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帮助 。 关 键词 : 化层 面 文 英 汉 词 - 联 想 意 义 r 差 异
义 划 分为 七种 . 归 纳 为三 大类 型 : 一类 型 是概 念 意义 可 第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所 有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综 合 , 可 以 分 为 表 层 、 中层 和 深 层 三 个 文 化 层
规 则 和 假 设 带 入 异 性 交 往 之 中 ,虽 然 各 自都 想 获 得 良 性
的 交 流 , 是 事 与 愿 违 。 也 提 醒 我 们 在 出 现 异 性 交 际 矛 但 这 盾 时 不应 偏祖 任 何一 方 。
关 系 最 密 切 、 映 最 直 接 的 是 词 汇 ” 2 0 : 3 。 由 此 可 反 (0 2 8 ) 见 。 词 汇层 面研 究 文化 对语 言 表 情达 意的 影 响作 用 , 在 具 有 “ 一斑 而 见全 豹 ” 重 要意 义 。 窥 的 G.e c 在 其 著 作 《 义 学 》 S ma t s 中 , 词 汇 意 L eh 语 ( e ni ) 将 c
1社 会 地 住 与 社 会 偏 见 .
在 历 史 上 , 性 长 期 处 于 低下 、 属 于 男 性 的 地 位 , 女 附 在 语 言使 用 上 必 然 有 所 反 映 。 女 性 为 了 提 升 自己 的社 会 地 位 。 会 尽 量 使 用 文 雅 的 、 貌 的 语 言 , 男 性 留 就 礼 给 有 面 子 : 在 男 女 共 同 参 与 的 谈 话 中 尽 量 兼 顾 到 对 方 的
会 导 致 谈 话 的 不 同 步 和 交 际 意 图 的 误 解 。 这 种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规 则 和 假 设 Gu ez 跨 种 族 交 流 问 题 的 框 架 上 的 。 mp r Bo k r .a n n 为 在 异 性 之 间 交 往 上 也 会 发 生 这 样 的 re 和 rn e 认 情 况 , 们 成 年 以 后 . 各 自在 儿 童 和 少 年 期 学 会 的 交 际 他 把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

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学院名称:人文与法律学院班级:汉语132班姓名:王方学号: 1327282016年12月 15 日从英汉词汇内涵意义对比看东西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英汉语言中词汇含义都很丰富。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及传统习俗等不同, 英汉词汇所承载的含义也有所差异。

从英汉词汇对比的角度, 对英汉语言中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一些对比并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词汇内涵意义文化差异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特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部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众所周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denotation)外, 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ultural connotation), 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

因此,必须把汉英语言知识对比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1.英汉词汇对比看文化差异1.1称谓词语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如Aunt(姨、姑、伯母、舅母),“aunt”一词在表示亲戚关系时才使用。

英美人对非亲戚关系不称“aunt”,对父辈非亲属女性可直呼其名或冠上“Mrs Miss”或“Ms”等尊称。

对父辈的亲属女性也很少用“aunt”,通常也可直呼其名,而不像中国人那样称“大姑”、“姨妈”等。

所以英语中没有AuntWang,Second Aunt 等说法。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词汇内涵的文化差异王威1 词汇文化内涵的含义爱德华·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

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最多变的要素,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所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内涵意义是区别于概念意义的另一种意义,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赋予了词汇附加意义。

不同词语蕴含的是不同民族特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价值观,所以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对词汇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2 中西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2.1 动物词龙在中国人心中向来是神圣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敬畏的神兽,是帝王的象征,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与龙有关的成语也大多代表着吉祥,如龙骧麟振、龙翔凤舞等。

可是在西方,“dragon”代表着灾难与凶狠。

在许多西方小说里,龙是作为邪恶的怪兽出现的,屠龙的人被人们奉为勇士。

虎在中国人眼里一直是百兽之王的形象,是威严与权力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狮子是他们所公认的百兽之王。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带有虎字的词语译成英语后由“lion”代替。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蝙蝠是一种邪恶凶狠的动物,人们经常用蝙蝠形容一些负面的事物,但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反而变成了吉祥福气的代表。

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待同一种动物词语时有很大的区别,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差万别。

2.2 颜色词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对待白色的态度,在西方人的思维里,白色是纯洁、无暇的象征,婚礼的英文为“white wedding”,新人们在举行婚礼的时候多数选用白色的婚纱,宾客出席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白色的礼服。

但在中国的文化里,白色除了代表清白等寓意,更多的时候,白色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代表着死亡和悲伤。

人们把葬礼成为“白事”,在葬礼上要挂白幡,穿白色的孝服。

蓝色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提到蓝色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一般是深沉的大海,从而联想到广阔、静谧和沉静。

西方人则大多会将蓝色与忧郁、沉默联系在一起,比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doc词汇是每个语言的基石,它在不同的语言中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时候同一个词汇会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并掌握词汇文化差异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西方词汇为例,介绍一些文化差异,并探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同音异义有些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虽然发音相同,但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在中文中,“关注”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注意和关心,而在英文中,“attention”则更强调对某事物的集中注意力。

再例如,“左右”在中文中表示方向或时间的控制,而在英文中则常常表示某个决策或行动的影响力。

对于同音异义的词汇,我们需要在交流中仔细辨别其实际含义,以免造成误解。

二、音译文化差异中文中有很多词汇是从外语音译过来的,这些词汇所传达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也不同于原本的语言,往往包含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例如“马达”(motor),“公关”(public relations),“麻将”(mahjong)等等都是从英文或其他语言音译过来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这些音译词汇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才能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

三、文化细节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有一些特殊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会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

例如,在中文中,称呼长辈时要使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在英文中则使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等;在中文中,“过年”和“过节”表示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在英文中则分别用“Chinese New Year”和“holiday”来表示。

四、情感色彩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一个词汇所含有的情感色彩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中文中,“吃饭”常常被视为一种亲密关系的表达,“爱”则常常被视为一种婚姻状况的表达;而在英文中,“eat together”和“love”则没有这种情感色彩。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情感色彩所带来的语言文化差异,并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摘要】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中西方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是英语的主要构成元素,从词汇之中就可以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本文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abstract] language represents a kind of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e were some similar ities, but also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s.Vocabulary is the English major element, from vocabula ry it can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article simply from daily talk, idioms and thing naming rules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 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兴旺,它实现着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语言学家EdwardSapir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因此,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的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上中方的差异。

下面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从生活日常用语来看,中西方的不同之处较为明显古人把上厕所大小便称为“如厕”、“出恭”或“更衣”,今人一般都是说“上厕所”(“去洗手间”这个说话是源自于西方)。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中词语意义的差异摘要: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对比中西文化中词语的不同用法,阐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词语意义;文化差异1 由于社会礼仪的不同,导致风俗习惯上的差异1.1在语言表达方式上1.1.1称呼方面的差异。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

1.1.2问候方面的差异。

朋友们间通常会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英语常常用的问语Hi/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

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却很少用,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问候的常见方式。

其实并非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过了饭。

然而在英语中,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1.1.3闲谈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和外国人初次见面可以会问这样的话: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甚至会问: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month?How much is your coat?What religion do you believe in?这类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为个人隐私性的问题,常会令他们不知如何作答,觉得十分难堪,会令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相互了解,关心彼此的舒适和健康以及对彼此感兴趣的事,这些都是英美乡村和小城镇生活的特征。

因此,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话题。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桑月月
【期刊名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语言学教授杰弗里·利奇(GeoffreyLeech)在他的《Semantics》(《语义学》)一书
【总页数】5页(P)
【作者】桑月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
【相关文献】
1.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J], 边娜
2.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差异 [J], 杨谨旖
3.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词汇联想意义的翻译 [J], 訾晓红
4.从非等值角度看词汇联想意义中的文化差异 [J], 谢晶
5.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J], 邓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作为动植物词汇文化,英汉之间存在着许多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这些联系和区别也揭示出了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

本文将会对英汉动植物词汇进行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动物方面,中文中的“凤凰”是一种神话中的鸟,传说只有皇帝才能拥有。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hoenix”,是一种火鸟,代表着重生和不死,常被用于象征重建和再生。

这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反映出中西方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不同态度。

此外,中文中“狮子”被视为勇气、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是帝王权利的象征。

而在英文中,它也被视为强大和勇敢的象征,但同时也表示优雅和圣洁,是英国的国家象征。

可见,在不同文化中,同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存在巨大的差异。

植物方面,中文中的“菊花”被赋予了清高、坚强等美德,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常被用于赏花、品茗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chrysanthemum”,常常和死亡、葬礼联在一起,代表着哀思和悼念。

这或许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颜色、形状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所持有的形象不同造成的。

另外,中文中的“梅花”被视作忠诚、坚韧、纯洁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lum blossom”,常被用于象征冬季的开端和生命的重生,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此外,动植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引申联想也往往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鱼”“龙”往往被视作吉祥的生物,常常被用于象征幸福、尊贵和吉祥等意义;而在英文中,“fish”和“dragon”可能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一种自然存在,被用于描述一种不同的生物形态或其特性等方面。

总的来说,英汉动植物词汇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联系和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两种文化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儒雅风格和技巧,拥抱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

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介绍
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

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

“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

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

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

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

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

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

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

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些词甚至由于其深刻的联想意义而失去或淡化了其概念意义。

故而考察民族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词汇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人类社会方面
人类社会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在这里我要说的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2.1.1价值观念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指引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人们对行为和事物的理解与判断。

例如,“个人主义”与“individualism”这两个词。

二者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在中国,一说到“个人主义”,人们就会联想到“缺乏集体观念,强调个人私利”等。

而在欧美人的心目中,“individualism”意味着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有明显的积极的联想意义。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中国,人们推崇集体主义,践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把个人主义定义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如今人们所说的集体主义虽然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汉民族从大局出发的传统却从来未被抛弃过(陈俊森,P154-156)。

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自文艺复兴以来,它所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个人的意志和自由。

它的核心理念是社会要体现个人的意愿,政府要保护个人的利益,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董小川,P156)。

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词汇的联想意
义,进而影响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1.2 思维方式
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同一事物会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进而做出不同的联想。

比如,对中国人来说,蝙蝠的“蝠”因为与“福”同音而成为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欧美人对“hat”则没有好感,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把它与“丑陋”、“凶恶”联想在一起,比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

同一事物引发的联想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模式具有伦理性、整体性、意向性、直觉性、意向性、模糊性、和内向性,与此相对应,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思维模式表现出认知性、分析性、对象性、逻辑性、实证性、精确性和外向性(连淑能,P40-48)。

具体而言,东方思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图求善,以和为贵。

而西方处于海洋地带,具有探索精神,含有科学家的素质,追求真理。

东方重视伦理道德,因而带有强烈的主体意向性。

注重政治伦理,必然对探索自然失去兴趣,因而热衷于对天地人作比附,进行直觉体悟与整体综合。

这些都与直观经验密切相关。

西方认知科学型的思维方式则重视探索自然、重视求知、重视理性、重视外向探求,因而带有强烈的客体对象性(王志伟,P133-136)。

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从“蝠”到“福”字的顺利推演是汉民族强烈的主体意向性和求善心理以及谐音现象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2.2自然社会方面
自然社会方面对于东西方词汇的差距的影响也很大,这里主要两个典型的例子。

2.2.1动物方面
在联想意义差别很大的动物要数龙了。

在古代中国,龙是帝王皇权的象征,皇宫中到处都有龙的雕刻,图画,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登基称为“龙袍加身”,皇帝发火叫做“龙颜大怒”,皇帝生病叫做“龙体欠安”。

作为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龙也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被人们供奉为神灵。

所以,汉语中常说家长“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有所成就。

给男孩起名字也常用“龙”字,如“云龙”,“龙翔”等。

与此相反,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

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作斗时,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

由此可以看出,词汇通常由事物的外形或性质,以及相关的典故引发出联想意义。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反映在词汇上,使概念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些可以引起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联想。

2.2.2植物方面
荷花(lotus)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因为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则由荷叶、荷花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不凡的形象。

可见,荷在汉语中的联想意义有多丰富。

在英语中,lotus(荷花)除了其概念的意义之外,并无其他联想意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语言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掌握词汇与了解词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特征,词汇的联想意义是这些特征的一种具体体现,是间接认识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途径。

我们不仅要充分肯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将问题简单化或绝对化。

参考文献
[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连淑能.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1]王寅. 英语语义学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5]王志伟. 汉语双关传统述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