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犹太民族“犹太性”(一)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犹太性-世界性”的整合精神

月 J l 茜
犹太性与世界性的文化生成机制
1 .“ 犹太性”的文化机制 在 文 学 中 , 犹 太 性 是 犹 太 文 学 的 基 本 标 识 。…从 理 论 上 讲 ,美 国犹太 文学 中的 “ 犹 太性 ”是犹太 作家在其作 品中所 表达 出来 的某 种与犹太文 化或宗教相关联 的一种思想观念 。 这主要体现在某 犹太作家本 人或其作 品中人 物的思维方 式、 心 理 机 制 以及 任 何 能 表 现 犹 太 人 的 生 活 、 性 格 、 语 言 、 行 为 、场 景 等 特 点 的 东 西 。 l 2 可 见, “ 犹 太 性 ”作 为 犹 太 文 化 的典型 品性之 一 ,与犹太 民族 的历史背景 、传统文化 、思维 方 式 、 生 存 现 状 等 都 有 着 紧 密 的 联 系 。对 于 大 量 的 美 国犹 太 作 家 来 说 ,犹 太 性 是 一 种 固存 在 他 们 内 心 的 民 族 文 化 情 结 和 精 神 感 觉 ,他 们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会 自觉 不 自觉 地 对 这 些 文 化 要 素进 行加 工运 用,使作 品彰显出浓郁 的犹太性 。 犹太 民族 是一个数千年来 不断流浪 的民族 。白两次 “ 犹 太 战 争 ” 的失 败 后 , 犹 太 人 正 式 开 始 了漫 长 的 流 散 时 期 。在 近 两 千 年 的流 散 历 程 中 ,流 浪 成 为 该 民族 特 有 的 文 化 现 象和 心理积淀 ,也成 为无数犹太人 内心深处共有 的一种集体无 意 识,即流浪意识 。这样 的历史 境遇 和意识不 断启发并昭示着 犹太 作家思索本 民族 的现状和 未来 ,并成为他们 解说生命本 体 困惑与失落 、寻找生命 意义 与价值 的一种独特认 知方 式。 犹太 民族 的另一永恒特性 便是受难 。在犹 太文化 的观念 中 , 犹 太 民族 是 受 上 帝 特 殊 眷 顾 的 “ 选 民 ” 。然 而 ,在 几 千 年 颠 沛 流 离 的生 活 中 ,这 个 荣 耀 的 民族 却 在 无 休 止 的 迁 徙 中 体 验 着 被 驱 逐 和 被 迫 害 的 命 运 。特 别 是 在 “ 二 战 ” 期 间 ,法 西斯 更是对各 国的犹 太人发动 了骇 人听 闻的大屠 杀 ,这使得 犹太人对 “ 受难 ”有着 比其他 民族更加深刻 的认识 。 上述 两种 犹 太性 可 以说 是导致 犹 太人 以客 民 自居 的原 因。以移居美 国的犹 太人为例 ,每 一代移 民都面 临着美 国主 流文 化和犹太传 统文化的双重冲击 ,一方面 ,主 流文化使他 们 日益美 国化 ,另一方面 ,犹太传 统文化又潜移 默化地影响 着他 们的生存方 式。这种长期 的文 化夹缝 中的尴 尬生活使得 犹太 人普遍呈现 出对 自我身份 的困惑 。他们 以客 民 自居 ,身 上 有 意 无 意 地 带 有 局 外 感 和 边 缘 感 。 因 此 ,犹 太 民 族 对 自 己 身份 的困惑和追寻便是另一主要 的犹太性 。 2 .“ 世界性”的文化构 建 直 以来犹太人 就 以 “ 上 帝的选 民” 自居 ,但 同时也把 世 界 看 作 是 上 帝创 造 的 统 一 大 家 庭 , 因此 “ 民族 化 的大 同主 义 ”精 神 也 属 于 犹 太 文 化 倡 导 的一 部 分 。 同 时 , 长 期 生 活 在 民族 文 化 与 异 质 文 化 冲 突 中 的犹 太 人 , 伴 随 着 主 流 文 化 的排 斥 ,也 日渐形成 了典型的文化兼容 心理 。正如朱 子仪在 《 流 亡者 的神话——犹 太人 的文化 史》 中谈 到的 :犹 太人的故乡 是在 东方……显然又 不仅 仅属于东 方,他们 的特 殊经历又使 他们 具有某种超越狭 隘的地域乃至狭 隘的 民族界 限的性质 。 他们的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世界性,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 ( 尤其 是在 西方 ), “ 犹 太 人 ”也 早 已 成 为 人 类 苦 难 的 代 名 词 。 J 因此从根 本上来说 ,犹 太 民族 的历 史境遇就涵盖 了现 代社会 中人类 的共 同命运 。从而竭力摆脱犹太 民族 自身 的狭 隘性,
浅析犹太民族独立性得以保持的原因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学年论文班级:2013级历史1班姓名:普正国学号:201312010111 论文题目:浅析犹太民族独立性得以保持的原因指导教师:闫宝明职称:讲师2015年12月12日浅析犹太民族独立性得以保持的原因摘要:犹太民族在长期的流散中很好的保持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特性,其中起作用的因素错综复杂很难做到详尽,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视角来寻觅犹太民族独立性得以保持的原因。
对犹太民族独立性起保护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毫无疑问应当是犹太教。
犹太人对犹太教的信仰绝对的,没有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甚至可以说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就不能称之为犹太人。
犹太教的存在保证了犹太人信仰上的统一,精神上不易“出轨”。
除了犹太教的作用外,文中还从其他方面来找原因。
流散中形成的犹太社区使犹太人在生活上独立;犹太节日习俗、犹太教育使犹太人记住历史缅怀过去;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使犹太民族成为被孤立的民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保护了犹太民族的独立性。
关键字:犹太民族、犹太教、民族独立性、犹太教育、宗教关系犹太民族是一个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古老民族。
不同于大多数的民族,它从产生开始就是个命运多舛的民族。
犹太人产生于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向“上帝应允之地”——迦南迁徙中产生。
这时的迦南正在埃及的统治之下,已经有好几个民族和部落在这里定居。
这似乎就预示着犹太的民族史在很长的时间段里都要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
除了统一王国时期(公元前1028年~前933年)和到1948年犹太建国,在其余的时间段里犹太民族都是在异族的统治下生活的。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犹太民族不仅没有在与其他民族的交融中散失其民族性,还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其原因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在参考大量的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致力于找出其中的原因。
一、犹太教对犹太民族独立性的影响最初的犹太教自亚伯拉罕带领族人离开两河流域,确立了对上帝的一神信仰而产生,但是最初的犹太教和犹太民族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后来密切,不至于很多资料在解释犹太教的定义时都得出“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1]的解释。
一个充满“悖论”的民族——浅论犹太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 JOURNA L OF QING HAI NATIONA LITIES INSTIT UTE VO L.29 NO.3 2003年7月 (s ocial sciences) Jul.2003 一个充满“悖论”的民族———浅论犹太人贾 薇(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摘要:犹太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同时还在科学发明及经济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犹太人的教育制度及拉比的作用。
文章对犹太人及其文化作了介绍。
关键词:犹太教;拉比;教育中图分类号:K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47(2003)03-0060-04 犹太人是个充满“悖论”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犹太人在没有共同地域,丧失国土近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语言变了,种族构成复杂化了,但他们却没有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仍然保持了民族的完整性,这在人类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另外,一个没有国土又虔诚地敬奉着上帝的民族却能够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样,也为人们所注目。
一犹太人的宗教,正如罗伯特所说:“起源于古代近东并直接出现于当代生活中的宗教,犹太教是唯一一个。
”①作为一个民族的信仰理念,时至今日犹太教的繁琐教规和教习仍顽强地留存在现代犹太人的各种行为之中。
犹太教作为一种保守的文化现象,数千年以一贯之,特色十分鲜明。
可以说:“犹太历史的发展表明其民族性和宗教性相当复杂地互为作用,犹太人既是一个民族,又是宗教伙伴。
在其宗教形式臻于成熟之前,犹太人已经是一个民族,而宗教传统则使犹太人在异国他乡,势孤力单之时保持民族的认同。
”②犹太民族从公元前13世纪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启示,订立摩西十诫,开始创立犹太教,到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后,犹太教完全定型。
公元70年罗马人焚毁耶路撒冷圣殿后,犹太人进入了近2000年的大流散,但在此漫长的历史时期,犹太教却得到了不断强化。
犹太人顽强生命力浅析

犹太民族顽强生命力浅析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
希伯来人是中东闪族的一支, 约在公元前2000 年后期, 在首领率领下, 从两河流域辗转来到今巴勒斯坦一带。
后又在此建立了统一的王国。
然而, 好景不长, 在享受了十分短暂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之后, 随着内部的争斗不断, 王国迅速衰落。
自此, 接二连三的厄运降临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身上。
从“巴比伦之囚”希伯来王国覆灭犹太人流亡生涯开始, 到马其顿的征服造成了犹太人的第二次较大的流散, 再到罗马的征服及残酷的统治造成了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三次大流散, 犹太民族从此进入了为期一千八百多年的世界性的大离散时代。
犹太民族失去了国土, 客居他乡, 在逃避迫害中不断漂泊, 在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迁移中经受着被驱逐被迫害的命运。
中世纪成了反犹主义思潮和迫害行动在欧洲大陆不断升级和蔓延的时代。
犹太人遭到了欧洲国家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 处境十分凄惨。
公元7 世纪, 由于基督教在西欧统治地位的确立, 犹太人成了宗教狂热下最惨重的牺牲品, 受尽屈辱和迫害。
从13 世纪起, 西欧再次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恶浪。
12 世纪以后, 随着西欧许多封建君主国家的建立, 特别是基督教在西欧占据统治地位以后, 一场以宗教迫害为特征的反犹、排犹浪潮在西欧各基督教国家泛起。
犹太人处境十分悲惨, 几乎到了无处为生的绝境。
到了19 世纪, 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了顶点, 尤其在中东欧。
1881 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 东欧各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排犹浪潮, 各地屠犹、驱犹事件触目惊心, 被害犹太人不计其数, 其残忍程度超过了中世纪基督教迫害的高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纳粹主义带来了犹太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
在德国, 一股以种族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彻底消灭犹太人为最终目标的空前规模的反犹屠犹浪潮铺天盖地袭向犹太人, 犹太人蒙受了灭顶之灾。
二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 从“巴比伦之囚”到纳粹集中营, 一部犹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就是一部犹太人不断遭到奴役和蹂躏的在生存和灭亡中挣扎的历史。
犹太人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犹太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他们的文化特征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更体现在他们对生命、家庭、社区、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和价值观念。
犹太人的文化特征之一是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在犹太教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是犹太文化的核心。
犹太人通常会在周五晚上举行安息日晚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和家庭生活。
犹太人也非常注重社区的连结和合作,他们会在社区中建立各种组织和机构,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犹太人的文化特征还表现在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上。
在犹太教中,学习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犹太人通常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犹太人也非常注重自我教育和学习,他们会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研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三,犹太人的文化特征还表现在他们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上。
犹太人在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犹太人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以其富有节奏感和热情激昂的表现方式而著名。
在文学方面,犹太人也有着丰富的创作和阐释,代表作品有《圣经》、《塞菲拉》、《塔木德》等。
犹太人还在戏剧、电影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例如犹太人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作品《辛德勒的名单》、《侏罗纪公园》等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犹太人的文化特征还表现在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上。
在犹太教中,生命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礼物,每个人都应该尽力维护和珍惜。
犹太人通常会在生命的重要时刻举行各种仪式和庆典,例如出生、成年、结婚、死亡等。
在犹太人的文化中,死亡被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但也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犹太人会在死者的葬礼上举行各种仪式和祷告,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犹太人的文化特征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家庭、社区、教育、艺术、生命等多个领域。
这些特征体现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犹太文化的窗口。
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

第28卷第2期2009年4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 nstitute of Aer onautical I ndustry Manage 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28No .22009.4收稿日期:2008-12-31作者简介:李爱勇,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李爱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文章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犹太教、犹太教育和犹太民族性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核心,它具有教育性的特点;犹太教育是犹太人精神和思想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根本方法,它具有宗教性的特点;犹太人的民族性是犹太人千百年来将犹太教教育化和将犹太教育宗教化的共同结果。
并据此指出,三位一体性是犹太人在历史上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地加强的原因。
关键词:犹太人;犹太教;教育;民族性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9)02-0071-04 犹太人多灾多难,却能够历经三次大流散又重归“应许之地”,并建立世界最小的超级强国,这本身就是很值得研究的特殊历史现象。
关于犹太人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的成果非常多。
但是,学人的研究或侧重于犹太教,或侧重于犹太教育,或侧重于犹太人的民族性,或侧重于研究其中两者的关系。
很少有学人研究三者的内在联系。
笔者试图以各位学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一下犹太教的教育性和犹太教育的宗教性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犹太民族性,并以此解释犹太人一次次地丧失家园而民族性却一次次加强的原因。
一、犹太人研究犹太人,就要确定何为犹太人。
首先,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有它特殊于世界其他民族的地方。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本文拟通过对《魔桶》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解析马拉默德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性。
关键词:《魔桶》犹太性重生在美国文学领域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位于社会底层品德善良的犹太人,他们有着高尚的牺牲精神以及追求新生活的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遭遇一系列的打击或磨难,但他们凭着犹太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精神上的皈依和道德上的重生,在困境中寻找新的转机。
《魔桶》的主人公里奥·芬克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短篇小说集《魔桶》发表于1958年,作品一经问世立即风靡美国,并于次年获得全国图书奖。
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魔桶》是全世界短篇小说的典范,是马拉默德的一篇“超级短篇小说”。
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里奥·芬克尔是在雅西哇大学攻读犹太教法典的学生,经过长达六年的埋头苦读之后,他马上就要步入拉比的行列中去。
有朋友建议他最好先结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信徒。
由于结婚对象毫无眉目,只好请婚姻中介人萨尔兹曼帮忙。
萨尔兹曼开始介绍的几个对象没有一个能让他满意,甚至让他感到失望。
后来他在无意间发现一张快照,并且立即被照片中的女孩所吸引。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婚姻介绍人的女儿,而且行为不检点。
但此时的里奥已经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不顾萨尔兹曼的劝阻,毅然选择与这个女孩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女孩走上正途。
故事的结尾描写里奥与女孩的初次会面,尽管他突然开始怀疑这一切都是萨尔兹曼设下的计谋,但此刻的他已经不想再去计较,依然是很开心地朝女孩身边走去。
萨尔兹曼在《魔桶》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方面,都体现了犹太民族特有的经历和典型的特征,由此强调了犹太传统信仰和品德的重要性。
犹太人的特征

世界上最成功的十大民族
4、俄罗斯民族。 特点:任! 上榜理由:俄罗斯民族以区区一亿人口,楞是霸占了世界上最为广阔的 土地。其巧取豪夺的手段,不得不让人佩服。连排名第三的日本,家 里的北方四岛都还被它霸着。另外,这个国家曾经当过超级大国,以 一国之力和美国+日本+西欧+中国死抗多年,不得不让人佩服该国的 蛮劲。历史上,几个世界级狂人——拿破仑和希特勒也都栽在那里。 不过,这个国家失败也失败在太任性上,民族融化能力极低,爆发力 极强的该国总喜欢通过快速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经常突然出现内 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迅速萎缩。如今,该国车臣地区的军事冲突仍 没完没了,印古什等地区估计未来也是个难题。加上该国男人酗酒、 人口也在逐渐萎缩,前途未卜。
世界上最成功的十大民族
10、蒙古族。 特点:瘟! 上榜理由:当年该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领导下,打遍欧 亚大陆无敌手,该族在中亚还培植了鼠疫,在欧洲导致了 黑死病,让欧洲人口减少了1/3。由于人口减少,劳动力 价格上升,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该族改变了世 界格局和人类的历史。考虑到该族当年控制的范围之广至 今找不到第二个,连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拿破仑的法兰西、 恺撒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土尔其都甘拜下风,俄罗斯或者 苏联更是望尘莫及。
除了外貌,人们更多的是从装束、举止和 习俗方面的特征来判断的。?
• 男子头戴无边的小圆帽“基帕”(意为“遮盖”,
其意是表示对上帝的敬畏。头上有天,不可“光头”以对, 所以要用帽相隔)
• 穿黑色长外套,戴黑色宽边帽子,衬衣底边有垂 下来的穗带,大胡子等 • 从姓氏辨别:摩西、所罗门、大卫、莎拉等 • 犹太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大卫盾,七臂烛台、门柱
世界上最成功的十大民族
5、阿拉伯民族。 特点:刃! 上榜理由:阿拉伯刀是世界有名的。该族占据了世界上最核 心的地区,还捏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也就是说世 界上很多牛气得不行的大国的血管都在他们手里。当年先 知树立伊斯兰教的大旗,迅速扩张到亚非欧三大洲,并攻 打下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西方世界传播了古希腊文化, 推动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和西欧的崛起,所以西方诸族 不得不让位子。加以该族人口过亿,信仰源自该族的伊斯 兰教的外族人口也为数不少。加以,该族子弟本· 拉登又 被认为是“恐怖主义分子”,让整个西方世界胆战心惊, 所以排名第五理由应该是比较充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犹太民族“犹太性”(一)
【摘要】:犹太民族是一个文化璀璨而苦难深重的民族。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犹浪潮中,犹太民族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形成一个“非地域性民族共同体”,在日渐深重的苦难中,“犹太性”彰显出巨大魅力。
“犹太性”是衡量犹太人的标准,犹太人就是能在生活中保持“犹太性”,并坚持按照犹太律法所规定的那样去生活的人。
从犹太宗教经典我们可以看出犹太性的具体内涵就是“善行”。
【关键词】:托拉犹太性善行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深刻、文化鲜明而璀璨的民族。
她创造了以《圣经》和《犹太教法典》为代表的希伯来文明,她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政界名流、工商巨子,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犹太民族又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圣殿被罗马军队付之一炬,从而翻开了犹太历史上漫长而充满辛酸和血泪的篇章,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却在人世受尽了宗教迫害、种族歧视、人格侮辱、人身侵害等种种苦难,尤其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纳粹大屠杀更是惨绝人寰。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反犹浪潮中,犹太民族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形成一个“非地域性民族共同体”,1]闪烁出巨大的光芒,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民族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彰显出坚忍不拔的“犹太性”。
“犹太性”是犹太民族的本质属性,它是犹太民族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民族宗教习性。
到目前为止,尽管对于犹太教犹太民族研究的资料很多,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关于犹太性的明确指向。
几乎每个研究者都会谈论犹太性,但是无论是从犹太文化的角度言说还是从犹太宗教的角度言说,犹太性似乎都只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而又确实存在的东西。
纵观几千年的犹太宗教史,犹太教是一个不存在严格教条的宗教。
门德尔松曾经论断“犹太教是一种没有教义的宗教。
”2]利奥·拜克也指出:“犹太教绝不能在单一的话语中找到完整的自我表述。
”3]犹太教的宗教起源和宗教精神决定了犹太教是一块不能滋生教条的土壤。
所以,想简单地找出几个教条从而归纳出犹太性的所在是徒劳的。
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尝试,从公元一世纪开始,犹太教由于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挑战,急需归纳一套条理清晰的犹太教基本教理。
萨阿底·高昂、犹大·哈列维等人都试图来担当这一系统化的工作,然而这样的尝试却有悖于犹太教的真正旨趣,因为犹太教从来不是一个纯粹信仰和理论的宗教,而是行动与实践的宗教。
他们提出的教规方案也只属于他们各自的意识范畴,却遭到他人的反对。
犹太教没有明确的教义可言,在犹太教中,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来质疑讨论,甚至颠覆。
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更是风云突变,犹太宗教运动百花齐放。
改革派为了使犹太人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不至于成为“隔都”4]中的文物,他们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使用了近几千年的祈祷用语——希伯来语被推下神圣的祭坛,而代之以当地的通俗语言;在圣堂中,男女可以混坐;安息日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而被迫改变;现代性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并改变着犹太教。
但是唯有一个核心几千年来却从不被人质疑,它一直稳稳当当地处在整个犹太教的中心,处在整个犹太民族的中心,那就是犹太人的《圣经》——《托拉》5]甚至连最激进的美国改革派也不得不承认《托拉》的核心地位,他们认为只有《十诫》才是亘古不变的,只有那些体现《十诫》基本道德原则的《摩西五经》(《托拉》)才具有永久性戒律的特征。
6]《托拉》是整个犹太民族,犹太教中存在的最精华最宝贵的东西,它就是“律法”(TheLaw)——就是上帝在西奈山启示给摩西,并让他带回给他的人民的律法。
在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中,无论是坚决捍卫传统的正统派,还是不断改革教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改革派,或者是处于中庸姿态的历史学派,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肯定《托拉》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
众多学者把《托拉》看作是上帝启示给人类的,是西奈山下几百万犹太人亲自
见证的历史史实。
它决不被作为凡人的人所质疑和改变,即使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托拉》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犹太人。
《托拉》是上帝在西奈山直接启示给人类的,是上帝直接赐予的《十诫》。
随着历史的发展,众多的学者拉比都对西奈山的律法做出众多的阐释,《托拉》的内容也变得极其丰富,教规驳杂繁多。
于是就有一些伟大的学者试图对犹太教的律法进行概括,公元三世纪的一位巴勒斯坦圣哲曾对犹太基本教义作过下述概括:
......《托拉》包含了613条戒律和禁令:其中365条是否定性的——正相应于一年的天数,248条是肯定性的——代表了人体器官的总数。
后来,大卫称王的时候,把这些律法缩编为十一条。
(这在《诗篇》15篇中得到体现,“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就是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
他不以舌头馋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诽谤邻里。
他眼中蔑视匪类,却尊重那敬畏耶和华的人。
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他不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以赛亚紧随其后,进一步缩减为六条(见《以赛亚》,33章15节“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的财利,摆手不受贿赂,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的——他必居高处......”),而到了弥伽那儿,只剩下三条(见《弥伽书》6章8节“世人啊,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之心,与你的神同行。
”)以后,以赛亚又把它们压缩为二条(见《以赛亚》6章8节“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随后的阿摩司把他们精简为一条(“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
见《阿摩司》5章4节)。
在他们所有人之后的哈巴库,他用了一句话作了概括:“义人应当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鞭垯》23b (7)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不同的先知都对律法作出不同的解说,但是言说的差异并不能否定其本质的同一性,那就是“秉公行义”,这也就是上帝所说的:“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创世纪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