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粉针剂工艺

合集下载

关于冻干粉针工艺流程

关于冻干粉针工艺流程

关于冻⼲粉针⼯艺流程
关于冻⼲粉针⼯艺流程,主要⼯艺流程:分装好药液的安瓿或西林瓶→预冻→升华⼲燥→再⼲燥预冻:预冻是恒压降温的过程。

升华⼲燥:冷冻⼲燥的主要过程,升华的条件:1、保证冰不熔化2、冰周围的⽔蒸⽓压低于饱和蒸汽压(有两种⽅法:⼀次升华法和反复冷冻升华法)
再⼲燥:升华完成后,物料内留下许多空⽳,单物料的机制内还留有残余的未冻结⽔分10%左右,温度继续升⾼⾄0℃或室温,并保持⼀段时间,可使升华的⽔蒸⽓或残留⽔分被抽尽。

在⼲燥可保证冻⼲制品含⽔量注意事项:
1、含⽔量偏⾼
装⼊容器的药液过厚,升华⼲燥过剩中供热不⾜,冷凝器温度偏⾼或真空度不够,均可能导致含⽔量偏⾼。

可采⽤旋转冷冻机及其他相应的⽅法解决。

2、喷瓶
如果供热太快,受热不均匀或预冻不完全,则易在升华过程中使制品部分液化,在真空减压条件下产⽣喷瓶。

为防⽌喷瓶,必须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同时加热升华,温度不宜超过共熔点。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
⼀些黏稠的药液由于结构过于致密,在冻⼲过程中内部⽔分逸出不完全,冻⼲结束后,制品会因潮解⽽萎缩。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可在处⽅中加⼊适量的⽢露醇、氯化钠等填充剂,并采取反复预冻法,以改善制品的通⽓性,产品外观即可得到改善。

冻干粉针工艺

冻干粉针工艺

冻干粉针工艺冻干粉针是将药品的无菌溶液快速冻结到零下40度左右,然后在真空条件下,慢慢加热,使溶液的水分升华,同时保持冻结状态无菌粉注射剂。

其常见的生产工艺是:先将药物按水针剂标准制成药液,在百级状态下经过滤、超滤除去杂质和细菌,无菌分装入瓶半加塞,装入冻干机迅速冷冻至零下40度左右使药液成固态,在此状态下抽极限真空(<0.009Pa)将水分升华排出,药物有序结晶干燥成膨松晶体,升华完成后在真空状态下自动加塞,则无菌、真空、含水量<0.01%的晶态冻干粉针就生产成了。

因而在贮藏上一般的冻干粉针无需冷藏,常温保存即可。

冻干粉针与一般粉针和水针剂比稳定性好:因为冻干粉针是在真中试冻干机Pilot2-4L博医康空状态下制成和保存的,真空状态几乎无氧气,药品不会被氧化;冻干粉针含水量极低(<0.01%),不会被水解;冻干粉针制作过程严格无菌(达百级标准),不会被污染,所以2冻干粉针稳定性好。

冻干粉针也比一般粉针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这是因为冻干粉针特殊的生产工艺使药品均匀分散在由壳聚糖等冻干形成的冰架内,此结构扩大了药物的表面积,使得药物在单位时间内能接触到更多病菌,从而具有速效功能。

壳聚糖形成的特殊冰架结构可使药品呈纳米状态存在于一个个微囊中,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位释放出来,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冻干粉针的高科技体现在:冻干粉针除真空、无菌、含水量极低、制作过程速冻.升华等科技含量较高外,还有其以下高科技含量:(1)可使药物微囊化或形成脂质体:通过筛选冻干载体、调整冰架形状和微孔大小,可使药物微囊化或形成脂质体,通过筛选不同的微囊和脂质体,可使药物达到速效、靶向或控制释放作用。

(2)通过调整载体和冻干工艺,可使两种药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复合成复盐,后者可使两种药物同时抵达病灶,发挥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抗菌药物的杀菌效能。

且复盐使药物稳定性增强。

之所以把药物制成冻干粉针原因在于:(1)有些药物稳定性差,或见水很容易分解,不能作成普通粉针或水针,只有作成冻干粉针才能很好发挥药效。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Freeze-drying Powder Injection Process。

Freeze-dry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o produce powder injection drugs. The proces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pre-treatment, freezing, primary drying, secondary drying, and packaging. Each step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Pre-treatment:Before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 the drug solution needs to be pre-treated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adjust the pH value. The solution is filtered through a sterile filter to remove any bacteria or particles. Then, the pH value is adjusted to ensure the drug's stability during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Freezing:After pre-treatment, the drug solution is filled into vials or ampoules and then quickly frozen at a low temperature. The freez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ensure the formation of a uniform ice crystal structure. The uniform ice crystal structure can prevent damage to the drug molecules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Primary Drying:The primary drying process involves sublimation, where the frozen water in the drug solution changes from a solid to a gas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liquid phase. The process is conducted under a low-pressure environment and a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primary drying process can take several hours to several days, depending on the drug'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quipment used.Secondary Drying:After the primary drying process, the drug productstill contains some residual moisture. The secondary dryingprocess is designed to remove the remaining moisture and improve the drug's stability.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are adjusted to ensure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moisture without damaging the drug molecules. The secondary drying process can take several hours to several days, depending on the drug'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quipment used.Packaging:After the secondary drying process, the drug product is sealed in vials or ampoules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The packag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ensure the drug's quality and stability dur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In conclusion, the freeze-drying powder injection process is a complex and delicate process that requires strict control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ime. The process can produce high-quality and stable powderinjection drugs with a long shelf life.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depend on each step of the process, from pre-treatment to packaging. Therefore, it isessential to follow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conduct rigorous quality control throughout the process.。

冻干粉针剂冻干工艺研究经验汇总

冻干粉针剂冻干工艺研究经验汇总

一、冷冻干燥过程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制品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将水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干燥制品的水汽凝结器)空度下,使冰升华为水蒸气。

再用真空系统的冷凝器(、二次干燥(解吸干燥)和密封保技术。

该过程主要可分为:制品准备、预冻、一次干燥(升华干燥)存五个步骤。

1 产品预冻制品的玻璃化1.1玻璃化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凡是成功的低温保存,细胞的水均以玻璃态的分子玻璃化是指物质以非晶态形式存在的一种状态,其粘度极大,形式被固化,在胞不出现晶态的冰。

故在这种结构中分子运动和分子变性反应非的能动性几乎为零,由于这种非晶体结构的扩散系数很低,常微弱,不利的化学反应能够被抑制,从而提高被保存物质的稳定性。

玻璃化的获得。

在产品预冻时,只要降温速率足够快,且达到足够低的温度,大部分材料都能从指“足够快”的意思是在降温过程中迅速通过结晶区而不发生晶化,“足够低”液体过冷到玻璃态固体。

Tg 以下。

的是必须把温度降到玻璃化转变温度第一步是以一般速对于具有一定初始浓度的细菌制品,其预冻过程一般通过“两步法”来完成。

第胞溶液的浓度逐渐提高;,让细胞外的溶液中产生冰,率进行降温细胞的水分通过细胞膜渗向胞外,,以实现胞溶液的玻璃化。

此法又称“部分玻璃化法”。

二步是以较高速率进行降温点后将开BA当初始浓度为A的溶液(点)从室温开始冷却时,随着温度的下降,溶液过冷到冰晶周围溶液将沿着平衡的熔融线不断析出冰晶,始析出冰,结晶潜热的释放又使溶液局部温度升高。

(D的交点(Ta)与玻璃化转变曲线(Tg)剩余的未冻溶液随温度下降,浓度不断升高,一直下降到熔融线,此时的溶液达到最大冻结浓缩状,浓度较高,)时,溶液中剩余的水分将不再结晶(称为不可冻水点) 以非晶态的形式包围在冰晶周围,形成镶嵌着冰晶的玻璃体。

降温速率与预冻温度1.2其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降形状和成品最初晶格及其微孔的特性,预冻速度决定了制品体积大小、1℃左右。

冻干粉针车间工艺设计探讨

冻干粉针车间工艺设计探讨

1概述冻干粉针剂是将药物的灭菌水溶液无菌灌装后,进行冷冻干燥而制成的注射用粉末。

其制剂工艺特点:①对制剂的无菌要求非常高;②药物中的溶剂是在低温(-50℃~30℃)低压(6~10Pa)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升华为气态而除去的。

由于冻干粉针剂含水量低,干燥又在低温真空中进行,故不易被氧化,有利于药品的长期贮存,特别适用于性质不稳定,不耐热等药物的生产制备。

但是该生产工艺对无菌条件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硬件设施和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严格控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污染可能,确保产品的无菌要求。

通过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积累和对GMP的不断学习,针对冻干粉针车间的工艺设计,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2工艺布局厂房是药品生产的根本条件,在GMP认证检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WHO的GMP对厂房要求的原则是:厂房选址、设计、施工、改造和保养适合生产操作。

其布局及设计必须以降低差错的危险性和能有效地清洁和保养为目标,为的是避免交又污染。

避免对产品质量有任何不良影响。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以下简称GMP)第九条明确指出:“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这就要求厂房工艺布局按生产过程和操作程序,做到物顺其流,人行其畅。

既物料按生产流程顺序,以最短的路线传递,避免往返交叉。

工作人员上岗路线尽量短,不穿岗,避免迂回曲折。

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工艺布局不当不仅会导致操作不便,人流物流混乱,造成差错、污染,也不利于设备的安装、清洗、维护、检修,而巨影响净化空调的气流组织,增加能源消耗和建设成本。

3设备选型与布置GMP第四章对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为了保证药品质量,更好地执行GMP,在设备选型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设备要符合药品生产和工艺要求。

结构简单、表面光洁,便于操作和维护保养。

(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面应选用不与药品反应、不释出微粒、不吸附物料的材质。

冻干粉针剂工艺

冻干粉针剂工艺

冻干粉针剂的工艺流程图及环境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入 库冻干粉针剂认证检查的要点冻干粉针剂指在低温真空的环境下先将配制好的药液预冻然后升华干燥成粉末状态的一种制剂。

根据药品新版GMP原则要求,结合冻干粉针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冻干粉针剂GMP检查要点,旨在督查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实际运行状态。

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

1、机构与人员a)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均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并履行其职责。

b)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c)质量检验、生产、维修保养、清洁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2、厂房设施的管理要点及检查重点a)洁净区: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生产厂房洁净度级别的要求是: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应在10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稀配、滤过、灌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等操作应在1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物料、中间品应经过物流缓冲间或传递柜进、出洁净区。

称量配料间如产尘应与洁净走廊呈相对负压,必要时设捕尘设施。

中国药典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应在100级或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区内进行,并与生产区分开。

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无菌检查用的实验室和空气净化系统最好彼此分开,以尽可能减少对无菌检查的干扰。

b)空气净化系统应能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级别、温湿度、压差等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经过验证。

初效、中效过滤器应明确清洗/更换周期,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检测其完整性,如有泄漏或阻塞应及时更换。

空气净化系统应每天24小时运行,停用后再次运行应进行清洁、消毒并经过再验证,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始生产。

c)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辅助设施这些气体因与产品直接接触,不得对产品带来污染。

冻干粉针剂工艺规程详解

冻干粉针剂工艺规程详解

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课程: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工艺流程图及环境区域划分2.生产处方及其依据3.生产工艺及操作程序4.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5.技经指标与消耗定额6.劳动定员7.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和工艺卫生8.物料平衡1.粉针剂工艺流程图及环境区域划分图例:100 000级区 10 000级区 * 局部百级2.产品介绍注射用青霉素钠,英文名:Benzylpen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

主要成份为青霉素钠,其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理作用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于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及螺旋体、放线菌等。

青霉素内服后在胃酸中大部分灭活,一般剂量达不到有效血浓度。

其钠盐肌肉注射后吸收迅速,约0.5h达血药浓度,对多数敏感菌的有效血浓度可维持6~8h。

青霉素在血中约有50%以上(马为52~54%)与血浆蛋白结合。

在血中未结合的和游离的青霉素能通过被动扩散分布于组织、体液中,但不易透入眼、骨组织、脑脊液和浓肿腔中,易透入有炎症的组织。

青霉素约50~75%自肾脏排出,尿中浓度也很高。

丙磺舒、磺胺药、阿司匹林等可提高其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

本品为抗生素类药。

主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亦可用于放线菌及钩端螺旋体等的感染。

2.1产品规格注射青霉素钠(0.3、0.5g、0.6g、)2.2产品剂型、规格和批量3.生产工艺及操作程序3.1生产场所和设备3.1.1主要操作间的位置和要求3.1.2主工生产设备型号和编号3.2关键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和清洁规程3.3生产步骤3.3.1原料的准备工作:在无菌分装操作前一天,xxxx无菌原料经物料员凭批生产指令从仓库领取后,在缓冲间擦拭干净,由物料员和QA检查员依据领料核料单审核原料名称,规格,批号、重量,是否有检验合格证等,审核合格后,由车间生产人员用消毒液揩擦桶外壁后,放到物料传递间原料经净化后传入万级B区,第二天方可经传递窗紫外灯照射30分钟后传入万级A区。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工艺流程》
冻干粉针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它可以延长药物的保存时间并方便患者使用。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药物原料,以及辅料如稳定剂、缓冲剂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筛选,确保其符合制剂要求。

2. 溶液调制:将药物原料和辅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加入溶剂中,并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混合溶液。

3. 过滤消毒:对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确保制剂的纯净度和无菌性。

4. 注射制剂:将过滤后的溶液充入注射器中,并根据计量要求进行分装,确保每支注射器中的药物量准确无误。

5. 冷冻干燥: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置于冷冻干燥设备中,通过冷凝、真空等技术将其中的水分逐渐去除,直至形成干燥的粉末。

6. 包装贮藏:将冻干粉装入密封的药品包装中,并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储存,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冻干粉针剂可以在保持药物活性的同时,
保持较长的有效期限,方便患者使用。

同时,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能够保证冻干粉针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干粉针剂的工艺流程图及环境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入 库冻干粉针剂认证检查的要点冻干粉针剂指在低温真空的环境下先将配制好的药液预冻然后升华干燥成粉末状态的一种制剂。

根据药品新版GMP原则要求,结合冻干粉针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冻干粉针剂GMP检查要点,旨在督查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实际运行状态。

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

1、机构与人员a)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均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并履行其职责。

b)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c)质量检验、生产、维修保养、清洁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2、厂房设施的管理要点及检查重点a)洁净区: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生产厂房洁净度级别的要求是: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应在10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稀配、滤过、灌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等操作应在1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物料、中间品应经过物流缓冲间或传递柜进、出洁净区。

称量配料间如产尘应与洁净走廊呈相对负压,必要时设捕尘设施。

中国药典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应在100级或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区内进行,并与生产区分开。

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无菌检查用的实验室和空气净化系统最好彼此分开,以尽可能减少对无菌检查的干扰。

b)空气净化系统应能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级别、温湿度、压差等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经过验证。

初效、中效过滤器应明确清洗/更换周期,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检测其完整性,如有泄漏或阻塞应及时更换。

空气净化系统应每天24小时运行,停用后再次运行应进行清洁、消毒并经过再验证,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始生产。

c)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辅助设施这些气体因与产品直接接触,不得对产品带来污染。

应对系统进行验证。

PQ测试项目包括洁净度级别、含水量、含油量等。

d)注射用水(WFI)系统以纯化水为原水,经多效蒸馏制得。

制水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量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制备和分配系统材质应无毒、耐腐蚀,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和盲管;储罐应密闭,并安装有经完整性检查合格的无菌级别的疏水性过滤器,设有保温装置;管道通过卡箍连接,有一定的倾斜度,最低位出水,阀门用隔膜阀而不是球阀;注射用水的储存应采用80o C以上保温或65o C以上保温循环,应有温度控制和指示装置;设有必要的取样口包括注射用水储罐的入水口、总出水口和总回水口,并便于取样;储罐、增压泵、管道可以排空便于清洁、消毒或灭菌。

e)纯蒸汽系统纯蒸汽通常用于与产品接触物品的灭菌及产品的最终灭菌,质量应符合要求,纯蒸汽系统应经过验证并定期监测。

3、设备a)配制系统称量用秤的精度应符合物料的称量要求,并定期校验,贴有合格标志。

配制罐体积应与生产批量相匹配,材质应符合要求,禁用铁类容器或露铁搪瓷桶,配有搅拌、降温等装置,可定容。

配制罐宜自带称量系统或液位电极、或液位标尺,如采用玻璃液位管应能拆卸,以便清洗。

因配制需要在低于30℃、 CO2饱和的注射用水溶解原辅料,应有有效的控温装置,CO2输送管道终端应连有0.45 μm或精度更高的疏水性过滤器。

配有粗滤所需要的0.45μm 过滤器。

配有终端过滤所需要的2个0.22μm过滤器及过滤器完整性测试设备。

过滤器的安装应符合工艺要求,一个0.22μm的过滤器应可能接近灌封机(欧盟无菌药品附录要求),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过滤器材质应不得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应有验证数据支持)。

反复使用的过滤芯应灭菌干燥后保存,并规定有灭菌有效期和使用次数。

配制系统宜采用密闭系统,并配有自动清洗、消毒或灭菌装置。

管道通过卡箍连接,使用结束应能排空。

b)洗瓶与灭菌洗瓶机:应安装在100000级洁净区。

洗安瓿能力应能满足工艺需要,洗净后安瓿的清洁度符合要求。

隧道烘箱:应安装在100000级洁净区,分为预热、高温、冷却三个部分,应有温度记录装置,应有传送速度显示仪,温度控制仪与温度记录装置应分开。

传送带不得穿越十万级与万级区域,应分段。

定期检测隧道烘箱内洁净度和风速,如:尘埃粒子、沉降菌等数据。

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或根据两端压差的变化情况进行更换,更换后应进行检漏试验。

c)液体半加塞灌装机组联动线灌封系统:应安装在10000级洁净区,能有效控制装量,灌装过程中药液无溅壁现象,安瓿封口完好。

灌装头、灌装管道等灌装器具应按规定的程序清洁、消毒或灭菌。

灌封速度,达到产量要求。

灌装量准确性,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以容积法检查,装量误差≤2.5%半加胶塞正确成功率≥99%(对半加塞正确性检查用目测法,认可标准是无压斜和涤槽胶塞槽外露);胶塞定向失误率≤3‰,缺瓶不灌装动作完成率100%,工作时的挤瓶破损率<1‰。

灌封后的澄明度测试,灌封后的澄明度≥96%;灌封时的不溶性粒子的测试,应符合中国药典中。

控制与显示关键参数的仪表如:温度、传送速度应经过定期校验,并贴有合格校验标签。

d)文件每台主要设备都应建立设备使用标准操作程序(SOP)、清洁、消毒或灭菌标准操作程序、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使用记录和设备档案。

4、物料的管理要点及检查重点a)物料的采购应由具有产品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从企业质量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

内包装材料为低硼硅玻璃安瓿,应符合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标准号: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332002。

b)原辅料的检验、贮存及分发物料应保存于企业规定的适宜的环境中并有明确的标识,质控部门应按批取样、检验、签发。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样品应按企业内控标准进行检验。

原辅料应经质量部门签发后在有效期内使用。

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用于生产。

c)包装材料低硼硅玻璃安瓿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应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校对无误后印制、发放、使用。

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

d)不合格品不合格物料、产品应专区存放,应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有记录。

对不合格产品应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退回产品、收回产品应按相关程序处理并作适当记录。

5、验证的管理要点及检查重点a)HVAC系统及洁净室的验证新车间应进行前验证,包括IQ、OQ和PQ,车间运行一定时间或停止运行后再次使用前应进行再验证。

验证测试项目应重点检查洁净度级别(尘埃粒子、微生物)、高效过滤器完整性(DOP)、压差、温、湿度(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局部100级区的气流流型、洁净室的清洁及消毒措施等。

b)压缩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辅助系统的验证新系统应进行前验证,包括IQ、OQ和PQ,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后应进行再验证。

气体储存及分配系统材质应无毒,并设终端过滤器。

验证测试项目应包括洁净度级别(尘埃粒子、微生物)、含水量、含油量等。

c)注射用水系统的验证新的注射用水系统应进行前验证,包括IQ、OQ和PQ。

注射用水储罐和分配系统选用材质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了死角、盲管,储罐应安装有疏水性过滤器,储罐和管道应能排空,注射用水及分配系统的保温效果应能达到设计要求(80o C以上保温或65o C以上保温循环)。

注射用水质量应不低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注射用水质量标准,验证测试时间应不少于3周,并应监测季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企业应根据验证结果规定注射用水系统的清洗、灭菌周期。

企业应制定注射用水系统监测计划,包括对微生物、内毒素、理化指标,并按计划对水质进行监测并有完整记录,鼓励企业做趋势分析、年度回顾。

d)液体半加塞灌装机组的验证新系统应进行前验证,包括IQ、OQ和PQ,系统运行一定时间后应进行再验证。

洗瓶机清洗安瓿后的洁净程度(清洗后往安瓿中加入注射用水,振摇后检查澄明度和不溶性颗粒)。

隧道烘箱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和隧道烘箱内洁净度级别、隧道烘箱空载热分布、负载热穿透试验以及微生物挑战试验。

灌装机装量准确性、灌装后安瓿熔封效果等。

e)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对热稳定的产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无菌保证水平(SAL)应≤10-12,热稳定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一般不低于8分钟,此情况下,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在注射液生产中,产品的最终灭菌和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如过滤器的灭菌等采用湿热灭菌。

该产品最终灭菌的工艺参数为121°C 20分钟。

进行灭菌验证时,被灭菌物品的数量和装载方式、灭菌温度和时间或F0必须在验证方案中明确规定,至少进行3次空载热分布试验,每种装载方式都至少进行3次负载热穿透试验,并选用合适的生物指示剂。

空载热分布试验和负载热穿透试验至少用12个热电偶,应有热电偶分布示意图,热电偶在每次使用前后均应进行校正。

121°C蒸汽灭菌通常选用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

验证过程中应考虑灭菌参数的上限和下限,保证灭菌效果和产品质量。

f)工艺验证工艺验证应在洁净室系统、压缩空气及氮气系统、工艺用水系统、热力灭菌系统、检测方法等验证合格且人员经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后进行。

应连续3批产品验证合格。

验证的批量应与工艺规程规定的相同,关键工艺控制参数如配制工序中的pH值、温度、搅拌时间、隧道烘箱灭菌温度及安瓿输送带速度、灌装工序中的装量、最终灭菌的温度及时间等是应在工艺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

采集的用于检验的样品应足够,能反映整批产品的质量。

如检查安瓿是否清洗干净时,应在清洗安瓿的前、中、后期取样对安瓿的洁净度进行检查;检查装量时,应在灌装的前、中、后期采集了足够的样品并分别进行检验;成品应按灭菌柜次取样并分别作无菌试验等。

工艺验证应包括最差条件,如从配制到灌装或灭菌的时间间隔要求、灌装期间进入灌装间人员的数量、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必要的检修等。

灌装期间应对灌装间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应作为产品放行审核的一部分。

变更控制和偏差管理应符合规定,对出现的偏差应进行了调查和记录等。

g)清洁验证不同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产品不稳定生成了降解产物,或清洁过程引入了外来物质如清洁剂等,应进行清洁验证。

清洁验证是对某一具体的清洁程序进行验证。

重点检查清洁程序的可操作性、清洁过程中是否引入了外来物质、允许残留量计算的依据、化学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否考虑了所有共用设备、管道中的残留等。

清洁验证判断标准应包括目测、漂洗液取样检验和棉签擦拭取样检验。

棉签擦拭取样检验应做回收率试验作为取样、检测方法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