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资料模板
发酵工程完整版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传统发酵工程:通过微生物生长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的生物反应过程。
将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综合对发酵过程控制、优化及放大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培养分离及培养微生物。
(特别是极端微生物)4富集培养主要方法: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求不同,如温度、PH、培养基C/N等,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
方法:⑴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消毒仅仅是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等,特别适合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器具的灭菌处理。
灭菌杀灭所有的生命体,因此灭菌特别适的灭菌处理。
法及其区别: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用本法灭菌。
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用8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在致死微生物所需要对的致死时间。
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基和所用设备一起(实罐灭菌)进行灭菌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热、保温盒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是指将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状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纯培养物称为种是指种子的龄:是指种子始移入下一级的培养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影响呼吸所能允许的最低溶氧浓13稀释度D:单位时间内连续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的培养总体积的比值。
把导致菌体开始从系统中洗出时的稀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生的净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耗氧培养的发酵罐都有一定功率的做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由此产生。
发酵工程章节复习资料

发酵⼯程章节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发酵及发酵⼯程的概念1、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来描述酵母菌作⽤于果汁或麦芽汁产⽣⽓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产过程。
2、⽣化和⽣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物在⽆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能量的⼀种⽅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如葡萄糖在⽆氧条件下被微⽣物利⽤产⽣酒精并放出CO2。
3、⼯业上的发酵泛指利⽤微⽣物制造或⽣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1. 厌氧培养的⽣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有氧)培养的⽣产过程,如抗⽣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产品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酶等。
发酵⼯程(Fermentation Biotechnology): 应⽤微⽣物学等相关的⾃然科学以及⼯程学原理,利⽤微⽣物等⽣物细胞进⾏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门科学。
2、发酵⼯程技术的发展⼤致可分为哪⼏个阶段,每段的技术特点是什么?1. ⾃然发酵时期:嫌⽓性发酵⽤于酒类酿造,好⽓性发酵⽤于酿醋、制曲。
2. 纯培养技术的建⽴:⼈⼯控制环境条件使发酵效率迅速提⾼。
3.通⽓搅拌好⽓发酵过程技术的建⽴:从分解代谢转为⽣物合成代谢,可以利⽤微⽣物合成积累⼤量有⽤的代谢产物。
4.⼈⼯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程技术的建⽴:遗传⽔平上控制微⽣物代谢。
5. 发酵动⼒学、发酵⼯程连续化、⾃动化⼯程:以数学、动⼒学、化⼯原理等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实现发酵过程的⾃动化控制的研究,使发酵过程的⼯艺控制更为合理。
6. 微⽣物酶反应⽣物合成与化学合成反应结合⼯程技术:可⽣产许多过去不能⽣产的有⽤物质。
3、发酵⼯业的应⽤范围1. 酿酒⼯业(啤酒、葡萄酒、⽩酒)2. ⾷品⼯业(酱、酱油、⾷醋、腐乳、⾯包、乳酸)3. 抗⽣素⼯业(青霉素、链霉素、⼟霉素)4. 有机酸⼯业(柠檬酸、葡萄糖酸)5. 酶制剂⼯业(淀粉酶、蛋⽩酶)6. 氨基酸⼯业(⾕氨酸、赖氨酸)7. 核苷酸发酵⼯业(肌苷酸、肌苷)8. 有机溶剂⼯业(酒精、丙酮)9. 维⽣素⼯业(VB2、VB12)10.⽣物能源⼯业(沼⽓、⽣物柴油)11.环境保护产业(废⽔⽣物处理)12.⽣理活性物质发酵⼯业(激素)13. 冶⾦⼯业(微⽣物探矿、⽯油脱硫)14.微⽣物菌体蛋⽩发酵⼯业(酵母、单细胞蛋⽩)4、发酵⼯业的特点与化学⼯程相⽐,发酵⼯程具有以下特点:1、发酵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物化学反应,与微⽣物细胞息息相关2、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反应安全,需求条件也⽐较简单3、发酵醪(包括固相、液相、⽓相,还含有活细胞体或菌丝体),属⾮⽜顿流体,其特性影响因素很多,对发酵⼯程都有关联4、具有严格的灭菌系统,以防⽌杂菌污染如空⽓除菌系统、培养基灭菌系统、设备的冲洗灭菌等5、反应以⽣命体的⾃动调节⽅式进⾏,因此数⼗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反应⼀样,在同⼀发酵罐内进⾏6、后处理阶段,为了适应菌体与发酵产物的特点,需采取⼀些特殊的⼯艺措施并选⽤合适的设备。
发酵工程复习题样本

发酵工程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发酵工程:运用微生物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当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是将老式发酵于当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集合并发展起来发酵技术。
二简答题1. 简述发酵工业特点2. 简述发酵普通工艺流程(菌种制备、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控制发酵条件、产物提取与精制、回收解决三废物质)。
3.上游技术:优良种株选育和保藏(涉及菌种筛选、改造,菌种代谢途径改造等)。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上游生物技术)中游技术:发酵过程控制,重要涉及发酵条件调控,无菌环境控制,过程分析和控制等下游技术:分离和纯化产品。
涉及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壁技术、产物纯化技术,以及产品检查和包装技术等4.发酵工程发展1) 19前,自然发酵阶段。
2) 1900-1940年,纯培养技术建立—第一转折点3) 1940年后,深层液体通气搅拌纯种培养—第二转折点4) 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建立—第三转折点5) 开拓发酵原料,发展发酵放大技术6) 采用基因工程菌生产新产物5.发酵工业研究范畴:发酵食品,微生物菌体,酶制剂,微生物特殊机能运用,代谢产物,生物转化。
6.工业发酵类型对氧需求:需氧发酵,厌氧发酵,兼性厌氧发酵培养基物理性状:液体发酵,固体发酵(浅盘固体发酵和深层固体发酵)发酵工艺流程:分批发酵,持续发酵,补料分批持续发酵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规定一名词解释菌落,芽孢,荚膜,鞭毛,富集培养,比生长速率,持续培养,诱变育种,菌种退化,菌种复壮。
二简答题1. 简述酵母菌形态构造及繁殖方式;2. 菌种分离筛选环节。
一名词解释菌落芽孢荚膜鞭毛富集培养比生长速率:单位菌体在单位时间内生长所增长菌体量。
持续培养诱变育种菌种退化菌种复壮:在菌种生产性能未衰退前,故意识进行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以期菌种性能逐渐提高;办法:1、纯种分离;2、在宿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3、裁减衰退个体。
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具备吸取营养功能放线菌或真菌气生菌丝:放线菌或真菌营养菌丝长到一定限度长出培养基,向空气中伸展。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程复习题发酵⼯程复习资料第⼀章1发酵:利⽤微⽣物再有氧或⽆氧条件下的⽣命活动来⼤量⽣产或积累微⽣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的过程2发酵⼯程:利⽤微⽣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程技术,在发酵罐中⽣产有⽤物质的⼀种技术系统。
3发酵⼯程发展史:1传统发酵⼯程——经验发酵技术时期2第⼀代发酵⼯程——纯培养发酵技术时期3近代发酵⼯程——深层培养发酵技术时期4 现代发酵⼯程——定向育种发酵时期第三章1灭菌:利⽤物理或化学的⽅法杀死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的微⽣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
⽆机盐及微量元素镁、磷、钠、钾、硫、钙和氯钴、铜、铁、锰、锌、钼MgSO4、NaCl 、NaH2PO4、K2HPO41.⼯业发酵对⽣产菌种的⼀般要求★①菌种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长和繁殖,并且⽣成所需的代谢产物要⾼。
②菌种可以在要求不⾼、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长和发酵,且所需的酶活性⾼。
③菌株⽣长速度和产物⽣成速度应较快,发酵周期较短。
④根据代谢控制的要求,选择单产⾼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调节突变菌株或野⽣菌株。
⑤选择⼀些不易被噬菌体感染的菌株。
⑥⽣产菌株要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菌种选育的概念?菌种选育:按照⽣产的要求,根据微⽣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然或⼈⼯的⽅法改造成菌种变异,再经过筛选⽽达到菌种改良的⽬的3.⾃然选育的概念?概念:在⽣产过程中,不经过⼈⼯诱变处理,利⽤菌种的⾃发突变,⽽进⾏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然选育或⾃然分离4、⾃然选育的主要步骤?主要步骤:标本采样、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如果产物与⾷品制造有关,还要对菌种进⾏毒性鉴定1.选择培养分离法适合分离什么菌?答:适⽤于分离某些⽣理类型较特殊的微⽣物2.细菌与⼤型真菌的分离分别适合⽤什么⽅法?答:平板划线法、组织培养法。
3、如何控制营养成分,分离⾃养型微⽣物、固氮菌、纤维素酶菌、⼏丁质酶菌?⽣理⽣化筛选微⽣物平板选择分离的⽅法2、透明圈法3、⽣长圈法4、抑菌圈法液体⽯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蜡的作⽤是提供碳源( f).实验室常⽤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A ⽜⾁膏蛋⽩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在实验中我们所⽤到的淀粉⽔解培养基是⼀种( d )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实验室常⽤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酵母菌适宜的⽣长pH值为(a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细菌适宜的⽣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培养下列哪种微⽣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素、氨基酸、维⽣素及丁⼆醇等产品。
发酵工程 期末复习

发酵工程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论1.1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巴斯德)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3)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4)发酵工程研究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生物化学产品的技术过程。
发酵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1)一条主线:菌种,培养基,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控制,后处理;2)两个重点:发酵过程优化,发酵过程放大;3)三个层次:反应器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4)四个目标:高转化,高产量,高效率,低成本;(5)利用发酵工程进行生产的优点:1)安全生产——生产过程相对安全,对人体危害小。
2)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微生物的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设备使生产水平产生飞跃。
(6)发酵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发酵过程会产生副产物;菌种易发生变异和退化;发酵过程的控制相当复杂;原料主要是农副产品,质量和价格波动较大;与化工过程相比,反应器的效率低;发酵废水量大,并含较高的COD和BOD;生产过程易受杂菌污染的影响。
1.2 发酵工业的发展简史(1)古老的发酵工业-1900年前特点:多菌混合天然发酵(2)早期的发酵工业1900-1940 特点:纯培养技术的建立,人为控制发酵的过程,使发酵工业进入到近代化学工业的行列。
产品:厌氧发酵和表面固体发酵(3)现代发酵工业1940- 特点:有氧发酵的液体深层培养技术开发和广泛应用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抗生素发酵技术(40年代):液体深层培养+机械搅拌通气氨基酸发酵技术(50年代):代谢控制发酵技术(4)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1979-基因工程产品:基因分离、鉴定、克隆等,构建基因工程菌,生产多种活性物质。
发酵工程专业资料模板

第六章 发酵工程与食品产业1、 发酵工程概述1.1 发酵的定义传统发酵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 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理学上的发酵指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外的一种 生物氧化作用 , 经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 同时将内源的有机化合物还原成发酵产物。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 方式。
1.2 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1.3 发酵工业的发展历史 天然发酵时代 发酵工业第一个转折期 发酵工业第二个转折期 发酵工业第三个转折期 发酵工业第四个转折期 发酵工业第五个转折期1.4 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2、 发酵设备与基本工艺过程 2.1 生物反应器 发酵罐是供微生物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进行生命活动和代谢的设备。
要求 : 能够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所要求的条件 , 并便于 操作和控制 , 保证工艺条件的实现 , 从而获得高产。
2.1.1 厌氧发酵设备: 纯培养技术: 通风搅拌技术: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 发酵原料的转变: 遗传工程技术对这类发酵罐的要求: 能封闭; 能承受一定压力; 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 有冷却设备2.1.2 好氧发酵设备2.1.2.1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原理: 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 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 促使氧在发酵液中溶解, 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典型类型: 通用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
1) 通用式发酵罐通用式发酵罐是指既具有机械搅拌, 又有压缩空气分布装置的发酵罐。
它是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通入的无菌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 促使氧在发酵液中溶解, 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发酵所需要的氧气, 同时强化热量的传递。
通用式发酵罐的基本要求: 发酵罐罐体各部分的尺寸应具有适宜的比例; 发酵罐的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合, 保证发酵液必须的溶解氧; 发酵罐应具足够冷却面积; 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尽量减少泄漏发酵罐的结构:( 1) 罐体的尺寸比例( 2) 搅拌器作用: 使空气与溶液均匀接触, 使氧溶解于发酵液中。
发酵工程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概论1、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机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生生物工程定义: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于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发酵方法分类?发酵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获取能量的方式(对氧的需要)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按发酵原料:糖质原料发酵和烃类原料(石油和天然气)发酵。
按产物类型:初级代谢产物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发酵;或分为食品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维生素发酵、抗生素发酵、酵母培养……3、发酵工业的工艺流程和范围?1、发酵工业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原料预处理;(2)培养基配制和灭菌;(3)无菌空气的制备;(4)生物菌种制备和扩大培养;(5)发酵过程控制;(6)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取。
2.1、以微生物细胞为产物的发酵工业2.2、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的发酵工业2.3、以微生物酶为产品的发酵工业2.4、生物转化或修饰化合物的发酵工业2.5、微生物废水处理和其他4、生物反应过程的组成和共性?a、原料的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b、生物催化剂的制备c、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d、产品的分离与纯化3.1、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和比例,选择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等,并确定各组分含量及比例。
3.2、合理确定发酵或培养级数以及各级的培养条件、过程控制的参数和种子培养系统与生产过程合理配套;保证细胞正常生长和所需产物的形成,以最低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得率。
3.3、如何防止生产过程的杂菌和噬菌体污染,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3.4、选择合适的产品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使之高效率、低成本地从细胞或培养液中得到所需产品。
5、举出三个发酵工业应用例子?(1)调味品和发酵食品:味精、肌苷酸、鸟苷酸和的酱、酱油、醋、豆豉、豆腐乳、饴糖、泡菜等。
发酵工程复习

发酵工程复习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服务的技术。
2.发酵工程: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
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微生物工程。
3.工业上的发酵(Industrial scale):在微生物工业中,把所有通过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培养,统称为发酵。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4.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形成:发酵现象→酿造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1→青霉素→抗菌素发酵工业2→氨基酸,核酸发酵(代谢控制发酵)3→基因工程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5.发酵工程的意义:(1)推动了抗生素工业的发展(2)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好氧发酵技术,大型搅拌发酵罐培养方法(3)推动了整个发酵工业的深入发展(4)奠定了现代发酵工程基础6.细胞融合技术、基因操作技术等:(1)增加微生物体内控制代谢产物产量的基因拷贝数,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2)将动、植物或某些微生物特有产物的控制基因植入细胞中,快速经济地大量生产这些产物;(3)将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质粒植入,使新菌株在清除污染或以非粮食物质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或环境保护。
7.分类:(1)根据对氧的需要区分:厌氧和好氧发酵(2)根据培养基物理性状区分:液体和固体发酵(3)根据从微生物生长特性区分: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4)按发酵原料来区分:糖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废水发酵(5)按发酵产物区分:①氨基酸发酵②有机酸发酵③抗生素发酵④酒精发酵⑤维生素发酵⑥酶制剂发酵8.发酵工程的特点:(1)原料简单、来源广泛、可再生;(2)多个反应过程可在发酵过程中一次完成;(3)反应通产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很简单;(4)可特异性地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5)要求无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1.发酵工业的特点:
1.一步生产: 微生物发酵是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组成, 反应所需的各种酶均包含在微生物细胞内。
2.反应条件温和
3.原料纯度要求低: 常以农副产品作原料, 如薯干、麸皮等。
原料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4.设备的通用性高:对微生物发酵来说, 无论好氧发酵还是厌氧发酵, 它们的发酵设备都大同小异, 即好氧的一般都用搅拌式发酵罐加空气过滤系统。
厌氧发酵都用密封式发酵罐。
5.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 发酵所用的原料是农副产品, 废水中虽然生物需氧量( BOD) 、化学需氧量( COD) 较高, 但有毒物质少。
6.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小
2.发酵工业常见菌种类型:
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
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霉菌:根霉、毛霉、犁头霉、红曲霉、曲霉及青霉等
未培养微生物
3.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1,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 简单的培养基, 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2,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 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
要强
3,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4,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5,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 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6, 生长快, 发酵周期短,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7,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4.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的步骤:
样品采集→样品的预处理→目的菌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菌种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5.诱变育种的基本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
6.菌种变异及退化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菌种退化主要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 由于进行接种传代或保藏之后, 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主要原因: 基因突变、连续传代。
防止措施:采用减少传代、经常纯化、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用
单细胞移植传代以及科学保藏等措施,不但能够使菌种保持优良的生产能力, 而且还能使已退化的菌种得到恢复提高。
7.设计适宜于工业大规模发酵的培养基应遵徇的原则:
○1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2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 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
○3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4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 缩短发酵周期。
○5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 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并尽可能减少”
三废”物质.
○6原料价格低廉, 质量稳定, 取材容易。
○7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 利于提高
氧的利用率, 降低能耗。
8.碳源作用及常见种类:
1、作用: 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须的碳成分; 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
2、来源: 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低碳醇。
( 特殊情况下, 如碳源缺乏时, 蛋白质水解物或氨基酸等也可被微生物视为碳源使用)
9.氮源的作用及种类: 主要用于构成菌体细胞物质( 氨基酸, 蛋白质、核酸等) 和含氮代谢物。
常见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 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无机氮源种类: 氨盐、硝酸盐和氨水
有机氮源种类: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
白胨、酵母粉等
10.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剂和促进剂
11.培养基类型:
( 1) 斜面培养基( 2) 种子培养基( 3) 发酵培养基
12.不同发酵时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即如何让处理
( 1) 种子培养期染菌由于接种量较小, 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势, 而且培养液营养丰富, 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素( 产物) 或只有很少抗生素( 产物) 。
因而它防御杂菌能力低, 容易污染杂菌。
如在此阶段染菌, 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 2) 发酵前期染菌发酵前期最易染菌, 且危害最大。
原因: 发酵前期菌量不很多, 与杂菌没有竞争优势; 且还未合成产物或产生很少, 抵御杂菌能力弱。
在这个时期要特别警惕以制止染菌的发生。
染菌措施: 能够用降低培养温度, 调整补料量, 用酸碱调pH值, 缩短培养周期等措施予以补救。
如果前期染菌, 且培养基养料消耗不多, 能够重新灭菌, 补加一些营养, 重新接种再用。
( 3) 发酵中期染菌发酵中期染菌会严重干扰产生菌的代谢。
杂菌大量产酸, 培养液pH下降; 糖、氮消耗快, 发酵液发粘, 菌丝自溶, 产物分泌减少或停止, 有时甚至会使已产生的产物分解。
有时也会使发酵液发臭, 产生大量泡沫。
措施: 降温培养, 减少补料, 密切注意代谢变化情况。
如果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能够提前放罐, 或者抗生素生产中能够将高单位的发酵液输送一部分到染菌罐, 抑制杂菌。
( 4) 发酵后期染菌发酵后期发酵液内已积累大量的产物, 特别是抗生素, 对杂菌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能力。
因此如果染菌不多, 对生产影响不大。
如果染菌严重, 又破坏性较大, 能够提前放罐。
13.杂菌污染的途径
( 1) 种子带菌
( 2) 设备的渗漏或”死角”
( 3) 空气带菌
(4)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 5) 操作不当
( 6) 噬菌体染菌
14.无菌技术包括: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化学药剂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原理
火焰灭菌法原理
15.分批发酵: 是一种准封闭培养的例子, 是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酵结束, 此过程中发酵液始终留在发酵罐内。
因此分批发酵的过程属于典型的非稳态过程。
16.连续发酵: 在分批发酵时向发酵罐以适当的速率添加新鲜培养基和放出等量的发酵液, 则能够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连续发酵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