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合集下载

《空气的力量》的教案

《空气的力量》的教案

《空气的力量》的教案《空气的力量》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空气的力量》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的力量》的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做小试验,感知空气的压力。

2、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无色透明玻璃杯若干,报纸、气球、扇子,用纸箱和油桶自制的通气玩具一个,水、垫板、脸盆若干。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的压力。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出示玻璃杯、水和垫板),老师在玻璃杯中装上水,倒过来的时候,水总是掉出来,(边说边操作),谁能想个好办法,使水不掉出来(大家积极动脑发言)。

二、基本部分:1、探索不使杯子里的水倒出来的方法(请大家进行小实验操作)。

2、请成功和失败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示,(如果孩子们实验都失败的话,老师演示成功的方法)3、对比成功和失败的实验区别(说明成功的杯内装满水无气泡)4、幼儿再次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5、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6、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或将水托住,水就不会流出来。

三、利用空气的力量使气球向上走小朋友们,空气的力量大不大,现在我就要考一考大家了,这里面的气球我不用手向上托,气球怎样才会向上走?(用扇子扇气)四、空气的力量有多大空气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出两个铜制的半圆,而后将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空心的铜球,再把球内的空气抽掉,球壳受到外面空气的巨大压力,两个半球牢固的贴在一起。

这时用4匹骏马,让它们分开站在球的两侧,一侧各2匹马,用绳子将它们系在铜球把手上,两边的马向相反的方向拉动,铜球没有分开。

以后,逐渐均等地向两边加马,直至每一边加到8匹马时,才勉强将铜球拉开。

五、做游戏1、小朋友们现在想一想咱们能不能做到不用手帮忙把报纸贴在胸前走,而报纸不掉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的流动和压力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力和流动现象,感受空气的力量。

重点:认识空气,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吹风机、气球、纸片、空塑料瓶、水、针、沙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吹风机、气球、纸片、空塑料瓶、水、针、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用吹风机吹气球,观察气球飘动的现象。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飘动?是什么力量使它飘起来的?2. 讲解空气的力量(10分钟)介绍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对物体有压力。

通过实验,展示空气压力和流动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用吹风机吹纸片,观察纸片被吹走的现象。

分析:为什么吹风机吹出的空气能让纸片飞起来?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用空塑料瓶、水、针和沙子制作气压计,观察气压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气压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科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力量无色无味的气体压力和流动现象气球飘动、纸片被吹走等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

答案:如吹风机吹干头发、风把树叶吹动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气压计,观察气压变化。

答案:利用空塑料瓶、水、针和沙子制作,观察沙子被压入瓶内的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力量。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易于理解。

2024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的力量》

2024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的力量》

2024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性质、气压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力量,理解气压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提问导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教师小结:总结学生的发现,强调空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讲授新课(20分钟)空气的性质:介绍空气的组成、密度、温度等基本性质。

(1)教师讲解:通过图示和文字说明,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3)教师小结:总结空气的性质,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气压的介绍:阐述气压的概念,及其在天气中的作用。

(1)教师讲解:解释气压的定义,说明气压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2)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感受气压的存在。

(3)教师小结:总结气压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力量。

(1)教师演示:进行实验,展示空气的力量。

(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3)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教师讲解: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指出重点和难点。

(2)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小结:总结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

课堂练习与评价(10分钟)课堂练习: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小组讨论:小组内互相讨论答案,分享解题思路。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给出正确答案和解析。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并且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使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力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水、沙子、小石子、纸杯等。

2.教学课件:关于空气的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空气,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吗?空气有什么用?2.讲解空气的特点(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2)教师讲解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3.实验一:空气的力量(1)教师将气球吹满空气,然后放开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飞走的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飞走吗?这就是空气的力量。

4.实验二:空气的压力(1)教师将塑料瓶倒满水,然后倒过来,让幼儿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流出呢?这就是空气的压力。

5.实验三:空气的浮力(1)教师将气球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是否会沉入水底。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不会沉入水底呢?这就是空气的浮力。

6.实验四:空气的传递(1)教师将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堵住吸管的一端,让幼儿观察水是否会进入吸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会进入吸管呢?这就是空气的传递。

(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空气的现象呢?请大家分享一下。

8.活动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的空气现象。

(2)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各种关于空气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空气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验感受到了空气的神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感受空气的力量。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脸盆、塑料袋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在哪里?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空气的力量。

2.讲解空气的特点师: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看不见,但无处不在。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都是空气。

生: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

3.实验一:气球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的力量。

(1)将气球吹满,然后放开。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气球飞了起来。

师:这是因为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2)再吹一个气球,但这次不放开,让幼儿用手捏住。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气球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硬。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越来越大。

4.实验二:吸管的力量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关于吸管的实验。

(1)将吸管放入水中,然后吸一口气。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水被吸进了吸管。

师:这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产生了吸力。

(2)将吸管放入水中,但不吸气。

师:这次水会被吸进吸管吗?生:不会,因为没有产生吸力。

5.实验三:塑料袋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袋的实验。

(1)将塑料袋吹满空气,然后捏住袋口。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塑料袋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鼓。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

(2)放开袋口,让空气跑出来。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塑料袋变瘪了。

师:这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塑料袋失去了力量。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探究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及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及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片、橡皮泥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片、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变大?是什么力量使气球变大?2. 探究空气的基本特性(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触摸、闻、尝等方式感受空气,让学生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b.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成分。

3. 空气的作用力(10分钟)a. 教师演示用空气泵吹塑料瓶,使塑料瓶移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b. 学生分组实践,用空气泵吹动纸片、橡皮泥等物体,感受空气的作用力。

4.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a. 教师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吹风机、风扇、空调等。

b. 学生讨论空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如何用空气的力量将纸片吹走?b.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解解题方法。

c. 学生随堂练习,用空气泵吹动纸片,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等3. 空气的作用力:对物体产生推力4.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吹风机、风扇、空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空气泵吹动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所需的力度是否一样?为什么?2. 答案:力度不一样,因为物体的重量不同,所需的空气作用力也不同。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手册》中班上册第四章《自然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空气的力量”。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特性,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探索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具有力量。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空气的力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空塑料瓶、纸片、吸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吹风机、空塑料瓶、纸片、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吹风机吹起气球,引发幼儿对空气力量的好奇。

2. 新课导入:a. 让幼儿观察吹风机吹起气球的过程,讨论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

b.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概念,引导幼儿关注空气的力量。

3. 例题讲解:a. 教师演示用吸管将纸片吹走,让幼儿观察纸片是如何被吹走的。

b. 讲解吸管吹纸片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4.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吹风机吹起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b. 讨论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b. 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力量吹风机吹起气球吸管吹纸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风扇、吹风机、吸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力量,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实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特性。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空气动力装置,如小风扇等,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难点解析:空气的力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024年8.3空气的力量教案[最新]

2024年8.3空气的力量教案[最新]

2024年8.3空气的力量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空气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理解空气的力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与空气力量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空气的力量及其应用,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吸管、针筒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吹气球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空气力量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飞机升力、风力发电等。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等探究空气力量的应用。

b.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空气力量的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空气力量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空气力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 空气的力量及其应用a. 飞机升力b. 风力发电c. 气球升空3.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七、作业设计a. 吹气球b. 水平风轮转动c. 飞机起飞2. 答案:a. 吹气球时,空气的力量使气球内部压力增大,气球体积膨胀,产生升力。

b. 水平风轮转动时,风的力量使叶片受到作用力,从而驱动风轮旋转。

c. 飞机起飞时,空气的力量通过机翼产生升力,使飞机克服重力,实现起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空气力量及其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范文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
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模式】
激趣——质疑——讨论——反馈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取2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内装一半的水,将小试管套在外面,我们将看到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用比较新颖的实验,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好奇。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1:瓶吞鸡蛋
将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扔进集气瓶中,然后将鸡蛋塞在集气瓶口,我们能看到的现象:鸡蛋被吸入瓶子中。

演示实验2:冷水浇塑料瓶实验
拿一空塑料瓶,倒入热水,然后将热水倒掉,盖上瓶盖,小心放入水槽,然后用冷水浇塑料瓶,观察塑料瓶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2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的能力。

注重实验的趣味性,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认识到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这时教师趁机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体会大气压强。


提问学生:对于大气压强,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实验探究1:空气的“力量”
取2个小吸盘,将吸盘对接,挤出其中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感觉拉开吸盘时所用的力。

演示实验3: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用视频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是十分大的。

学生实验探究2:利用玻璃杯和纸片完成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将杯子倒置,纸片不会掉下。

引导学生分析,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片紧紧的贴在玻璃杯上。

用以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探究过程
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1:
空气的“力量”
将两个吸盘紧压,然后拉开,观察实验现象。

吸盘内部空气被挤出,吸盘内部气压?减小,吸盘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的压在一起
实验探究2:
杯子和纸片的故事
将纸片压在空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
将纸片紧紧压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受到水对纸片的压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而且大气压力大于水对纸片的压力,使得纸片不会下落
(设计意图: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视频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2)管内水银面为什么会下降?
(3)水银下降后,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否有空气?
(4)水银面为什么下降一段后又不再下降了?
(5)怎样通过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根据实验,让学生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前面几个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3.小结:让学生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4.作业:如何将瓶子中的鸡蛋在不破坏瓶子的前提下取出?
5.板书设计
附录:
空气的“力量”课堂分组记录表
探究过程
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1:
空气的“力量”
将两个吸盘紧压,然后拉开,观察实验现象。

吸盘内部空气被挤出,吸盘内部气压,吸盘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实验探究2:
杯子和纸片的故事
将纸片压在空杯子上,然后倒置,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在力的作用下向?运动
将纸片紧紧压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倒置,
观察实验现象。

纸片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而且力大于力,使得纸片
大气压强能支撑起760mm高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大气压强等于?Pa。

如果用的是水而不是水银,能撑起?m的水柱。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