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解
篆刻基础PPT讲稿

印章的制作过程就是书法、绘画、雕刻三结合的艺术,而 书法是根本的,起着主要作用的。刻印工具主要依靠一刀一 石。尽管印面仅方寸左右,但要求很高,要表现出既有豪壮 飘逸的书法笔势,又含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具备刀法生 动的雕刻特征。它和我国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是我们祖 先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
2、寿山石
产于福建寿山县芙蓉峰下,山下田地里黄色半透明体的冻石 最好,名“田黄”,为寿山石中珍品。黄,白,红,紫各色 都有。是篆刻石章的上好材料,但价格较贵。
3、昌化石
产于浙江昌化县深山中;石色斑斓多为五花色,常见的还有 白,灰,红,紫等色。最好的红石鲜得象血色一般,故名 “鸡血石”,是昌化石中的“珍品”。有的昌化石往往杂有 铁质砂钉,而且石质一般都比青田石“干燥”和“涩”些。
门青等都是天生丽质,淡雅纯净的印石珍品。
• “实”—— 指结实而少裂纹。 • “纯”—— 即质地纯净少杂质。
二、刻刀 刻刀是篆刻家很重要的用具。初学者一般可备大小两种便可够 用。刻刀和书法家的笔一样,根据‘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 小笔’的要求,来决定刻印时用刀的大小。
三、字书《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篆刻历史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2. 篆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篆刻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篆刻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篆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二、讲授新课1. 介绍篆刻的历史背景: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篆刻艺术的诞生。
2. 讲解篆刻的发展过程:从古玺、汉印、元明印、清印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3. 分析篆刻的艺术特点:线条的优美、刀法的独特、布局的严谨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篆刻的基本技法:刀法、布局、刻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篆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篆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
2. 强调篆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法吗?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二、拓展学习1. 介绍篆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如书法、绘画等。
2. 讲解篆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商标、印章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篆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篆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强调篆刻艺术的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篆刻实践中的技法掌握程度。
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艺术表现力和创意。
篆刻教学过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
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鉴赏篆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2. 阴文与阳文的特点及区别。
教学难点:1.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 如何根据文字特点选择合适的篆刻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
二、讲解新课1. 讲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背景。
2. 介绍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笔法、构图等。
3. 讲解阴文与阳文的特点及区别,让学生掌握两种篆刻手法的不同表现方式。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讲解重点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并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学生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篆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篆刻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回顾篆刻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讲解新课1. 讲解篆刻的刀法、笔法、构图等技法在阴文与阳文中的应用。
2. 介绍不同字体的篆刻特点,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不同字体的篆刻,讲解其特点及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并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学生实践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不同字体的篆刻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技法在阴文与阳文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交流篆刻心得体会。
六、布置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篆刻一幅作品,题材自选。
中国古代的篆刻艺术与印章文化教案

中国古代的篆刻艺术与印章文化教案篆刻艺术和印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篆刻艺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篆刻艺术和印章文化,包括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篆刻艺术与印章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一、篆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篆刻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当时,篆刻主要用于刻写卜辞和铭文,被视为一种神秘的符号语言。
2. 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篆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秦汉时期,篆刻开始成为官方文书的重要手段,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与发展。
3. 特点: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特点而独树一帜。
篆刻作品通常有着方正、简练的风格,笔画浓重有力,寓意深远,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4. 影响:篆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对印章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印章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 起源:印章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起源于商代。
当时,人们使用印章来标识个人身份和地位。
2.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文化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个人,都离不开印章的使用。
印章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公章、私章、名章等。
3. 特点:印章具有认同性、权威性和永恒性等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还具有神秘的魅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4. 影响:印章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古代政治、法律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篆刻艺术与印章文化的关系1. 篆刻艺术与印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篆刻作品通常被用于制作印章,印章则成为篆刻作品的载体和象征。
2. 篆刻艺术尊崇印章,印章也得以通过篆刻艺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高中书法篆刻试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书法篆刻试讲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高中书法篆刻试讲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书法篆刻作品;3. 学生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书法篆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3. 通过实践创作一幅简单的书法篆刻作品;4. 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书法篆刻的范例和教材;2. 准备书法篆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砚台、纸张等;3. 准备展示同学们作品的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书法篆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这门艺术形式的兴趣;2.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篆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正文: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握笔姿势、运笔顺序等;2.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的书法篆刻字体,让学生跟随练习;3. 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和内容,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4. 教师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5.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展示和评价环节,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并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书法篆刻的重要性和价值;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书法篆刻,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预期,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在实践创作环节中,部分学生对笔画的描摹和字体的书写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次教学时,可以加强对基本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并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此外,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可以在展示环节中加入互动讨论和专业评价的要素,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提高。
篆刻艺术特点概述教案

篆刻艺术特点概述教案教案标题:篆刻艺术特点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 能够运用篆刻艺术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2. 掌握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3. 运用篆刻艺术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篆刻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篆刻刀、篆刻石、墨水等工具;3. 学生的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篆刻艺术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
2. 通过展示篆刻作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篆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解释篆刻艺术的特点,如简洁、凝练、刚劲有力等。
3. 分析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印章、篆刻作品等。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示范篆刻的基本技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握刀姿势、刀法运用等。
2.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篆刻练习,如刻写个人名字、简单的图案等。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提供不同主题的创作素材,如自然景物、动物等。
2. 引导学生根据篆刻艺术的特点进行创作,注重线条的简练和形象的表达。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总结篆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展览或邀请篆刻艺术家进行现场指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篆刻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篆刻刀、篆刻石、墨水等工具;3. 学生的创作材料。
教学反思:教案通过导入篆刻艺术话题、讲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和特点、示范与练习篆刻技法、创作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通过实践进行创作。
艺体类选修课篆刻艺术基础ppt课件

常用的用具还有砂纸板(粗、细砂纸)、磨石、 小镜子、牙刷等。
小结:篆刻的最基本工具和材料
1、石材 2、刻刀 3、字典 4、印泥
第三节 篆刻的刀法
一、书画印章的三种形式:
1、朱文:白底红字。一般是笔 划少的用朱文要圆润挺拔,忌瘦枯 无肉。
2、白文:—— 红底白字
如汉印式,横竖划要在方整中带有圆 意,笔划转角处要圆中带有方意(但不 得有棱角)。要粗壮豪爽,忌虚弱臃肿。
(二)其他印章材料
如象牙、金,银,铜,牛角,竹、树根,黄杨木等都可,不 过要先学石章为基础,再刻上述印章。
(三)印章材料的选择
选印石主要从质地、色彩、体量三方面入手。 • 质地以细、冻、实、纯为上。 • “细”—— 即质地细腻,手感特别光滑,外观上有油腻感。 • “冻”—— 即透明度好,山口一带的灯光冻,蓝花青田,封
一、 印章材料与选择(续)
4、巴林石(叶蜡石)
产于内蒙,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 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 石五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 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 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 人,分外夺目。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 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 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七、印规
盖印用‘印规’可以便盖的印不歪不偏,而且还可以重盖。
八、印泥
印泥以厚亮细腻、色彩鲜明苍老者为上品。有朱 砂等效种。齐白石称紫红砂制印泥为最好。全国以 杭州西泠印社及漳州出产的印泥最负盛名。印泥只 要细腻色鲜不渗油者即可应用。用印泥要经常拌搅, 使印油和印色均匀,冬天怕冻,勿放在过冷的地方。
篆刻入门

——美术与设计学院 09美术学
篆刻入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篆刻的基本步骤和刀法技能
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篆刻练习
不可不了解的历史哦!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 两三千年的历史。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 (1)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 作为执信、取誉之物。 (2)章法:章法即“布局”。将篆刻的形态巧布 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 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讲究是“疏能跑马, 密不透风”。需要在练习中体会其中的韵味。 (3)刀法之美:冲、滚、崩、摇、切、旋、削等。 用刀要有力度、速度、抑扬顿挫;
选材:适宜学刻用的常规石
印材有:寿山石、昌化石、 青田石,初学者可以用青田 石来练习 。
篆 刻 步 骤
步骤一:磨平印面,新购的印石 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 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 层磨去。五指执石,用力均匀, 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 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 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 砂纸印平铺在桌上。 步骤二:打好印稿。一方印章石 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 步骤三:将墨稿对准石章四角后, 将四周余纸折下固定好,以防错 位。用干净毛笔醮清水(水不必 过多,微湿即可),润湿印稿纸, 使纸与石相贴。反复压磨使墨迹 反印到印面上去 步骤四:水印上石完成。
篆刻欣赏
• 主要有: 【陈鸿寿】 【邓石如】 【吴让之 】 【赵之谦】 【黄士陵】 【吴昌硕】 【 赵泥】 【邓散木】 【齐白石】
·
齐白石篆刻
• 白云青霞草堂 往事思量着 空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的历史
几大篆刻名家:
吴昌硕
齐白石
邓石如
篆刻刀
印床
篆 刻 用 到 的 一 般 性 工 具
砂纸
印石
印泥
还 有 这 些 材 料
印纸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 机玻璃制品等。但现在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 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 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 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 也各有差别,其中以青田、寿山石等为好,产量也较多, 价廉物美,到处可买。
下 刀 手 法 与 效 果
谢谢观赏 2012.11
朱文:
边 款
白文:
朱白相间文:
篆 刻 的 分 类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 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 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 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 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 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 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 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 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 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 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 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 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 史。
走 近
10旅游 101204011 陈杰
何谓篆刻
比喻精心书写或过分修饰文字及雕刻印章。因印 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 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 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 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 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较章法篆法。 篆刻艺术在2009年经过西泠印社等单位的申报和 努力,入选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
青田石
寿山石
昌化石
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表 达的效果。质地好的印泥,铃印出来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显 得有精神。质地差的印泥铃印出来,则显得色泽灰暗或浅薄,有的油迹 浸出, 优质朱砂印泥使印文模糊,更加难看。印泥的品种很多。
八宝印泥
西泠印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