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感线圈安装工法
地感线圈安装规范

地感线圈施工规范(1)要求须知1.线圈材料:标准Φ耐高温镀锡线。
2.周围50公分范围内不能有大量的金属,如井盖、雨水沟盖板等。
3.周围1米范围内不能有超过220V的供电线路。
4.作多个线圈时,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要大于2米,否则会互相干扰。
5.标准3米宽马路,地感线圈的尺寸为2米长80-100CM米宽,角上做45°、20厘米长的切角。
6.线圈与马路边的距离在30-50厘米左右,线圈为垂直叠加绕4-6圈,总长度在30-40m。
7.埋设线槽切割参数:宽度3-5mm、深度40-50mm,深度和宽度要均匀一致,应尽量避免忽深忽浅、忽宽忽窄的情况。
8.线圈应与道闸或控制机处于同一平衡位置。
9.线圈引出的两根线应该双绞,密度为每米不少于50结,未双绞的输出引线将会引起干扰。
输出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5米。
由于探测线圈的灵敏度随引线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引线电缆的长度要尽可能短。
10.在进行线圈布线时一定要把线槽里的小石子清理干净,以免后期车辆来回压过导致线圈断了或是破皮造成地感工作不正常。
①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距窄0.3米至1米。
②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斜角避免导线过进入道闸机里的导线必须双道闸里车辆检感应感应长度长度③“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这种安装形式也可用于滑动门的检测,但线圈必须靠近滑动门。
⑶线圈的匝数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uH-300uH之间。
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
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可参照下表:线圈周长线圈匝数3米以下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电感值在100uH-200uH之间即可3—6米5-6匝6—10米4-5匝10--25米3匝25米以上2匝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用户参考。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地感线圈是一种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重要设备,通过感应车辆进入或离开其中一区域,从而控制信号灯的变化。
地感线圈的埋设要求和方法非常重要,决定了其感应性能和寿命。
以下是关于地感线圈埋设要求和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地感线圈埋设要求:1.埋设深度:地感线圈的埋设深度一般为8-10厘米。
过浅会容易受到车辆轮胎的冲击而损坏,过深则可能降低其灵敏度。
2.埋设位置:地感线圈应埋设在车道的中心线上,距离交通标线的位置为45-60厘米。
这样可以既满足感应车辆的需求,又不会被车辆的轮胎碾压。
3.线圈间距:相邻地感线圈的距离一般为1-1.5米。
如果距离过小,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如果距离过大,则可能会漏掉一部分车辆的感应信号。
4.线圈形状:地感线圈一般采用矩形形状,长轴与车辆行驶方向平行,宽度一般为0.6-1米。
这样可以增加车辆进入线圈的概率,提高感应精度。
5.电缆隧道:地感线圈的电缆应该经过电缆隧道保护,以防止车辆经过时卷起线缆。
电缆隧道的埋设应与地感线圈埋设同时进行。
6.防水防潮:地感线圈的埋设位置应选择相对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避免因潮湿环境导致线圈短路或损坏。
7.路面施工:地感线圈应在路面施工前完成埋设,并确保线圈完好无损,以免后续施工损坏线圈。
二、地感线圈埋设方法:1.路面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清理并平整线圈埋设区域的路面,确保没有杂物或碎石。
2.挖槽:根据地感线圈的要求和设计图纸,在准备好的位置上挖槽,槽宽和线圈的尺寸相匹配。
3.埋设线圈:将地感线圈放入挖好的槽中,注意线圈不要有折叠或回弯,并且要注意线圈的方向。
4.线圈连接:将地感线圈的电缆穿过电缆隧道,然后连接到控制箱或其他相关设备。
5.固定线圈: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地感线圈,以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移位或受到外力损坏。
6.路面修复:将挖槽处的路面进行修复,保证路面平整,不会影响车辆行驶和线圈的感应效果。
7.系统测试:在完全修复路面后,对地感线圈进行测试,确认其是否正常工作,并校准信号控制系统。
标准停车场地感线圈安装工艺

标准停车场地感线圈安装工艺一、切槽规范1、用于水泥及沥青地面的做法:道闸的地感线圈大小尺寸为1.0m×2.0m,其形状有矩形和平行边形,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为矩形(注意:在四角处一定要导角,以防伤线),如车道宽大于4,就采用平行四边形(其形状见附图)。
切槽的深度为4~6CM,宽度为0.5CM,位置于闸杆的正下方,槽内不得有杂物。
2、果需要铺设地感线圈的路面是方砖、地砖等,一定要求甲方在地砖下面做一个圈梁,把地感线圈做在圈梁内。
二、布线规范用BV1.0单芯铜线50M,环绕槽内,四角用绝缘纸包角,杜绝划伤外皮,一层一层顺绕5圈,出头处线双绞布于道闸内,出口处套好绝缘管套,测试线圈对地电阻不得小于10MΩ。
三、封槽规范以上工作完成之后,便可封槽胶,其胶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乙二胺,配方比例为10:0.8,一般用量为1.5公斤左右,搅拌均匀,注进槽内,灌透所有缝隙,刚好平地面为准。
四、检测整个工作完成之后,仔细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待胶干透后再接上控制器进行调试。
停车场地感线圈埋设需知一、线圈材料在理想状况下(不考虑一切环境因素的影响),地感线圈的埋设只考虑面积的大小(或周长)和匝数,可以不考虑导线的 IC智能卡材质。
但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和高低温抗老化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接触式IC卡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
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工程中,建议采用1.0mm以上铁氟龙高非接触式IC卡温多股软导线。
二、线圈形状1、矩形安装通常探测线圈应感应IC卡该是长方形。
两条长边与金属物运动方向垂直,彼此间距推荐为1米。
长边的长度取决于道路的宽度,通常两端比道路间 ID卡距窄0.3米至1米。
2、倾斜45°安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检测自行车或摩托车EM格式ID卡时,可以考虑线圈与行车方向倾斜45°安装。
3、“8”字形安装在某些情况下,路面较宽(超过六米)TK4001ID厚(薄)卡而车辆的底盘又太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安装形式以分散检测点,提高灵敏度。
地感线圈施工方案

地感线圈施工方案环形线圈的设计标准环形线圈的位置:车辆行驶方向摄像机立杆点进入线圈环形线圈的尺寸:A :闯红灯系统中在车辆行驶方向上的长度为1米。
B: 环形线圈的宽度取决于车道宽度,通常是覆盖一个车道的50%~60%,不应小于0.4米。
举例来说,在3米宽的车道上,环行线圈宽度(垂直行车方向)应为2.2米,长度(行车方向)至少0.4米。
根据我们的经验,环形线圈宽度可用公式【环形线圈宽度 = 车道宽度– 0.4 x 2(米)】来计算。
环形线圈的匝数:本检测器环形线圈匝数定为4匝。
环形线圈导线的型号:环形线圈是埋设于路面之下的,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耐拉、抗腐蚀和柔韧特性。
因此选择使用聚氯乙烯尼龙护套线,型号为FVN/2.5(平方毫米)。
馈线:馈线的质量与检测稳定性与灵敏度有直接的关系,本设计要求选用聚氯乙烯绝缘屏蔽电缆,型号为SBVVP—2×48/0.2(1.5平方毫米)。
环形线圈及其馈线的安装和施工规范路面开槽:线圈和馈线是最重要又易损坏的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开槽前应检查路面是否坚固,按照系统总体技术条件选定线圈埋设的位置后,画上开槽尺寸线,用开槽机按图施工。
开槽顺序:路边最远的线圈槽和引线槽,这样可以避免导线的交叉和减少导线接头。
槽的几何尺寸:环形线圈槽及导线的剖面,用开槽机开槽一直开到路边窨井附近,槽深为50~70毫米,槽宽为6~8毫米左右,在钢筋混凝土车道上埋设线圈时既要保证一定的深度,又要与钢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小于50毫米),开槽时尽可能两者兼顾。
为了避免下线时因拐角弯度过小而损坏导线,在槽的拐角处(即矩形槽的四角)还需切角。
槽内清理:开槽后要对槽内进行清理,使槽内无硬渣,槽底平整,清理后用空压机处理。
环槽内下线:在路边窨井中预留 1.5米线材之后再引至环槽边,在槽中按顺时针紧绕预定匝数,再将另一端引到路边窨井中,线头应双绞,每米15绞。
(此处更换设计图)导线下槽后用钝物将其压实(请注意,不能用尖锐利器捣压),最后给导线抽头标上序号,具体编号方式参考上图。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一、地感线圈埋设要求1.埋设位置合理:地感线圈应埋设在车辆或行人经过的位置上,一般按照车辆的停车或行驶需求进行布置。
2.埋设深度适当:地感线圈的埋设深度要适当,一般要求深度在5-10厘米之间,以保证线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埋设宽度合适:地感线圈的埋设宽度应根据车辆或行人的通行宽度进行设计,以确保能够准确检测到车辆或行人的通过。
4.线圈间距恰当:如果需要同时检测多条车道的车辆或行人,地感线圈之间的间距应合理设置,以充分覆盖车道,避免漏测或重测现象的发生。
5.埋设密度合理:地感线圈的埋设密度要合理,一般车辆经过的位置要保证有至少两个线圈,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衔接稳定可靠:地感线圈与检测设备之间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检测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正确无误。
7.耐久性强:地感线圈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和抗外界干扰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二、地感线圈埋设方法1.清理路面:在正式进行地感线圈埋设之前,首先要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和灰尘,以确保线圈能够贴合路面并保持良好的接触。
2.准确定位:确定好地感线圈的埋设位置,并在路面上做好标记,以便准确埋设。
3.开槽:使用电锤等工具在路面上开槽,将地感线圈放入槽中,保持线圈的整齐和平整。
4.固定线圈:使用特殊的胶水或胶带将地感线圈固定在槽内,保证线圈与路面的贴合度。
5.连接线圈:将线圈与检测设备进行连接,一般使用线缆将线圈与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注意连接的牢固和正确。
6.测试调试:完成地感线圈埋设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线圈能够正常工作并能准确检测到车辆或行人的通过。
7.封闭槽口:完成调试后,将线圈埋设的槽口进行封闭,一般使用特殊的水泥材料填充槽口,以保护线圈并提高线圈的使用寿命。
总结:地感线圈埋设的要求与方法是确保地感线圈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到车辆或行人的通过,通过合理的埋设位置、正确的埋设方法以及稳定可靠的连接和调试,可以保证地感线圈的工作效果,并提高道路交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地感线圈埋设要求与方法

地感线圈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线圈可在车道施工中预埋,也可用切割机后期施工。
线圈连至探测控制器连线须螺旋双绞(>20绞/m)。
具体尺寸如与图纸有冲突以施工图纸为准。
线圈用RV1.5mm²电缆。
1、线圈尺寸及圈数车辆检测器允许对线圈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实际中一般线圈周长最大可达30米,最小可为3米。
线圈的长度取决于车道的宽度(见上图)。
线圈距车道的边沿方至少保持300mm距离。
当线圈周长超过10米时通常绕两圈,当线圈周长在6-10米之间时,通常绕三圈,而当线圈周长小于6米时,线圈应绕四圈。
2、线圈间距当两个线圈相距较近,并且是接在不同的车辆检测器上时,它们的平行的两边间距应至少大于2米,当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时,这一间距可减到1米。
当多个线圈接到同一台多通道车辆检测器时,可以避免它们之间的串扰,这一特性可用于方向判断逻辑功能。
当用于这种功能时,两线圈间允许的最大间距为1米,以保证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可以同时跨在两个线圈上。
3、线圈电感范围一般对于单圈线圈,圆周长上的电感每米1.5uH,3圈线圈是每米9.3uH。
双绞的馈线,每米电感为0.6uH。
4、允许的馈线长度值得注意的是,长的馈线可能会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因此应尽可能减小馈线长度。
两根馈线应该双绞在一起,以减小馈线间的辐射干扰,同时可能的话,推荐使用屏蔽电缆作馈线。
馈线总长度一般不应大于350米。
(理论值)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保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馈线的电感,因此对于小线圈长馈线情况,应增加线圈的圈数,线圈电感与馈线电感之比最少应为4 :1。
5、金属和增强材料的影响在线圈附近,含铁量高的金属会严重影响线圈灵敏度,像下水道井盖或类似的物体等,地应避开面上可见的物体,线圈与这些物体间应留1米的空间。
而埋入地下的钢筋等增强材料并不明显,但有可能对线圈灵敏度造成影响。
当存在金属物体或钢筋等增强材料时,线圈应安装在这些金属网上方50mm左右。
如果允许降低灵敏度时,这一距离可减小到40mm。
地感线圈安装工法

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地面感应线圈安装工法
1.1前言
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在专业停车场、住宅小区行车出入口、办公场所行车出入口、学校、医院、港口码头等区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品牌众多,安装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施工部分-地感线圈的安装工艺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安装质量的不佳产生对系统性能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不断总结各个品牌停车场管理系统-地感线圈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优势同时参考有关技术规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通用可行的地感线圈施工工法。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5.1施工工艺流程
1.5.2施工操作要点
1.5.2.1布设地感线圈前要考虑以下几点:
1、避开破损的路面、混凝土路面避开接缝。
2、周围50厘米范围内不能有大量的金属,如井盖、雨水沟盖板等。
3、周围1米范围内不能有超过220V的供电线路。线圈布设位置干扰源干扰线圈产生的电压不超过2mv,测量方法:把事先做好的线圈平铺在线圈布设的路面上,用万用表毫伏档位直接测量线圈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2mv之内不存在干扰,超过2mv电压越高干扰越大,容易造成空拍、速度过高、闪光灯乱闪等问题。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f0=1/{2π(LC)1/2] Hz
由于电容C是固定的,可以发生改变的只有电感L。电感L的值与线圈圈数(也叫匝数)、线圈的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和线圈中的介质有关。当匝数、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都一定的前提下,电感值只和介质有关,也即振荡频率和线圈内通过的金属物体有唯一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地感检测器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
1.3适用范围
本地感线圈安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多数,同时也适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的地感线圈敷设。
地感线圈安装工法

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地面感应线圈安装工法.1前言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在专业停车场、住宅小区行车出入口、办公场所行车出入口、学校、医院、港口码头等区域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品牌众多,安装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施工部分-地感线圈的安装工艺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安装质量的不佳产生对系统性能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在施工过程不断总结各个品牌停车场管理系统-地感线圈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优势同时参考有关技术规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通用可行的地感线圈施工工法。
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详细说明了地感线圈的施工要考虑的现场安装施工环境。
明确了地感线圈匝数如何确定。
明确了地感线圈所用线缆的选型。
明确了地感线圈敷设线槽切割施工工艺。
明确了地感线圈埋设的具体工艺方法。
明确了地感线圈馈线的敷设要求。
明确了地感线圈敷设完成后的检测要求以及后期维修的要求。
.3适用范围本地感线圈安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多数,同时也适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的地感线圈敷设。
.4工艺原理.4.1工作原理环形线圈、线圈引线馈线(L)加上车辆检测器的电容(C)构成了LC振荡电路,地感线圈检测器检测的就是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如果振荡频率相对于基准频率发生了变化,地感检测器就判断为有车辆通过。
因此保证振荡频率的改变只与车辆进入线圈有关就成为地感检测器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f0=1/{2π(LC)1/2] Hz由于电容C是固定的,可以发生改变的只有电感L。
电感L的值与线圈圈数(也叫匝数)、线圈的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和线圈中的介质有关。
当匝数、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都一定的前提下,电感值只和介质有关,也即振荡频率和线圈内通过的金属物体有唯一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地感检测器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
工程实践上面说的电容并不是固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圈周长
线圈匝数
6米以下
5-6匝
6-10米
4匝
10-25米
3匝
25米以上
2匝
由于道路下可能埋设有各种电缆管线、钢筋、下水道盖等金属物质,这些都会对线圈的实际电感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上表数据仅供参考。在实际施工时应使用电感测试仪实际测试电感线圈的电感值来确定施工的实际匝数,只要保证线圈的最终电感值在合理的工作范围之内(如在100μH—300μH之间)即可。
4、当环形线圈是被放置于钢筋混凝土的钢筋之上时,线圈必须在钢筋之上至少5厘米,并应增加1-2匝线圈匝数。
5、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要等于1.3米,距离小了会互相干扰,距离大了跨中线行驶车辆会漏触发及测速不准。卡口前后线圈距离5米,线圈电警前后线圈距离2.5米。
6、卡口线圈宽度=车道宽度-1.3米,线圈长度1米;线圈电警线圈宽度=车道宽度-1.3米,线圈长度0.6米。
1.2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1.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
详细说明了地感线圈的施工要考虑的现场安装施工环境。
明确了地感线圈匝数如何确定。
明确了地感线圈所用线缆的选型。
明确了地感线圈敷设线槽切割施工工艺。
明确了地感线圈埋设的具体工艺方法。
明确了地感线圈馈线的敷设要求。
明确了地感线圈敷设完成后的检测要求以及后期维修的要求。
环形线圈要求耐高温抗腐蚀防水,宜使用多芯低阻抗软铜线的电缆,单芯铜线直径约0.5mm,导电总截面积约为1.5mm2 (如7芯铜线),外包聚丙烯或交键聚乙烯作为绝缘层,绝缘层的平均厚度约0.8~1.0mm;电缆外径不大于4mm,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超低压(32VA以下)电缆的要求。
线圈馈线一般采用RVSP2*1.5。
7、馈线总长度一般不应大于350米。
1.5.2.2线圈的匝数确定
为了使检测器工作在最佳状下,线圈的电感量应保持在100μH-300μH之间。在线圈电感不变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与周长有着重要关系。周长越小,匝数就越多。
一般对于单圈线圈,圆周长上的电感每米1.5uH,3圈线圈是每米9.3uH。双绞的馈线,每米电感为0.6uH。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保证线圈的电感量大于馈线的电感,因此对于小线圈长馈线情况,应增加线圈的圈数,线圈电感与馈线电感之比最少应为4:1。
1.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5.1施工工艺流程
1.5.2施工操作要点
1.5.2.1布设地感线圈前要考虑以下几点:
1、避开破损的路面、混凝土路面避开接缝。
2、周围50厘米范围内不能有大量的金属,如井盖、雨水沟盖板等。
3、周围1米范围内不能有超过220V的供电线路。线圈布设位置干扰源干扰线圈产生的电压不超过2mv,测量方法:把事先做好的线圈平铺在线圈布设的路面上,用万用表毫伏档位直接测量线圈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2mv之内不存在干扰,超过2mv电压越高干扰越大,容易造成空拍、速度过高、闪光灯乱闪等问题。
1.3适用范围
本地感线圈安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多数,同时也适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的地感线圈敷设。
1.4工艺原理
1.4.1工作原理
环形线圈、线圈引线馈线(L)加上车辆检测器的电容(C)构成了LC振荡电路,地感线圈检测器检测的就是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如果振荡频率相对于基准频率发生了变化,地感检测器判断为有车辆通过。因此保证振荡频率的改变只与车辆进入线圈有关就成为地感检测器检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目前一般线圈电警都需要环绕5圈以上,卡口一般是四圈,实际施工中馈线距离如果超过50米,线圈环绕的圈数还需要增加,以保证线圈电感同馈线电感满足或接近4:1.
1.5.2.3线圈材料
工程实践中,必须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高低温抗老化和防水等问题,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地方还必须考虑耐酸碱腐蚀问题。由于导线一旦老化或抗拉伸强度不够导致导线破损,则检测器将不能正常工作。
工程上实际使用过的线圈线种类繁多,要求使用耐高温导线FVN49/0.26。
封槽辅料:
速凝环氧树脂
构成: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稀释剂
环氧树脂品种、牌号很多,固化剂也有多种,必须使用说明书调配。根据不同型号,聚酰胺树脂与环氧树脂配比可在1:1、2:1和3:1之间不同。
聚酰胺树脂是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和增韧剂。当聚酰胺树脂过量时,固化物硬度增加,当聚酰胺树脂减少时,固化产物更具柔韧性,但耐热性和耐介质性略降低。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f0=1/{2π(LC)1/2] Hz
由于电容C是固定的,可以发生改变的只有电感L。电感L的值与线圈圈数(也叫匝数)、线圈的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和线圈中的介质有关。当匝数、面积、引线馈线的长度都一定的前提下,电感值只和介质有关,也即振荡频率和线圈内通过的金属物体有唯一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地感检测器检测车辆的工作原理。
地感线圈安装工法
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地面感应线圈安装工法
1.1前言
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在专业停车场、住宅小区行车出入口、办公场所行车出入口、学校、医院、港口码头等区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停车场管理系统品牌众多,安装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施工部分-地感线圈的安装工艺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安装质量的不佳产生对系统性能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不断总结各个品牌停车场管理系统-地感线圈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优势同时参考有关技术规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通用可行的地感线圈施工工法。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实践上面说的电容并不是固定的。因为线圈除了电感之外,在线圈与线槽之间还寄生着电容。电容的大小与线槽密封材料的介电系数成正比。如果封装施工工艺不好,造成封装不完整,没有完全密封填满切槽,使水进入切槽,穿透线圈导体之间,电容量就会大大改变。线圈在阴雨天测速故障多也就是这个原因。
1.4.2线圈尺寸原理
埋在路面下的有源环形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有一定的作用范围,路面上部有效高度称为检测场高。场高决定开线圈的几何尺寸和匝数,约等于长方形线圈长边长度的一半;车辆底盘高度大于场高,将无法获得车辆整体通过的有效输出,小尺寸环形线圈只能得到与单个轮轴相对应的输出信号。因此,线圈的几何尺寸应由被检车辆底盘高度决定。