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治病绝技(终审稿)

合集下载

胡涂医功法

胡涂医功法

胡涂医功法胡涂医功法(第一版)“金刚印”大拇指掐在无名指的指根下面。

经常做,可以恢复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本能”。

——摘自《医家秘传2,人体有个拒绝病毒的开关》“后溪穴”:握拳,小指头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地方就是。

它能“泄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椎”。

——摘自《医家秘传3,人体有个纠正颈椎、腰椎毛病的开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1)左手握住孩子的右手腕偏上一点点的地方,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的右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连推49下或81下。

古人管这叫“清天河水”,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很快退烧。

2)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沿着孩子左手前臂尺侧,自腕纹尺侧推向肘关节,连推49下或81下。

注意次数与刚才推右手臂的次数最好一样。

古人管这叫“退六腑”。

3)左手握住孩子的任何一只手,让他的手心向上,您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纹面从孩子的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推向指尖。

也推49或81下。

古人管这叫“清肺经”。

力度不要太大,如果孩子皮肤太嫩,可以用鸡蛋清薄薄涂一下孩子的手臂再推。

——平时不发烧不咳嗽时也可以如此做一做,但是次数不用太多,以7或9的倍数为佳。

——摘自《医家秘传,人体有条退烧、止咳通道——兼答“新浪网友》“心肾相交法”:躺在床上,舌抵上颚(即把舌头放在上门牙后的那个坑坑洼洼的地方),把两手的食指,塞两耳朵(松紧以不透气为度),调匀呼吸之后,用“心”去“听”您的呼气,听着这股气一直被呼到您的两个脚底板,这样“听”两三口“呼”气后,很多人就会感觉输精管、尿管有收缩感,口内有口水。

吞下口水,睡觉!——整个过程三五分钟就好。

千万别多做!功效:a)强心补肾,使身体水火既济,从而调整五脏六腑。

减少做梦。

b)炼精化气。

c)其它功效实践的人会知道。

——摘自《医家秘传,教你如何少做梦》“睡仙大法”:a) 右侧卧(就像寺庙里的卧佛那样,左手手心向下自然搭在左跨上,右手放在枕头上或右耳下),躺好后,默念这首诗:“真人本无梦,一梦则游仙。

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解说

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解说

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解说(2013-04-21 19:28:41)转载▼标签:杂谈黄凯著前言一、《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的来源二、自我保健的意义三、关于日常起居饮食的意义四、“仙人推背”的意义五、“仙人推筋”的意义六、十指拉勾保健法的作用七、提水功的作用八、膝盖走路功的作用九、会阴保健法的作用十、五脏六腑保健法的作用前言人为什么要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起床,为什么每天要吃五粒苦杏仁,为什么要做自我保健,为什么要用小手指提水,为什么要用膝盖逆时针走九圈……。

胃是水谷之海,六腑的源泉,我们现在食用的粮食,蔬菜大部分都含有化肥、农药的成分。

我们现在食用的猪肉、淡水鱼、肉鸡和许多动物肉类都是食用化学催肥剂生长的,凡是五谷、食物入口后都储留在胃里,经过脾胃的运化来荣养脏腑血气。

然而,残留在粮食,食品,肉类的化肥、农药、各种化学药剂的成分都随之隐藏在体内,造成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生成,一、《仙人推背》自我保健的意义:人的脊柱是人体骨骼的大梁柱,脊柱由33 个骨柱相连,各种神经组织星罗棋布,围绕着脊柱遍及全身的每一个部位和五脏六脏。

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否,与脊柱强健程度有重要关系,人体的五大俞穴就分布在脊柱的两侧,脊柱出现毛病,俞穴就不通,人体就会生病,经常疏通脊柱是自我保健的主要方法。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成员,每天晚上在睡前互相间用仙人推背的方法疏通一下脊柱,通过对方的双手,按照书中的方法对神经系统进行调整。

因为脊椎联着整个五脏六腑。

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都在脊柱的两侧,通过双掌的搓擦产生热量,就可以温煦两侧的俞穴。

所以仙人推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搓擦法,从尾间至命门,从命门至夹脊,从夹脊至颈椎,可称之为:“三段疏通法”,每天晚睡前,不论有病无病,只要坚持搓擦九次.有病的搓擦36 次,便可以使人体的“江河”畅通无阻,把人体摄入的营养归人“大海”(髓海,即脑海)。

“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仙人推背一节中把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骶骨、尾骨等每个骨节出现毛病就会发生什么疾病阐述得极为详细。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

神秘的河图洛书,神奇的洛书治疗前言:河图洛书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

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一、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皆可追溯于此,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混天五行图+伤寒论九宫脏腑配八神用药法要图

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混天五行图+伤寒论九宫脏腑配八神用药法要图

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混天五行图+伤寒论九宫脏腑配八神用药法要图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混天五行图+伤寒论九宫脏腑配八神用药法要图2014-04-09 17:32:18| 分类:伤寒探索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李保柱2010-01-01 19:26:56| 分类:杏林杂侃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张仲景撰著《伤寒论》的理论依据是古之河洛八卦象数学说,而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为其立方施治之旨,尤其重视中州脾胃之气的保护,这一显著用药特点与其“执中”和“用中”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令人耐人寻味的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首方中,用甘草者达七十一方之多,其使用频率最高,故甘草一味药有“国老”之称。

因甘草得土气最厚,温补中气,最宜人之脾胃故也。

世人每以为甘草在药中不过调和,无甚大关系,是不识甘草之功也,不知甘草实可重用以收功,而又可调剂以取效,为药中不可缺少之品。

从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八味药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党参,干姜,附子可知,仲景用药思想首重脾胃,次重肝肾,这也与傅青主的用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古之天地人三才一体,天人合一思想,在医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反映。

因为人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而气郁伤肝,色欲伤肾,饮食伤脾故也,能明乎此,则医道可入于出神入化之境伤寒论方药配伍遵河图用药法图.jpg" border=0src="/upload_files/article/63/9_2009 0819160850_p7bu1.jpg" width=600 height=826>混天五行图(李保柱老师)2008-10-22 14:06古之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考星辰之变化而推人命之休咎,运用以数定象,因数明象的独特象数思维模式,以此建构了一套时空合一,三才一体,万物同构的生命数理信息模型,务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从而使模糊数理进一步清晰化,由定性分析的不足转向定量分析的有余。

《中医自然论》——河图洛书一一用药法则

《中医自然论》——河图洛书一一用药法则

《中医自然论》——河图洛书一一用药法则《河图洛书》之图案“相”所表达的河图就是五行在纸面上的点数化表达。

说的是阴阳演变五行的生成数,五行的生数与五行的成数的排列首见《河图洛书》一一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是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五行次序。

这一次序就是五行的生数,于是水生数一,火生数二,木生数三,金生数四,土生数五。

后来又在生数的基础上各加五而成各行之成数。

同时古人对数字又有奇数为阳也为天数,偶数为阴也为地数的分法。

将五行的天地生成之数按五行方位平铺于纸上即是一张河图。

我们这里所说河图五行模式,指的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多方面的内容分类比附到五行,并复合到河图之上而形成的一种五行模式。

河图五行模式主要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河图五行模式中,土居中控四方、四季、由木火金水分居东南西北,及四季春夏秋冬。

以上即為先天《河图》阴阳五行说的根基,并由此形成了中土为枢纽、为太极,水火南北交济,木左金西东西回环之态势。

在配属五脏后,就形成了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脾居于中为一身之本的四时五脏体系。

此种五行演示模式在后世毉典中被广泛采用,如能纳入現代毉学更是人类之大幸。

河图的无极、太极阴阳内涵体现《河图》与《洛书》中央的五点中,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要讨论《河图洛书》用藥灋則,然而事实宇宙万物皆是一体的,在用药法则上毉家是无法脱开阴阳与五行的,甚至可以说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

《内经》实际上传承于《河图洛书》,多以阴阳五行合论,如《阴阳应象大论》所涉内容既有阴阳,无极生太极,太极而分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五行,故五行一一阴阳,阴阳一一太极,太极一一无极一一至圆。

阳之初為木,阳之极為火,阴之初為金,阴之极為水,“中和” 点(也可称平衡点) 為土。

在《河图洛书》中实际上体现的的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过程。

中间的五点小圆可看作是无极所生之太极,围绕中心小圆流转的一黑一白表示阴阳二气的对待流行,亦即太极生两仪。

藏在河图洛书中的养生秘法武国忠(河洛数息法)

藏在河图洛书中的养生秘法武国忠(河洛数息法)

藏在河图洛书中的养生秘法武国忠(河洛数息法)看这篇文章之前,请大家先跟我一起体验一下:全身放松,端坐在椅子上,眼睛微闭,口微张,然后吸满一口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再用鼻孔慢慢呼气,分六次呼出,呼气的节奏要均匀细长,身体始终保持放松状态。

第六次呼的时候将意识引到腰肾处。

然后体会一下,腰肾部是不是有一种轻松舒适、微微发暖的感觉?在我的上本书《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我给大家介绍过“瞬间强肾法”,很多读者从中获益,我也很受鼓舞。

在外地做活动讲座的时候,不少热心的读者觉得不过瘾,向我咨询还有没有其他强肾健肾的方法。

盛情难却之下,我只好把道家极为珍视的河洛数息法介绍给大家。

这个方法与瞬间强肾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传承更加隐秘。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世人把它看做一句极富想象力的诗句,看重它的文学价值。

但在有修为的人看来,这句诗其实隐藏了道家修炼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肾水的生成问题。

李白被誉为诗仙,与道家颇有渊源。

他的诗中,有浓重的道家思想。

一生爱上名山寻仙的青莲居士,说他懂得道家功夫一点都不为过。

我想,如果他没有道家传承,断然想不出这句契合养生修道的千古绝唱。

肾水的生成问题,还带出了如何补肾的问题。

古人说的是肾的气,现在一般说的是肾的形,体用不分。

不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补肾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区。

事实上,补肾一直存有误区。

关于肾水的生成,一般认为,肾在下,主水,总认为是阴亏,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结果是越补越亏。

甚至有些医家也不明就理,还美其名曰虚不受补。

实际上肾在下,主水,指的是肾与水的关系,犹如一个盛水的器皿,并不是生水的地方。

河图在论述事物的生成时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

这可能是最早关于“肾属水,来源于上”的论述。

其实古人早就在论著中点明了水火既济的奥秘,如《尚书洪范篇》就有“水性下流,火性炎上”的论述。

水之源一定在上,下流者其气一定在上。

同样的道理,上炎之火其质一定在下。

所以古人的小周天产药,先天真火启动是从下丹田开始。

仙人推背操作方法--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

仙人推背操作方法--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

仙人推背操作方法--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2012-11-02 17:26:35)转载▼标签:分类:健康知识转载原文地址:仙人推背操作方法--河图洛书保健推拿技术作者:养生家治疗五脏六腑及腰背部疾病,可采用仙人推背法;无病也可以常用此法保健。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头部不枕枕头,侧向一边,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向上。

术者站在患者左侧。

方法1“耙子推背法”:两手拇指并拢,同时点按颈椎,其余手指接触皮肤,手指尖弯曲,用力向下按,从颈椎开始慢慢向下运至尾闾(长强)。

至长强后,两拇指从长强向上推至命门,三次为一遍。

然后两拇指再回到大椎重复上述手法,其余手指则弯曲成耙状,指尖用力下按,随拇指下运至长强,两拇指仍由长强向上推至命门三次。

如此,反复做9次或36次。

动作要缓慢,由轻到重,以患者皮肤肤发红为宜。

然后用右手拇指点按压痛点,由轻到重,顺转36圈,逆转24圈,再两手重叠用掌根点压压痛点,顺转360圈,逆转240圈。

方法2“合什推背法”:双手合什(手心对手心靠紧),放于尾闾,向上推至颈椎,再从颈椎向下至尾闾,反复做9次,做时患者脊柱有热感,术者手有热感为宜。

亦可以分为三段:即尾闾至腰椎;腰椎至胸椎;胸椎至颈椎,分段搓擦9次,有病的做36次。

仙人推背的治疗范围仙人推背对于治疗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疾病效果显著。

同时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颈椎病、高低血压、头痛、头晕、头胀、惊吓、夜啼、五脏六脏疾病、腰部软组织劳损、腰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后小关节紊乱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颈、肩、背、腰部疼痛的患者,通过仙人推背治疗,多数能迅速治愈。

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这就需要配合点穴治疗,才能效果显著。

仙人推背治疗不仅对神经系统进行了调整,而且对五脏六腑、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也进行了调整,使周身气血流畅。

仙人推背的意义仙人推背按摩法对于治疗颈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疾病效果显著。

同时对于治疗急性腰扭伤、颈椎病、高低血压、头痛、头晕,头胀、惊吓、夜啼、五脏六脏疾病、腰部软组织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基于河图洛书探讨扶阳建中法辨治内伤杂病
王雅娴;朱颖;张文静;陈利;张颖颖;郭立中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24(42)2
【摘要】河洛文化常被视为《易经》的起源,中医又素有“医易同源”一说,本文通过挖掘河图洛书的中医内涵,基于对“重阳气、建中土”思想的研究,结合内伤杂病病因病机探讨,提出针对阳气不足、脾胃失健之证当治以“扶阳建中法”,调中州而安五脏,扶肾阳而建脾土,振心阳并理胃土,为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王雅娴;朱颖;张文静;陈利;张颖颖;郭立中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3
【相关文献】
1.基于扶阳思想运用灸法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
2.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临床“亚阳虚证”辨治探讨
3.朱建贵教授辨治内伤杂病验案3则
4.运用阳和汤辨治内伤杂病心得
5.基于“扶阳”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辨治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治病绝技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河图洛书治病绝技河图洛书治病绝技(珍品藏)河图洛书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

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洛书在中华文化史上,仅留下了“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的歌诀,从未闻有具体疗法产生。

洛书还有疗法天书文化还能产生出技术许多文化、中医、易学及道林修行的老前辈看了我在《武魂》等媒体的论文“神奇玄妙的洛书疗法”,开始不解,后经实践后确实行之有效,纷纷惊喜地来函询问,并感慨这一炎黄圣学终于保存了下来。

此术乃乙亥年我偶遇数术门一前辈相授这一上古奇技,深觉言简意深、妙趣无穷,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痛苦、不需花费钱财、不用辅助器械,绿色健康、人人可行、随手可施等诸多优点,假如持之以治病救人,深积功德;用之以学术研究,重振国医。

符合我中华文化人天相应的大统一健康观。

在倡导“全民健康”的今天,公开此法,让祖宗圣学后继有人,也不为罪过。

“天地之至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

”(《灵枢》),洛书之象,则是天地至数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医圣典《灵枢-九针》中,曾专门有文字阐述洛书九宫与人体肢体、身形相应的人天全息之数理。

我们认为:在洛书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分布管辖范围中,“9”为头,其实,头、喉、颈、脊椎、心脏、小肠都属于“9”的区域;“2”、“4”为肩,还应该包括左右手(从耳至手指的这一线)。

“6”、“8”为左右足,还应该包括从腹股沟到脚趾的这一线;左3右7,中医认为是“左肝右肺”,“3”:为肝、胆、带脉,属于整个躯体的左侧;“7”:为肺、乳腺、带脉,为整个躯体的右侧;“5”居其中,为丹田、黄庭区域,还应该包括肝、肾及六腑;“1”为人体任脉下端(肚脐至生殖器)的这一线,包含生殖系统。

知道了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行政区域”,我们再来了解它们的敏感点(相当于首府),运用敏感点治病,立竿见影。

“2”、“4”的敏感点在耳垂,还有手掌月骨之中的粒骨点上,这在数术家医派中叫做“气门”。

“3”、“7”的敏感点在带脉上,胁下左右双侧,这是一个区域,在本派中,素有“带脉通、全身松”之语;“6”、“8”的敏感点在腹股沟中央、血海穴、委中穴及经外奇穴“畅通点”;“9”的敏感点在人中穴与鼻根交界处的鼻根点,施术时多用一手覆头,另一手拇指内侧横向上推至百会穴方向,一紧一松,有醒脑、急救之妙用。

还有就是双耳尖直上约二横指处的头上敏感点和脊椎临时压痛点。

“1”的敏感点在会阴穴;“5”的敏感点在神阙穴。

研究洛书时,我们都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洛书这样排列的九个数字,其纵、横、斜向相加,其结果都是“15”。

这正与《易纬》中“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的平衡适中思想不谋而合。

祖国哲学认为:人,本秉天地之中和之气而生,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由于阴阳二气交感所致,“保合太和,以利贞”的作用。

天地人三才,人与万物在其中,天地阴阳适中,人与万物才能有生,故伏羲观象画卦,以中和为机要。

《素问》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人处于健康状况时,阴阳曰平;若阴阳绝离,则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所以,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体阴阳错乱;而层出不穷的奇病怪病流行,则是大环境的阴阳失调。

所以,平衡阴阳达到适中的状态,是我们修身、齐家、德行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

古人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又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我们将洛书稍加变化,就可以推演为世界史和人类学及宗教中的千古之谜万字符,万字符其实跟河图洛书、九宫八卦图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有四正、四隅九个交界处,与其说是佛陀胸前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是洛书的转化形态。

根据本门易君师尊的研究,万字符其实就是北斗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旋转,直接投影在大地上的代表天体运行规律的“象形”。

阴阳和合、把握自然就是开悟、就是健康、就是功果。

洛书中纵横斜径相加皆得“15”,可见“15”是一个阴阳平衡、稳定健康的数字。

如果阴阳一方失衡,就会发生病变,那么无论是病变数字还是相关联数字还是洛书方阵的总和,都会发生变动,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其相关部位,来恢复“15”的总和谐,使病变部位随之调整,病象场消失,从而达到健康。

洛书九宫(实八宫)数列如下:东宫:3+4+8=15南宫:9+2+4=15西宫:7+6+2=15北宫:1+6+8=15南北直宫:9+5+1=15东西直宫:3+5+7=15西南东北宫:2+5+8=15东南西北宫:4+5+6=15临床施治:假如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左脚扭伤的患者,如何运用洛书疗法进行治疗呢我们知道:左脚为“8”,与其相关联的方阵有东宫、北宫、西南东北宫,仅以西南东北宫为例,2+5+8=15,“5”居中是神阙,“2”为右手这一线,我们让伤者伸出右手,术者痛捏其右手粒骨不放,嘱伤者大胆跺脚55下,不要怕痛,大胆地跺!等到55下结束,送开手,再让他跺脚看看疗效。

也许,就这么两下,刚才来的时候还得人搀扶着疼痛难忍的伤者,现在可以快步如飞了。

这就是洛书疗法,神奇而又简单,若要全面掌握,须全面研究。

河图洛书之理及其运用河图洛书之理及其运用?世人祗知解河图,洛书,而不知用河图,洛书者,以未识十天干藏於河图,十二地支藏於洛书也。

按:天干藏於河图者,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

天三生甲木,地八乙成之,地二生丁火,天七丙成之。

天九生庚金,地四辛成之。

天五生戊土,地十己成之。

河图以五生数,xxxx,xxxx,故之礼也。

考其数,始於一,中於五,终於十。

阳数奇,阴数偶,而数之加减,由是生焉。

自一而二,自二而三,自三而四,自四而五,皆递加一以相生。

自五复加一而成六,六加一而成七,七加一而成八,八加一而成九,九加一而成十,十则仍归於一,故至十而天地之数全矣。

天数阳也,地数阴也,言天地,即所以言阴阳也。

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地之阴在南而阳在北,故河图之数,一阳位於北,二阴位於南。

以阴阳相生之数论之,一为阳,天一生水位於北,一加一得二为阴,地二生火位於南。

二加一得三为阳,天三生木位於东。

三加一得四为阴,地四生金位於西。

四加一得五为阳,天五生土位於中。

至五而五行之数已周,此生数之极也。

自一至五,则五又为一体矣,於是以五为中数,而复加一得六,六阴数也,因五中数与一相加,故一与六同位而水。

六加一得七,以中数计之,实加二,故二与七同位而属火。

七加一得八,以中数计之,实加三,故三与八同位而木。

八加一得九,以中数计之,实加四,故四与九同位而金。

九加一得十,以中数计之,实加五,故五与十同位而属土。

至十而五行之数再周,天地之数已备,此成数之极也。

河图之数,以顺生为主,一六水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循环相生,所谓生生不息,万物孳生之理也。

地支藏於洛书者,子午卯酉得天阳之数而居四正之位,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得地阴之数而居四隅之位。

阳数奇,故各主其一,阴数偶,故各主其二,辰戌丑未无定位,故寄居四隅。

洛书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数之用也。

邵康节曰,数学虽多,乘除尽矣。

洛书者,数之源也,乘除之所以生也,易说卦传曰,参天两地而倚数。

三,天数也,二,地数也,天地相合而万物育焉。

一者太极之体,其数不行,放数行於二、三,起於三以参之,则三、九、七、一之数生焉。

起於二以两之,则二、四、八、六之数生焉。

其序列之位,则天居四正,取以阳统阴之义。

地居四维,所以阴从阳之义。

其三、九、七、一,乘数则旋而左,除数则返而右。

其二、四、八、六,乘数则旋而右,除数则返而左。

二,三相合而为五,五则无对,居中者,立其体也。

二,五相合而为十,十仍归一,洛书不用者,藏其用也。

是故三始於东方发生之地,而位於左,自东而南,三乘三是为九,故戴九。

自南而西,九乘三为二十七,去成数余七,故右七。

自西而北,七乘三为二十一,去成数余一,故履一。

奇数左旋,以三参之,即天道左行之说也。

如转而右行,以三除之,仍复其原数。

二立於西南二阴始生之地,而位於右肩。

自西南而东南,二乘二为四,位於左肩。

自东南而东北,四乘二为八,位於左足。

自东北而西北,八乘二为十六,去十余六,位於右足。

偶数右旋,以二两之,即地道右行之说也。

如转而左行,以二除之,仍复其原数。

此乘除之数,见於运行者如。

若以对待者观之,一与九对:一为数之始,九为数之终,互乘互除,其数不变也。

二与八对:二,八互乘俱得十六,十六除二得八,十六除八仍得二,此二与八之相倚也。

三与七对:三,七互乘俱二十一,二十一除三得七,二十一除七仍得三,此三与七之相倚也。

四与六对:四,六互乘俱二十四,二十四除四得六,二十四除六仍得四,此四与六之相倚也。

至五为二,三之合,天地之交,阴阳之会,位於洛书之中,以建人极,配上下而三才,故斜直四围,皆得十五,合之四十有五,为九五之数,要之运行者,其序也,对待者,其位也。

进退循环,纵横交错,总不外乘除,故曰乘除之本原,自洛书生也。

洛书之数,以逆克为主,自北而西,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中五土,中五土又克一六水,是循环相克,因为万物之理,有生必有克,有顺必有逆,有进必有退,有益必有损。

所谓生入克出为进神,生出克入为退神者,河洛之数是也。

五运出於河图,六气出於洛书。

五运者,甲己为土运,一六共宗也;乙庚为金运,二七同道也;丙辛为水运,三八为朋也;丁壬为木运,四九为友也;戊癸为火运,五十同途也。

六气者,子与丑合化土,午与未合化日月;戴九履一之位也;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左三右七之位也;巳与申合化水,二四为肩之位也;寅与亥合化木,六八为足之位也。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然图可参书,书可参图,此互参也.九宫八卦之位,河图在其中矣。

配之以四维,八干,十二支,而为二十四山向,堪舆家相地罗经之用也。

玄空术所谓四十八局者,下卦(正向)二十四,起星(兼向二十四)。

四十八局而配九运,成四百三十二局,而在四百三十二局之中,八方变,中宫不变,以八乘之,共三千四百五十六变化,基本运用尽之矣。

虽然,宇宙者,上下四方也;往来古今也。

所谓宇,亦即空间也;所谓宙,亦即时间也。

质言之,一阴一阳也,一奇一偶也,一正一负也。

孙子兵法有云:「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朱子语类云:「常可类求,变非例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斯言也,悟道者也。

河图洛书演化图说明一下:这是活的后天八卦到先天八卦的演化图,在第九步时知抽添就会变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