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文化

植物文化
植物文化

植物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在对历史的记录、文化承传以及丰富人们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地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本文通过对传统植物文化的探讨,使传统植物文化更好传承运用到现代园林景现中。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多样性传承运用

一、引言

我国从园林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文化是影响园林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已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通过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以及传递设计者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园林、植物、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刻的文化内涵、意境深邃的园林布局和植物配置是我国著称于世的园林特色之一。了解人类的文化以及人类文化赋与园林景观的涵义,对于现代园林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与植物文化

1.1文化的概念

在西方语言中,“文化”源于拉丁语“Cul—tufa”。在英语中,“Cuhura”演化为“Culture”,其意义不仅表示物质生产的栽种、种植,还引申到精神领域的心灵、知识、情操、风尚、性情的陶冶等多重含义在内的具有广泛意义和用途的词语悼-。在辞海中,“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而占,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2植物文化

植物在园林中除了具有观赏功能和构景功能外,还具有文化功能。从文化角度理解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及其在植物配置中的文化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读懂园林,理解园林。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植物文化的定义尚无统一观点,但有相通之处,他们认为:(1)植物文化不是先天具有的,是人们在驯化、栽培和利用植物的漫长历史实践中所获得的;(2)植物文化具有社会属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创造的,并被人们所共享、传播和继承,在一定社会群体内得到认同;(3)植物文化的功能在于人们的需要,或是物质需要,或是精神需求,或二者兼有;(4)植物文化不是简单的现象堆砌,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如园艺、农业、艺术、宗教、哲学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结构。在漫长的植物利用历史过程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加之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面,即与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相关联的文化,同时包括精神层面,即透过植物这一载体,反映出的传

统价值观念、哲学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

三、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与植物文化

3.1植物配置形式:规律性和多元化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植是园林设计,景观营造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它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构图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形式规律性比较强,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门前植物多对植,乔木种植多三个一组,其中两大一小。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翳然林木最能让人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景观。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以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树木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3.2植物配置风格和特色

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

审美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创作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依仗于植物的配置。总之,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

四、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植物文化对园林意境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文化对研究园林文化是一种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其植物设计具有个性与特色,人们建造园林本身就是创造文化,从文化角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条理解园林艺术的新途径,可以大大加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园林魅力和园林艺术的继承。园林文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创造,即创造景观和创造生活,缺乏生活园林艺术会趋于空洞化,并指出探索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应该借鉴传统的智慧和精神。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

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始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非常强调艺术性原则,常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观赏内容、寄托园主思想情怀,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时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和“远香益清”(远香堂)等则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而名闻天下。

五、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瞰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问,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极其有力地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冷香亭等景观,则是以植物的香味借景抒情、表情达意。这样的例子

不胜枚举,在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值得延续和继承。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应当为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景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所呈现出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六、结束语

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

参考文献:

[1]邴文俊,中国文人思想与文人园林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2009,31(1):14-16.

[2]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3—36.

[8]刘可雕.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6):62-63.

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章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第一节概述 一、相关概念及解释 (一)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这期间也有如庭院、园池、别业、山庄等叫法 古代园林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拥有和使用的园林,或建于自然郊野,或建于城中一隅。 现代园林则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公园、游园、花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林”一词一直成为该学科、该行业通用的名词。它涵盖了当时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范围。 (二)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是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孙筱祥先生提出的。当时主要是针对”园林”一词内涵与外延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是对”园林”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性质与研究领域与国外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学)是相同和接近的。 ?“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园林的范畴与界限,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三)景观(Landscape)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的描述。这时的“景观”的含义同汉语中的“风景”、 “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与景观有关系,都是景观。我们留给后人的是历史景观,正在体验的是现代生活景观。”(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 但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可以说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 (四)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

观赏植物具有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观赏植物具有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一、写在前面 从古到今,随着人类进步的发展,文化也不断趋于丰富。而在这之中,植物对于我们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千奇百态,各具特色的花或者树在触动我们历代文人文化灵感的同时,也被我们根据其形态、色彩、香味的特质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给予了善恶美丑的象征意义。 如在我们中国传统中,竹子寓意生命的弹力、长寿、正直不屈。而这也是由其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苍翠有力,令人心生折服。而竹子又是空心的,所以它又象征着谦虚的态度。还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也被赋予了不为世俗染污,留得一身清白的文化形象。 而观赏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突出的应是表现在盆景和插花。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两种流传久远、不断推陈出新,且大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盆景和插花能够综合性的反应了人类赋予给植物的各种深厚的内涵,全方位地体现各个民族具体的感情好恶和文化底蕴,能在不经意间展露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从他的盆景和插花开始。 二、盆景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盆景不同于于简单的盆植,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山水画。 组成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韵。其中植物还具有生命特征,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和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景色。盆景是一种活艺术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 同时,盆景是呈现于盆器中的风景或园林花木景观的艺术缩制品。多以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匠心布局、造型处理和精心养护,能在咫尺空间集中体现山川神貌和园林艺术之美,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案头清供和园林装饰,常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总而言之,从盆景的缘起我们可以得出,其种种创作都具备人主观意志融入的特点,造就了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从分类上看,盆景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个大类,其下又有七个小类。树桩盆景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根据地方的不同,其主流的树种又各不相同。像岭南地区,由于岭南气候温暖,古树葱茏,所以树种多选用榆、雀梅藤榕树、九里香和福建茶等为盆景树种,采用“截干蓄枝”为主的制作法,先对树桩截顶,以促枝叶生长,又经反复修剪,而形成干老枝繁的特色,主要体现出挺拔自然或飘逸豪放的风格。从另一个侧面又可看出岭南地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敢于天下先的文化底气。而川派盆景择则多以瓶兰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为主,主要是表现苍古雄奇的特点,从这也可以看出川地崎岖多山的文化背景。 同时,盆景除了能够表现出地方文化特色之外,还能被制作人通过选定特定的植株和手法表现一定的人生思考。像直干式盆景,主干笔直直插天空,傲然独立,不仅表现古木苍天之势,也暗示着宁折不弯的精神,表现了任你压迫阻遏,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气云天。而卧干式盆景,老树盘卧,谦虚而不自卑,则能够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同时,每个盆景在创作的开始都会从作者心想的某个主题开始,像归隐山林啊,游子盼归啊,等高望远啊,这些都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意象,镌刻了一代代人的文化积淀,毋庸置疑的是,盆景确实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我们文化的久远性。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著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爱,高洁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兰被认为最雅。“清香而色不艳”。明一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

得许多香”。清一郑臀诗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我国有数千菊花品种,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应用广泛。陶渊明诗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赞赏菊花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为高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连高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可见桂花的高贵。 二.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松柏为长生和子孙兴旺的象征: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梅”和“眉”谐音,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罩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视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竹还有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竹子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荷花为佛教的象征,为佛土神圣洁净之物,成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梧桐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梧桐招凤凰,成为圣雅之植物。“桐”因为与“同”谐音,常常作为吉祥图案与其他物体配合,如与喜鹊配合,组成“同喜”的图案:牡丹有“富贵花”之称,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如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象征“光耀门庭”,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是“神仙富贵”的隐语,牡丹与松树、寿石又是“富贵、荣誉与长寿”的象征,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为花中“皇后”,月季花艳,月月留春,青春永驻。瓶中插上月季,象征着四

世界八大珍稀植物

世界八大珍稀植物 世界范围内种类个体和分布面积极为有限、本身又具有独到特征的植物珍品,各国均视为国宝,现列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 一、神奇的莲中王——王莲 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莲,直径2m多,最大可达4m,圆形,叶缘向上卷曲,浮于水面,可载二,三十公斤重的小孩也不沉没。 二、古老的活化石——水杉 1946年在我国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发现一株亿万年前地球上早已绝灭的水杉,称为“古老的活化石”。我国

现人工繁殖种植较多。 三、热带雨林巨树——望天树 1974年在我国西双版纳发现一种异常高大的树木,比周围其他乔木高出20多m,欲见其树冠须抬头仰望才能见,最高达80多m。又名擎天树。

四、蕨类植物之冠——桫椤 蕨类是古老的原始植物,现今的蕨类多为草本,桫椤(又名树蕨)是恐龙绝灭后留下的数量极为有限的木本蕨类,极为珍贵。 五、奇异的长命叶——百岁兰 非洲西南部沙漠地区生长的一种矮树桩似的植物,整株植物只一对叶子,百年不凋,称为百岁兰。

六、中国的鸽子树——珙桐 珙桐原产中国,初夏开花,花形奇特,似白色鸽子,随风而舞,极端漂亮,西方人引种后称为“中国的鸽子树”。

七、最重量级椰子——海椰子 是塞舌尔普拉兰岛及库瑞岛的一种特有棕榈。果重可达25公斤,是世界上最重的坚果,海椰子果实虽可随海水流走他乡,却不能在异地定居。

八、稀世山茶之宝——金花茶 1960年在中国广西南宁发现一种花呈金黄色的稀世之宝的金花茶,花色娇艳,分布面积狭小,数量极少。国外称之为神奇的东方魔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见彩图)。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特色景观植物苗木特征

特色景观植物苗木特征 (1)、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 :榆科榆属系白榆变种。叶片金黄色。枝条萌生力很强,对寒冷、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 (2)、垂榆Ulmus pumila var. pendula(Kirchr.) Rehd.:榆科榆属乔木。别名垂枝榆。树冠伞形。花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喜光,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强。庭园观赏树或行道树。可孤植、对植或列植。

(3)、金叶垂榆: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椭圆状窄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基部偏斜,叶缘具单锯齿。叶片金黄鲜亮,有自然光泽,格外醒目。枝条柔软、细长下垂,花先叶开放。翅果近圆形。喜光,抗干旱、耐盐碱、耐土壤瘠薄,耐修剪,耐旱,耐寒。不耐水湿。根系发达,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庭院观赏、公路、道路行道树绿化, 还可作绿篱使用 (4)、金丝垂柳Salix X aureo-pendula: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冠长卵圆形或卵圆形,枝条细长下垂。小枝黄色或金黄色。喜光,较耐寒,性喜水湿,耐干旱,不耐庇荫。根系发达,生长快,对有毒气体有一定抗性,并能吸收二氧化硫。适应性强。行道树、庭荫树或孤植于草地,建筑物旁。

(5)、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f.atropurpurea (jacq.) Rehd.: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椭圆形,紫色。花淡粉色,花期4-5月。核果。弱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观赏期4—10月。庭园点缀观赏树种。 (6)、俄罗斯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别名樱桃李、樱李。花白色,核果扁球形,熟时黄、红或紫色,花叶同放,花期3-4月,果常早落。可打成丛,做彩色绿篱。是庭院、园林、街道绿化珍贵彩色树种。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着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无柱兰 峨眉岩白菜峨眉紫堇峨屏草鹅掌揪(马褂木)丰实箭竹富民枳富宁藤干花榕甘草高山捕虫堇珙桐贡山独活观光木 管萼山豆根光叶珙桐海芒果海南龙血树(小花龙血树)合果木核桃核桃揪贺兰女蒿红椿红豆树

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 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植物的地域性与园林景观的应用姓名:饶杰贤标识号:学号: 专业班级:教学站(点): 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科、本科) 评阅教师:职称(或学位)

诚信承诺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论文(设计)中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真实可靠,对引用的他人材料、数据、观点均已注释说明来源,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不存在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签名):饶杰贤 2016年8 月10 日 论文撰写背景(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工作情况说明): 植物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因素,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使植物的地域性特色呈现在不同的风景园林中,形成了各地域的优秀园林作品。而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应符合“适地适树”原则,应以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 注意: 1.集体研究项目及成果,原则上不能用于毕业论文,作者本人是第一或主要完成人例外,但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承担部分,且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在读期间如有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具有ISSN刊号)的论文,提交期刊的封面、目录和论文,可免做毕业论文。 作者通讯地址: 邮编:联系电话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景观植物地域性应用的意义 (1) 2 植物地域性的涵义 (1) 2.1 植物观赏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地域特征 (2) 2.2 植物文化的地域特色 (2) 3 植物地域性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 3.1 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3) 3.2 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4) 3.2.1 利用植物文化创造意境 (4) 3.2.2 植物景观和设施景观相结合表现文化性 (4) 3.2.3 地域性植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5) 3.2.4 结合诗歌、画理营造文化特色植物景观 (5) 3.2.5 植物提炼出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 (6) 4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植物观赏学

观 赏 植 物 学 选 修 课 论 文 07级食品科学2班姓名:陈佩云学号:20073634

观赏性植物资源及其在城市中的应用 目录 一.摘要 正文 二.岳阳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三.北京地区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种类构成及其区系分析 四.广州市观赏藤本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五.总结

观赏性植物资源及其在城市中的应用 摘要 这篇论文分析了三个城市的野生观赏性植物资源研究应用,这三个城市分别为岳阳,北京,广州。这三个城市地处不同的纬度,属于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相同。通过查找翻阅资料累积,罗列出了发展状况及在城市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此文三个例子大致了解到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中观赏植物的状况和应用。 关键词:野生观赏性植物城市应用园林

观赏性植物资源及其在城市中的应用 一.岳阳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1.调查目的 由于岳阳市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的多样性,决定了植被资源的多样性、眨杂性、十富性。该调查旨在为岳阳市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花卉产业(园林绿化)提供一些可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品种;同时为岳阳市种质资源库的建立提供更多的信息及可供收集的种质资源。 2.调查方法 1)采用野外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然后将调查内容进行内业处理。 2)走访调查内容:走访对象姓名和住址、现有植物资源的状况、是否有野外采取品种、来源何处、生长状况及主要栽培技术。 3) 野外调查内容:品种名称、地点、海拔高度、土壤状况、坡向、小气候状况、生长状况、分布状况、数量、群落状态。 4)内业整理:包括品种鉴定、标本制作、编写植物名录及课题鉴定准备工作。 3.调查结果 4.调查结论 1. 繁多的树种资源岳阳市处十北亚热带,山十地形地貌复杂,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足,为植物区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植物种类繁多,树种资源十富,调查统计的结果有观赏植物1317种。 2.古老,单种、少种的科、属多岳阳市在第四纪冰川期没有直接受到北方人陆冰川的严重侵袭和破坏,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演化的良好条件。因此植物资源十富,单种科和单种属的树种较多,表现出植物区系成分的占老性,如单种科中

植物与文化

青岛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类)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植物与文化 课程论文题目:植物与文化分析论文姓名:赵昆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秘书学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4169 指导老师:王海霞 2014年5月26日 摘要: 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据有关数据记载,可供人们观赏的各种花卉有数千种之多。被人们公认的名花就有十种,它们是:牡丹、芍药、山茶花、杜鹃、水仙、菊花、梅花、荷花、海棠、兰花。人们不仅赞赏它们婀娜的形态、艳丽的姿色和醇美的清香,更是“咏物言志”,赋予了它们人的品格和情操。实际上,它们成为了人的某种精神的物化者,所以有了“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草四雅”(兰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雅、菖蒲的清雅)等美誉。 关键字: 1、植物, 2、文化, 3、牡丹, 4、梅, 5、兰, 6、竹, 7、菊, 8、水仙 引言: 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是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中华民族自古便种花、养花、赏花。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特别是历代文人学士、诗人画家,他们通过咏诗赋词、写文作画,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都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因而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心理,在生活习俗和铸就民族性格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文: 竹是“岁寒三友”之二,也是“花中四君子”的一位。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中空有节,质地坚硬,冬夏常青,所以它象征正直、坚贞、有气节、有骨气和虚心自恃。中国人很喜欢竹子,在许多古典文献中,都记载了上古先民对竹子的崇拜。历朝历代有许多爱竹的“痴

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章植物景观得特点及发展史 第一节概述 一、相关概念及解释 (一)园林 在一定得地域,运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布置园路等创 作而成得美得自然环境与游憩境域。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园林一词得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 在这期间也有如庭院、园池、别业、山庄等叫法 古代园林主要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拥有与使用得园林,或建于自然郊野,或建于城中一 隅。 现代园林则包括了各种类型得公园、游园、花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林”一词一直成为该学科、该行业通用得名词。它涵盖了当时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得工作范围。 (二)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就是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孙筱祥先生提出得。当时主要就是针对”园林”一词内涵与外延局限性而提出来得,就是对”园林”内涵与外延得丰富与发展。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得性质与研究领域与国外得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学)就是相同与接近得。 ?“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园林得范畴与界限,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得学科。 (三)景观(Landscape)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就是在希伯莱文本得《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得描述。 这时得“景观”得含义同汉语中得“风景”、 “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中得“scenery ”,都就是视觉美学意义上得概念。 景观(Landscape):就是指土地及土地上得空间与物质所构成得综合体。它就是复杂得自然过程与人 类活动在大地上得烙印。 “我们现在所做得事情都与景观有关系,都就是景观。我们留给后人得就是历史景观,正在体验得就是现代生活景观。”(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得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得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 专业。 但就是专注于理论研究与教育最有代表性得就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可以说就是引导中国 景观设计教育与实践得一个开始。 (四)植物景观

植物传统文化

【摘要】:正植物,是自然风景的主体物质之一。“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各种环境气氛,给人们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任何事物的内容、形式,都与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自然条件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 【作者单位】: 【关键词】:植物造景生活习俗植物景观传统文化习俗中国园林象征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正文快照】: 植物,是自然风景的主体物质之一。“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各种环境气氛,给人们展现着-幅幅生动的画面。任何事物的内容、形式,都与当时、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文化的思考 本文刊于大家2010年第3期百家论坛栏目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在对历史的记录、文化承传以及丰富人们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地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本文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体现及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更好的承传园林文化,促进我国园林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发展 一. 引言 我国从园林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1],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文化是影响园林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受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不仅通过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注重利用园林植物的... 摘要:不同的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寄托不同的情感。本文探讨的就是汉英植物词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并指出翻译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也应着眼于文化的转换。翻译者必须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内涵植物词语比喻 二、以花草树木为喻体 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利用植物作为自己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或习性赋予一定的喻义。 1.汉语植物名称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种花、赏花的习惯和咏花喻志的传统。在汉语中,梅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华贵,菊花象征高雅,红豆象征爱情,雪莲象征珍贵,松竹象征坚贞,白杨象征倔强等。 我们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或人物出现不久就消失了;用“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还有“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汉语中还有源出于植物名的典故,如语出(唐)王维《相思》诗的“红豆相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的“花香鸟语”和晋朝《晋书·符坚载记》中的“草木皆兵”等。

中国珍稀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局10年12月28日...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2010年12月28日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es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1.荷叶铁线蕨 观音座莲科 Angiopteridaceae *2.原始观音座莲 Archangiopteris henryi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3.对开蕨 Phyllitis japonica 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4.光叶蕨 CyStoathyrium chinense 桫椤科 Cvatheaceae ***5.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 **6.笔筒树 Sphaeropteris lepifera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7.玉龙蕨 Sorolepidium glaciale 水韭科 Isoetaceae *8.宽叶水韭 Isoetes japonica *9.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瓶尔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10.狭叶瓶尔小草 Ophioglossum thermale 鹿角蕨科 Platyceriaceae **11.鹿角蕨 Platycerium wallichii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2.扇蕨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13.中国蕨 Sinopteridaceae 裸子植物 Gymnospermae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14.海南粗榧 Cephalotarus mannii

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调查研究

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调查研究 山水地形、建筑、植物是园林的三要素,而植物作为三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活性的要素,在运用及景观营造上都具有灵活性。随着城市“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园林化和城市绿化进程得到大力推进和发展[1-2]。广州四季常绿,一年中夏季时间最长,三季有花。近年来,有关广州园林植物规划的调查研究为广州地区园林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3-8],但是针对广州地区夏季时间较长的特点,对广州地区夏季园林植物的调查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有代表性的公园景区、高校、苗圃、城市绿地和华南植物园等实地进行踏查,收集资料,总结了广州市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名录及其园林应用形式,为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地区概况 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接近珠江下游入海口,位于北半球南亚热带(东经112057?~114。3?,北纬22026' - 23056'),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气候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小、夏季长、霜期短,市区年降雨量为1982.7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温20℃~22。C。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观赏植物的生长,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2调查方法和调查地点

2.1调查方法 采取查阅资料与园林绿地实地调查的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08 - 2011年夏季观赏植物花讯记载资料为基础,并于2009年5-10月调查了广州地区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观赏价值、园林应用形式等,并拍照记录,编写植物名录,分析其观赏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园林应用形式。 2.2调查地点 所选取的调查地点包括市内及近郊典型公园景区及度假区、高校、花卉市场、花卉博览园、城市绿地及陵园等共16个调查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动物园、天河公园、杨桃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公园、长滥公园、黄花岗公园、荔湾湖公园、瀛洲生态公园、银河园、广州花卉博览园、岭南花卉市场、长隆度假区、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调查区域涵盖各种类型的园林城市绿地,所含植物种类丰富,选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调查结果 3.1资源现状 园林上广义的植物观赏性状包括观花(苞片1、观果、观叶、观干、观根以及特殊香味。由于目前对夏季观赏植物的定义和分类尚未统一,因此本文定义夏季观赏植物资源为5-10月可供观花(苞片)、观果、观叶(叶形、叶色)的植物。根据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将其分为乔木类、小乔木或灌木类、草花类、垂直绿化藤本、水生植物5个类型。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的营造 石玲玲,陈敬佑* ,陈楚文,何允 (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 该研究结合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校园环境的实例,对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与特色进行剖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阐明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校园特点、条件相适应,体现地方特色、生态特色、办学特色,符合校园各区域功能,同时注重植物文化内涵的应用。 关键词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特色;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中图分类号 S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0-05420-02Bu il ding of Pla n 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 n the College Ca mpus S H I L i ng -li ng et al (School of Landscape A rchitect ure ,Zhejiang Fo restry U ni versity ,L i nan ,Zhe ji ang 311300)Abstract Taki ng t he environ ment in East Lake ca mpus o f Zhe jiang Forestry Un i versit y for an exa mple ,the method and f eatures i n pl ants l andscape desi gni ng were analyzed .The buil di ng m et hods o f t he characteristi cs o f plant l andscape i n co llege ca mpusw ere su mmarized .Fur -ther more ,itw as illustrated t hat plants landscape desi gn i n coll eges shou l d fit school s conditi ons and characters ,especially l oca,l eco l og ica,l and acade m ic characters .A nd it shoul d accordw i th school s var i ous functi on -area charact er i stics ,and attenti ons shoul d be pai d to t he appl -i ca tion o f plants culture .K ey words Coll ege ca mpus ;P lant landscape ;Charact er i stics ;Zhe ji ang Forestry U niversit y ;East L ake ca mpus 基金项目 2008年浙江林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112008005)。作者简介 石玲玲(1984-),女,浙江浦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 市规划与设计。*通讯作者,教授。 收稿日期 2009-12-29 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影响着人 。高校校园环境不仅仅要构建一个特色明显的校园景观风貌,还应营造提供师生精神交流的外部空间。相对于其他环境要素而言,植物是校园空间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构景要素,它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美丽的景观,使枯燥的人工建筑群充满生机与活力。优美的植物造景对于弘扬校园文化,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充分运用植物景观营造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中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该研究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校园环境为例,探讨其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方法。 1 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概况 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坐落于杭州西郊临安,是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东湖校区三面环山,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地,基地北缘山体植被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校 园总面积157.3hm 2,其中绿地84.1h m 2 ,占53.4%。校区内规划了一个面积为10h m 2 的中心湖,并有若干低矮山坡和池塘溪流,呈现出江南地区较为典型的山丘地型特征[1] 。 2 植物景观的营造 2.1 理念的确定 校园规划中提出 两 园 合一,学用并举 的校园、植物园一体化规划建设指导思想,使整个校园不仅为在校师生服务,还提供了解、考察学校和促进交流的平台 [2] 。根据规划,校园内将种植2188种植物,其中珍稀濒 危植物162种。目前校内已经种植乔木1.5万多棵,灌木30多万株,植物种类达922种,已经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旅游于一体、具备国内一流高校校园环境的生态化校园(图1)。 东湖校区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 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校园的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 图1 校园平面分区 F i g .1 The pla ne di v isi on of t he ca mpus 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健康、生态的植物配置 [1] 。特别注 重运用植物来营造和丰富空间,以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以人 为本的生态型校园。2.2 植物景观分区规划 2.2.1 入口区。入口区是校园对外交流的窗口,关乎学校的整体形象。该区设置了校前广场、大门管理室、景观大道、停车场、标识牌等设施。植物景观在这里营造出简洁大气、庄重严肃的空间氛围。如校前场地以整形灌木形成大面积色块,上层点植枝叶舒展的高大乔木,与学校大门前的交通干道相隔,营造出一个缓冲空间。大门外侧两边丛植竹子和绿篱,与学校正门形成纵横对比,柔化硬质毛石浮雕外墙的同时烘托出了校园入口形象。大门内侧进行不对称式布置,两侧分别植以两棵造型美观的高大乔木香樟与无患子,下层配置开花灌木、时令花卉及景石,简洁明了,活跃气氛。景观大道纵向延伸至中心湖区广场形成一条轴线,轴线终点设置了由九棵红豆杉硅化石构成的石景(图2),以构成视觉焦点。景观大道中间布置低矮龙柏、红花继木整形色带,形成视线通透空间,可纵览中心湖区景观,两侧绿地密植树木,高低层次明显,将建筑掩映于绿色之中,行道树选用了乡土树种银杏,季相效果明显,具明显的地域特点。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张士敏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38(10):5420-5421,5454

我国珍惜植物大全

我国珍惜的植物大全 1 荷叶铁线蕨 2 原始观音座莲 3 对开蕨 4 光叶蕨 5 桫椤 6 笔筒树 7 玉龙蕨 8 狭叶瓶尔小草 9 宽叶水韭 10 中华水韭 11 鹿角蕨 12 扇蕨 13 中国蕨 14 海南粗榧 15 篦子三尖杉 16 翠柏 17 红桧 18 岷江柏木 19 巨柏 20 福建柏 21 朝鲜崖柏

22 叉叶苏铁 23 攀枝花苏铁 24 篦齿苏铁 25 台湾苏铁 26 银杏 27 百山祖冷杉 28 秦岭冷杉 29 梵净山冷杉 30 长苞冷杉 31 西伯利亚冷杉 32 元宝山冷杉 33 资源冷杉 34 银杉 35 黄枝油杉 36 油杉 37 海南油杉 38 旱地油杉 39 太白红杉 40 四川红杉 41 白皮云杉 42 麦吊云杉 43 大果青扦

44 西伯利亚云杉 45 长叶云杉 46 大别山五针松 47 华南五针松 48 雅加松 49 喜马拉雅长叶松 50 喜马拉雅红松 51 樟子松 52 长白松 53 兴凯湖松 54 毛枝五针松 55 金钱松 56 短叶黄杉 57 澜沧黄杉 58 华东黄杉 59 黄杉 60 南方铁杉 61 丽江铁杉 62 长苞铁杉 63 陆均松 64 海南罗汉松 65 长叶竹柏

66 鸡毛松 67 穗花杉 68 云南穗花杉 69 白豆杉 70 喜马拉雅红豆杉 71 长叶榧树 72 云南榧树 73 德昌杉木 74 水松 75 水杉 76 秃杉 77 梓叶槭 78 庙台槭 79 羊角槭 80 云南金钱槭 81 金钱槭 82 林生杧果 83 蕉木 84 囊瓣木 85 刺五加 86 马蹄参 87 多室八角金盘

传统观赏植物的文化内涵

传统观赏植物的文化内涵 一、比德传统 “比德”说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之所以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就在于它们的外在形态、生态上的科学生理性质、以及神态上所表现出的内在意蕴都与人的本质、本质力量发生同构、对位与共振,也就是说有与人好的本质、本质力量相似的形态、性质、精神的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君子)比德,亦即从山水花木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 因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们,在经营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便总是以具比德内涵的植物为首选花木。例如,在园林植物中,广泛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知后凋”《论语·子罕》;《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与松、柏精神近似的有水中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是人们品格磨练的极好榜样。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深谷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文人们会根据各自的素养、水平,对植物做不同的欣赏,你可以欣赏它们的刚直美、高洁美,也可以领略它们的雅逸美、潇洒美,但总的都是在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的审美方式。 二、具有“雅、静、清、逸、飘”等闲情美 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单一性地看作“比德”型景观,显然是过于单调,缺乏情趣。所以,园主常根据自身之爱好,特别是那些官场失意,隐影于朝外的士大夫,总是选取适合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林中适当的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的邀约知心好友,欣赏吟咏。例如,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也是一种具有“标格清逸”精神属性美的花木。宋代范成大说它:“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谱前序》;徐致中赞美它:“要知此花清绝处,端知醉面读《离骚》”;陈与义赞美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殊”;洪璐赞美它:“性姿素朴,仪容古雅”。正由于梅花具有雅逸美的精神属性,因此最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林逋的七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则可谓“梅以韵胜”的千古名句。最为突出的是宋代张磁,他提了六条荣宠之道:“为烟尘不染;为铃索护持;为除地径净落瓣不溜;为王公旦夕留盼;为诗人阁笔评量;为妙妓淡妆雅歌。”按此标准,赏梅就格外超尘了。 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宋代于石《西湖荷花》一诗中,收月夜赏荷的意境美,写得如画如歌:“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 竹子,又是一种具有雅逸精神美的植物,素为中国古代文人看重。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