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菌物分类学

合集下载

南昌大学 生物课件 菌物学 第二章 营养体new

南昌大学 生物课件 菌物学 第二章 营养体new
较硬的叶外表较易诱发附着胞的发育。
侵染垫的形成 这一复杂的垫状结构是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 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 而发育成的一种垫状组织结构。
机理不清。
(四)菌环和菌网
捕虫类真菌常由菌 丝分枝组成环状或网状 组织来捕捉线虫类原生 动物,然后从环上或网 上生出菌丝侵入线虫体 内吸收养料,或在菌丝 的短枝顶端形成一粘形 的球状物来捕捉线虫, 粘住线虫后由球状物产 生菌丝侵入寄主。
各种真菌的隔膜:
➢ ①单孔型 1较大的中心孔 子囊菌和半知菌 ➢ ②多孔型 多数小孔,小孔的排列有差异
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 ③桶孔型 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
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桶”状,外面覆盖一层 由内质网形成的弧形的膜,膜上有穿孔,叫桶孔覆垫。这 种隔膜类型能使细胞质从一个细胞穿过到另一个细胞,但 通常约束细胞核通过,这种隔膜一般发生在担子菌的菌丝 中。
假根的主要功能: 固着和吸收营养。
壶菌纲中,营养体的差异大。
一些低等的壶菌是单细胞或者是单细胞具无核的根状菌 丝,此细胞兼有营养和繁殖功能,在分类上称为整体 产果式。
➢ 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指一个有机体的整
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 分体产果或分体造果(Eucarpic):在菌体的
隔膜
液泡
线粒 体 微管
Yuá n
厚垣孢子
脂肪体 细胞壁
自溶现象
糖元
老菌丝
细胞质以及细胞壁 发生自溶而被降解
被其他微生物产生 的裂解酶裂解
有些细胞能积累大 量的脂肪类物质和 与壁结合形成一层 极厚的次生壁,这 些细胞称厚垣孢子
可渡过不良环境

3-分类-菌物界各门

3-分类-菌物界各门
料的称为腐生。 ① 专性寄生specific parasitism: 只能营寄生生活的。 ② 专性腐生specific saprophytism: 只能营腐生生活的。 ③ 兼性腐生facultative saprophytic: 以寄生为主兼营腐生的。 ④ 兼性寄生facultative parasitic: 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的。
l (2) 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群生物。 粘菌大多数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在腐
木上、落叶上或其它湿润的有机物上。 l (3)约500种。大多数粘菌为腐生菌,无直接的经济意
义,只有极少数粘菌寄生在经济植物上,危害寄主。
一、粘菌门
发网菌属Stemonitis,属于粘菌纲:
有真正的变形体,通常产生具鞭毛的游动细胞,子实体的外 表有一层包被包围着孢子。
l (3)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具有等长的双鞭毛,茸鞭在 前,尾鞭在后。
l (4) 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产生的合子称卵孢子, 卵菌因而得名。
l (5) 在核循环、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色氨酸合成酶 沉 降 图 型 、 DNA 的 GC( 鸟 嘌 呤 、 胞 嘧 啶 ) 百 分 比 , 25s RNA分子量、细微形态结构特征等方面,卵菌与真菌有 本质的区别。亦即在“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不同于真菌。
孢子植物学
概念、主要特征、生态意义、系统地位
廖文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1年2月19日-7月14日
研究生课程:《孢子植物学》讲义
第二章 菌 物
l 菌物概论 l 粘菌门 l 卵菌门 l 真菌门 l 菌物的起源和演化 l 菌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菌物概论
1、菌物界的建立 l (1) 1753年, 林奈(Linneaus)将生物界划分为两个界, 即:

2菌物

2菌物
第二章 菌物
Fungi
奇妙的菌物世界
中文译名的修订 Fungi, Mycetes——菌物(过去译为真菌) Eufungi, Eumycetes, Truefungi——真菌
裘维藩 (1912-) 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中国农业 大学植物 病理学教 授。
戴芳澜 (1893-1973) 中国菌物学创 始人,1955 年被评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 生物研究所所 长。
也称为不完全菌纲。本纲的 菌类,都是有隔菌丝,只知道它 们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尚未发 现其有性生殖阶段。 本纲有不少是农作物和森林 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一些是人和 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1、真菌的起源: 1)、多元学说:真菌不是一个自然的、有密切联系的类群, 其中的各大类有着不同的起源。但它们都是由失去叶绿素的藻 类演化来的。 接合菌——水绵
孢子囊
成熟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 子囊菌纲是真菌门种类最多的一纲。除 酵母菌为单细胞外,绝大部分都是多细 胞,菌丝有隔;无性繁殖时,单细胞种 类出芽繁殖,多细胞种类产生分生孢子; 本纲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性生殖时形成子 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子囊孢子。
黑霉(根霉、面包霉)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
• 有性繁殖时,进行接合生殖,两种不同性的菌丝体 相遇后,从其侧面长出短枝形成配子囊,配子囊顶 端相接,相接处细胞壁消失,配子囊内原生质融合 成为具有厚壁的合子。合子经过较长时间的休眠, 萌发出新的菌丝体。
接合孢子 Zygospore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菌物章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菌物章笔记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一、菌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1. 菌物的一般性状:- 结构特征:菌物由菌丝构成,菌丝是菌物的营养器官,具有吸收养分和繁殖的功能。

菌丝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多细胞菌丝通常有横隔。

- 细胞壁成分:菌物的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此外还含有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质。

- 营养方式:菌物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即通过吸收有机物质来维持生活。

- 繁殖方式:菌物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产生孢子,孢子是菌物的繁殖体,也是病害的主要传播方式。

2. 菌物的分类:- 传统分类:根据菌物的形态和生殖特征,将其分为四大类,即真菌门、粘菌门、卵菌门和菌藻门。

- 现代分类: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菌物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目前主要分为五个门,即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二、各类菌物门简介1.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ida)- 形态特征:根肿菌门的菌物为单细胞,无细胞壁,通常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原生质体,称为原生质团。

- 生命周期:包括原生质团阶段和休眠孢子阶段。

- 代表种: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引起的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

2. 卵菌门(Oomycota)- 形态特征:卵菌门的菌丝无色,无隔膜,多核,常形成卵孢子。

- 生态习性:多数为水生或湿生,部分为陆生。

- 代表种: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烟草疫病。

3.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形态特征:壶菌门的菌丝单细胞,有细胞壁,通常在水中生活,形成游动孢子。

- 生命周期:包括游动孢子阶段和休眠孢子阶段。

- 代表种: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引起的两栖动物壶菌病。

4. 接合菌门(Zygomycota)- 形态特征:接合菌门的菌丝多细胞,无隔膜,多核,常形成接合孢子。

2-2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2-2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命名起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981) 菌物和植物的命名起点都是 1753年5月1日。
• 合格发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 绘图;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必需保存模 式标本(type)。
• 优先权:第一个发表的具有优先权,其它 以后发表的名称都是该名称的异名 (synonym)。
真菌界分类检索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 粘菌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2(真菌门) 2. 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 2.无能动细胞 3 3.具有性阶段 4 3. 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亚门
• 学名需改动,建立新组合时,将原定名人 用括号括起来。
• 一种菌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对于半知菌 的允许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采用不同的 学名。
• 学名用拉丁文书写,采用双名法命名: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Puccinia recondida Rob. et. Desm.
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变种(variety,var. ):不同群体有形态差异和对寄主科\属的选择性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小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tritici) 燕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avenae)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不同群体无形态差异,对寄主科\属具选择性
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概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概述


5432
1
具 、 器 材
霉 烂 变 质
) 农 产 品 、 用 品 、 用
) 产 生 毒 素 ( 毒 菌 )
) 鱼 类 水 霉 病
) 人 畜 疾

() 减引 产起 、植 降物 低病 品害 质 )
13
€2 菌物的营养体
1. 营养体? 是指菌物营养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1)菌丝体(mycelium)
25
菌丝变态
4).菌环和菌网
捕食线虫菌 物产生的三 细胞结构。 多个菌环组 成菌网。
26
菌丝变态
5).假根
菌丝变形产 生的根状结 构,如根霉, 有营养吸收 的作用。 假根与假根 之间藉匐匐 菌丝连结。
27
5.菌组织
有些菌物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形 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称作菌组织。
菌组织类型:
3.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beneficial
农林业
④③②① 食作菌土 用为根壤 菌生菌肥 等物物力
防的 治积 因累 子
工业
③②① 酶食酿 工品酒 业
医药
②①
虫 草 、 茯
苓 等 )
名 贵 中 药 材 ( 如
抗 生 素
遗 传 工 程 材 料
11
3.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deletelious
((((
35
紫薇白粉 (2008-10-31)
1 菌物的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菌物不经过两个性细胞、两 个性器官或两个细胞核的结 合,以营养体直接经细胞核 分裂产生新个体,因此,又
称营养繁殖。
37
菌物无性繁殖的特点:
1.新个体保持亲本原有的性状。所有无性孢子 均为有丝分裂孢子;

第二章 食用菌的分类

第二章 食用菌的分类


(2)干制标本。 对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和其它含水分少不 易腐烂的标本,可作干制标本。 作法:先用太阳晒、风干、微火烘烤、或者采用红 外灯照射、恒温干燥箱烘干。烘干的标本待其自然 吸收空气中水分片刻,再用纸包好、标明编号,放 于有防虫、防霉的标本盒和标本柜内;在标本盒或 者袋外贴上标签,注明其菌名、编号,采集地点, 日期和采集人等,以便查找。
是指含有毒性物质人们误食后发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又称为毒菇毒蕈类型胃肠型致幻型肝损型溶血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胃肠型致幻型肝损型溶血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33胃肠型80余种毛头乳菇细褐鳞蘑菇毒红菇赭红口蘑34臭黄菇毒粉褶菌极毒返回本节35豹斑毒伞哈蟆菌神经致幻型60余种返回本节36半卵形斑褶菇白毒鹅膏红蝇伞返回本节37溶血型较少鹿花毒菌毒鹅膏返回本节鹿花菌味道极鲜美但如河豚般危险有致命巨毒关键要漂洗鹿花菌味道极鲜美但如河豚般危险有致命巨毒关键要漂洗38肝损型20余种白毒伞毒鹅膏残托斑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后引发内出血死亡率极高又称致命小天使11毒菌种类及识别鹅膏属毒菌
特点 种类少,经济价值高,多为野生菌。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 — 冬虫夏草 子 囊 菌 马鞍菌科 盘菌目 马鞍菌属 — 马鞍菌 鹿花菌属— 鹿花菌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17
18
马鞍菌
19
20
鹿花菌
羊肚菌
21
夏块菌
22
(二)担子菌亚门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多为担子菌亚门、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
返回本 节
胃肠型
致幻型
类型
肝损型
溶血型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光过敏性皮炎型
胃肠型(80余种)

《鞭毛菌菌物学》PPT课件

《鞭毛菌菌物学》PPT课件
菌物学-第二章 鞭毛菌
专业:森林保护2004级1-2班(林学) 讲授人:池玉杰 2006年8月
编辑ppt
1
第二章 鞭毛菌亚门
➢概 述 ➢壶 菌 纲 –壶菌门 ➢根 肿 菌 纲 –根肿菌门 ➢卵 菌 纲-卵菌门
编辑ppt
2
种类:鞭毛菌亚门包括1100?种低等真菌,其 形态差异很大。
共同特点:产生游动孢子。
无性繁殖时原生质团发展成为一个或多个 游动孢子囊,具薄膜,内生游动孢子。游动孢 子一端生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式鞭毛。
有性繁殖由同型配子囊配合形成合子(休
眠孢子囊)。
编辑ppt
37
本纲仅有一目一科,10个属,35个种。
依据:休眠孢子囊的有无、形态、是否联合成丛 或堆。 根肿菌纲真菌为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生于 高等植物的根或茎细胞内,形成肿瘤(引起细胞 膨大或组织增生,受害根部肿大),故称为根肿 菌。
编辑ppt
32
油壶菌属(Olpidium) :有30来个种,其中芸薹油壶 菌 Olpidium brassicae是专性寄生菌,引起十字花科
植物的幼苗猝倒病,番茄、烟草、亚麻等根部亦受害, 并且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它可传播烟 草坏死病毒、 卫星病毒、烟草矮化病毒、莴苣巨脉病毒。瓜油壶菌 (Olpidium cucurbiacearum)可传黄瓜坏死病毒。
编辑ppt
38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形态:休眠孢子在寄主内分散,呈鱼卵状,寄生
在根部,形成肿瘤,细胞内专性寄生。该属都是
植物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很广,引起十
字花科根肿病。为害植物根部引起手指状或人参
块状的膨大,称为根肿病。
芸苔根肿菌 P.brassica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4年,Leedale提出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原始生物界
菌界
五界系统
1969年,R.H.Whittaker在Science上发表
《生物界级分类的新观点》中提出五界学说,
影响很大。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界
六界系统
1949年,Jahn提出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 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1977年,我国王大耜也提出病毒界;
3. 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一种通过分析原核或真核细胞中最稳定的rRNA 寡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程度,以确定不同生物间的 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的方法。 原核生物:16S rRNA 真核生物:18S rRNA 特点:核苷酸数适中,信息量大,易于分析
16S rRNA ——“分子尺”或“分子计时器”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 rRNA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 区域、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适用于 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 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1996年,美国的P.H.Raven 真菌界
真细菌界 古细菌界
八界系统
Cavaliver-Smith ( 1981 , 1988 )提出八界 系统, 1995 年《真菌字典》(第八版)接受
了八个界的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胆藻界、真菌界、 眼虫动物界、藻物界、动物界、绿色植物界。
16S rRNA ——“分子尺”或“分子计时器”
(4)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
的90%),也易于提取; (5)16S 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 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可
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16s rRNA核苷酸序列分析步骤
提取
DNA ↓ PCR扩增16S rRNA基 因 ↓ PCR产物纯化 ↓ 16SrRNA基因序列测 定 ↓
同工酶
二、现代方法
(一)通过核酸分析鉴定真菌遗传型
(二)细胞化学成分用作鉴定指标
(一)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型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2. 核酸分子杂交法 3. 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4.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DNA碱基比例:是指(G+C) mol%值,简称GC比,
相似性结果的一般判断:
SAB≥97%
同种
SAB为85-97% 同属
SAB≤85 % 不同属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概括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分枝 图,分无根树和有根树
微生物的系统树 细菌(Bacteria) 古生菌(Archaea) 真核生物(Eukarya)
4.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DNA-DNA分子杂交测定核酸同源性的原理
DNA-DNA杂交(固相杂交法)
单链DNA(待测菌株) ↓ 转硝酸纤维素膜 ↓ 加入放射性标志参照菌DNA(单链) ↓ 洗去未杂交DNA ↓ 闪烁计数器计数测定放射强度 结论: DNA同源性≥60% (同种);DNA同源性≥70%(同亚种);
DNA同源性60~70%(不同亚种);DNA同源性20~60% (同属)。
6. 气相色谱技术用于微生物鉴定
根据真菌营养体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将
之分为4个纲。
藻状菌纲:菌丝体无分隔,或者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体。
子囊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
担子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
半知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未发现有性阶段。
真 菌 界 的 几 种 分 类 系 统
第三节 菌物分类的依据
一、表型特征
因为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生物学特性也相似。
• 二、真菌分类的基本规则
• (一)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 门、纲、目、科、属、种。
• (二)基本分类单位——种
• 1、形态学种:根据形态特征的不连续性, 对真菌个体进行分类而区分的类群。
• 2、生物学种: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
但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彼此没有机
三界系统
1939年,Conard提出菌物界;
1860年,Hogg提出设立原始生物界; 1971年,Dodson提出菌界;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H.Haeckel建议三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系统,1956年成熟;
1959年,Whittaker提出菌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1.形态
2.超微结构

• •
3.生物化学
5.核酸序列 6.其他
• 1.形态: •
• 菌体的基本外形 产孢结构


孢子的种类、形状、颜色、大小
总体形态特征
• 2.超微结构 •
• 鞭毛 细胞核分裂


子囊壁结构
分生孢子个体发育

线粒体内部构造
• 3.生物化学 •
• 色谱层析 蛋白电泳


菌物色素比较
会交配的一个自然种群或个体种群 • 3、系统发育种:经过系统发育分析而确定
的具有同一个系谱关系的个体类群
⑴ 林奈(Linnaeus)(1753): 两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⑵ Whittaker(1969): 五界系统
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
有人提出设立另一个界:病毒界
涉及真菌的有三个界: 藻物界(Chromista):卵菌、丝壶菌。 原生动物界(Protozoa):粘菌、根肿菌。 真菌界(Fungi):其它真菌,狭义真菌。
2018/10/17
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纲要
菌物 —— 真菌 目前得到学术界较广泛采用的是Ainsworth 的分类系统。
Martin的分类系统
2018/10/17
第二节 真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一)两界系统
(二)三界系统
(三)四界系统
(四)五界系统
(五)六界系统
(六)三总界五界系统
生物界级学说发展的示意图
两界系统
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v
Linne)在其名著《植物种志》首先提出。
动物界 植物界
第二章
菌物分类学
• 菌物分类学: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种类繁多 的真菌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建立起一
定的分类体系,使之能全面反映各分类单元
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8/10/17
一、真菌分类的目的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给 每一种真菌命名,以便交流有关真菌的各方
面的知识;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一般可用解链温度法测定。
特点:
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GC比接近;
GC比差距很大的微生物,其亲缘关系必然较远;
GC比是建立新分类单元的可靠指标。
2. 核酸分子杂交法
此法是测定核酸分子同源程度和不同物种
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
适用范围:DNA-DNA DNA-rRNA rRNA-rRNA 具体方法:固相杂交法
1996年,在633位科学家通力合作下,第一个
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2002年粟酒裂殖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2003年,第一个丝状真菌粗糙脉胞菌基因组测 序完成。 到2008年,在NCBI和其他网站已公布了80种真 菌的基因组序列。
(二)细胞化学成分用作鉴定指标
1. 细胞壁的化学成份
2. 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 3. 磷酸类脂成分的分析 4. 枝菌酸的分析 5. 醌类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