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
火神派理论要点和现实意义

• “今人亦有知得此方(指四逆汤)者,信
之不真,认之不定,即用四逆汤,而又加 以参、归、熟地,羁绊附子回阳之力,亦 不见效。病家等毙,医生束手,自以为用 药无差,不知用药之未当甚矣”《医理真 传卷四》)。
15
• 郑氏所谓“甘温固元,是姜、附、草,不
是参、芪、术,学者不可不知也”(《医 法圆通卷二》),可谓一针见血。
用独树一帜,积累了十分独特而丰富的经验,这 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本人将其归纳为两句通俗 的话:万物生长靠太阳,百药之长数附子。广义 上讲,一个医家如果推重阳气,广泛应用附子, 就可以归之于火神派,当然这点, • 其一是阳主阴从; • 其二是独重肾阳。
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 哉? ”
31
• 其二. 全面认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 • 李中梓所论:“子和一生岂无补剂成功?
立斋一生宁无攻剂获效?但著书立言则不 及之耳。”我们着重推介火神心法,对其 他方面的经验不作过多介绍,绝不意味着 没有,事实上,火神派对阴虚、火热等阳 证的辨治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也颇有 特色,郑钦安将其与阴证是对等论述的, 看看《医理真传》就知道了。
18
• 切不可为这些反应所迷惑而中断治疗,或
改投清凉,误入歧途。初用附子者,必须 要过这一关。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不会 用附子。郑钦安关于服用附子的反应鼓励 我们守定真情,坚持既定方案,“切不可 清润”。
19
三、 详辨阴火,精深独到,是火神派最 精华的部分。
• 单纯的阴证辨认并不难,“阳虚辨诀”指示得非常明确。
32
• 事实上,大多数名医确实都以某一方面的
独到特色而闻名的,象北京四大名医、沪 上十大名医都有一手自己的特长,老百姓 都能说出来,如同京剧四大名旦那样各领 风骚。
当今火神派名医录

当今火神派名医录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1824~1911)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用附子而著称,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
火神派名医(个别名医后附有简评:以免名医简介误导患者;个别名医是经方派但与火神派理念相近关系密切一起收录)------------------------------------------------------张存悌: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或: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男,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
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
从医30年,以经典为本,擅用经方,对内、妇、儿、皮肤等科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一直钻研、阐扬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火神派温阳九法》等书,系统揭示、总结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开设网上“中医火神派”论坛,擅用附子治疗疑难重症,人誉“关东火神”。
发表论文、医话200余篇,出版有《欣赏中医》、《品读名医》等专著20部。
-------------------------------------------------------------------傅文录: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电话:136********傅文录(1960年~)副主任医师,任职于河南省平與县人民医院(463400),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自2004年起涉猎火神派学术思想之后,从理论上研究郑钦安阴阳至理学术精髓,临床上推崇阴阳辨病脉证(症)之方法,擅长应用扶阳药治疗疑难杂症多有奇效。
曾先后出版火神派系列著作8部,受到众多人关注与学习。
临床上应用附子与配伍方法,多有体验与收获。
--------------------------------------------------------------------------------刘力红门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座诊。
火神派郑钦安思想总结

火神派郑钦安思想总结郑钦安是中国火神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对于火神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郑钦安的思想核心是“火神”观念,这个观念主张以火为主体,尊重火的力量和智慧,追求燃烧与创新的精神。
首先,在郑钦安的思想中,火被视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纽带之一。
火具有独特的能量和力量,它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同时也能够提供温暖和照明。
郑钦安认为,人类应当尊重火的价值与作用,珍惜与火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对待的人火关系。
火神派强调火的神圣性,认为人类与火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崇敬和平等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在郑钦安的思想中,火神被视作一种智慧的象征。
火的燃烧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转化过程,具有创造和革新的力量。
火神派主张人们要像火一样,勇于探索和创新。
郑钦安认为,只有通过探索和创新才能实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完美统一,并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强调人们应该放开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拥抱新的思想和方法,推动社会与时代的进步。
另外,在郑钦安的思想中,他对于心灵的探索和修炼也给予了重要的关注。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修炼心灵,提升个体的内在境界和情感世界。
在火神派的修炼中,心灵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它代表着个体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郑钦安认为,只有通过修炼心灵,个体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进而达到人性与火性的统一。
最后,在郑钦安的思想中,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助。
他认为,人类是一个庞大的整体,每个个体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关注整体的利益和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
火神派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团结和合作。
在火神派的思想中,互助和合作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整个火神派向前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郑钦安的思想对于火神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火神观念主张以火为主体,追求燃烧与创新的精神;他强调人与火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与崇敬的关系;他主张人们要像火一样勇于探索和创新;他对于心灵的探索和修炼给予了重要的关注;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助。
火神派思想总结

火神派思想总结火神派思想总结火神派思想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主张个人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火神派思想强调自由、平等、尊重和创造力,旨在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下面将对火神派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火神派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火神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受限于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
在火神派思想中,个人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人们应该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个人的自由付出相应的努力。
同时,火神派主张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火神派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使人们在平等的起跑线上竞争和发展。
其次,火神派思想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火神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并且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火神派主张多元化和包容性,认为社会应该接纳不同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火神派思想不鼓励歧视和偏见,强调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理解。
火神派思想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通过互相尊重和支持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火神派思想强调创造力和创新。
火神派认为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被鼓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火神派主张开放思维和不拘一格,鼓励人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不怕失败。
火神派思想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人类才能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火神派思想注重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发展。
火神派认为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关联的,个人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支持。
火神派主张个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社会也应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机会和条件。
火神派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
总而言之,火神派思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体系,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尊重,倡导创造力和创新,关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发展。
火神派思想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努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火神派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一种值得倡导和推崇的思想体系。
火神派

火神派简介中医是用来干什么的?别费话是用来看病的!看病最重要的是什么,疗效!!火神派就是一个有很高疗效的中医流派!请大家看一个医案。
蒋某,口糜,满口生白疮,容易疲乏,特别怕冷。
先用炮姜加甘草汤加桔梗,无不良反应,继以附子理中汤4剂,最后用潜阳丹四剂而愈。
虽食煎炒辛辣食物,亦未复发。
“以后用此方治愈此类病症,数十例”评析:在《医法圆通卷一》中,郑氏说到··口糜者,满口生白疮,系胃火旺也。
”对于口糜,西医学称之为口腔溃疡者,“亦非仅由胃火所致,有因虚火上浮引起的”“唐氏举自己的案例证明,并用此法治愈这类患者数十人”可见此类患者并不少见。
郑氏一向强调,头面五官各症,常存阴火概念。
关于本案所用前后3方,为唐氏治疗虚阳上浮,治疗五官诸症诸症如咽炎,喉炎等用药常规套路。
其中首选炮姜甘草加桔梗,具有一定的试探意义,若无不良反应或不加重,即考虑用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进取。
节选张存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郑钦安火神派是由清代末年四川名医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
阴阳阴阳为纲辨认万病阳气火神派已扶阳学说为理论,注重阳气。
附子临床上以擅用附子而著称。
重要传人卢门三代(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云南吴佩衡(其子吴容祖),上海祝味菊,唐步琪,李可,刘力红。
《医理真传》火神派奠基之作火神派完全可以登堂入室,可以说是中医的正统!火神派基本学术观点1.阴阳为纲判分万病。
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认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
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内经)“余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上下诸证,不问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火神派就是用附子?”这么理解就错了,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火神!

“火神派就是用附子?”这么理解就错了,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火神!中医学苑xyzych1988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火神派医书十一种》,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中医火神并不神扶阳是良方火神派什么是火神派火神派是近年来慢慢被人们所了解,《思考中医》这本书的畅销也大大提高了火神派的知名度。
严格来说,火神派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定义。
所谓火神,是说善用热性的药物治病。
我们可以说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长使用附子而著称。
火神派有两大特点:第一,治病强调扶阳,多用“扶阳三味”。
扶阳三味指姜(干姜、生姜、炮姜等)、桂(桂枝、肉桂等)、附(制附子、生附子、乌头等)三类热药。
第二,火神派强调“阳主阴从”,崇尚使用经方。
《扶阳讲记》—书中说:“《周易》明确地谈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强调了‘阳’在了万物生命活动中居主导地位。
”《伤寒质难》中说:“夫一切机能,皆属阳气,损在形质,始曰阴虚……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
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
”比起温补学派,火神派有自身的特点。
郑钦安在《医法国通》中指出:“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
若更滋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
”郑钦安火神派谱系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寿全(钦安,以郑钦安名世,下文称郑钦安),《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郑钦安则由师承自一代大儒刘沅(字止唐,以刘止唐名世,下文称刘止唐),所以后世也称刘止唐为“火神之祖”不过比较受大家认可的火山派开山祖师还是郑钦安。
刘止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力法之旨”。
《黄帝内经》就不用说了,中医中药都绕不开的经典。
往上追溯,火神派的源头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郑钦安入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学医达11年之久,继承郑钦安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呼为“卢火神”。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

“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到底是什么?火神派其实是一门很精巧的中医治疗法则学说,基础理论是扶阳,我本人也是很崇尚扶阳理论的,临床上也是这么实践,也有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辨证论治难以取得显著疗效,就反省自己的辨证论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应用火神派治疗法则,用大量的附子,虽然起初是处于探索,我也有点搞得很害怕的,因为超剂量附子不但本人要在该药名下签字,有时要医院院长签字。
但冷静下来以后,从来没有怀疑过扶阳理论,弄通了运用姜附桂等临床应用技巧,以后便一直很顺利,并且大大地看到扶阳的好处,解除了很多病人顽症之痛苦。
中医讲究病症是以阴阳为基础,如果只注重扶阳,比如对同时存在阴虚的病人又如何处理?中医的精华是以病人症状为分析的依据,对症用药,如果病人阴虚再用大量的补阳药,那就等于是火上加油吗?如果中医不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精通熟读,你不能自称是一个真正的中医,是无法去利用“火神派”回天之力!这些都是很有技巧的,很需要经验的。
阴阳的问题, 最怕的就是将病症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混在一起来,“火神派”的这个“火”,指的就是“生命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说,那么只有“阳虚”才是对的!因为这是人体最大最根本的阴阳问题, 但如果将这个角度层次的问题附会到具体病灶的角度层次上混在一起来论述,那么势必纠缠不清,临床上治疗用药所出的问题大多就源于此了。
因此, 这个"火"是生命之火, 在生理的意义上, 它是潜藏在人的肾阳之中的, 一般是无法去激活并引导利用它的,,只能让它随着生命的轨迹一点一点消逝了,这个就是“阳虚”了。
所以“火神派”的精髓就在于用姜附去激活并利用它(命门学说) 的原理。
这个"火"怎么起? 要起到哪个程度? 起了以后怎样维持这个火量? 再者起了以后怎么引导利用这个火去攻克病灶? 这些都是很技巧很需要经验的. 否则如果只是激活的话, 控制不好,这把火就很容易伤阴,同样如果是治疗疾病的话,,控制不好这把火也就很容易引火焚身,,这个焚,焚的是患者的身体,毁的是医者的名誉。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

【解密】功效神奇的中医扶阳派(火神派)什么是扶阳派?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
中医扶阳认为养生在于扶阳,生命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阳气是生命之所需。
扶阳提倡“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所以要想身体达到理想的状态,即养生的目的,平常就应该注重阳气的充足。
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
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
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
病人坦途,由此而愈。
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为什么艾火能壮阳气呢?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
艾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连续温灸,可使艾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
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大补元阳。
再加上金艾扶阳素的特殊配方,使得扶阳罐艾灸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说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神派一般公认,凡能构成一家学派者,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有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或学说,例如河间学派的火热论。
第二,有一个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即宗师,例如补土派的李东垣;还要有一批跟随宗师的传人(亲炙或私淑) ,对其学说或尊崇,或信仰,或研究,甚至发扬之,从而形成一个"人才链"。
第三,必须有阐述学说观点的有影响的传世著作,例如伤寒学派的《伤寒论》,温病学说的《温热论》等。
当然还要有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
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
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甚至可以说"十分过硬"。
火神派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1824~1911)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以注重阳气,擅用附子而著称,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
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这是火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阐述了其学术思想。
《医法园通》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该书羽翼《医理真传》,丰富完善了火神派的思想体系,郑钦安因此被称为火神派首领。
百余年来火神派代有传人,其代表人物如云南吴佩衡(原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上海祝味菊,四川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山西李可等,均享有“吴附子”、“祝附子”、“唐火神”、“卢火神”……之名,驰誉医林,屡起重症、大症,他们的医案集为世所传颂。
回顾一下,医史上除张景岳以擅用熟地而称“张熟地”,余师愚以擅用石膏而称“余石膏”以外,像火神派这样众多医家享有“某火神”、“某附子”之誉的现象,可称绝无仅有,足见其学术观点和用药风格之鲜明,影响之深远。
一、火神派简介火神派的宗师和传人: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寿全。
郑寿全(1824-191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
郑钦安中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从有限的资料中可知,入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先生学医达11年之久,继承郑钦安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呼为“卢火神”。
儿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
卢永定有弟子黎昌琼,今在成都七院工作,临证亦常用大剂量附子、生姜等品,屡愈顽疾。
另有郑仲宾先生(1882-1942),“少时师承郑钦安”,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蜀中名医,解放前逝世。
私淑郑钦安者应该更多,举其要者录之。
二、火神派学术思想郑钦安提出的阴阳辨诀作为阴阳的辨证纲领,经世致用,在寒热错杂、真假难辨的情势下,判认起来可靠而实用。
其现实意义在于,对许多慢性病如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高血压、肿瘤、血症等,通常按照湿热、热证、阴虚来认证的病变,辨认出其阳虚阴盛的实质,用扶阳法治疗均取得可靠疗效。
唐步祺先生称:“数十年临床经验,凡遇阳虚症,如一般所称之肾炎、肝炎、肺炎、心肌炎、胃炎等,只要临床症状有阳虚之实据,即不考虑炎症,辄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往往取得满意效果,益佩郑氏之卓见。
”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
临床擅用附子,是其显著特点。
归纳郑钦安擅用附子、干姜的经验和独特风格,可以概括为广用、重用(从几十克到几百克)、早用、专用等几个方面,这是火神派最突出的特点。
众多火神派医家均有以大剂量姜附治愈急危重症的验案。
对阴证的认识十分精到,尤其对阴寒偏盛导致虚阳上浮、外越所引起的假热证,郑氏又称为“阴火”证。
此为火神派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
火神派对常见的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疮、口臭、头痛、面赤、目赤、内伤发热等所谓“上火”——“假热证”的辨认可靠而准确,疗效可信而持久。
可以说,火神派的学问不止在擅用大剂量附子上,更重要的是对“假热证”的辨认上,这是眼下医界多数人仍不知觉的东西,也是发掘、倡导火神派的现代意义所在。
火神派是否火走一经,剑走偏锋,只会用附子、四逆汤?有人不免质疑这一点。
其实各家流派都是基于一定的学术观点而建立的学术体系,其议论必然有所侧重,强调一说,这是可以理解的。
全面研究其著作,不难发现各家虽各有侧重,但始终都未离开辨证论治这一最根本的原则。
诚如李中梓所说:“(金元)四家在当时,于病苦莫不应手取效,考其方法若有不一者,所谓补前人之未备,以成一家言,不相摭拾,却相发明,岂有偏见之弊?”“子和一生岂无补剂成功?立斋一生宁无攻剂获效?但著书立言则不及之耳。
”郑氏擅用姜附,并非一概滥用,而是在准确辨证,认定阴证的前提下施之。
他说:“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可见立论施法并不偏颇。
事实上,火神派绝非一味追求温热,对阴虚、火热等阳证的辨治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他们不仅擅用姜、附,而且也擅用硝、黄、石膏等凉药,对白虎汤、承气汤等清热泻火剂的使用也都十分纯熟。
火神派以其鲜明的用药风格活跃于医林。
在当代,除伤寒派外,还在为医家所赏识而发挥作用者,火神派无疑占有重要地位,这当然有其内在原因和现实价值。
三、火神派理论特点学术上以《内经》为宗,“洞明阴阳之理”,“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
“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
”(郑钦安语)临床上则“用仲景之法”,用药多为附子、干姜、肉桂等,附子常用至100g以上甚至300g,尊附子为“百药之长”(祝味菊语),用方则多为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这是火神派最鲜明的特点。
用药上虽有执滞之嫌(其它医派如寒凉派、温补派亦有此特点),但该派持论还是公允的,并不专用姜附,其它药当用者则用,并不偏颇,“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郑钦安语)。
对附子的应用有一整套铰为成熟的经验,包括其配伍和煎煮方法,如祝味菊用附子多配伍磁石、枣仁等;吴佩衡大剂量投用附子时,必令久煮3h以上,以口尝不麻舌口为度。
理论总是抽象的,实践才是具体的。
四、火神派名医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
”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
儿子吴生元继其衣钵,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祝味菊(1884—1951),浙江人,弱冠入蜀,从刘雨笙等研读医经,沪上名医。
门人有王兆基、徐伯达、徐仲才、胡觉人、陈苏生等。
儿科名医徐小圃早年偏重于“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理论,用药主“清”。
后因其子患“伤寒”垂危,自治不效,请祝味菊用附子等药化险为夷,乃虚心向祝氏求教,亦成擅用附子大家。
另一沪上名医陈耀堂(1897~1980),亦曾从学于祝味菊,自谓:“余临诊四十年来,平时喜用温剂,而尤常用附子,对疑难重症,则能应手取效。
”吴佩衡与祝味菊二公均以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祝附子”,声名似乎著于郑钦安,为火神派增辉不少,当然这可能与年代久近有关。
唐步祺,87岁,四川名医。
祖父唐蓉生私淑郑钦安,唐步祺幼承庭训,研习郑氏之学,民间誉为“唐火神”。
唐步祺老先生终身钻研火神派思想,晚年穷十五年之功撰成《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堪称火神派代表人物,其弟子遍及海内外。
范中林、补小南、刘民叔(1897—1960) 等川蜀名医,贵州名医李彦师等,均能发扬火神派思想,擅用附子,而有“某附子”之称。
其它还有重庆龚志贤、成都戴云波、无锡张剑秋、湘潭朱卓夫(1893—1969)、西昌张紫衣、云南李继昌先生等皆受火神派影响,以擅用附子著称。
限于眼界,其它未知的火神派传人更是不知凡几。
回顾一下,医史上除张景岳以擅用熟地而称“张熟地”,余师愚以擅用石膏而称“余石膏”以外,象火神派这样众多医家享有“某火神”、“某附子”之誉者,可说绝无仅有,足证其用药风格之鲜明,历代薪传不断,影响堪称深远。
单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其它医派都远不可及。
五、火神派著作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这是火神派的奠基之作,《医法园通》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该书羽翼了《医理真传》。
郑氏还著有《伤寒恒论》。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郑钦安三种医著在1869—1940年间曾多次刊印,共有30种版本流传于世。
在清末,刊行版本种类之多,刊行频率如此之高,除了经典医籍和陈修园的著作外,能如此流行和传播的医书是少见的。
1962年云南中医学院将《医理真传》和《医法园通》作为教参资料翻印;1987年、1990年四川巴蜀书社先后校点出版《医理真传》和《医法园通》(唐步祺);1993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校点刊行《医理真传》和《医法园通》(余永敏等);1994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发行上述两书;1996年四川巴蜀书社出版《郑钦安医书阐释》(唐步祺),含郑氏所著三本著作。
郑钦安火神派思想可谓薪火灯传。
其它火神派传人的著作主要有:祝味菊:《伤寒质难》、《祝味菊医案选》等;吴佩衡:《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等;卢铸之:《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等;刘民叔:《素问痿论释难》、《伤寒论霍乱训解》、《肿胀十三方》、《华阳医说》、《鲁楼医案》等。
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等等。
这些都是研究火神派思想的重要资料。
火神派名医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摘录(1)扶阳理路(一)实际上我们分析中医的理论,它的渊源,也就是阴阳理论的渊源,它很明确的强调了阳为主导。
有关这个主导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易》,《易》这门学问主要是谈阴阳的,因为《易》,你看它的构造,就是一个阴爻,一个阳爻。
所以古人给它的定位是“易以道阴阳”。
而且从《易》里面看,确确实实是阴爻一半,阳爻一半,好像是平衡,各占50%,没有人控股。
没有控股怎么办?大家的股份都持平,好不好办事呢?反而不好办事。
那我们可以看一看,易里面,虽然阴爻和阳爻是一样的,是相等的,但是它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我们可以从乾卦里面去认知,干卦的“彖”里面讲到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乾卦是六爻皆阳的卦,是一个纯阳卦,这样一个纯阳卦有什么功能呢?它讲到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它是统天的。
那么干实际上就是阳,万物资始,有赖于这个阳,天道的统领也有赖于这个阳,也就是说它是控股的。
乾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阴的代表,《周易》在描述这个阴的时候,怎么讲的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是六爻皆阴,万物的资生就有赖于这个坤阴。
一个万物资始,一个万物资生。
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也就是讲“万物资始”,可是万物是生长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长在太阳上面,是生长在坤阴上面,所以它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