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特选借鉴)
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运用和体会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8 年5月第5卷/第15期V ol.5, No.15 May. 201812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运用和体会俞雪琴(江苏省宜兴市牙病防治所,江苏宜兴 214200)【摘要】目的 评价用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运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例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用超薄全瓷贴面进行修复,来观察其临床美学效果。
结果 在20例不同美学缺陷病例中,17例患者进过检查美学效果良好。
有一例折裂,给予重新制作。
一例复查发现牙龈有炎症,一例下前牙发生脱落,后分析原因给予重做后效果良好。
结论 超薄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可以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值得我们广泛运用。
【关键词】超薄;全瓷;前牙美学修复【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5.12.02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瓷贴面修复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正确应用可以为轻中度美学缺陷患者的美学效果改善带来明显的效果,并且较高的长期成功率可以获得。
[1-2]传统瓷贴面的唇面制备量通常为0.5~0.8,其牙体预备方式分为对接型、开窗型、包绕型,比传统的烤瓷冠牙体预备量明显减少。
[3]而超薄全瓷贴面的材料选用的材料是二硅酸里玻璃陶瓷材料,它具有高半透性,高强度,使得瓷贴面的制作厚度减少到0.3~0.5,又比传统的瓷贴面预备量又减少[4],牙体预备可仅在牙釉质内进行或者完全不进行牙体预备也可对前牙微创美学的完成。
这样可以让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减少,让患者的损伤减少到最少,符合修复治疗的生物学原则。
当瓷贴面的边缘通过粘结在牙釉质层时,可以使修复体的脱粘现象和微渗漏有效的避免,又可以形成很好的牙釉质-树脂-瓷复合体,抵抗咬合力和强度加强,瓷贴面粘结的持久性得以很好的保证[5]。
对于超薄瓷贴面来说,要想取得成功,我认为关键是对临床病例严格的设计和选择,牙体预备的精细操作,选择安全,合理的全瓷材料和技师们艺术化的制作,最后是临床上对树脂粘结步骤严谨化。
讲稿2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一、牙体预备的原则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作的修复体应尽量降低医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如果能不预备牙体即可放置贴面并维持良好的美观性,也不继发牙周改变的话,显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程度的牙体预备就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几点作为牙体预备设计方案的参照:1.正常情况下,不进行牙体预备而直接进行贴面修复会存在牙体变大、唇侧突出等问题。
已有舌侧倾斜的牙齿可不预备唇面牙体,因为这类牙齿贴面修复后可纠正相对位置,获得满意的外观。
2.牙体预备要开辟容纳瓷贴面瓷层及粘结剂的厚度空间。
基于技工操作的需要,制作瓷贴面的瓷层厚度不应低于0.3~0.5mm,因此,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牙舌倾),也必须确保修复空间足够时才可少预备或不预备牙体。
3.如果患牙唇面已经超出了牙弓外形线,则必然需要加大牙体预备量,使修复后的外形回纳到牙弓正常的弧度之内。
4.重度变色牙往往需要特殊的牙体预备和修饰措施以使修复体能够遮盖住底色,如增加牙体预备厚度或按照要求预备牙体后再另外将变色或着色严重区域的牙体组织局部磨除等。
5.牙体预备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牙髓接近表面的程度,尤其是在患牙唇突需要增加牙体预备量时更应注意避免损伤牙髓。
6.医师应该了解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对牙体组织磨除的接受程度,在符合临床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参照患者的意见选择牙体预备方案的设计,如果患者对磨除牙体组织心有顾虑,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的牙体预备方案(如保留患牙邻接关系、不进行切端及舌面预备等),保留重新选择的机会。
二、牙体预备的操作要点在临床操作时,牙体预备通常需从5个方面考虑,包括唇面、邻间区、龈端、切端和舌面。
预备过程应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有序进行。
1.牙体唇面的预备部分的预备限制在釉质范围内,尤其是边缘部分必须位于釉质内以确保获得良好的封闭。
某些情况下为使牙齿达到整齐的排列,牙体预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牙本质暴露,如果暴露区域局限且预备边缘仍保持在釉质内,则并无不良后果。
瓷贴面粘接操作流程

瓷贴面粘接的操作流程如下:
1. 隔离术区:最好使用橡皮障或棉卷辅助开口器等材料进行隔湿,聚四氟乙烯薄膜或成形片隔离邻牙。
若瓷贴面预备为龈下边缘,或平龈,龈上边缘者有龈沟液渗出,则需在贴面就位前对基牙进行排龈。
2. 基牙粘接面的处理:在贴面粘接前,需要保证基牙粘接面的清洁,可用抛光杯加无氟抛光膏或浮石粉清洁牙面。
如果基牙待粘接面局限于牙釉质层内,则首选能与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即全酸蚀粘接系统)配合使用的树脂水门汀,按照经典的“酸蚀——冲洗——粘接”步骤处理牙面。
如果备牙比较多,暴露了牙本质,那么全酸就有可能导致牙齿敏感,对于这种情况,全酸只酸蚀釉质面就行了,暴露的牙本质面要用自酸,选择性酸蚀就能有效避免过敏的产生。
3. 瓷贴面表面处理:包括氢氟酸酸蚀、超声荡洗、硅烷化处理和粘接剂处理等步骤。
氢氟酸酸蚀后,需要用95%乙醇、丙酮或蒸馏水进行超声震荡清洗,再涂擦无水乙醇,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或使用无油无水的牙科三用枪吹干。
硅烷化处理则是使用硅烷偶联剂或含硅烷的瓷处理剂进行贴面组织面的处理。
粘接剂处理则是将粘接剂涂抹在贴面的待粘接组织面上,厚度尽量均匀,吹薄,涂抹后不能光固化,以免形成过厚的粘接剂层,影响贴面的准确就位。
4. 应用树脂水门汀:将树脂水门汀应用于贴面,然后进行就位。
5. 固化、清理多余粘接材料:对树脂水门汀进行固化,然后清理掉多余的粘接材料。
6. 调 、抛光:调整贴面的 度,进行抛光。
7. 复查:进行功能评价、美学评价和生物学评价(是否侵犯生物学宽度),检查瓷贴面是否合格。
以上是瓷贴面粘接的操作流程,供您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瓷贴面修复牙体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牙齿修复方法,能够改善牙齿外观和功能。
正确的操作要点对于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之前,牙医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彻底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以及选择合适的瓷贴面材料。
二、牙体预备1. 牙体植体检查在开始预备牙体之前,需要对牙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这包括检查牙齿的咬合情况、牙齿表面的损伤和缺陷等。
2. 牙体预备设计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期望的修复效果,牙医需要进行精确的牙体预备设计。
这包括确定瓷贴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3. 牙体表面预备在进行牙体预备时,牙医首先需要清洁牙齿表面,以确保瓷贴面能够与牙齿牢固地粘合。
然后,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对牙齿表面进行修整,以确保瓷贴面可以自然地融入到牙齿中。
4. 牙体预备深度控制瓷贴面修复时,牙体预备的深度控制非常重要。
牙医需要准确地掌握瓷贴面与牙齿接触的深度,避免过度修复或不足的情况。
5. 牙体预备边缘设计牙体预备边缘的设计对于瓷贴面的质量和粘合力非常重要。
牙医需要精确地设计牙体边缘的形状和角度,确保瓷贴面与牙齿的边缘无缝贴合。
三、注意事项1. 临床操作规范在进行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操作过程中,牙医需要严格遵守临床操作规范。
这包括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技术、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等。
2. 牙齿保护在进行牙体预备时,牙医需要注意保护周围健康的牙体组织。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隔离措施,以及避免对其他牙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粘接剂选择选择合适的粘接剂对于瓷贴面修复牙体的质量和寿命至关重要。
牙医需要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修复需求,选择适合的粘接剂。
4. 修复后护理在完成瓷贴面修复后,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修复后护理工作。
这包括注意饮食习惯、定期刷牙和清洁瓷贴面等,以保持修复牙体的良好状态。
牙科贴面粘接流程

牙科贴面粘接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人们对美牙需求的增加,牙科贴面粘接成为一种常见的美牙修复方法。
贴面粘接是指通过将薄片状的陶瓷或树脂材料粘贴在牙齿表面以改善牙齿外观的过程。
通过牙科贴面粘接,可以轻松实现牙齿色泽、形态、大小等各方面的美学修复,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牙科贴面粘接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检查:在进行牙科贴面粘接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卫生情况、牙齿状态、咬合情况等,以确保粘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牙体准备:在确定进行贴面修复的牙齿后,医生将对牙体进行准备。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去除牙釉质表面的一层薄片,以便粘贴贴面时有更好的粘接力。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可能需要对牙体进行局部修复或者根管治疗等处理。
3. 选取贴面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医生将选择合适的贴面材料。
目前常用的材料包括陶瓷贴面和树脂贴面,它们各有优缺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4. 贴面设计:在确定了贴面材料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贴面设计。
设计包括贴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医生将根据需求进行精细调整。
5. 贴面粘接:在完成贴面设计后,医生将进行贴面粘接。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特殊的粘接剂将贴面牢固地粘贴在牙釉质上,同时使用照射光线进行固化,以确保贴面与牙齿结合紧密牢固。
6. 调整和完善:在完成贴面粘接后,医生将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完善。
这包括牙齿的形态、颜色、咬合等方面的调整,以确保修复后的牙齿与周围牙齿的协调一致。
7. 定期复诊:贴面修复完成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以确保贴面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医生将对牙齿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和维护。
牙科贴面粘接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修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严谨的流程和细致的操作,可以实现美学修复和牙齿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美观度。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摘要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
粘接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规范按GB/T1.1—2009的规则起草,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修复技术之一。
由于瓷贴面不要求机械固位形,其固位力主要来源于树脂粘接材料与瓷贴面和牙体组织间形成的粘接力。
瓷贴面的临床使用寿命与贴面粘接后所形成粘接界面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粘接环节的失误可导致粘接界面结构缺陷,破坏界面稳定性,从而易发生贴面剥脱、碎裂,乃至修复失败。
此外,瓷贴面有一定的透光性,粘接材料的颜色可直接影响瓷贴面修复后的美学效果。
因而瓷贴面粘接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粘接操作的规范与否是决定瓷贴面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对牙体预备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预备的超薄贴面尤为重要。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对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制定细化规则,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瓷贴面修复成功率和临床耐久性,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用于瓷贴面修复的主流材料是玻璃陶瓷,因而本规范主要针对玻璃陶瓷的临床粘接操作进行规范,对于玻璃相含量高、陶瓷支架中含树脂聚合体的可切削复合材料制作的贴面,粘接时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提出瓷贴面粘接的常规临床操作技术原则,对于具体瓷贴面材料和粘接材料,除参照本规范外,还应参照相关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并以说明书推荐的具体操作为准。
范围本规范给出瓷贴面规范化粘接操作流程的临床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玻璃陶瓷材料(如长石质瓷、白榴石基玻璃陶瓷、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等)制作的常规瓷贴面、微创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
瓷贴面修复套装的使用流程

瓷贴面修复套装的使用流程1. 介绍瓷贴面修复套装是一种用于修复瓷贴面的工具套装。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修复工具和材料,可以帮助用户轻松修复损坏的瓷贴面。
本文将介绍瓷贴面修复套装的使用流程。
2. 准备工作在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区域:将待修复的瓷贴面周围的区域清洁干净,移除附着的灰尘、污垢等。
•检查工具和材料:确认瓷贴面修复套装中的工具和材料完整无损,并将其准备好。
3. 使用流程以下是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的具体流程:1.准备工作台:在一个平整、整洁的工作台上,摆放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清洁瓷贴面:使用清洁剂和柔软的布将待修复的瓷贴面彻底清洁干净,确保表面无灰尘、油脂等物质。
3.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根据瓷贴面的颜色和纹理,选择与之匹配的修复材料。
瓷贴面修复套装通常提供多种颜色的修复材料供选择。
4.填补破损部位:使用套装中的修复胶将破损的部位填补起来。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色剂来调整修复胶的颜色,使其更加贴近原有的瓷贴面颜色。
5.平整表面:等待修复胶干燥后,使用砂纸或磨石将修复胶的表面磨平,与周围的瓷贴面保持一致。
6.润饰表面:使用抛光剂或者瓷面蜡将修复后的表面进行润饰,使其恢复原有的光泽。
7.清洁和保养:完成修复后,使用清洁剂再次清洁整个瓷贴面,并使用保养剂进行保养,延长修复效果的持久性。
8.等待固化:根据修复胶的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让修复胶完全固化。
4. 注意事项在使用瓷贴面修复套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工具时需小心,避免受伤。
•注意选择与瓷贴面颜色和纹理相匹配的修复材料,以达到修复效果的最佳效果。
•修复后的瓷贴面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修复胶完全固化,否则可能会影响修复效果。
•在使用清洁剂和保养剂时,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坏。
•对于大面积的瓷贴面修复,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5. 总结瓷贴面修复套装是一种简便实用的工具套装,可以帮助用户修复瓷贴面的破损部位。
瓷贴面的粘接步骤和要点

瓷贴面的粘接步骤和要点
玻璃陶瓷贴面的粘接要点:
a. 首先粘结系统要求是光固化的,这样粘结系统才不容易变色。
对于双固化的贴面粘接系统,里面自固化树脂的催化剂成分(通常为叔胺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色,颜色会透过薄薄的贴面显示出来,临床看到贴面的颜色会变黄变暗,影响修复效果。
b. 粘结系统固化后要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来支撑贴面,防止贴面折裂。
牙体制备后保留有50%以上的牙釉质,就是为了有足够硬的组织支撑贴面,但如果贴面和牙釉质之间的粘结剂硬度不够,贴面也容易发生折裂。
贴面的粘接涉及到两个部分:牙体与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及水门汀与贴面之间的粘接。
粘结操作流程:
1、试色
试戴糊剂与水门汀基质颜色一致,在试戴中能准确反映粘结后颜色效果。
2、瓷组织面的处理
(1) 10%的氢氟酸处理60秒
(2)清水冲洗20秒后,置入95%酒精中荡洗5分钟
(3)涂布1-2层硅烷偶联剂,30-60秒后热吹风吹干
(4)涂布粘结剂,不光照
3、对牙体的处理
(1)浮石粉液清洁
(2)用37%的磷酸酸蚀牙体(牙本质10-15秒,牙釉质30秒)
(3)冲洗20秒,牙面保持稍湿润
(4)涂布1-2层粘结剂,吹干后光固化10秒
4、树脂水门汀粘接
用选择好颜色的树脂水门汀粘接贴面
5、光固化树脂水门汀
修复体就位后,使用短时光照每个区域1~2秒钟,使多余水门汀初步凝固至硬橡胶状态,方便多余水门汀的去除。
在修复体粘结边缘涂布氧隔绝剂,光照40秒彻底固化水门汀。
病例照片由济南牙医国洪波友情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分享】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2014-04-18
(信息来源:一牙网)
美学已经成为口腔医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随着牙科美容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熟知,社会对牙科美容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瓷作为一种最具美学效果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应用于牙科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它的性能几乎可以与人体自身的牙釉质相媲美。
陶瓷材料耐磨性好、色泽稳定,并且不会对牙龈组织产生刺激。
1866年诞生了第一个瓷甲冠,此后,陶瓷修复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
早在19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演员们就用陶瓷烧至成很薄的饰面用于提供一种无需牙体预备的暂时性美学修复,这就是瓷贴面的最早雏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瓷贴面已经演变到今天的概念,瓷贴面作为永久性美学修复体的出现标志着口腔粘结、酸蚀、美学修复的巨大飞跃。
尽管瓷贴面的最终修复效果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性,但由于其具有出色的美观性和对牙体组织损伤小等优势而仍在美容修复、牙体缺损修复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牙体预备是瓷贴面修复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贴面的固位、修复外形和使用寿命等方面。
目前,关于瓷贴面的牙体预备仍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一些临床工作者主张不磨或少磨除牙体,而另一部分人则提倡对牙体唇面和邻面接触区的组织进行充分的预备。
尽管各种预备方法略有不同,也均存在一定的优点与不足,但总体而言,瓷贴面的牙体预备有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可以遵循。
•
牙体预备的原则
•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作的修复体应尽量降低医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如果能不预备牙体即可放置贴面并维持良好的美观性,也不继发牙周改变的话,显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程度的牙体预备就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几点作为牙体预备设计方案的参照:
1.正常情况下,不进行牙体预备而直接进行贴面修复会存在牙体变大、唇侧
突出等问题。
已有舌侧倾斜的牙齿可不预备唇面牙体,因为这类牙齿贴面修复后可纠正相对位置,获得满意的外观。
2.牙体预备要开辟容纳瓷贴面瓷层及粘结剂的厚度空间。
基于技工操作的需
要,制作瓷贴面的瓷层厚度不应低于0.3~0.5mm,因此,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牙舌倾),也必须确保修复空间足够时才可少预备或不预备牙体。
3.如果患牙唇面已经超出了牙弓外形线,则必然需要加大牙体预备量,使修
复后的外形回纳到牙弓正常的弧度之内。
4.重度变色牙往往需要特殊的牙体预备和修饰措施以使修复体能够遮盖住
底色,如增加牙体预备厚度或按照要求预备牙体后再另外将变色或着色严重区域的牙体组织局部磨除等。
5.牙体预备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牙髓接近表面的程度,尤其是在患牙唇突需
要增加牙体预备量时更应注意避免损伤牙髓。
6.医师应该了解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对牙体组织磨除的接受程度,在符
合临床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参照患者的意见选择牙体预备方案的设计,如果患者对磨除牙体组织心有顾虑,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的牙体预备方案(如保留患牙邻接关系、不进行切端及舌面预备等),保留重新选择的机会。
•
牙体预备的操作要点
•
在临床操作时,牙体预备通常需从5个方面考虑,包括唇面、邻间区、龈端、切端和舌面。
预备过程应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有序进行。
1.牙体唇面的预备
部分的预备限制在釉质范围内,尤其是边缘部分必须位于釉质内以确保获得良好的封闭。
某些情况下为使牙齿达到整齐的排列,牙体预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牙本质暴露,如果暴露区域局限且预备边缘仍保持在釉质内,则并无不良后果。
如果暴露区域较大,由于牙本质提供的粘结强度和封闭效果均不如釉质,此时也应确保至少一半以上的预备在釉质内进行。
唇面预备应分为两个平面,即龈端1/3~1/2和切端1/2~2/3(图1),前者的标准预备量一般为0.3~0.5mm,后者一般是0.5~0.8mm。
牙体预备时没有引导的随意磨除其去除量是很不准确的,深度引导车针和硅橡胶剖面是两种理想的牙体预备指示工具。
研究显示,通过以上两种工具,医师区分相对预备深度的能力可达±
0.1mm[1]。
深度引导车针可以在牙体的颊面形成水平条纹或切割沟槽,车针径的
空白区域不具有切割作用,用来限制预备的深度(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