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MLSS和MLVSS的标准测定方法

仪器和实验用品

1.定量滤纸

2.马弗炉

3.烘箱

4.干燥器,备有以颜色指示的干燥剂

5.分析天平,感量0.1mg

实验步骤(括号内为实际操作)

1.定量滤纸在103-105℃烘干,干燥期内冷却,称重,反复直至获得恒重或称重损失小于前次称重的4%;重量为m0;(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或Φ12.5的滤纸直接以1g计)

2.将样品100ml用1中的滤纸过滤,放入103-105℃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反复干燥制恒重或失重小于前次称重的5%或0.5mg(取较小值),重量为m1;

SS=(m1- m0)/0.1(干燥8小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最终值)

3.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其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重量为m2;4.将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3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

vss=[( m1+m2- m0)- m3]/0.1

页脚内容1

MLSS:单位容积混合液内含活性污泥固体物质的总量(mg/L),MLVSS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生活污水一般MLVSS/MLSS=0.7。测MLSS需要定性滤纸(不能用定量的)、电子分析天平、烘箱、干燥器等。取100ml混合液用滤纸过滤,待烘箱中温度升到103-105之间的设定值后,将滤干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半小操作时。称量后减去滤纸重量,并且测滤纸的重量也要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该实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操作,否则会入偏差。

MLSS及MLVSS的常用测定方法

1. 定义:

MLSS :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混合液体活性污泥的浓度,即在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占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MLVSS: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指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MLVSS。

2. 指标含义:

MLSS、MLVSS是间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3. 水样的采集、保存及注意事项

采样地点定于曝气池出口处;曝气池水深3.1米,故应在液面下0.78米处采样,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

4. 检测方法:(残渣)

页脚内容2

原理: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液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MLSS。测定了MLSS的样品,放在600℃的马福炉中灼烧,所减少的重量即为MLVSS。

5. 方法步骤:

⑴ MLSS:

①称量恒重的蒸发皿记W1(恒重:蒸发皿在105℃烘箱内烘1h ,干燥皿中冷却30min)

②量取一定容积的混合液(50ml),放入离心机,在2500转/分下离心15min

③小心到掉上清液后,移至恒重的蒸发皿中

④将蒸发皿在100℃的水浴锅上蒸干,移至103~105℃的鼓风干燥箱内烘2h,干燥皿中静置冷却30min,称重记W2

⑵ MLVSS:

①将做完⑴即MLSS的干污泥及蒸发皿放至电炉上碳化至不冒烟为止

②再放入600℃的马福炉中灼烧30~40 min ,降温至110℃

③放入105~110℃烘箱中烘30 min

④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

⑤称重记W3

6. 数据整理

计算公式:MLSS=(W2-W1)/V*1000

MLVSS=(W2-W3)/V*1000

页脚内容3

结果表示:

MLSS 、MLVSS用g/L来表示

MLVSS/MLSS 用百分数来表示

7.误差分析

103~105℃烘干的残渣,保留结晶水和部分吸着水。有机物挥发逸失甚少,故可以比较准确的表示MLSS。

①蒸发皿恒重,两次称重之差≤0.0005g

② MLSS恒重,两次称重之差≤0.0005g

页脚内容4

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国标word版)

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 文件类别及编号:LF-GC-01 版次共页第页 菌落总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山西老陈醋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规程,保证山西老陈醋产品的质量。 2. 适用范围 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菌落总数的测定。 3.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箱,天平(0.1g),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1ml(0.01刻度)、10ml(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型瓶,250ml/500ml;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PH计或精密PH试纸;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4.培养基和试剂 4.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成分: 胰蛋白胨 5.0g 酵母浸膏 2.5g 葡萄糖 1.0g 琼脂15.0g 蒸馏水1000ml PH7.0±0.2 制法:将上述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试管或锥型瓶,121℃高压灭菌15min。 4.2磷酸盐缓冲液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 2PO 4 ) 34.0g 蒸馏水500ml PH 7.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摄氏度高压灭菌15分钟。 4.3无菌生理盐水 成分: 氯化钠8.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8.5克氯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121摄氏度高压灭菌15分钟。 5 检验程序

6操作步骤 6.1样品的稀释 6.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

生产场所卫生环境(菌落总数抽样检测)标准

加强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卫生监管,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2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环境标准及采样与测试方法。 2.2本标准适用于对生产环境(空气、工作台/设备及工人手表面)的采样与测试工作3参考或引用文件 GB 15979-2002 —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4 注:“)、(2)均不得检出致病菌。 5采样与测试方法 5.1空气 5.1.1样品采集 (1)在动态下进行,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气细菌检测的采样点,应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2)室内面积不超过30卅,在室内墙角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个采样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m以上;室内面积超过30卅,在室内墙角对角线上设东、西、南、北、中五个采样点,周围4点距墙1m以上。 (3)采样时,将含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cm置采样点1.2?1.5m高度(约桌面高度),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mi n。 5.1.2细菌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于36± 1C培养24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的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的培养基在6h内送实验室,于36± 1C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y 1 = A X 50000 / (S i X t) ................................. ⑴ 式中:y i —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CFU/m; 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S—平板面积,cm2; t —暴露时间,min。 5.2工作台/设备表面与工人手表面 5.2.1样品采集 (1)工作台:将经灭菌的内径为5cm X 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验物体表面,用一浸有灭菌 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2)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 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5.2.2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1)将已采集的样品在6h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36± 1°C培养48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 数。 y 2=A/S2X 10 ................. ... ............ ... . (2) y 3= A/ S 3X 10 .......................... . ................. .(3) 式中:y2—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 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总数; S—采样面积,cm i; y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或CFU只手; s—工人手表面面积,cm。 5.2.3致病菌检测 按GB 15979-2002附录B进行。 核准审核编制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说明】蛋糕具有松软香甜,携带方便、食用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特别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可以用来判定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蛋糕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蛋糕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方法有: 纸片法、电阻抗法等。本实验采用国标法(GB\T 对独立包装小蛋糕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与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冷加工糕点中菌落总数≤10000(cfu/g)的数据对比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冷藏对蛋糕的保鲜及抑菌作用。 3、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食品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菌落总数即为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36 ℃±1℃,30℃±1 ℃。 冰箱:2 ℃~5 ℃。

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 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 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引用标准 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4 设备和材料 4.1 温箱:36±1℃。 4.2 冰箱:0~4℃。 4.3 恒温水浴:46±1℃。 4.4 天平。 4.5 电炉。 4.6 吸管。 4.7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4.8 玻璃珠:直径约5mm。 4.9 平皿:直径为90mm。 4.10 试管。 4.11 放大镜。 4.12 菌落计数器。 4.13 酒精灯。 4.14 均质器或乳钵。 4.15 试管架。 4.16 灭菌刀或剪子。 4.17 灭菌镊子。 5 培养基和试剂 5.1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 4789.28中4.7规定。 5.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5.3 生理盐水。 5.4 75%乙醇。 6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 │ 检 样 │ └─────┘ ↓ ┌─────────────┐ │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 └─────────────┘ ↓ ┌──────────────┐ │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 │ │ 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内 │ └──────────────┘ ↓ ┌─────────────┐ │ 每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 └─────────────┘ 36±1℃ ↓ 48±2h ┌─────┐ │ 菌落计数 │ └─────┘ ↓ ┌──────┐ │ 报告 │ └──────┘ 7 操作步骤 7.1 检样稀释及培养 7.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 000~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 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 0的稀释液。 7.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 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7.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 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7.1.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7.1.6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 7.2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 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7.3 菌落计数的报告 7.3.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 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 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平皿内如有链状 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 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7.3.2 稀释度的选择 7.3.2.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1)。 7.3.2.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中例2及3)。 7.3.2.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释稀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4)。 7.3.2.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5)。 7.3.2.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6)。 7.3.2.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7)。 7.3.3 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 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 表示(见表中“报告方式”栏)。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 稀释液及菌落数 │ │菌落总数│ 报告方式 例次├────┬────┬───┤两稀释液之比│个/g或mL│ 个/g或mL │ 10-1 │ 10-2 │ 10-3 │ │ │ ──┼────┼────┼───┼──────┼────┼───────── 1 │多不可计│ 164 │ 20 │ - │ 16 400 │16 000或1.6×10**4 2 │多不可计│ 295 │ 46 │ 1.6 │ 37 750 │ 3 8000或3.8×10**4 3 │多不可计│ 271 │ 60 │ 2.2 │ 27 100 │27 000或2.7×10**4 4 │多不可计│多不可计│ 313 │ - │ 313 000│31 000或3.1×10**5 5 │ 27 │ 11 │ 5 │ - │ 270 │270或2.7×10**2 6 │ 0 │ 0 │ 0 │ - │ <1×10│ <10 7 │多不可计│ 305 │ 12 │ - │ 30 500│31 000或3.1×10**4 ──┴────┴────┴───┴──────┴────┴───────── ──────────

国标-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术语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引用标准 GB 4789.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4设备和材料 4.1温箱:36±1℃。 4.2冰箱:0~4℃。 4.3恒温水浴:46±1℃。 4.4天平。 4.5电炉 4.6吸管。 4.7xx瓶或三角瓶: 容量为500mL。 4.8玻璃珠:

直径约5mm。 4.9平皿: 直径为90mm。 4.10试管。 4.11放大镜。 4.12菌落计数器。 4.13酒精灯。 4.14均质器或乳钵。 4.15试管架。 4.16灭菌刀或剪子。 4.17灭菌镊子。 5培养基和试剂 5.1营养xx培养基: 按GB 4789.28xx4.7规定。 5.2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按GB 4789.28xx3.22规定。 5.3生理盐水。 5.475%乙醇。 6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图略)

7操作步骤 7.1检样稀释及培养 7.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7.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火菌吸管。 7.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7.1.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 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7.1.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 7.2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7.3菌落计数的报告 7.3.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说明】蛋糕具有松软香甜,携带方便、食用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特别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可以用来判定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蛋糕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蛋糕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方法有: 纸片法、电阻抗法等。本实验采用国标法(GB\T 4789.2-2010)对独立包装小蛋糕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与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冷加工糕点中菌落总数≤10000(cfu/g)的数据对比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冷藏对蛋糕的保鲜及抑菌作用。 3、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食品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菌落总数即为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 ℃±1℃,30℃±1 ℃。 3.2 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3.12范记原味蛋糕,烘烤类糕点(冷加工),执行标准(GB/T 20977)

菌落总数实验报告1

检验报告 实验名称:菌落总数的检验 实验方法:平板计数法 商品名称:夸夸唔、有友、奇爽、乐棒棒、香猪脆、香脆肚。 参照标准:GB4789-17 2011 总负责人:熊经理 检验人员:徐恒琴、艳霞、游惠 检验时间: 2011年7月26—8月6号 2011年8月8日

菌落总数的检测 平板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与熟悉我们产品的操作规和关键点的控制,掌握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和了解超净工作台的操作规。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所需试剂及试剂的配制。 1、实验仪器及设备 杀菌锅YXQ—LS—SU 编号5090、无菌超净工作台SW—CJ—IC 编号24、JJ-Z型组织捣碎机、隔水或智能恒温培养箱GHP—9080、出厂编号13475、烘箱ZFD—5040(全自动型鼓风干燥箱)、蒸馏水制备机、灭菌过的250ml锥形瓶、1ml吸量管、10ml的吸量管、酒精灯、锥形瓶1000ml、培养皿、电子天平AL104、电磁炉、锅、锅铲、PH试纸、恒温水浴锅HH —4 出厂标号160.53。 2、试验试剂及配制 2.1主要试剂:琼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水、75%的酒精、1moL/L 氢氧化钠、1moL/L的盐酸。 2.2药品试剂 2.21琼脂:准确称取12.5g胰蛋白胨、酵母浸膏7.5g、葡萄糖 3.0g、琼脂37.5g、蒸馏水2500ml,加入至锅中煮沸溶解,先加入琼脂将其熬化,在加入其它样品,直至样品熬化即可关掉火,冷却后调解PH值(7.0左右即可)。酸性用氢氧化钠调节、碱性用盐酸进行调节,将在1200C高压

灭菌15min即可。 2.22无菌生理盐水:准确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2.23无菌水:吸取1000ml的蒸馏水,将在1200C高压灭菌15min即可。 2.24 1moL/L氢氧化钠:称取40g的氢氧化钠溶于1000ml的蒸馏水中在1200C高压灭菌15min即可。 2.45 75%的酒精:分别吸取400ml的95%的无水乙醇和100ml的蒸馏水与500ml的容量瓶中。 2.46 1moL/LDE 盐酸: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在1200C高压灭菌15min即可。 三.试验步骤 1 、样品的稀释 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36 ℃±1 ℃ 48 h±2 h. 2、检样与接种:25 g(ml)样品+225 ml稀释液,均质,10 倍系列稀释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各取1 ml 分别加入无菌培养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 2.1 菌落总数 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 中A.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菌落总数检验程序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稀释 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3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6.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Standar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一Microbioloical parameters 1、菌落总数 1.1平皿计数法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平皿计数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菌落总数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1.1.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1. 2.1菌落总数standard plate - count 加cteria水样在营养琼脂上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h后,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1.1.3培养基与试剂1.1.3.1营养琼脂1.1.3.1.1成分:A 蛋白陈10gB 牛肉膏3g C 氯化钠5g D 琼脂10g——20g E 蒸馏水1000ml1.3.1.2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4一7.6,分装于玻璃容器中(如用含杂质较多的琼脂时,应先过滤),经103.43 kPa (121℃,15lb)灭菌20 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1.1.4仪器 1.1.4.1高压蒸汽灭菌器。 1.1.4.2干热灭菌箱。 1.1.4.3培养箱36℃士2℃。 1.1.4.4电炉。 1.1.4.5天平。 1.1.4.6冰箱。1.1.4.7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1.1.4.8 pH计或精密pH试纸。1.1.4.9灭菌试管、平皿(直径9cm)、刻度吸管、采样瓶等1.1.5检验步骤1.1.5.1生活饮用水1.1.5.1.1门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人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次检验时应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1.1.5.1.2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士1℃培养箱内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水样1 ml 中的菌落总数1.1.5.2水源水1.1.5. 2.1以无菌操作方法吸取l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 : 10稀释液。1.1.5.2.2吸取I : 10的稀释液工ml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l :10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l : 1000 , l : 10000稀释液等备用。如此递增稀释一次,必须更换一支1mL灭菌吸管。1.1.5.2.3用灭菌吸管取未稀释的水样和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水样1ml,分别注入灭菌平皿内以下操作同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1.1.6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1.1.7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1.1.7.1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一300之间者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中实例1)1.1.7.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一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如表1中实例2)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总数(如表l中实例3)若等于2亦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菌落数(见表l中实例4)。1.1.7.3若所有稀释度的

饮用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2) 1.引言 (3) 2. 材料与方法 (3) 2.1实验材料 (3) 2.2培养基的配制及其灭菌 (4) 2.3主要仪器 (4) 2.4染色液的制备 (4) 2.5菌落总数的测定 (4) 2.6革兰氏染色 (5) 3结果 (5) 3.1平板计数的结果 (5) 3.2水样中细菌总数的计算 (6) 3.3革兰氏染色结果 (6) 4.讨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中文摘要 摘要:本实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女生宿舍2A320的管道自来水,圣王桶装水及校内教育超市出售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瓶装水分别进行了菌落总数的测定,并对其中的细菌进行培养,经过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观察了细菌的形态和革兰氏阴阳性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校内管道自来水的菌落总数为66cfu/ml,符合国标GB 5749-85,超市销售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瓶装水中菌落总数分别为0.5cfu/ml、1cfu/ml、1cfu/ml,均符合国家标准GB l0789-89,而桶装水的水质不是很理想,测定的菌落总数为520cfu/ml,远超过了国标GB 19298-2003中的规定。通过本次实验,期待更多的在校师生,能够关注饮用水质量,关爱健康,增强安全用水意识。 关键词:饮用水;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的测定;革兰氏染色 ABSTRACT Abstract: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of using plate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dormitory 2A320 water pipeline,Sage Bottled Water,And school education in supermarkets sell Master Kong, unity, bottled water Jinmailang were terminated in this study by colony count method,and which the bacteria were cultured, after Gram staining and microscopy, we observed the shape of bacteria Preliminarily and Gram Identification of yin and y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campus pipeline water for the colony were 66cfu/ml,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 5749-85,Master Kong supermarket sales, unity, bottled water Jinmailang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were 0.5cfu/ml, 1cfu/ml, 1cfu/ml,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 l0789-89,however the water quality of bottled water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were 515cfu/ml, which far exceed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 19298-2003 in the regulations.Through this experiment, looking for mo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focus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health care, increased awareness of safe water.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lat colonies notation, The etermination of total colonies,Gram's staining

菌落总数的测定

菌落总数的测定 (GB 4789.2—2010) 一、目的 1、学习并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和原理。 2 、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对被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原理 细菌数量的表示方法由于所采用的计数方法不同而有两种: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1、菌落总数 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CFU/g(mL)来表示。一定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是否需要氧气等。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6 ±1℃培养48±2 h,能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也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只包括一群在计数平板琼脂中生长发育、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2 菌落总数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2)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越多,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食品质量越差;菌落总数越小,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小。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检验,才能对食品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3、细菌总数 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通常以1 g或1 mL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三、材料 1、食品检样 2、培养基平板计数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3、其它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电炉、恒温培养箱等。 四、流程 1、检样 2、做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3、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1 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内 4、平皿内倾注15~20 mL琼脂培养基,混匀 5、36 ±1℃培养48±2小时或(24±2)小时 6、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各平板菌落数量 7、计算菌落总数→报告 五、步骤 (一) 取样、稀释和培养 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荡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和半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2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 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 mL灭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或反复吹打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 、另取1 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 mL吸管 4、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取1ml稀释液(不含样品)加入两个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将冷却至46℃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20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水产品30±1℃温箱内培养72±3h。如样

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菌落总数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说明】蛋糕具有松软香甜,携带方便、食用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特别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可以用来判定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蛋糕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蛋糕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方法有:纸片法、电阻抗法等。本实验采用国标法(gb\T4789.2-20XX)对独立包装小蛋糕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与gb7099-20XX糕点、面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冷加工糕点中菌落总数≤10000(cfu/g)的数据对比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冷藏对蛋糕的保鲜及抑菌作用。3、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食品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菌落总数即为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 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恒温培养箱:36℃±1℃,30℃±1℃。3.2冰箱:2℃~5℃。 3.3恒温水浴箱:46℃±1℃。3.4天平:感量为0.1g。 3.5均质器。3.6振荡器。

食品菌落总数检测

【GB/T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引用标准 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4 设备和材料 4.1 温箱:36±1℃。 4.2 冰箱:0~4℃。 4.3 恒温水浴:46±1℃。 4.4 天平。 4.5 电炉 4.6 吸管。 4.7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4.8 玻璃珠:直径约5mm。 4.9 平皿:直径为90mm。 4.10 试管。 4.11 放大镜。 4.12 菌落计数器。 4.13 酒精灯。 4.14 均质器或乳钵。 4.15 试管架。 4.16 灭菌刀或剪子。 4.17 灭菌镊子。 5 培养基和试剂 5.1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 4789.28中4.7规定。 5.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 4789.28中3.22规定。 5.3 生理盐水。 5.4 75%乙醇。 6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图略) 7 操作步骤 7.1 检样稀释及培养 7.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 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7.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火菌吸管。 7.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7.1.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7.1.6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48±2h。 7.2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7.3 菌落计数的报告 7.3.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平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7.3.2 稀释度的选择 7.3.2.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1)。 7.3.2.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中例2及3)。 7.3.2.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4)。 7.3.2.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5)。 7.3.2.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6)。 7.3.2.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

(完整版)实验八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八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及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国标中关于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检验原理、检验依据、数据处理和报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应用平板计数技术测定污水中细菌总数。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灭菌水; 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 水样的准备 河水,已采集。 (2) 细菌总数测定 [1].稀释水样取3个灭菌空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水。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9 ml灭菌 水内,摇匀,再自第一管取1ml至下一管灭菌水内,如此稀释到第五管,稀释度分别为10-1、10-2、10-3、10-4、10-5。稀释倍数看水样污浊程度而定,以培养后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的稀释度最为合适,若三个稀释度的菌数均多到无法计数或少到无法计数,则需继续稀释或减小稀释倍数。 [2].用灭菌吸管吸取1ml稀释水样,注入平板培养基的中心,并用无菌三角玻棒进行涂布。 每个稀释度做三个平行,共做九个平皿。 [3].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进行菌落计数。两个平板的平均菌 落数即为1ml水样的细菌总数。 (3) 菌落计数方法 ①先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其中一个培养皿有较大片状菌苔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培养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