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和 振 动 最 小 为 目标 函数 ,建 立 了粉 碎 装 置 优 化 设 计 数 学模 型 ,再 利 用 AD AMS软 件 建 立 粉 碎 装 置 多 体 动
力 学 模 型 ,实 现 了 动态 优 化设 计 。 结 果 表 明 :优 化 后 的机 械 秸 秆 粉 碎 合 格 率 比优 化 前 提 高 了 3 . 5 ,整 机
目前 在农业 机 械 的设 计 上众 多 学者 主要 还是 采用 传统 的纯 数 学模 型对其 进行 优 化设计 ,其结果 与 实 际应用 易存 在一 定误 差 。动态 优化设 计 由于采用 优 化 算法 与实 物 模 型相 结 合 进 行优 化 设 计 ,从 而 成 为 在各 行业 设计 中迅速 兴起 的一 种新 型优 化 方法 。 针 对 目前农 业 机械设 计 中的秸秆 粉碎 机 具 ,本研 究采 用遗 传算 法 与模糊 可靠 性 优化设 计 相结合 的方 法 ,基 于 ADAMS软件 建立 了刀轴 的虚 拟样 机模 型 ,采用 动 态优化 设 计方 法得 出 了优化 结果 。
1 秸 秆 粉碎 装 置 的 数 学 模 型
本 研究 以配套 全喂 人式 联合 收 割机 的秸 秆 粉 碎 机 置 为 研 究 对 象 ,该 粉 碎 装 置安 装 在 收 割 机 的 出 草
口,其 工作 装置 为 一根 空心 轴 ,轴上 按 照螺 旋排 列方 式安 装若 干组 粉碎 刀 片 ,刀轴 在高 速旋 转下对 联合 收 割机 出草 口排 出的秸 秆进 行粉 碎 。 ‘
i +x z  ̄ 式 中: 一 一刀轴 设定 的最 高工作转速 ; 一刀轴 的临界转速 , 一1 . 2 ×1 0 s — 4 x _ ;
L 一
( 4 )
为 了使刀 轴在 工作 时不 出现共 振 现象 ,应使 轴 的临 界转 速尽量 避 开实 际最 高转速 , 故 建立 目标 函数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框架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

然而,在追求建筑美观和实用性的如何优化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以降低成本、提高结构性能、确保安全稳定,已成为当前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稳定性、经济性等关键因素的分析,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以期为钢框架结构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介绍钢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探讨不同设计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再次,结合经济因素,研究如何在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消耗和工程造价;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论,为建筑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钢框架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优化发展。

二、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论钢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支柱,其优化设计理论在提升结构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优化设计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使钢框架在满足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在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要求设计者在结构选型、材料选择、截面尺寸确定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

通过先进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软件,对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性能进行精确分析,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化设计还需要注重结构的经济性。

在满足结构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材料使用、截面优化、节点设计等手段,降低结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优化设计还需考虑结构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优化能源利用等。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此,本研究拟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总结出一套符合小学生特点、具有操作性的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理论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总结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探索:结合理论研究,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课堂作业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

4. 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优化后的作业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课堂作业设计的现状。

3. 对比实验法:在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优化后的作业设计方案的效果。

4. 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年:进行文献研究,完成调查问卷设计,开展调查分析。

2. 第二年:结合理论研究,设计实践探索方案,进行对比实验。

3. 第三年: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效果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方案。

2.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的相关内容。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探讨优化设计理论和结构设计参数分析,并举例介绍优化方法的应用案例。

还会介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以及影响优化设计的因素。

在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优化设计理论、结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应用案例、优化技术、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设计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全球大环境下,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需求也日益增加,需要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因此研究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采用一定的优化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和提升。

研究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指导,促进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当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优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通过分析现有结构设计的不足与局限性,寻找出更合理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优化设计理论的探讨,结合结构设计参数的详细分析,探讨如何应用优化方法来解决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促进结构设计的性能和效率的提高。

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设计研究

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设计研究

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设计研究一、控制系统的基础概念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测量和对比来实现目标的系统。

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回路。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通常用于自动化生产、交通运输、环境监控和激光加工等领域。

二、控制系统的优化理论控制系统的优化是指对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以达到系统的最佳性能。

优化控制系统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参数或指标,其中包括稳定性、响应时间、稳态误差等方面。

控制系统的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等。

其中,线性控制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理论。

线性控制理论主要应用于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例如只有一个变量的系统,如温度或压力等系统。

同时,模糊控制理论也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理论,其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对噪音、死区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好的鲁棒性。

模糊控制理论能够对系统进行非线性建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在控制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理论通过仿真网络以及对实际系统的学习来进行建模和控制。

它可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控制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实现系统优化性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和参数确定等阶段。

1、系统建模控制系统的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两种方法。

数学建模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对象,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仿真模拟方法则是通过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和验证,以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

2、控制器设计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控制器的调整和设计实现系统的控制。

控制器设计方法主要包括PID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和最优控制等方法。

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

自适应控制器则是结合随机补偿或者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进行设计,可以在控制过程中实时调整参数,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最优化理论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最优化理论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最优化理论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第一章前言最优化理论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的学科,涉及的领域有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等等。

最优化理论的核心目标是寻求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本文将详细探讨最优化理论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最优化理论的基础知识最优化理论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等。

在机械设计领域中,最常用的是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是指目标函数和约束都是非线性的情况下的最优化问题。

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解。

解决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数值优化算法。

这些算法包括牛顿法、拟牛顿法、共轭梯度法和遗传算法等。

第三章机械设计中的最优化应用最优化理论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是指通过优化机械结构设计的各项参数,以达到某些性能指标的最优化。

在结构优化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拟牛顿法。

拟牛顿法可以在实现收敛速度快的同时,还可以在迭代过程中估计目标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

2. 工艺优化工艺优化是指对机械制造时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机械部件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在工艺优化中,最常用的算法是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可以模拟进化的过程,通过"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不断地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案。

3. 参数优化参数优化是指通过对机械部件设计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

在参数优化中,最常用的算法是基于响应面法的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通过设计一定的实验方案,建立起机械部件参数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来优化机械部件参数。

第四章实例分析以调速机械为例,使用最优化理论中的拟牛顿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经过多次迭代,得到了最优解。

再以同样的调速机械为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工艺优化。

通过遗传算法的迭代优化,不断优化各项参数,最终得到了最优解。

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讲解

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讲解
多级决策过程所谓多级决策过程是指将一个过程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分为若干级步然后给每一级步作出决策在控制过程中令每走一步所要决定的控制步骤称之为决策以使整个过程取得最优的效果即多次的决策最终要构成一个总的最优控制策略最优控制方案
第4章 动态规划
求解动态最优化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一种分级最优化方法,其连续形式与极小值原理相 辅相成,深化了最优控制的研究。
Optimal Control Theory & its Application
主要内容
1
多级决策过程和最优性原理
2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规划
3
连续控制系统的动态规划
4 动态规划与变分法、极小值原理的关系
5
本章小结
Optimal Control Theory
Dong Jie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Dong Jie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Date: 09.05.2019 File: OC_CH4.7
Optimal Control Theory & its Application
Optimal Control Theory
Dong Jie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特点:1)将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化为多个单阶段决策问题,易于分析 2)每阶段评估只与前一阶段结果有关,计算量减小
Optimal Control Theory
Dong Jie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Date: 09.05.2019 File: OC_CH4.5
Optimal Control Theory & its Application

闻邦椿教授坚持不懈奋斗在工程机械领域达65载的中科院院士

闻邦椿教授坚持不懈奋斗在工程机械领域达65载的中科院院士

2021.02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35闻邦椿教授:坚持不懈奋斗在工程机械领域达65载的中科院院士闻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岭,东北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于1955年大学毕业,接着,在苏联专家索苏诺夫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开始工程机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已65载。

他曾获国际科技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20余项。

闻邦椿是我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主要奠基者,曾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等职。

闻邦椿(左3)和课题组成员研究转子动力学中的问题1 培养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为了培育高级科技人才,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闻邦椿培养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学生已在祖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有的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他们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已在国内外科学技术界崭露头角。

1.1 本科生的培养从1955年开始, 闻邦椿就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毕业实习,了解企业对产品研究和开发及产品的设计的情况, 进而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 还曾多次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 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到北京铁矿研究设计大长度振动输送机,到沈阳第一砂轮厂研究设计自同步概率筛,去沈阳矿山机器厂设计振动离心机等,使学生们学习、掌握和运用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搞好产品设计, 这对培养他们的产品设计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闻邦椿曾经指导了20多届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有数百名学生经受了产品设计的锻炼,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这些日益提高的要求,以非线性理论为基础的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机械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动态优化设计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非线性理论
现代机械动态优化设计是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机械产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保证所研究和开发的设备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及其他相关性能[1]。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态设计的广度与深度正发生变化,总体上分为以下三个方向:(1)就广度而言,由狭义的向广义的方向发展;(2)就深度而言,由传统的动态优化设计向深层次的动态优化设计发展;(3)就内容而言,从一般机械的动态设计扩展到包括振动机械在内的动态设计[2]。

1 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的内涵
传统的动态优化以提高产品结构性能为主要目标、以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动态优化设计法。

深层次的动态优化设计主要是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使产品能够获得优良的结构性能,研究内容包括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动态设计和以非线性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机器及其零部件可靠
性设计。

2 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法的研究意义
动态优化设计是机械设计内容中最重要和最具广泛性的问题。

而目前机械设计中,以静态设计为主,或采用传统动态设计方法。

但这对大型机械装备来说,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对重大机械产品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动力学设计,引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3]。

3 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的应用现状
3.1 在振动机械中的应用
振动机械是泛指利用振动原理而工作的机械,它是化工、冶金、建筑等领域常见的设备,虽种类繁多,但基本工作原理相同[4]。

随着振动机械向大型化发展,对机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对冶炼设备中的关键设备——振动筛的动负荷的要求随即增大,所以在振动状态下常会引起筛体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导致筛体变形过大,甚至使筛体出现断梁、侧板断裂等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以往对这种设备结构上的不合理设计可能引起的故障缺少测试手段,因此往往在故障发生后才被重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随着振动机械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振动机械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以非线性理论为基础的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成为振动机械领域的主流方向。

3.2 在机床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机床要求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并具有高的生产率。

由于加工过程存在各种振动,机床主轴受迫振动的干扰力主要来自轴上不平衡旋转零件所产生的周期变化的惯性力和不均匀切削时时变的切削力。

机床运转时,由于强迫干扰谐振力引起主轴上工件或刀具切削部位的振幅等,使加工过程达不到预定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5]。

在机床设计方面,优化设计方法也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Michigan大学的T.jiang和M.Chiredast[6]在应用有限元法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学模型来模拟机床结构的联结形式,建立整机的模型并对机床结合面的联接件的位置和数量进行优化设计。

在国内,西安交通大学张波、陈天宁[7]等在ANSYS环境中建立了机床主轴部件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对主轴部件进行了静、动态特性的计算和动态优化设计。

他们建立了简化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在ANSYS中分析其前8阶的模态频率,确定动态优化设计的目标,然后设计和修改主轴的结构使之达到预期的动态特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的应用空间也将越来越大。

3.3 在交通工具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体现在对交通工具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外观的美观性等。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的研究和使用。

据报道,2010年5月27日,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首辆车在长春下线,最高时速可达380km。

对于高速列车这样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已经失去了作用,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法成为了必然的理论基础。

在汽车领域,汽车在行驶时,路面的不平度会引起汽车的振动。

为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减少其振动,一方面要改善路面质量,减少振动的来源;另一方面要求汽车对路面不平度有良好的隔振特性。

车辆的减振一般有三个环节,即轮胎、悬架和座椅,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构成的车辆悬架系统。

而车辆悬架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模型,只有利用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法才能建立其准确的模型。

4 结论
本文对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在振动机械、机床、交通工具等典型领域为例,介绍了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的应用现状。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有了很多比较成功的应用实例。

但是科技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对机械设备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层次动态优化设计理论依然有待于完善,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闻邦椿,韩清凯,姚红良,等.产品的结构性能及动态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陈新,贾玉兰,等.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李小彭.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1+3+X”综合设计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
[4]孙伟,韩清凯,闻邦椿,等.可视动态设计法在振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机械设计,2005(增刊):41-42.
[5]傅晓锦.机床主轴多目标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1999.6:51-52.
[6]T.Jiang,M.Chirehdest.A System Approach to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J].Designing Optimal Connections,1999(30):521-523.
[7]张波,陈天宁,等.数控机床主轴部件动态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2004(5):3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