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帮助 。 关 键词 : 化层 面 文 英 汉 词 - 联 想 意 义 r 差 异
义 划 分为 七种 . 归 纳 为三 大类 型 : 一类 型 是概 念 意义 可 第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所 有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综 合 , 可 以 分 为 表 层 、 中层 和 深 层 三 个 文 化 层
规 则 和 假 设 带 入 异 性 交 往 之 中 ,虽 然 各 自都 想 获 得 良 性
的 交 流 , 是 事 与 愿 违 。 也 提 醒 我 们 在 出 现 异 性 交 际 矛 但 这 盾 时 不应 偏祖 任 何一 方 。
关 系 最 密 切 、 映 最 直 接 的 是 词 汇 ” 2 0 : 3 。 由 此 可 反 (0 2 8 ) 见 。 词 汇层 面研 究 文化 对语 言 表 情达 意的 影 响作 用 , 在 具 有 “ 一斑 而 见全 豹 ” 重 要意 义 。 窥 的 G.e c 在 其 著 作 《 义 学 》 S ma t s 中 , 词 汇 意 L eh 语 ( e ni ) 将 c
1社 会 地 住 与 社 会 偏 见 .
在 历 史 上 , 性 长 期 处 于 低下 、 属 于 男 性 的 地 位 , 女 附 在 语 言使 用 上 必 然 有 所 反 映 。 女 性 为 了 提 升 自己 的社 会 地 位 。 会 尽 量 使 用 文 雅 的 、 貌 的 语 言 , 男 性 留 就 礼 给 有 面 子 : 在 男 女 共 同 参 与 的 谈 话 中 尽 量 兼 顾 到 对 方 的
会 导 致 谈 话 的 不 同 步 和 交 际 意 图 的 误 解 。 这 种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规 则 和 假 设 Gu ez 跨 种 族 交 流 问 题 的 框 架 上 的 。 mp r Bo k r .a n n 为 在 异 性 之 间 交 往 上 也 会 发 生 这 样 的 re 和 rn e 认 情 况 , 们 成 年 以 后 . 各 自在 儿 童 和 少 年 期 学 会 的 交 际 他 把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学院名称:人文与法律学院班级:汉语132班姓名:王方学号: 1327282016年12月 15 日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英汉语言中词汇含义都很丰富。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等不同,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有所差异。

从英汉词汇对比的角度, 对英汉语言中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对比并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词汇内涵意义文化差异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部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外, 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因此,必须把汉英语言知识对比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1.英汉词汇对比看文化差异1.1称谓词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如Aunt(姨、姑、伯母、舅母),“aunt”一词在表示亲戚关系时才使用。

英美人对非亲戚关系不称“aunt”,对父辈非亲属女性可直呼其名或冠上“Mrs Miss”或“Ms”等尊称。

对父辈的亲属女性也很少用“aunt”,通常也可直呼其名,而不像中国人那样称“大姑”、“姨妈”等。

所以英语中没有AuntWang,Second Aunt 等说法。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王威1 词汇文化内涵的含义爱德华·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

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最多变的要素,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所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内涵意义是区别于概念意义的另一种意义,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赋予了词汇附加意义。

不同词语蕴含的是不同民族特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价值观,所以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词汇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2 中西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2.1 动物词龙在中国人心中向来是神圣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敬畏的神兽,是帝王的象征,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成语也大多代表着吉祥,如龙骧麟振、龙翔凤舞等。

可是在西方,“dragon”代表着灾难与凶狠。

在许多西方小说里,龙是作为邪恶的怪兽出现的,屠龙的人被人们奉为勇士。

虎在中国人眼里一直是百兽之王的形象,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狮子是他们所公认的百兽之王。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带有虎字的词语译成英语后由“lion”代替。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蝙蝠是一种邪恶凶狠的动物,人们经常用蝙蝠形容一些负面的事物,但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反而变成了吉祥福气的代表。

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待同一种动物词语时有很大的区别,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差万别。

2.2 颜色词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对待白色的态度,在西方人的思维里,白色是纯洁、无暇的象征,婚礼的英文为“white wedding”,新人们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多数选用白色的婚纱,宾客出席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白色的礼服。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白色除了代表清白等寓意,更多的时候,白色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代表着死亡和悲伤。

人们把葬礼成为“白事”,在葬礼上要挂白幡,穿白色的孝服。

蓝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提到蓝色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一般是深沉的大海,从而联想到广阔、静谧和沉静。

西方人则大多会将蓝色与忧郁、沉默联系在一起,比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词汇是每个语言的基石,它在不同的语言中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时候同一个词汇会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并掌握词汇文化差异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西方词汇为例,介绍一些文化差异,并探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同音异义有些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虽然发音相同,但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中文中,“关注”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注意和关心,而在英文中,“attention”则更强调对某事物的集中注意力。

再例如,“左右”在中文中表示方向或时间的控制,而在英文中则常常表示某个决策或行动的影响力。

对于同音异义的词汇,我们需要在交流中仔细辨别其实际含义,以免造成误解。

二、音译文化差异中文中有很多词汇是从外语音译过来的,这些词汇所传达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也不同于原本的语言,往往包含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例如“马达”(motor),“公关”(public relations),“麻将”(mahjong)等等都是从英文或其他语言音译过来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这些音译词汇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才能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

三、文化细节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会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例如,在中文中,称呼长辈时要使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在英文中则使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在中文中,“过年”和“过节”表示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在英文中则分别用“Chinese New Year”和“holiday”来表示。

四、情感色彩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词汇所含有的情感色彩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文中,“吃饭”常常被视为一种亲密关系的表达,“爱”则常常被视为一种婚姻状况的表达;而在英文中,“eat together”和“love”则没有这种情感色彩。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情感色彩所带来的语言文化差异,并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摘要】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中西方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是英语的主要构成元素,从词汇之中就可以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本文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abstract] language represents a kind of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e were some similar ities, but also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s.Vocabulary is the English major element, from vocabula ry it can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article simply from daily talk, idioms and thing naming rules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 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兴旺,它实现着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语言学家EdwardSapir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因此,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的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上中方的差异。

下面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从生活日常用语来看,中西方的不同之处较为明显古人把上厕所大小便称为“如厕”、“出恭”或“更衣”,今人一般都是说“上厕所”(“去洗手间”这个说话是源自于西方)。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摘要: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中词语的不同用法,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词语意义;文化差异1 由于社会礼仪的不同,导致风俗习惯上的差异1.1在语言表达方式上1.1.1称呼方面的差异。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

1.1.2问候方面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

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

然而在英语中,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1.1.3闲谈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可以会问这样的话: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甚至会问: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How much is your coat?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感兴趣的事,这些都是英美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作为动植物词汇文化,英汉之间存在着许多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这些联系和区别也揭示出了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

本文将会对英汉动植物词汇进行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动物方面,中文中的“凤凰”是一种神话中的鸟,传说只有皇帝才能拥有。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hoenix”,是一种火鸟,代表着重生和不死,常被用于象征重建和再生。

这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反映出中西方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不同态度。

此外,中文中“狮子”被视为勇气、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是帝王权利的象征。

而在英文中,它也被视为强大和勇敢的象征,但同时也表示优雅和圣洁,是英国的国家象征。

可见,在不同文化中,同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存在巨大的差异。

植物方面,中文中的“菊花”被赋予了清高、坚强等美德,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常被用于赏花、品茗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chrysanthemum”,常常和死亡、葬礼联在一起,代表着哀思和悼念。

这或许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颜色、形状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所持有的形象不同造成的。

另外,中文中的“梅花”被视作忠诚、坚韧、纯洁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lum blossom”,常被用于象征冬季的开端和生命的重生,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此外,动植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引申联想也往往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鱼”“龙”往往被视作吉祥的生物,常常被用于象征幸福、尊贵和吉祥等意义;而在英文中,“fish”和“dragon”可能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一种自然存在,被用于描述一种不同的生物形态或其特性等方面。

总的来说,英汉动植物词汇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联系和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两种文化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儒雅风格和技巧,拥抱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

从词汇意义看英汉文化差异

从词汇意义看英汉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上则有:同一事物的多种表达;词的差别;表面意义和内涵的不同;词汇空缺;颜色、动物词语,成语、谚语等不同的词汇涵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英语教学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

词汇(Lexicon)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最为突出,涉及的面最为广泛。

根据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1990)之解释,文化差异,指被表示的事物、概念、行为等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含义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由于缺乏对社会环境和背景文化的了解而导致不理解或误会。

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之间存在着互为映照关系,认识文化差异是分析语言差异的基础。

因此,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应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

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语言上犯错误。

一、同一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种表达1、以称呼方面为例。

中国人的称呼不仅有符号意义,更有社会意义,通常将名字与身份、职位等相连,如张老师、李经理、王局长、赵部长等;而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不喜欢在姓名上加头衔,可以直呼其名。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

除非是某些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例如法官、高级军宫、医生、宗教领袖等,但即便对这些人士,称呼他们的名字而不加头衔也可能会更好些。

西方在称呼上也不象中国有明显的地位尊卑、血统贵贱的观念,而汉语称呼中却有长幼、尊卑、上下、男女之间的分别,而且中国人习惯于用尊称,有时是一种礼貌,西方没有或很少使用尊称。

中国人称妇女为“女士”、“小姐”、“太太”,不很严谨,而西方不能随便使用小姐(Miss)或太太(Mrs.)因为这关系到对方婚姻状态,属于比较敏感的问题,当不能肯定时,通常笼统地称女士为Ms.英语的亲属称呼比汉语笼统、简单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2)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2)
三. 中西方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四. 中西方色彩词汇的联想意义 (3)
五.结束语 (4)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的异同会表现在词语的解释和联想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了其词语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联想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动物词汇和颜色词汇以及植物词汇的联想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语言和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关键词:词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词汇的联想
什么叫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想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候甚至会引起误解。

所以,正确认识词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上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情感牵连涉及许多联想的意义。

”(王佐良)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它具体的意义以外,还具有色彩斑斓的联想意义和内涵意义。

一. 文化语境背景不同,联想的意义也不同
人类的文化,有共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个性的一面。

共性来自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同的大脑机制这一事实,个性则来自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生存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这些文化的差异会使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出不同的特定的联想意义。

二. 中西方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动物,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情,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即使是对用一个动物词汇,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联想。

比如,在汉文化中,人们习惯性的把与狗相关的词语都划成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爱狗如子,在下列英语成语、谚语中,“狗”都带有褒义的色彩:a lucky dog (幸运儿)/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度过难关,雪中送炭) / Every dog has his day.(时来运转)
比如猫头鹰(owl)昼伏夜出,常盘旋于坟场,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凄惨的叫声,所以在汉文化,通常被认为是“厄运”的征兆,是一种不祥的鸟。

这一点在民谚“夜猫子(俗称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抖搂翅,大小有点事”中可以得到体现。

但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则是“冷静,智慧”的象征,是一种代表智慧的鸟。

英国有首民间童谣可以体现这一点Mother Gooses Fairy Tales: A wise old owl / lived in an oak / The more he saw the less he spoke / the less he spoke the more he heard / why can’t we all be like that wise old bird?
由于文化的差异,许多情况下英汉动物构成的短语是不能够直接对译的。

如“as strong as a horse”——壮得像头牛,“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蚂蚁,“look for grass on the top of oak”——缘木求鱼,“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goose-flesh”——鸡皮疙瘩等等。

三. 中西方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在中国,绚丽多彩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因此许多花木具有了丰富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

英语国家受西方古典神话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花木情结悠久而强烈。

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不同,两个民族对同一植物所引起的联想意义也往往不一致,也就形成了汉英植物文化的差异。

比如,在汉英文化中,月桂都象征着胜利和荣耀。

福建地区古越人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古希腊人也用月桂树枝编成冠冕,授予竞赛的优胜者,成为桂冠(laureate)。

英文中常指“获得荣誉”:“Win / gain laurels”、“rest on one’s laurels”,而文学中的“Poet Laurels”,桂冠诗人是许多英国文人毕生追求的荣誉。

同动物词汇类似,也有许多植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中千差万别。

例如,垂柳表示依恋。

而在英文里,“柳(willow)”象征仁勇,垂柳“weeping willow”则表示悲哀。

再者,“onion”在英语里,用于一些短语中会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know one’s onion”意思是“精明能干、在某个领域中非常有权威”;“off one’s onion”则是指“精神失常”的意思,而在中文里除了“洋葱”这个意思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联想意义了。

四. 中西方色彩词汇的联想意义
颜色是自然界中最灿烂的表象,而语言中的颜色词汇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之
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文化的内涵,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白色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死亡和凶兆。

葬礼叫“白事”,设白色灵堂,出殡时打白幡。

它也象征失败,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它还象征愚蠢,无利可得,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不识字的人为“白丁”,把出力而不得好的叫“白忙”等。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高雅和纯洁,它是西方文化的崇尚色,如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white wedding新娘穿着白色婚纱的婚礼;它又象征着正直、诚实和公正。

white man(高尚的人),white lie(无恶意的谎言)。

白色还表示着吉利与和平,如:white day(吉日),white war(没有硝烟的“经济竞争”)等。

而蓝色,在汉语中的含义较单纯,多为本义。

如“蓝天”,“蔚蓝的大海”,给人冷静和悠远、智慧和理智、希望和庄重的感觉。

而英语中blue多为转义或引申义,与心情、社会地位和色情有关。

如“in a blue mood”、“to have the blues”\中的“blue”均有“忧郁”、“沮丧”、“烦闷”的意思。

此外,“blue”在英文中还有“黄色的、下流的”意思,如“a blue film”指的是“黄色电影”,“make a blue joke”指的是“开一个下流的玩笑”。

另外,绿色这个词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联想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绿色常用来表示“妒忌”,因此“green with envy”是“十分嫉妒”的意思;在美国,由于纸币时绿色的,因此常用“green”表示“钱财”或有“经济实力的”,如“green power”指“金钱的力量”或“财团”,然而这些意思在汉语中却没有对应。

相对而言,绿色在汉语中的引申义仅有“戴绿帽子”这一种,指“某人之妻与他人私通”,如用“to wear a green hat”来表示,西方人则会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释为“某人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如不解释,西方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其汉语的喻义。

五.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而文化又影响和塑造语言。

同时,词汇又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尽管上诉的总结和例子不全面,但也能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异同会表现在词语的解释和联想上。

这些词汇因文化而已,又与文化紧密相连。

因此,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层理解,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龚晓斌,朱琰. 从颜色词语看中西文化差异[J]. 考试周刊. 2011(61).
〔2〕李兵绒,王静萍. 从英汉词汇的联想意义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J]. 教学与管理. 2008 (11).
〔3〕尚秀叶. 汉英文化语境下颜色词汇的联想意义之异同[J]. 中北大学学报.
2007(6).
〔4〕严旭. 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 考试周刊. 2011(61).
〔5〕赵洋. 英汉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应用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