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36学时)

绪言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特征与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目标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目标及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基本途径与要求。难点在于把握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

3、时数:1学时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以及学校体育的目标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以及学校体育的目标难点在于把握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3、时数:1学时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四、实况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

本篇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的体能、体

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体育课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等7项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的特点、基本规律、内容与手段;体育教学的教育、教养与发展的原则、方法;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组织、密度与负荷和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与考核等。

第三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基本规律、内容与手段;体育教学

的教育、教养与发展的原则、方法;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组织、密度与负荷和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与考核等。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手段;体育教学的教育、教养与发

展的原则、方法;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组织、密度与负荷和体育教学

工作的计划。难点在于把握体育实践课的结构、组织、密度与负荷和体育教学工作的

计划。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特点;体育教学目标及制定教学

目标的依据和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和结构;体育教学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二、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体育教学过程曲基本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及其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难点在于把握教学手段及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概述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发展,重点阐述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同时简述了常用教学手段及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节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三、教材纲要体系

第三节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

一、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

第四节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选用

第五章发展学生的体能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体能的概念,体能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井对发展体能的原则与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体能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难点在于把握发

展体能的原则与方法。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体能的概念,介绍了体能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井对发展体能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一节发展体能的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二、发展体能的意义

三、发展体能的特点

四、运动能力与身休素质的关系

第二节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发展体能的原则

第四节发展体能的方法

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难点在于把握体育

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

3、时数: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韦主要阐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等。

第一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

第二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

第三节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法

第七章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内容及途径与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及途径。难点在于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幸阐释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内容及途径与方法,并介绍了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第一节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正面教育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四、集体力量教育的原则

五、知行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第八章体育课教学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课的基本类型、结构、组织形式、

教学常规、密度、负荷和评析课等基本理论知识,重点介绍测定课密度、负荷与评析课的基本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密度、负荷和评析课等

基本理论知识,重点介绍测定课密度、负荷与评析课的基本方法。难点在于把握测定课密度、负荷与评析课的基本方法。

3、时数:4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学校体育课的基本类型、结构、组织形式、

教学常规、密度、负荷和评析课等基本理论知识,重点介绍测定课密度、负荷与评析课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一、体育课的类型

二、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体育课组织

一、概念

二、体育课组织的内容

三、体育理论课的组织

四、体育实践课的组织

1 体育课堂常规。

2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3.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

4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

一、体育实践课的密度

(一)概念

(二)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三)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评价方法

二、体育实践课的负荷

(一)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1.心理负荷的概念。

2.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安排

3体育课心理负荷的测定。

4.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体育课准备与分析

一、体育课前准备工作

(一)体育理论课的准备

(二)体育实践课的准备

二、课中的工作

1.理论课堂工作

2.实践课课堂工作。

三、课后工作

四、评价体育课效果的意义与内容

第九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文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

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意义、种类、内容与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文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难

点在于把握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文件的方法。

3、时数6学时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文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体育教学工作考柱的意义、种类、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和意义

(二)制定全年教学计划的要求

(三)制定全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步骤与方法

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与意义

(二)制定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要求

(三)制定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一)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与意义

(二)制定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

三、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二)教师工作态度与质量的考核内容和方法

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纽成部分,它与体育课教学一道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总体。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课外运动竞赛三个方面:本篇主要阐述了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特点、目标与原则、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计划与评价;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目标、原则、方法,内容及计划与评价和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种类与方法等。

第十章课外体育锻炼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难点在于把握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幸在概述课外体育锻炼地位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

第一节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与地位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与原则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一)内容的丰富,睦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二)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三)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四)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五)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任务)

第三节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课外体育锻练的内容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校内体育锻炼

一、课外体育锻练工作计划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与目标,课外运动队的组建、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课外运动队的组建、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难点在于把握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在概述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与目标的基础上,主要阐述课外运动队的组建、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简述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

第一节课外运动训练概述

一、课外运动训练概念

二、课外运动训炼的特点

(一)课外运动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

1.训练内容的专门性:

2.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3.个别针对性。

4.训练成绩的表现性。

(二)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

1 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 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三、课外运动训练的目标

第二节课外运动队的组建

(一)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

(二)教育和体育部门布置的任务

(三)要考虑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和生源情况

二、运动员选材

一是经验选材;

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一)身体形态指标

1.身高

(1)从遗传方面预测身高。

(2)从现在的身高推算未来身高,

(3)从骨龄预测身高。

(4)从手长、脚长预测身高。

2.体围。

3.身体充实度:

4、跟腱及足弓。

5 臀部。

6.体重。

(二)生理机能指标

(三)身体素质指标

(四)基本技术

三、运动队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炼相结合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周期性原则

五、区别对待原则

第四节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

一、身体训练

二、技术训练

三、战术训炼

四、心理训炼

第五节课外运动训练的方法

一、变换训练法

二、持续训练法

三、循环训练法

四、竞赛训炼法

第六节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

(一)多年训练计划

(二)全年训练计划

(三)阶段训练计划

(四)周训练计划

(五)训练课计划

二、课外运动训练的评价

(一)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内容

1.对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检查与评定。

(1)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2)技术、战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3)心理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2.对运动队的检查与评之

(2)训练课质量的检查。

(3)运动成绩的评定。

(4)运动队各种规章制度的检查。

(二)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种类

1.基础评价

2 平时评价

3 总结评价

(三)课外运动训练评价的方法

l 测定法。

2.观察法。

3 调查法。

第十二章课外运动竞赛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特点、原则、种类与方法,组织与基本要求,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计划与规程等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课外运动竞赛的原则、种类与方法,组织与基本要求,

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计划与规程。难点在于把握课外运动竞赛的方法,组织、计划与规程。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幸主要阐述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特点、原则、种类与方法,论迷课外运动竞赛的组织与基本要求,介绍课外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计划与规程等内容。

第一节课外运动竞赛的概述

一、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

(一)普及方面

(二)提高方面

二、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

三、课外运动竞赛的目标

四、课外运动竞赛的原则

(一)小型多样

(二)业余自愿

(三)公正合理

(四)健康安全

第二节课外运动竞赛的种类与方法

一、课外运动竞赛的种类

1 对抗赛。

2 友谊赛和邀请赛。

3‘测验赛。

4.选拔赛。

5.表演赛。

6.等级赛。

7.通讯赛。

二、课外运动竞赛的方法

(一)比赛的方法

1 淘汰法。

(1)单淘汰法。

(2)双淘汰法。

2.循环法。

(1)单循环。

(2)分组循环。

(3)双循环。

3 顺序法。

4.轮换法。

5.游戏法。

(二)评定运动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l 评定个人运动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2.评定团体运动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第三节课外运动竞赛的组织

一、运动课外竞赛的组织与领导

二、运动课外竞赛的常见形式

(一)田径运动会

(二)单项运动比赛

(三)达标测验赛

(四)教学比赛

(五)体育节

(六)冠名体育比赛

(七)体育知识比赛

三、运动课外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一)年度竞赛日程计划

四、运动课外竞赛的基本要求

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

本篇包括学校体育管理概述、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等4章内容,分别论述了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原则,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基本概念,《学枚体育工作条

例》与《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以及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行政法规;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师的)作特点、职责和条件,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概念、意义与制定方法,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依据、内容和方法。

第十三章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等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

评估等内容。难点在于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与评估等内容。

3、时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幸阐述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概念特,良、意义、目标、依据和原则,并介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体制、内容和方法等问题。

第一节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三)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二、学校体育管理目标

三、学教体育管理的依据和原则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一、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

第三节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学校体育管理内容

(一)学校体育宏观管理

(二)学校体育微观管理

二、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一)法律法

(二)行政法

(三)宣传教育法

(四)奖惩法

第十四章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意义、特点和主要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难

点在于把握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意义、特点和主要内容。

3、时数:1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意义、特点和主要内容,并对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概括性的介绍。

第一节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概述

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概念

第二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二、两个(条例)的基本内容

(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内容

(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内容

三、两个<各例)的特点

第十五章体育教师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条件。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育教师工作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

条件。难点在于把握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时数:l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

点、体育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条件;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等。

第一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二、体育教师的作用

第二节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和条件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体育教师的职责

三、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三)合理的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2 专业知识。

(四)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第十六章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

l、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概念、意义;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壕,学校

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难点在于把握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方法步壕。

3、数:2学时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概念、意义;介绍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一、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概述

(一)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概念

(二)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意义

(三)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内容

二、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制订

(一)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依据与基本要求

(二)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方法步骤

第二节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

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概述

(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意义

二、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

(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

(二)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内容

(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指标

(四)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法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教学提纲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 你必须知道!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父母在心里是怎样的喜悦啊。不过,现在孩子会爬的越来越少了。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宝贝工作室 婴儿大运动发育与训练 婴儿大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婴儿大运动训练的方法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45度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45度,训练者

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度),并能向左、右方向看。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绪言 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与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就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就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奴隶社会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与庠;西周:国学与乡学。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就是“六艺”1。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与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苏区学校体育受到重视,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与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毛泽东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群体司学校体育处。同年,教育部与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 学时。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苏联十年体育教学大纲向全国体育教师介绍,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国家体委于1954年参照苏联模式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1952年创办上海体育学院,此后1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乐与体育有关。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诗、书、易、礼、春秋 4一般的历史分期就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 5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2学时,高校3学时。

体育老师说课及面试题

说课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一般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主要采取“备课以后的说课”形式,即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或进行演示,供专家们评说。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阐说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说明老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用到哪些教具。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和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说明和演示 主要说明和演示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和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四、板书说明和演示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或进行展示。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测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考研资料学校体育学重点.doc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1.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 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2.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 在内的全面教育。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3.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 物。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 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2.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 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3.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如19世纪中,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 四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 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完美运动,在教学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 2.军国民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 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军国民教育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3.苏联凯洛夫构建的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课程体系的影响,除了强调共产 主义思想教育以外,其强烈的主智主义――科学主义色彩成为其课程体系的特色,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个中心论),三个中心的核心则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简称“三基”。主智体育思想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凯洛夫提出了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5大教学原则。) 4.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了了终身体育的主张,1970年,欧洲娱 乐会议发表了“休闲与娱乐宪章”。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考研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第一,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 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 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校体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是阐释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分为4篇,即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现实学校体育实践及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思考。 (三)重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引入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学期期末考试。评价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用笔试开卷。比例为10%、10%、8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 编次绪言一二三四 学时 1 6 15 10 8 第二部分:复习大纲 绪言 1、目的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 2、复习重点: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 4、思考题:什么是学校体育学?它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复习重点: (1)、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2)、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体育史》 4、思考题: (1)、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所取得的成就。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授课学时:54 学时课程学分: 3 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人民体育。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运动损伤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损伤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injury rehabilitation)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32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损伤康复学》,张笃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2.《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王予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3.《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运动解剖学》,李世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运动损伤康复学随之产生,运动损伤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特殊专业,综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所导致的伤病、功能障碍和残疾的预防、功能评定以及治疗等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康复的科学。 运动损伤康复学是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三篇共35章,前两篇以了解和理解为主,第三部分要求掌握。能够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延伸教材以外关于运动损

伤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课程目的: 使学生了解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系统解剖、运动卫生、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理解康复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包括康复学特征、康复学评定、康复学技术、康复学工程等;掌握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12种运动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篇运动医学概论(18学时) 第一章了解运动医学的研究内容(1课时) 1.了解研究内容 第二章了解运动系统解剖(1课时) 1.了解运动系统 第三章了解运动卫生(1课时) 1.了解运动的卫生常识 第四章运动生理(2课时) 1.理解神经系统调节 2. 理解激素、水和蛋白质代谢 3.理解并掌握心血管系统调节、呼吸系统调节、运动系统调节 第五章运动心理(2课时) 1. 理解运动员心理紧张 2.理解运动员竞赛时的身心变化 3.理解运动心理能量变化、心理能量的自我调节 第六章运动员的体格检查(1课时) 1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 2理解心血管功能检查和评定 3掌握呼吸功能检查和评定 4掌握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运动员营养(2课时)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四、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三、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总额为2万,学制2年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教育管理,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教育管理学 学科教学(思政),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考研试题 学校体育学 简答(3*10):1.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2.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3.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论述(2*30):1.课程实践管理内容 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 材料(70):体育课程如何对待学生体育兴趣 运练训练学 名词解释(5*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非衡结构补偿、双周期、快速力量、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技术风格、骨龄、目标设置技巧 简答(2*20):1.体能训练的要求 2. 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比较与应用 分析:1.年度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30) 2.根据全运会比赛,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正常发挥取得三连冠,有的发挥失常未进前八,有的则打破纪录(40 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 名词解释(10分) 1. 管理学 2. 管理体制 二. 简答题(20分) 1. 请写出你上所知道的10个国际性、区域级和中国的体育组织。 2. 请写出你上所知道“九运会”的组织程序。 三. 论述题(40分) 1. 试述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管理。 2. 试述学校体育中的主要管理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2007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学校体育学 一、简答题(50分) 1. 简要说明你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的认识。 2. 简要说明你对不同阶段体育课程目标、任务和教学方法方面异同的看法。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下面是有关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一些调查数据,其中表1是对广州市1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表中数据表示对有关运动兴趣的问题进行选择的百分比;表2是广州市区初中生对影响自身体育学习积极性因素的选择。请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回答问题: 1. 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什么规律性?请略加阐述。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