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范文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

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模式】

激趣——质疑——讨论——反馈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取2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内装一半的水,将小试管套在外面,我们将看到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用比较新颖的实验,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好奇。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1:瓶吞鸡蛋

将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扔进集气瓶中,然后将鸡蛋塞在集气瓶口,我们能看到的现象:鸡蛋被吸入瓶子中。

演示实验2:冷水浇塑料瓶实验

拿一空塑料瓶,倒入热水,然后将热水倒掉,盖上瓶盖,小心放入水槽,然后用冷水浇塑料瓶,观察塑料瓶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2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的能力。注重实验的趣味性,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认识到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教师趁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体会大气压强。)

提问学生:对于大气压强,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1:空气的“力量”

取2个小吸盘,将吸盘对接,挤出其中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感觉拉开吸盘时所用的力。

演示实验3: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用视频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是十分大的。

学生实验探究2:利用玻璃杯和纸片完成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将杯子倒置,纸片不会掉下。引导学生分析,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片紧紧的贴在玻璃杯上。用以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探究过程

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1:

空气的“力量”

将两个吸盘紧压,然后拉开,观察实验现象。

吸盘内部空气被挤出,吸盘内部气压?减小,吸盘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的压在一起

实验探究2:

杯子和纸片的故事

将纸片压在空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

将纸片紧紧压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受到水对纸片的压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且大气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使得纸片不会下落

(设计意图: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视频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4)水银面为什么下降一段后又不再下降了?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根据实验,让学生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前面几个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3.小结:让学生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4.作业:如何将瓶子中的鸡蛋在不破坏瓶子的前提下取出?

5.板书设计

附录:

空气的“力量”课堂分组记录表

探究过程

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1:

空气的“力量”

将两个吸盘紧压,然后拉开,观察实验现象。

吸盘内部空气被挤出,吸盘内部气压,吸盘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实验探究2:

杯子和纸片的故事

将纸片压在空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在力的作用下向?运动

将纸片紧紧压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倒置,

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而且力大于力,使得纸片

大气压强能支撑起760mm高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大气压强等于?Pa。

如果用的是水而不是水银,能撑起?m的水柱。

选修三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 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女口:C02、BF3、CCI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掌握]: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平均含氮量。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基本概念及维系其稳定的化学键,肽单元的概念,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结构模体、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亚基、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蛋白质变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熟悉]: 氨基酸的分类。20种氨基酸的名称及三字母英文缩写符号。肽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生物活性肽。肽单元的结构特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蛋白质的别构作用。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作用。维系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蛋白质呈色反应。 [了解]: 氨基酸的单字母符号。分子病的概念。蛋白质执行功能的主要方式。蛋白质分类。 课后思考题 ?简述蛋白质一到四级结构的基本概念、维持的作用力以及各结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 ?试述蛋白质多肽链中α-螺旋的结构特点及妨碍其形成的因素。 ?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其本质是什么?引起变性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应用。 ?以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为例,说明什么是协同效应?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和

RNA的一级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三种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核酸的紫外吸收作用。DNA的变性与复性。DNA的增色效应和解链温度。 【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核酸的分子杂交。 【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其他小分子RNA。核酸酶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要点) 2.1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核苷—核苷酸—核酸,核酸的水解产物 2.2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 DNA的空间结构: 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式 2.3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 –5’帽子结构,3’polyA尾(真核) tRNA –稀有碱基;三叶草形;倒L形 rRNA –功能 2.4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性质 变性、复性和增色效应、解链温度

高中化学2.3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3 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 [目标要求] 1.掌握物质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分子手性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3.掌握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________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有相似相溶规律。 (3)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________,则溶解度增大,且________作用力越大,溶解度越大。 (4)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________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 反应生成NH3·H2O等。 (5)相似相溶原理还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性,如CH3CH2OH中的____________与H2O中的____________相似,乙醇能与H2O互溶,而CH3CH2CH2CH2CH2OH中烃基较大,其中的-OH跟水分子中的-OH相似的因素小得多,因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二、手性 1.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对分子,如同__________________互为________,却在三维空间里____________,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 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之所以能显示酸性,是因为其分子中含有-OH,而-OH上的________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够解离出________而显示一定的酸性。 2.无机含氧酸酸性的比较 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________,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________偏移的程度越大,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____电离出H+,酸性越____。如酸性:

分数基本性质练习题

分数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判断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3、 的分子加上4,分母乘2,分数值不变。( ) 4、 和 化成分母是14的分数分别是 和 。( ) 二、填空。 1、把 2 1 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 ) 2、写出3个与3 2 相等的分数,是( )、( )、( )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2=( ) 61=( ) 7212=( ) 98 18=( )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2412=( ) 36 6=( ) 123 =( ) 153 =( ) 四、综合应用 1、 4 3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把73 扩大到原来的3倍,应该怎么办? 3、一个分数,分母比分子大15,它与三分之一相等,这个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3,分数值就是自然数1,它与二分之一相等,求这个分数是多少? 5、在下面各种情况下,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不变; (2)分子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分母不变; (3)分母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分子不变。 6、一个分数,分子比分母大10,它与三分之一相等,这个分数是多少? 五、(1)把 的分子扩大4倍,分母应该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变化后的分 数是多少? (2)把 的分母除以8,分子怎样变化,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变化后的分数是 多少?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 《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导学案(第3课时)学习 时间 2011 — 2012学年上学期周【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 求: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2、了解“手性 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 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复习】分子的极性判断标准,分子间作用力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溶解性”部分内容,什么事“相似相容”原理?溶解度影响因素?“相似相容”原理有 何应用?【思考与交流】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 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性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 中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 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 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 mL四氯化碳(CCl4),振荡试管,观察 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 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 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2+I-===I-3。实验表明碘在纯水还 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为什么?【实践】每个同学亮出自己 的左又手。看能否完全重合?【科学史话】P52-53【回顾与思考】 H2S04和HN03是强酸,而H2S03和HN02是弱酸,即从酸性强弱 来看:H2S03Br2>Cl2>F2,Rn>Xe>Kr>Ar>Ne>He(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如: 在273 K、101 kPa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49 cm3?L-1)比氮气在 水中的溶解量(24 cm3?L-1)大,就是因为O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 力比N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所导致的。【典例解悟】1.欲提取 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A.酒精B.四

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

《分子的性质》导学案第3课时 类别:主备人导学案 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科:化学执笔:邹武忠 学习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学法指导: 比较、讨论、归纳 学习重点: “相似相溶”规律;“手性分子” 【课前预习】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 2.溶解度影响因素: (1) 内因:从分子的结构,存在“”的规律。 (2) 外因: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影响气体解度的主要因素是。 (3)其它因素: 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则溶质分子的溶解度。 ②当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时,会使溶质的溶解度。 ③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其溶解度。 二、手性 1.手性分子:具有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重叠,互称。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分子。 2.手性碳原子 如果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则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3.手性分子的用途 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约大多数为。两个手性分子的性质不同,且手性有机物中必定含。手性分子的主要应用是生产手性药物和手性催化剂,手性催化剂只催化或主要催化一种手性分子的合成。 【课内探究】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50“溶解性”部分内容,什么事“相似相容”原理?溶解度影响因素?“相似相容”原理有何应用? 思考与交流: 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性不同?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 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恒等变形,进而进行条件计算.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403986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知识要点】 要点一、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要点诠释:(1)分式的形式和分数类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分数是整式,不是分式,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分数的分子、分 母中都不含字母. (2)分式与分数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分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分数是分式中字母取特定值后的特殊情况. (3)分母中的“字母”是表示不同数的“字母”,但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 常数,不是字母,如a π 是整式而不能当作分式. (4)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不能先化简,如 2 x y x 是分式,与xy有区别,xy是整式,即只看形式, 不能看化简的结果. 要点二、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零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要点诠释:(1)分式有无意义与分母有关但与分子无关,分式要明确其是否有意义,就必须分析、讨论分母中所含字母不能取哪些值,以避免分母的值为零. (2)本章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遇到的分式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分式中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3)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讨论分式的值. 要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 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A A M A A M B B M B B M ?÷ ==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要点诠释:(1)基本性质中的A、B、M表示的是整式.其中B≠0是已知条件中隐含着的条件,一般在解题过程中不另强调;M≠0是在解题过程中另外附加 的条件,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必须重点强调M≠0这个前提条件. (2)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时,虽然分式的值不变,但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变形后, 字母x的取值范围变大了. 要点四、分式的变号法则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复习题(一)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复习题(一) 几何晶体学原理 1、从32个点群性质看,晶体可划分为多少个晶系?每个晶系的参数有何特点? 2、列出每个晶系所属的点群符号。 3、用极射赤平投影图表示下列对称元素组合后的结果,并写出点群符号: ⑴两个二次轴垂直相交;⑵一个四次轴与一个对称面垂直相交; ⑶一个六次轴与一个对称面垂直相交于对称中心上; ⑷一个四次轴与一个二次轴垂直相交于对称中心上。 4、证明晶体学中为什么不能存在五次和高于六次的对称轴。 5、设正交晶系晶体的单胞长度为a=10 ?,b=20 ?, c=15 ?, 请写出下列晶面面指数: ①OX=20?, OY=30?, OZ=25?; ②OX=4a, OY=2b, OZ=3c; ③OX=3cm, OY=4cm, OZ=3cm; 6、在极射赤平投影图上,落在同一大园上的结点,在晶体外形上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7、解释下列名词: ①对称;②对称元素;③对称操作;④对称等效; ⑤点群;⑥晶系;⑦单型;⑧复型; 8、什么是心射极平投影?什么是极射赤平投影? 9、推导32点群。 10、生物大分子的晶体中存在哪些点群? 晶体的微观对称原理 1、晶体的微观对称元素有哪几种? 2、将初始点XYZ 通过下列对称元素对称操作后的等效点坐标写出: 21(OY1/4) 2(X01/4) m(XY1/2) n(X0Z) a(X1/4Z) b(XY0) c(1/4YZ) d(X0Z) 3(00Z) 4(00Z) 3、布拉菲点阵(Bravais Lettice)有几种?为什么只有这几种? 4、写出P,C,I,F 点阵的基本平移矢量。 5、下列对称元素与周期平移ta 组合后将派生出什么新的对称元素及其坐标? ⑴2(00Z) ⑵21(1/4 1/4Z) ⑶m(1/4YZ) ⑷n(0YZ) ⑸a(XY0) 6、用图表示下列空间群全部对称元素的正确位置: Pmmm Pbcn P222 Pcm21P21/a P2212 Cc I222 7、推导2/m点群所属的全部空间群。 8、空间群坐标原点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9、解释下列名词: ⑴空间群⑵平移群⑶初基点阵⑷非初基点阵⑸一般位置等效点系 10、C,I,F 的非初基平移矢量与初基空间群Pmm2组合后,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对称元素?列 出它们的坐标并以图示之。 11、指出下列空间群所属的点群和晶系: C2/c, Pcm2, I4/amd, Fdd2, Ibca, R32, P43m, Fd3c, P413, F222 12、生物大分子的晶体中存在多少种空间对称群?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 百分数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税后利息:取款时实际多支付的钱叫税后利息。 折扣: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为“几折”出售。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向。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重量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样两种量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重量也随之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两种量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图像: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叫自然数。 基数: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多少时叫基数。 序数:自然数用来物体次序时叫做序数。 数位: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位数:指一个数占有数位的个数。 准确数:表示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准确值称准确数。 小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小数叫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称为该小数的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从小数十分位就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十分位就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多数叫分数。 分母:表示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的数,叫分母。 分子: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的数,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分子。 分数单位: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的数,取这样几份的数,表示其中一份的叫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分数中的整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分数,实际上是整数。

(高考生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手性分子与旋光性

手性分子和旋光性 一、手性分子与非手性分子 不具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的分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实体和镜象不能重叠,其关系正和左、右手的关系相似,因此现在普遍地称这类分子为手 它可以写出结构式(i)和(ii),(i)和(ii)与左、右手一样具有实体和镜象的关系,因此乳酸是一个手性分子。实体和镜象互称为对映体。一对对映体从表观上看,它们是“非常对称”的,这种实体和镜象不能重叠的而表观上或结构上又“非常对称”的关系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对称”。 从对称因素考虑,乳酸只有一个C 简单对称轴,任何一个物体或分子旋转360° 1 (n=1)时,都可复原。为了和许多其它只具有C n>1简单对称轴的手性分子区别开来,所以把这种手性分子称为不对称分子,而后者称为非对称分子。 乳酸分子还有一个特点,它的一个碳原子和四个不同的基团相连,这种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氮、磷、硫原子也可连接不同的基团,这种原子,均可称为手性中心。现在已知绝大多数手性分子(不对称分子)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但并不能因此就将含有手性碳原子作为产生手性分子的绝对条件,产生手性分子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实体和镜象不能重叠。

二、对映体和光活性 实体和镜象不能重叠的分子成为一对对映体。这二者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熔点、密度、焓等,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化学反应性能也是相同的,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如在手性溶剂或试剂存在下,才表现出差异,生物体内的大多数反应是在手性的环境下进行的。但一对对映体对偏振光的作用不同,一个可以把偏振光向左旋,另一个则把偏振光向右旋,而非手性分子对偏振光没有这种作用,因此手性分子又称为光活性分子。光活性并不是手性分子的唯一特征,个别手性分子显示不出旋光性来,因此用手性这个名词,就更恰当一些。偏振光是检查手性分子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对它略加讨论。 普通的光线含有各种波长的射线,是在各个不同的平面上振动的,图3-1(i)代表一束光线朝着我们的眼睛直射过来,它包含有在各个平面上(如A,B,C,D…)振动的射线,假若使光线通过一个电气石制的棱镜,又叫尼可尔(Nicol)棱镜,一部分射线就被阻挡不能通过,这是因为这种棱镜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只有和棱镜的晶轴平行振动的射线才能全部通过。假若这个棱镜的晶轴是直立的,那么只有在这个垂直平面上振动的射线才可通过,这种通过棱镜的光叫做平面偏光。图3-1(ii)表示凡在虚线平面上振动的射线都将受到全部地或者部分地阻挡。图3-1(iii)表示通过棱镜的光线是仅含有在箭头所示平面上振动的偏光。 用两块电气石制的棱镜放在眼睛和一个光源之间,若两个棱镜的轴彼此平行,则通过第一个棱镜的射线也可通过第二个棱镜,我们看到的是透明的图3-2(i),若两个棱镜的轴互相垂直,通过第一个棱镜的射线就不能通过第二个棱镜,此时看到两镜相交处是不透明的[图3-2(ii)]。电气石棱镜对于光的作用可以用一本书和一

化学新人教选修三讲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性质第3课时含答案

第3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2.认识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 (2)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规律。 (3)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 (4)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等。 “相似相溶”规律的应用 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以判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萃取剂的选择、以及物质之间分离提纯方法的确立。 例1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4247096.html,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4247096.html,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4247096.html,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4247096.html,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 【考点】溶解性 【题点】依据“相似相溶”规律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 B 解析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B正确。

二、手性 1.概念 (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为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2.手性分子的判断 (1)判断方法: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碳原子。 (2)手性碳原子:有机物分子中连有四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如,R1、R2、R3、R4互不相同,即*C是手性碳原子。 手性分子的理解 (1)手性同分异构体(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的两个分子互为镜像关系,即分子形式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2)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手性分子。两个手性分子的性质不同,且手性有机物中必定含手性碳原子。 例2当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C. D. 【考点】手性分子 【题点】手性碳原子的判断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A项、B项与D项中各有1个手性碳原子;C项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第3节 分子的性质_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教学过程 [复习过渡] 复习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并举出常见的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不易溶于水,氨和氯化氢易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四、溶解性 [指导阅读] 课本P50,让学生说出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物质相互溶解有那些规律? [讲述]物质相互溶解的性质十分复杂,有许多制约因素,如温度、压强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存在“相似相溶”的规律。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而萘和碘却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如果分析溶质和溶剂的结构就可以知道原因了:蔗糖、氨、水是极性分子,而萘、碘、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通过对许多实验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得出了一个经验性的“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板书] 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的极性、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1)若存在氢键,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若溶质遇水能反应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思考练习] 1、比较NH 3和CH 4 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 不同?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四氯化碳(CCl 4 ),振荡试管,观察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 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 2+I—=I 3 —。实验表明 碘在纯水还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为什么? [板书]五、手性 [指导阅读] 课本P51-53,了解什么叫手性异构体,什么叫手性分子,以及“手性分子在生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摘要: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DNA和RNA、多糖、酶、蛋白质以及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物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当前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 以及色谱, 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方法、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 1前言 生命科学的发展给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生化、分子研究要求提取分离高纯度,结构完整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这就使得分离技术在各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就随之产生。同时,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纳米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大分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耗时长;许多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也是提取制备的困难之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这些都要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以此为依据,突破这些难点,优化分离程序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生物大分子试剂。 2传统分离技术 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有透析、溶剂萃取、沉淀和超滤等,它们都是一些较早就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的分离方法。 2.1透析法 1861年Thomas Graham发明透析方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中最简易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中,除盐、少量有机溶剂、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需用到透析。现在,除半透膜的材料更加多样化,透析方式也更加多样。透析法主要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例如分离和纯化DNA、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物质时,可用透析法以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等杂质。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透析是否成功与透析膜的规格关系极大。透析膜的膜孔有大有小,要根据欲分离成分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蛋白质胶膜、玻璃纸膜等。分离时,加入欲透析的样品溶液,悬挂在纯化水容器中,经常更换水加大膜内外溶液浓度压,必要时适当加热,并加以搅拌,以利透析更快。最后,透析是否完全,须对透析膜内溶液进行检测。 2.2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项化工分离技术,很被快应用到了生物分子的纯化和分离上。基本原理是用一种溶剂将产物自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最初是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等生物小分子的提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与其它技术的结合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萃取、逆胶束萃取、液膜萃取等,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的提取和纯化。在液体混合物溶液中加入某种溶剂,使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全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称为萃取,溶剂萃取法是从稀溶液中提取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2]。 2.3沉淀法

分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典例导析)

分子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会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理解范德华力、氢键的概念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 4、了解“手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5、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共价键的极性--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分类依据: 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发生偏移为极性键;不发生偏移为非极性键。 说明:极性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的一方带负电荷用δ-表示;共用电子对偏离的一方带正电荷用δ+表示。 2、判断技巧: 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是否为同种原子,如相同,为非极性键;如不同,为极性键。 原子电负性(元素非金属性)差值越大的,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大,键的极性就越大。 要点诠释:化学键类型和物质类别的关系 1)、不含有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分子。 2)、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H2、P4、金刚石等 3)、只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等 4)、既有非极性共价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等 5)、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 6)、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C2等 7)、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如:NaOH 8)、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组成的物质:如:NH4Cl 要点二、分子的极性 1、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它的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 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 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2、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它的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 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XY 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全部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O3例外) (2)由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3)在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中,如果结构对称则键的极性得到抵消,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如果分子结构不对称,则键的极性不能完全抵消,其分子为极性分子。 (4)ABn型分子极性简便判别方法 A.孤对电子法 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无孤对电子(未成对电子),则是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有孤对电子则是极性分子。 例如:CO2、CH4、SO3中心原子(C、S)无孤对电子,是非极性分子。而像H2O、NH3、NP3中心原子(O、N)有孤对电子,则为极性分子。 B.空间形状法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word学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它的内部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如图2-33 [阅读资料卡片] 总结、归纳含有氢键的物质,了解各氢键的键能、键长。 [小结] 本节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补充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同的是( ) A.CO2和SiO2 B.NaCl和HCl C.(NH4)2CO3和CO(NH2)2 D.NaH和KCl 2.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NH3极易溶于水而CH4难溶于水的原因只是NH3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D.冰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3.沸腾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 ( ) 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 4.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 ) A.N2 B.HBr C.NH3 D.H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