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综合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综合训练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综合训练1.直线l :140mx y m -+-=(m R ∈)与圆C :()22125x y +-=交于两点P 、Q ,则弦长PQ 的取值范围是( ) A .[]6,10B .[)6,10C .(]6,10D .()6,102.过点7(0,)3与点(7,0)的直线l 1,过点(2,1)与点(3,k +1)的直线l 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为( )A .-3B .3C .-6D .63.若直线440(0,0)ax by a b --=>>被圆224240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6,则4b aab+的最小值为( ) A .32+B .322+C .5D .74.已知圆C 的圆心为原点O ,且与直线420x y ++=相切.点P 在直线8x =上,过点P 引圆C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如图所示,则直线AB 恒过定点的坐标为( )A .(2,0)B .(0,2)C .(1,0)D .(0,1)5.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1,0),(0,2),B C AB AC -=,则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 )A .2430x y --=B .2430x y ++=C .4230--=x yD .2430x y +-= 6.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190-年)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0,1k k k >≠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若平面内两定点A 、B 间的距离为2,动点P 满足2PA PB=22PA PB +的最小值为( )A .36242-B .48242-C .2D .2427.若直线2x y -=被圆()224x a y -+=所截得的弦长为则实数a 的值为( )A .0或4B .1或3C .2-或6D .1-8.若直线2ax by +=与圆221x y +=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那么点(,)b a 与圆224x y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在圆外B .点在圆内C .点在圆上D .不能确定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d 为点()cos ,sin P αα到直线20mx y +-=的距离,当α,m 变化时,d 的最大值为( ) A .1B .2C .3D .410.已知点(),P x y 是直线()400kx y k ++=>上一动点PA 、PB 是圆22:20C x y y +-=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若四边形PACB 的最小面积是2,则k 的值为( )A .3B C .D .211.已知圆221:(2)(3)1C x y -+-=,圆222:(3)(4)9C x y -+-=,,M N 分别为圆12,C C 上的点,P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AB 1C .6-D .412.一条光线从点(2,4)P -射出,经直线20x y -+=反射后与圆22430x y x +++=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的斜率为( )A .3±B .15或3C .15±D .15-或3-13.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3=0( )AB .2C .1D .414.过点(1,1)E 和点(1,0)F -的直线与过点,02k M ⎛⎫- ⎪⎝⎭和点0,(0)4k N k ⎛⎫≠ ⎪⎝⎭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或重合15.已知直线1:420l ax y +-=与直线2:250l x y b -+=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a b c ++的值为( )A .20B .-4C .0D .2416.已知直线:43120l x y --=与圆22(2)(2)5x y -+-=交于A ,B 两点,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则( ) A .2||5||CD AB = B .8||4||CD AB = C .5||2||CD AB =D .3||8||CD AB =17.过点()1,1P 作直线l 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相交,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这样的直线l 有( ) A .1条B .2条C .3条D .0条18.在圆M :224410x y x y +---=中,过点(0,1)E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AC 和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12C .24D .3619.到直线3410x y --=的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是( ) A .34110x y --= B .34110x y --=或3490x y -+= C .3490x y -+=D .34110x y -+=或3490x y --=20.已知圆22:240C x y x y +-+=关于直线32110x ay --=对称,则圆C 中以,22a a ⎛⎫- ⎪⎝⎭为中点的弦长为( ) A .1B .2C .3D .421390y -+=被圆()()22223x y r -+-=,则r =________. 22.已知:()2,0A -,()2,0B ,()0,2C ,()1,0E-,()1,0F ,一束光线从F 点出发发射到BC 上的D点经BC 反射后,再经AC 反射,落到线段AE 上(不含端点)FD 斜率的范围为____________. 23.若直线0x y m ++=上存在点P 可作圆:O 221x y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为A B 、,且60AP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24.若过原点O 的动直线l 将圆22:(1)(2)10E x y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差最大时,直线l 与圆E 的交点记为A 、B ;l 将圆E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时,直线l 与圆E 的交点记为C 、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点()()2,0,1,1A B -,动点,E F 满足2AE AF OEOF==,BE BF λ=,则E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6.已知m ,n 为正数,且直线()250x n y --+=与直线30nx my +-=互相垂直,则2m n +的最小值为______.27.直线y x b =+与曲线21x y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8.已知直线x +y -2=0与圆O :x 2+y 2=r 2(r >0)相交于A ,B 两点,C 为圆周上一点,线段OC 的中点D 在线段AB 上,且35AD DB =,则r =________.29.已知曲线21y x =-与直线750x y -+=交于A ,B 两点,若直线OA ,OB 的倾斜角分别为α、β,则()cos αβ-=______.30.已知(2,4),(1,1)A B 两点,直线l 过点(0,2)C 且与线段AB 相交,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1.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其斜率,并确定直线的倾斜角α.(1)A (2,3),B (4,5); (2)C (-2,3),D (2,-1); (3)P (-3,1),Q (-3,10).32.某公园有A ,B 2km 和22km ,且A ,B 景点间相距2km ,今欲在该小路上设一观景点,使两景点在同时进入视线时有最佳观赏和拍摄效果,则观景点应设在何处?33.已知点1(2,3)P -,2(0,1)P ,圆C 是以12PP 的中点为圆心,1212PP 为半径的圆. (1)若圆C 的切线在x 轴和y 轴上截距相等,求切线方程;(2)若(,)P x y 是圆C 外一点,从P 向圆C 引切线PM ,M 为切点,O 为坐标原点,PM PO =,求使PM 最小的点P 的坐标.34.是否存在实数a ,使直线:(1)30+-+=l ax a y 和点(2,3)A 的距离等于6?35.已知直线:43100l x y ,半径为2的圆C 与l 相切,圆心C 在x 轴上且在直线l 的右上方. (1)求圆C 的方程.(2)设过点(1,1)P 的直线1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等于1l 的方程.(3)若一条直线过点(1,0)M 且与圆C 交于,A B 两点(A 在x 轴上方,B 在x 轴下方),问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使得x 轴平分ANB ∠?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6.过点()P 4,1作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 (1)当△AOB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2)当|OA|+|O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37.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22(2)3x y -+=. (1)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求22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8.已知直线l :y =-12x +1 ,试求: (1)点P (-2,-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坐标; (2)直线l 1:y =x -2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直线l 2的方程; (3)直线l 关于点A (1,1)对称的直线方程.39.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 (1)经过点A (-1,2),B (4,-2); (2)在y 轴上的截距是2,且与x 轴平行;40.已知不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1l :4x +y -4=0,2l :mx +y =0,3l :x -my -4=0. (1)当这三条直线不能围成三角形时,求实数m 的值; (2)当3l 与1l ,2l 都垂直时,求两垂足间的距离.41.求过点(5,2)A ,且在y 轴上的截距是x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l 的方程.42.已知圆221:2610C x y x y +---=和222:1012450.C x y x y +--+=(1)求证:圆1C 和圆2C 相交;(2)求圆1C 和圆2C 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长.43.已知圆C :22240x y x y m ++-+=与y 轴相切,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在圆外,过P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M .(1)求圆C 的圆心坐标及半径;(2)若点P 运动到()2,4-处,求此时切线l 的方程; (3)求满足条件2PM PO =的点P 的轨迹方程.44.已知方程()()()2224232141690x y t x ty tt R +-++-++=∈表示的图形是一个圆.(1)求t 的取值范围;(2)求其中面积最大的圆的方程.45.已知以点C 2(,)t t(t ∈R ,t ≠0)为圆心的圆与x 轴交于点O 和点A ,与y 轴交于点O 和点B ,其中O 为原点.(1)求证:△OAB 的面积为定值;(2)设直线y =-2x +4与圆C 交于点M ,N ,若OM =ON ,求圆C 的方程.46.已知圆C :x 2+y 2-x +2y =0和直线l :x -y +1=0. (1)试判断直线l 与圆C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 (2)求与圆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圆的方程.47.设椭圆E 的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0)a ,点B 的坐标为(0,)b ,点M 在线段AB 上,满足2BM MA =,直线OM 的斜率为510.(1)求E 的离心率e ;(2)设点C 的坐标为(0,)b -,N 为线段AC 的中点,点N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的纵坐标为72,求E 的方程.48.已知点及圆.(1)若直线过点且与圆心的距离为1,求直线的方程; (2)设过点的直线与圆交于两点,当时,求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3)设直线与圆交于两点,是否存在实数,使得过点的直线垂直平分弦?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9.已知抛物线C :y 2=2x ,过点(2,0)的直线l 交C 于A ,B 两点,圆M 是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 (1)证明:坐标原点O 在圆M 上;(2)设圆M 过点()4,2P -,求直线l 与圆M 的方程.50.已知圆C :22(3)(4)16x y ++-=,直线l :(21)(2)340()m x m y m m R ++---=∈. (1)若圆C 截直线l 所得弦AB 的长为211m 的值;(2)若0m >,直线l 与圆C 相离,在直线l 上有一动点P ,过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PM ,PN ,切点分别为M ,N ,且cos MPN ∠的最小值为1345.求m 的值,并证明直线MN 经过定点.。
第五节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1.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y2-8x+15=0,则x2+y2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25,9
B.16,9
C.5,3
D.4,3
解析:如图所示,x2+y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原点
距离的平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原点和圆心
连线所在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处取得最值.原方
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4)2+y2=1,圆心为(4,0),半径为1.又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师生共研过关]
[例3] 已知直线l:4x+ay-5=0与直线l′:x-2y= 0相互垂直,圆C的圆心与点(2,1)关于直线l对称,且圆C过 点M(-1,-1).
(1)求直线l与圆C的方程; (2)过点M作两条直线分别与圆C交于P,Q两点,若直 线MP,MQ的斜率满足kMP+kMQ=0,求证:直线PQ的斜 率为1.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4-02+0-02 =4,所以x2+y2的最
大值是(4+1)2=25,x2+y2的最小值是(4-1)2=9.故选A. 答案:A
2.已知点P(t,t),t∈R
,点M是圆x2+(y-1)2=
1 4
上的动点,
点N是圆(x-2)2+y2=
1 4
上的动点,则|PN|-|PM|的最大值
是
()
|PM|2-4,所以只需直线 2x+y+2=0 上的动点 P 到 M 的距离最小,
其最小值为|2+1+2|= 5
5,此时 PM⊥l,易求出直线 PM 的方程为 x
-2y+1=0.由2xx-+2yy+ +21= =00, ,
得xy==0-,1,
所以 P(-1,0).易知
P,A,M,B 四点共圆,所以以 PM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2+y-122
完整版)直线与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直线与圆综合练习题含答案直线与圆的方程训练题1.选择题:1.直线x=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A。
45,1B。
不存在C。
不存在D。
-12.设直线ax+by+c=0的倾斜角为α,且sinα+cosα=√2/2,则a,b满足()A。
a+b=1B。
a-b=1C。
a+b=√2D。
a-b=√23.过点P(-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为()A。
2x+y-1=0B。
2x+y-5=0C。
x+2y-5=0D。
x-2y+7=04.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
4x+2y=5B。
4x-2y=5C。
x+2y=5D。
x-2y=55.直线xcosθ+ysinθ+a=0与xsinθ-ycosθ+b=0的位置关系是()θ的值有关A。
平行B。
垂直C。
斜交D。
与a,b,θ的值有关6.两直线3x+y-3=0与6x+my+1=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A。
4B。
13√10C。
26√5D。
207.如果直线l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直线l的斜率是()A。
-1/3B。
-3C。
1D。
38.直线l与两直线y=1和x-y-7=0分别交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为M(1,-1),则直线l的斜率为()A。
2/3B。
-3/2C。
-2D。
-39.若动点P到点F(1,1)和直线3x+y-4=0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A。
3x+y-6=0B。
x-3y+2=0C。
x+3y-2=0D。
3x-y+2=010.若P(2,-1)为(x-1)+y^2=25圆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是()A。
x-y-3=0B。
2x+y-3=0C。
x+y-1=0D。
2x-y-5=011.圆x^2+y^2-2x-2y+1=0上的点到直线x-y=2的距离最大值是()A。
2B。
1+√2C。
1+2√2D。
1+2√512.在坐标平面内,与点A(1,2)距离为1,且与点B(3,1)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A。
直线与圆的综合(学生版)

直线与圆的综合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1. 求圆的切线的方法(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③若此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注意:过圆外一点的切线必有两条,无论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当求得值是一个时,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一定不存在,可用数形结合法求出.经典例题1.过点与圆所引的切线方程为.2.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A. B. C. D.3.若过点总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1.过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A. B.C.D.2.已知圆的半径为,圆心在轴的正半轴上,直线与圆相切,则圆的方程为().2.求圆的切线长求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经典例题A.B.C.D.1.由直线上的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 2.已知圆的圆心在第一象限内,圆关于直线对称,与轴相切,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方程.若点在直线上运动,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点,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巩固练习A. B.C.D.1.点是直线上的动点,由点向圆作切线,则切线长可能为().A.B. C.D.2.由直线上的一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1)(2)3.已知圆经过点,且圆心为.求圆的标准方程.过点作圆的切线,求该切线的方程及切线长.3. 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1)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注意:计算圆的弦长时通常情况下采用几何法.(2)代数法①将方程组消元后,由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关于或的关系式,则通常把叫做弦长公式.②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求出交点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经典例题A. B.C.D.1.已知圆的方程为,过该圆内一点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为和,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2.若直线将圆的圆周分成长度之比为的两段弧,则实数的所有可能取值是 .A.B. C.D.3.圆:被直线:截得的弦长的最小值为().4.直线经过点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求此弦所在直线方程.A. B.C.D.5.若圆与轴、轴均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6.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A. B.C.D.7.已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A. B.C.D.1.已知圆关于轴对称,经过点且被轴分成两段弧长之比为.则圆的方程为().A.或B.或C.或D.2.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3.若过点的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最短,则直线的方程是 ,此时的弦长为.A.B.或C.或D.或4.过点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且,则直线的方程为().A.B.C.D.5.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的直线的距离为,则的取值范围是().A.B.或 C.或D.6.已知直线的方程为,若直线与曲线相交,则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为().4.知识总结(一)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①求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先求切点与圆心的连线的斜率,则由垂直关系知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切线方程.若,则切线方程为;若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②求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几何法:设切线方程,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代数法:设切线方程,即,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求得,切线方程即可求出.(二)求圆的切线长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其切线长的求法为: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切线长.(三)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设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为,求弦长有以下几种方法:几何法如图,结合弦心距、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两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两圆相切,包括外切与内切,只有一个公共点;(3)两圆相离,包括外离与内含,没有公共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般采用几何法来判断,利用两圆的圆心距进行判断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经典例题1.若圆:与圆:相交,则的取值范围为.A.条B.条C.条D.条2.两圆与的公切线有().巩固练习A.外离 B.外切 C.内含D.内切1.已知圆的方程为,圆的方程为,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不可能是().A.B. C. D.2.圆与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2. 两圆的公共弦(1)两圆相交时,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两圆公共弦长的求法①代数法:将两圆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将所得直线方程与任一圆的方程再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②几何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求出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弦心距,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弦长.经典例题1.已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1)(2)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求两圆的公共弦长.A. B.C.D.2.两圆和相交于两点,,则线段的长为().巩固练习(1)(2)1.已知圆,圆.分别写出这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的长,并求两个圆心的距离.求这两个圆的公共弦的长.A.B.C.D.2.两圆相交于两点和,且两圆圆心都在直线上,则的值是().3. 知识总结(一)两圆的位置关系设,则有: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切线条数与外离与外切与相交与内切与内含(二)两个圆的公共弦(1)公共弦所在直线设圆①圆②①-②得:③方程③表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即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2)公共弦长代数法、几何法三、与圆有关的应用1. 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2)定义法:根据圆的定义列方程;(3)几何法: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4)代入法(即相关点法):找到所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经典例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在圆上移动,动点和定点连线的中点为,求中点的轨迹方程.A. B.C.D.2.已知点和圆:,过点的动直线与圆交于,,则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已知定点,是圆上一动点,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轨迹方程.巩固练习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轨迹为.2.已知为圆上一动点,定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2.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1)距离型最值问题:形如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2)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3)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经典例题(1)(2)1.已知,,动点满足,设动点的轨迹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点在轨迹上,求最小值.2.已知直线,点是圆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满足.求点的轨迹方程.设为圆: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A.B.C.D.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当,,三点不共线时,面积的最大值为().A.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B.最大值是,最小值是C.最大值是,最小值是D.最大值是,最小值是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分别在轴和轴非负半轴上,点在第一象限,且,,那么,两点间距离的().巩固练习A.B. C.D.1.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半径为的圆经过点,则其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A.B.C.D.4.若点在圆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 ).3. 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1)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2)圆关于点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点的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要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点对称,则此点为两圆圆心连线的中点.(3)圆关于直线对称①求已知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只需确定所求圆的圆心,即可写出标准方程;②两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此直线为两圆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经典例题A. B.C. D.1.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为().A. B.C.D.2.已知圆上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圆的半径为().A. B.C.D.3.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为圆:,则直线的方程为().A.B. C. D.4.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由点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圆:()上存在点,且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圆:上,则的取值范围是.6.点,分别为圆与圆上的动点,点在直线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巩固练习A. B.C.D.1.已知直线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的方程为().A. B. C.D.不存在2.圆:上有两个点和关于直线对称,则().3.圆关于直线对称,则的值是( ).A. B. C. D.4.已知圆:关于直线:对称,则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A. B. C. D.4. 知识总结(1)求圆的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几何法、代入法(2)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①斜率型最值问题②截距型最值问题③距离型最值问题④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过此点的直径,最短弦为垂直于此点的圆心连线的弦、⑤直线与圆不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最大距离为.(3)与圆有关的对称问题圆的轴对称性、圆关于点对称、圆关于直线对称思维导图你学会了吗?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吧!出门测1.从直线上的点向定圆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 B. C. D.2.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A. B. C. D.3.若圆与圆相交于,两点,且两圆在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的长度是().A. B. C. D.。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讲义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讲义一、知识梳理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的半径r 的大小关系. 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 (2)代数法:――――→判别式Δ=b 2-4ac⎩⎪⎨⎪⎧>0⇔相交;=0⇔相切;<0⇔相离.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 1:(x -a 1)2+(y -b 1)2=r 21(r 1>0), 圆O 2:(x -a 2)2+(y -b 2)2=r 22(r 2>0).(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a )(x -a )+(y 0-b )(y -b )=r 2. (3)过圆x 2+y 2=r 2外一点M (x 0,y 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结论(1)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公切线的条数:①内含:0条;②内切:1条;③相交:2条;④外切:3条;⑤外离:4条.(2)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x 2,y 2项系数相同)相减便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二、基础检测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 ) (2)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 )(3)从两圆的方程中消掉二次项后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是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 (4)过圆O :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是x 0x +y 0y =r 2.( )(5)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6)如果直线与圆组成的方程组有解,则直线与圆相交或相切.()题组二:教材改编2.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1]B.[-1,3]C.[-3,1]D.(-∞,-3]∪[1,+∞)3.x2+y2-4=0与圆x2+y2-4x+4y-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题组三:易错自纠4.若直线l:x-y+m=0与圆C:x2+y2-4x-2y+1=0恒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2,2] B.[-22,22]C.[-2-1,2-1] D.[-22-1,22-1]5.设圆C1,C2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都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C1C2|等于()A.4 B.42C.8 D.826.过点A(3,5)作圆O:x2+y2-2x-4y+1=0的切线,则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5x-12y+45=0或x-3=0三、典型例题题型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已知点M(a,b)在圆O:x2+y2=1外,则直线ax+by=1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圆x2+y2-2x+4y=0与直线2tx-y-2-2t=0(t∈R)的位置关系为()A.相离B.相切C.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思维升华: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1)几何法:利用d与r的关系.(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题型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例已知圆C1:(x-a)2+(y+2)2=4与圆C2:(x+b)2+(y+2)2=1外切,则ab的最大值为()A.62 B.32 C.94D.23引申探究:1.若将本典例中的“外切”变为“内切”,求ab的最大值.2.若将本典例条件“外切”变为“相交”,求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思维升华: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用几何法,其步骤是 (1)确定两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2)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距d ,求r 1+r 2,|r 1-r 2|; (3)比较d ,r 1+r 2,|r 1-r 2|的大小,写出结论.跟踪训练:如果圆C :x 2+y 2-2ax -2ay +2a 2-4=0与圆O :x 2+y 2=4总相交,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三: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命题点1:求弦长问题典例已知直线l :mx +y +3m -3=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做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若|AB |=23,则|CD |=________. 命题点2:直线与圆相交求参数范围典例 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命题点3: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典例 已知圆C :(x -1)2+(y +2)2=1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圆的切线方程. (1)与直线l 1:x +y -4=0平行; (2)与直线l 2:x -2y +4=0垂直; (3)过切点A (4,-1).思维升华:直线与圆综合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处理直线与圆的弦长问题时多用几何法,即弦长的一半、弦心距、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 (2)圆的切线问题的处理要抓住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从而建立关系解决问题. 跟踪训练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高考中与圆交汇问题的求解 一、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典例1 (1)已知点A ,B ,C 在圆x 2+y 2=1上运动,且AB ⊥BC .若点P 的坐标为(2,0),则|P A →+PB →+PC →|的最大值为( ) A .6 B .7 C .8D .9(2)过点(2,0)引直线l 与曲线y =1-x 2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当△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等于( ) A.33 B .-33C .±33D .-3二、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典例2 (1)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等于( ) A .2 B .42 C .6D .21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分别是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2x +y -4=0相切,则圆C 面积的最小值为( ) A.45π B.34π C .(6-25)πD.54π 四、反馈练习1.已知圆x 2+y 2+2x -2y +a =0截直线x +y +2=0所得的弦的长度为4,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B .-4 C .-6 D .-82.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3.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 .y =-34 B .y =-12C .y =-32D .y =-144.若点A (1,0)和点B (4,0)到直线l 的距离依次为1和2,则这样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5.已知点P (a ,b )(ab ≠0)是圆x 2+y 2=r 2内的一点,直线m 是以P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直线l 的方程为ax +by =r 2,那么( ) A .m ∥l ,且l 与圆相交 B .m ⊥l ,且l 与圆相切 C .m ∥l ,且l 与圆相离D .m ⊥l ,且l 与圆相离6.已知圆C 的方程为x 2+y 2=1,直线l 的方程为x +y =2,过圆C 上任意一点P 作与l 夹角为45°的直线交l 于点A ,则|P A |的最小值为( ) A.12 B .1 C.2-1D .2-27.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9.过点P (1,3)作圆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P A →·PB →=___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x 2+y 2-8x +15=0,若直线y =kx -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k 的最大值是________.11.已知圆C :x 2+y 2+2x -4y +1=0,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在圆C 外,过P 作圆C 的切线,设切点为M .(1)若点P 运动到(1,3)处,求此时切线l 的方程; (2)求满足条件|PM |=|PO |的点P 的轨迹方程.12.已知直线l :4x +3y +10=0,半径为2的圆C 与l 相切,圆心C 在x 轴上且在直线l 的右上方. (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1,0)的直线与圆C 交于A ,B 两点(A 在x 轴上方),问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定点N ,使得x 轴平分∠ANB ?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3),直线l :y =2x -4,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直线l 上.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A |=2|MO |,则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是14.若⊙O :x 2+y 2=5与⊙O 1:(x -m )2+y 2=20(m ∈R )相交于A ,B 两点,且两圆在点A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AB 的长是________. π|AB |2≥16(2-1)π.故选C.。
高中数学 人教版 必修二 直线与圆的方程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直线与圆的方程综合复习(含答案)一. 选择题1.已知点A(1,. 3),B(-1,33),则直线AB 的倾斜角是( C ) A 3B 6C 23D 562.已知过点A(-2,m)和B (m,4)的直线与直线2x+y-1=0平行,则m 的值为( C ) A 0 B 2 C -8 D 103.若直线L 1:ax+2y+6=0与直线L 2:x+(a-1)y+(2a -1)=0平行但不重合,则a 等于( D )A -1或2B 23C 2D -14.若点A (2,-3)是直线a 1x+b 1y+1=0和a 2x+b 2y+1=0的公共点,则相异两点 (a 1,b 1)和(a 2,b 2)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是( A ) A.2x-3y+1=0 B.3x-2y+1=0 C.2x-3y-1=0 D.3x-2y-1=05.直线xcos θ+y-1=0 (θ∈R )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D )A.[)π,0B.⎪⎭⎫⎢⎣⎡ππ43,4C.⎥⎦⎤⎢⎣⎡-4,4ππD.⎪⎭⎫⎢⎣⎡⎥⎦⎤⎢⎣⎡πππ,434,06.“m=12”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 B )A 充分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已知A(7,-4)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B (-5,6),则直线L 的方程为(B ) A 5x+6y-11=0 B 6x-5y-1=0 C 6x+5y-11=0 D 5x-6y+1=0 8.已知直线1l 的方向向量a=(1,3),直线2l 的方向向量b=(-1,k).若直线2l 经过点(0,5)且1l 2l ,则直线2l 的方程为( B )A x+3y-5=0B x+3y-15=0C x-3y+5=0D x-3y+15=0 9. 过坐标原点且与圆2x +2y -4x+2y+52=0相切的直线方程为( A )A y=-3x 或y= 13xB y=3x 或y= -13xC y=-3x 或y= -13xD y=3x 或y= 13x10.直线x+y=1与圆2x +2y -2ay=0(a>0)没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A (02-1,)B (2-1, 2+1)C (-2-1, 2-1)D (0, 2+1) 11.圆2x +2y -4x-4y-10=0上的点到直线x+y-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C )A 36B 18C 62D 5212.以直线:y=kx-k 经过的定点为P 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D ), A 2x +2y +2x=0 B 2x +2y +x=0 C 2x +2y -x=0 D 2x +2y -2x-013.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定点P 满足PA=2PB,则定点P 的轨迹所 包围的面积等于( B )A B 4 C 8 D 914.若直线3x+y+a=0过圆2x +2y +2x-4y=0的圆心,则a 的值为( B )A 1B -1C 3D -315.若直线2ax-by+2=0 (a >0,b >0)始终平分圆x 2+y 2+2x-4y+1=0的周长,则ba11+的最小值是( C )A.41B.2C.4D.2116.若直线y=k(x-2)+4与曲线y=1+24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A.⎥⎦⎤⎝⎛43,125 B.⎪⎭⎫⎝⎛+∞,125 C.⎥⎦⎤⎝⎛43,21D.⎪⎭⎫⎝⎛125,17.设两圆1C ,2C 都和两坐标轴相切,且过点(4,1),则两圆心的距离 ︱1C 2C ︱等于( C )A 4B 42C 8D 8218.能够使得圆x 2+y 2-2x+4y+1=0上恰有两个点到直线2x+y+c=0距离等于1的c的一个值为 ( C ) A.2B.5C.3D.3519.若直线by ax +=1与圆x 2+y 2=1有公共点,则( D )A.a 2+b 2≤1B.a 2+b 2≥1C.2211ba +≤1 D.2211ba +≥120.已知A (-3,8)和B (2,2),在x 轴上有一点M ,使得|AM|+|BM|为最短,那么点M 的坐标为( B ) A.(-1,0)B.(1,0)C.⎪⎭⎫⎝⎛0522,D. ⎪⎭⎫⎝⎛522,021.直线y=kx+3与圆2(3)x+2(2)y =4相交于M 、N 两点,若︱MN ︱≥23,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4,0] B [-∞,-34] [0,∞) C [-33,33] D [-23,0] 22.(广东理科2)已知集合{(,)|,A x y x y =为实数,且221}x y +=,{(,)|,B x y x y =为实数,且}y x =,则AB 的元素个数为(C )A .0B .1C .2D .3 23.(江西理科9)若曲线02221=-+x y x C :与曲线 0)(2=--m mx y y C :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B ) A. )33,33(-B. )33,0()0,33( -C. ]33,33[-D. ),33()33,(+∞--∞ 答案:B 曲线0222=-+x y x 表示以()0,1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曲线()0=--m mx y y 表示0,0=--=m mx y y 或过定点()0,1-,0=y 与圆有两个交点,故0=--m mx y 也应该与圆有两个交点,由图可以知道,临界情况即是与圆相切的时候,经计算可得,两种相切分别对应3333=-=m m 和,由图可知,m 的取值范围应是)33,0()0,33( -二.填空题24.已知圆C 经过)3,1(),1,5(B A 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C 的方程为10)2(22=+-y x ___________。
直线与圆知识点归纳总结

直线与圆知识点归纳总结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直线与圆的那些事儿哈!直线,那就是直直的一条线呗,没啥弯弯绕绕的。
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像咱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一样。
圆呢,圆圆的,多可爱呀!它可是有个固定的中心点,所有的点到这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呢,这就叫公平公正,哈哈!直线的方程有好多种呢,什么点斜式啦、斜截式啦,就好像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样。
点斜式就像是有了一个点和一个方向,就能确定这条直线啦;斜截式呢,就像是知道了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和斜率,也就了解它了。
圆呢,它的方程也有自己的门道。
标准方程就像是给圆穿上了一件合身的衣服,一下子就把它的样子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直线和圆碰到一起,那故事可就多啦!它们可能会相交,就像是两个好朋友见面握个手;也可能相切,就好像轻轻地碰了一下,点到为止;还有可能相离,那就是各走各的路咯。
咱想想啊,如果要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那咱就得算算距离呀。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比一比,不就知道它们是咋个关系啦。
还有啊,圆的切线,那可是很特别的呢!切线和半径垂直,这就像是一种默契,不用多说都知道。
直线和圆的综合问题那也是常考的呢。
比如说求最值,哎呀,这就像是在玩游戏,要找到最厉害的那个解法。
咱再说说圆的弦长,这就像是圆上的一段小插曲。
通过一些公式和方法,就能算出这弦长有多长啦。
你说直线和圆的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呀?就像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知识都装进咱的脑袋里,以后遇到问题就能轻松应对啦!这直线和圆啊,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一对好伙伴,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挑战和乐趣,难道不是吗?咱可得把它们研究透咯,让它们为咱的学习和生活增添光彩呀!。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此时|2k— 0| :k2+1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a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考点一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考法(一)斜率型最值问题[典例]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x2 + y2— 4x+ 1= 0,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入2 2[解]原方程可化为(x— 2) + y = 3,表示以(2,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设x= k,即y= kx.入当直线y= kx与圆相切时(如图),斜率k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得k= 土, 3.所以x的最大值为一 3,最小值为—一 3.入[解题技法]形如尸y—b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过定点(a, b)的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x — a求解.如本题y= y~0表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x x— 0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考法(二)截距型最值问题[典例]已知实数x, y满足方程x2 + y2— 4x+ 1 = 0,求y—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2)2 + y 2= 3,故可令x — 2= 3cos 0, y= . 3si n 0,X =A /3COS 0+ 2即彳厂y= . 3sin 0,从而 y — 3sin 0—.3cos [解]y —x 可看作是直线y=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如图 所示,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最大值或 最小值,此时|2—0^b| = 解得b= — 2±6.所以y —x 的 最大值为—2+ .6,最小值为—2— 6.[解题技法]形如 尸ax+ by 型的最值问题,常转化为动直线截距的最值问题求解. 如本 题可令b= y — x ,即y=x+ b ,从而将y — x 的最值转化为求直线y=x+ b 的截距 的最值问题.另外,此类问题也常用三角代换求解.由于圆的方程可整理为 (x —0-2 = (6S in 〔0—寸―2,进而求出y —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法(三)距离型最值问题[典例]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 + y 2 — 4x+ 1 = 0,求x 2 + y 2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解]如图所示,x 2 + y 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原点距离的平 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原点和圆心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 处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又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2— 0 2+ 0 — 0 2= 2,所以x 2 + y 2的最大值是(2 + ,3)2= 7 + 4 3, x 2 + y 2 的最小值是(2 — . 3)2 = 7 — 4 3. [解题技法]形如 尸(x — a)2+ (y — b)2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x, y)与定点(a, b) 的距离的平方求最值.如本题中x 2 + y 2 = (x — 0)2 + (y — 0)2,从而转化为动点(x,—2k — 0— k+ 2|. ----- =1解得k=3 土;y — 2 x — 1的最大值为3+^・ y)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专题训练]1.已知圆C: (x+ 2)2 + /= 1, P(x, y)为圆上任意一点,贝U 匕2的最大值为X — 1解析:设匚2 = k,即 kx — y — k+ 2= 0,x- 1圆心 C(—2,0), r = 1.当直线与圆相切时,k 有最值,答案:节2. 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点 P(x, y)是圆:x 2+ (y — 3)2= 1 上的动点,定点 A(2,0), B( — 2,0),则 貳—B 的最大值为 .解析:由题意,知工A = (2 — x, — y), "PB = (— 2—x, — y),所以"PY R 宜= x 2 + y 2 — 4,由于点P(x, y)是圆上的点,故其坐标满足方程x 2 + (y — 3)2= 1,故x 2=— (y — 3)2 + 1,所以"P1? = — (y — 3)2 + 1 + y 2 — 4 = 6y — 12易知 2<y<4,--- A -- A所以,当y= 4时,PA -B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6X 4— 12= 12.答案:12 考点二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典例]已知直线1: 4x+ ay — 5= 0与直线I': x — 2y= 0相互垂直,圆C 的圆心与点(2,1)关于直线I 对称,且圆C 过点M(— 1,— 1).(1)求直线l 与圆C 的方程.n—•—2 =—1,m= 0,解得].-0(0,0).n = 0,(2)过点M作两条直线分别与圆C交于P, Q两点,若直线MP,MQ的斜率满足k MP+ k MQ = 0,求证:直线P Q的斜率为1.[解]⑴•••直线1: 4x+ ay— 5 = 0与直线I' : x— 2y= 0相互垂直,•'4X 1 — 2a = 0,解得 a = 2.•••直线I的方程为4x+ 2y— 5 = 0.设圆C的圆心C的坐标为(m, n).•••圆心C(m, n)与点(2,1)关于直线I对称,m+2 n+1.4 X 2~ + 2 X ~2~ — 5 = 0,•••圆C 的半径 r = |CM|= 2.•••圆C的方程为x2 + y2= 2.(2)证明:设过点M的直线MP的斜率为k,则过点M的直线MQ的斜率为—k,直线MP的方程为y+ 1 = k(x+ 1).•••直线MP与圆C相交,y+1 = k(x+1,•联立得方程组(2 2lx2+y2=2,2 2 2消去 y 并整理,得(1 + k )x + 2k(k— 1)x+ k — 2k— 1 = 0.•••圆C 过点 M(— 1,— 1),2 2 k — 2k— 1 2k+ 1 — km—2同理,将k替换成—k,可得X Q =2—k2— 2k+1-xP•— 1)= 2 ,• xP= 21 + k 1+ k所以圆心C到直线x+y+ 2= 0的距离为|2+ 2|2 2,y Q — y p — k(X Q + 1)—1 — k(x p+ 1)+ 1 — k(X Q + X P厂 2k •'k pQ = = = = 1.X Q — X P X Q — X P X Q— X P[解题技法]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1)利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即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的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2)直线与圆和平面几何联系十分紧密,可充分考虑平面几何知识的运用,如在直线与圆相交的有关线段长度计算中,要把圆的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被圆截得的线段长度放到一起综合考虑.[专题训练]1.(优质试题全国卷川)直线X+ y+ 2 = 0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点P在圆(X — 2)2 + y2 = 2上,则△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2,6] B . [4,8]C. L.2, 3 2]D. [2 2, 3 2]解析:选A 设圆(x— 2)2+ y2 = 2的圆心为C,半径为r,点P到直线x + y+ 2= 0的距离为d,则圆心 C(2,0),r = .2,可得 d max= 2讥+ r = 3灵 ,d min = 2.2 — r = 2.由已知条件可得AB|= 2 2,1所以△ABP面积的最大值为2AB| d max= 6,1△XBP面积的最小值为2AB|d min = 2.综上,MBP面积的取值范围是[2,6].则圆心C到直线I的距离d= |2— 0+ m| |2+ m|2 = 22 2 CM2匸 d2 + 哆2,所以4=“ 2(2+ m)2 + 2,2.(优质试题湖北八校联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 C: x2 + y2— 4x= 0及点 A( — 1,0), B(1,2).(1)若直线I平行于AB,与圆C相交于M , N两点,|MN| =AB|,求直线I的方程;2 2(2)在圆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FA |+|PB匸12?若存在,求出点P的个数;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⑴因为圆C的标准方程为(x— 2)2+ y2 = 4,所以圆心C(2,0),半径为2.因为 I /AB, A(— 1,0), B(1,2),2— 0所以直线1的斜率为C=1,设直线I的方程为x — y+ m= 0,因为 |MN匸 |AB|= 22+ 22 = 2 2,解得m= 0或m= — 4,故直线I的方程为x — y= 0或x— y— 4= 0.(2)假设圆 C 上存在点 P,设 P(x, y),则(x— 2)2 + y2 = 4, |PA|2 + |PB|2= (x+1)2 + (y— 0)2 + (x— 1)2+ (y— 2)2= 12, 即卩 x2 + y2— 2y — 3 = 0, 即卩 x2+ (y — 1)2 =4, 因为 |2- 2|v ] 2— 02+ 0— 1 2< 2+ 2,所以圆(x— 2)2 + y2 = 4 与圆 x2+ (y— 1)2= 4 相交,所以存在点P,使得|PA|2 + |PBf= 12,点P的个数为2.即卫手宰、r.由基本不等式,得 严a 2r 三翕=近,当且仅当a 4= 1,即a =±时取 [课时跟踪检测]1. 已知圆 C: x 2 + y 2 — 2x — 2my+ m 2— 3= 0 关于直线 I: x — y+ 1 = 0 对称, 则直线x=—1与圆C 的位置关系是()A .相切B .相交 C.相离D .不能确定解析:选A 由已知得C: (x — 1)2+ (y — m)2 = 4,即圆心C(1, m),半径r =2,因为圆C 关于直线I: x — y+ 1 = 0对称,所以圆心(1, m)在直线I: x — y+ 1= 0上,所以 m= 2.由圆心C(1,2)到直线x= — 1的距离d= 1 + 1 = 2= r 知,直 线x= — 1与圆C 相切.故选A.2. 直线ax+ zy+ 2 = 0与圆x 2 + y 2= r 2相切,则圆的半径最大时,a 的值是a()A. 1 B . — 1C. ±D. a 可为任意非零实数一 1解析:选C 由题意得,圆心(0,0)到直线ax+ -y+ 2 = 0的距离等于半径r ,a等号.故选C.3. 与圆x 2 + y 2 + 2 2y+ 1 = 0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条数为()A. 2B. 3C. 4D. 6解析:选B圆的标准方程为x 2 + (y+ ,2)2= 1,设切线方程为y= kx+ m ,B. ,21 "T则詈1,整理得(2+ m)2= k 2+ 1,又因为切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k +1mf(>/2+ m k + 1,0,所以m 二—m ,联立方程得m解得或ki m — m,戶±k =—1, 、 、、 、所以切线方程为y=或y= — x —2 2,切线共有3条.m= — 2 2, 4.已知点P(x, y)是直线kx+ y+4 = 0(k>0)上一动点,PA, PB 是圆C: x 2+ y 2 — 2y= 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若四边形FACB 的最小面积是2,则k 的值为()A. 3 C. 2 .2解析:选D 圆C: x 2 + y 2— 2y= 0的圆心为(0,1),半径r = 1.由圆的性质, 知S 四边形PACB = 2S PBC .T 四边形PACB 的最小面积是2, /S ZPBC 的最小值为1,则1 rd min = 1(d 是切线长),「d min = 2. v 圆心到直线kx+ y+ 4= 0的距离就是PC 的最小 值,.•.|PC|min = 2= d +1 = 5.・.k>0,.°k = 2故选 D.W + k 25.(优质试题 赣州七校联考)已知圆C: x 2 + y 2— 2ax — 2by+ a 2 + b 2— 1= 0(av 0)的圆心在直线-3x —y+ 3= 0上,且圆C 上的点到直线 3x+ y= 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 .3,则a 2+ b 2的值为()1解析:直线l 的方程可变形为y=3ax+ 4,所以直线I 过定点 (0,4),且该点在圆M 上.圆的方程可变形为x 2+ (y — 2)2 = 4,所以A. 1 B . 2C. 3D. 4解析:选C易知圆的标准方程为(x— a)2 + (y— b)2= 1,所以圆心为(a, b),由圆心在直线,3x— y+. 3= 0上,可得• 3a— b+ 3= 0,即b= . 3(a+ 1) ①.厂M3a+ b| 厂圆C上的点到直线3x+ y= 0的距离的最大值 d max= 1 + 2 =』3+ 1,3得|.3a+ b匸2 3 ②.由①②得|2a+ 1|= 2,又av0,所以a=—㊁,a2 +2 2a2 + 3(a+ 1)2= 3.6.已知实数x, y满足(x+ 5)2 + (y — 12)2= 25,那么x2+ y2的最小值为解析:由题意得寸x2+ y2= p(x- 0$+( y-0$表示点P(x, y)到原点的距离,所以-‘X + y的最小值表示圆(x+ 5) + (y — 12) = 25上一点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又圆心(—5,12 )到原点的距离为 J — 5 2+ 122= 13,所以[X2 + y2的最小值为 13 — 5 = 8.答案:82 27.已知P(x, y)为圆(x— 2) + y = 1上的动点,贝U |3x + 4y — 3|的最大值为2 1解析:设 t= 3x + 4y— 3, 即卩 3x+ 4y — 3 — t = 0.由圆心(2,0)到直线 3x+ 4y— 3|6- 3—1|—1= 0 的距离 d= —21,\/32+ 42解得—2 w tw 8所以 |3x+4y— 3| max= 8.答案:88.(优质试题贵阳适应性考试)已知直线I: ax— 3y+ 12= 0与圆M : x2 + y2n圆心为M(0,2),半径为2•如图,因为/AMB = 3,所以△AMB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高为.3,即圆心M至U直线I的距离为•. 3,所以2= .3,解得ayj a + 9=± 3.答案:±_ 39.已知曲线C上任一点M(x, y)到点E - 1, 和直线a: y=—扌的距离相等,圆 D: (x—1)2 + Jy — *)= r2(r>0).(1)求曲线C的方程;(2)过点A( — 2,1)作曲线C的切线b,并与圆D相切,求半径r.解: (1)由题意得、(x+ 1 J + Jy—1J = y+ 4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y= (x+1)2.•••曲线C的方程为y= (x+ 1)2.2(2)由 y= (x+ 1),得 y' = 2(x+ 1).•••点A( — 2,1)在抛物线C 上,•••切线b的斜率为y' |x=-2= — 2.•••切线b 的方程为 y— 1 = — 2(x+ 2),即卩 2x+y+ 3= 0.又直线b与圆D相切,•••圆心D 1, 2到直线b的距离等于半径,| 1, n—4y= 0相交于A, B两点,且/ AMB = 3,则实数a = ________________ .Y1+2 + 3I =诬V5 = 10 .10.已知过点A(1,0)且斜率为k的直线I与圆C:(x— 2)2+ (y— 3)2= 1交于M, N两点.(1)求 k的取值范围;2k 2+ 6k+ 129k 2 1 + k 2.(2) 1OM ON = 12,其中0为坐标原点,求|MN|.解:(1)设过点A(1,0)的直线与圆C 相切,显然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 线x= 1与圆C 相切.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 y= k o (x-1),即k o x-y — k o = 0. •••圆C 的半径r= 1,|k o — 3|4•••圆心C(2,3)到切线的距离为.2— = 1,解得k o =3.屮0+13 •••过点A 且斜率为k 的直线I 与圆C 有两个交点,44••k >3,即k 的取值范围为3,+.2 2 2(2)将直线I 的方程y= k(x — 1)代入圆C 的方程,得(1 + k)x — (2k + 6k+ 4)x2+ k + 6k+ 12 = o.设 M(X 1,y 1),N(X 2,y 2),则22k 2 + 6k+ 4X 1 + x 2 =2 —,1 + k2 2•°y 1y 2= k (X 1 — 1)(x 2 — 1) = k (X 1X 2 — X 1 — X 2 + 1)=2—>—>1ok 2 + 6k+ 12•OM ON = X 1X 2 + y 1y 2=2= 12,解得 k= 3 或 k= o(舍去).1 + k•直线I 的方程为3x — y — 3= o.故圆心(2,3)在直线I上,•|MN|= 2r = 2.B级1.已知圆 M: (x—2)2 + (y — 2)2 = 2,圆 N: x2+ (y— 8)2 = 4o,经过原点的两直线l1,I2满足11丄12,且l1交圆M于不同两点A,B,I2交圆N于不同两点C,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2- 3,于D,记l i的斜率为k.(1)求 k的取值范围;(2)若四边形ABCD为梯形,求k的值.1 解:(1)显然 20,所以可设11的方程为y= kx,则12的方程为y=—只.|2k- 2| 厂依题意得点M到直线l1的距离d1= ------------------ 产 2.A/1 + k3 42整理,得 k — 4k + iv0,解得 2- .3v kv 2+ ,3.①同理,点N到直线12的距离d2= r8k^=2v 2屮0,■\/1 + k2解得-乎kv于②由①②可得2- 3v kv^5.3 2X1 X2 X4 X3 X1 + X2X3 + X4X2 X1 X3 X4 ' X1X2 X3X4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所以X3 + X4=-抚,24k 2X 3X 4=2.将直线12的方程代入圆(2)设 A(x i , y i ), B(x 2, y 2), C(x 3, y 3), D(X 4, y 4).将直线l i 的方程代入圆M 的方程,得(1 + k 2)x 2-4(1 + k)x+ 6= 0,~ .4(1+ k)6所以 x 1 + X 2=2 , X 1X 2=2.1 + k1 + kN 的方程,得(1 + k 2)x 2 + 16kx+ 24k 2 = 0,由四边形ABCD 为梯形可得X = X 6,X 2 X 3所以—+ + 2 = —+ + 2,所以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2 , 「2— 2 ,x— 2)+( y+4)y E — y F k X E— 1 — 3 + k X F— 1 + 3 X E—X F X E — X F —2k+ k X E + X FX E — X F13,故直线EF的斜率所以(1 + k)2= 4,解得k= 1或k= — 3(舍去).故k的值为1.2.(优质试题成都双流中学模拟)已知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点A(1,— 2)的距离与到点B(2,— 4)的距离之比均为*.(1)求曲线C的方程;(2)设点P(1,— 3),过点P作两条相异的直线分别与曲线 C相交于E, F两点,且直线PE和直线PF的倾斜角互补,求线段 EF的最大值.■- i x— 1 + y + 2 2解:⑴设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为Q(x,y),由题意得2整理得x2 + y2= 10,故曲线C(2)由题意知,直线PE和直线PF的斜率存在,且互为相反数,因为P(1,—3),故可设直线PE的方程为y+ 3— k(x— 1),联立方程得节3;" 7 ' 消[x2 + y2— 10,去 y 得(1 + k2)x2— 2k(k+ 3)x+ k2 + 6k— 1— 0,因为 P(1,— 3)在圆上,所以 x— 12 2k + 6k— 1 k — 6k— 1一定是该方程的解,故可得 x E— 2 —,同理可得 X F —厂,所以 k EF1 + k 1 + k7 1为定值一3设直线EF的方程为y——§x+ b,则圆C的圆心(0,0)到直线EF的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所以当b — 0时,线段EF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10. 、基础知识距离d —平生,所以|EF 寸1 + 9 2 10-9b 2 辿 3 v b <10 3,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为r i, r2, d= |O i O2|)二、常用结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①过圆x2 + y2 = r2上一点P(x o, y o)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o x+ y o y= r2.②过圆(x-a)2 + (y- b)2 = r2上一点P(x o, y o)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o — a)(x- a)2+ (y o-b)(y- b) = r .③过圆x2 + y2 =r2外一点M(x o, y o)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 o x+y o y= r2.(2)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1 2 2“、弦心距d、弦长I的一半2及圆的半径r构成一直角三角形,且有r = d + ?1 2考点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考法(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典例]直线I: mx— y+ 1 — m= 0与圆C:x2+ (y— 1)2= 5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确定mx— y+ 1 — m= 0,[解析]法一:由2 2[x +(y-1)= 5,消去 y,整理得(1 + m2)x2— 2m2x+ m2— 5 = 0,因为△= 16m2 + 20>0,所以直线I与圆相交.法二:由题意知,圆心(0,1)到直线I的距离d=<1< , 5,故直线I与寸m2+ 1圆相交.2 2 法三:直线I: mx— y+ 1 — m= 0过定点(1,1),因为点(1,1)在圆x + (y— 1)=5的内部,所以直线I与圆相交.[答案]A[解题技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1)几何法:利用d与r的关系.(2)代数法:联立方程组,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之后利用△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提醒]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考法(二)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典例](1)过点P(2,4)作圆(x— 1)2+ (y— 1)2= 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A.3x+ 4y — 4 = 0B.4x— 3y+ 4 = 0C.x= 2 或 4x— 3y+ 4= 0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D. y=4 或 3x + 4y— 4= 0(2)(优质试题成都摸底)已知圆C: x2 + y2— 2x— 4y+ 1 = 0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I: x+ my+ 1 = 0对称,经过点M(m, m)作圆C的切线,切点为P,则|MP|=[解析](1)当斜率不存在时,x= 2与圆相切;当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为|k — 1 + 4 — 2k| 4y— 4= k(x—2),即 kx— y+4 — 2k= 0,则 ---------------- =1,解得 k= 3,则切线方彳k2+ 1 3程为4x— 3y+ 4= 0,故切线方程为x = 2或4x— 3y + 4 = 0.2 2⑵圆C: x + y — 2x— 4y+ 1= 0的圆心为C(1,2),半径为2.因为圆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I: x+ my+ 1 = 0对称,所以直线l: x+ my+ 1 = 0 过点(1,2),所以 1+ 2m+ 1= 0,解得 m=— 1,所以 |MCf= 13, |MP|= :13-4 = 3.[答案](1)C (2)3考法(三)弦长问题ax+ by+ c= 0 被圆 x2 + y2 = 1 所截[典例]⑴若a2+ b2 = 2C2(CM0),则直线得的弦长为A*D. 2(2)(优质试题海口一中模拟)设直线y=x+ 2a与圆C: x2 + y2— 2ay— 2= 0相交于A,B两点,若AB| = 2 .3,则圆C的面积为( )B. 2nD. 22 n[解析]⑴因为圆心(0,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d= / |C|=刁乩=寸a2 + b2伽誓j=¥,所以-2,因此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弦长的一半就等于 1—全国名校高考数学复习优质学案考点专题汇编(附详解)弦长为2.(2)易知圆C: x8 9 + y2— 2ay-2= 0的圆心为(0, a),半径为-''a2+ 2.圆心(0,lai 2 2a)到直线y= x+ 2a的距离d = ,由直线y= x+ 2a与圆C: x + y — 2ay— 2 = 02相交于A, B两点,|AB|= 2 .3,可得+ 3= a2 + 2,解得a2= 2,故圆C的半径为2,所以圆C的面积为4n故选A.[答案]⑴D (2)A[专题训练]1 •已知圆的方程是x2 + y2= 1,则经过圆上一点皿于,于的切线方程是解析:因为M于,2是圆x2 + y2= 1上的点,所以圆的切线的斜率为一1,则设切线方程为x+ y+ a= 0,所以今+今+ a = 0,得a=—.2,故切线方程为x+ y— 2 = 0.答案:x+ y—. 2= 09 若直线kx— y+ 2= 0与圆x2 + y2— 2x — 3= 0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解析:由题知,圆x2 + y2— 2x— 3 = 0可写成(x— 1)2+ y2 = 4,圆心(1,0)到直|k+ 2| 4线 kx— y+ 2 = 0 的距离 d>2,即,>2,解得 0vkv$.V k2+1 3答案:0,3解析:因为点A, B关于直线I: x+y= 0对称,所以直线y= kx+ 1的斜率k =1,即y=x+ 1.又圆心i— 1, m在直线I: x+ y= 0上,所以m= 2,则圆心的坐标为(—1,1),半径r = 2,所以圆心到直线y=x+ 1的距离d=¥,所以|AB|= 2 ;r2— d2= .6.答案:6考点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典例](优质试题山东高考)已知圆M : x2 + y2— 2ay= 0(a>0)截直线x+y 二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与圆N: (x— 1)2+ (y— 1)2= 1的位置关系是()A •内切B •相交C •外切D •相离x2 + y2— 2ay= 0,[解析]法一:由 x+ y= 0,得两交点为(0,0), (— a, a).•••圆M截直线所得线段长度为2 2,•':;:.、:■:a + — a j = 2\:.2.2 2又 a>0,「a= 2. A圆M 的方程为 x + y — 4y= 0,即 x2+ (y — 2)2 = 4,圆心 M(0,2),半径 r1 = 2.又圆 N: (x— 1)2+ (y— 1)2= 1,圆心 N(1,1),半径匕=1,JMN匸'0— 1 2 + 2— 1 2= 2.•.“一「2= 1, r1 + r2= 3,1<|MN|<3,A两圆相交.法二:由题知圆M : x2+ (y— a)2 = a2(a>0),圆心(0, a)到直线x+y= 0的距离d=;,所以2 a2—;二2 .2,解得a= 2•圆M,圆N的圆心距|MN|=・2, 两圆半径之差为1两圆半径之和为3,故两圆相交.[答案]B[变透练清]1. (优质试题太原模拟)若圆C i: x2 + 1与圆C2: x2 + y— 6x — 8y+ m= 0 外切,则m=()A. 21B. 19C. 9 D . — 11解析:选C 圆C1的圆心为C1(0,0),半径「1 = 1,因为圆C2的方程可化为 (x— 3)2 + (y—4)2= 25— m,所以圆 C2 的圆心为 C2(3,4),半径「2= 25— m(mv 25).从而 C1C2|=」32 + 42= 5•由两圆外切得 |C1C2|=「1 +「2,即卩 1+ 25— m= 5, 解得m= 9,故选C.2.(变结论若本例两圆的方程不变,则两圆的公共弦长为 ______________ .…一“、,、一fx2 + y2— 4y= 0,解析:联立两圆方程 2 2两式相减得,2x— 2y — 1 = 0,[(x—1) + ( y—1) = 1,I—1| y[2因为N(1,1), r = 1,则点N到直线2x — 2y— 1 = 0的距离d= 2一2=広,故公共弦长为2寸1 -乎f =学答案:―4[解题技法]几何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3步骤C. 3 解析:选B(1) 确定两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2) 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距 d,求n +匕,『1 —匕|; ⑶比较d, r 1+ r 2,『1 —呵的大小,写出结论.[课时跟踪检测]1.若直线2x+ y+ a= 0与圆x 2 + y 2 + 2x — 4y= 0相切,则a 的值为()A. ± 5D. ±3圆的方程可化为(x+ 1)2+ (y — 2)2= 5,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有曇=75,即 a= ±5.故选 B.2.与圆C i : x 2 + y 2— 6x+ 4y+ 12= 0, C 2: x 2 + y 2— 14x — 2y+ 14= 0 都相切的直线有 C. 3条 解析:选A两圆分别化为标准形式为 C 1: (x — 3)2 + (y+ 2)2= 1, C 2: (x — 7)2+ (y — 1)2 = 36,则两圆圆心距|C 1C 2|=「7 — 3 2+ [1 —— 2 ]2= 5,等于两圆半 径差,故两圆内切.所以它们只有一条公切线.故选 A. 3.(优质试题 南宁、梧州联考)直线y= kx+ 3被圆(x — 2)2 + (y — 3)2 = 4截得 的弦长为2 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n. 5 nA ・6或石n-nB . — 3或 33. 设直线y= kx+ 1与圆x2 + y2 + 2x— my= 0相交于A, B两点,若点A, B 关于直线I: x+ y= 0对称,则AB| = 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直线与圆综合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常考的知识内容•对它们的研究,既可以从几何的角度来探索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可以从方程角度来解决一些度量问题(如类似阿氏圆一类问题),体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对这类问题的考查,一般会涉及弦长、距离的计算、圆的切线及与点(直 线、圆)的位置关系判定问题等,解答此类问题,注重 圆的特征直角三角形”是关键.同时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还可能会考查轨迹问题(隐形圆)、与直线、圆有关的定点定值及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等次类问题综合性较强,除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有时通过准确作图,充分挖掘几何图形中所 隐含的条件,利用几何知识也能使问题较为简捷地得到解决. 【自主热身、归纳提炼】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x + 2y — 3= 0被圆(x — 2)2+ (y + 1)2= 4截得的弦长为 ____________ 解析圆心为(2 , — 1),半径r = 2.2.若直线3x - 4y -m = 0与圆x 2y 22x -4y - 4=0始终有公共点,则实数是 _________ .解 因为(x+1)2+(y —2)2=1,所以由题意得:3*4沃2-W 1,化简得m — 5兰5即0打10.53. ( 2017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直线ax + y — 2= 0与圆心为 C 的圆(x — 1)2+ (y —a )2= 16相交于A B 两点,且△ 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实数 a 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圆心C (1, a ),半径r =4,因为△ AB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圆心C 到直线AB 的距离d =2j2,即=2屁 ,解得a =-1 .7 a 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点(1,0)为圆心且与直线 mx-y-2m-1=0 ( m R)相切的所有圆中,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____________ .解析 由直线 mx- y — 2m- 1 = 0得n(x — 2) — (y + 1) = 0,故直线过点(2,— 1).当切线与过(1,0),(2,— 1)两点的直线垂直时,圆的半径最大,此时有 r = ,1+ 1= 2,故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 — 1)2+ y 2= 2.5. ( 2017 •苏北四市)已知A,B 是圆C 1: x 2y 2=1上的动点,AB 二门,P 是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 + 2;:; — 1/+ 4—3|m 的取值范围所以弦长为5 ,C2 : (x -3)2■ (y -4)2=1 上的动点,则"P A "PB的取值范围为解析 将问题特殊化,所求问题与两圆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故问题可转化为圆 G : x 2y 2=1与C 2, : (x -5)2 • y 2S'lAfexct 咚wfP 疋岌址=帀孑方厂■豈竽凹詔 当月心r~wy er 4瘩时"二"就匚 朵询呻解那:边L 幾:吐寸邸=0「列劫賣践曲胆叙二A 6=审普[宀s 令X 枇硝护呷. 汕 甲L 禺时也谕节幽即操危呵匙建羸启总叭 呦网 甫缶z 幷狡简推*变式i (动圆)(2017 苏大信息卷)已知直线 I : x 3y ^0 ,圆 C : x 2• y 2-2ax-2ay =1-2a 2(a ・0),/中相应问题,这样易于解决如图,当AB _x 轴,且AB 与点P 位于较近一侧时, 此时, PA PB =2 (5 =7=2X (5+3)=13max2同理,求得P所以PA+PB 的取值范围为[7,13].PB x 2y 2 =1求两圆上的两点间距离的范围) 【典例探究、形成方法】 直线与圆相交中的面积问题 例1 (动直线)动直线y =k (x —、.2)与曲线y = 1 _x 2相交于 A ,B 两点, 得最大值时,k 的值为 ____________ .解析1易得直线y = k (x - . 2)过定点C G. 2, 0),曲线y 二1「X 2表示圆X 2 ■ y 2 = 1的上半圆,1 兀S AOB OA OB sinAOB ,当一 AOB 时,: 2 2O 为坐标原点,当:AOB 的面积取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如图作OH — AB ,在R AB 中,A ^ <:'AO 2 BO 2二空2,则OH ,又在Rt OHC 中,—兀0C = 2,所以 OCH 二;,6小 兀 5兀 贝V k = tan( ) = tan - =6 6xPA PB 取得最小值,或设设AB 的中点为M 3,故答案为3过原点的直线l i与直线|垂直,l i与圆C交于M N两点,则当△ CMN勺面积最大时,圆心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圆C (x—a $ +(y —a 2 =1,直线h:3x —y=0,当CMLCN时,△ CMN勺面积最大,此时C到I i的距离为返,则里g =亚,a=^,圆心C (逅,—).2 ^0 2 2 2 2变式2(动直线+动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3,0)在圆C : x2 y^2m^ -4y 52-28=0内,动直线AB过点P且交圆C于A,B两点,若△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6,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x-m)2• (y - 2)2 = 32,则圆心C(m,2),半径r =4.2 ,1 2S r sin. ACB =16 sin. ACB,当 / ACB= 90°寸S 取最大值16 ,2此时△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 2r =8,则C到AB距离=4,所以4W PC ::: 4、2 ,即4< x (m-3)222 :: 4、2,所以16< (m -3)2 22::32,即12< (m -3)2:: 28 ,解得3 2. 3< m :: 3 2 .7 或3-2.7 :: m< 3 - 2,因为点P(3,0)在圆C : x2 y2「2mx「4y m2-28 = 0 内,所以PC = .(m -3)222::4,2,即(m -3)2:: 28,即一2 . 7 :: m - 3 :: 2. 7 . 定点、定值及恒成立问题例2 (点动---两点间距离变----距离之比不变)从而H =3为常数已知圆C : x 2 y 2 =9,点A(5在x 轴上存在定点B (不同于点都有|A 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 解析 法1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t,0),当P 为圆C 与x 轴左交点 (-3,0)时,当P 为圆C 与x 轴右交点 (3,0)时, 依题意,亡邑色,解得,t2 8 9 下面证明 点B ( -— ,0)对于圆C 上彳 5 设 P(x, y),则 y 2 =9 -x 2 ,/ 丄9\2丄 22c 2PB2 (x ) y y 9-xPB _ 5 PA 2 (x +5)2 +y 2> — PA2 PB|t 3| PA8 ,--5 (舍去), F —点 P ,都有 218 81 x x5 25 ;95 •PB为一常数.PA 9-x 2x 2 10x 25 9 - x 218(5x 17)25__ ______ ?2(5x 17) - 25方法2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t,0),使得空为常数■,则PB 2PA2 2 2 2 2 2 2••• (x -t) +y =h [(x+5) +y ],将 y =9—x 代入得, x 2 _2xt +t 2 +9 _x 2 =^2(x 2 +10x +25 +9 _x 2),即 2(5 2 t)x 34 ^ -t^^0对 X ,[-3,3]恒成立,3452雷心解得3 ■ =5 5或 t -一9 I 5■ =1t 一5 (舍去),9所以存在点B ( ,0)圆C 上任一点P ,5变式1 (线动---弦长变---弦长比值不变) 都有|A 为常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0 : x 2 •=64,圆与圆O 相交,圆心为0,9,0),且圆上的点与圆O 上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21.PB |t 3|A ),满足: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1)求圆01的标准方程;则圆心0( 0,0 )到直线I 1的距离为d 二|3k k 2 1(2)过定点P(a,b)作动直线I 与圆0,圆O i 都相交,且直线I 被圆0,圆O i 截得的弦长分别为d , d i .若d 与d i 的比值总等于同一常数 ,,求点P 的坐标及■的值.解析(1)由题设得圆0的半径为4,所以圆0的标准方程为(X — 9)2+ y 2= 16.(2)当直线I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I 为y — b = k (x — a ),即y — kx + ka — b = 0.| ka — b || — 9k + ka — b | 则O 0到直线I 的距离分别为h = , h 1 =一尹+k 一,从而 2 2 2d( ka — b )(— 9k由 d 1=入 得 64 — —1 + k 2 —=灯16—1 + k2 ],整理得[64 — a 2—16??+ f (a — 9)2] k 2+ 2b [a —才(a — 9)] k + 64 — b 2—才(16 — b 2) = 0.由题意,上式对于任意实数 k 恒成立,所以64 — a 2— 16 ?+ ?(a — 9)2= 0,2b [a —?(a — 9)] = 0, 64 — b 2— ?(16 — b 2) = 0, 由 2b [a — ?(a — 9)] = 0, 得 b = 0 或 a — ?(a — 9) = 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如果b = 0,则64 — 16?= 0,解得?= 2(舍去负值).从而a = 6或18. 所以?= 2,点 P (6 , 0)或 R18 ,0).a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如杲a —入(a — 9) = 0,显然a = 9不满足,从而 ? = a 一9, 所以 3a 2— 43a + 192= 0.2 . _但△= 43 — 4X 3X192 = — 455<0,因此该方程无实数根,舍去.当点P 的坐标为(6 , 0)时,若直线I 的斜率不存在,此时 d = 4 7, d 1= 2 7 , d所以d 1= 2,也满足.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 2,点P 有2个,坐标分别为(6 , 0)和(18 , 0).变式2 (点动---圆动---圆过定点) 已知圆0的方程为x 2y 2=1,直线丨1过点A (3,0),且与圆0相切.(1) 求直线I 1的方程;(2) 设圆0与x 轴交与P, Q 两点,M 是圆0上异于P, Q 的任意一点,过点A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为 I 2,直线PM 交直线I 2于点P ,直线Qh 交直线I 2于点Q.求证:以P Q 为直径的圆C 总过定点, 并求出定点坐标.解析(1 )因为直线11过点A (3,0),且与圆0 x 2+y 2=1相切,设直线11的方程为y =k (x -3),即kx - y -3 k =0,(ka — b ) 2 /(— 9k + ka —b )d = 2 64 — 1 + k 2, d = 2 16 — 1 + k 21 + k 2(2)对于圆方程x2+y2=1,令y=0,得x=±1,即R-1,0) , Q1,O),又直线I 2过点A且与x轴垂直,所以直线丨2方程为x =3,设Ms, t),则直线PM方程为y二丄(x・1).s+1+x =34t 2t解方程组t ,得P(3,旦)同理可得,Q(3,旦).y=——(x+1) ' 's+1 s—1L s +1‘ ’4t 2t所以以PQ为直径的圆C的方程为(x-3)(x -3) • (y - ——)(y- ——)=0, s + 1 s—1又s2 t2=1,所以整理得x2 y2 -6x・1 •牛2 y =0,右圆C经过疋点,只需令y=0,从而有x -6x川1 =0 ,解得x = 3 士2丿2 ,所以,圆C总经过定点坐标为(3_2.、2,0).变式3 (线动---数量积定)如图,已知以点A(-1 , 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I仁x+2y+7=0相切.过点B(-2, 0)的动直线I与圆A相交于M N两点,Q是MN勺中点,直线I与I 1相交于点P. BQ BP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其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所以BQ BP=(BA AQ) BP=BA BP AQ BP = BA BP.5当直线I与x轴垂直时,得P(-2 , ).2则BP=(0,-寸),又BA=(1,2),所以BQ BP ="BA BP =-5.当直线I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I的方程为y=k(x+2).所以直线11的方程为y = —2(x-3).-4解析因为AQL BP,所以AQ BP=0,由 y =k(x 2),X 2y 7 =0,解得P( Vk —7 -5k )1 2k i 2k )所以BP =(-5 -5k1 2k‘1 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