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9: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勃列日涅夫打算:“一劳永逸 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 近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 标实施“外科手术核打击”。
1969苏军进攻珍宝岛, 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
岛执勤Biblioteka 2.背景: 50年代开始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美国敌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 紧张; 打破大国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 环境。
3.重大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2)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银河”系列计算机
(1) “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 (2) “银河—Ⅱ”型(1993年):10亿次/秒 (3) “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 (4) 神威•太湖之光(2016年)
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
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
垄断,要消灭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国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 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20世纪80年代,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
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和1994年建
材料一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一年……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 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 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 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
材料二 1935年钱学森赴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二战期间,钱学森是 众多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之一。1947年 钱学森成为麻省 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被授予上校军衔,但他仍然希望回到中 国。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 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 热血只图报国。我以为,我的根在中国。”几经曲折,中方以释放 美国战俘为条件,才使钱学森一家达成心愿。钱学森牵头建立中科 院力学研究所,倡议并参与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为“东风一 号”弹道导弹和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 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袁隆平提供了技术,他研制的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产量大增。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 首次成功培育出: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家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 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 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 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 去!” ——美国海军部次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 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 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 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 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 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 机的国家。加速了国家信 息化发展。
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 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 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何为“两弹一星” “两弹”:原子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对于中国发展核事业有人说:
原创9: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1995年, 曙光1000 , 25亿次/秒; 银河—2I003年, 曙光400银0 ,河—3Ⅱ-10万亿次银/河秒—;Ⅲ 1983年21020月9年诞,生 “天河19一92号年”诞生,120169万97亿年次通/过秒国。家鉴定,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 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 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 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的人才?”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袁隆平:吃着中国的大米,心里却 装着世界的温饱。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 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1.成就 1964,偶然发现优势明显的天然杂交 水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试验 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二号 增产20% 2001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THANKS1.计算机的研制 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1983年,成功研制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 机——“银河-Ⅰ号”。
表明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 国家信息化发展。
“银河—Ι号”巨型计算机
“银河—Ι号”的诞生,使 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 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 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 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 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 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 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 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 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 计算机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 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 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环境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作出正 确决策 。
我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
★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精品课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1964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1973年,选育出新品种南优2号。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3年9月,湖南邵阳隆回由袁隆平选育的超级稻 “Y两优900”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 袁隆平院士准备再用几年时间,在90岁时突破目前 亩产1000公斤的难关。
2、生物技术
(1)中国首次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 鼠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1965年,中国在世 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岛素。
人工牛胰岛素的 合成,标志着人类在 认识生命、探索生命 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
高倍显微镜下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胰岛素结晶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材料2: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 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需要,提出 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 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认为,这侵犯了中国主权, 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
材料3: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 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 — 毛泽东
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问题探究二: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些 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 础是密切相关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 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课件6: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计算机技 术
银河-I号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3年 表明、加速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 卫星
【思考1】“两弹一星”是在什么国际背景下研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 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武
材料三 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 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 “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原因: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人物)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技)
原因总结: 前提: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 政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人物: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思考2】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上学习了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问题: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政治上 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经济上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科技上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
步发展;加强了中外科技交流。 精神上 振奋了民族精神。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课件7: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卫星
载人航天
1992年,战略决策,2003年, 杨利伟(第三个掌握此技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 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秦
山
核 中国在任何情
电 况下都不会首
站 内
先使用核武器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 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 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 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中国第一种弹道导弹——东风(DF-1)短程弹道导弹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 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 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 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 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 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 养活6000多万人。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农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资料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 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增长了2.2倍。1976—1998年,中国 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每吨 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 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 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 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 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 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 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 两弹一星”精神是 热爱祖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 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 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1999年起, 神舟”号飞船4 年起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2003年起, 年起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 舟五号成功发射。 航天英雄杨利伟 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舟五号成功发射。 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 岁的 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 ,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 岁的费俊龙 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 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 日搭载翟志刚 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 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 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 中国人, 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 空行走的国家。 空行走的国家。
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 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 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 望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 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 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 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 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 饥饿的女孩》 《饥饿的女孩》(摄影者是 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 年普利策奖得主、 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 摄影家凯文·卡特 卡特。 摄影家凯文 卡特。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 枯的土地, 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 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 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 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 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 兀鹰。) 兀鹰。)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原子弹 导 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 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 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c. 卫 星 技 术
“东方红一号”重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公斤, 量173公斤,比苏、美、 公斤 比苏、 法、日等国的第一颗 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 要重。 要重。卫星的跟踪手 信号传递方式、 段、信号传递方式、 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 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 卫星的水平。 卫星的水平。 它的发射成功使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发射卫星的国家。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
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1911-2009), 浙江杭州人, 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 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 获博士学位,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 弹研究。 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 援祖国建设, 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 局阻挠,历时5 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 1955年回国 他对中国火箭 年回国。 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 隆 平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 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简介 2、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 2004年 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1964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 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 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 1964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 袁隆平(1930.9— ): 袁隆平(1930.9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 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 南优2 2001年 新品种 南优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 于北京。 于北京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始人,被誉为“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 ,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当代神农” 米神” 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米神 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父”、“当代神农”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 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 性饥饿问题。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性饥饿问题。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 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年,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1960” 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 誉。 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 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2004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发表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 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500多万儿童死亡 多万儿童死亡。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航天技术的重大意义
•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 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年第一颗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年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1、立场: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 主张全面禁止和 彻底销毁核武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2.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b. 火 箭 导 弹 技 术
目的: 目的:
(2)重大成果: a. 核 科 学 重大成果:
邓稼先( 邓稼先(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中国物理学家; ),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学位,当年返回祖国。 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 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 组织领导者之一。 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 国的“两弹元勋” 国的“两弹元勋”。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 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吗?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 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 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 题。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 东方红一号” 星“东方红一号”
)、“ (3)、“两弹一星”的重大意 )、 两弹一星” 义
•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也有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利于世界和平 • 促进了其他领域 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 的发展 如航天技术
第19课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