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合集下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茶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标准化生态茶园是一种有机、自然、环保的茶园种植方式,它不仅能够保障采茶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能够保存和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1.合理规划土地:合理规划茶园的位置、结构和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该茶园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茶园占地面积不宜过大,避免强烈的人工环境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2.科学种植茶树:科学种植茶树是保证生态茶园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种植茶树要选择适宜的品种,遵循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伐山林的原则,采用良种、良血、良土的方法来种植。

3.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肥料。

在生态茶园中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有机肥适量使用、按时施肥、合理施用是保证肥料效果的重要环节。

4.生态除草除虫:在生态茶园中可以采用人工手动、物理、生物等多种方式来除草和除虫。

可以用鸟类、昆虫、螯虾等生物来控制其它昆虫的数量,在保证茶叶生长的同时,利用生态平衡来调节环境。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剂,例如牛尿、霉菌、小苏打等来控制害虫。

5.获得有机认证:有机认证是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获得有机认证可以保证生态茶园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不良物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6.技术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对于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有科学、专业、系统灵活性强的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为生态茶园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综合运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需要耐心、细心、执着、创新的精神,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远安县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方案

远安县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方案

远安县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方案按照“布局连片化、茶区园林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栽培无害化,生产标准化。

一、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相对集中、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低岗地低产林双低改造及土地平整项目,坚持“集中连片”原则发展生态茶园,所有茶园建设点连片面积应尽量在100亩以上。

规划区域内除非宜茶地块外,必须“全部种茶”(旱田旱土一律种茶、荒山荒坡开垦种茶)。

定植零星,连片面积不足50亩的,不予验收和认定。

(二)坚持良种化、标准化、无害化发展方向的原则:选用的良种应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并将早、中、晚无性系品种合理搭配,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具体要求一是主栽品种要适制当地主产名优茶类、适栽性强、品质特征显著、相对早生、产量高。

二是搭配品种要求品质优、萌芽期有明显差异、适制多茶类。

三是品种优选要与优良新品种的发展相结合,要与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变化相结合。

(三)坚持建园生态化、园林化,省力化的原则。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侧重选择旱田旱土、荒山荒坡和残次林地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乔灌草三层结构,梯壁牢固,排灌自如,耕作方便,茶树生长健壮,周围绿化良好的高标准茶园,有条件的逐步完善水利设施、道路设施,方便生产,实现机械化操作,达到省力化的要求。

二、基地建设标准及要求(一)园地选择:示范基地无性系良种茶园应按照无公害茶园的基本要求,结合低岗地及土地平整等项目规划及县产业发展布局,选择生态条件相对优越,降水相对比较多,大气、土壤、水质无污染能灌能排、利于机耕机采、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旱田平地进行建园。

土质以沙壤土为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

要求土层深厚,避风向阳、呈微酸性(生长有马尾松或映山红的地方PH值适宜)反应,PH值在4.5-5.5之间,地下水位低,灌溉条件好,土地平坦或稍有坡度。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一、制定苗木培育的科学技术措施
1、必须根据土壤特性以及茶叶品种的特性,合理选择适宜的苗木进行培育,避免在苗木培育中出现不适宜的状况;
2、严格按照茶叶品种类型和种植形式制定相应的培育方案,从而提高苗木的生长效率;
3、加强对苗木移栽土和用药方面的控制,避免在移栽和施药过程中出现污染,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4、根据茶园的气候特性,规划营养计划,适时加施肥料以保证苗木的营养;
5、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护苗措施,如适当备苗、提前熏蒸、定时填药等,为苗木培育减少虫害损失。

1、采用水土资源的优化利用技术建设生态茶园,如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进行排水调度、降低耕作强度和水源污染等;
2、合理调控植被带,采用植物多样性、植物布局合理、植物生长适宜等技术手段改善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植物多样性;
3、控制茶园土壤污染,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如修复耕作质量、降低土壤赋存量采用技术、疏淤覆盖等;
4、采取保护技术,如茶园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维持茶园种植物的特性及产量;
5、实施节水措施,加强灌溉管理,引进无头光集灌系统,采取有效控制方法;
6、实行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采取节能减排技术,如采用优化加工流程,减少原料损耗,提高加工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适量的矿质肥料,改善茶园的土壤结构和肥力,
提高土壤的水持力和通透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2. 合理灌溉:根据茶树的需水量和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例如滴灌
或喷灌,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例如合理选择防治药剂,定期巡视和清理茶园
内的杂草和病虫害源,提高茶树的自然抗病虫害能力。

4. 种植技术:通过合理的茶树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安排,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采取合理的修剪和摘心措施,保持茶树的良好形态和生长状态。

5. 茶叶采摘和加工:采用科学的采摘方法和加工工艺,尽量减少茶叶的损伤和营养
成分的流失。

要确保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保证茶叶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 绿化保护:在茶园周围种植适宜的绿化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茶园免
受大气污染和粉尘侵害。

并且要合理设置通风和遮阳设施,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7. 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选择环保低毒的农药和有
机肥料,合理使用施肥和农药时间,防止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8. 天然生物控制:引入天敌和益虫,促进生态平衡,通过天然的生物控制方式,减
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9. 可持续发展:在茶园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推广节能
减排的技术和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我们可以建设出标准化生态茶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能增加茶农收入,改善茶农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要点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以茶树为主,通过立体复合栽培等措施,创造物种多样并存,周围生态环境良好,茶树生长与自然系统和谐统-的茶园。

是我县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主推技术之一,龙涓乡庄灶村陈金平等科技示范户,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技术要点如下 1、建设模式:实施“茶-林-绿肥”复合栽培,合理建设水利和道路设施,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模式。

2、建设内容:包括茶园种树,种植绿肥,梯壁留草(或种草),完善水利和道路设施,加强茶园科学管理等。

3、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

具体如下:(l)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茶园种树。

在茶园顶部,道路两旁和茶园空缺地种植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等。

树种选择豆科、高大乔木的落叶或常绿树种。

(2)4月上、中旬:种植绿肥。

在幼龄茶园或光秃裸露的梯壁上种植绿肥。

品种选择:园中绿肥:黄豆、花生、紫云英等。

梯壁绿肥:爬地兰、红根草、平托花生等。

(3)5月下旬至6月上旬:建设水利和道路设施。

一是在茶园四周水源汇集处建设蓄水池(坑)和排水沟。

有条件的安装滴灌或喷灌。

二是完善道路配置,改纵沟路为横沟缓路,园中留有步行道。

(4)l0月中旬至l2月份:茶园科学管理。

一是加强树木种植、绿肥套种以及茶树修剪等后续管理工作。

林木分枝部位较低的,应剪去1~l.5米以下的分枝,使主干生长健壮。

二是进行梯壁割草。

割下的杂草作绿肥深埋或烧灰施用。

三是加强茶树轻修剪、边缘修剪和清兜亮脚相结合的修剪工作。

四是做好茶园深翻施基肥、喷施石硫合剂等全面封园工作。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生态茶园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要做好茶园的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

土壤是茶叶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的改善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肥力和酸碱度等情况。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比如施肥、翻耕、中耕等,从而确保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进行精细化的茶树管理。

茶树是茶叶的原料之一,其生长状况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对茶树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置。

其次要做好茶树的修剪、摘心、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高茶树的生长力和抗逆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茶园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景观规划等,从而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要做好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储存工作。

茶叶采摘、加工和储存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茶叶不受污染、不受损坏,保持其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要加强对茶叶的采摘时间、采摘方法、加工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实现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标准生态茶园建设的术语与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茶树种植、档案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新开垦茶园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4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3术语与定义3.1生态茶园根据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叶可持续优质、稳产、高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目的的茶园。

4园地选择与规划4.1园地选择4.1.1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

应符合NY/T391的规定;同时也需满足以下条件:——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一级要求;——茶园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旱作标准要求;——茶园土壤应符合GB15618二级要求。

4.1.2新建茶园应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远离排放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的工厂、矿山、作坊、土窑等污染源。

4.1.3园地林木植被保存较好,形成天然的遮荫和防风带。

与主干公路、荒山、林地和农田等的边界应设立缓冲带、隔离沟、林带或物理障碍区。

4.2园地生态保护与建设4.2.1茶园建设应适当保护原地表植被及表土层,应符合GB50433的规定。

茶园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应符合GB50434的规定。

4.2.2茶园周边合理保留原有林木,或根据要求种植林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标 准生态 茶 园建设技术
张居 德
( 福 建 省 宁德 市 茶 业 管理 局 )
宁德市 白马 山茶叶有限公 司是一家集茶 叶种植 、 加工 、
研发、 销售 及茶 文化传播 为一体 的茶 叶专 营企 业 。福建省 农 牧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公 司现有现代化 高标准生态茶 园 3 6 7 0 亩, 位 于世界 良港 三都 澳之滨的 白马山森林公园之 中。 公 司在基地建 设和茶 叶种植 管理上推 陈出新 。采用模 拟 自然生态 系统“ 林一 果一 花一茶一草 ” 复合 型立体花 园式 的生 态 栽 培技 术 。不施 任 何 化肥 , 不 喷 任 何农 药 和 除草
林, 道路 两边 种植行 道树 、 遮 阴树 ; 零星边 角种植花 草和绿
繁茂 , 生 物多样 化指数 高 、 有 明显 的天敌 栖息地 。在 “ 白马
山森 林 公 园 ” 之 中 的 白马 山高 标 准现 代 化 生态 茶 园 3 6 7 0 亩 。获 “ 绿 色食品认证 ” 的茶园 2 0 0 0多亩 , “ 有机茶认 证” 转
路宽 3 —4 m, 坡度小 于 8 。 , 弯道半 径大于 1 0 m。上下梯层 问 的连结设步行道 , 路宽 1 —2 m。道路设计 为“ 之” 字 形。 四周 设环 山道 , 路宽 1 . 5 m。禁 止陡坡茶园直上 直下 , 以免道 路水
土流失 。
茶 树 种植 要 求 认 真 细致 , 保 证 成 活率 。在 立 春前 后
换茶园 1 0 0 0 多亩 。 2 . 科 学 规 划 建 园
肥, 梯壁种植 葡萄护坡植物 。防风林 的树种植株相对高大 、 抗 风力强 、 生长 快 , 具 有一 定经 济价 值 的如杉 树 、 桉树 、 樟
树、 桐树等 ; 行道树 、 遮 阴树选择 落叶和常绿树种搭配 , 如相 思、 樱花 、 四季桂 、 天竺桂 、 合欢 、 红豆 杉 、 木槿等 ; 茶 园山顶 部种植 常绿树种为 主 , 四周空缺 地种植 以落叶树种为 主 , 陡
沟、 蓄水池等 。隔离 沟设在茶 园上方 与荒 山陡坡交接处 , 开 沟深宽各 l ~2 m, 两端 与天然沟渠相 连 , 防止大雨暴雨 时园
外洪水 冲人茶 园 。纵水 沟 : 在茶 园道路 内侧 挖深宽 各 4 0~
5 0 e m的排水 沟连接茶 园蓄水池 。纵水 沟每隔 8~1 0 m挖一 沉沙坑 , 以减缓水 流速度 和沉沙走 水 。5~8 亩茶 园建一 个 蓄水池 , 供茶 园蓄水和灌溉使用 。基地修建 2 座多用途水库 为茶 园滴灌 和喷灌提供水源 。全 园排蓄系统环环相 通。做 到 中 、 小雨 不出园 , 大雨 、 暴雨 不冲园。
1 5 ~2 0天 内, 选择 阴雨天 气进行种 植 。采 用双行双 株交叉 栽种, 每亩种 植茶苗 4 0 0 0~4 5 0 0 株 。大行 距 1 . 2~1 . 5 m, 株 距3 0 c mx 3 0 c m, 每穴 2 株 。种植 时要 求对茶苗 进行处理 : 一
茶 园要求等 高梯 田开垦 , 坡度 在 5 。 以上 的山坡筑成 等 高梯 田。梯壁 构筑 用石头 、 草 坡转 、 心 土夯筑 , 梯 壁修筑 高 出园 面 1 5~2 0 e m的园埂 , 以便全 园蓄水保 土。园 内土壤 深
绿化 区 、 厂 区和其他 附件建筑 区等进 行全 面规划设 计 。按 照设计方案 , 分批 、 分期地按 高标准 、 高质量 、 严要求 的原则
建设茶 园基地 。山地坡度小 于2 0  ̄ 的为 开垦茶园适宜 区; 山
兰、 三叶决 明 、 黄花菜 、 绞股蓝等 , 茶 园间作套种 以豆科作物 如花 生 、 猪屎 豆 、 黄豆等 。形成树 、 茶、 花、 草 等相结合模 拟
多个 品种 , 并将不 同开采期 的优 良品种搭配在一起 , 避开春 茶萌 芽“ 洪峰期 ” 的高度 集中 , 错 开开采期 , 从而缓解 了茶 叶 采 制劳力 紧张 和厂房设 备不足 的矛盾 , 达 到提高茶 叶产 品 质量和经济效益 的 目的。
根据 茶园 总体规划 , 首先 对园地 进行全 面科学 细致 的 测量 。合理 布置茶 园道路 , 茶 园道路 分干 道 、 支道与 步道 。 干道路 宽 6~7 m, 路坡度小 于 6 。 , 弯道半 径大 于 1 2 m。支 道
自然生态茶 园。 5 . 良种选用与茶树种植技术
地坡度 大于 2 0 。 的就作 为经济林 和果 园花 草种植 区 。做 到 科学合理 、 宜茶则 茶 、 宜林则 林 、 宜 果则果 。多物 种结合 , 高
产业发展 。 3 . 茶 园开 垦 技 术
基 地生 态 茶 园选用 高香 型 适制 性广 的优 良茶 树新 品 种, 如金观音 、 黄观音 、 金牡 丹 、 紫牡丹 、 紫玫瑰 、 悦茗香等 2 0
生产基地要 求海拔在 8 0 0 ~1 0 0 0 m之 间 ; 生 态环境要求
空气清新 , 水质纯净 , 土壤未受染 , 水 土保持 良好 , 土层深厚
肥沃 , 土壤 p H在 4 . 5~ 6 . 5 之问的酸性红 、 黄壤 土 。 周 围林 木
花一 茶一 草” 的 生 态 茶 园 。 在 生 态 园 的 上 风 口种 植 防 风
4 . 茶 园生 态 建 设 技 术
剂。现将基地 现代化高标 准生态茶 园建设 的技术与措施介
绍如下 , 以供参考 。
1 . 生 态 茶 园基 地 选 择
生态茶 园建设遵循生态 学原理和生态规律 。独 创 了以 模拟 自然生 态复合型花 园式 立体 模式进行构建 , 即“ 林一 果

坡、 沟边种植绿肥 和嫩草 , 园间零星边角种植灌 木型花木类 为主, 如 山茶花 、 茶花 、 含笑 、 月季花等 。茶 园梯 壁种植爬地
严格 按照 高标准 现代化 生态茶 园建设 的要 求建 园 , 科
学规划 “ 园、 林、 水、 路” 。将茶 园道 路 、 排灌 系统 、 防护林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