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第一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规模由小入大,由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 意相结合。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 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 “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 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三)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奠定于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皇家气派已经形成。园林规模宏大,反映在园 林总体布局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三)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和其他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② 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 低于15% ③ 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30米 ④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及形式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1、综合规划,统一安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点、线、面结合 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公园、花园、广场绿地呈块形分布。 2、带状绿地布局:围绕全市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环状绿地交织绿地网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 控制线。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一)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 佳环境系统。
(二)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 (三)内容:
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最早的园林形式囿,里面主要建筑为台,雏形是囿与台的结合。囿起源于狩 猎,兼有游的功能。台可以观天象,赏风景。
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皇家园林——西汉建章宫,开创 “一池三山”的皇家园林模式。
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
诸侯狩猎游乐。周文王“灵囿”
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 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二)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3、锲形绿地布局:通过林荫道、公园、广场的联系,由市郊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
绿地,使郊区到市内形成放射状绿地。
4、混合式绿地布局:前几种绿地系统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点、 线、面结合,使全市绿地呈网状布置组成较完整的体系。、
第三节 中、外园林发展状况
一、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
发展阶段: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成熟后期——新兴期 (一)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 绿地,如: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儿童公园、动 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园)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净化空气、净化水体、杀菌作用、调节湿度、调节温度、通风、 防风、减低噪音 (二)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休闲、保健场所、文化教育园地 (三)经济效益: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 绿地。 主要包括: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的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 较大的绿地,如: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 *100%(乔木下的灌木投影面积、草坪面积不得计入在内)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现状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 覆盖率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2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 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
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 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公园最大游人量:在游览旺季的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公园中游览活动的总人数。 公园服务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城市绿地: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型沿街绿化用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2、生产绿地: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3、防护绿地:改善城市自然条件而设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污染环境、 卫生条件、通风或防沙,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 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绿 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 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5、其他绿地: 三、城市园林绿地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是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