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为何汉唐明的宦官专权最严重而清朝没有呢?

为何汉唐明的宦官专权最严重而清朝没有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何汉唐明的宦官专权最严重而清朝没有呢?
导语: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王朝挥之不去的痛。

宦官的身份特殊,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极易形成专权局面。

一般而言,皇帝强势时,不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王朝挥之不去的痛。

宦官的身份特殊,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极易形成专权局面。

一般而言,皇帝强势时,不太容易出现宦官专权;但如果遇到弱势或者年幼的皇帝,宦官专权便厉害。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最严重,而清朝却没有,为何?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起,才全部用阉人。

在中国古代文书上,宦官的称为多样不同,直到清朝太监才成宦官的代名词。

但无论何时,宦官只是皇家的负责劳役的奴仆。

原则而言,宦官的工作性质是无法与干政联系起来。


从历史上看,东汉后期,国家多是幼主临朝,大权落在皇太后一族的外戚手中。

为了获得权力,长大后的皇帝只能联合身边的宦官。

获得权力后代皇帝,自然宦官得以进入权力中心,进而专权。

唐朝宦官专权也是从中期开始,安史之乱后的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加上掌握军权,自然皇帝也任其摆布。

而到了明朝,永乐帝称帝后,宦官权势增强,此后宦官势力不断的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事实上,宦官专权与古代王朝的集权程度有着非常大关系。

无论是汉唐,还是大明,皇帝势力单薄,但分封的同姓诸侯又不牢固,皇帝只好拉拢外戚。

随着外戚势力的增强,外戚也变得不牢固,皇帝只好
生活常识分享。

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

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

中国古代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专制政权所特有的毒瘤。

宦官的历史几乎和中国的封建史共始终,最早的宦官据说出现在周朝。

而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宦官专权应该是嫪毐,在他之后就是臭名昭著的赵高,他才是第一个由宦官执掌大权的人。

此先例一开,之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其中尤以东汉唐明三朝最为严重。

一、共同点:1.这三个朝代都是长期统一的朝代,东汉唐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几个统一王朝。

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稳定,往往使得统治者生活腐化,久而久之皇帝就容易相信他身边的宦官,而愿意把权力交给他们。

2.宦官专权大多出现在王朝的中后期,因为一般王朝初期,统治者大多有出生入死打江山的经历,因此都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面对繁重的国事,他们往往能坚持下来。

但到了中后期,皇帝大多生长在宫廷,既没有充沛的体力,也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来应付繁重的国事,这就给了最接近皇帝的宦官们以窃取最高权力的机会。

3.这三个朝代都是汉人的政权。

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因为他们在人数上远远少于汉人,因此他们的统治者警惕性很高,因此他们的皇帝不像汉人那样娇生惯养,同时生活也不太奢华,对宦官的依赖也就少,宦官也不大容易取得权利。

二、不同之处:1.起因不同。

①东汉的宦官专权是为了对抗外戚而产生的,因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比较短命,即位的皇帝年龄小, 太后要依赖外戚掌握权力。

当皇帝长大后,要想夺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宦官。

如此宦官在推翻了外戚之后,就得到了信任和皇帝赏赐的权力,并且宦官容易控制皇帝来打击反对他们的文官集团。

②唐代中后期由于藩镇的问题,认为宦官就是家奴,比较容易控制,皇帝就不断的削弱武将的权力,转而交给宦官,如派往各地的监军就是为了防止武将的叛变。

但皇帝把禁卫军的军权也交给宦官时,形势就发生变化了,皇帝就变成了傀儡了,任由宦官们摆布。

③明朝的宦官专权则是由于制度的原因,皇帝的权力由于宰相被废除而大大的加强,随之而来的是皇帝要处理的事务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在皇帝身边就必须有人来帮助他,而宦官则是最好的人选。

宦官专权哪个朝代最严重?宦官的权利有多大

宦官专权哪个朝代最严重?宦官的权利有多大

宦官专权哪个朝代最严重?宦官的权利有多大本文导读:东汉宦官专权的情况比较严重,自章帝之后,东汉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外戚与宦官的相恨相杀,其中最出名的是十常侍乱政——张让等人把持朝政,君昏奴奸,最终葬送了汉家基业。

张让等人把持朝政,也要靠汉灵帝这个著名的昏君来配合,张让等人靠着种种计谋,蒙骗皇帝,实现自己的目的,皇帝一死,没了靠山,就轻易的被外臣剿灭了。

大唐盛世,多少文人墨客抒发情怀,感慨万千的时代,然而盛世一过,就是无边的黑暗。

安史之乱后,皇帝的生杀立废都掌握在权宦手中,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人被人如此的欺凌,真是令人不禁叹息。

宦官李辅国拥立肃宗即位,肃宗封其为郕国公,让其执掌兵权,开唐代宦官掌兵之先河。

肃宗病重,皇后张氏欲与李辅国争权,李辅国甚至在肃宗床前将张皇后斩杀肃宗也因此惊吓而亡。

代宗即位,尊李辅国为"尚父",李辅国甚至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怀恨在心,联合程元振将其刺杀,然而李辅国死,程元振立,还是宦官说了算。

程元振之后,又有窦文场,霍仙鸣执掌神策军,至此,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的控制权,皇帝的生杀立废就掌握在了宦官手中,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等人一个个粉墨登场。

宪宗、敬宗被杀,文宗、昭宗被执,太子亲王被杀被废者更是比比皆是,纵观唐代宦官,自中唐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决不允许权利旁落,集团内部相恨相杀,但上位的都是集团内部,一个权宦倒下去,另一个权宦站起来。

历朝历代,前辈后辈,无人能与唐代宦官相比。

北宋比较出名的宦官有李宪、童贯等。

李宪在神宗时执掌一路兵权,童公公甚至执掌天下兵权,更是被封了王爵,权力不可谓不大,然而,皇帝一旦要处理他们,不过一纸诏书,毫不费力。

明代宦官魏忠贤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或者说古装剧里)最出名的太监了,魏公公真是有明星风范,“九千九百岁”这个称呼独一无二,手下的阵容也是异常强大,“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等,从中央到地方,魏公公的势力无处不在。

比较汉唐明三朝宦官问题的异同点

比较汉唐明三朝宦官问题的异同点

试比较汉唐‎明三朝宦官‎问题的异同‎点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专‎制政权所特‎有的毒瘤。

纵观世界史‎,只有中国出‎现过这个问‎题,其他各国从‎未有过!因此宦官专‎权也可视做‎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宦官的历史‎几乎和中国‎的封建史共‎始终,最早的宦官‎据说出现在‎周朝(记不清了,多多包涵)!而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宦官专权‎应该是嫪毐‎,不过因为他‎是假太监,因此严格来‎说这不算真‎正的宦官专‎权。

在他之后就‎是臭名昭著‎的赵高,他才是第一‎个由宦官执‎掌大权的人‎!此先例一开‎,之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其中尤以汉‎唐明三朝最‎为严重!说了这么多‎废话,现在来谈一‎下三个朝代‎的共同点:首先,这三个朝代‎都是长期统‎一的朝代,汉唐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几个统‎一王朝。

为什么这长‎期统一的王‎朝容易出现‎宦官专权,我觉得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稳定,往往容易使‎得统治者生‎活腐化,这样就给了‎他们身边的‎宦官讨好拍‎马的机会,久而久之皇‎帝就容易相‎信他身边的‎宦官,而愿意把权‎力交给他们‎!其次,宦官专权大‎多出现在王‎朝的中后期‎。

这是因为一‎般王朝初期‎,统治者大多‎有出生入死‎打江山的经‎历,因此都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面对繁重的‎国事,他们往往能‎坚持下来。

但到了中后‎期,皇帝大多生‎长在宫廷,既没有充沛‎的体力也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来应‎付繁重的国‎事,这就给了最‎接近皇帝的‎宦官们以窃‎取最高权力‎的机会!最后一点,这三个朝代‎都是汉人的‎政权。

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因为他们在‎人数上远远‎少于汉人,因此他们的‎统治者警惕‎性很高,就象斯巴达‎人一样(这点尤以满‎清为甚)!因此他们的‎皇帝不像汉‎人那样娇生‎惯养,同时生活也‎不太奢华,对宦官的依‎赖也就少,宦官也不大‎容易取得权‎利!接着说一下‎,这三个朝代‎宦官问题的‎不同之处!首先,起因不同。

历史趣谈历史唐后期为何出现宦官专权?

历史趣谈历史唐后期为何出现宦官专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唐后期为何出现宦官专权?
导语:中国有两个朝代宦官专权最厉害,一个是唐后期,一个是明中后期。

与明代不同的是,唐代的宦官权力似乎更大一些,手段似乎更毒一些,胆子当然
中国有两个朝代宦官专权最厉害,一个是唐后期,一个是明中后期。

与明代不同的是,唐代的宦官权力似乎更大一些,手段似乎更毒一些,胆子当然也壮了一点。

两朝最大的区别便是,明代的宦官再怎样也跳不出皇帝的手心,而唐代的宦官专权对皇帝甚至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那么唐代宦官专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宦官是为皇室当中的妃子和皇帝提供服务的人,最初宦官在宫中只提供服务,但是不允许干涉朝政,但是在唐朝后期,却出现了一大批的宦官干政、宦官弑帝的现象,唐朝宦官当权的原因是什么呢?宦官专政之所以成为唐朝的顽疾,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时皇帝身边都有一个负责日常事务的宦官,而这些宦官在皇帝身边尽心尽力的服务,取得了皇上的信任,皇上也会允许他们批阅一些公文,后来为了牵制文官武将,皇上就有意提升宦官的权利,这就让很多宦官的地位逐渐上升。

这可以说是唐朝宦官当权的原因之一。

唐朝宦官当权的另外一个原因要从唐玄宗时期说起,当时凡是大将出征,为了对将士在边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朝廷就会派一名随行的宦官,这些宦官的地位比起领兵的将领来说丝毫不弱,于是就凭借着皇上的权威,很多宦官就开始在军中勒索,瞎指挥,欺凌将士们,但是将士们却又无可奈何。

宦官当权和宦官在朝廷中处在的一个特殊机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秘书处是当时的重要决策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以宦官集团为主要支撑的,宦官在这里,有些才干的大臣就会被集团排挤,剩下的就狼狈为奸,祸国殃民。

而且从唐德宗时期开始,。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宦 官是封建社会帝 王宫廷 中的奴仆 , 们离皇帝最 近 , 了解 他 最 皇帝的心意 , 而皇 帝也认为宦 官是他们 的家 奴 , 是最 容易受 自己控 制和利用 的一 股势力 。因此 , 在封建腐朽统 治的培 育下 , 宦官 屡屡 成为统治阶级中可以影响朝政 的政 治势力 , 成“ 变 手握王 爵, 口含天 宪” 的擅权者 。这些宦官借助 皇威 , 高 自己 , ① 抬 以至于铲除异己 , 扰 乱朝纲 , 在当时朝代产生 了消极影 响。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经评 叹道 :东汉及 前明 , “ 宦官 之祸 烈矣 , 然犹 窃主权 以肆 虐天下 。至唐
守” 宣德 以后另有镇守 、 , 巡抚 文臣 , 是 内臣、 也 文臣 、 臣同理兵事。 武
1唐代 宦官典兵
唐后期的 1 位皇帝 中, l 除唐顺 宗由嫡长子即位 、 唐哀帝 由朱全 忠所立外 , 其他如穆宗 、 文宗 、 宗等均 由宦官所拥立 , 武 宪宗 、 敬宗为 其所弑 , 昭宗一度被宦官禁 闭幽废。唐代的宦官为什么能够任意废 君、 弑君?司马光 曾一针见血地 指出唐代宦官之祸远 比东汉为烈 的 原 因:所 以然者非它 , 不握兵 , 握兵故也 。” 唐代宦官 之所 以 “ 汉 唐 0
之变也。” 唐代和明代是我 国历史 上宦官专权最盛的朝代 , 而唐代
的宦官专权与其 他朝代的最 大不同就是宦 官可 以任 意废立乃 至杀
害皇帝 , 这是 明代所不 曾出现的现象。明代是我 国历史上宦官用事
庸者 如武 宗 、 神宗等 比 比皆是 , 宦官 专权 达到 登峰 造极 的 明代 但 宦官却 丝毫不 能对皇 权造成 威胁 , 主要与 明代 的军事 制度有 着 这
臣提督军务成为定 制。 唐 明两代 的宦 官专 权 ,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 的。唐代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

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是什么明代宦官专权的表现①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

在宦官24 衙门中,司礼监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权力极大,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明史》卷72《职官一》),势焰在内阁之上;②操纵政府官员的任免,甚至左右内阁大臣的去留;③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④担任镇守和守备等职务;⑤操纵厂卫,实行特务统治,残害官民。

明代宦官之祸原因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导致宦官专权局面产生。

宦官专权结果,不仅加重了明朝封建政治统治的黑暗,从而也加速成了明王朝政权的覆灭,本文仅就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表现特点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作初步的分析阐述。

一、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特点及其表现在中国封建专建社会统治史上,有关把持朝政,为害天下的记录屡屡不绝,如秦朝末年的赵高指鹿为马,就连皇帝也莫敢置辩,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相继专权,政治昏暗腐败以致酿成几十年军阀混战,给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唐朝自中叶以后,皇帝宠信宦官,他们或独揽大权于内,或监军督战于外,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取决宦官。

然而,宦官为祸最烈的要数明代了。

阉官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几,然增有若有明之烈也,⑴。

明朝宦官不仅数量多,机构庞大,其危害之深均超过以往朝代,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宦官专权的最高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演进过程,明朝宦官专权也是如此。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尽收天下之权归一人⑵ ,君主统治空前加强。

鉴于历史上宦官乱政祸民,他曾感概说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腐败,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⑶。

为此他对宦官干政予以严厉禁止。

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宦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⑷ ,由于朱元璋严加防范,致使宦官无机可乘,但是极端的君主政治体制,为宦官专提供温床,所以,朱元璋死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明成祖朱元棣起兵,经过靖难。

出于刺探宫中机密,买通建文帝身边的宦官为他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同时,朱棣身边的一些宦官在随军作战中立下功劳,成了朱棣的开国功臣,由此朱棣开始重用宦官,盖明世宦官出使,先征、监军分镇,刺臣民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⑸。

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变动

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变动

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变动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变动差异巨大,尤其在不同统治者的时代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唐代的宦官们,曾经拥有着极其庞大的权力,然而在历经了几次政治变局之后,他们的地位逐渐走下坡路。

唐代初期,宦官与宫中妇人一样,被封为“永贞宫”成员,享有特权地位。

尤其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宦官的地位高得令人难以想象。

太宗李世民擅长用人,他有意利用宦官的特殊身份,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宦官们制造了一系列阴谋,帮助他削弱了威权显赫的武将,有助于李世民的篡权成功。

而且,太宗李世民重视宦官的才干,例如宦官张亮,他据说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太宗李世民甚至把张亮秘密派到皇帝家族当中,对皇室内部进行监视。

他们胆大妄为,连皇帝都不能对他们造成威胁。

此外,宦官在宫廷里担任重要职务,负责管理皇族的私事和财产。

他们对于帝室的经济掌控也日益加强,成为了内外的经济控制者。

然而,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在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转变。

随着玄宗的统治逐渐衰弱,他开始依赖一些不可靠的宦官,导致了宦官集团的混乱。

他们互相争斗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大,在政治上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宦官们靠着争权夺利与贿赂集团中的异己势力,使得朝政混乱不堪。

同时,玄宗对宦官的任命也缺乏谨慎,他聘用了一些不够能干和品德不端的宦官。

这些宦官们在国家大政方面屡立败功,甚至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推翻了当时的皇帝,试图自己执政。

这是唐代宦官权力失控的一个典型例证。

到了唐代晚期,宦官的地位开始下降,甚至从唐宪宗开始,开始限制宦官进入宫廷的数量。

这主要是由于李世民帝室内部的斗争以及宦官们的贪婪和污蔑行为,引发了政治的混乱,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尽管如此,唐代宦官在整个朝代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存在。

虽然他们失去了之前的绝对权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对朝堂有所影响力。

然而,他们的地位已经远不如其鼎盛时期。

总之,唐代宦官的权力与地位变动差异巨大,经历了从权倾朝廷到权力失控再到地位下降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宦官窃权
唐代宦官专权是在唐王朝末途时出现的,而明代宦官专权却基本上贯穿 了整个大明王朝,这是任何一个王朝所不曾出现过的。但是,无论明代的宦 官如何兴风作浪,威胁皇权,皇帝只要一翻脸,一道口谕,便要其性命。 “即狼戾如(王)振、(刘)瑾者,(皇帝)一嚬而忧,再嚬而危,片纸中夜下 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
唐明两代的宦官专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唐代的藩 镇割据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机遇,由于唐代君主将北衙禁军完全交予宦 官指挥,导致唐代宦官凭借军权逐渐削弱了能与其抗衡的南衙势力, 致使权力完全衡,皇权完全受制于宦官。 到了明代,我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一切制度 都服务于皇权,宦官完全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虽然也出现了如刘瑾、 魏忠贤之类的大宦官,可以左右朝政,但却没办法左右皇权,究其原 因,主要是明代宦官没有单独指挥军队的权力,这点与唐代是不同的。
神策军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林立,迫使唐朝政府建立起一支由中央直接控制 的武装——神策军与之抗衡。其最高统帅是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其下,还有 中尉副使、威远军使、飞龙使等职。神策军军士俸饷甚厚,且皆忠于神策中 尉。正如此,宦官集团凭着神策军这张王牌,同朝官抗衡,同皇帝争权,渐 渐成为皇帝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旧唐书· 宦官传》载:“万机之与夺任情, 九重之废立由己。”
田今孜
(?-1449年)是明朝英宗时期的著 名宦官,山西蔚州(现今河北蔚县)人。初时,因 英宗左右有张太皇太后、张辅、杨荣、杨士奇、杨 溥等重臣,王振不敢胡作非为,只好等待机会。到 了正统七年,王振的最大障碍物—张太后逝世, “三杨”也只余下年时已高的杨溥。此时,王振便 开始显露其虎狼心,他先命人摘下朱元璋挂在宫门 口不准宦官干政的铁牌。后来又在皇城大兴地木、 排除异己。最过份的是他与同党制造大量钢铁箭镞 卖给瓦剌,以换取良马。之后,瓦剌大举入侵。王 振鼓动英宗亲征,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 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50万军队被 击溃,从征的100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而王振则被明将樊忠所杀,史称“土木之变”。
(? - 893年),唐朝宦官。字仲则,本姓陈, 四川人。懿宗时任小马坊使,和李儇玩得很好,李儇即帝位 为僖宗,屡次提升他至左神策军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并 呼之为“阿父”。田今孜恃宠横暴,把持大权,无所不为。 在黄巢起义军进逼长安时,他扶持僖宗逃往四川。到成都后, 继续为非作歹,暗杀了敢于正言上谏的左拾遗孟昭图,袭杀 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了功的宦官曹知懿部。唐昭宗即位后, 田令孜引义子王建对抗朝廷,而王建要割据西川,与陈敬瑄 产生矛盾。最后,王建把田令孜兄弟二人同日分别杀死。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 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 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唐明两代主要宦官一览表
唐代
李辅国 程元振 俱文珍 王守澄 仇士良 田令孜
职位
元帅府行军司马 骠骑大将军、领禁军 右卫大将军 左车中尉、知枢密事 左神策军中尉 左神策军中尉
王守澄
仇士良(781年 - 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宦
官。宪、文宗时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 容使兼统左右军、知内侍省事等要职,封楚国公,死后追赠杨州大都督。仇 士良檀权揽政20余年,排斥异己,横行不法,贪酷残暴,先后杀二王、一妃、 四宰相,武宗时致仕。 文宗在诛王守澄后,曾想乘机一举诛灭仇士良。文宗的宠臣李训与郑注经 密谋,决定在皇帝率文武百官欣赏甘露之时把仇士良集团一网打尽。但因事 败露,仇士良等宦官趁乱劫持了文宗,并展开血腥报复,皇宫内血流成河, 官吏被杀者千余人,李训、郑注皆被诛,整个长安鸡犬不宁。此一事件,史 称“甘露之变”。此后,仇士良视文宗如傀儡。“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 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仇士良历六朝,专权二十余年,史称其“挟帝有术”。
——王世贞《弇州史料》
司礼监
司礼监为明内廷特有之建置,居内务府十二监之首,二十四衙门之一。明 中叶后,皇帝多深居,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 红”之权,宦官进而攫取了宰相之权。“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 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票拟
批红
明朝的军事领导原则是以文制武,以内制外,文武相制,内外 相制。 “国家之制,边防以义臣巡抚,以武臣总兵,而以内臣纲 维之。” 正统以后,凡有出征,武臣为总兵官、内臣监军、文臣 提督军务成为定制。因之,有明一代,宦官无力染指军权。
明代
王振 汪直 刘瑾 魏忠 贤
职位
掌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统西 厂 司礼监掌印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
(704~762) 唐肃宗时当权宦官。本名静忠, 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 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说太子李亨即帝位。肃 宗即位后,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 名辅国。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失势后被刺身亡。 其身居权要之时,天下大事几乎全决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 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 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则加以严厉打击。李辅 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 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 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 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可见其 权势之炽。
唐明宦官专权之比较
国际经济与贸易0902 郑晓俊 3090102292
唐明两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严重的时代,唐 后期朝政为宦官所把持,明朝中后期也大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弄权 的大宦官。所不同的是,唐代的宦官不仅干预朝政, 而且可以任意废立乃至杀害皇帝,对皇权的威胁可谓 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代虽然宦官用事时间最长, 却不像唐代宦官那样可以任意废立皇帝,宦官权力的 实施实际上还是在皇权的庇佑之下的。
李辅国
唐宦官。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 宝应末,闻张皇后废立阴谋,密告李辅国,使代宗得立, 由此深获宠信,任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旋代李 辅国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升任骠骑大将军。程 元振专权自恣,炽焰熏天,以私怨诬杀大将、兵部尚书 来瑱,贬宰相裴冕,迫死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连李光弼也被中伤。以致文 武百官人人自危 。广德元年(763)罢官归乡里。继又私入京师,被放逐, 行至江陵病死。
汪直
(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 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是明代最大的权 宦之一,时人有“立的皇帝”之称。其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 养,后净身入宫为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与马永成、高凤、 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成“八虎”,正德五年 (1510年)被凌迟处死。 死时抄家,仅抄出的金银就有:黄金1205.78万两,白 银25958.36万两。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据此将刘瑾列 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另据清赵翼《二 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 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处死。据野史记载,刘瑾的肉之后还被 一文钱一两贱卖,而坊间亦大肆抢购,足以证明当时黎民百 姓对刘瑾的怨恨。
刘瑾
(1568年-1627年10月19日), 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 贤,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 沧州肃宁县)人。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平步青云,拉 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 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 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 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贤在民间养了 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 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 生祠,连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参与其中。明崇祯继位后,打 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后自缢而亡,其 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魏忠贤
唐代宦官典兵
唐后期的11 位皇帝中,除唐顺宗由嫡长子即位、唐哀帝由朱全忠所立外, 其他如穆宗、文宗、武宗等均由宦官所拥立,宪宗、敬宗为其所弑,昭宗一 度被宦官禁闭幽废。 唐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基础之一,是宦官典章军职,其形式有监军、典章 禁军和衔领军职三种。唐后期时宦官典章军职走向制度化,是唐朝宦官专权 之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宦官为害甚烈、废立帝位如同儿戏的主要原因。 司马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唐代宦官之祸远比东汉为 烈的原因:“所以然者非它,汉不握兵,唐握兵故 也。”
柳 诚 悬 《 神 策 军 碑 》
为何唐廷要将如此重要之职委于宦官而不交付朝廷?神策军于代宗元年(763) 由陕州赴京归入禁中后,由宦官鱼朝恩统掌。鱼兵权在握,权势膨胀,进而干预 朝政威胁皇权,但终因擅权伏诛,此时宦官并不能对皇权造成重要威胁。
朝廷从宦官手中收回兵权后,以“神策军使”职先后授统掌神策禁军的武将, 依次为刘希暹、王驾鹤、白志贞。时藩镇叛乱迭起,德宗召白志贞禁军,竟无一 人至,德宗愤极,罢白志贞,授神策军权与窦文场,自此宦官取得了德宗的信任。 后德宗又置左右神策护军中尉,以窦文场、霍仙鸣当之,认为禁军权柄操于宦官 之手“犹之乎自操也”。及至唐亡,宦者典禁军成为定制。
王振
(?——1487) 明成化年间的宦官。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 人,因祖先反对朝廷而被抄家。成化三年,汪直被俘带至京城献给王侯并 阉为宦人。之后他帮助万贵妃取得了朝廷大权,从此得到明宪宗的宠信而 统领西厂,兼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与万贵妃垄断朝纲。在做西厂统 领时无恶不作,因而当时人们戏称“天下只识汪太监”,遭到朝臣反对, 被撤职。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十五日,明宪宗下诏恢复西厂,任 命锦衣卫副千户吴缓为镇抚。成化十八年三月,明宪宗以东西二厂不宜并 立为由,关闭了西厂。后来因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在朝臣许宁、中官阿 丑的联手下,他遭揭发诸项罪行被明宪宗贬逐而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