就更为安全了。
综上所诉,我们的爆破无论从爆破的距离还是爆破的振动上对民房来说 都是安全的。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R= ·Q ………… (1)
爆破安全振速,可按下式计算
V=K·( ) ………… (2)
式中: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m;
Q——炸药量,延时爆破为单孔药量,单位为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cm/s;
可按《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确定(下为表1)。
2
一般砖房、非振动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0~2.5
2.3~2.8
2.7~3.0
注:在此表中只选取了《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2页表中的前两项
表2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
岩性
K
α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
150~250
1.5~1.8
软岩石
250~350
1.8~2.0
我们实际中的地质情况为中硬岩石所以我按上表2取相对安全系数较高的K=200、α=1.8。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逐孔爆破,单孔装药量就是最大药量了,根据我们的钻孔情况我们最大的装药量为Q=35kg。民房基本为码砌块石基础、砖砌墙身构造。所以我们在表1中选取安全允许速度V=0.7cm/s。
K、α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43页表确定(下为表2)。
表1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序号
保护对象类别
安全允许振速(cm/s)
〈10H
10H ~50 坯房、毛石房屋
0.5~1.0
0.7~1.2
1.1~1.5
首先我们先按上式(1)计算安全允许距离
R= · =75.89m
很明显这个距离小于我们爆区边缘距民房的距离,更小于我们主爆区的105米了,而在实际地形中我们的爆区与民房之间还有一条尽10米宽、5米深的沟壑,所以这个距离为绝对安全距离。
其次我们按上式(2)计算我们的安全振速,距离我们可以保守的取爆破边缘R=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