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作业论文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学概念的介绍和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的分析,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然后,分析了美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接下来,论述了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引言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关注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介绍美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观点,深入探讨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1. 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关注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美的定义。

此后,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价值等问题。

2. 美学的定义和相关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审美的学科,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判和解读。

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相比,美学关注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以及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

3. 美学中的核心概念: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在美学领域中,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被认为是两个核心概念。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观赏艺术品或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它涉及到感觉、感知、情感和思维等多个层面。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到作品的美感、创意、技巧和表现等方面。

4. 美学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美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上。

艺术家通过运用美学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通过审美经验来感受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美学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美食、时尚、建筑等,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5. 美学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在当代社会,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美学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人们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大学 美学概论 结课论文

大学 美学概论 结课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美学概论期末作业我心中的美一说到美,大家立马都会有一种感觉,某某比较美,比较漂亮。

其实,我们所说的美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外表上的外在美。

而其实,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外在美,它包括外表美和仪表美。

内在美则是指人的心灵美、人格美、精神美、包括思想、品德、学识、修养等,它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提高。

要展现美的人生,首先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曾经问过我的一个朋友,问他什么是美?是不是长的漂亮就叫美,长的不漂亮就叫不美?他说他是这样理解美的:“外在美是一种美,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内在美,如果完美是一百分的话,那外在美占40分,内在美占60分。

”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望。

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切。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

可以这么说外在美是天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内在美却是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努力而来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人都会说,也都知道说:“内在美”比“外在美”好.可是如果你面临选择,必须从中选一时,你是否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内在美”呢?我想我还要选内在美.我个人认为人应该具有内在美。

只是追求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是可悲的。

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习惯享受,计较个人得失,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是可耻的;即使他的容貌英俊美丽,也难以掩盖心灵的丑恶,逃不脱正义的指责。

如果喜欢美,那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做一个心灵美,外表也美的人吧!我觉得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心理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内在美最重要,外表是天生的,它能代表什么呢?最多说明你的基因组合的还不错。

大学生美学论文

大学生美学论文

大学生美学论文大学生美学论文美学是对美的研究与探索,它涉及到人类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穿越人类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认为是一门深邃而复杂的学科。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群,有着无限的美学想象空间和实践创意,他们如何理解与应用美学理论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一、美学概述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初被定义为“标准、规格和评价美的学问”,而后又演变成为对于“美、艺术、审美情趣和意象的哲学研究”。

美学讨论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创作原则、审美标准,另外也提出了美的分类、艺术作品的构成等问题。

从种类来说,可以分为艺术美学、自然美学、伦理美学和批评美学等。

二、大学生美学思考1、认识美学理论的重要性大学生依据自身的课程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对于美学概念的探索,了解人类对于美的看法。

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应用美学理论解析和深入研究当代的文化现象和艺术作品。

比方说,在观赏电影或者听音乐等艺术领域时,利用所学的美学理论,深入挖掘其细节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价值。

2、创意实践中的美学应用在具体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创作来验证美学理论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设计作品时,颜色、比例、形状等都与美学紧密相连。

此外,漫画、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尝试运用美学理论,探索艺术创作领域中的各类美学创新。

3、对于文化语境的理解和重塑美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本质和形式也会受制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大学生可以通过美学理论对于文化语境进行解读和重塑。

比如,对于西方经典艺术的研究,可以结合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等因素,探索出更多的人类美学精髓和文化内涵。

三、结语以往人们对于美学的了解往往是因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感受,但是在当代社会中,应用美学理论早已跨越了艺术领域,扩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必须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和应用,建立自己的美学观和审美标准。

美学原理论文-最新范文

美学原理论文-最新范文

美学原理论文篇一:美学原理论文《美学概论》读书报告一,电影之美电影技术是在物理学、光学、化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影片《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园丁浇水》等,虽然这些影片的内容十分简单,但却使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活动人物,使人们大为惊叹。

可见电影的历史也就刚过百年,是一门最年轻的艺术。

它从黑白默片(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由于电影综合和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能以银幕形象广泛地反映生活,吸引观众,它又是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艺术。

正如列宁所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电影之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首先就在于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审美娱乐和教育;其次,电影是最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语言联结成统一体。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视觉形象。

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动作性的,是不断运动着的。

电影一定要求有戏剧冲突,电影故事一定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戏剧法则。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是近似戏剧的。

但电影又不是戏剧。

戏剧由于受舞台的限制,它反映生活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不自由的;电影由于不受舞台的限制和时间、空间的约束,反映生活则比戏剧自由得多、广阔得多。

电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镜头来反映生活。

这种镜头可以是特写,可以是全景,可以是事物发展的一瞬间,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美的表现力。

镜头的推、拉、摇以及“化入”、“化出”等具体运用,使电影极其细微地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更富有感人魅力。

如一个成功的特写镜头,可以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把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再加以巧妙的烘托和明朗而有力的动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所无法比拟的。

1、简述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

我所理解的美学概论内容摘要: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

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来分析作者对审美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只是站在一个人们普遍所处的深度去看待,上升到美学这一概念,又该怎么理解它呢?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怎么看待美学,认识美学呢?当我走入尹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关于美,关于人生的态度,也关于身上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我的思想走出了一个深潭,走入了一片新的田野。

威·布来克说:“富有生机就是美”。

无论我坐在这个课堂里听课,还是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始终记得这句话。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

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

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我们在阅读《呼啸山庄》时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美,树立怎么样的美学观点呢?审美是我们主观上的一种活动,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也就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

俞伯牙于荒野鼓琴,钟子期似樵夫却闻之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曰美;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欧阳修似醉翁却观之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曰美;斯水之神名曰甄姬,魏文帝似得之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曰美。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强烈推荐,美学,范例,原理,精选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简介: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内容: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范文一论文题目: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摘要:美国着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

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

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

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

美学论文_0

美学论文_0

美学论文篇一:美学小论文题目:什么事是美学?基于你已经形成的理解,加以必要的思考和梳理,尽可能充分地描述一下自己沉思的过程和业已形成的结论。

答:以我之拙见,我认为要回答什么是美学。

首先,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美。

美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花鸟鱼虫之美,大到日月星空之美。

更有广义上的社会、人性之美。

美食人类周围世界重要的构成。

,“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美是一种人类对感官的感受。

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有了这样的审美感受。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

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

如今,对于美的渴望,现代人更是乐此不疲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时尚。

然而对于一个领域的探究,人们总是先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尔后才开始思考、探讨,并在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科。

美学就是这样一个由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发现的科学领域。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事物的审视,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是人类对实现对世界感性直观的领悟和本体把握的现实载体,审美是一种最具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基本人类形态。

人类对美的感性直观与反思萌发了人类最初的求知寄托与心灵表达。

学习美学,可以让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从原来对事物区分的空洞无知、肤浅乏味,到后来对事物内在深层涵义的提炼和领悟,有很大的帮助。

篇二:美学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思想摘要:“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在社会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点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本文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希望可以为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美学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既是中国古代建筑融于自然、体现自然之美的例证,也表现中国古代人们尊重自然、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课程论文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倾向于从哲学角度来建构美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对于大众审美实践的关注,使美学这门人文学科远离了大众的生活,成为无源之水。

要走出困境,美学家们就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美学和生活美学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理论美学;审美实践;生活美学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学热”退潮以后,关于美学理论创新的话题层出不穷。

有关于美学学科基础的反思,也有关于美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更有关于美学学科体系的反思,最终在90年代演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

这些反思和论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理论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学理价值,但是由于这些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远离了大众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实践概念还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与大众的美好生活相去甚远,因而我们的美学就不能深入到大众生活之中,不能成为关于大众美好生活的学问。

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审美意识有所觉醒,这正是美学学科大有作为的时候。

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立足于建构大众美好生活的美学,一种从理论的框架中走出来,研究广泛存在的生活美学。

一、理论关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当代困境美学作为一门自律的学科的诞生源于德国美学家鲍姆加通《美学》一书的出版。

在美学发展史上,《美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己开始执掌门户,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问题。

鲍姆加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相应地应该有三门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剩下的“情”也应该有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研究,鲍姆加通把研究“情”的学科定义为美学。

在《美学》的开篇中就谈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是低级的认识能力,但这种较低级的认识能力也必须有专门的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否则感性认识就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论文题目论社会美学生完成日期年月日培养单位指导老师学院班级专业论社会美【摘要】社会美是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美。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众多的生活内容,都要与许多客观事物发生关系,社会美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社会审美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普遍审美心理状态。

社会审美心理大体包括审美能力、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几个层次。

社会审美观念是广泛存在于神会生活中的较为普遍的审美意识。

社会审美理论体系是把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炼和总结,表现为一种概念体系,即一定的美学理论体系或没学学说。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关键词】精神行为Talking about social beauty[Abstracts]Social beauty is in the social lif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society of the phenomena of the beautiful things,In social life, everyone has a numerous life content, with many objective thing happens relations, social beauty performance i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The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a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n human form i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common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n general include aesthetic ability an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several levels of aesthetic attitude. The social aesthetic psychology is a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in human form in the process of common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ate, The social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is aesthetic idea and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fining and summarized, performance for a concept system, namely certain aesthetic theory system or didn't learn theories. Any thing, all things that we see in it 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should such a life, that is beautiful: anything, all show life or remind us of the life, and that is beautiful.Key words]spirit behavior1.社会美的形态各异1.1社会美美的现象形态之一。

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社会美根源于社会实践。

它最早是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原始人为了生存、发展,从事原始的生产劳动,面对恶劣的环境,靠打制的粗糙工具与自然抗争,获取生存的权力。

原始人正是从生产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包括劳动工具)中直观到人的伟大的自由创造力量,从而产生欢愉的感情。

在私有制条件下,出现了异化劳动,劳动者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而是在精神压抑、肉体遭摧残的情况下进行劳动创造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创造出大量表现出社会美的事物,如万里长城、金字塔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充分表现,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必然更加显示出美的光彩。

社会美突出表现在那些作为革命实践主体的先进人物身上。

例如那些在阶级斗争中为了争取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表现出智慧、力量和献身精神的人物形象,都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

社会美还表现为实践活动的美,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生活形象,为实现先进的社会理想所进行的阶级斗争、革命战争、群众运动、现代化建设,为认识宇宙和生命的奥秘所进行的科学实验,以及人类日常生活,友谊,爱情,各种交流活动中的美,都是社会美,都是直接对人的创造的积极肯定。

此外社会美还表现为实践成果的美,这主要指劳动产品的美,如长江大桥、密云水库、各种工业品的美。

人类的实践成果不仅直接体现了人的需要,而且直接体现了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核心地位。

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

外在美即人体美。

人体美介于自然美与社会美之间,主要是自然美。

人为万物之灵,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现形态。

人体的自然固是人体美的基础,但不能把人体美仅仅归结为自然因素。

劳动创造了人,人体生理器官的进化是在人类长期劳动中历史地形成的,是受多种社会条件制约的。

人的体型、相貌、肤色、肌肉、姿态、气质、风度以及人工的修饰、美容,都是人体美的构成要素。

人体美要符合比例、对称、均衡、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则,同时又要健康、敏捷、充满活力,显示出人的自由本质和内在潜力。

内在美又称心灵美、精神美,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

它包括品德、情操、人生观、理想、性格、学识、修养等方面,表现在人的言论、行为之中。

例如,符合先进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的进步理想的信念,为实现这些理想的献身的精神和行为,爱祖国、爱人民,对爱情、友谊的忠贞等,都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心灵美。

对于人的美不同阶级存在不同的标准。

内在美和外在美在具体人物身上的表现十分复杂,但内在的心灵美始终起着决定的作用。

社会美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它与社会实践有直接的联系,具有较为鲜明的社会功利性。

社会美以满足人的实践需要的善的内容为突出标志,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同时,社会美具有历史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尺度、标准和面貌;社会美记录了主体实践的艰辛历史,凝结了人类历史斗争的痕迹。

1.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它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现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历史,也是不断创造社会美的历史。

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社会美的存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美是人类创造性劳动实践的结果。

真正的社会美,是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对人生有肯定价值,有益于人类,催人奋发向上的事物所具有的属性,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社会现象。

什么是社会美呢?我们读《红岩》《革命烈士诗抄》看到无数崇高的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江姐对着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强如钢,视死如归。

更明翰就义时高声呼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为真理献身,气吞山河。

广州起义时周文雍的《绝笔诗》写道:“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共产党员宁折不弯的革命气节感人至深。

还有方志敏和他《可爱的中国》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些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爱国精神崇高伟大,他们的革命信念坚定无比。

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的青春是最壮丽的。

这样的英雄杰及其壮美的革命斗争生活,就是最有价值的催人奋进的社会美。

社会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大的方面讲,有社会实践劳动创造的美,有社会道德风尚的美,有日常生活的美。

在社会劳动中,人是构成美的劳动场面和过程的第一要素。

人作为劳动主体,体质健康,技术熟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比起病身瘦骨,弱不禁风,笨手笨脚,并且劳动态度不好的人来,就是美,这就是劳动主体的美。

再比如说劳动环境,一个车间,整洁光亮,机床器物排列整齐,通道宽畅,空气流通,比起杂乱无章,肮脏不堪,臭气冲天来就是环境美。

环境作为人立体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道德风尚的美,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之间,没有根本的害冲突,同事、师生、军民、干群、朋友、亲属之间都应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照顾,如果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人利己以害人,还有什么美可谈呢?每个公民都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谦恭礼让,与人为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社会美和人类生活理想具有密切联系,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重要。

最基本的领域。

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着美,表现着人类的生活理想。

因而社会美总是和人类的生活理想密切联系着,体现着人的自由创造精神。

社会美重在心灵美、精神美、性格美。

他们想着并不是时髦的服装,舒适的住房,丰裕的生活,而是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拿下大油田,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

因而,他们的形象——虽是一群泥人——实是一组英雄的雕像。

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崇高的心灵美。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美。

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总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催发人们的精神力量。

体现在人身上的性格美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性格美属于人性美的范畴,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后天的学习、受教育都有密切关系。

每一种性格,都体现着一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我们所说的性格美应具备着人的社会肯定性品质,即为社会公德所承认和赞誉的品质。

性格美内容丰富。

一般说,天真活泼、正直诚实、敢于斗争、舍已为人、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爱憎分明、谦虚和善、助人为乐、不怕困难、热爱生活等,都属于性格美的范畴。

性格美不是抽象的,他是具体可感的。

我们从不同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性格美。

在《红岩》中,我们看到了钢铁般的性格美。

那是革命先烈显现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力量。

在《林海雪原》中,我们看到了闪烁着智意火花的性格美,那是共产党员虎胆英雄杨子荣的性格美。

还有飞夺卢定桥的十八勇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身堵机枪口的黄继光;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找们都看到了真正的性格美。

2.社会美的特点2.1美是生活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除去其人本主义因素,赋予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美就是根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