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热症病程
病原微生物重点

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代谢旺盛,易变异。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芽孢。
G+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磷壁酸。
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细菌的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及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霍乱弧菌应该用碱性蛋白胨培养基培养。
异染颗粒常见于白喉杆菌菌体内。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核衣壳。
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的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引起免疫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细胞病变作用,红细胞吸附现象,干扰现象,细胞代谢改变。
见到致病与非致病的肠道杆菌的重要依据是乳糖发酵试验。
內基小体是狂犬病毒的包涵体。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
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把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
寄生虫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包括夺取宿主的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与过敏反应三个方面。
疟原虫的三期: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疟疾发作的过程::寒战,高热,出汗,退热。
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缺陷型,但在高渗环境中仍可以存在的细菌,有一定的致病性,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中介体: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折叠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
荚膜:细菌胞壁上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性物质,大多是多糖,少数是多肽。
芽孢: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些G+杆菌胞浆浓缩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染色的小体,称为芽孢。
正常菌群: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有利而无害的的微生物的总称。
消毒:杀死环境中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孢及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化脓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3.血浆凝固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4.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是以链球菌溶素O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ASO,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5.TSST-1: 即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填空题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血浆凝固酶3.金黄色葡萄球菌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假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7.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8.葡萄球菌9.透明质酸酶链道酶IO.IgG Fc段11.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12.荚膜大叶性肺炎三、选择题A型题 1.C 2.C 3.C 4.A 5.A 6.E 7.A 8.E 9.D 10.D 11.D 12.B 13.C 14.E 15.E 16.BB型题 17.A 18.E 19.A 20.B 21.A 22.E 23.B 24.D 25.A 26.D 27.E 28.B29.C X型题 30.CD 31.ABCD 32.BCDE 33.ABC 34.BD 35.ABDE四、问答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肠杆菌

肠杆菌[单项选择题]1、大肠埃希菌的IMViC试验结果为().A.++--B.--++C.+---D.-+--E.+-+-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大肠埃希菌的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阳性、VP阴性、枸橼酸盐试验阴性。
[单项选择题]2、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A.葡萄糖发酵试验B.乳糖发酵试验C.菊糖发酵试验D.甘露醇发酵试验E.吲哚试验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肠杆菌科中的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分解乳糖。
[单项选择题]3、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志贺菌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伤寒沙门菌E.变形杆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单项选择题]4、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性状描述正确的是().A.25℃动力阴性,37℃动力阳性B.无荚膜、鞭毛、芽孢C.生长迅速,繁殖快D.陈旧培养物上细菌形态呈现多样性E.在液体培养物上细菌形态呈现多形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鼠疫耶尔森菌在陈旧培养物上呈明显多样性。
[单项选择题]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25℃培养时形态学的显著特征是出现().A.芽孢B.菌毛C.周鞭毛D.荚膜E.迂回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25℃培养时形成周鞭毛,呈翻滚旋转状运动。
37℃培养无动力。
[单项选择题]6、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痉挛毒素B.肠毒素C.溶血毒素D.内毒素E.侵袭性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志贺菌可以产生内毒素,内毒素能破坏肠黏膜上皮,造成黏膜下层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黏液脓血便。
[单项选择题]7、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性血清反应时常不出现凝集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有().A.增加特异性血清的浓度B.增加用于反应的菌体量C.加热除去细菌表面抗原D.降低反应温度E.更换试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细菌表面抗原存在时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60℃,30分钟可消除Vi抗原对O抗原的阻断作用。
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肠道感染细菌考试试题(题库版)

预防疾控微生物检验技术:肠道感染细菌考试试题(题库版)1、单选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A.耐热菌体抗原与不耐热的鞭毛抗原B.不耐热菌体抗原与耐热的鞭毛抗原C.耐热菌体抗原与耐热的鞭毛抗原D.不耐热菌体抗原与不耐(江南博哥)热的鞭毛抗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2、单选肠热症病程的第一周,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尿培养B.血培养C.粪便培养D.胆汁培养E.呕吐物培养正确答案:B3、单选迁徙生长的细菌最有可能的是()A.大肠埃希菌B.普通变形杆菌C.伤寒沙门菌D.肺炎克雷伯菌E.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正确答案:B4、单选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是()A.霍乱B.食物中毒C.肺炎D.败血症E.肠热症正确答案:B5、多选ETEC可产生的两种肠毒素是()A.LT肠毒素B.ST肠毒素C.RT肠毒素D.S肠毒素E.VT肠毒素正确答案:A, B6、多选患以下疾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是()A.白喉B.伤寒C.细菌性痢疾D.百日咳E.霍乱正确答案:A, B, D, E7、单选两岁幼儿在幼儿园进食后,腹痛、血便和肾功能衰竭。
同时进食儿童也有数人出现相同的症状,被诊断为出血性结肠炎。
细菌培养只有大肠埃希菌生长,可能的病原菌是()A.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B.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8、单选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9、单选下列哪种细菌可在4℃生长()A.炭疽芽孢杆菌B.霍乱弧菌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D.产气荚膜梭菌E.鼠疫耶尔森菌正确答案:C10、单选发热2天患者肥达反应结果:TH-,TO1:40,PA-,PB1:80,1周后再次检查,TH1:80,TO1:160,PA640,PB1:80,最合理的解释是()A.确诊为伤寒B.非特异性回忆反应C.甲型副伤寒D.乙型副伤寒E.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肥达试验判定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因沙门菌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人体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有关抗体,故一般O抗体凝集价≥1∶80,H抗体凝集价≥1∶160才有诊断意义;②若两次试验效价效价≥4倍则更有意义;③如O高H不高,可能是沙门菌早期感染或交叉反应;如H高O不高,则可能是接种疫苗后的非特异回忆反应。
(完整word版)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化脓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3.血浆凝固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4.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是以链球菌溶素O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ASO,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5.TSST-1:即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填空题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血浆凝固酶3.金黄色葡萄球菌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假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7。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8.葡萄球菌9.透明质酸酶链道酶IO.IgG Fc段11.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12.荚膜大叶性肺炎三、选择题A型题 1.C 2.C 3.C 4.A 5.A 6.E 7.A 8.E 9.D 10.D 11.D 12.B 13.C 14.E 15.E 16.BB型题 17。
A 18.E 19.A 20.B 21.A 22.E 23.B 24.D 25.A 26.D 27.E 28.B29.C X 型题 30.CD 31.ABCD 32.BCDE 33.ABC 34.BD 35.ABDE四、问答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所致疾病主要有三大类:(1)化脓性感染:局部感染如疖、痈、伤口化脓、气管炎、肺炎等,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2)毒素性疾病,如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假膜炎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A型题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A.葡萄糖发酵试验B.乳糖发酵试验C.菊糖发酵试验D.甘露醇发酵试验E.吲哚试验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膀胱内正常菌群B.分解尿素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D.具有特殊菌毛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杆菌B.兼性厌氧C.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志贺菌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D.伤寒沙门菌E.变形杆菌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霍乱弧菌:H7大肠埃希菌E.副溶血性弧菌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A.转位酶B.鸟苷环化酶C.腺苷环化酶D.透明质酸酶E.胰酶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D.脑膜炎球菌E.痢疾志贺菌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痉挛毒素B.肠毒素C.溶血毒素D.内毒素E.侵袭性酶12.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以上均是13.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14.培养志贺菌常用的培养基中含有A.亚碲酸钾B.孔雀绿 C.5%的新鲜血球D.10%血清E.煌绿15.关于志贺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荚膜B.不形成芽胞C.有鞭毛D.有菌毛E.易出现耐药变异株16.决定志贺菌分类的抗原是抗原抗原抗原 D.荚膜抗原抗原17.感染后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的志贺菌是A.痢疾志贺菌B.福氏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宋内志贺菌E.以上均是18.无动力的肠道杆菌是A.伤寒沙门菌B.志贺菌C.大肠埃希菌D.变形杆菌E.肠炎沙门菌19.感染过程中不通过血流播散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普氏立克次体C.伤寒沙门菌D.志贺菌E.梅毒螺旋体20.患肠热症第一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应取的标本是A.血液B.粪便C.尿液D.胆汁E.呕吐物21.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最好的采血样时期是A.发病第1周B.发病第2周C.发病第4周D.疾病全程E.恢复期22. 伤寒发病第三周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材料是A.尿液 B.骨髓 C.血液 D.粪便 E.痰23. 伤寒沙门菌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是A.只在侵入局部繁殖不进入血流B.主要引起内脏的化脓性感染C.不引起败血症D.发病1~2周内有2次菌血症 E.一般不侵犯肝、脾、肾等脏器24.伤寒病后带菌者的细菌存留部位通常是A.肠系膜淋巴结B.肾脏C.胆囊D.咽喉部E.结肠壁25.伤寒病的恢复主要依赖的免疫机制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补体杀伤作用D.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E.抗体中和作用26.鉴定肠道致病菌的最确切根据是A.菌体的形态B.革兰染色反应C.生化反应D.菌落特征E.血清学反应27.肠热症第2~3周肠壁淋巴结坏死,形成溃疡的原因是A.外毒素的作用B.内毒素的作用C.细菌的侵袭力D.肠毒素的作用E.超敏反应28.伤寒沙门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调查带菌者D.检查免疫力E.观察超敏反应29. 可产生菌血症的细菌是A.志贺菌B.白喉棒状杆菌C.肉毒梭菌D.破伤风梭菌 E.伤寒沙门菌30.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直接定量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协同凝集反应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E.非特异性凝集反应31.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的疾病是A.风湿热B.猩红热C.肠热症D.感染性心内膜炎E.立克次体病32. 辅助诊断伤寒病的实验是试验 B.汹涌发酵试验 C.抗溶血素“0”试验试验E.锡克试验33.可从尿中排出病原体的疾病是A.痢疾B.霍乱C.伤寒D.流脑E.急性肾小球肾炎34.分离培养霍乱弧菌的常用培养基是琼脂平板 B.碱性培养基 C.血琼脂平板 D.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E.巧克力(色)平板35.检查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力的试验是A.肥达试验B.锡克试验试验 D.抗“O”试验 E.神奈川试验36.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伤寒沙门菌C.幽门螺杆菌菌D.霍乱弧菌E.变形杆菌37.根据霍乱弧菌鞭毛的数量和位置,它属于A.周毛菌B.丛毛菌C.双毛菌D.单毛菌E.无鞭毛的细菌38.感染后粪便呈米泔水样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志贺菌C.变形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E.霍乱弧菌39.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多形性,革兰阴性B.有鞭毛,运动活泼C.生长最适pH为7.7D.需用无盐或低盐培养基培养E.能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40.下列同时具有鞭毛和菌毛的细菌是A.脑膜炎球菌B.志贺菌C.破伤风梭菌D.霍乱弧菌E.结核杆菌41.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迁徙生长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志贺菌C.伤寒沙门菌D.霍乱弧菌E.变形杆菌42.与立克次体有交叉抗原的细菌是A.变形杆菌B.大肠埃希菌C.伤寒沙门菌D.志贺菌E.布氏杆菌43.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鞭毛B.厌氧C.尿素酶丰富D.呈弧形,S形或海鸥形E.革兰阴性44.与海产品密切相关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A.葡萄球菌B.产气荚膜梭菌C.副溶血性弧菌D.沙门菌E.肉毒梭菌45.与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是病毒 B.大肠埃希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幽门螺杆菌 E.空肠弯曲菌46.关于空肠弯曲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鞭毛B.微需氧C.尿素酶丰富D.呈弧形,S形或海鸥形E.革兰阴性47.空肠弯曲菌广泛分布于A.土壤中B.水中C.人肠道中D.家禽和鸟类的肠道中E.家畜和鼠类肠道中48.典型霍乱,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A.畏寒、发热B.声音嘶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D.腹部绞痛E.腓肠肌痉挛49.对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叙述错误的是A.均为G-杆菌B.均为条件致病菌C.鉴别依据生化反应D.鉴别依据抗原构造E.均含有菌体(O)抗原50.下列哪项不是卫生部规定的卫生标准A.每lml饮用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B.每100ml汽水大肠菌群不得超过5个C.每1000ml饮用水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D.每lml饮料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E.每l00ml果汁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51.属于嗜盐性细菌的是A.霍乱弧菌B.空肠弯曲菌C.绿脓杆菌D.副溶血弧菌E.痢疾杆菌5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肠道菌的主要抗原抗原抗原 C.荚膜抗原 D.芽胞抗原 E.类属抗原53.下列哪种疾病是由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A.伤寒B.斑疹伤寒C.脑膜炎D.肺炎E.炭疽54.下列哪种疾病诊断时不做血培养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B.钩端螺旋体病C.副伤寒D.细菌性痢疾E.布氏杆菌病55.下列除哪项以外,都能产生肠毒素,引起剧烈的呕吐和腹泻A.肠产毒性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C.产气荚膜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志贺痢疾杆菌X型题1. 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原有蛋白抗原抗原抗原2. 下列能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中,哪些类型的作用部位在小肠3.属于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是A.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B.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C.发酵乳糖试验结果为“+ + - -”4. 大肠菌群指数中的大肠菌群包括下列哪些肠道杆菌A.埃希菌属B.枸橼酸菌属C.艰难梭菌D.脆弱类杆菌E.肠杆菌属5.典型急性菌痢的主要症状有A.发热B.腹泻,脓血便C.腹痛,里急后重D.菌血症6.痢疾志贺菌在双糖管中的反应有A.分解乳糖B.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C.有动力D.不分解乳糖7.伤寒沙门菌双糖管反应是A.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B.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C.不发酵乳糖D.有动力8.沙门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有A.肠热症B.风湿热C.食物中毒D.败血症E.急性肾小球肾炎9.在SS平板上,菌落呈无色半透明的细菌有A.伤寒沙门菌B.志贺菌C.变形杆菌D.其他沙门菌10.能引起霍乱流行的病原体是群古典生物型群群群ElTor生物型11.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菌毛D.鞭毛12.伤寒沙门菌的感染可导致A.潜伏感染B.肠热症C.无症状带菌者D.胃肠炎(食物中毒) 13.霍乱弧菌O139的主要致病物质有A.肠毒素B.荚膜C.鞭毛D.内毒素14. 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B.革兰阳性杆菌C.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D.是慢性胃炎的病原因子E.其致病机制现已明确,就是其产生的外毒素作用于胃壁黏膜上皮细胞二、填空题1.肠杆菌科与医学关系密切的五个菌属是、、、、。
肠道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 -,多具周鞭毛,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可区 多具周鞭毛, 分沙门菌和痢疾菌。 分沙门菌和痢疾菌。 2.抗原构造 主要有O抗原和H抗原,少数菌有Vi抗原。 主要有O抗原和H抗原,少数菌有Vi抗原。
(1)O抗原:分群依据。 抗原:分群依据。 为脂多糖 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产生早,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产生早, 维持时间短(最多6 维持时间短(最多6个月) (2)H抗原:分型依据。 为蛋白质, 为蛋白质,不耐热 H 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 IgG抗体 , 出现 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G 抗体, 晚,持续时间久(数年) 持续时间久(数年)
在家畜中用菌毛菌苗防止新生家畜腹泻已获成功, 在家畜中用菌毛菌苗防止新生家畜腹泻已获成功 , 如孕牛产前6个月接种大肠杆菌K99的菌毛抗原, 如孕牛产前6个月接种大肠杆菌 K99的菌毛抗原, 新生牛通过吮乳获德被动免疫, 新生牛通过吮乳获德被动免疫 , 为制备人类致泻 大肠杆菌的菌毛菌苗的研究带来了希望。 大肠杆菌的菌毛菌苗的研究带来了希望。 母乳中SIgA 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 母乳中 S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 , 故母乳喂养 婴儿可减少婴儿腹泻的发生。 婴儿可减少婴儿腹泻的发生。 治疗选用磺胺、庆大霉素、氟哌酸、吡哌酸等, 但易产生耐药性。
4.抵抗力 不强,对氯霉素极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主要有侵袭力和内毒素,有些 主要有侵袭力和内毒素, 菌可产生肠毒素。 菌可产生肠毒素。 (1)侵袭力: 1)Vi抗原:抗吞噬细胞吞噬,并随游走的 Vi抗原:抗吞噬细胞吞噬, 吞噬细胞将细菌带至机体的其他部位。 吞噬细胞将细菌带至机体的其他部位。
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 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多为肠道的正常菌群 多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 正常菌群, 寄居部位改变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如大肠杆菌, 寄居部位改变时可成为 条件致病菌 。 如大肠杆菌 , 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克雷伯杆菌) 少数为致 变形杆菌 , 肺炎杆菌 ( 克雷伯杆菌 ) ; 少数为 致 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 病菌 , 如伤寒沙门菌 、 痢疾志贺菌 、 致病性大肠 埃希菌等,可导致人类某些肠道传染病。 埃希菌等,可导致人类某些肠道传染病。
伤寒疾病详解

疾病名:伤寒英文名:typhoid fever缩写:别名:伤寒病;伤寒症;伤寒肠热病;肠伤寒;肠热症;enteric fever;abdominal typhus; enterotyphus;febris nervosa;ileotyphus;lent fever疾病代码:ICD:A01.0概述: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中医学书刊中所称的“伤寒”,指许多热性疾病,在中医学属于“湿温”病范畴,与现代医学的伤寒与副伤寒,具有不同的含义。
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
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等病变为显著。
临床表现则以持续发热、全身中毒性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特色。
肠出血、肠穿孔是可能发生的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
流行病学: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例发生,尤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
在过去十多年,世界部分地区的病例有所上升,例如国际旅游引起的病例,在发达国家时有发生;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由于水源污染等各种因素,仍有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
过去伤寒在我国流行不断,占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伤寒的防治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但散发病例仍有发生,一些局部地区仍有伤寒流行。
1.传染源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惟一的传染源是患者或带菌者。
病原体主要从粪便排出。
尿液亦偶有排菌,但远不如粪便排菌重要。
患者从潜伏期直到病愈恢复,疾病全过程都可排菌,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内,患者从粪便排菌,称潜伏期带菌,一般不易察觉。
但在发病后2~4 周之间的排菌量最大,传染性最强。
恢复期粪便排菌逐渐减少,约 2%~5%患者于恢复期后仍继续排菌,一般在 3 个月内停止,称为暂时带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热症病程
侵入细菌量多
穿过黏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
细菌小肠
胃酸不足
部分细胞通过淋巴管
到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
在淋巴组织中增殖到一定程度
胸导管
进入血流
形成第一次菌血症
粪便排出
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进肠道肠黏膜
进入肠道迟发型变态反应
肾脏中的细菌尿液排除导致孤立与集合淋巴结
坏死,溃疡
副伤寒与伤寒临床症状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胆囊等)增殖
吞噬的细菌
血流
菌血症
有合并症:
肠穿孔,胆囊炎,
血栓性静脉炎,
肺炎,肺脓疡
无合并症:
第三周后转好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