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案

生物实验探究

班级:姓名: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依据给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

(2) ;

(3)

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

2.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

(2)我的假设是: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

(5)得出结论:。

3.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才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个实验中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

(5)实施计划。

4.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

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

◆观察现象: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目的:。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目的:。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

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6.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一种)时,弗莱明所进行的观察和探究过程。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偶然见到青霉菌,在其周围无细菌生长;在没有青霉

菌的培养皿内却布满了细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中培养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是: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弗莱明等科学家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种抑菌物质,分析出它的化学结构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1)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或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方法是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则整个实验的结论是

7.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理由是。(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如何证明?

8.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

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右

图,请据此回答:

(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

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实验装置中给出的细菌生活的基本条A试管B试管

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肉汤将会腐败的试管是:__________。

9.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

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

封口。

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并在甲瓶的腐肉

上发现了蛆

(苍蝇的幼体),用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

(1)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的原因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3)你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4)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0.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_________,

试简述理由。。

生物实验探究答案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2.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3.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土壤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4.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

◆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食(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目的: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目的: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可信。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假设正确。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6.(1)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2)设置一组不加青霉菌培养液的培养基,这组为对照组

(3)有细菌生长、青霉菌抑制细菌生长

7..(1)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甲组气球膨胀;乙组气球不膨胀(2)方案一、变量为有无酵母菌(3)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8.(1)杀灭肉汤内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2)适宜的温度阻止外界细菌进入B试管内

(3)A

9.(1)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空气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肉腐败变质(2)苍蝇(3)苍蝇在甲瓶内的肉上产卵,虫卵孵化为蛆(4)腐肉不会自然产生蛆或苍蝇产卵,虫卵孵化为蛆。

10.(1)水温和水源的问题

(2)①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

②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促进孵化

③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表2 表2实验方案中有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 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 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 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 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 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 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Q溶液(可分解释放CC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溶液(不考虑溶 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NaHCO相对浓度 50100150 低光强组968801720 中光强组883632498 高光强组767476355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 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

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LLD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 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1.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 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 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 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图),小鼠死亡(B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图)。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D图)。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图)。

A B C D E (1)图A、B实验中,蜡烛熄灭。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_______。(2)图C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_______,植物无法进行________而死亡。 (3)图D、E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满足蜡烛燃烧和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_______。 4. 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的________是上下相连通的;(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树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干扰。(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2020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计划

生物实验计划 ——八年级下册 实验教师:生物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由于目前农村中学受经费缺乏、设备欠缺等条件限制,特别是我有庆中学。因此,教学任务是非常繁杂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教学的进度,现对本学期实验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我继续任教八年级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分别是120班、121班、122班、123班和124班。由于目前我校受经费缺乏、设备欠缺等条件限制,实验开出率并不高。为了不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必须广开门路,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过程、获得知识,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作为实验员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注重自己提高自身使用和维修各种仪器的水平,使实验仪器能充分发挥其功效。本学期生物共安排学生实验6个,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教学要求 (一)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作为实验员,首先要督促教师作演示实验,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并能勇于改进演示实验。作为实验员本人,更应在熟悉业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更方便。(二)做好学生分组实验 合理安排好各班学生分组实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分组实验的大致时间。对于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最迟在上课的前一天要全部准备完毕,分组准备好,还要积极做好实验时的指导工作。 四、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实验计划表:

最新初中生物会考探究实验题汇总

2010初中生物会考探 究实验题

2010初中生物会考探究实验题精选 1.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 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若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 ② 。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 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 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 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 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 是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答案)超好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指导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实验教学 目录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 (89) 第四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外探究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91) 第四节鸟的生殖 探究实验十五探究鸟卵的结构 (92)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探究实验十六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94)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97)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探究实验十七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00)

探究实验十四扦插材料的处理 ■实验预习 1.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方式的是() A.试管婴儿 B.克隆 C. 组织培养 D.出芽生殖 2.下列不属于无性生殖的优点的是() A.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B.繁殖速度快 C.培育新品种 D.以上都是3.有性生殖有生物个体生命起点是() A.生殖细胞 B.受精卵 C.卵细胞 D.幼体出生 4.某同学在橙树枝上做了多次嫁接柑桔枝条,就是没有成功。可能的原因是() A.形成层对齐 B.温度不适宜 C.水分适宜 D.接穗和砧木属同科植物5.下列哪项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最大区别? () A.是否产生生殖细胞B.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C.后代是否有性别之分D.亲代是否有性别之分 6.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试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 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 ■实验指导 1.材料选取:用茎繁殖成活率高的植物,如柳枝、玫瑰枝、葡萄枝、枳壳枝等一年生新枝。 2.对枝条的处理: (1)上下两端至少各有一个芽。上芽利于长茎叶;下芽利于长根。 (2)上端切口角度是45度,而下端切口是斜向的 3.扦插的要求: 茎插入角度为45度,保证上端切口与地面呈90度角。 ■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2.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用具: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依据给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 (2) ; (3) 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 2.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 (2)我的假设是: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

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 (5)得出结论:。 3.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才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个实验中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 。 (5)实施计划。 4.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 ◆观察现象: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分析 一、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三、实验材料:水蚤、显微镜、胶头滴管、烧杯、量筒、清水、酒精(浓度为0.1%、0.2%、0.3%、 0.4%、0.5%、1%、2%、5%)、计时器、载玻片、吸水纸 选水蚤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步骤1:选取大小、活力一致的水蚤若干。在显微镜下认识水蚤心脏的位置。 步骤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这只水蚤10s的心跳次数。 步骤3:取下载玻片,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再滴2滴体积分数为0.1%的酒精溶液,过15s后再用吸水纸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不要吸干),计数水蚤10s的心率,作好记录。 步骤4:另取水蚤,先观察记录清水中水蚤10s的心跳次数,再用与步骤3一样的方法分别观察水蚤在体积分数为0.2%,0.3%,0.4%,0.5%,1%,2%,5%的酒精溶液中10s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步骤5:每个浓度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取平均值。 五、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部分:迁移运用 1、西玛津是一种除草剂,在我国的很多河流中都检出过较高浓度的西玛津。为探究不同浓度西玛津对两栖动物生存和发育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蟾蜍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配制浓度为0.1、1、10和100微克/升的西玛津溶液。 步骤二:挑选生长18天的蝌蚪720只分组,分别放入玻璃缸中进行培养,每2天换水1次。 步骤三:实验期间,每天观察蝌蚪的形态改变和健康状况,取出死亡和濒死的蝌蚪。 步骤四:汇总数据如下图。 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应注意将720只蝌蚪 分成 组,并且每组换水和投喂食物的时间 (相同/不同)。 (2)步骤三中,每天对蝌蚪的情况要做好观察和 ,以便后续的分析。 (3)图1结果显示,西玛津浓度超过10微克/升时,蟾蜍死亡率 。根据图2推断,高浓度西玛津通过对蟾蜍 的影响,从而 (缩短/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 结 论 : 高 浓 度 西 玛 津 。 2、黄瓜是我国温室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科研人员在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 1>T 2>T 3)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淀粉粒数目(如下表)。 (1)据图可知,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8:00~12:00之间均__________, 12:00之后均逐渐降低,这种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一天中____________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黄瓜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形成和发育受到影响,叶片的 光合作用速率 ,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降低,淀粉粒的数目 。 (3)除文中研究的因素外,影响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1 蟾蜍发育过程的死亡率图2 后腿展开时间 ?àí??꣨£¥£? oóíè?1?aê±??£¨ìì£? 浓度(微克/升) 浓度(微克/升)

八年级下册生物测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

月考测试卷 第1页,共8页 月考测试卷 第2页,共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道大题,35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文献法 D .分类法 2.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 A .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B .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 C .桃树种子的胚发育成新植株 D .竹地下茎节上的芽长成新的竹子 3.一位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野生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他利用的方法是( ) A .嫁接 B .压条 C .扦插 D .种子繁殖 4.下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请写出它的正确顺序(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5.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B .体外受精、卵生、非变态发育 C .体外受精、胎生、变态发育 D .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6.鸟的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部分是( ) A .卵白 B .卵黄 C .卵黄膜 D .胚盘 7.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B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 .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 .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8.已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则一对均为单眼皮的夫妇,生出双眼皮子女的可能性为( ) A .25% B .50% C .O % D .75% 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 ····························································································· ( ) A .30条、30对 B .30对、30条 C .30条、30条 D .30对、30对 10.牛的无角性状(由A 控制)对有角性状(由a 控制)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杂交,生了一头有角的小牛,公牛的基因组成为( ) A .Aa B .AA C .aa D .Aa 或aa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B 、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 C 、小红和小莉都是双眼皮 D 、小张长得较高,小明长得较瘦 12.已知有耳垂(D )对无耳垂(d )是显性性状,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 有耳垂,则该同学的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DD 、dd B .DD 、DD C .Dd 、Dd D .dd 、dd 13.下列基因组成,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AA B .Aa C .aa D .A 14.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与遗传相关的结构单位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B.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 C.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 D.基因→细胞核→DNA→染色体 15.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 ) A .2N →2N → 2N B .N →N →N C .N →2N →N D .2N →N → 2N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母兔生下的小兔中有黑毛的和白毛的 B .合理施肥的水稻产量高 C .夏天晒太阳皮肤变黑 D .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17. 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 18.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是( ) A .遗传作用 B .变异作用 C .遗传和变异 D .自然选择 19.下列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的病原体 B .传染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C .易感人群就是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 D .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20.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 .抗体,保护易感者 C .抗原,控制传染源 D .抗原,保护易感者 21.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按大纲要求尽量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

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讲多练。 2、抓紧抓好课堂时间,完成完好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任务。 3、能做的实验一定做,不能做的也要认真讲解尽量达到实验效果。 4、指导学生认真做实验。 五、实验教学进度安排 学校:恰尔巴格乡库木巴格学校 日期:2018年2月25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标准答案)-----超好用!中考必看--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第一处是第②步,应该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比如都是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④步,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起对照作用。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②如果AB两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一样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不起作用。 ③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慢,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氧气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八上生物实验题专项训练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 注意:请做完后再对答案,用红色笔订正 一、实验题 1.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作出假设:___。 (3)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___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和___。 ②分别取大小相同、健康状态相同的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___,而乙中的小鲤鱼___。 (5)根据预测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___。 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茌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水平会明显减弱?,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其中________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能够进一步探究对蚯蚓的影响。 3.如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形态结构简图,请你根据所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肉眼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呈色.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内部形态结构时,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实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 ] 和[ ]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菌呈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能够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中[ ] 的颜色. (3)甲图所示的酵母菌正在实行繁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实行的.4.某学校两位同学对校内落叶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能够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练习与答案

初中生物识图实验探究练习题 1.(6分)科学探究: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 (1)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2)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3)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 (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 2.(4分)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照每日摄取量,形象地设计成五级“平衡膳食宝塔”,下表将宝塔中各级食物进行具体分类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数据。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在“膳食宝塔”中的位置食物分类每日摄取量 V级油脂类小于25g IV级豆类和奶类100-150g 125-200g III级鱼、禽、肉、 蛋类 II级果蔬类400-750g I级谷类450-500g (1)我们每天都要吃较大比例的谷类食品,因为谷类食品中的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2)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表中III .IV级的食物,原因是 。 (3)小明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并未为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摄取表中的 类食物。 3.(5分)当手不小心触碰到圆钉后,会突然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图4示人的缩手反射,请据图回答:

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案

生物实验探究 班级:姓名: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依据给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 (2) ; (3) 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 2.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 (2)我的假设是: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 (5)得出结论:。 3.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才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个实验中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 。 (5)实施计划。 4.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 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 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 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 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 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整合。 6、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具体措施 1、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活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实验进度计划 序号类型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1 观察与思考植物的无性生殖第二周 2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第二周 3 观察与思考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第二周 4 观察与思考观察鸡卵的结构第三周 5 观察与思考生物的性状第三周 6 观察与思考基因和染色体第四周 7 观察与思考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第六周 8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第六周 9 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第十一周 10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 心率的影响第十五周 20105年 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