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从文化层面看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

帮助 。 关 键词 : 化层 面 文 英 汉 词 - 联 想 意 义 r 差 异
义 划 分为 七种 . 归 纳 为三 大类 型 : 一类 型 是概 念 意义 可 第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程 中所 创 造 的 所 有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的 综 合 , 可 以 分 为 表 层 、 中层 和 深 层 三 个 文 化 层
规 则 和 假 设 带 入 异 性 交 往 之 中 ,虽 然 各 自都 想 获 得 良 性
的 交 流 , 是 事 与 愿 违 。 也 提 醒 我 们 在 出 现 异 性 交 际 矛 但 这 盾 时 不应 偏祖 任 何一 方 。
关 系 最 密 切 、 映 最 直 接 的 是 词 汇 ” 2 0 : 3 。 由 此 可 反 (0 2 8 ) 见 。 词 汇层 面研 究 文化 对语 言 表 情达 意的 影 响作 用 , 在 具 有 “ 一斑 而 见全 豹 ” 重 要意 义 。 窥 的 G.e c 在 其 著 作 《 义 学 》 S ma t s 中 , 词 汇 意 L eh 语 ( e ni ) 将 c
1社 会 地 住 与 社 会 偏 见 .
在 历 史 上 , 性 长 期 处 于 低下 、 属 于 男 性 的 地 位 , 女 附 在 语 言使 用 上 必 然 有 所 反 映 。 女 性 为 了 提 升 自己 的社 会 地 位 。 会 尽 量 使 用 文 雅 的 、 貌 的 语 言 , 男 性 留 就 礼 给 有 面 子 : 在 男 女 共 同 参 与 的 谈 话 中 尽 量 兼 顾 到 对 方 的
会 导 致 谈 话 的 不 同 步 和 交 际 意 图 的 误 解 。 这 种 理 论 是 建 立 在 规 则 和 假 设 Gu ez 跨 种 族 交 流 问 题 的 框 架 上 的 。 mp r Bo k r .a n n 为 在 异 性 之 间 交 往 上 也 会 发 生 这 样 的 re 和 rn e 认 情 况 , 们 成 年 以 后 . 各 自在 儿 童 和 少 年 期 学 会 的 交 际 他 把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作为动植物词汇文化,英汉之间存在着许多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这些联系和区别也揭示出了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
本文将会对英汉动植物词汇进行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动物方面,中文中的“凤凰”是一种神话中的鸟,传说只有皇帝才能拥有。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hoenix”,是一种火鸟,代表着重生和不死,常被用于象征重建和再生。
这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反映出中西方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不同态度。
此外,中文中“狮子”被视为勇气、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是帝王权利的象征。
而在英文中,它也被视为强大和勇敢的象征,但同时也表示优雅和圣洁,是英国的国家象征。
可见,在不同文化中,同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存在巨大的差异。
植物方面,中文中的“菊花”被赋予了清高、坚强等美德,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常被用于赏花、品茗和文化娱乐等方面。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chrysanthemum”,常常和死亡、葬礼联在一起,代表着哀思和悼念。
这或许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颜色、形状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所持有的形象不同造成的。
另外,中文中的“梅花”被视作忠诚、坚韧、纯洁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在英文中,它被称为“plum blossom”,常被用于象征冬季的开端和生命的重生,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此外,动植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引申联想也往往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文中,“鱼”“龙”往往被视作吉祥的生物,常常被用于象征幸福、尊贵和吉祥等意义;而在英文中,“fish”和“dragon”可能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一种自然存在,被用于描述一种不同的生物形态或其特性等方面。
总的来说,英汉动植物词汇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联系和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两种文化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儒雅风格和技巧,拥抱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汉词语联想意义迥异

3.1 History influence………………………………………………………………………….…………6
Chinese and English. Then the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words appear.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and
deepl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lso reflect the culture distinction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s, when they conduct study on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need to
4
Contents
1. Introduction………………………………………………………………………………………………5
2. The importance of word associations……………………………………………………………………5
cultures will have different associations in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As we know, China and English
从动物名称中看文化差异与词汇联想意义之间的联系

好几个词来表达 。同样 , 汉语 中只有“ 骆驼 ” 一个 词, 它相 当于英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 的因素 , 直接反映 了语言 的变化 。 社会 语 中的 cm l a e,也可细分 为 do dr ( rmeay 单峰 骆驼) 和 B c r at i ea 生活 中新事物 的产 生、 旧事物 的消亡 、 人们观念 的改变等 , 都会 cm l双 峰 骆 驼 ) a e( 。但 据 说 , 拉 伯 语 中 却 有 四 百 多 个 词 表 示 骆 阿
R f ̄ i 0 = —iO O{ 3 sn2 d0 Rr s t S) n
△ t
:
- p,I/t:2d 』 ( ( 2 而 t ‘) ) t I ) 、
③ x ) ≤ ≤ ,I / 】 ( ) 、( y I, 若 : O, y b : (【 △ /tJ 2 a A 、△ y一 x 2 y: ) + 十
空间 曲线情况类似 。
)l』 △i =
,
y/ d ) y 、
:
ne 』 R 。0 R 0 —s t cs . d :R i
—
( 一 般 情 况 , 是平 面 或 空 间 中 某 一 可 求 长 度 的 曲线 段 。 二) 当
五 、 束 语 结 我们 从 定 积 分 背 景 、 何 和 物 理 原 型 出 发 , 味 元 素 法 的 思 几 体
沃尔夫对语 言的假 带有各民族文化特 点的附加联想意义 。 同一个事物和概念 , 某 重要 交通工具 。而 这也恰恰验证 了萨丕 尔一 在 些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示 , 另一种 语言中 , 能用 几个 说 : 在 可 人对环境 (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境) 的看法 受语 言的限制, 而语
解决思想是 以直代 曲, 弧长 用弦长近 似, 利用定积分 的应用中求 弧长 的方法就有了书中常用的计算 公式 。如下 :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摘要:文化是解读语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本文从词汇联想意义的角度来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
通过从词汇的联想意义来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脉络,并充分认识到英语的有趣性,使其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联想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一、介绍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顾名思义,是以词汇意义为研究对象的语义学分支(王寅,P33)。
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
“联想意义”分为“伴随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
伴随意义指一个词的概念意义以外的附加意义。
它常常反映人们的主观看法,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稳定性较弱(王寅,P35)。
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
而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总和,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语言不是真空的,他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文化,并且反映该社团全部的信仰和情感。
文化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因此任何语言都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着一种文化特点。
作为词汇附加义的联想意义,更是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内容鲜明的反映了某种预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因此,联想意义和文化密切相关。
二、词汇的联想意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本文章想谈谈词汇的联想意义。
要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摘要: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以促进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意义;词汇空缺;不等值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
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认识的结果。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他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和结果各不相同,因而就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意义。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意义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词汇概念意义是指某一事物的总和,人们根据这些事物的特征确定是否可用某一个词来指称该事物。
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空缺,指的就是英语中的某些词,在汉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或者是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
这种现象常常和这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这些空缺的词汇往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特有事物,因此无法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其对应词。
如英语中的“clone”“aids”“sax”“flea market”“cold war”“mascon”“beddo”“plumber”等反映了英美社会的特殊风气及事物,在汉语中就很难找到对应词;同样,汉语中的“旗袍”“中山装”“糖葫芦”“馒头”“八卦”“风水”“乌纱帽”“武术”“炕”“秤”“四合院”等,以及汉语中常用的敬词“贵”“令”和谦词“在下”“鄙人”等,都是汉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其对应词。
词汇联想意义

一、联想意义的不稳定性联想意义不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一种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因国籍、民族、种族、信仰、审美观点、观点、阶级立场、职业、个人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异,例如,home 一词的理性意义是“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家“意味着”舒适,安宁,自由自在“,正如英谚所说:“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也好,西也好,哪儿也没有家最好)。
可是对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或父母成天吵架的子女来说,“家”可能带有“冰冷冰的”,“令人烦恼的”等联想意义。
再如,同一个New York(纽约市),有人爱他,认为它是天堂;也有人恨她,认为它是地狱。
这都是因为不同的New York一词在他们心目中使会有截然不同的联想。
例如,美国记者Caskie Stinnett在决定迁出他曾经生活十年之久的New York 时写过一篇题为Farewell,My Unlovely的文章,表达他对New York的感受,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The sad aspect of my departure was that there was so little sadness c onnected with it (New York),and after ten years it seemed to me that I should have looked back with some slight mistiness in my eyes .A lo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written on this subject-the disenchanted New Yorker-and I have read much of it, but none of the cases seems to fit precisely my feelings about the city. I do not hate New York ; there is really nothing there to hate and certainly very little to love. It is city of indifference, and that is the problem. I found I could only give indifference in ret urn.”(College English,第三册).对Caslie Stinnett来讲,尽管在New York生活十年之久,但这座城市并未给他留下任何特殊感情,有的只是令人失望的冷漠。
词汇联想意义中的中西文化异同

第27卷第3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27, No.3 2007年3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March. 2007, 092~093 词汇联想意义中的中西文化异同熊焱冰(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内容提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语境中,词汇的联想意义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文化独有的联想。
这种独有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两种文化中,某些词汇表面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但是其联想意义却存在差别;二是同一词汇会让人联想到某些事物或概念的特征,但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所产生的联想特征却迥然不同;三是有些词汇为一种语言所独有,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词。
本文初步探讨了在中英两种语境中词汇的联想意义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
[关键词] 词汇;联想意义;中西文化异同[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7)03-0092-02一、文化间的共性与联想意义的相同或相近尽管所有文化都是独特的,但不管文化间的差异有多大,他们之间总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即文化之间的重叠。
作为社会文化主体的人,不管处在何种文化的语境中,都同样面临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人们具有共同的思维器官—大脑。
因此,生存经验与生理特征上的共性决定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的文化也具有相同的一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及其情感描述有着很多相近之处。
在中西文化语境中,人们都会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并对之做出类似的反应,产生相似的情绪。
例如,在形容置身事外,不参与或不过问某事时,中国人会用到“袖手旁观”一语,而英语中与之对应的词汇正是look on with folded arms。
这种相同的表达方式说明了人类思维方式上的共性,也正因为这一点,不同文化之间的人才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
论文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对词汇的解释也一定会体现出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
大体来说,词汇的联想分为五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
本文通过讨论词语的这五种联想意义及影响联想意义的五个主要因素,指出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及其文化,避免误解,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联想意义词汇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于建平,2000)。
利奇(Leech)将词语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六种联想意义,即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很多词汇往往带有本民族内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间的差异性则会导致词汇联想意义的不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讨论影响词汇的
联想意义的因素,分别有地理环境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价值观及历史文化的差异。
1.地理环境差异
以自然现象东风和西风为例,在中国,东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
这是由于中国是位于北半球的一个半封闭式内陆国家,东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却是高山戈壁。
当西风吹来时,正值中国冬季。
此时寒风刺骨,树木凋零。
因此,在中国,西风常和悲伤、沮丧、凄凉等感情联系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地理环境于此恰恰相反。
在英国,恰恰是西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西风代表着希望、生命力和勃勃活力。
这是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西临大西洋,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因此汉语中使万物复苏的东风的联想意义和英文中的西风相似。
而在英国,东风来自于欧洲北部,经常和寒冷、阴郁等感情联系在一起。
与中国的西风有着相似的联系意义。
从下面两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点。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ao Shunqing,1988:47)
其次,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夏、秋这两个词在中西方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英语中autumn这个词常和喜悦、宁静等感情联系在一起。
而汉语中秋却常常和悲伤、孤单等感情联系在一起。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夏天骄阳似火。
而从季节的角度来看,英国属于海洋性气候,夏日温暖和煦,与中国的酷热迥然不同,因此英国著名剧作
家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赞美他的情人,“Shall I compare thou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Cao Shunqing,1988:151-153)(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你却比炎夏可爱温存。
)植物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竹为例,当我们想要表达某种新生事物充满力量或者发展很快时,中国人常选用竹,而在英国更多地则选用蘑菇(mushroom)。
这是因为中国多产竹,竹文化也在中国源远流长。
英国则以其阴雨多云的天气闻名,这种气候尤其适合蘑菇的生长。
因此,英国人尤为喜欢蘑菇。
汉语中雨后春笋知新事物发展很快,我们经常把它译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or mushroom up”。
可见,在英语中,蘑菇才有新生事物蓬勃发展这一层含义。
2.宗教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儒、道、释三者的影响,而西方却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远古时代,人类无法理解和掌控多变的大自然,因此相信有巨大的神秘力量的存在,比如人类敬畏崇拜的上帝、仙佛菩萨等。
同时,还存在使人类厌恶恐惧的撒旦、妖魔鬼怪等。
很多宗教都有相信永生、敬畏鬼神、劝人向善的共同点。
但某些宗教语言却是本民族所独有的。
比如,英文中常出现的dove,oliver leaf,Adam’s apple,forbidden fruit,lost sheep(和平鸽,橄榄枝,喉结,禁果,迷失的羔羊,误入歧途的人)。
与此类似,“奈何桥”、“孟婆汤”、“孙悟空”
等词汇却是只有中国人可以意会的。
再以莲花为例,在英文中,莲花的联想意义主要来自于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它的释义为 a fruit that makes those who eat it lazily and dreamily contend(一种吃了使人慵懒,陷入迷梦,满足的花即忘忧果)。
因此,在英文中莲花的联想意义是吃过后忘记一切,短语lotus land(安乐乡),Lotus-eater(醉生梦死)就有这一层含义。
在中国宗教语言中,莲花常处出现在佛教中,比如说是菩萨脚底的莲花台。
再者,当人们提到圣地时。
不同文化中的人会想到不同的地方。
基督徒很自然就联想到了耶路撒冷,佛教徒则会想到印度,而伊斯兰教想到的却是麦加。
"
3.文化习俗差异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民族,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视角与好恶感,从而引发不同的联想。
长期以来,汉民族认为狗是低贱的、品行不好的动物,人们总是带着一种鄙视的、憎恨的眼光看待它。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和谚语丰富多彩:“狗皮膏药”、“狗苟蝇营”、“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仗人势”、“孤群狗党”、“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
由此可见,在汉民族文化中,狗总是被人们更多地赋予贬义的感情色彩。
而在西方人眼中,狗却是好朋友,是心爱的宠物,他们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
例如,
lucky dog幸运儿
to be top dog重要的人,处于支配地位的人
as faithful as dog极其忠诚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4.价值观差异
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也体现在语言中。
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概念意义的词汇完全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
比如,individualism与个人主义。
汉语中个人主义带有缺乏原则性,无组织、无纪律,爱出风头、逞能,强调个人利益、自私、冷漠,不关心他人等意味,常用作贬义词。
英文中individualism 则意味着对自由、对差异的追求。
个人主义在英文中具有肯定、赞扬的联想意义。
再以恭维为例,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
在中国,如果一位男士在公众场合向赞扬一位姑娘她的美貌,姑娘可能将这种恭维视为一种轻佻的调戏行为而生气。
而在西方国家compliment(恭维),男士赞美女士的美丽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女士一般都会欣然接受。
5.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独特的历史发展和历史传说构成的。
由于历史发展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