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点女王—草间弥生(严选资料)

合集下载

草间弥生跨界合作

草间弥生跨界合作

人在抓狂的现实世界中,突然拽住那么
一条可以掀开的门帘,门帘后是走出迷 宫的隐秘通道。人们在这个自命为“精
神病艺术家”设置的镜像中,找到了艺
术,找到了时尚,以及隐藏的自我,这
就是草间弥生的魔力。
跨界合作:LV
2012,一系列以草间弥生招牌波卡 圆点为设计的服装、鞋子、饰品、 太阳眼镜及包包皮件等限量商品与 iPhone App 应用程式
跨界合作:香港海港城
2010,海港城再次与日本殿堂级艺术大师草间弥生合作,于 圣诞节期间推出2011年年历供顾客换领。此年历共收录了多 张草间弥生的相片特意为“香港血癌基金”筹款。
2010,草间弥生和海港城合 作的草间弥生系列雨伞
草间弥生:艺术的商品
从1990年代开始,草间弥生除与众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带有浓厚 圆点草间风格的产品,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跨界合作:奥迪
2009,草间弥生带着她著名的大南瓜 亮相德国奥迪100周年纪念展。草间 弥生的红色波点搭配奥迪的R8车款— —当代艺术结合汽车工艺的搭配,让 视觉感觉相当强烈
跨界合作:丰田
2010爱知三年展(国际知名艺术展)上,丰田 汽车携手日本当代代表 艺术家草间弥生打造了一批“草间弥生”版丰田普锐斯。当代艺术 结合最前沿混动汽车工艺的搭配之下感觉相当的强烈。
草间弥生与圆点
画着浓重的眼妆、戴着一头灿烂的酒红色头发、身穿圆 点图案短上衣——很多时候,草间弥生在人们眼中是 一个“怪婆婆”。在几十年里,她近乎偏执地画着各种 各样的圆点,作品中无穷无尽的圆点时常让观者混淆了 真实和虚幻的界限。
据统计,在日本,年轻人穿着的服饰中,带有圆点图案 的服饰约占30%左右。草间弥生10 岁左右就开始运用 非对称的袖、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 ,她的服装全部由自己设计。圆点和她的精神病一样, 成为艺术家身上最深的印记。

草间弥生,波点女

草间弥生,波点女

龙源期刊网
草间弥生,波点女
作者:燕子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0年第08期
波点对于大家并不陌生,而真正掀起波点之潮的大师是一位日本前卫女艺术家——草间弥生。

从40年代起她就开始创作波点艺术画,以波点和蜘蛛网的无限延伸交织,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装饰艺术,同时配合她最喜欢的南瓜宝宝,就算是线条简单,也绝对是潮流艺术之最。

除了画画,草间弥生还是一位雕塑家、作家、电影制片人以及时装设计师,风格一贯保持前卫,就连她自己的衣着打扮也称得上是一门前卫艺术。

关于草间弥生的创作机缘,要从她10岁的时候说起。

在那个年纪她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开始被大量的幻觉困扰,但也是拜这场疾病所赐,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了一层网,它们像细胞或者分子,又或者是那些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体。

也就是那个时候她开始画铅笔画,而脑中经常浮现的给她灵感的就是这些波点。

在她看来,所有的这些都来自于幻觉,地球也只不过是来自众多原点中的一个。

草间弥生的艺术就是改变这些原点的固有形式,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和具有动态感的空间。

这些点组成了一面巨大的捕捉网,仿佛诠释了草间弥生的
生命与思维现状。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幻觉也是创造力的源头,而其所创造出的艺术会更具有
震撼力。

现在的波点艺术已经被生活化了,在公共场所以及衣、食、住、行中都能找到波点艺术的
影子,而这已然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享受!。

草间弥生·波点南瓜

草间弥生·波点南瓜
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她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 的数千件作品。
作品欣赏
以本节课南瓜为主
关于南瓜
2.绘画构思
教学目标
绘画反思
波点艺术也是形式主义的一种 形式
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孩子
主义的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社会经验 直接 运用直觉和联想 像欣赏音乐一样去感受
们了解当代大师“草间弥 它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形式带来的感受 这
4.范画分解
4.用记号笔画出中间部 分的南瓜,沿着分层线 中间大两边小依次画圆。 再用记号笔画出右上部 分的南瓜,沿着分层线 中间大两边小依次画圆。
4.范画分解
5.用白色油画棒在黑卡 上画线条。
4.范画分解
6.用双面胶将南瓜粘在 黑卡上,完成。
4.范画分解
其它范画
谢谢聆听
生”的生平及创作源泉。 主要看孩子的思维活动 。 孩子们本节课
2.让孩子们感受大师创作 虽然没有很清楚的记住“草间弥生”的
的“点艺术”给人的震撼 名字 但是都非常积极的参与了点的绘画
孩子们可以更深刻认识点
作品中大小点的规律掌握的很好 ,孩子 们在主体物外形比例和造型的把控需要
并对点有了新的认识和欣 老师协助调整 孩子们继续加油哦期待更
40 年前,亚洲女子草间弥生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 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30 多年前,她 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1993 年,她独自 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 艺术的地位。
国际上对草间弥生作品之认定——涵盖五十年来的水彩、拼 贴、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及活动——是最近几年当代艺术 史上的事情。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 弥生现在被视为日本现存最伟大的艺术家。

基于符号视角学视域看草间弥生作品的艺术性

基于符号视角学视域看草间弥生作品的艺术性

基于符号视角学视域看草间弥生作品的艺术性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符号学理论对草间弥生作品的圆点符号进行分析,探索她的人生经历来发掘圆点符号的来源。

她童年的经历对于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都集中反映在她的作品之中,她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热爱。

她因为圆点符号而闻名于世界,抽象的符号和醒目的颜色也让她成为时尚的宠儿。

因此,本文将从她的作品出发来分析作品背后的内在寓意。

关键词:符号学;圆点符号;草间弥生草间弥生作为当代艺术家,因其作品充满圆点符号而闻名于世,也被称为“波点女王”,圆点符号贯穿于她的作品中,从她画的第一张画开始就伴随至今。

她通过圆点符号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在她的世界里,圆点符号不仅是一个图形,还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因此,本文笔者将从符号学理论的视角对草间弥生的作品进行探析,去感受草间弥生的独特世界。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索绪尔曾经提出,语言学为符号学提供了基本模式,并提出符号的两种特性—“能指”和“所指”。

其中,“能指”指的是外在的表达形式以及客观的事物,“所指”指的是概念的、主观的内部世界,是文化信息的传播中介。

索绪尔曾多次强调符号的任意性,同一所指当人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心理。

比如草间弥生的著名作品《波点南瓜》,可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可以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品,还可以作为圆点符号的一种象征。

与索绪尔二分法不同的是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他用三元观点阐释了符号的传播过程。

皮尔斯将第一类命名为单一的符号、质的符号和法则的符号;第二类命名为图像、索引和象征;第三类命名为表位、命题符号和论证。

他强调“解释”即符号的含义,他在《皮尔斯:论符号》一书中提道:“符号的解释项就是符号所传达的所有事物,也即必须通过间接经验才能获得的与其对象相熟悉的那些东西。

”以草间弥生为代表的新型符号学研究者对符号进行了重新定义,草间弥生在《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自传中提出:必须丧失自我的存在。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

对于40多年前曾经让自己大红大紫 的报纸,草间弥生一直都在关注。她每 天都会认真地看报纸,往往是从政治部 分开始,这是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在日本生活很难,除了在精神疗养 院。”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草间弥生 如是说。草间弥生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 躺在床上会觉得天花板在旋转,强烈到 感觉眩晕,控制不住自己,接着就会很 沮丧、很焦急。如今,当她独处时,依 然有着相同的困扰。事实上,早在几十 年前,就有人提出,草间弥生是在利用 自己的精神问题炒作。时至今日,人们 对于她的精神状况依然不得而知,唯一 确定的是,她依然住在精神疗养院里。
在精神疗养院里,草间 弥生有一间私人卧室。即便 在深夜,从工作室回来之后, 她仍然可以在这里工作。写 小说,写诗,画设计图或一 些小画。在工作日,她会拨 通经纪人的电话,絮叨地描 述着自己前一天的状况,某 件作品最新的进展,甚至是 自己最喜欢的甜点——她比 较贪恋甜食。即便是精神状 况很好的时候,草间弥生还 是经常会忘记自己说过什么, 或者会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对方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的 方式,以至于通话时间有点 长。
视线所及之处全部是红色的圆点,由于长期的精神疾病,这种圆点幻 觉从小就与她相伴。我想她正是想用这一点来表达她的精神世界,是 一种成长历程的形体化。
无限网-永恒的爱 这幅装置艺术作品是利用灯光、镜子、水面,制造出一个似乎没有边界 的空间,让人有一种迷失在其中的冲击力。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无数的 点点星光,眩晕与神秘永远是它给人的视觉感受。传承草间一贯的风格。 我认为这算是她的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的佳作。
《一亿光年的星尘》 这副作品展现了她创作中招牌的又一「复制」的特色。当然 不可缺少的就是大量的圆点。
与LV的合作
与LV合作的服装系列,草间弥生的专属符号—波尔卡圆点,覆盖了整个 系列

草间弥生作品永恒的爱的讲解

草间弥生作品永恒的爱的讲解

草间弥生作品永恒的爱的讲解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是一位知名的日本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

她的创作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草间弥生作品中的永恒之爱主题。

草间弥生作品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她擅长运用波点、线条、镜面等元素,创作出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这些元素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而在这背后,隐藏着她对永恒之爱的深刻思考。

永恒之爱是草间弥生作品的核心主题。

在她看来,爱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最纯粹的部分,是超越国界、年龄和性别的精神力量。

在创作永恒之爱系列作品时,草间弥生以浪漫的粉色为基调,搭配充满激情的红色、紫色等色彩,表现出爱情的甜蜜和激情。

同时,她巧妙地将波点、线条等元素融入作品中,为观者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以草间弥生的永恒之爱作品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爱情的理解和诠释。

在一幅名为《永恒的爱》的作品中,她将粉色背景与红色波点相结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画面。

画面中央是一对紧紧拥抱的恋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周围的波点仿佛是爱意满满的泡泡,将两人紧紧包围。

这幅作品传达了爱情中美好、浪漫的一面,令人陶醉。

草间弥生作品的永恒之爱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爱情、珍惜爱情的窗口。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追求让人们有时忽略了真挚的感情。

而草间弥生的作品,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正是这份美好,让她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总之,草间弥生的作品以永恒之爱为主题,通过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了爱情中的甜蜜、激情与美好。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为观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感悟爱情的平台。

草间弥生绘画作品元素的表现性分析

草间弥生绘画作品元素的表现性分析
2.草间弥生作品中的波点元素 草间弥生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波点,波点元素是她封 闭式结构的发展。从空间结构上看,波点是密闭的,再也填不进 去任何东西。同时,波点是抽象的,不具有差异性,圆点总是相 似的。草间弥生画作中圆点创作的灵感受到她病症的启发,原 来还留有一定的空间,到波点这一层次就完全没有空间存在。 从绘画作品中的封闭性到完整的圆点,这是一种发展,表现了草 间弥生性格中的“退行性”。也就是说,草间弥生在遇到生活中 的刺激时,心理就会以一种原始的本性应付,呈现出“反成熟”的 倒退。草间弥生将波点作为自己的艺术标志,和她的人生经历 相符合。波点的全封闭代表了草间弥生性格上的孤立,这和她 幼年受到的强迫和摧残息息相关。因此,波点是封闭的极限,代 表了草间弥生心里受到的极度压缩,没有其他的空间。封闭能 让草间弥生感到安全。从某种程度上说,波点代表了草间弥生 本人的经历。波点的连贯代表着草间弥生对童年爱的呼唤和回 忆,通过点和点的连接勾起其对曾经的回忆。草间弥生把自己 的绘画作品命名为《我的永恒灵魂》,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寄托在画中。 波点元素代表着一种张力,点只有内在的张力,而不存在方 向。草间弥生对波点不同位置的应用表现出她内心不同的声 音。通过对波点的不断重复、循环排列,草间弥生将它们进行叠 加,给作品带来了视觉上的迷幻,突显了作品的特色。草间弥生 在绘画作品《无限镜室——永恒的爱》中,探索了空间的无限性, 镜面折射下波点的颜色和空间不能分出主次,营造出一种迷幻 和复杂的感觉。 3.草间弥生作品中的触手元素 草间弥生在其作品中使用触手元素是为了克服她在幼年时
27
期对于性的畏惧,她通过对触手重复式地排列减小她心中的畏 惧。触手代表草间弥生和外界的接触是小心翼翼的,带有一定 的退缩性。触手象征着草间弥生的内心世界,这和她本人的恋 爱经历有关。草间弥生的作品《重复的视觉,菲勒斯船》是触手 元素表现的代表作。展厅中有一艘船是由生殖器组成的,像是 许多红细胞在人体的血液里前行。这幅画是草间弥生内心世界 和外界的连通,用来消除她对外在世界的恐惧。船上布满了触 手,处在一种漂泊的状态,像是草间弥生徘徊在现实和理想之 间,有一种迷茫的感觉。作品中的触手在常人看来比较露骨,草 间弥生正是通过复制这种让人害怕的东西,填平心中的恐惧。

现代霓虹艺术展览(草间弥生、村上隆藏品)活动策划方案-25P

现代霓虹艺术展览(草间弥生、村上隆藏品)活动策划方案-25P
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展。
2014年,9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中,
20余副草间弥生作品展出。
草间弥生-画作展示
作品名称:花园 作品尺寸:52x45cm 作品材质:原创版画
作品名称:花 作品尺寸:24x27cm 作品材质:水彩原作
作品名称:Az flower 作品尺寸:72.7x60.6cm
现场可进行项目
展览期间 沙龙活动,共2场沙龙 女性主题专场:日本高级花艺师的美学分享
地点:项目现场 内容:日本高级花艺师现场进行花艺展示,并进行美学分享 资源方:知名旅日高级插花师+重庆女企业家协会
活动案例
草间弥生-跨界合作
草间弥生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合作,其官网上还开设了关 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介绍,包括许多珍贵资料及图片。
草间弥生-展览
2013年12月15日,草间弥生亚洲巡展上中国上 海展“我的一个梦(A Dream I Dreamed)”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MOCA)拉开帷幕。
村上隆-案例
与 Vans 的联名款球鞋,其它合作过的品 牌还包括 LV(长达 12 年)、陀飞轮、卡 西欧、Vogue、Supreme、Google 以及 菲董主理的街头潮牌 Billionaire Boys Club 等。
草间弥生-展览经历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
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成为其成名作。同年受邀参加了第
3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名为《那克索斯的花园》。
1993年,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参加了台北双年展。 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上对草间弥生作品之认定——涵盖五十年来的水彩、拼 贴、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及活动——是最近几年当代艺术 史上的事情。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 弥生现在被视为日本现存最伟大的艺术家。
内容借鉴!
4
不到10 岁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 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着一个巨大的网,于是 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 —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几乎伴她一生。
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她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 的数千件作品。
内容借鉴!
5
作品欣赏
内容借鉴!
6
内容借鉴!
7
内容借鉴!
8
内容借鉴!
9
内容借鉴!
10
内容借鉴!
11
内容借鉴!
12
内容借鉴!
13
内容借鉴!
14
内容借鉴!
15
内容借鉴!
16
内容借鉴!
17
内容借鉴!
18
内容借鉴!
19
内1
内容借鉴!
22
内容借鉴!
23
内容借鉴!
24
关于南瓜
内容借鉴!
25
内容借鉴!
26
内容借鉴!
27
内容借鉴!
28
谢谢观看
内容借鉴!
29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内容借鉴!
1
内容借鉴!
2
人物简介
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 艺术家,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 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 日本东京。她曾与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克勒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贾斯培 -琼斯(Jasper Johns)一起联展。
圆点和她的精神病一样,成为艺术家身上最深的印记。
内容借鉴!
3
40 年前,亚洲女子草间弥生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 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30 多年前,她 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1993 年,她独自 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 艺术的地位。
“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 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 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 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 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 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 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 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 和脚踝都跌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