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

合集下载

教师的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教态
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恰当地运用 微笑,避免过分夸张或不自然, 以免给学生留下不真实的印象。
眼神交流
眼神交流是教师教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
教师需要适时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感受,同时也可以让学生 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在进行眼神交流时,教师需要注意不要过于频繁地注视某个学生,以免让其感到不 自在或受到压力。
正向激励
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引 导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增 强学习动力。
情绪疏导
在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出 现负面情绪时,教师应及 时进行疏导和安抚。
课堂氛围的营造
创造良好氛围
教师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 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课堂氛围和学生反馈,灵活调整 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教学 需求。
教师的教姿教态
目录 Contents
• 教师的基本姿态 • 教师的语言表达 • 教师的表情和眼神 • 教师的情绪管理 • 教师的手势和动作 • 教师教姿教态的实践与提升
01
教师的基本姿态
站姿
总结词:稳重挺拔
详细描述:教师在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头部端正,双肩放松,目光平视前方 ,展现出稳重和挺拔的气质。同时,双脚应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使身体保持平 衡。
坐姿
总结词:端庄优雅
详细描述:教师在坐着时应该保持身体端正,坐椅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完全靠在椅背上。双腿并拢,双脚放在地上,保持稳 定。同时,双手可以放在膝盖上或桌子上,但不要交叉抱胸前或背后。
行姿
总结词:从容自信
详细描述:教师在行走时应保持身体直立,抬头挺胸,双肩放松,目光平视前方。步伐要稳健、从容 、自信,不要急躁或慌张。同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节奏,不要过快或过慢。

教师教姿教态总结发言稿

教师教姿教态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此,我想就教师的教姿教态进行总结发言。

首先,让我们明确什么是教师的教姿教态。

教姿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止、态度和表情等外在表现。

良好的教姿教态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教姿教态的一些总结: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上,我们要保持微笑,眼神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同时,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要严谨治学,以身作则。

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备课,讲解清晰,板书规范。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注重互动,营造氛围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言,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互动过程中,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五、关注细节,展现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姿教态体现在细节之处。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穿着得体,举止大方。

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词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

六、善于总结,提升教学效果课后,我们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姿教态。

通过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

总之,教师的教姿教态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举止、态度和表情,以良好的教姿教态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教师的教资教态

教师的教资教态

教师的教资教态教学姿态就是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言、手势和身姿的综合表现。

良好教态体现(1)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2)要用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3)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爱、恨、怨、叹等表情;(4)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正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无声的“语言”---教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有声的语言与孩子们沟通、互动、交流,同时还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声语言教态。

你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种体态、一副仪表,就有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我们可以试着:拍拍孩子的头,给一个会心的微笑。

与学生来个击掌,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额头上贴个小粘纸,书本上印个小图章。

用眼神表达关爱,用微笑当做奖励,用抚摸传递喜爱,用惊奇表示赞赏。

学生读得太轻,把手放在耳边侧着头,提醒学生读得稍重些。

轻轻地拥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喜悦。

和学生握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表现。

一整节课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

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那么自然,试着将它们与我们的教学语言融合在一起,用我们无声的语言去感染孩子,使其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依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

正如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老师要陶醉学生,首先得陶醉自己。

教态是教师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你自己先要笑。

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我们自己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态、健康的心态,才能充分发挥教态艺术的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陶醉于你的教学,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说客精彩课堂用语,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教师教态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态的基本要求

教师教态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育者,教师教态是非常重要的,其基本要求包括:
1.合情合理:教师要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作用和价值能够被学生所认可。

2.亲和融洽:教师要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亲和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自如自然:教师要具有自信、从容、自然的教学风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4.韵味非凡:教师能够把语言、表情、肢体动作、思考等融入到课堂中来,避免教学单调、呆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精简明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应该掌握精简明了的原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6.多元开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创造出多元开放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

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

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是伴随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

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很容易忽视自己的教态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实际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如教师的面部表情,会不由自主地告诉学生他此刻的心情,教师的动作意味着他将要利用它来辅助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的姿势,将会使学生判断出教师当时的心理状态。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能够表明教师的内心世界、将教授什么知识、传递什么信息,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了弄清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生中间搞了一些调研后发现,教师上课的教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那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得体的教态呢?一、得体大方的饰态教师的服饰状态是教师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而且还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增进情感和传送信息。

一般而言,教师的课堂服饰要整齐、清洁、庄重、大方。

如果一位教师衣着不整,又不修边幅,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一种自由散漫、事业心不强的印象。

虽然,外表与心灵并不都是完全统一的,但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以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那么,教师的服饰状态有什么要求呢?(一)衣着要得体,不别扭,不浓妆。

教师穿奇装异服,打扮妖冶,一来有损于教师形象,二来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对教师的服饰状态评头论足、议论不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

刺鼻强烈的香水等化妆品,在课堂上与教学气氛很不协调。

尖底高跟鞋与地面的碰击声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身体胖的教师不宜穿紧身衣,身体瘦的教师也不宜穿过于宽松的衣服。

教师教姿教态心得体会

教师教姿教态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姿教态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姿教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姿教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是展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着装打扮,以整洁、大方、得体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在课堂上,我尽量穿着简单、大方,避免过于花哨的服饰,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姿教态要自然大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站立姿势端正,面部表情丰富,目光与学生交流。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在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的眼神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和鼓励。

同时,我还会适时地运用手势、肢体语言,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再次,声音要洪亮、清晰、富有感染力。

良好的声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保持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此外,我还注重音色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的需求。

此外,课堂上的互动也是教姿教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讨论、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问,并耐心解答。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情感投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 不断反思与改进。

教师应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姿教态,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良好的教姿教态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姿教态,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的姿态

教师的姿态

教师的姿态
1、站姿:站姿不仅要挺拔,还要优美典雅。

头平正,双肩平,两眼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挺胸,收腹,立腰,双肩松,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双腿直立。

2、坐姿:坐姿要端庄、文雅、稳重。

坐的正确姿势为头正、肩平、身要直、胸稍挺起,两肩自然下垂、两条大腿平放在椅面上,两条小腿并拢,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3、行姿:行姿应从容、轻盈、稳健、显示自信。

4、常用体态:
●微笑是嘴角末端向上略微提起,面含笑意。

微笑要真诚,发自内心、自然大方;
还要笑得得体、适度。

●点头致意、打招呼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接着含笑低下头。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

然后将伸直的腰
背,由腰开始的上身向前弯曲。

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

●握手时起身站立,摘下手套,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
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二三秒为宜。

握手时注视对方,微微致意或简单地用言语致意、寒暄。

教师的教姿教态心得体会

教师的教姿教态心得体会

首先,教姿教态能够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端庄、大方、亲切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还能增强教师的教育威信。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那些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教姿教态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眼神、微笑、手势等方式表达关爱和鼓励。

这样的教姿教态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我保持微笑、关注每一个学生时,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教姿教态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良好的教姿教态能够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手势、表情和眼神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接受。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我注重教姿教态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也相应提高。

此外,教姿教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积极的教姿教态,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当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教姿教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姿教态,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教姿教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关爱学生、关注课堂氛围。

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姿教态,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教姿教态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神态、姿态等体态的表现,是伴随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

因此,教态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很容易忽视自己的教态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实际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如教师的面部表情,会不由自主地告诉学生他此刻的心情,教师的动作意味着他将要利用它来辅助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的姿势,将会使学生判断出教师当时的心理状态。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能够表明教师的内心世界、将教授什么知识、传递什么信息,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了弄清教师教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学生中间搞了一些调研后发现,教师上课的教态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那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得体的教态呢?一、得体大方的饰态教师的服饰状态是教师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外表,而且还可以用来交流思想、增进情感和传送信息。

一般而言,教师的课堂服饰要整齐、清洁、庄重、大方。

如果一位教师衣着不整,又不修边幅,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位教师产生一种自由散漫、事业心不强的印象。

虽然,外表与心灵并不都是完全统一的,但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以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那么,教师的服饰状态有什么要求呢?(一)衣着要得体,不别扭,不浓妆。

教师穿奇装异服,打扮妖冶,一来有损于教师形象,二来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对教师的服饰状态评头论足、议论不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

刺鼻强烈的香水等化妆品,在课堂上与教学气氛很不协调。

尖底高跟鞋与地面的碰击声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身体胖的教师不宜穿紧身衣,身体瘦的教师也不宜穿过于宽松的衣服。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注意的中心,如果教师穿上不得体的衣服,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别扭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必将影响到听课的情绪。

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衣着的得体,使学生看了舒服,不产生任何消极情绪。

(二)课前应适当整衣理容。

有的教师比较随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常常会出现系错了扣子、衣领未翻、戴歪了帽子、头或是脸上多了点什么等闹笑话的问题。

如果学生能及时指出来,教师及时改正,便也罢了。

由于该教师比较严肃,学生不敢当面指出来,只好不停地默默地偷笑。

这样,在堂课内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有一半被转移到教师的饰态或奇异点上去了。

如果教师在课前养成良好的整理衣容的习惯,那么就会避免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或笑话的产生。

所以,与课堂教学不协调的因素,教师都应尽量避免,以免分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影响听课情绪和效果。

二、恰如其分的姿态人们常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姿态流露出来,而一个人的身体姿态还传递一定的信息。

同样的道理,根据教师站或坐的姿势、手势和动作,学生可以推断他对这堂课大概的态度、情感和兴趣,主动地配合教师搞好课堂教学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希望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因为教师来回的走动会无意识地增加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有的学生希望教师提问时,距离他们远一些,这是因为他们能够较“安全”地思考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就是人体学中“个人空间”产生的效应。

还有的学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注意姿势和手势表达的准确度和合理性,避免其不良的习惯性动作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上的姿态对课堂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那么,教师正确的姿态应该怎样来体现呢?(一)取开放式姿势。

这是与封闭式姿势相对而言的。

开放式姿势站立时需两手和两脚不交叉,身体稍微前倾,这样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坦诚可信的,表明他在很乐意、热忱、活泼、不拘谨的给学生上课,并愿意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如果取封闭式姿势,即站立时两手交叉,则表明教师对学生持怀疑、审视、静待、冷漠、轻慢、保守的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要适当地走动。

一般地说,教师的走动以围绕讲台为宜。

走动幅度过大,会使学生过多注意教师的走动情况,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当然在与学生讨论问题、阅读课文或考查测验时,可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情况。

走动时须稳健、庄重,避免身体触碰学生和课桌、文具,更不能碰撞出其他声音,造成学生的哄堂大笑。

(三)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样”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小动作,站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显得端庄、伟岸,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

避免双臂交叉或将一只脚搭在椅子上,坐着时,也要身体端正,腰板挺直,给人一种亲切感。

避免用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疲劳无精神。

(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对于不善于发言或比较胆怯的学生,要恰到好处地点头微笑.尽管点头不都是表示赞同,但这种动作能有效地鼓励和示意学生继续谈下去.如果教师一直不点头、不表态,学生就可能感觉到教师不同意他所说的话或没有兴趣听下去,从而使学生没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讲下去。

(五)要适当地打手势。

因为打手势往往反映教师具有积极情绪,是重视课堂教学和乐意给学生上课的象征。

但是,打手势太多、太频繁,则可能给学生留下浮躁、不端庄的印象,学生的反应也是不满意的。

(六)不要用一根手指来指着学生。

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个手指指着学生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强硬,不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积极吸收的。

如果让学生站起来或到前边回答问题时,教师最好采取掌心向上的邀请姿势来示意。

在讲课时,教师应避免用手提裤子、拢头发、捻耳垂、挖鼻子、揉眼睛或提眼镜,以及对学生打哈欠、伸懒腰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都会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必须具有热情、亲切的眼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都是以目光接触来表达各种思想和感情的。

由此可见,运用眼态的“目光语言”是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课时,眼睛总往窗外看。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眼睛只看着几个最得意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这样就难免会使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或搞小动作。

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一般不要看窗外和教室内的天花板、地板,视线最好能落在每个学生的身上。

如果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搞小动作,教师可以用眼睛制止他,并以严厉的眼光警示他,使他集中精力听讲。

事实证明,注意把视线放在每个学生身上,是教师控制课堂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只习惯于看着前排的学生,而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学生的话,还会在学生中产生“亲一些、冷一些”的后果。

所以要“一视同仁”,要用目光来回扫视全班学生,这是不可忽视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眼神中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情感上与之亲近、思路上与之共融、知识上与之交往.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就会集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容易得到吸收。

但是,教师如果用目光斜视学生,往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或厌恶情绪。

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老师离学生越近,越要避免师生间目光接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误解,而影响学生回答问题。

四、必须具有良好稳健的心态我们说,心态可分为两种:即良好的心态和不良的心态。

教师如果在良好的心态下授课,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反应敏捷,对教学内容阐述清楚、运用自如,语言丰富、表达准确、比喻恰当,授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觉轻松,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好处。

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态下授课,则精神萎靡、情感压抑、思路闭塞,原来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往往讲得不好,程序显得有些紊乱,语言呆板、词不达意,这样一来势必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和紧张,教学效果当然不佳。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在讲课时具有良好的心态呢?心理学家认为:制约人们心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

首先是学校寻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坚强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教育好学生,尊师重教;其次是建设良好的情境,创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发和培养教师愉悦情感;第三是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理想信念、工作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健康状况、性格爱好、家庭生活等,全方位的考虑、合理的安排工作、用其所长;第四要随时注意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运用精神的、物质的方式进行激励,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第五要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每位教师始终自觉地处于学校主人翁的地位和光荣的职责上。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自我调节,有意识地引发、培养和掌握好自己良好稳健的心态,尤其是在课前,可以进行良性的、积极的诱导,例如想一想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做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一想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的哪些课,从而引发愉悦情感,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体验,使自己始终处在最佳的心态下进行课堂教学,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无声的教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它将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极其重大的影响。

我们在此仅就平时的感受、积累和观察叙述自己的观点,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