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考生训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指导高考体育生进行训练

高考体育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高考生,也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训练队队员。因为体育生除了要在体育训练中提高专业技术之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两方面成绩齐头并进才能确保体育生高考成功。因此,如何有效指导体育生进行训练和学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高考体育生训练队指导老师的角度谈谈指导高考体育生进行训练与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抓紧抓早,端正思想

要有效的提高体育成绩,体育生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确保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因此,体育训练必须抓紧抓早。

高三新学年一开始,学生基本都确立了自己的报考方向。因此,第一学期的第一周就根据体育院校招生的培养目标和报考条件组织学生开始报名,组建训练队。

学生报名后,首先组织座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报考体育的学生有的是对体育专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成绩不错;也有的是因为文化成绩不是很好、体育成绩也一般,想通过突击训练而进入大学的;也有两方面成绩都较差,抱着侥幸的心理报考的。通过座谈会,可以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矫正学生的报考思想,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踏踏实实地训练。

二、明确目标,逐步提高

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提高训练质量,必须目标明确,且对整个训练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学生逐步提高。训练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从学生在各个训练阶段的成绩对比中就能体现出来。历年来学生在各训练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本人的训练计划是科学合理的(如下表)。

2006年学生在各阶段测试的平均成绩表:

本人指导学生的训练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

训练时间为第一学期第一周至第八周。训练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的自练、自控能力。训练安排以技术为主,运动负荷与运动量为中上。

第二阶段:加强阶段

训练时间为第一学期第九周至第十六周。训练的目的是继续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运动负荷与运动量逐渐增大。

第三阶段:强化阶段

训练时间为第一学期第十七周至第二学期体育考试两周前。训练的目的是强化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保证较大负荷和较高运动量,以求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第四阶段:考前阶段

训练时间为第二学期体育考试前两周。此阶段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运动负荷与运动量为中下。

另外,在寒假期间要科学安排学生的训练计划,目的是提高技术质量,并保持较大负荷和较高运动量,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突出重点,讲究方法

高考体育考试项目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各有所长,抓住重点项目是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关键。

训练中,本人重点抓100米跑项目,因为100米项目跑为每年必考项目。短跑是速度、力量、弹跳、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艺术组合,短跑与各运动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短跑成绩的好坏,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能否全面提高。《2006年学生在各阶段测试的平均成绩表》也证明了以重点抓100米跑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做法是正确的。

整个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科学合理训练,手段多样,方法多变,不断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得到了科学的训练、合理的发展,又使学生在“笑声加汗水”的训练中度过每一节训练课,体现了愉悦训练。

同时,每隔两周或四周模拟高考体育考试测试一次,严格按照高考标准操作,使学生心里有数,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刻苦、协调地训练。

对学生个体来说,都有具体的运动处方,为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过度疲劳,并掌握好学生的肌体反应,训练中注意观察询问,要求学生写好训练日记(训练内容、反应和效果)。这样,通过查阅学生训练日记及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使训练能有的放矢,科学选择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密度,避免学生走入训练误区。从学生的体育基础、运动特长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专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技术及素质训练。

另外,每当训练结束时,本人都把放松整理活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如果忽视了训练结束后对学生放松整理活动的指导,或者是象征性的叫学生放松一下,一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运动后整理放松的好习惯,一是不利于消除学生在训练中产生的“运动状态”、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训练中所涉及的运动项目是多种多样的,针对训练的内容,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性质,合理选择放松整理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放松,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文”“武”兼修,全面发展

体育生除了提高专业技术成绩之外,还必须学好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只有体育、文化两方面成绩齐头并进,才能确保体育生高考成功。因此,作为指导老师,学生的“文”与“武”两方面都要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往年有一些学生体育成绩上去了,文化成绩却上不了,没有被录取。针对这一点,在抓好学生体育训练的同时,也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本人经常与各科任教师及家长联系,了解考生在学习、训练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使各方面的工作能相互协调、配合,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去关心学生,积极主动配合各科任教师,对学生文化科考试成绩进行跟踪,针对部分学生的专业成绩与文化科成绩不平衡的现象,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安排一些时间或利用假日、假期对这些

学生进行课外辅导。通过补缺、补漏,使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成绩和文化科成绩得到均衡发展。

五、重视德育,爱心指导

体育专业训练是一个目的突出、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在训练教学中,指导老师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一切动作规范化,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也避免了体育生因为争强好胜而导致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本人每年都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训练队的管理条例与激励措施。

体育训练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在训练的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训练必须密切结合,指导老师与学生必须保持频繁接触和默契配合。因此,师生的感情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这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指导学生训练,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再次,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要以“师者,父母心”的态度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从心底真正尊重老师,从而有效提高训练及教育效果。

训练教学与德育的结合,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专业技术指导。

总之,通过指导高考体育生训练的实践,本人认识到,在训练中,训练目的要具体明确,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训练手段要多种多样,训练时间要确保充足,训练进度要循序渐进,对学生必须要求严格,坚持高标准训练。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体育考生的整体素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