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分析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分析王革广州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逐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为实现教育目标,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水平,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促进相互协作的团队教学模式形成。
文章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分析具体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一系列团队构建策略,以期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为课程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成功推进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教学团队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课程整体目标的完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调查分析、制定计划、组成团队、实施计划、建设完善等一系列过程,保证每一步的顺利开展是确保建设高校高质量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根本任务和保证。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概念团队是一群具备不同知识技能的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组成的人的集合,以团队协作为核心,以发挥组织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实现整体绩效目标为基本特征。
相应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是由掌握不同模块体育知识的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共同享有荣誉、承担团队责任的教师集合,具有优势互补、目标明确、团队意识强等系列特征。
除此之外,体育课程教学团队还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课程教学能力,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在目标清晰、人员信任度高、良好沟通,领导支持等条件完全具备之时方可建立。
二、建设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的任务及具体策略(一)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应首先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课程规划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课程建设应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实现授课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发挥体育课户外教学的优势,使每位同学都得到正确的体育指导,避免错误动作对学生身体骨骼造成的伤害。
2017 广州市社科 立项

7 王和勇 华南理工大学
8 赵元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9 吕立才 华南农业大学
10 刘建进 广州商学院
11 刘鸿优 华南师范大学
12 刘晓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13 宾宁 广东工业大学 14 滕宏庆 华南理工大学 15 吴菊华 广东工业大学 16 王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 17 田新朝 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8 闫埔华 暨南大学 19 欧江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 郭文伟 广东财经大学 21 李红锦 华南理工大学 22 李超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3 左晖 广东工业大学 24 赖伟娟 华南理工大学 25 朱殊洋 广州市委党校 26 孟凡强 广东财经大学 27 吴强 广州商学院 28 孙辉 广州大学 29 何亦名 广东金融学院 30 庄德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1 程风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2 范兆斌 暨南大学 33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34 于大川 广东金融学院 35 王红丽 华南理工大学 36 颜海娜 华南师范大学 37 李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38 贺勇 广东工业大学 39 彭思喜 华南农业大学 40 张树旺 华南理工大学 41 林学军 暨南大学 42 叶文晖 广东财经大学 43 华幸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44 刘石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零售业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机遇、经验与发展策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69流通零售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机遇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增长到发展放缓,线上线下协同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2015年9月,国务院首次发布有关线上线下的政策——《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
在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过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并特别提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国家政策的支持引领线上线下互动融合,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引导传统流通零售企业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优势相融合,推动现代流通变革与重构。
其次,2011-2017年,我国网络流通零售市场交易额在整个流通零售业的占比逐年增大,尤其是2015占据整个流通零售业交易总额的12.6%。
在网络流通零售规模壮大的同时,传统流通零售企业也开始实施“实体店+互联网”的版图重构战略,将自身线下优势与线上优势相结合,加速线上线下协同步伐。
同时,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软硬件配送措施也逐步完善,给整个流通零售业重构业务版图提供良好环境。
其中,2017年移动互联网的交易规模占到网络交易总额的71%,成为人们网络消费的主要渠道。
在消费方面,人们不仅追求线上购物带来的快捷,还追求线下体验带来的享受。
线上线下融合结合大大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方式,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更加高效便捷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2010-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109武 亮 副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州 5105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ZH119)、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GD17YGL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元增长到3639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5915元增长到13432元。
南国意蕴_古今齐鸣——岭南风格当代音乐作品创作特征概览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陈培勋的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中,吸取了广东特色歌曲《双飞蝴蝶》和《水仙花》作为主题,将线性思维与西方变奏曲体相结合,突出了原主题在不断渐变过程中的线条特征。
房晓敏在扬琴协奏曲《莲花山素描》中,通过运用“多重线条”的并置,发挥主题在“线性”与“面性”、“时间”与“空间”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三)特性节奏的提炼在岭南当代音乐作品中,除对特性音调与线性思维进行充分挖掘外,使用独具岭南特征的特性节奏元素作为创作素材也是其中重要的手段。
如曹光平的管弦乐作品《双猴戏金狮》将舞狮节奏律动穿插于打击乐声部间,据此形成作品的核心音响层与推动作品动力性展开的源动力;房晓敏的民族管弦乐《禾楼随想》以广东清远地区的“禾楼舞”为素材],将其提炼出的五种节奏元素进行发展,描绘出一幅从祈雨、祈丰收与欢庆的场面。
严冬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客家新春》中,通过两种富有律动性节奏的穿插作为全曲发展的源动力,在此基础上,由此展开对热闹、喜庆、团员等新春场景的描绘。
三、以“颂”为纲,拓展内涵随着大量岭南风格当代音乐作品的推陈出新,大多数作曲家对于“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内涵也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层次的认识与见解。
他们不再以显性的岭南风格韵味呈示为中心,而是以“和而不同”的美学理念重新进行思考与表达,将个人对于岭南文化与风俗、历史与人文、传统与时代等关系的理解注入到作品的构思与创新之中。
(一)文化符号的再塑造以标志性的岭南文化符号作为标题进行创作是新时代岭南当代音乐作品创作中涌现出的重要题材。
他们或以此符号作为创作灵感来源,或将它置于广阔的文化视野与中华文化相关联,塑造出新岭南音乐风格样式。
如:曹光平的室内乐《开平碉楼随想曲》立足于岭南地域文化,用集合思维作为组织全曲音高素材基础,将岭南音乐元素与自由无调性、泛调性等组织手段相结合,试图展现出作曲家心中对于独特时代烙印的想象。
同样,刘媛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以富有客家音乐特征的羽—商纯四度作为音高素材[5],将其置于“双四度框架”②之中,形成全曲在音高组织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如何提升政府回应性地方行政改革的策略和逻辑——基于M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过程的历时分析

在经济社会环境急剧转变的当下,公众面临的生活压力增大,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复杂多元。
如何迅速有效地回应公众需求,建立高效的回应型政府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公共管理变革难题。
中国各级政府通过完善问责机制、规范行政程序、优化办事流程、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改革举措来提升对公共需求的回应性。
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在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络问政、推动公共服务下沉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
这些举措不仅使地方政府更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要,也使之成为政府回应性改革的案例。
本文选取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中等的M 市,聚焦其过去20年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
通过分析M 市的案例,展示地方政府成功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行动策略,总结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建构的关键因素,探讨中国回应性地方政府建设的特点。
二、实现政府回应性:理论积累与实践进展研究发现,增强政府回应性对提升公共治理绩效意义重大。
学者们认为,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应改变定位,走向更关注公众利益、解决公共问题的“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
a 对政府回应能力的关注和培育不仅可以促进公共管理体制的完善,还能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相互理解,推动合作共治的实*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项目“选择性政府创新:基于珠三角社会治理实践的研究”(GD18YGL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朱亚鹏,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510275)。
a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2021年第2期朱亚鹏 何 莲[摘 要] 当前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公众需求复杂多变,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来提升政府治理回应性,已成为提升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共识。
人机交互中的社会临场感研究——以弹幕短视频为例

◎2023年第3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用户应急信息行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20XTS02)研究成果。
人机交互中的社会临场感研究——以弹幕短视频为例*李晶,薛晨琦,宋昊阳摘要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交互的主要场景,社会临场感被证明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用户心理体验,但已有文献缺乏对社会临场感的量化研究以及影响机理的揭示。
弹幕短视频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机交互应用,弹幕为创造社会临场感提供了载体。
文章以B 站的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 工具收集视频弹幕共299,994条,采用数据挖掘及文本分析法,从情感、认知两个维度出发,计算每个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用户视频使用行为的关联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短视频的社会临场感水平与视频播放量、用户点赞量、用户投币量以及视频弹幕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论为拓展人机交互领域的社会临场感理论,以及基于用户视角促进科普类视频的分享与传播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人机交互社会临场感弹幕信息分析文本分析引用本文格式李晶,薛晨琦,宋昊阳.人机交互中的社会临场感研究:以弹幕短视频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3,43(3):141-150.Research on Social Pres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aking Short Videos with Bullet Screen as a CaseLI Jing ,XUE Chenqi &SONG HaoyangAbstrac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scenario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t present.Socialpresence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user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tha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owever ,there are few quantitative researches on social presence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Short video with bullet scree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s.Bullet screen provides a carrier for creating a sense of social presence.This article takes the popular science videos at Bilibili as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python tools to collect a total of 299,994bullet comments (or ,real-time comments )from the videos ,and employs data mining and text analysis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social presence level of each video from th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On this b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social presence of the video and the user's video use behavior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video ’s social presence and the volume of video views ,user likes ,coin-loading and bullet comments.This study provides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presence to the field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promoting the shar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popularscience video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Keyword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ocial presence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bullet comments ;textanalysis1410引言随着计算机迅速发展,“面对面”的信息交互逐渐被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取代,计算机媒介沟通(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时代随之到来,依托计算终端开展一对多的“虚拟”交互成为日常。
图像学和影视学视角下的动画理论研究

图像学和影视学视角下的动画理论研究作者:刘素君来源:《大观》2023年第10期摘要:动画是一门将绘画、文学、电影、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结合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市场的需求推动着动画的发展,动画已经成为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动画的传播与应用已经深植于大众的生活。
动画务实,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导致动画的学术理论薄弱。
在图像学和影视学的视角下,从动画的艺术本性、社会文化价值、人伦教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提出观点和思考,以期促进中国动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动画;图像学;影视学;理论研究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图像学和影视学交互视野下的动画研究”(GD20XYS17)阶段性成果。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动画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到传统的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再到如今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科普教学和元宇宙,动画既丰富了人类的娱乐方式,又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无论动画的应用和形式如何多样,它都承载着人类的理解和记忆。
动画是一种借助新媒介来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它不仅加速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还对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和构建。
一、动画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动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动画产业化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经济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的实践,分析我国动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给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理论依据。
二是动画教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教育视角出发,根据学科课程体系,分析教学方法的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为动画人才培养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促进我国动画教育健康发展。
三是对动画本体的理论研究。
以动画作品为语言文本,进行结构研究和形式分析,从社会责任、人伦教化等角度,探讨动画内容的社会意义。
这些研究在当前动画理论的基础上,索引阐发、建构体系,为后继者的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综上,可以看出当前的动画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动画产业发展和动画教学方面,缺少更深入的学术理论思考。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价格歧视

大数据为企业获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信息提供了便利,为企业实施歧视性定价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企业的价格歧视行为对社会福利和行业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有必要在传统价格歧视理论的基础上,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价格歧视现象,正确把握大数据时代下价格歧视的研究方向。
一、传统价格歧视理论概述1.价格歧视的定义国外许多学者曾经尝试在研究中定义价格歧视这一现象。
早期研究文献中,施蒂格勒(1987)提出,如果同一公司生产的两种产品,价格比率和边际成本比率相差较大,则存在价格歧视;斯托(2007)综合了前人的观点,认为“当同一产品价格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变化不能完全以产品边际成本的变化来解释时,可以认为存在价格歧视”。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价格歧视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和规范。
孙冰等(2005)提出价格歧视即“差别价格”,就是当同一产品销售给不同消费者时,对于不同的产品成本索取相同的价格;陈咸奖(2007)认为价格歧视就是对消费者索取并不能反映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区别的不同价格。
这两种表述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者对价格歧视与差别定价的关系的判断过于绝对,忽视了两者之间关于产品成本是否必须相同的区别;后者未能明确指出歧视性定价的实施主体。
2.价格歧视的实施条件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要使价格歧视成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对产品定价有着话语权。
这是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因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是有限的,单个厂商可以自己制定歧视性价格;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是水平的,需求价格弹性无限大,每个厂商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第二,消费者对市场上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偏好和购买能力,并且厂商能够获取这些信息。
只有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即所谓的“看人下菜碟”。
第三,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是处在相互隔离的市场上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排除中间商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转售来获取利润,从而使厂商能够实现价格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外语专项
申请书
项目类别
研究方向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О一七年三月
申请者的承诺:
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如果获准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协议,遵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注意事项
一、本表请如实填写。
二、封面“研究方向”栏,按申报范围填写。
三、本表第一项“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情况”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1、研究类型:指本项目研究属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综合研究等。
2、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财务管理人员。
3、预期成果形式:指最终成果形式,含专著、研究报告、论文等。
四、本表第四项“经费预算”所列经费使用范围与比例参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粤宣发[2007]10号)。
五、申请人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者,不填本表第五项“推荐人意见”。
六、本表内“申请者(签章)”和“推荐人姓名”处须手写,不能打印。
七、本表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成册。
八、本表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加具单位意见,并统一报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B座9楼,邮编:510635,电话:(020)83825078、83830154。
一、项目负责人、主要参加者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三、项目负责人正在主持的其他项目:
四、经费预算
五、推荐人意见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七、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八、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