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视野下武术文化的现状之我见

休闲体育视野下武术文化的现状之我见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也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逐渐就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与优美的形式。同时,对于中国这个重德民族,武德也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也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种类: 武术是靠动作组成多种套路来进行的,武术的动作主要有踢、打、摔、拿、击、刺。强烈的技击性是武术的最大特点,也是武术的魔力所在。 武术的种类主要分成拳术和器械术两大类: 拳术术是徒手进行的武术,是练武的基础。主要的拳术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少林拳、形象拳等。 长拳属于北方的拳术,所以又称“北拳”。长拳出拳踢脚,尽力伸展,打起拳来,窜蹦跳跃,快速勇猛,很适合轻少年练习。 南拳流行于南方各省,着重手臂挥舞很少跳动,大拳人常常发声,用来帮助发力。中国武术界有句话叫“南拳北腿”说的就是南拳和长拳的不同特点。 太极拳速度较慢,柔软轻松,深受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欢迎。 少林拳套路短小,但动作快速勇猛,有威力逼人的气势。 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的各种象形拳术和模仿人醉酒后动作神态的醉拳,动作非常有趣,受很多人的喜爱。 器械术: 器械书是手拿器械进行的武术。这些器械的部分都是古代的兵器,分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三类。长兵器有抢、棍、大刀等,短兵器有刀、剑、钓等,软兵器有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等。中国自古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十八种器械术。 武术可以一个人单恋,两个人对练,也可以多人合练,按套路或散打运动形式,攻守反击。其中和多人合练最为精彩,快速、准确、勇猛、惊险的武打动作,常常使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中国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时代的脚步进入21世纪,中国武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式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开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它传承了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于自然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八卦掌借天地之气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身心合修。"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激发来体现。武术练功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时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1.2 具有攻防特点的技击性 武术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生产劳动,人们通过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斗争来获取食物,这武术最原始的技击性,当然这也是最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物质基础。武术的发展是在部落之间的斗争,在战斗中逐渐演变成较高质量的攻防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紧密相连,结伴而成。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本身的功放含义,长拳的一张一合,太极的以柔克刚,南拳的步法稳固,这些都足以说明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在套路中充分体现了武术攻防技击等特点。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目前武术中正在足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搏斗讲究真实,给人以最真实的技击性。不管是套路还是搏斗都能充分体现武术的攻防含义,但与现实中的打斗还是与区别的。 1.3改善和增强体质 现在,随着人的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是养生。然而武术就赋予这样的特征,想太极拳、气功等等。通过对其它武术形式的练习,不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是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络、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31937

1. 雅典奥运会举行的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A )年。 A .1896 B .1897 C .1898 D.1899 2. 以自我(B)为基本活动方式来实现对自身的改造,是体育的特有属性。 A. 体育锻炼 B.身体活动 C.强体健身 3. 体育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会人们去(A)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发展, 它是一种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 A. 合理有效地 B.循序渐进地 C.持续不断地 D.周而复始地 4. 体育是(B)的结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 A. 物质文明 B.人类文化 C.历史发展 5. 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是(D)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 中华文化 B. 民族文化 C. 各国文化 D. 大众文化 6. 全面提高大学生(B)水平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A.身体健康 B.身心健康C体质健康 7.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C)教育培养以及人格、品质的陶冶塑造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A.文化、专业的 B.思想、道德的 C.身体、心理的 8. 大学体育的(A)与育人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 A.健心功能 B.锻炼功能C教育功能 9. 身体活动不仅能够(C)、提高素质,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A.体育锻炼 B.活动筋骨C增强体质 10. 大学体育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理解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B),培养合 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A. 意义 B. 关系 C. 涵意 11.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A)、社会 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A.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C体质健康 12. 健康的水平可分为:最佳健康、一般健康、(C )。 A.不健康 B.次健康 C.亚健康 13. 目前危害人类的三大杀手:(A )。 A.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B.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精神病 C.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流行病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鉴赏 本学期主要欣赏内容 1.中国武术拳种文化赏析 2.中国武术:一种被当代误读的文化 3.中国武术文化概论 4.从《霍元甲》解 读中国武术修习的三境界 5.走进主流社会的21世纪中国武术文化发展战略 6.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 7.少林武术文化赏析 8.论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 本节课主要内容 1、武术拳种形成的因素 2、当代武术分类及武术拳种鉴赏 一、武术拳种形成的因素 1 武术拳种的特征 1.1中国武术是一种技击术 中国武术具有技击格斗的功能,最初产生于战争、打斗及军事的格斗。 1.2中国武术套路是一种组合的技击术 中国武术显著的特征是技击动作的组合。不管是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 1.3象形、仿生是中国武术套路显著特征 醉拳、猴拳,螳螂、梅花拳、鹤拳、八卦、通背、虎形、蛇拳、豹虎拳、鸳鸯拳、形意拳等。套路中的动作名称有许多是象形: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手挥琵琶、白鹤亮翅、单鞭、双风贯耳。少林拳种:童子拜佛、霸王举鼎、

仙童坐马、大鹏展翅、罗汉张口等。其它的:燕子三抄水、金鸡独立、黑虎掏心、醉拳、鹰爪拳、鸭拳、地趟拳、武松脱铐拳等等。 1.4以姓氏为主中国武术套路的另一特征 太极拳的五个流派,赵家拳、霍家拳、杨家枪、苌家拳、李家拳、孙膑拳、蔡李佛拳、岳家拳。哪吒拳、金刚拳、观音拳 2 武术拳种形成的背景退出军事领域的以技击为主的武技在民间蓬勃发展。 3.武术拳种形成的文化内因 4.中国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武术套路的产生。 包括休闲的理念、追求艺术的理念、追求道德完善的理念 二、当代武术分类 1、套路:竞技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少林、太极、形意、八卦等 129个流派。2、格斗:散手、推手 3、功法运动:主要讲解内容:竞技武术包括:竞技武术套路、散手、功法运动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套路:特点:以表演为主,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注重表;术化。散手、功法运动(功力大赛)。;内容:拳、刀、枪、剑、棍、南拳套路对练;格斗:散手、推手 功法运动 传统武术:少林1少林2、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翻子、猴拳、螳螂等,其它套路 武术文化鉴赏系列二中国武术:一种被当代误读的文化 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排球部分)

排球试题 选择题 排球比赛是由两队各( 6)名队员,分别站在长 18 米、宽 9 米,用网隔开的排球场内 进行的体育项目。 排球比赛场上 6 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前排( 3)人、后排 3 人。 排球比赛是由( 后排 )右边队员在发球区内用手将球击过球网开始的。 排球比赛中队员可以 用( 身体 )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球区。 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技术的( 全面 )性。 排球比赛是( 集体 )比赛项目 比赛时每方最多击球( 3)次(拦网触球除外)使球过网。 比赛时,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 2)次(拦网除外) 。 排球运动 1895 年起源于( 美国 )。 在 1964 年( 东京 )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 1895 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 一百 )多年的历史。 1897 年美国首次公布的 10 条排球比赛规定中规定,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 的( 橡皮)胆。 英文 VOLLEYBALL 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取( 空中飞球 )之意。 我国的排球运动 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国际排联于( 1949 )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1988 年( 世界排联 )制定了《世界排球发展计划》 排球 传入( 亚洲 )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 排球直到( 1964 )年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新的排球规则规定,球的重量为(260-280 )克。 20. 新的排球规则规定,球的圆周为(65-67 )厘米。 21. 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是(墨西哥)人。 22. 沙滩排球起源于(20 )年代的美国。 23. 1987 年2 月国际排联认可的“第一届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24. 首届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于1996 年7 月在(亚特兰大)举行。 25. 中国排球协会在(1994 )年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沙滩排球比赛。 26. 国际排联规定正式沙滩排球比赛的细沙至少(40 )公分深,其砂子是筛选的。 27. 沙滩排球场地没有(中)线。 28. 沙滩排球比赛出场队员固定,每队(2 )名队员必须一直在场上,没有换人,也不允许更换运动 员。 29. 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全队6 名队员必须向(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30. 正式排球比赛采用(5 局3 胜)制。 31. 排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32. 奥运会排球比赛参赛队一般男女各(12 )队。 33.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完成发球、垫球、扣球和拦网等各项击球技术的 前提和基础。 34. 成年男子排球比赛网高为(2.43 )米。 35. 成年女子排球比赛网高为(2.24 )米。 36. 发球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 37. 学习排球技术,应先学习准备姿势和移动,然后学习发球、 垫球)、传球技术。 38. (扣球)是排球技术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技术,是进攻中最积极

体育教学教案-武术

体育教学教案-武术 教 学 内 容 健身拳: 1、起势 2、戳掌冲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步伐及手势,并对套路的开始部分熟悉。 2、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不怕困难的品质。教学内容 次数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教师点名并宣布本课任务。 三、热身运动 慢跑一圈 (1*400m) 四、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俯背运动 5、膝关节绕环 6、踝、腕关节运动

五、健身拳 1、介绍五种步伐和三种手型 2、预备势: 并步直腿,目平视前方。 要点:挺胸、收腹、两腿夹紧。 3、起势:两手在胸前相合成“抱拳礼”。紧接上动,两手握拳迅速收回腰间;同时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 要点:拳掌变换要准确。 4、戳掌冲拳 ①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前方戳出,目视右掌。 ②接上动两腿成马步;同时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左拳变掌摆至右肩前;目视左掌。 ③接上动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掌收至右臂内侧,掌指向上;目视前方。 要点:戳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稳。 六、放松操

七、集合小结 1、指定集合地点,鸣哨集合;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5、导入本课内容 武术的悠久历史及奥运项目 1、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慢跑,强调步骤和节奏。 1、教师边喊口令带操 2、强调动作的要领及目的

1、教师示范、讲解武术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动作。 2、分解动作 3、带领学生进行慢节拍完整动作的练习 4、让学生俩人一组,互练,教师巡回指导。 5、强调武术的动作要领 6、全体一起喊口令,进行练习 1、体委整队集合。 2、向教师问好!听讲。 3、见习生随堂听课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

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

武术文化节 -策划方案

“武术文化节”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博采众长,健身交流,尚武竞技。 二、活动背景:为了加强兰州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增进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体现当代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兰州理工大学特意举办这次“兰州高校武术文化节”活动。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展示民族精神风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充分发挥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让“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武术运动”独具攻防内涵、蕴含哲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具有防身御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净化品质等作用,其特有的东方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喜爱,并对培养青少年儿童优秀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中华武术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武术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轨道前进。今天,中国人不仅恪守着崇高的奥运精神,也同时以其渊远流长的东方思想融入到世界体育的波澜壮阔之中。 三、活动目的:弘扬中华武术,传承民族传统,发扬体育精

神,促进甘肃高校间武术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深我社团与各高校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 四、活动时间:2011年5月21日下午3:30~6:30 五、活动地点: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红柳广场。 六、活动意义: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效。民族传统武术是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和艺术表演项目。中国武术被称为国术,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意义:(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

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是中华儿女感情的寄托,更是华夏人民精神的支柱,作为一种文化它“见证”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作为一种技能它又“传承”着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而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的情况下,以武术为代表的一些代表性历史性传承很强的中国古文化,受到我们周围很多人的忽视。虽然他早已淹没在社会流行时尚文化的浪潮中,但是继承武术文化传播武术技能弘扬武术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武术可以说是源于流长、穷其内容,是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技艺,而且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武术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男女老少锻炼,不受场地、设备、季节、气候等限制,是强筋健骨、陶冶情操、自卫防身的良好手段。而在当今武术更是以一种文化被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喜爱;例如在体育界或是在艺术界都是作为中国的象征性的文化发挥其广泛的影响力。广大人们通过武打小说或电影、电视,对武术十分钟情,尤其是在家长对幼影、电视,对武术十分钟情。近年来武术这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已经走入了幼儿园。从幼儿发展武术方面会有利于打下坚实的基园。从幼儿发展武术方面会有利于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武术的发扬。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 中国武术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甚至在某一方面代表着中国文化。所以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竞技哲学、军事思想、人文艺术、医学理论、民族风俗和传统精髓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性 中国武术文化被中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而且在各民族之间成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套路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的中国特有文化对国人它是无价的艺术珍宝,而对于世界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精神的艺术表现,所以传承中国武术技能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是体现我们每个国人民族性的重要表现。 (二)历史性 中国武术文化填充着中国历史,装扮着历史的色彩从而使中国历史在世界史中有特殊性和独立性。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的舞台,随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他不光承载着武术本身文化的特性,还联系着其他文化的特征,从而共同构成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三)哲理性 中国武术从古至今,它的存在于发展都与之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应运而生相互联系,无数的技能精髓所讲究的“天人合一”便是道家哲学的一种重要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乒乓球部分)

乒乓球试题 一、判断题 1.乒乓球是一项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为一体的球类运动。答 案:true 2.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 脑功能。答案:true 3.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答案:true 4.乒乓球运动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起到积极的作用。答案:true 5.乒乓球比赛实行的是每球得分制。答案:true 6.现行的乒乓球比赛方法,团队赛每场五局三胜,单项赛七局四胜。答案:true 7.乒乓球比赛,每局十一分制,先得11分为胜,但10平以后,净胜2分为胜。 答案:true 8.乒乓球比赛,每2分球换发球,直到一局结束,但10平以后,每1分换发 球。答案:true 9.乒乓球比赛的场地标准,长不小于14米,宽不少于7米。答案:true 10.乒乓球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76厘米。答案:true 11.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 黑色。答案:true 12.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答案:true 13.球网高15.25厘米。答案:true 14.击球时,可以用光板(没有覆盖物)将球击过去。答案:false 15.击球时,击在手指上,将球击过去是不可以的。答案:false

16.击球时,击在拍柄上、拍边上,将球击过去是不合法的。答案:false 17.比赛时,可以将球拍扔出去击球。答案:false 18.比赛时,不执拍手可以触及台面。答案:false 19.比赛时,可以移动台面,只要不是故意的。答案:false 20.对方击球后,在比赛台面上方或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尚未触及本 方台区,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带)的任何物品,即为阻挡。答案:true 21.发球时,球必须在球台台面水平面以上。答案:true 22.发球时,可以在端线内发球。答案:false 23.发球时,必须近乎垂直地向上抛球。答案:true 24.发球时,必须等球下落时才能击球。答案:true 25.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他们所 穿戴(带)的任何物品挡住。答案:true 26.比赛开始时,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由运动员商量决定。答案:false 27.双打比赛时,发球只能从右半区发到右半区。答案:true 28.双打比赛,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 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答案:true 29.双打比赛,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应交换方位,接发球次序不 变。答案:false 30.乒乓球和羽毛球一样,双打比赛,一名运动员可以连续击球。答案:false 31.乒乓球比赛,发现发球、接发球和方位错误应立即中断比赛,中断前的 比分一律无效。答案:false 32.乒乓球比赛实行轮换发球法,则每人轮发一分球。答案:true 33.实行轮换发球法后,下一局可以不再实行。答案:false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

岭南武术文化特征 摘要:从岭南地理位置、环境特征、邻近省份来分析岭南武术文化与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联系,并详细说明岭南武术中的拳种及其由来。 一、岭南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1.1岭南地理位置 岭南文化中的“岭南”,一般指南岭(又称“五岭”)山脉以南,包括今天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在内的广大地区。[1] 1.2岭南环境特征 1.2.1气候特征 岭南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气候上呈现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1.2.2地貌特征 地貌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混合存在,其中山地居多、河流众多,形成以珠江为主体的庞大水系,水源丰富。 1.2.3历史特征 在明代后,岭南得到迅速发展,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中原人民多次南迁,他们与岭南当地人和谐共处,共同推动岭南文明进程,使岭南文化蕴含着包容同化的文化特征。 1.2.4地理特征 在明清及近代,岭南凭借较长的海岸线与政府政策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商业贸易,人员来往都很频繁,当地人思想较为活跃,因此岭南文化中也蕴含了变革求新的文化特征。 2、岭南的这些文化特征使得岭南武术在中国武术中独具一帜。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以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岭南主要有五大名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新会)、莫家拳。 2.1、洪家拳 据史料记载,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 2.2、刘家拳 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 2.3、蔡家拳 相传是乾隆年间少林僧人蔡九仪(一说蔡展光)所创。该拳流传地区很广,包括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吴川、中山、江门等地。蔡家拳以快为主,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完整

1. 雅典奥运会举行的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A )年。 A . 1896 B . 1897 C . 1898 D.1899 2. 以自我(B)为基本活动方式来实现对自身的改造,是体育的特有属性。 A.体育锻炼 B.身体活动 C.强体健身 3. 体育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会人们去(A)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发展,它是一种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 A.合理有效地 B.循序渐进地 C.持续不断地 D.周而复始地 4. 体育是(B)的结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 A.物质文明 B.人类文化 C.历史发展 5. 体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是(D)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 中华文化 B. 民族文化 C. 各国文化 D. 大众文化 6. 全面提高大学生(B)水平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A. 身体健康 B. 身心健康 C.体质健康 7.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C)教育培养以及人格、品质的陶冶塑造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A.文化、专业的 B. 思想、道德的 C. 身体、心理的 8. 大学体育的(A)与育人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 A. 健心功能 B. 锻炼功能 C.教育功能 9. 身体活动不仅能够(C)、提高素质,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A.体育锻炼 B. 活动筋骨 C 增强体质 10. 大学体育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理解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B),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A. 意义 B. 关系 C. 涵意 11. 现代社会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A)、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A. 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 C 体质健康 12. 健康的水平可分为:最佳健康、一般健康、(C )。 A. 不健康 B. 次健康 C.亚健康 13.目前危害人类的三大杀手:( A )。 A.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B. 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精神病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全一册-7.5 武术(刀术)-教案

水平五(高中二年级)——武术(刀术)单元第一课课时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课安排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中的基本动作及刀术套路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展示、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分组展示等,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外貌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状态,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其逆反心理也在逐渐增强,好表现,渴望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求知欲望较强烈,对武术学习充满了好奇心,有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时就打下了一定的拳术基础,并且通过本单元前两次课的复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刀术的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刀术基本动作并学习简单的动作套路,预计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规范刀术技术

动作,能基本做到动作连贯、路线清晰、动作舒展,并能根据挂图及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完成简单的动作组合练习,进而树立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刀术是武术项目中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也是符合高中男生性格特征,深受男生喜爱的项目,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同时,经常进行武术运动项目的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尚武崇德、尊师重道的道德情操。由于在练习刀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教师根据教学场地设计学生之间间隔3米,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练习空间,并强调学生之间不准拿刀对砍、对刺等课堂纪律,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教师展示、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和分组展示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刀术动作,能做出简单的刀术组合动作,并敢于向其他同学展示,为其在后续的刀术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勤学苦练和自尊自信等优良品质。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现刀法路线清晰,力点准确,刀法分明。 教学难点:动作规范、刚劲有力、形神兼备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论文

中国武术文化赏析

浅谈武术文化中的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 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也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尚武宗德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德的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