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指宫颈黏膜上皮的癌前病变,通常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CIN分为三个不同的程度,包括CIN1、CIN2和CIN3,其中CIN3是最严重的一种。

CIN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宫颈癌,因此对于CIN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诊断新进展1. HPV病毒检测HPV病毒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测HPV病毒对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常规宫颈筛查已经包括HPV病毒检测,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 DNA,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宫颈上皮内瘤变。

2. 针对CIN3的组织学诊断传统上,对于CIN3的组织学诊断是通过组织活检来进行的,然而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

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如薄层细胞学检测、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对于CIN3的诊断更加准确。

3. 组织活检中的DNA检测方法在组织活检中,通过检测组织中的DNA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程度。

采用基因组DNA检测技术,可以识别出高度恶性的CIN3病变,在临床上对于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治疗新进展1. 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微创手术治疗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电冻术(LEEP)、冷冻术(Cryotherapy)和微波治疗等技术,这些技术在治疗效果和病人术后恢复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2. 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感光剂注入到宫颈病变区域,然后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来杀灭异常细胞。

光动力治疗在治疗效果和病人术后的副作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个新兴的治疗领域,通过激活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异常细胞。

近年来,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得到一定的缓解。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
8 7. 5
( 0 1 71 收稿 21- — 0 9
2 1- - 0 1 9 6修回) 00
孙双田)
总之 , 单次或分次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剖宫 产术后镇痛 均有 良好 效果 , 但分次注入法镇痛效果更好 , 值得临床推广。
( 本文编辑
子 宫 颈 上 皮 内瘤 变 的诊 断 与治 疗
6 % (2 10 , 0 7 / 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4 .5 P < .1 。 x = 2 1 , 0 O )
2 2 两 种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后 临 床 指 标 比较 . 见 表 1 观 察 组 。
患者的手术 时间 、 中出血量 、 颈修 复时 间以及手术 费用 术 宫
阴道镜检 出率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 < . 1 ; P 0 0 )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 中出血 量、 术 宫颈修复时间 以及手术 费用等临床指标 均优于
对照组 (P < .1 。结论 0O ) 应用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联合 高频 电波刀治疗 C N, I 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 改善患者的各项 临床指标 。 [ 文献标志码 】 B [ 文章编号】 17 6 2—2 7 (0 1 0 8 6 2 1 )5—04 0 30— 2 【 关键词】 阴道镜检查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 液基细胞学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7 7 3 3 .3
子 宫 颈 上 皮 内 瘤 变 ( ev a it ei e a nol i, cri l nr p hl l ep s c a t i aa CN I )属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阶段 。随着人们防癌意识 的增 强以及宫颈癌普查工作 的广泛开展 , 颈癌前病变和早期 癌 宫
较 两组 的检 出率 以及 临床指标 。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 时问、 J

cin3级名词解释

cin3级名词解释

cin3级名词解释
CIN3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严重程度的分类,它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一种。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变异的病理过程。

CIN3代表高度上皮内瘤变,也称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这意味着在宫颈组织中,有大量的异常细胞增生和变异,这种情况通常被视为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

CIN3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

从临床角度来看,CIN3通常是通过宫颈抹片检查或活检组织检查(宫颈锥形活检)来诊断的。

一旦确诊为CIN3,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电烧、剜宫颈环手术等。

治疗的目的是消除异常细胞,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此外,CIN3的诊断也需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对于患有CIN3的患者,医生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总之,CIN3是宫颈癌前病变中严重程度较高的一种类型,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对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CIN3。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

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CINⅠ:表皮下1/3内细胞增多,极性保持或稍紊乱,核轻度增大、异型,核分裂少,上2/3细胞成熟。

CINⅡ:表皮下2/3层内细胞增生,不成熟细胞极性紊乱,核大而异型性较明显,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CINⅢ/原位癌:超过下2/3的表皮层内细胞显著增生,极性紊乱,核浆比增高,核异型性大而深染者占大多数,细胞的异型性和多形性更明显,核分裂很多且上移,不典型增生占全层者为原位癌。

一、筛查与诊断CIN标准化诊断程序是“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

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的第一步。

TBS分类见异常上皮细胞者的处理可参照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巴氏分级II级及其以上者需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取材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2.阴道镜检查:是“三阶段”诊断中关键的一步。

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观察醋酸及碘试验情况,可以病变部位活检。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CIN或宫颈癌的“金标准”。

1)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CIN的金标准。

选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必要时多点活检或碘试验不染色区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2)颈管搔刮术ECC:ECC能帮助确定隐匿性宫颈浸润癌。

以下情况可选择ECC:可疑宫颈管的病变(例如阴道排液量多、宫颈管膨大等);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阴道镜图像满意/未见病变;CIN2/3治疗后阴道镜检查随访时,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

原则上,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禁行ECC。

3)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适应症参见2006ASCCP指定的指南:①组织学活检为CIN1,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②组织学活检为CIN1,病变持续存在达1年以上者;③组织学活检确诊为HSIL(CIN2/3和原位癌CIS)者;④三阶梯技术的诊断结果不一致者;⑤ECC提示宫颈管内病变阳性者;⑥锥切标本切缘阳性者(首选4—6个月的阴道镜随访或ECC,也可重复锥切);⑦妊娠期高度怀疑浸润癌者(仅提倡宫颈诊断性切除,不提倡大锥切,建议用LEEP或冷刀锥切)。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名词解释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名词解释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名词解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也称作宫颈上皮内瘤细胞增生,是指由细胞的功能性的改变而产生的不良改变。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息肉,它可以在宫颈正常组织上形成无症状的病变,但也可导致宫颈肿瘤,进而导致子宫内膜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息肉,它指的是一些息肉组织出现在宫颈最外层上皮细胞中,可能因为感染、压迫或环境因素引起细胞有功能性改变而产生这种不良改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细胞微观上表现为上皮细胞增生、排列混乱,形态学表现为淡红色的小息肉。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因是不明确的,但已有研究显示它可能与免疫缺陷、性传播疾病、病毒感染、尼古丁和或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认为,慢性刺激亦可引起细胞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发生。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可无明显症状,也可伴有黏液排出、尿频尿急等症状,宫颈检查可显示息肉形态,但需要病理组织的确认。

临床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可根据病变的分布、部位和临床检查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变。

虽然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不会导致立即的癌变,但是随着病变进行,其可能引起宫颈肿瘤,宫颈癌等癌变。

因此,妇女应定期接受宫颈涂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激光手术、宫颈细胞子宫切除术和乳腺切除术等,有的还需要化疗、放疗和内分泌疗法,以防止癌变的发生。

总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息肉,有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癌,妇女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问题,避免癌前病变的发生。

在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时,一定要及时就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癌变的发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规范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规范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疗规范一、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一)诊断流程:采用三阶梯诊断流程: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和(或)HPV检测f阴道镜检查一组织病理学诊断。

(一)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1.鉴别诊断:可通过细胞学、组织学诊断来明确。

①宫颈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病史,查体见息肉组织呈舌形,红色,质软而脆,多为单个,也可为多个,结合查体,并且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予以鉴别;②早期宫颈癌:IA期的宫颈癌无肉眼可见病灶,也可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及接触性出血,查体不易鉴别,需依据宫颈活检病理予以鉴别;③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也可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但属于生理性改变,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鉴别。

2.辅助检查方法:①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②阴道镜检查:宫颈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为SlL最常见的异常阴道镜“三联征”图像③宫颈活检:在阴道镜检查的可疑部位进行活检;阴道镜若不能完全看到鳞-柱上皮交界处,或颈管内有可疑病灶时,需行子宫颈搔刮术(ECC)o二、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检验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1阶梯)3.HPV检测(1阶梯)4.阴道镜检查(2阶梯)5.子宫颈活组织检查(3阶梯)1.手术方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宫颈锥切术2.手术适应证:①宫颈细胞学多次诊断HSlL,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或镜下活检阴性,颈管刮除术阴性。

②宫颈细胞学诊断较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病变级别高,或提示可疑浸润癌。

③阴道镜下活检诊断HSIL o④宫颈细胞学提示腺上皮异常倾向瘤变,或更高级别诊断者,无论ECC 结果如何。

⑤阴道镜检查或镜下活检怀疑早期浸润癌或怀疑宫颈原位腺癌。

3.手术禁忌证:①月经期或不规则子宫出血者;②急性生殖道炎症;③性传播疾病;④宫颈浸润癌;⑤生殖道畸形;⑥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病及严重出血倾向者。

4.注意事项:①切除宫颈创面的顶端应与内口方向一致,如切斜或切的过多,可误伤周围组织,或引起大出血。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cinⅰ~ⅲ级及原位癌[1]。

cin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大约1/3未经治疗的高度病变可以在10年内发展成为癌;而大约70%的低度病变将自动逆转或维持不变。

随着cin病变发展的高危因素增加和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cin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诊治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辅助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3-01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 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

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hpv 感染,hpv在cin组织中的表达为64.4%~90.9%。

多数病例高危型hpv感染是一过性的,80%受感染人群体内病毒约6~8个月被清除,16%hpv感染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只有约4%的病人持续存在的hpv病毒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

研究显示,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

因此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可靠手段[2]。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方法1.1由于cin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需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最后确诊有赖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病变,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炎症也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应抗感染治疗3~6个月后重复检查。

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cct)和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tct)[3]。

我院对细胞学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认为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子宫颈癌的诊断根据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子宫颈癌的诊断根据

临床表现和以下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必须在移行带区刮片检查。

报告方式可采用TBS系统分类或巴氏五级分类。

巴氏、TBS分类中有上皮细胞异常时,均应重复刮片检查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

2.碘试验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涂染后呈棕色或深褐色,不能染色区说明该处上皮缺乏糖原,可为炎性或有其他病变区。

在碘不染色区取材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3.阴道镜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及以上、TBS报告鳞状上皮内病变,均应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病变状况,注意宫颈移行带区内的醋酸白色上皮、点状血管、异形血管及镶嵌提示病变,选择可疑病变区行活组织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确诊的依据。

在阴道镜、碘试验观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无明显可疑区时,可在鳞-柱交接部的3、6、9、12点4处取材。

宫颈刮片阳性,活检阴性时,应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5.宫颈锥切术宫颈刮片多次检查为阳性,而宫颈活检为阴性;或活检为原位癌,但不能排除浸润癌时,均应作宫颈锥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6.HPV 检测有条件者,定量检测HPV有助于对CIN的了解及预后估计。

确诊宫颈癌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等,以确定其临床分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 缓 解 。
3 讨 论
中 度糜 烂 3 5例 ( .%)重 度 糜 烂 2 36 , 7 9例 (1 %)见 表 1 3- , 2 。 表 1 CN分 级 与 宫 颈 糜 烂 程 度 ( , ) I n%
宫 颈 涂 片 取 材 方 便 , 患 者 无 损 伤 , 妇 科 宫 颈 癌 普 查 中 对 在 广 泛 应 用 , 其 假 阴性 率 较 高 。本 研 究 巾 , 颈 涂 片 巴氏 分级 但 宫
中国现代 医药杂 志 2 1 0 0年 8月第 1 2卷第 8期 MMJ ,A g 2 0 o 1 ,N . C u 01,V l 2 o 8

9 ・ 5
宫颈上皮 内瘤样病变 的诊断与治疗
范 晓 波
宫 颈 上 皮 内 瘤 样 病 变 (I ) 与 宫 颈 癌 相 关 的 一 组 癌 前 CN是
1 材 料 与 方 法
氏分 级 ,2例 结 果 与 病 理 结 果 相 符 , 合 率 为 3 .%;6例 行 1 符 43 4 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查 ,4例 结 果 与 病 理 结 果 相 符 ,符 合 率 为 2
5 -% :阴 道镜 检 查 9 22 3例 有 8 4例 与 病 理 结 果 相 符 ,符 合 率 9 .%。 阴 道 镜 检 查 与 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测 法 诊 断 符 合 率均 明 显 03
1 . 床表现 本组异常 阴道流血 3 2临 5例 (7 %1白 带 增 多 2 3. , 6 3 例 (47 , 部 酸 痛 1 2 .%)腰 5例 ( .%)无 任 何 症 状 仅 妇 科 普 查 11 , 6
发现者 2 O例( 1 %) 2 . 。宫颈 糜 烂 程 度 : 度 糜烂 2 5 轻 9例 ( 1 %) 3. , 2
法假 阴性率为 6 .%。 57 分析假 阴性的可能原因 : ①涂片中没有
1 3 方 法 .
具 有 诊 断 意 义 的 细 胞 或 涂 片 质量 差 ; 过 多 粘 液 、 液 或 炎症 ② 血
采 用 宫 颈 涂 片 巴 氏分 级 , 基 细 胞 学 检 测 法 液
l . 断方法 _ 1诊 3
22治 疗 结 果 .
9 3例 患 者 治 疗 后 .6例 无 异 常 发 现 ,治 愈 率 8
为 9 .%。 手 术治 疗 患 者术 后 复 发 4例 ,均 为 宫 颈 锥 切 术 患 2 5
者 , 中 C NⅡ3例 ,I l . 其 I CNⅢ 例 切缘 无病 变 累及 者 l , 例 有病 变 累 及 者 3例 ; 5例 m 现 术 中 、 后 下 腹 痛 , 续 时 间 较 短 . 术 持 均
病 变 , 反 映 子 宫 颈 癌 患 者 发 生 发 展 中 的连 续 过 程 , 发 病 患 能 其 者 日趋 年轻 化 。 I 的 早 期 诊 断 、 期 治 疗 对 于 降 低 宫 颈 癌 的 CN 早
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本 研 究 回 顾 性 分 析 2 0 【 6年 6月~ o 9 】 20 年 6月 我 院 收 治 的 9 3例 C N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探 讨 宫 颈 上 I
织 学诊 断 : ~ 0 2分 , V 及 ( ) I 3 5分 , I C NU ; HP 或 C N I; ~ C N I、 I
明显 高 于 传 统 宫 颈 涂 片 巴 氏分 级 法 , 者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二
(< . )但 其 仍 存 在 一 定 的 假 阴性 , L I 、 I 在 诊 断 P0 5, 0 如 sL HSL存
过 度 , 现 出极 高 的灵 敏 度 . C 表 AS US中存 在 一 定 的 C N I 诊 I 漏
道 镜 检 查 诊 断 符 合 率 明 显 优 于 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测 法 , 异 有 统 差
计 学 意 义 ( < .5) P 00 。
岁 ,平 均 3 6岁 ,平 均 孕 次 1 . 。 本 组 CN I级 2 2次 I 7例 , 占
2 . ;I 级 3 90 C N I % I 6例 , 3 . ; I 占 8 % C N m级 3 7 0例 , 3 _ 占 2 %。 3
( C ) 阴道 镜 检 查 3种 诊 断 方 法 , 察 与病 理 结 果 对 照 的 TT及 考
符 合 率 。将 宫 颈 涂 片 巴 氏 I一 Ⅱ级 作 为 筛查 阴性 , 颈 涂 片 巴 宫 氏 Ⅲ~ 级 作 为 筛 查 阳 性 。液 基 细 胞 学 检 测 法 以 不 典 型 鳞 状 V
细 胞 ; 上 皮 细 胞 过 度 重 叠 使 异 常 细 胞 被 覆 盖I ③ 。液 基 细胞 检
查 法 改 变 了传 统 巴 氏涂 片 的操 作 方 法 , 高 了 涂 片 质量 . 提 降低 了假 阴性 率 。 本 研 究 结 果 显示 , 基 细 胞 学 检 测 诊 断符 合 率 液
上皮细胞或腺细胞(S U A C S或 A U ) 为 筛 查 阴 性 ,I 以 G S作 SL及
上 者 作 为 筛 查 阳 性 。 轻 度 SLL I1 当 于 CN I, 度 SL I(SL相 I 重 I
f S 相 当 于 CNI和 Ⅲ 根 据 R i 道 镜 评 分 相 对 应 的组 H m) I I e d阴
14统 计 学 分 析 计 数 资 料 的 比较 采 用 检 验 , 量 资 料 采 用 . 计 t 验 ,< . 检 P 0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较 .
9 3例 C N患 者 中 ,5例 行 宫 颈 涂 片 巴 I 3
皮 内瘤 样病 变 的诊 断 及 治 疗 方 法 。
1 . 般资料 1一
我院20 0 6年 6月 ~ 0 9年 6月 收 治 的宫 颈 上 20
皮 内瘤 样病 变 患 者 9 3例 . 经 病 理 学 诊 断 确 诊 。年 龄 2 ~ 5 均 16
高 于 宫 颈 涂 片 巴氏 分 级 法 ,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 . )并 且 阴 差 P0 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