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两篇
《山海经两篇》与《愚公移山》《古希腊飞人》的比较

比较腊飞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点:故事都是虚构的,是超越现实的想象; 情节都比较简单;都体现了人类以弱小的人力挑战强 大的自然力时那种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 顽强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必胜的信念、顽强的 意志) 不同点:《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古希腊飞 人》是纯粹的神话,是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和社 会的解释,幻想成分多,幻想自由,更富有浪漫色彩。 《愚公移山》是寓言,它主要通过故事阐明道理,幻 想的成分较少,哲理性较强,寓意较明显。
初中语文_《山海经》两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海经>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习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精卫、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3.学习精卫、夸父的精神,激发学生执著、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人物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敢、执著的品质。
教法:讨论、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册我们学过鲁迅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文中童年的鲁迅梦寐以求的一本书是什么书?今天我们学习选自山海经的两篇文章《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板书课题。
)二了解《山海经》这部书和神话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有关资料,学生读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读音,让学生完成学案1。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女生齐读《精卫填海》,男生读《夸父逐日》,然后全体齐读两篇。
四疏通语句,理解文意。
1.同位两个分工,一人翻译一篇,先自己独立翻译,有难点请教前后位。
2.同位两人合作,把自己翻译的文章读给同位听,互相订正不准确的地方。
3.班内交流难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或翻译不合适的地方,教师点拨。
4.多媒体出示课文中重点字词(红色标记),指定学生回答,理解重点字词用法。
五感悟人物形象,讨论探究问题。
前后四人组成小组讨论多媒体出示的问题: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怎样填海?在你心中精卫是什么形象?2.夸父逐日遇到什么困难?最后的结果如何?在你心中夸父是什么样的人?以上问题要扣住文句回答,有理有据。
3.神话是人类的先人关于世界的想象和幻想,寄托着人类的梦想,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精卫和夸父的梦想现在实现了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七情感延伸,体会主题。
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主题:1.多少年过去了,精卫还在为自己的填海大业奔忙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2.夸父的手杖变成了美丽的桃林,看到娇艳的桃花你想对夸父说些什么?让学生说看法,并齐读多媒体出示的诗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理解,教师边引导边完成板书:少女————鸟巨人————死英雄英雄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扩写两篇中的任意一篇,600字左右。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六《山海经》两篇 精卫填海素材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六《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素材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六《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2017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六《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六、《山海经》两篇
精卫填海
【考情搜索】近7年未考。
山海经两篇

《山海经》两篇一.基础知识1.了解《山海经》: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保存了不少古代的神话传说。
本文的体裁是神话。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2.了解神话: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曲折认识。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不死,他们以幼稚的想象与天真的幻想,口头创作了许多浪漫而奇特的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面前感到恐惧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然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代表神话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3.生字词:发鸠柘木詨喙溺夸父堙4.积累实词:①古今异义:少女古义:小女儿今义:年轻的女子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②一词多义A之发鸠之山结构助词,无义是炎帝之少女结构助词,的B其其上多柘木代词,代发鸠山其状如乌代词,代精卫鸟其鸣自詨代词,代精卫鸟的弃其杖代词,代夸父的C 于饮于河渭到女娃游于东海在②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二.知识梳理:1.用一句话概况两则神话的故事内容。
《精卫填海》讲述的是溺死的少女化而为鸟,誓向大海复仇的悲壮故事。
《夸父逐日》讲述的是夸父与太阳赛跑并敢于牺牲的故事。
2.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坚贞不屈,勤奋不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坚定意志。
3.学习了《精卫填海》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启示:为目标不断努力,执著,顽强的精神,持之以恒。
4.夸父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锲而不舍,执着坚韧,至死无悔,进取,不畏艰辛,坚定,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六《山海经》两篇 夸父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首页
目录
尾页
今义:___步__行_______ 今义:____河__流______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2017益阳易考虚词及用法举例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北饮大泽 原意:__北__面_____,在句中的意思:__向__北_____ (2)名词用作状语 道渴而死 原意:___道__路____,在句中的意思:__在__途__中___
知识梳理 2017益阳易考虚词及用法举例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六、《山海经》两篇 夸父逐日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2017益阳易考虚)夸父与日逐走 古义:____跑________ (2)饮于河、渭 古义:___黄__河_______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2017益阳易考虚词及用法举例
3.重点实词 (1)欲得饮
饮:___喝__水_________
(2)北饮大泽 大泽:_大__湖_________
(3)化为邓林 邓林:_桃__林_________ 二、文意理解
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山海经两篇教案北师大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山海经两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山海经两篇》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山海经两篇》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山海经两篇》的学习状态。
山海经两篇教案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典诗词与文言文》中的《山海经两篇》。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动植物等,而《海经》则介绍了海洋中的各种神奇生物和传说。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山海经两篇》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山海经两篇》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山海经两篇》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文本内容理解:《山海经两篇》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因此,理解文本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大意。
(2)文言文阅读:《山海经两篇》是文言文文本,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通过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句式结构等,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三总复习之《山海经》两篇、《愚公移山》复习

《山海经》两篇、《愚公移山》复习一、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4问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 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是/炎帝之少女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C. 告之于帝女娃游于东海D. 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3、翻译下列句子(4分)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愚公移山》是一篇_______故事,《精卫填海》是一则______传说,两篇文章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海经》两篇

《山海经》两篇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准确翻译这两则神话。
2、理解神话的特点及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疏通文字,理解“愚公精神”的实质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精卫”“夸父”这两个光辉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教学安排:一课时预习案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字。
3、翻译以下句子。
(1)名曰精卫,其鸣自詨(2)是炎帝之少女(3)北饮大泽(4)道渴而死3、《山海经》是我国现现存最古的地理书,保存了很多古代的神话。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是其中的两篇神话。
两则故事中哪些内容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请摘录原句回答。
(一)《精卫填海》:(1)是炎帝之少女;(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夸父逐日》:(1)饮于河、渭,河、渭缺乏;(2)弃其杖,化为邓林。
探究案1、寓言和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的写照,大多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愚》表现的是人与大山的矛盾,《精》表现的是人与大海的矛盾,《夸》表现的是人与太阳的矛盾。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请你展开想象,猜想一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原因各是什么呢?(一)精卫填海:帝女葬身东海,灵魂化为精卫鸟,立志报仇雪恨,“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可能源于大海(海啸)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于是远古时代的人们产生了一种填平大海的愿望和幻想.(二)夸父逐日:夸父是远古时代一个部落的首领,“逐日”之举绝非无事生非,可能是源于太阳的烧烤,即旱灾,于是当时的产生了追上太阳、抓住太阳、“拿下”太阳的愿望和幻想,“夸父逐日”也有可能是夸父率领部落迁徙的一次壮举...2、相对于东海和太阳,精卫和夸父何其渺小!但他们,一个要“填海”,一个要“逐日”,有人认为它们和“愚公”一样,有点自不量力。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不,和愚公一样,表面上看来他们有点愚笨,自不量力。
但实际是表现的是人类面对种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灾害时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心志,锲而不舍的品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牺牲精神!3、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三则故事,你更喜欢哪个结尾?为什么?(一)愚公移山: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这样的结尾富有神话色彩,可见愚公移山的壮举“感天动地”,正面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二)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结尾戛不过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三)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夸父之死是悲壮的,但“弃其杖,化为邓林”,一片郁郁葱葱、桃花芬芳的景象,这曲英雄悲歌奏响了一段浪漫的尾声,“化为邓林”,福荫子孙,突出了夸父的牺牲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感。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互评: 四、练习巩固 1、精卫填海这篇文章与夸父逐日同出 自我国最早的地理书 ( ) 。 2、 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 答) (3)夸父与日竞走,入日
3. 《夸父逐日》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5.这两篇短文和 《愚公移山》 相比较有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看到了一 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 的精卫。象《精卫填海》这样启迪我们 做人, 丰富我们情感的神话故事还有很 多,例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让我们课后走进更广 阔的神话世界, 去阅读更多更好的神话 故事。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文首,白喙 以堙于东海 夸父与日逐走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2.《夸父逐日》全文仅 37 个字,但故 事情节波澜曲折, 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 面来描述夸父?
4.对 《夸父逐日》结尾:弃其杖,化 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弃其杖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三、先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1.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现 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3、“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 会变成鸟? 2.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6、《夸父逐日》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 义的神话故事, 表现了远古人们怎样的 精神?
7、主题概括:《精卫填海》:
3.在你的心目中, 夸父, 精卫分别是什 么竞 走的结果怎么样?
一,1、了解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 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 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 丽的向往。 所以, 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 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2、自读,根据注释口头译文。 二、初读感受 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作者是怎样描 绘精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