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李海燕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
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要让学生养成那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准备习惯。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利用课前或课间十分钟把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具和家校联系本整齐地摆放在课桌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上课铃一响班长领背古诗或常用偏旁部首。
2、小干部负责检查,对按要求准备的孩子在家校联系本上加盖“守纪律”的小印章。
3、对于动作慢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小干部提前提醒他们做好准备,以保证课前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二、良好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
1、写字课上我们向学生提出要求,只要提笔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楚、结构合理、美观大方。
2、通过开展活动激发他们想写好字的欲望,把优秀作业展览在文化走廊并定期更换,这些优秀作业吸引了多少孩子羡慕的眼光,吸引了多少孩子驻足欣赏、并努力搜寻着自己作业的影子.也比较着自己与优秀作业的差距。
3、通过老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练习,对写字工整的作业加盖“书写工整”的印章,既正确又字体工整的作业加盖“作业真漂亮”的印章来鼓励,得够五个“作业真漂亮”就在“作业评比勇攀高峰榜”上登一格。
课余时间你总可以看到很多有心的孩子在作业评比榜前欣喜地数着、比着……成功的喜悦写满小脸儿。
3、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今年的孩子多数是属猴的,更是活泼爱动,为了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的好习惯,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金耳朵”小印章的作用,对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及时鼓励奖一枚“金耳朵”这对孩子来说可谓是最高的奖赏了,其他孩子见状后纷纷效仿,课堂秩序马上好转.四、阅读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文档资料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我校本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四个学会”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一、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不忘学习是根本我们把“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有效预习:读,即统揽教材,了解内容梗概。
思,即思考、动脑。
通过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找出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学生对自己能够解决的,如,生字、生词、作者等,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加以解决,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带到课堂上,作为听课的重点。
记,即记录、标记,将预习所得、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做出相应的标记或记录。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养成专心听讲习惯。
在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要求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即专心听讲。
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眼到”,即仔细观察。
在注意听讲的同时,还要看课文、看板书、看演示实验,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以分析、扑捉相应的信息;“心到”,即用心思考,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在听请老师所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要结论的同时,分析老师在讲解基本概念、得出重要结论的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手到”,即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画出学习的重点,记录讲课的要点及自己的见解。
“专心听讲”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需要长期训练。
3.指导学生学会作业,养成独立作业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边作业,边研究”、“先作业,后检查”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十个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十个良好习惯爱因斯坦曾引用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
”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
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质。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
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
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
譬如,从小养成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益增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
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生存)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健康第一是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人幸福的基本保障。
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
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善始善终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却又是十分必要的,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用百次机会可养成儿童某种文明习惯,若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千次万次了是徒费心机。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预习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预习成为习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激发预习动机的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搞好预习是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
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如预习内容的难易、时间长短的限制要适度。
要求过高,超越了学生的可接受性,成功无望,自然难有兴致;要求过低,缺乏探讨性,学生无需努力,也难有高昂的情绪。
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采取活泼有趣多变的预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2.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预习内容的设计兼顾认知、理解、评价、鉴赏、运用等不同层次的目标,并且有计划地设计启迪智能发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得”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能读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维自能作文。
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潜力去获取新知识,锻炼新本领。
3.点面结合的原则。
就预习内容而言,涉及作家、作品、字词句篇等知识比较多,又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通过预习全部解决,学生预习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预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
4.及时反馈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预习程度,以便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做法,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预习的结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过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让预习成为习惯,就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1.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四年级家长会课件(共23张PPT)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孩子 的学习行为习惯,而良好的学习 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01
03
02
行为习惯影响为人处世的方法, 拥有好习惯等于拥有更多成功的 机会,更快乐的人生
态度-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好 习惯受用终生
4
家校合作
怎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阶段
第一阶段 约束阶段
第二阶段 适应阶段
第三阶段 自然阶段
经历时间 一至两周 三至五周 三至四个月
行为养成
效果
在写作业时使用 计时器
孩子自己使用计 时器(作业,游
戏等)
孩子不仅自觉使 用计时器, 而且
主动规划时间
家长监督实施 家长偶尔督促 做时间的主人
孩子做事比较磨蹭,慢吞吞的怎么办
孩子需要培养哪些良好行为习惯
尊重他人、感激他人的习惯:
知恩图报的情感,精神上的富足,将促 使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而非逃避自己的
失误或者遇到的不如意
01
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自学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
03
02
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习惯:
在家里适当的家务,在学校为班级 服务
04
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班家长会
家长会主要内容
01 我们的班级
03 习惯养成
02 我们的努力
04 家校合作
1
我们的班级
2 班级情况分析
男生23人
48人
女生25人
1.优点: 相对活跃 比较团结
本班学生 特点
2.不足: 贪玩 懒散 自控能力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讲座,观点精华: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2、好的家庭关系胜过许多教育3、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4、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5、健康的人格:自信、友善、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6、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好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
7、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8、孩子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生活在危险中,父母要敢于说“不!”9、父母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0、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①提高认识②明确规范③持久训练(21天形成,90天巩固)④及时评估⑤形成环境11、孩子不能夜不归宿12、好的家庭关系: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帮助13、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坚定地相信自已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14、家庭教育是培养情感的地方15、每天发现孩子10个优点16、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方式1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18、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19、父母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坦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帮助,“你后退一步,他前进一步”。
20、孩子最好是自已带,12岁以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情的关键时期21、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相互贬损,这会伤害孩子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什么是男人、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什么叫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什么叫爱情、亲情2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提供,学会与人合作23、参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在参与中才会成熟,才会长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国旗下讲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旗下讲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望江县实验学校帅改亮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这些科学家:“你们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有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那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俗语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福,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
可见培养孩子种种良好习惯是建筑健全人格的基础。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教育。
”美国的约•凯恩斯也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没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就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良好的学习、活动习惯,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智力和高效益的工作成果。
那么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年在南开中学就读时学校门厅大镜上写着这样的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扭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总理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
这为他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都是好的我们必须逐步养成的习惯。
我在这里着重要强调两个方面的习惯,一是爱卫生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不乱涂乱画。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有人说,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道路,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有些人会在岔路口徘徊,甚至停在原地,不知所措。
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挫折面前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然后脱颖而出。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又巨大的力量,它主宰人生。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往往取决你是否拥有良好的的习惯。
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何其不易。
人之初,性本懒,没有外界的助力一个人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习惯的养成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历练成习,不仅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缺少的通道。
而在人的成长期,教育就成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好助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
”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在一次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位记者问一位获诺贝尔奖的老者:“您认为你在哪所大学,哪个试验室里获得的收获最大?”老者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在幼儿园里。
”原来这位老者在幼儿园的时候,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养成了乐于助人、诚实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些为他将来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者一番真挚的话语,使我认识到: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父亲是语文老师,从小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给我带来了非常美好曼妙的体验,我习惯性摘抄优美的文段以及及时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写书评,这两个多年的习惯让我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而在学生时期,遇上的老师也非常好,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克服掉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坏习惯,培养了坚定的意志力,养成了坚持学习认真思考专心致志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时间:2015-12-09 11:07:25 | 作者:吴建新
那天抽查课外古诗词背诵情况,检查的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个女生一张口就把题目背错了,“?I”背成了tiào,“校”背成了xiào,“宣州”和“谢”连读了。
由于没有范读讲解分析,只是安排学生课下自由背诵,出现这种错误在所难免,尽在意料之中。
我开始正音,“?I”应读tiǎo,“校”应读jiào,而且结合注释细致解题,明确了谢?I楼的来历,了解了校书郎的官名,并告诉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在谢?I楼上设酒宴送别做校书郎的叔叔李云。
本以为自己的指导细致入微,十分特别以及非常地到位,可重新让学生背一遍题目,学生竟然一如既往地读错,重复了五六遍,还是如此,大有一条道走到黑之势。
我不解,很生气。
这样简单的问题竟然解决不了!我茫然,我失望,我束手无策。
我问为什么,女生说:“我课下背的时候就是这样读的,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不好改了。
”说着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原来如此,背顺嘴了。
学生基础较差,这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古诗文,一味地死记硬背,光背过不理解又有何用?必要的引导点拨是不可少的,联系时代背景、作者身世理解诗文的精髓要义,感受作者的人生情怀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
养成了好的习惯,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养成了坏的习惯,想改就难了,甚至可能为时已晚。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由女生的表现来看,她预习时查工具书、请教别人的习惯、刨根问底的习惯、精益求精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看来还需要从行为上强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