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
京剧人物画(第一节课)五年级美术精品知识点课件PPT

五年级 美术
白蛇传一段 关良
关良(1900—1986)
国画京剧人物的艺术特点 研究1: 对比剧照与绘画,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年级 美术
水墨京剧人物的艺术特点 研究1:对比剧照与绘画,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2:戏曲人物的画面是如何用笔用墨的?
五年级 美术
国画京剧人物的艺术特点 研究1:对比剧照与绘画,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2:戏曲人物的画面是如何用笔用墨的? 研究3:在戏曲与绘画中什么能传达神态与情绪?
五年级 美术
你能表演一下吗?
服装
五年级 美术
笔墨
京剧人物绘画方法:1.没骨法 2.勾填法
浓 中锋
淡
五年级 美术
侧锋
水墨京剧人物画艺术特点
京剧人物画
年级美术
精品知识点课件PPT
年 级:五年级
学 科:美术(人美版)
复习京剧知识
五年级 美术
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 创立了“梅派”
五年级 美术
贵妃醉酒
白蛇传
梅兰芳(1894—1961)
通过什么形式能留住这美妙的瞬间?
五年级 美术
白蛇传 (京剧剧照)
白蛇传 (中国画) 1961 叶浅予
画戏的大师 —— 关 良
从不拘泥于五官和服饰的细节描绘,而是以少胜多,用简得不能再简 的笔墨,表现人物的声容情态。点睛之笔更是表现人物神情的关键之笔。
五年级 美术
这幅作品中 哪位人物运用了没骨法? 哪位人物运用了勾填法?
五年级 美术
武松醉打蒋门神
五年级 美戏曲人物画。
五年级 美术
学生作品欣赏
五年级 美术
自 我 评 价
叶浅予京剧人物中国画——《白蛇传》

作品说明:1989年9月1日发行的T141《当代美术作品选》,第一图“白蛇传”,选用叶浅予根据中国京剧院1960年在南北美洲演出海报图稿所作的一幅中国画,画面上的3位人物,白素珍、小青为旦角,许仙为生角(小生)。
作者简介:1907.3.31 –1995, 浙江桐庐人。中学时自修绘画。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後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抗战爆发後,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 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温画《逃出香港》。 1942年於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後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後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後期擅长中国人物画。1982年於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中国画《维吾尔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其他作品有中国画《婆罗多舞》、《长安怀古》组画以及小说《子夜》插图等。出版有《叶浅予作品选集》、《叶浅予画舞》等。著有《画馀记称
京剧人物中国画—《白蛇传》
作品特点
轴 纸本设色
作品日期
1961年
尺寸
95x68cm
题识
中国京剧院1960年在南北美洲演出余所作海报图稿今重写之。叶浅予,1961年。
一笔占尽秋江月——戏曲人物画谈

的名气 ,我却很是喜爱 , 便 是刘方平 。
老人 年逾九旬 ,笔耕 不辍 , 自幼痴迷 京剧 ,他的戏 曲人物颇得其 中的 中和
谱大全 ,此书翻译到 国外 出版 。所 以,
他 的净角 ,有他 的感情 ,有 他的学问,
神韵 和蕴藉仙气 。
以线条 的干练简 洁而言 ,刘与关
无论行 头还是脸 谱 ,都一丝 不苟 ,准 确无误 ,为我们 留下宝贵的资料。 刘邓二 位 ,是我学 画戏 曲人 物的
・
院
读
目圆
拣
一
笔 占尽 秋 江 月
一
直 以为 ,以中国画 的水 墨画 中
彼此应和 ,交相辉 映。
而立 ,苏 三连枷都 未戴 ,只是 回头在
看解差 ,面无表情 ;马得的霸王很瘦 ,
一
国戏 曲 的人 物 ,最是相 得益 彰 ,因为
无 疑 ,画戏 曲人 物 ,当代最 有名
骨子 里都是 中国最传统 最古老 的玩意 也最 富有特 色的 画家 ,属关 良、韩羽
无名 的 画家 ,都愿意用 自己的水 墨到
梨 园里挥洒 晕染 ,画多 得真 的是 琳琅 满 目,乱花迷 眼。忍不 住想起 广和楼
以《 霸王别 姬 》 和《 女起解 》 为例 , 尽管 造型夸 张变形 ,关 良的人物依 然
基本 上是舞 台上 的位 置与表情 ,甚至
多 。看过 董辰生 和陈玉先 的 ,一 个重 静 ,一个 重动 ;一个 重造型 ,一 个重 线条 ;一个浑厚 ,一 个灵动 。只是前
演本身 ;马得有点儿 像斯坦尼斯 拉夫
斯基 的体验派 ;而韩 羽则是地道 的布
单 的意象 ;马得的线条 爽 朗,更有 洋
味儿 ,别有装饰之风 。
林风眠|笔下的女性人物气质高雅,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美

林风眠|笔下的女性人物气质高雅,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美林风眠笔下的女性人物画,一般都气质高雅,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美,不仅寄托着画家的心绪、理想和审美追求,也有着曲折的现实寄寓。
1仕女题材林风眠的仕女画有三大类型,一是斜躺、对角式;二是中间S 型;三是如水月观音盘坐的金字塔大三角型。
一直以来林风眠的仕女图式被认为与敦煌壁画、莫迪利阿尼肖像画有关。
仔细比较,可以发现林风眠仕女脸型与莫迪利阿尼女像脸型同属一种风格类型,林风眠仕女的体态与敦煌壁画中女性化的菩萨造型风格亦具有密切的联系。
林风眠吸收敦煌壁画,有一个有力的佐证。
一贯不愿临摹的林风眠,于50 年代接连临了《飞天》、《伎乐》、《舞蹈》等敦煌壁画数帧。
敦煌菩萨在魏晋、隋唐、宋元,历代画风虽有所变迁,但基本造型规律却始终不离源自印度的母式──圆胸、束腰、宽臀,以及弯曲的肩与前臂。
60 年代《坐女》为典型的林风眠仕女图式,它有着别具意味的面庞和体态,予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
林风眠的《坐女》,除了肩部较垂落,腰际更紧束以外,其体态与菩萨像并无二致。
优雅之气息凝结在静谧、端庄之中。
而传统仕女图式,无论唐代的丰肥美人,还是明清的削肩美人,大多成筒状,不见身腰有如上述的明显起伏变化。
另外,林风眠50 年代以后的仕女画,如《仕女》、《莲花》、《荷花女》、《荷花姑娘》等皆作手持莲式。
莲花是净土的象征,荷花原有的神圣性使林风眠仕女加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成为极有意趣的图式。
莫迪利阿尼女像造型与林风眠画中仕女的关系,表现在林画《仕女》系列中,那偏长的正面的卵形脸蛋上一双极细的弯眉,从瘦硬的鼻梁上方向两额扩展,直达两鬓。
眉弓下方,一双细叶似的眯眼,眉弓似乎在竭力拽开那双眯眼,而眼睑的份量却又在压抑着这双谜一般的双眼。
显然,这个面具式的形象是对传统仕女画面容的极度夸张。
这就是林风眠仕女画那永恒不变的符号化面孔,那细长脖颈和面孔,还有雕刻式的瘦硬鼻梁,以及在整个面容木雕般的生拙趣味中不失优雅仪态的感觉方面,是林风眠体格式仕女的代表形象。
以戏入画_化古融新——浅析王西京“梨苑”系列人物画

文化·艺术 |以戏入画化古融新——浅析王西京“梨苑”系列人物画□高佳妮/文戏曲与国画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皆以意传神,息息相通。
戏曲是最古老的综合艺术,集舞美、表演、唱念打作于一体。
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歌剧一样古老而辉煌,剧目繁多,唱腔多变。
而秦腔号称百戏之祖,流传久远,声名远播,更以此衍生出了京剧、豫剧、晋剧、社火、脸谱等多个艺术门类。
王西京将国画与戏曲两种“国粹”有机融合,以戏入画,以新化古,“戏”“墨”融合,创作了“梨苑”系列人物画,戏曲与国画在动静之间碰撞出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韵味,如图1。
王西京对戏曲秦腔极为喜爱。
生于陕西西安的王西京从小听秦腔长大,很多秦腔片段都耳熟能详。
舞台上的戏曲人物华美的扮相成为他接触绘画前最初的艺术蒙养。
用自己擅长的国画将戏曲演员舞台上飒爽英姿、姿容情态创作成一幅幅国画作品,成为王西京的心愿和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方向。
多年来,王西京一直致力于探索传统水墨人物画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发展和审美拓展。
广受好评的“丝路风情”系列和“舞韵”系列便是这种探索中的艺术创作。
“梨苑”系列戏曲人物画是王西京继“舞韵”系列之后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依然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保留了舞台表演中人物表情的动态捕捉和写实描绘。
他以著名秦腔剧目中的名角扮相为素材,创作了生、旦、净、末一系列戏曲人物作品:秦腔名曲《铡美案》中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包拯;《火烧裴元庆》中英武潇洒的少年将军裴元庆;《盗御马》中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窦尔敦;《桃园三结义》中的红脸绿袍、一脸正气的关公关羽;《五典坡》中的端庄娴静、一身皂衣,提着野菜篮的王宝钏;传统京剧剧目《白蛇传》中的裙袂飘飘、有情有义的白娘子;京剧《霸王别姬》中眼神坚定、从一而终的“花衫”虞姬;京剧《玉堂春》中戴枷起解,满腹冤屈无处诉说的苏三;《贵妃醉酒》中的醉态可憨、眼神迷离的杨贵妃……王西京有着扎实的造型功力,他能准确捕捉戏剧图1 梨苑系列之五 121cm X 67cm 2023年16| 文化·艺术图2 梨苑系列之八 122cm X 70cm 2023年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精彩瞬间所呈现的姿容情态,唱、作、念、打,每一幅戏曲人物画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和风姿。
《水墨人物画》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小知识
我国的水墨人物画历史悠久, 名家辈出。从宋代粱楷到现在的蒋 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 画水墨人物。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粱楷(宋)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欣 赏
曲木家的小客人(中国画)刘国辉
两个羊羔(中国画)周昌谷
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来 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 体突出。
背景
单纯的背景突出 了主体人物。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体
人物是画面的主 体,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表现。
落款
内容包括题目、 年月、作者名 字等。
水墨人物画步骤
3.画出人物的背景。
1.从五官入手,先 画出人物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4.画出部分的色彩。
欣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秦人秦腔八百里秦川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

秦人秦腔八百里秦川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秦人有十大怪:帕帕头上戴,姑娘不对外,锅盔赛锅盖,面条像裤袋,碗盆分不开,不坐蹲起来,辣子一道菜,石头枕起来,唱戏吼起来,房子一边盖。
这十大怪的“唱戏吼起来”,就是指秦腔。
一种古老的戏曲,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天摇地动,震耳欲聋,如雷鸣虎吼一般,方圆二三里都能听见,吼者红脖子涨脸,脑袋一伸一缩,气运丹田,猛然发出吼声,远看好像在和人吵架一般,而且秦人在来客谈话时嗓门特别大,争论或划起拳来,声音震耳欲聋,脸红脖子粗,不怕你听不到。
读贾平凹先生文学佳作《秦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秦腔》用八百里秦人,秦话,吼秦腔,西府秦风,农闲夏夜排秦腔,庙会演秦腔,农村秦腔演员等细节,描述了秦人五千年在八百里秦川的繁衍史。
《秦腔》将秦人扎根绵绵秦地,战天斗地,战胜自我,繁衍生息,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吼秦腔、唱秦腔,顶天立地,喜怒哀乐的生活场景予以写实描述。
先生用文很诙谐,读先生文章,让人捧腹不止,感怅不止,思索不止。
先生生育于商州,青年求学于长安,几十年秦风秦韵浸染,对秦人秦腔、秦地西府东府民俗了如指掌。
《秦腔》以她“出必惊世,唱必成腔,文必颤人”的魅力,从一诞生,就注定让世人瞩目。
凡读《秦腔》的人,无不为先生娓娓生动的场景描述,形象传神的人物刻画,文言与通俗语言镶嵌倚仗,乡俗与民风人情挖掘凸显,朴素与哲理相得益彰而惊叹,称奇,鼓掌,敬佩。
凡评《秦腔》的评书人,无不为先生奇巧的构思,稀人的视角,运笔勾画的功力,酣畅淋漓的的泼墨而惊叹,称奇,鼓掌,敬佩。
“埋在泥土里的金子总会发光”,“浓香的老窖总会在深巷飘出沁人的浓香”。
《秦腔》以她惊世骇俗的笔力深谙其中的哲理征服了诗人、学生、农民、官员、商家、妇孺、战士,书评人,《秦腔》在无计数的书刊杂志刊载,《秦腔》在无计数的芸芸众生口中“传说”,每个人都对《秦腔》持认可态度,每个秦人都说《秦腔》就是“秦人的缩影,秦人的镜子”。
浙美版六上美术知识点整理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 .2 .3 .中国扇子的定义与分类【P20】《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局部)五代顾闳中【P20】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中国扇子》欣赏•评述4.5.6.7.扇(浙江)【P21】绫绢扇的制作步骤【P21】《秋窗读易图》(中国画)宋代刘松平【P22】《书法扇面》(书法)明代唐寅【P22]《太乙观水图扇面》(中国画)现代张大千【P22】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扇子的知识,用水墨的方式画扇面画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等方法了解中国四大名扇,学会欣赏古代扇面画作品,并尝试学习用中国画表现扇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表现扇面画的乐趣,增加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了解中国四大名扇,欣赏中国传统水墨扇面的作品,学会用水墨的方式来表现扇面画。
难点:能够用水墨的方式表现出完整、有创意的扇面作品。
4 .《金怪鸟啄虎纹牌饰》汉代【P40】5 .《金牛头冠饰》《金三角鹿头冠饰》北朝【P40】6 .《金三鹿纹牌》晋代【P40】7 .《赤金行龙》唐代【P41】8 .《金梳背》唐代【P41】9 .《银镀金金翅鸟》宋代【P41】 10 .《金镶绿松石发簪》元代【P41】11 .《银镀金蝴蝶梅花扣襻》明代【P41】 12 .《鎏金仰莲荷叶纹银碗》唐代【P41】 13 .《银鎏金飞鸿球路纹笼子》唐代金银器的造型特点,能 够对比不同朝代的金 银器,通过语言或者文 字表述它们的艺术特 点,学会欣赏艺术品的 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对金银器艺术的 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热爱。
【P41】14.《银鎏金龟形茶盒》唐代【P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1】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2】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3】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4】
【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戏曲人物水墨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戏曲的知识吧!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无形的财富。
戏曲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其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灵魂、精神、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戏曲演出的成功离不开声音的衬托,其表现是以音乐杰作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离开了音乐,戏曲将不再完美。
第一,戏曲中的曲是要用音乐唱出来的,这也是戏曲的重要表现手法。
第二,戏曲中的表现手段,即打、念等都蕴含着一定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本身所拥有的,例如在戏曲道白中的文字就蕴含了强烈的节奏感。
另一方面是由音乐伴奏(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伴奏)制造的。
列如在打扫厅堂悬挂字画的时候,通常都需要音乐与演员的动作像配合。
其动作与音乐的衔接与配合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用锣鼓的声音表现出道白的动作与节奏,此时此刻的音乐感会更加的强烈。
戏曲音乐与其他音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在戏曲音乐中可以用锣鼓来加强演员的表演节奏。
在舞剧与歌剧中也相应的有音乐的伴奏,但是一般不会使用锣鼓,不会像戏曲一样把锣鼓作为主要乐器用以贯穿整个演出。
在戏曲演出的过程中,司鼓的作用就是指挥。
在戏曲演唱中的伴奏,通常要用鼓版把曲子的重拍体现出来,从而
使曲中节奏更加的明亮。
例如在道白与动作中,锣鼓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加强了戏曲的节奏,而且通过相应的节奏变化,准确的把剧中人物内心所蕴含的情感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有效的渲染、加强了舞台的气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